八下24唐詩三首-《石壕吏》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1頁
八下24唐詩三首-《石壕吏》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2頁
八下24唐詩三首-《石壕吏》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3頁
八下24唐詩三首-《石壕吏》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4頁
八下24唐詩三首-《石壕吏》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八下24唐詩三首-《石壕吏》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八下24唐詩三首-《石壕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語言建構與運用:在多層次的朗讀中梳理情節,深入理解課文。

思維發展與提升:體味語言背后潛藏的戰亂之苦、家國之痛。

審美鑒賞與創造:感受詩歌中憂患蒼生、悲天憫人的圣人情懷。

文化傳承與理解:在尋讀戰亂之苦、體味重點詞句的基礎上有情有味地讀詩歌,理解一個苦命的家庭,一個苦難的時代,一個苦悶的靈魂。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詞句含義,明晰詩歌敘述的事件和場景。

2.反復誦讀,理解詩人面對安史之亂社會現狀的復雜心情和憂國憂民的情懷。

課前準備

1.結合課文注釋,理解詩歌文意。

2.查閱資料,了解安史之亂時的社會現狀。

教學過程

一、誦讀《馬嵬》,導入新課

學生齊聲誦讀《馬嵬》(PPT),說說從這首詩中,你讀出了什么?

馬嵬

袁枚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預設:石壕村里的夫妻離別,要比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還讓人傷心。

石壕村里夫妻離別的故事,被杜甫真實地記錄在《石壕吏》中。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杜甫的詩歌名篇《石壕吏》。

二、反復誦讀,初步感知

1.請一位同學朗讀,其他同學聽讀并給予糾正。

字音:老翁逾(yú)墻走三男鄴城戍(shù)如聞泣幽咽(yè)老嫗(yù)力雖衰

停頓: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死者/長已矣

2.全班齊讀,讀準字音,讀清停頓。

3.自讀詩歌,請說一說“石壕村里夫妻別"的原因。

明確:差吏乘夜到石壕村抓人征兵,老翁得知消息立刻越墻逃走,老婦開門后和差吏周旋了很久,最后被抓走。

三、填補空白,體驗情感

1.詩人敘述差吏半夜抓走老婦人的過程僅用了120字,并且把筆墨重點都放在老婦人的回答上,省略了差吏的問話。差吏會說些什么呢?請結合老婦的回答,完成補白。

(1)先將老婦人的話分層。

老婦人的話可分三層意思:“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為第一層;“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為第二層;“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為第三層。

(2)小組合作補全差吏和老婦的對話。注意:老婦人說的話要忠實于原文,差役說的話要符合語境。

示例:

差吏:“男人都哪兒去了?!"

老婦人:“我三個兒子都到鄴城去保家衛國了。一個兒子捎信回來說,另外兩個剛剛戰死。捎信回來的這個兒子還茍且活著,而另外兩個永遠不能醒來了。”

差吏:“你家還有男的嗎?!"

老婦人:“沒什么人了,只有一個在吃奶的孫子。因為有個吃奶的孫子,所以她的母親沒有離去,她進進出出連件完整的衣服都沒有?!?/p>

差吏:“現在戰事吃緊,你家必須出一個人!"

老婦人:“那好吧。老婦我雖然年老力弱,就讓我跟你連夜去吧,馬上投向河陽的戰場,也許還來得及為士兵準備早飯呢。”

2.詩中還寫了老翁和兒媳,兩人的行為對表現主題具有一定作用,不可忽視。找出描述老翁和兒媳的詩句,進行補充。

示例(1):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老翁聽到門外有響動,知道是差吏又來抓人了,立刻翻墻逃走,老婦這時才慢慢把門打開,與差吏開始周旋。

示例(2):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夜已經很深了,老婦被差吏抓走后,老翁返回家來,隱約聽到兒媳(老翁)低聲哭泣的聲音。

示例(3):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詩人早上走的時候,再沒有看見老婦,只與黯然神傷的老翁作別。

3.分角色表演,體驗人物情感。根據補白內容,分角色再現差吏半夜抓人征兵的場景,并說明你表演的依據。

點撥:人物的情感隱藏于字里行間,抓住詩中的動詞,通過語言、動作和神態等將人物的情態準確表達出來。

(學生結合對詞語的解讀分角色表演)

明確:從“一何"可以推斷差吏的問話中帶著厲聲呵斥,由“新”“長已矣"更”“未去"無完裙”等詞語,可以見出老婦人說話時的辛酸與悲傷之情。

“更”,即“還”的意思,“你家還有什么男人?!"差吏問話時表現蠻橫。

面對差吏來征兵,老翁只好翻墻而逃?!坝狻薄白?這兩個動作對年歲已高的老翁而言都是危險的;在此情景下,老婦當時的心情可以想見。兩位老人,一“逾”一“看”,表現出老翁的驚慌,老婦的無奈。

“如”的意思是“好像”,好像聽得到,又好像聽不到,形容聲音很小。“泣”,是無聲地哭,“泣幽咽"即“低微、斷續地哭”。滿心傷悲,卻不敢放聲大哭,只能低聲哽咽。這正是老婦人走后兒媳和老翁的真實寫照。

小結:明代文學家陸時雍在《唐詩鏡》中這樣評價《石壕吏》(PPT顯示):

其事何長,其言何簡?!啊艉?二語,便當數十言。

陸時雍的評價可謂切中肯綮。這首詩語言簡潔,但內容無比豐富。這正是詩歌的含蓄和凝練之美,也是留白的藝術!而補白是詩歌閱讀的常用策略,它能幫助我們深入文本,走進人物的情感世界。詩人以凝練的語言敘述了石壕村里一家人中“三男戍,二男死,孫方乳,媳無裙,翁逾墻,婦夜往”的情境,可謂悲慘至極,民不聊生!正如袁枚詩中所表達的“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4.請學生再讀詩歌,體味老婦人一家的悲苦。

四、知人論世理解詩人情懷

1.杜甫從洛陽回華州的路上,途經新安、石壕、潼關等地,目睹了安史之亂帶給人民的深重災難,于是詩人用詩歌表達了對底層百姓的深切同情。作為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目睹和聽聞了“有吏夜捉人”的全過程,對此,他并沒有制止差吏的行為,而是一直冷眼旁觀。閱讀下面的材料,談談你的認識。

PPT:

(1)當時的社會現狀。唐王朝為了補充兵力,防止局勢的進一步惡化,便首先在洛陽到潼關一帶,實行毫無章法、暗無天日的拉夫政策,不管老少,甚至不論男女都要被抓去服兵役。人民苦不堪言。但是,由于安史之亂是一場叛亂,進行的戰爭是維護統一、制止分裂的正義戰爭,因而當時人民一沒有起來革命,二沒有遠走高飛,而是忍受著痛苦走上了前線。

(2)詩人的處境。757年時任左拾遺的杜甫,因營救房琯,觸怒肅宗,被貶到華州出任華州司功參軍,負責祭祀、禮樂、學校、選舉、醫筮、考課等事,詩人所任的華州司功參軍,是個七品小官。

示例(1):這是一首寫實詩,詩人在由新安西行途中,投宿石壕村,目睹了差吏夜晚抓人的情景。詩人將所見所聞用第一人稱寫成此詩,詩句中的情感即詩人自己的情感。首先,詩人客觀陳述了老婦與差吏的態度反差——“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鮮明的對比充分表明了他對差吏的不滿和對老婦一家的同情。其次,詩人以老婦的回答描述了一家人的悲慘情境,從語詞中感受到詩人對老婦一家的深切同情。最后,以“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點出了故事的結果——投宿時,見到的是老翁和老婦二人,而時隔一夜,老婦被抓走,只能與逃走歸來的老翁作別。詩人心中的憂傷可想而知。由此可見,詩人的憂民情懷完全出乎己心。從這一點上說,詩人是真心關心百姓疾苦,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示例(2):根據當時的社會現狀,為了平定安史之亂,國家需要更多的人服兵役,走上戰場。而洛陽、潼關一帶的壯丁都被抓得無人可再抓了,連家中的老婦都被抓去服兵役,這樣的拉夫政策實在讓人心痛和憤怒。在杜甫看來,國家的確需要人(甚至是婦人),但不應該這樣無節制地抓人。詩人的心中充滿矛盾,一邊是國家的前途,一邊是百姓的疾苦??蓻]有國家的和平穩定,就沒有個人的幸福安康;沒有個人的綿薄力量,也就沒有國家的和平穩定。詩人雖為朝廷小官,但始終關注現實,既憂國又憂民,其精神可貴。

2.課堂小結

杜甫用詩歌記錄了歷史,既表達了對底層百姓的深切同情,又表達了對國家前途命運的無限憂思。杜甫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