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北棗強中學2024-2025第二學期語文月考試題總分150分時間150分鐘一、(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不朽的釣臺干亞群我從船上下來,雨絲鉆進脖子,有點冷。腋下有傘,可撐,也可不撐。索性,不撐吧。踏上石徑,我想起了郁達夫。因他的《釣臺的春晝》,我來了桐廬,去了桐君山,到了嚴子陵釣臺。也是在晚上,只不過,他是渡船過去,我走的是橋。隔了七八十年,山上依然跟他文中描寫得差不多,也有一輪微月,寂寞,冷清。郁達夫在《釣臺的春晝》中寫道,怕遇見絲瓜筋似的嚴子陵。讀到此處,我不由得笑了。吟誦釣臺的碑林位于山腳下,一塊塊石碑上鐫刻著一首首詩,也像一個個文人的替身。他們從歷史光陰的冊頁上走來,聚集在這里舉行文學沙龍。來客中皆是大咖,如楊萬里、孟浩然、杜牧、蘇東坡……他們帶著各自斑斕的經(jīng)歷,在釣臺會一會嚴子陵,抒一抒內(nèi)心的失意,對自己的境況發(fā)一發(fā)感嘆,然后繼續(xù)各自的日常:參加科舉的,還得皓首窮經(jīng);被貶被流放的,還要跪地三叩,感謝皇恩浩蕩。①嚴子陵是他們的星空,他們齊齊仰望著,在累了、困了時,借子陵先生的星光點亮內(nèi)心的黯淡,讓自己得以喘息。當初,劉秀做了皇帝,新政起步,需要有得力的人才輔助自己,便想起舊時同窗嚴子陵來。結果,嚴子陵躲了起來,不愿意入朝。于是,后人妥妥地把高風亮節(jié)與嚴子陵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一想到嚴子陵便是不侍王侯、心性高潔,于是,嚴子陵在史書有時以隱士相見,有時以高士相稱。劉秀自然不甘心,于是來了個全國總動員,把他的畫像發(fā)到各處,令當?shù)乜h衙不遺余力地尋找。終于,有人發(fā)現(xiàn)一個披著羊裘在垂釣的人跟畫像上的人很像,當即向朝廷稟報。于是,嚴子陵不得不收起釣竿,去洛陽會一會老同學。赴洛陽路上,嚴子陵做了些什么,史書上沒有詳解。以我個人的猜測,嚴子陵絕對不會錯過行萬里路、識萬種人的機會。關心世事,憂牽黎民,這是讀書人骨子里的基因。②跟歷史上所有的朝代一樣,東漢初創(chuàng)之時,民生凋敝,百廢待興是繞不過去的彎。這一路上,想必嚴子陵心里裝了很多東西。到了洛陽,他的老相識侯霸捎書信于他,說是礙于朝廷的規(guī)制,劉秀只能晚上去見他。對嚴子陵來說,這種繁文縟節(jié)是很不適的,書信歸還,口授于送信人,讓他把話傳給侯霸。史書上記載是“懷仁輔義天下悅,阿諛順旨要領絕”。話說得很直白,也很重,絲毫不給老相識顏面。于是,侯霸便把口信說與劉秀聽。③劉秀一聽,一邊哈哈大笑,一邊說“狂奴”,闊別多年,嚴子陵耿介的個性仍是如此。那個晚上,兩人見面了,君臣禮節(jié)過后剩下的便是同窗。一個問,一個答,問答之間有機智,也有情誼。我想,這問答當中嚴子陵一定把路上的想法融入了談話當中,甚至悄悄試探皇帝同學對治理天下的謀略。當晚,倆人同寢于一榻,嚴子陵一腳擱在了皇帝同學身上。這一腳,堪稱經(jīng)典一腳,出現(xiàn)了“客星犯帝座”一說。這給了嚴子陵一個辭別洛陽的好理由。嚴子陵離開洛陽,隱居于富春江,繼續(xù)持起手中的魚竿,在波光粼粼中留給后人一個背影。他不羨慕三公,而只想做一個順從于自己內(nèi)心的人。多少詩人感嘆這個背影,遠遠地望著,卻怎么也靠不近。那些蕪雜的念想,只能側(cè)身于詩詞之外。一生浪漫而孤傲的李白,對嚴子陵也充滿敬意。“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昭昭嚴子陵,垂釣滄波間。身將客星隱,心與浮云閑。長揖萬乘君,還歸富春山。”(《古風五十九首·其十二》)寫這首詩的時候,李白的名氣非常大,但他的心思還是“濟蒼生安社稷”,心心念念等待皇帝的召見與重用。④李白一輩子在進與退之間徘徊、彷徨,既熱愛自由,不愿被束縛,可又放不下入仕的熱情與渴望。焦慮不安時,他便躲進詩詞,在那里縱橫一下情緒。過桐廬時,看到嚴子陵釣臺,這位詩仙自然也難免心有感慨。盡管自己可能做不到心與浮云閑,可不妨礙他對嚴子陵垂釣滄波間的敬仰,于是留詩一首。有次,我與一個朋友聊天,一張桌,一口茶,一句閑話。茶過半壺,我們說到了嚴子陵。作為古代文人,奉儒守官應是人生的主導價值。嚴子陵之所以不愿意替皇帝做事,我認為,他也有著自己的考慮。嚴子陵與劉秀是同窗,他們之間可以說是知根知底。劉秀說他“狂奴”,只有最熟悉的人才會說出這個詞。那么,嚴子陵自然也了解劉秀,哪怕這個同窗做了皇帝,有一頂大帽子罩著他,也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想法。劉秀給他的官職是諫議大夫,他深知這個官職的分量:諫議大夫的崇高使命是死諫,就像武官戰(zhàn)死沙場。問題自然就來了,死諫成就了諫議大夫,卻會讓皇帝失去顏面。獨享死諫的榮譽,而不顧同學的威望,這也不符合嚴子陵的為人之道。于是,嚴子陵辭別洛陽,堅決不出任劉秀所給的官職。他這一退,不能為君臣,倒保存了同窗之誼。一個高士,一個明君,他們彼此交相輝映,為東漢留下一段佳話。嚴子陵選擇山水之間,生動詮釋了儒家“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在洛陽,他便規(guī)勸皇帝要施仁政,可見他并不是逃避世事,而是對社稷安危、百姓安樂有著很深的關注;在釣臺,嚴子陵是一心一意隱居的,就像中國畫中的釣魚翁,以一動也不動的方式,讓釣臺一寸寸地長起來。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采用了夾敘夾議的方式,在平靜的敘述中加入了“我”對嚴子陵及釣臺的理解,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涵。B.劉秀做了皇帝后想讓嚴子陵入朝輔助自己,但遭到了嚴子陵的直言拒絕,后人因此贊嘆嚴子陵心性高潔。C.李白路過桐廬時,寫下了《古風五十九首·其十二》這首詩,以表達自己對嚴子陵垂釣滄波間的敬仰之情。D.在出仕為官與隱居山水之間,嚴子陵選擇了后者,他的行為是對儒家“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生動詮釋。2.關于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①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嚴子陵比作星空,突出了嚴子陵在古代文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B.②句介紹了東漢初年民生凋敝的社會現(xiàn)實,暗含“我”對于嚴子陵不愿為官造福一方的行為的不滿。C.③句寫劉秀聽到嚴子陵的話后不但不生氣,反而“哈哈大笑”,可見劉秀對嚴子陵充滿了寬容之心。D.④句寫李白既想入仕卻又不愿被束縛的矛盾心理,讓他對嚴子陵垂釣滄波間而不求入仕心生感慨。3.作者認為,嚴子陵拒絕擔任諫議大夫的原因有哪些?請結合文章內(nèi)容簡要分析。4.有人認為,干亞群的散文“具有一種詩意美”。請結合文章開頭兩段,從語言、意境兩個角度簡要分析本文的“詩意美”。二、古詩文閱讀(35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昔趙文王喜劍,劍士日夜相擊于前,死傷者歲百余人,好之不厭。如是三年,國衰,諸侯謀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說王之意止劍士者,賜之千金?!弊笥以唬骸扒f子當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莊子。莊子弗受,與使者俱往,見太子曰:“聞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絕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說大王而逆王意下不當太子則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說大王,下當太子,趙國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見,唯劍士也?!鼻f子曰:“諾。周善為劍?!碧釉唬骸叭晃嵬跛妱κ?,皆蓬頭突鬢,瞋目而語難,王乃說之。今夫子必儒服而見王,事必大逆,請治劍服?!敝蝿Ψ眨艘娞?。太子乃與見王。莊子入殿門不趨,見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聞大王喜劍,故以劍見王。”王曰:“子之劍何能禁制?”曰:“臣之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愿得試之?!蓖踉唬骸胺蜃有?,就舍待命,令設戲請夫子?!蓖跄诵κ科呷?,死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劍于殿下,乃召莊子。王曰:“今日試使士敦劍?!鼻f子曰:“望之久矣!然臣有三劍,唯王所用,請先言而后試?!蓖踉唬骸霸嘎勅齽??!痹唬骸坝刑熳觿Γ兄T侯劍,有庶人劍?!蓖踉唬骸疤熳又畡稳纾俊痹唬骸疤熳又畡Γ匝嘭G石城為鋒,齊岱為鍔;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渤海,帶以常山;制以五行,論以刑德。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蔽耐趺H蛔允?,曰:“諸侯之劍何如?”曰:“諸侯之劍,以知勇士為鋒,以清廉士為鍔,以賢良士為脊,以忠圣士為鐔,以豪桀士為夾。此劍一用,四封之內(nèi),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者矣?!蓖踉唬骸笆酥畡稳??”曰:“庶人之劍,蓬頭突鬢,瞋目而語難。相擊于前,上斬頸領,下決肝肺。此庶人之劍,無異于斗雞,一旦命已絕矣,無所用于國事?!蓖跄藸慷系?,宰人上食,王三環(huán)之。莊子曰:“大王安坐定氣,劍事已畢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宮三月。(節(jié)選自《莊子?說劍》,有刪改)5.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使臣上說A大王B而逆C王意D下不當E太子F則身刑而死G周H尚安所事金乎?6.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厭,指厭倦,與《燭之武退秦師》“何厭之有”和“貪得無厭”中的“厭”詞義不相同。B.當,指擔當,與《鴻門宴》“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中的“當”詞義相同。C.趨,特指禮貌性地小步快走,表示恭敬。秦漢之后“入朝不趨”成為皇帝對臣子的恩寵。D.封,指疆界,與《燭之武退秦師》“又欲肆其西封”中的“封”詞義相同。7.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趙文王喜歡劍術,眾多劍士在他面前日夜搏擊。國家日益衰弱,諸侯們就一起商量如何勸說趙文王。B.莊子不接受太子派人送給他的千金,和使者一同前去拜見太子,并認為無論勸說是否成功,都無需千金。C.面對趙王的詢問,莊子說用劍術和趙王交流,向趙王夸贊自己的劍術能十步殺一人,奔走千里銳不可當。D.趙王讓劍士們較量了七天,死掉了六十多人,從中選出五六個人,讓他們捧劍到宮殿下,才召見莊子。8.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今夫子必儒服而見王,事必大逆,請治劍服。(2)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9.莊子以“三劍”喻三種治國之道。請結合文意加以概括。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完成小題。送魚門舍人①入都袁枚中年容易動深情,況唱驪歌與客聽。折柳路從江上盡,斷腸人對暮天青。霜鴻②羽健秋千里,桐樹心孤③月一庭。妻子④不知緣底事⑤,臉邊來問淚星星。[注]①魚門舍人:作者的好友程晉芳,字魚門,乾隆進士,曾官中書舍人。②霜鴻:秋天的大雁。③桐樹心孤:桐樹樹干??招?。唐詩人曹鄴《碧尋宴上有懷知己》:“桐樹心孤易感秋。”④妻子:此處指袁枚之妻。⑤緣底事:因何事。10.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的開頭寫人到中年本就容易動深情,何況好友遠行,自然此情更深更濃。B.“斷腸人對暮天青”與“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兩句情感的內(nèi)涵不同。C.詩人因惜別而潸然淚下,引起妻子的好奇,這個結尾構思別致,富有情趣。D.中間兩聯(lián)筆力沉雄,雄渾豪放,言簡意豐,直抒胸臆,頗得杜甫七律神韻。11.本詩主要運用比喻、側(cè)面襯托、以哀景襯哀情三種手法,表現(xiàn)作者的惜別之情,請結合相關內(nèi)容分別簡要賞析。12.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孔子的詢問,公西華認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學習,對于宗廟祭祀之事,他說“__________,__________”。(2)《燭之武退秦師》中,燭之武闡明晉對秦利害關系后,希望秦伯能慎重考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從冉有述志時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可以看出他非常謙虛。三、語言文字運用(21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發(fā)展變化。這種變動不居的特性正是謀事要“生于慮”的深刻背景。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充滿了先人智慧的這句諺語,告誡人們不要忘卻了遠景期待,而只盯著眼前的事物??鬃右辉倬咽廊?,“慮之不遠,其憂即至”。荀子說得也很通俗:“先事慮事,先患慮患。先事慮事謂之接,接則事猶成;先患慮患謂之預,預則禍不生。”雖然今天的時空環(huán)境同先賢們所處的時代大不相同,但是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道理并無二致。在瞬息萬變的當今時代,要想掌握推動事物發(fā)展的主動權,就必須__①__。對于改革開放來講,更是如此。它本身就是一項__②__的創(chuàng)新性探索,其間難免會遇到諸多不確定性因素,遭遇諸多意外情況,特別是當前我們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在這種關鍵時刻,更應有超強的遠見意識,能對未來的發(fā)展態(tài)勢洞若觀火,而不能“臨時抱佛腳”,更不能寅吃卯糧。唯有懷以深謀遠慮的洞察,才能在__③__的世事萬物中站穩(wěn)腳跟,求得先機。13.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14.比喻具有相似性,請據(jù)此對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所用比喻進行簡要分析。15.有人把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改寫成:“這句諺語充滿了先人的智慧,告誡人們不要只盯著眼前的事物,而忘卻了遠景期待?!睆谋磉_上看,修改后的句子與原句相比,哪一個更好?為什么?(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化自信讓守正有“根”、創(chuàng)新有“魂”。創(chuàng)新絕不等于盲目的標新立異,唯有守正,創(chuàng)新才能行穩(wěn)致遠。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典藏豐富,博大精深。王立群在節(jié)目中品出了“敬畏”二字,“沒有敬畏就沒有尊重,沒有尊重就沒有弘揚”?!短茖m夜宴》中,14位宮廷樂師從《簪花仕女圖》《搗練圖》《明皇幸蜀圖》等一幅幅古籍名畫之間穿行而來,美輪美奐;實景版《紙扇書生》途經(jīng)嵩陽書院、嵩岳寺塔、中岳廟、老君山,一路起舞,兼容并包;國風舞蹈《洛神水賦》,舞者化身洛神,以《千里江山圖》為背景,在水中演繹飛天姿態(tài),跨越1000多年,重現(xiàn)飛天壁畫雍容神韻……藝術呈現(xiàn)出新,話語表達更新,內(nèi)涵意蘊有時代新意。但我們發(fā)現(xiàn),節(jié)目中歷史傳統(tǒng)的厚重底色沒有變,中華美學的精神本色也沒有改。(),因為自信所以自覺,因為自信所以內(nèi)心篤定、腳步堅定。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內(nèi)容寶藏和深厚的人文滋養(yǎng)。做好傳統(tǒng)文化時代表達這篇大文章,需要涌現(xiàn)更多的“守護者”“鑒寶人”“尋寶人”,向世界傳達中華文化之美。16.在括號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不超過30個字。17.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18.班級某學習小組同學正在進行著一場激烈的討論,他們討論的議題是“勇敢面對各種艱難困苦,堅持奮斗,這樣能夠培養(yǎng)人的堅忍品質(zhì),從而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下列材料與討論議題不相符的一項是()A.毛澤東同志從青年時期起就立志救國,面對無數(shù)的坎坷與挑戰(zhàn),他從不動搖;在堅持不懈的斗爭中,他磨煉出革命者的大無畏精神和堅毅品質(zhì),最終成為人民的領袖。B.雷鋒同志在新社會體會到人的尊嚴,他滿懷對黨和人民的深情,滿懷對新生活的憧憬,全心全意為人民做好事,使得平凡的人生有了不平凡的意義。C.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他曾一人去山上寺院里廢寢忘食地苦讀詩書,鉆研學問。他還有著心懷天下的遠大抱負,后來成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D.袁隆平青年時期就立志解決糧食短缺問題,面對生活的磨難,他從不放棄,堅持奮斗,做了一輩子科研,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果,為世界糧食產(chǎn)量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四、課內(nèi)文言文考察(一個一分。共計16分)19.下列加橫線字解釋全無誤的一項()A.①“攝乎大國之間”的“攝”為“夾處”。②“求也為之”的“也”是句中表停頓。③“鏗爾”中的“爾”與“砉然向然”中的“然”用法一樣。B.①如其禮樂如:按照。②吾與點也與:贊同。③其言不讓讓:謙讓。C.①皆以王為愛也愛:愛護。②牛羊何擇焉擇:區(qū)別。③蒞中國而撫四夷也蒞:統(tǒng)治。D.①誠有百姓者誠:如果。②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抑:難道。③抑為采色不足視于目與抑:還是。20.句式一致的一項是()A.百姓之不見保;一羽之不舉。 B.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申之以孝悌之義。C.牛何之;未之聞也,句讀之不知。 D.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然則廢釁鐘與?21.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A.①將焉取之②焉用亡鄭以陪鄰B①每至于族②族庖月更刀C.①朝濟而夕設版焉②直掛云帆濟滄海D.①然不自意能入關破秦②其意常在沛公22.下列各選項中劃線的文言字詞的解釋有兩處錯誤的選項是()A.①既東封鄭:封賞;②闕秦以利晉:使動用法;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沒有B.①失其所與:結交;②越國以鄙遠:把……當做邊邑;③吾其還也:表反問,難道C.①項伯殺人,臣活之:使動用法。②吾得兄事之:兄長;③籍吏民:籍簿D.①不如因善遇之:因此;②沛公起如廁:往;③若屬皆且為所虜:將23.下列含通假字個數(shù)最多的一項()A.①是罔民也②且貳于楚也③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④秦伯說⑤毋吾以也。B.①蓋亦反其本矣②為長者折枝③距關,毋內(nèi)諸侯④砉然向然⑤成五采C.①莫春者②失其所與,不知③然而不王者④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⑤邢于寡妻D(zhuǎn).①鼓瑟希②要項伯③臣之不敢倍德也④善刀而藏之⑤批大郤24.下列解釋全對的一項()A.“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中的“安”與“焉用亡鄭以陪鄰”中的“焉”“彼惡知之”中的“惡”意義用法一致。B.“莫之能御也”與“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中的“御”意義相同。C.“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與“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中的“許”意義相同。D.“因其固然”“因人之力而敝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因擊沛公于坐”中“因”意義用法各不相同。25.下列加點字詞類活用分類正確的一項:()①晉軍函陵。②吾得兄事之。③若亡鄭而有益于君。④朝濟而夕設版焉。⑤若不闕秦。⑥與鄭人盟。⑦而刀刃者者無厚。⑧是以君子遠庖廚也。⑨語人曰:“我不能”。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刑于寡妻。?為肥甘不足于口與??朝秦楚。A.①②⑥⑨?/③⑤?/④/⑦?/⑧⑩ B.①⑥⑨?/②④/③⑤?/⑦⑧/⑩?C.①⑥⑨?/②④/③⑤?/⑦?/⑧⑩ D.①②⑥⑨?/③④⑤?/⑦⑧/⑩?26.下列加點字詞類活用分類正確的一項:()①弱固不可以敵強②風乎舞雩③曾皙后④既東封鄭⑤素善留侯張良⑥君安與項伯有故⑦臣活之⑧夜縋而出⑨籍吏民⑩數(shù)目項王?翼蔽沛公?道芷陽間行?既東封鄭A.①⑥/②⑨⑩?/③⑤/④⑦/⑧?? B.①⑥/②④⑨⑩?/③⑤/⑦/⑧??C.①③⑥/②⑨⑩?/④⑤/⑦⑧/?? D.①⑥/②⑨⑩?/③⑤?/④⑦/⑧?27.都含古今異義的一項()A.①然而不王者②予忖度之③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B.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⑤以羊易之⑥刑于寡妻,至于兄弟C.⑦我為魚肉⑧蒞中國而撫四夷⑨約為婚姻D.⑩聲音不足聽于耳與?此心所以合于王者?于我心有戚戚焉28.下列加點字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A.①沛公則置車騎置:安排。②沛公不勝杯杓勝:承受。③如其禮樂,以俟君子俟:等待。B.①舍瑟而作作:站起來。②比及三年比及:等到。③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隱:隱藏。C.①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訴于王疾:憎恨。②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恒:固定的。③乃中《經(jīng)首》之會中:合乎。D.①乃夜馳之沛公軍之:主謂之間,取獨。②不如因善遇之遇:對待。③奚暇治禮儀哉治:講求。29.下列加點字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A.①相去四十里:距離。②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責備。③再拜獻大將軍足下:第二次拜。B.①大禮不辭小讓:責備。②沛公起如廁:到。③殺人如不能舉:盡。C.①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道歉。②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攻占。③如土委地:散落。D.①若屬皆且為所虜:暫且。②旦日饗士卒:犒勞。③何厭之有:滿足。30.下列句式分類正確的一項()①沛公安在?②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雹郯阻狄浑p。④若屬皆且為所虜。⑤然不自意能入關破秦。⑥筋骨之強。⑦具告以事。⑧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⑨為擊破沛公軍。⑩何厭之有??是寡人之過也。?以其無禮于晉。A.①⑩/②⑤⑨/③⑥⑦/④⑧?/? B.①⑤⑩/②④⑨/③⑥/⑦?/⑧?C.①⑩/②⑨/③④⑥/⑤⑦?/⑧? D.①⑤⑩/②⑨/③⑥/④/⑦?/⑧?31.下列句式分類正確一項:()①攝乎大國之間②莫之能御③風乎舞雩④無乃爾是過與⑤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⑥以吾一日長乎爾⑦是乃仁術也⑧未之有也⑨視為止,行為遲⑩為國以禮?百姓之不見保?欲呼張良與俱去A.①③⑥⑩/②④⑧/⑤/⑦/⑨?/?B.①③⑥/②⑧/④⑦/⑤/⑨⑩?/?C.①③⑥⑩/②⑧/④⑦/⑤/⑨?/?D.①③⑥/②④⑧/⑤/⑦/⑨⑩?/?3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以及” B.以C.無以 D.見33.下列各句中“之”字的意義和用法,分類正確的一項是()①牛何之②反而求之③輿薪之不見④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⑤然后驅(qū)而之善⑥莫之能御也A.①⑤/②⑥/③/④ 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⑥/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⑥/④⑤3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以其無禮于晉敢以煩執(zhí)事B.君知其難也吾其還也C.若亡鄭而有益于君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D.鄭既知亡矣既東封鄭五、作文(60分)35.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中國古代非常重視“禮”,“禮”在春秋時期被視為重要行為原則??鬃迂焸渥勇窌r說:“為國以禮,其言不讓?!鼻?、晉圍鄭,也是因為鄭“無禮”;晉文公認為進攻秦軍是“不仁”“不知”“不武”,因而被古人贊為“有禮”。該如何理解這里的“禮”?秦先與晉聯(lián)合圍攻鄭,后又“與鄭人盟”,秦的行為合乎“禮”嗎?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聯(lián)想與思考。要求:①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②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河北棗強中學2024-2025第二學期語文月考試題總分150分時間150分鐘一、(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不朽的釣臺干亞群我從船上下來,雨絲鉆進脖子,有點冷。腋下有傘,可撐,也可不撐。索性,不撐吧。踏上石徑,我想起了郁達夫。因他的《釣臺的春晝》,我來了桐廬,去了桐君山,到了嚴子陵釣臺。也是在晚上,只不過,他是渡船過去,我走的是橋。隔了七八十年,山上依然跟他文中描寫得差不多,也有一輪微月,寂寞,冷清。郁達夫在《釣臺的春晝》中寫道,怕遇見絲瓜筋似的嚴子陵。讀到此處,我不由得笑了。吟誦釣臺的碑林位于山腳下,一塊塊石碑上鐫刻著一首首詩,也像一個個文人的替身。他們從歷史光陰的冊頁上走來,聚集在這里舉行文學沙龍。來客中皆是大咖,如楊萬里、孟浩然、杜牧、蘇東坡……他們帶著各自斑斕的經(jīng)歷,在釣臺會一會嚴子陵,抒一抒內(nèi)心的失意,對自己的境況發(fā)一發(fā)感嘆,然后繼續(xù)各自的日常:參加科舉的,還得皓首窮經(jīng);被貶被流放的,還要跪地三叩,感謝皇恩浩蕩。①嚴子陵是他們的星空,他們齊齊仰望著,在累了、困了時,借子陵先生的星光點亮內(nèi)心的黯淡,讓自己得以喘息。當初,劉秀做了皇帝,新政起步,需要有得力的人才輔助自己,便想起舊時同窗嚴子陵來。結果,嚴子陵躲了起來,不愿意入朝。于是,后人妥妥地把高風亮節(jié)與嚴子陵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一想到嚴子陵便是不侍王侯、心性高潔,于是,嚴子陵在史書有時以隱士相見,有時以高士相稱。劉秀自然不甘心,于是來了個全國總動員,把他的畫像發(fā)到各處,令當?shù)乜h衙不遺余力地尋找。終于,有人發(fā)現(xiàn)一個披著羊裘在垂釣的人跟畫像上的人很像,當即向朝廷稟報。于是,嚴子陵不得不收起釣竿,去洛陽會一會老同學。赴洛陽路上,嚴子陵做了些什么,史書上沒有詳解。以我個人的猜測,嚴子陵絕對不會錯過行萬里路、識萬種人的機會。關心世事,憂牽黎民,這是讀書人骨子里的基因。②跟歷史上所有的朝代一樣,東漢初創(chuàng)之時,民生凋敝,百廢待興是繞不過去的彎。這一路上,想必嚴子陵心里裝了很多東西。到了洛陽,他的老相識侯霸捎書信于他,說是礙于朝廷的規(guī)制,劉秀只能晚上去見他。對嚴子陵來說,這種繁文縟節(jié)是很不適的,書信歸還,口授于送信人,讓他把話傳給侯霸。史書上記載是“懷仁輔義天下悅,阿諛順旨要領絕”。話說得很直白,也很重,絲毫不給老相識顏面。于是,侯霸便把口信說與劉秀聽。③劉秀一聽,一邊哈哈大笑,一邊說“狂奴”,闊別多年,嚴子陵耿介的個性仍是如此。那個晚上,兩人見面了,君臣禮節(jié)過后剩下的便是同窗。一個問,一個答,問答之間有機智,也有情誼。我想,這問答當中嚴子陵一定把路上的想法融入了談話當中,甚至悄悄試探皇帝同學對治理天下的謀略。當晚,倆人同寢于一榻,嚴子陵一腳擱在了皇帝同學身上。這一腳,堪稱經(jīng)典一腳,出現(xiàn)了“客星犯帝座”一說。這給了嚴子陵一個辭別洛陽的好理由。嚴子陵離開洛陽,隱居于富春江,繼續(xù)持起手中的魚竿,在波光粼粼中留給后人一個背影。他不羨慕三公,而只想做一個順從于自己內(nèi)心的人。多少詩人感嘆這個背影,遠遠地望著,卻怎么也靠不近。那些蕪雜的念想,只能側(cè)身于詩詞之外。一生浪漫而孤傲的李白,對嚴子陵也充滿敬意。“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昭昭嚴子陵,垂釣滄波間。身將客星隱,心與浮云閑。長揖萬乘君,還歸富春山。”(《古風五十九首·其十二》)寫這首詩的時候,李白的名氣非常大,但他的心思還是“濟蒼生安社稷”,心心念念等待皇帝的召見與重用。④李白一輩子在進與退之間徘徊、彷徨,既熱愛自由,不愿被束縛,可又放不下入仕的熱情與渴望。焦慮不安時,他便躲進詩詞,在那里縱橫一下情緒。過桐廬時,看到嚴子陵釣臺,這位詩仙自然也難免心有感慨。盡管自己可能做不到心與浮云閑,可不妨礙他對嚴子陵垂釣滄波間的敬仰,于是留詩一首。有次,我與一個朋友聊天,一張桌,一口茶,一句閑話。茶過半壺,我們說到了嚴子陵。作為古代文人,奉儒守官應是人生的主導價值。嚴子陵之所以不愿意替皇帝做事,我認為,他也有著自己的考慮。嚴子陵與劉秀是同窗,他們之間可以說是知根知底。劉秀說他“狂奴”,只有最熟悉的人才會說出這個詞。那么,嚴子陵自然也了解劉秀,哪怕這個同窗做了皇帝,有一頂大帽子罩著他,也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想法。劉秀給他的官職是諫議大夫,他深知這個官職的分量:諫議大夫的崇高使命是死諫,就像武官戰(zhàn)死沙場。問題自然就來了,死諫成就了諫議大夫,卻會讓皇帝失去顏面。獨享死諫的榮譽,而不顧同學的威望,這也不符合嚴子陵的為人之道。于是,嚴子陵辭別洛陽,堅決不出任劉秀所給的官職。他這一退,不能為君臣,倒保存了同窗之誼。一個高士,一個明君,他們彼此交相輝映,為東漢留下一段佳話。嚴子陵選擇山水之間,生動詮釋了儒家“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在洛陽,他便規(guī)勸皇帝要施仁政,可見他并不是逃避世事,而是對社稷安危、百姓安樂有著很深的關注;在釣臺,嚴子陵是一心一意隱居的,就像中國畫中的釣魚翁,以一動也不動的方式,讓釣臺一寸寸地長起來。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采用了夾敘夾議的方式,在平靜的敘述中加入了“我”對嚴子陵及釣臺的理解,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涵。B.劉秀做了皇帝后想讓嚴子陵入朝輔助自己,但遭到了嚴子陵的直言拒絕,后人因此贊嘆嚴子陵心性高潔。C.李白路過桐廬時,寫下了《古風五十九首·其十二》這首詩,以表達自己對嚴子陵垂釣滄波間的敬仰之情。D.在出仕為官與隱居山水之間,嚴子陵選擇了后者,他的行為是對儒家“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生動詮釋。2.關于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①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嚴子陵比作星空,突出了嚴子陵在古代文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B.②句介紹了東漢初年民生凋敝的社會現(xiàn)實,暗含“我”對于嚴子陵不愿為官造福一方的行為的不滿。C.③句寫劉秀聽到嚴子陵的話后不但不生氣,反而“哈哈大笑”,可見劉秀對嚴子陵充滿了寬容之心。D.④句寫李白既想入仕卻又不愿被束縛的矛盾心理,讓他對嚴子陵垂釣滄波間而不求入仕心生感慨。3.作者認為,嚴子陵拒絕擔任諫議大夫的原因有哪些?請結合文章內(nèi)容簡要分析。4.有人認為,干亞群的散文“具有一種詩意美”。請結合文章開頭兩段,從語言、意境兩個角度簡要分析本文的“詩意美”。【答案】1.B2.B3.①嚴子陵淡泊名利。嚴子陵不羨慕三公,只想做一個順從于自己內(nèi)心的人,因此他不愿做官。②嚴子陵深刻了解劉秀。嚴子陵與劉秀是同窗,他深知劉秀不會因為勸諫就輕易改變自己的想法。③嚴子陵不愿損害皇帝的聲望。嚴子陵擔任諫議大夫后如果對劉秀進行死諫,會損害劉秀的威望,這不符合嚴子陵的為人之道。4.①語言美:開頭兩段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如“來了桐廬,去了桐君山,到了嚴子陵釣臺”等,長短句結合,且多用短句,句式錯落有致,增強了語言的表現(xiàn)力和節(jié)奏感,具有詩意美。②意境美:開頭兩段寫“我”雨中到桐廬的情景,“雨絲鉆進脖子,有點冷”“山上依然跟他文中描寫得差不多,也有一輪微月,寂寞,冷清”等,營造出一種靜謐、清冷的意境,充滿了詩的韻味?!窘馕觥俊緦дZ】這篇散文通過親身體驗與歷史敘述交融,描繪了嚴子陵高潔品行和隱逸生活,展現(xiàn)了歷史名士對他忠誠廉潔的敬仰。文章采用夾敘夾議的方式,在平靜敘述中融入作者的見解,豐富了內(nèi)容層次。開篇描寫細膩,營造出冷清寂寞的意境,詩意濃郁,引人入勝。語言優(yōu)美,思想深刻,表現(xiàn)了對古代文人心境的深刻理解??傮w來看,文章既有歷史厚度,又具文藝美感?!?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作品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B.“嚴子陵的直言拒絕”錯誤。由“于是,后人妥妥地把高風亮節(jié)與嚴子陵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一想到嚴子陵便是不侍王侯、心性高潔,于是,嚴子陵在史書有時以隱士相見,有時以高士相稱”可知,嚴子陵是躲起來不愿意入朝,并非直言拒絕,且“后人因此贊嘆”于文無據(jù),原文是“后人妥妥地把高風亮節(jié)與嚴子陵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B.“暗含‘我’對于嚴子陵不愿為官造福一方的行為的不滿”錯誤,由“跟歷史上所有的朝代一樣,東漢初創(chuàng)之時,民生凋敝,百廢待興是繞不過去的彎。這一路上,想必嚴子陵心里裝了很多東西”可知,嚴子陵關心世事、憂牽黎民,所以作者認為嚴子陵心里裝著很多東西,而不是對嚴子陵不愿為官造福一方的行為的不滿。故選B。【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他不羨慕三公,而只想做一個順從于自己內(nèi)心的人”可知,嚴子陵淡泊名利。嚴子陵不羨慕權勢和名利,而是追求內(nèi)心的滿足和自由,因此他堅決拒絕擔任諫議大夫這一官職,不愿被官場的繁文縟節(jié)和權力束縛所困。②由“嚴子陵與劉秀是同窗,他們之間可以說是知根知底……嚴子陵自然也了解劉秀,哪怕這個同窗做了皇帝,有一頂大帽子罩著他,也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想法”可知,嚴子陵深刻了解劉秀的性格和為人。他知道劉秀即使成為皇帝,也不會輕易因為自己的勸諫而改變決策,因此他不愿擔任諫議大夫,以免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③由“諫議大夫的崇高使命是死諫,就像武官戰(zhàn)死沙場。問題自然就來了,死諫成就了諫議大夫,卻會讓皇帝失去顏面。獨享死諫的榮譽,而不顧同學的威望,這也不符合嚴子陵的為人之道”可知,嚴子陵非常重視與劉秀的同窗之誼,他不愿因死諫而損害劉秀作為皇帝的威望和尊嚴。在他看來,這種做法既違背了自己的原則,也不符合他的為人之道,因此他堅決拒絕了這一職位?!?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的能力。①語言美:開頭兩段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如“來了桐廬,去了桐君山,到了嚴子陵釣臺”,這幾個句子結構相似、語氣一致,構成了排比句式。長短句結合,且多用短句,如“我從船上下來,雨絲鉆進脖子,有點冷。腋下有傘,可撐,也可不撐。索性,不撐吧”,句式錯落有致,這種語言形式不僅使表達更加生動有力,而且增強了語言的表現(xiàn)力和節(jié)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給人一種韻律和諧的美感,具有詩意美。②意境美:開頭兩段描繪了作者在雨中抵達桐廬的情景,“雨絲鉆進脖子,有點冷”,通過細膩的感官描寫,讓讀者仿佛能感受到那絲絲涼意?!吧缴弦廊桓闹忻鑼懙貌畈欢?,也有一輪微月,寂寞,冷清”,這樣的描寫營造出一種靜謐、清冷的意境。雨中的石徑、微弱的月光以及寂寞冷清的氛圍,共同構建了一個充滿詩意和遐想的空間,充滿了詩的韻味,讓讀者在閱讀之初就被深深吸引,沉浸在這種獨特的意境之中。二、古詩文閱讀(35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昔趙文王喜劍,劍士日夜相擊于前,死傷者歲百余人,好之不厭。如是三年,國衰,諸侯謀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說王之意止劍士者,賜之千金。”左右曰:“莊子當能?!碧幽耸谷艘郧Ы鸱钋f子。莊子弗受,與使者俱往,見太子曰:“聞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絕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說大王而逆王意下不當太子則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說大王,下當太子,趙國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見,唯劍士也?!鼻f子曰:“諾。周善為劍。”太子曰:“然吾王所見劍士,皆蓬頭突鬢,瞋目而語難,王乃說之。今夫子必儒服而見王,事必大逆,請治劍服?!敝蝿Ψ?,乃見太子。太子乃與見王。莊子入殿門不趨,見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聞大王喜劍,故以劍見王?!蓖踉唬骸白又畡文芙??”曰:“臣之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愿得試之?!蓖踉唬骸胺蜃有荩蜕岽钤O戲請夫子?!蓖跄诵κ科呷?,死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劍于殿下,乃召莊子。王曰:“今日試使士敦劍?!鼻f子曰:“望之久矣!然臣有三劍,唯王所用,請先言而后試?!蓖踉唬骸霸嘎勅齽Α!痹唬骸坝刑熳觿Γ兄T侯劍,有庶人劍。”王曰:“天子之劍何如?”曰:“天子之劍,以燕谿石城為鋒,齊岱為鍔;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渤海,帶以常山;制以五行,論以刑德。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蔽耐趺H蛔允?,曰:“諸侯之劍何如?”曰:“諸侯之劍,以知勇士為鋒,以清廉士為鍔,以賢良士為脊,以忠圣士為鐔,以豪桀士為夾。此劍一用,四封之內(nèi),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者矣?!蓖踉唬骸笆酥畡稳??”曰:“庶人之劍,蓬頭突鬢,瞋目而語難。相擊于前,上斬頸領,下決肝肺。此庶人之劍,無異于斗雞,一旦命已絕矣,無所用于國事?!蓖跄藸慷系?,宰人上食,王三環(huán)之。莊子曰:“大王安坐定氣,劍事已畢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宮三月。(節(jié)選自《莊子?說劍》,有刪改)5.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使臣上說A大王B而逆C王意D下不當E太子F則身刑而死G周H尚安所事金乎?6.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厭,指厭倦,與《燭之武退秦師》“何厭之有”和“貪得無厭”中的“厭”詞義不相同。B.當,指擔當,與《鴻門宴》“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中的“當”詞義相同。C.趨,特指禮貌性地小步快走,表示恭敬。秦漢之后“入朝不趨”成為皇帝對臣子的恩寵。D.封,指疆界,與《燭之武退秦師》“又欲肆其西封”中的“封”詞義相同。7.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趙文王喜歡劍術,眾多劍士在他面前日夜搏擊。國家日益衰弱,諸侯們就一起商量如何勸說趙文王。B.莊子不接受太子派人送給他的千金,和使者一同前去拜見太子,并認為無論勸說是否成功,都無需千金。C.面對趙王的詢問,莊子說用劍術和趙王交流,向趙王夸贊自己的劍術能十步殺一人,奔走千里銳不可當。D.趙王讓劍士們較量了七天,死掉了六十多人,從中選出五六個人,讓他們捧劍到宮殿下,才召見莊子。8.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今夫子必儒服而見王,事必大逆,請治劍服。(2)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9.莊子以“三劍”喻三種治國之道。請結合文意加以概括?!敬鸢浮?.DFG6.B7.A8.(1)如今先生一定是穿儒服去會見趙王,事情一定會弄糟,請準備劍士的服裝。(2)派遣將領把守關卡的原因是防備其他盜賊的進入和意外的變故。9.“天子之劍”關注的是天下萬民。“諸侯之劍”關注的是一方國家百姓。“庶民之劍”于國事毫無用途?!窘馕觥俊緦дZ】選文開篇描繪了趙文王沉迷劍術、國勢衰微的現(xiàn)狀,太子為挽救國家,求助莊子。莊子以“三劍”巧妙比喻治國之道,分別對應天子、諸侯、庶人的不同境界,揭示了治國應以德服人、以賢任事的理念。全文語言簡練,寓意深刻,既有對治國之道的探討,也有對君主沉迷個人愛好的警示?!?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假如我對上游說趙王卻違拗了趙王的心意,對下也未能符合太子的意愿。那也就一定會遭受刑戮而死去,我還哪里用得著這些贈禮呢?“上說大王而逆王意”和“下不當太子”是說“向上……”“向下……”兩種情況,所以應在“意”和“子”后面分別斷開,即在DF處分別斷開;“尚安所事金”的主語為“周”,中間不應斷開,主語前面斷開,即在G處斷開;故選DFG。【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以及理解一詞多義的能力。A.正確。厭倦/滿足。句意:趙文王仍然喜好這件事不厭倦。/哪里會有滿足的時候呢?/極度貪婪,沒有滿足的時候。B.“詞義相同”錯誤。應當/比得上。句意:莊子應當能行。/料想大王的士卒比得上項王嗎?C.正確。D.正確。句意:四境之內(nèi)。/又想要擴張它西邊的疆界。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A.“諸侯們就一起商量如何勸說趙文王”錯誤。由原文“如是三年,國衰,諸侯謀之”可知,是各國諸侯都在謀算怎樣攻打趙國。故選A。【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儒服”,名詞動用,穿著儒服;“逆”,不順;“治”,準備。(2)“所以”,……的原因;“出入”,進入;“非?!?,意外的變故?!?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天子之劍,以燕谿石城為鋒,齊岱為鍔;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渤海,帶以常山;制以五行,論以刑德。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可知,天子之劍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諸侯,使天下人全都歸服,所以,“天子之劍”關注的是天下萬民。由原文“諸侯之劍,以知勇士為鋒,以清廉士為鍔,以賢良士為脊,以忠圣士為鐔,以豪桀士為夾。此劍一用,四封之內(nèi),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者矣”可知,諸侯之劍一旦使用四境之內(nèi),沒有不歸服而聽從國君號令的,所以,“諸侯之劍”選用人才,關注的是一方國家百姓。由原文“庶人之劍,蓬頭突鬢,瞋目而語難。相擊于前,上斬頸領,下決肝肺。此庶人之劍,無異于斗雞,一旦命已絕矣,無所用于國事”可知,庶民之劍一旦使用命盡氣絕,對于國事就什么用處也沒有,所以,“庶民之劍”于國事毫無用途。參考譯文:當年趙文王喜好劍術,擊劍的人在趙文王面前日夜相互比試劍術,死傷的劍客每年都有百余人,趙文王仍然喜好這件事不厭倦。像這樣過了三年,國力日益衰退,各國諸侯都在謀算怎樣攻打趙國。太子悝十分擔憂,征求左右近侍說:“誰能夠說服趙王停止比試劍術,贈予他千金?!弊笥医陶f:“莊子應當能行?!碧佑谑桥扇藬y帶千金厚禮贈送給莊子。莊子不接受,跟隨使者一道,前往拜見太子說:“聽說太子想要用我,意欲斷絕趙王對劍術的愛好。假如我對上游說趙王卻違逆了趙王的心意,對下也未能符合太子的意愿。那也就一定會遭受刑戮而死去,我還哪里用得著這些贈禮呢?假如我對上能說服趙王,對下能合于太子的心愿,在趙國這片天地上我希望得到什么難道還得不到!”太子說:“是這樣。父王的心目中,只有擊劍的人?!鼻f子說:“好的,我也善于運用劍術。”太子說:“不過父王所見到的擊劍人,全都頭發(fā)蓬亂、鬢毛突出、瞪大眼睛而且氣喘語塞,大王竟喜歡見到這樣打扮的人。如今先生一定是穿儒服去會見趙王,事情一定會弄糟,請準備劍士的服裝。”三天以后劍士的服裝裁制完畢,于是面見太子。太子就跟莊子一道拜見趙王。莊子不急不忙地進入殿內(nèi),見到趙王也不行跪拜之禮。趙王說:“你想用什么話來開導我?!鼻f子說:“我聽說大王喜好劍術,特地用劍術來參見大王?!壁w王說:“你的劍術怎樣能遏阻劍手、戰(zhàn)勝對方呢?”莊子說:“我的劍術,十步之內(nèi)可殺一人,行走千里也不會受人阻留。希望有機會能試試我的劍法?!壁w王說:“先生暫回館舍休息等待通知,我將安排好擊劍比武的盛會再請先生出面比武?!壁w王于是用七天時間讓劍士們比武較量,死傷六十多人,從中挑選出五六人,讓他們拿著劍在殿堂下等候,這才召見莊子。趙王說:“今天可讓劍士們跟先生比試劍術了?!鼻f子說:“我已經(jīng)盼望很久了。不過我有三種劍,任憑大王選用,請讓我先作些說明然后再行比試。”趙王說:“愿意聽聽你介紹三種劍?!鼻f子說:“有天子之劍,有諸侯之劍,有百姓之劍?!壁w王說:“天子之劍怎么樣?”莊子說:“天子之劍,拿燕谿的石城山做劍尖,拿齊國的泰山做劍刃;用中原以外的四境來包扎,用四季來圍裹,用渤海來纏繞,用恒山來做系帶;靠五行來統(tǒng)馭,靠刑律和德教來論斷。這種劍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諸侯,使天下人全都歸服?!壁w文王聽了茫然若有所失,說:“諸侯之劍怎么樣?”莊子說:“諸侯之劍,拿智勇之士做劍尖,拿清廉之士做劍刃,拿賢良之士做劍脊,拿忠誠圣明之士做劍環(huán),拿豪杰之士做劍柄。這種劍一旦使用,四境之內(nèi),沒有不歸服而聽從國君號令的?!壁w王說:“百姓之劍又怎么樣呢?”莊子說:“百姓之劍,全都頭發(fā)蓬亂、鬢毛突出、瞪大眼睛而且氣喘語塞。在人前互相爭斗刺殺,上能斬斷脖頸,下能剖裂肝肺,這就是百姓之劍,跟斗雞沒有什么不同,一旦命盡氣絕,對于國事就什么用處也沒有。”趙文王于是牽著莊子來到殿上。廚師獻上食物,趙王繞著坐席慚愧地繞了三圈。莊子說:“大王安坐下來定定心氣,有關劍術之事我已啟奏完畢?!庇谑勤w文王三月不出宮門。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完成小題。送魚門舍人①入都袁枚中年容易動深情,況唱驪歌與客聽。折柳路從江上盡,斷腸人對暮天青。霜鴻②羽健秋千里,桐樹心孤③月一庭。妻子④不知緣底事⑤,臉邊來問淚星星。[注]①魚門舍人:作者的好友程晉芳,字魚門,乾隆進士,曾官中書舍人。②霜鴻:秋天的大雁。③桐樹心孤:桐樹樹干常空心。唐詩人曹鄴《碧尋宴上有懷知己》:“桐樹心孤易感秋?!雹芷拮樱捍颂幹冈吨?。⑤緣底事:因何事。10.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的開頭寫人到中年本就容易動深情,何況好友遠行,自然此情更深更濃。B.“斷腸人對暮天青”與“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兩句情感的內(nèi)涵不同。C.詩人因惜別而潸然淚下,引起妻子的好奇,這個結尾構思別致,富有情趣。D.中間兩聯(lián)筆力沉雄,雄渾豪放,言簡意豐,直抒胸臆,頗得杜甫七律神韻。11.本詩主要運用比喻、側(cè)面襯托、以哀景襯哀情三種手法,表現(xiàn)作者的惜別之情,請結合相關內(nèi)容分別簡要賞析?!敬鸢浮?0.D11.①比喻。將友人比作秋天的大雁飛向千里天空,前程萬里;將自己比作心空的桐樹佇立于月色如水的庭院中,心隨友去,倍感孤獨。
②側(cè)面襯托。用妻子的不解詢問從側(cè)面襯托詩人因惜別而流淚的傷感。
③以哀景襯哀情。秋天日落時的青天和灑滿月光的庭院都給人以冷落凄清之感,與詩人因友人離別而憂傷情感是吻合的。以哀景襯哀情,情景交融?!窘馕觥俊痉治觥窟@首詩通過描寫別離時的情景和感受,表達了詩人對好友遠行的深情厚誼。運用了比喻、側(cè)面襯托、以哀景襯哀情等手法,刻畫了折柳送別的傷感,描寫了秋天景色的蕭瑟,表現(xiàn)了詩人內(nèi)心的孤寂和愁緒,同時極具情感的韻味。詩中妻子的好奇和淚水更增添了離別的感傷與不舍?!?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能力。D.“中間兩聯(lián)……雄渾豪放,……直抒胸臆”錯,本詩主要表現(xiàn)與朋友離別的傷感和惆悵,寫得并不“雄渾豪放”;中間兩聯(lián)系情景交融并化用典故,間接含蓄抒情,并非“直抒胸臆”。故選D。【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①比喻。本詩第三聯(lián)運用了比喻手法,表現(xiàn)了詩人對友人惜別之情。“霜鴻羽健秋千里”一句中,詩人將遠行的友人比作秋天的大雁,寓意友人如鴻雁般展翅高飛,前程萬里,表達了對友人前途光明的祝愿?!巴湫墓略乱煌ァ币痪渲校娙藢⒆约罕茸髦锌盏耐鋪辛⒃谠鹿庹找耐ピ褐校凳拘木车目仗撆c孤寂,象征著內(nèi)心的孤獨與寂寞。通過這兩個比喻,詩人一方面為友人的美好未來而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也表達出友人離去后自己的失落和惆悵。②側(cè)面襯托。詩的結尾“妻子不知緣底事,臉邊來問淚星星”運用了側(cè)面襯托的手法,通過描述妻子因不了解緣由而驚訝地詢問淚水的情景,從側(cè)面襯托出詩人因好友離別而潸然淚下的深摯情感。這種表現(xiàn)手法不僅突出了詩人的感傷之情,而且使整首詩更具有生活氣息和真實感,情感表達更為細膩動人。妻子的詢問不僅展現(xiàn)了詩人內(nèi)心的孤獨與傷感,還使得離別的情境更加感人肺腑,產(chǎn)生共鳴。③以哀景襯哀情。詩歌的第三聯(lián)“霜鴻羽健秋千里,桐樹心孤月一庭”描繪了一個冷落凄清的景象,這正是詩人用景物來抒發(fā)內(nèi)心情感的運用。秋天的大雁在空中飛翔,象征好友將奔向前程萬里,但自身留在冷清的庭院中,沒有朋友的陪伴,顯得特別孤單。這一情境既反映了友人為前程離去的欣慰,更顯示了自己留在原地后的孤寂和心酸。通過對蕭瑟秋景與自己孤寂心情的描寫,詩人巧妙地將哀景與心境互相結合,以哀景襯托哀情,展現(xiàn)了別離的深沉情感。12.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孔子的詢問,公西華認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學習,對于宗廟祭祀之事,他說“__________,__________”。(2)《燭之武退秦師》中,燭之武闡明晉對秦的利害關系后,希望秦伯能慎重考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從冉有述志時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可以看出他非常謙虛?!敬鸢浮竣?非曰能之②.愿學焉③.闕秦以利晉④.唯君圖之⑤.如其禮樂⑥.以俟君子【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曰”“焉”“闕”“俟”。三、語言文字運用(21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發(fā)展變化。這種變動不居的特性正是謀事要“生于慮”的深刻背景。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充滿了先人智慧的這句諺語,告誡人們不要忘卻了遠景期待,而只盯著眼前的事物。孔子一再警醒世人,“慮之不遠,其憂即至”。荀子說得也很通俗:“先事慮事,先患慮患。先事慮事謂之接,接則事猶成;先患慮患謂之預,預則禍不生。”雖然今天的時空環(huán)境同先賢們所處的時代大不相同,但是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道理并無二致。在瞬息萬變的當今時代,要想掌握推動事物發(fā)展的主動權,就必須__①__。對于改革開放來講,更是如此。它本身就是一項__②__的創(chuàng)新性探索,其間難免會遇到諸多不確定性因素,遭遇諸多意外情況,特別是當前我們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在這種關鍵時刻,更應有超強的遠見意識,能對未來的發(fā)展態(tài)勢洞若觀火,而不能“臨時抱佛腳”,更不能寅吃卯糧。唯有懷以深謀遠慮的洞察,才能在__③__的世事萬物中站穩(wěn)腳跟,求得先機。13.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14.比喻具有相似性,請據(jù)此對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所用比喻進行簡要分析。15.有人把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改寫成:“這句諺語充滿了先人的智慧,告誡人們不要只盯著眼前的事物,而忘卻了遠景期待。”從表達上看,修改后的句子與原句相比,哪一個更好?為什么?【答案】13.①未雨綢繆②絕無僅有③紛繁復雜14.比喻的作用是令文章更形象生動。①句中把我們現(xiàn)在的處境比作“船到中流”“人到半山”;②我們的處境是“愈進愈難、愈進愈險”,和“船到中流”“人到半山”很相似;③我們“不進則退、非進不可”與“船到中流”“人到半山”時后退會遇到更大危險的處境一致。15.修改后的句子更好?!斑@句諺語”指代的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話,故用“這句諺語”承接前文,與前文銜接更緊密。結合前后文可知,此處強調(diào)不要只看現(xiàn)在,而要看得長遠,故后兩個分句應為“告誡人們不要只盯著眼前的事物,而忘卻了遠景期待”。因此,修改后的句子與前文聯(lián)系緊密,表達也更準確?!窘馕觥俊?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①語境強調(diào)在時代快速變化中掌握事物發(fā)展主動權,需要提前進行謀劃布局,可填“未雨綢繆”。未雨綢繆:常用來比喻事先做好準備工作,預防意外的事發(fā)生。②“改革開放是一項……探索”,強調(diào)改革開放在歷史上的獨特性和開創(chuàng)性,沒有與之相同的先例,可填“絕無僅有”。絕無僅有:只有一個,再沒有別的。形容非常少有、極為稀有。③用來修飾“世事萬物”,后文提到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具備深謀遠慮的洞察才能站穩(wěn)腳跟,說明世事萬物是頭緒眾多、情況復雜的,可填“紛繁復雜”。紛繁復雜:形容頭緒很多,相互糾結,情況復雜。【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①文中畫橫線句子把當前我們所處的處境比作“船到中流”和“人到半山”。“船到中流”描繪的是船行駛到河流中間的狀態(tài),“人到半山”描繪的是人攀登到山的半腰的情景,這是喻體;而我們當前所處的具體情境就是本體。②當前我們面臨的情況是“愈進愈難、愈進愈險”,在船行駛到河流中間時,水流通常會更加湍急,行船難度增大;人攀登到山的半腰時,體力消耗較大,地勢也會更加險峻,繼續(xù)攀登的難度增加,二者在困難程度逐漸加大這一點上具有相似性。③文中提到我們處于“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境地,船到中流如果不繼續(xù)前行而選擇后退,很可能會被水流沖翻等,遭遇更大危險;人到半山后退也會面臨諸如滑落等更大風險,這兩種情境下后退都會帶來不良后果,所以具有一致性。通過這樣的比喻,能夠讓讀者更形象地理解我們當前所處的艱難且關鍵的處境。【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原句、改句表達效果的能力。首先表明態(tài)度,修改后的句子更好。前文說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諺語,所以承接前文把“這句諺語”放在開頭,把“充滿了先人智慧”作為謂語,根據(jù)“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諺語可知,段落強調(diào)的是不要只看現(xiàn)在,而要看得長遠,而表轉(zhuǎn)折關系的連詞“而”強調(diào)的是轉(zhuǎn)折之后的內(nèi)容,所以后兩個分句應為“告誡人們不要只盯著眼前的事物,而忘卻了遠景期待”。因此,修改后的句子與前文聯(lián)系緊密,表達也更準確。(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化自信讓守正有“根”、創(chuàng)新有“魂”。創(chuàng)新絕不等于盲目的標新立異,唯有守正,創(chuàng)新才能行穩(wěn)致遠。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典藏豐富,博大精深。王立群在節(jié)目中品出了“敬畏”二字,“沒有敬畏就沒有尊重,沒有尊重就沒有弘揚”。《唐宮夜宴》中,14位宮廷樂師從《簪花仕女圖》《搗練圖》《明皇幸蜀圖》等一幅幅古籍名畫之間穿行而來,美輪美奐;實景版《紙扇書生》途經(jīng)嵩陽書院、嵩岳寺塔、中岳廟、老君山,一路起舞,兼容并包;國風舞蹈《洛神水賦》,舞者化身洛神,以《千里江山圖》為背景,在水中演繹飛天姿態(tài),跨越1000多年,重現(xiàn)飛天壁畫雍容神韻……藝術呈現(xiàn)出新,話語表達更新,內(nèi)涵意蘊有時代新意。但我們發(fā)現(xiàn),節(jié)目中歷史傳統(tǒng)的厚重底色沒有變,中華美學的精神本色也沒有改。(),因為自信所以自覺,因為自信所以內(nèi)心篤定、腳步堅定。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內(nèi)容寶藏和深厚的人文滋養(yǎng)。做好傳統(tǒng)文化時代表達這篇大文章,需要涌現(xiàn)更多的“守護者”“鑒寶人”“尋寶人”,向世界傳達中華文化之美。16.在括號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不超過30個字。17.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答案】16.守正創(chuàng)新的“根”和“魂”來自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自信17.做好傳統(tǒng)文化時代表達這篇大文章,需要涌現(xiàn)更多的“尋寶人”“鑒寶人”“守護者”,向世界傳遞中華文化之美。【解析】【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語段首句提出觀點,文化自信讓守正有“根”、創(chuàng)新有“魂”;后面交代“守正”“創(chuàng)新”的關系,結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實例說明藝術要創(chuàng)新,但歷史傳統(tǒng)不變,中華美學的精神本色不變。結合后文語境“自信”可知,此處談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守正”與“創(chuàng)新”都源于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自信,因此可填“守正創(chuàng)新的‘根’和‘魂’來自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自信”。【1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畫波浪線的句子有兩處語病:①語序不當:從邏輯順序上看,應該先“尋寶”,找到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寶藏,然后“鑒寶”,鑒別其價值,最后“守護”,將其傳承下去,所以“守護者”“鑒寶人”“尋寶人”的順序應調(diào)整為“尋寶人”“鑒寶人”“守護者”。②搭配不當:“傳達”與“中華文化之美”動賓搭配不當,“傳達”一般側(cè)重于傳遞具體信息、命令等,而“傳遞”更側(cè)重于把某種情感、美等傳播出去,所以應將“傳達”改為“傳遞”。修改后句子為:做好傳統(tǒng)文化時代表達這篇大文章,需要涌現(xiàn)更多的“尋寶人”“鑒寶人”“守護者”,向世界傳遞中華文化之美。18.班級某學習小組同學正在進行著一場激烈的討論,他們討論的議題是“勇敢面對各種艱難困苦,堅持奮斗,這樣能夠培養(yǎng)人的堅忍品質(zhì),從而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下列材料與討論議題不相符的一項是()A.毛澤東同志從青年時期起就立志救國,面對無數(shù)的坎坷與挑戰(zhàn),他從不動搖;在堅持不懈的斗爭中,他磨煉出革命者的大無畏精神和堅毅品質(zhì),最終成為人民的領袖。B.雷鋒同志在新社會體會到人的尊嚴,他滿懷對黨和人民的深情,滿懷對新生活的憧憬,全心全意為人民做好事,使得平凡的人生有了不平凡的意義。C.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他曾一人去山上寺院里廢寢忘食地苦讀詩書,鉆研學問。他還有著心懷天下的遠大抱負,后來成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D.袁隆平青年時期就立志解決糧食短缺問題,面對生活的磨難,他從不放棄,堅持奮斗,做了一輩子科研,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果,為世界糧食產(chǎn)量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敬鸢浮緽【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本題中議題為“面對艱難困苦,堅持奮斗”。A.“毛澤東同志從青年時期起就立志救國,面對無數(shù)的坎坷與挑戰(zhàn),他從不動搖”可知,毛澤東面對困難堅持奮斗,最終他成為領袖,實現(xiàn)了自己的目標,與議題相符。B.材料表現(xiàn)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雷鋒精神,沒有體現(xiàn)“面對艱難困苦,堅持奮斗”的主題,與議題不相符。C.范仲淹面對“兩歲失父,家境貧寒”的困難,依然在寺院廢寢忘食,最終成為政治家、文學家,與議題相符。D.袁隆平“面對生活的磨難,他從不放棄,堅持奮斗”,最終“為世界糧食產(chǎn)量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與議題相符。故選B。四、課內(nèi)文言文考察(一個一分。共計16分)19.下列加橫線字解釋全無誤的一項()A.①“攝乎大國之間”的“攝”為“夾處”。②“求也為之”的“也”是句中表停頓。③“鏗爾”中的“爾”與“砉然向然”中的“然”用法一樣。B.①如其禮樂如:按照。②吾與點也與:贊同。③其言不讓讓:謙讓。C.①皆以王為愛也愛:愛護。②牛羊何擇焉擇:區(qū)別。③蒞中國而撫四夷也蒞:統(tǒng)治。D.①誠有百姓者誠:如果。②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抑:難道。③抑為采色不足視于目與抑:還是?!敬鸢浮緼【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在文中含義的能力。A.正確。句意:①夾在大國的中間。②如果讓我治理它。③鏗的一聲/砉砉作響。B.①錯誤。如,至于。句意:至于禮樂教化。②句意:我贊同曾皙。③句意:他的話毫不謙讓。C.①錯誤。愛,吝惜。句意:都認為大王是吝惜(一頭牛)。②句意:牛和羊有什么區(qū)別呢?③句意:統(tǒng)治中原地區(qū)而安撫外族。D.①錯誤。誠,的確。句意:的確有(對我有這種誤解的)百姓。②句意:難道說(大王)您要發(fā)動戰(zhàn)爭,使將士處于險境?③句意:還是因為絢麗的顏色不夠眼睛看?故選A。20.句式一致的一項是()A.百姓之不見保;一羽之不舉。 B.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申之以孝悌之義。C.牛何之;未之聞也,句讀之不知。 D.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然則廢釁鐘與?【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被動句,“見”表被動。句意:老百姓沒有受到保護。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不舉一羽”,“之”是賓語前置的標志。句意:一根羽毛舉不起來。B.主謂倒裝句,正常語序為“百姓之謂我愛也宜乎”。句意:百姓認為我吝嗇是應該的啊。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以孝悌之義申之”。句意:把孝順父母、敬愛兄長的道理反復講給他們聽。C.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牛之何”,“何”是賓語。句意:牛要到哪里去?!拔粗勔病笔琴e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未聞之也”;“句讀之不知”是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不知句讀”,“之”是賓語前置的標志。句意:沒有聽說過這件事,不懂得斷句。D.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頒白者不于道路負戴”。句意:頭發(fā)花白的老人不會在路上背著或頂著東西了?!叭粍t廢釁鐘與”是一般疑問句。句意:那么,廢除祭鐘(的儀式)嗎?故選C。21.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A.①將焉取之②焉用亡鄭以陪鄰B.①每至于族②族庖月更刀C.①朝濟而夕設版焉②直掛云帆濟滄海D.①然不自意能入關破秦②其意常在沛公【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①“焉”:哪里。句意:將從哪里得到它所貪求的土地呢?②“焉”:為什么。句意:為什么要用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B.①“族”:筋骨交結的地方。句意:每當遇到筋骨交結的地方。②“族”:普通的,一般的。句意:技術一般的廚工每月?lián)Q一把刀。C.①“濟”:渡過。句意:他早上渡河歸晉,晚上就在那里修筑防御工事。②“濟”:渡過。句意:高高掛起云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D.①“意”:料想到。句意:但是我自己沒有料到能先進入關中,滅掉秦朝。②“意”:意圖。句意:他的意圖常在沛公身上。故選C。22.下列各選項中劃線的文言字詞的解釋有兩處錯誤的選項是()A.①既東封鄭:封賞;②闕秦以利晉:使動用法;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沒有B.①失其所與:結交;②越國以鄙遠:把……當做邊邑;③吾其還也:表反問,難道。C.①項伯殺人,臣活之:使動用法。②吾得兄事之:兄長;③籍吏民:籍簿D.①不如因善遇之:因此;②沛公起如廁:往;③若屬皆且為所虜:將【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封:使動用法,使……成為邊境。句意:已經(jīng)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闕:使動用法,使……削減。句意:使秦國土地削減來使晉國受益。正確。句意:如果沒有那個人的力量。B.正確。句意:失去自己所結交親附的國家。正確。句意:越過別國而把遠方的鄭國當作邊邑。其:表商量語氣,還是。句意:我們還是回去吧。C.活:使動用法,使……活。句意:項伯殺了人,我使他活了下來。兄:名詞作狀語,像對待兄長一樣。句意:我要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他。籍:名詞用作動詞,登記。句意:登記官吏、百姓。D.因:趁機。句意:不如趁機好好對待他。正確。句意:沛公起身前往廁所。正確。句意:你們這些人都將被他俘虜。故選C。23.下列含通假字個數(shù)最多的一項()A.①是罔民也②且貳于楚也③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④秦伯說⑤毋吾以也。B.①蓋亦反其本矣②為長者折枝③距關,毋內(nèi)諸侯④砉然向然⑤成五采C.①莫春者②失其所與,不知③然而不王者④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⑤邢于寡妻D(zhuǎn).①鼓瑟希②要項伯③臣之不敢倍德也④善刀而藏之⑤批大郤【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通假字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4個通假字。(1)“罔”通“網(wǎng)”,張開羅網(wǎng)捕捉,引申為陷害。句意:這是陷害百姓。(2)無通假字。句意:并且對楚國有二心。(3)“涂”通“途”,道路。句意: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4)“說”通“悅”,高興。句意:秦伯很高興。(5)“以”通“已”,停止、廢止。句意:不要因為我比你們年長,就什么也不說了B.7個通假字。(1)“蓋”同“盍”,何不;“反”通“返”,返回。句意: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來呢?(2)“枝”通“肢”,肢體。句意:為長者按摩肢體。(3)“距”通“拒”,把守;“內(nèi)”通“納”,接納。句意:守住函谷關,不要讓諸侯軍隊進來。(4)“向”同“響”,響聲。句意:砉砉作響。(5)“采”通“彩”,色彩。句意:形成五彩的樣子。C.4個通假字。(1)“莫”通“暮”,晚。句意:晚春時節(jié)。(2)“知”通“智”,明智。句意: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3)無通假字。句意:這樣,還不稱王的。(4)“蚤”通“早”,早早地。句意:不能不早早的來向項王道歉。(5)“刑”通“型”,作榜樣。句意:給自己的妻子作榜樣。D.4個通假字。(1)“希”通“稀”。句意:彈奏瑟的聲音漸漸稀疏。(2)“要”通“邀”。句意:邀請項伯。(3)“倍”通“背”,違背。句意:我不敢違背恩德。(4)無通假字。句意:擦了擦刀并把它藏起來。(5)“郤”通“隙”,縫隙。句意:砍入牛體筋骨相接的縫隙。故選B。24.下列解釋全對的一項()A.“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中的“安”與“焉用亡鄭以陪鄰”中的“焉”“彼惡知之”中的“惡”意義用法一致。B.“莫之能御也”與“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中的“御”意義相同。C.“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與“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中的“許”意義相同。D.“因其固然”“因人之力而敝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因擊沛公于坐”中的“因”意義用法各不相同?!敬鸢浮緼【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在文中的意義的能力。A.正確。“安”:疑問副詞,怎么,哪里。句意:怎么見得方圓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國家呢?“焉”:疑問副詞,怎么,哪里。句意:怎么能用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惡”:疑問副詞,怎么,哪里。句意:他們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B.“意義相同”錯誤?!坝保鹤钃?。句意:就沒有誰能夠阻擋。“御”:治理。句意:給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樣,推廣到兄弟,進而治理好一家一國。C.“意義相同”錯誤。“許”:相信。句意:眼光敏銳足以看到秋天鳥獸生長的細毛的末端,卻看不見一車子的柴草,大王會相信這句話嗎?“許”:答應,應允。句意:“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 保T之武)答應了這件事。D.“意義用法各不相同”錯誤。“因”:介詞,依據(jù),順著。句意:順著它本來的結構。“因”:動詞,依靠。句意: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因”:副詞,趁機。句意:趁機說:“沛公不先攻破關中,你怎么敢進關來呢?”“因”:副詞,趁機。句意:趁機把沛公殺死在座位上。故選A。25.下列加點字詞類活用分類正確的一項:()①晉軍函陵。②吾得兄事之。③若亡鄭而有益于君。④朝濟而夕設版焉。⑤若不闕秦。⑥與鄭人盟。⑦而刀刃者者無厚。⑧是以君子遠庖廚也。⑨語人曰:“我不能”。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刑于寡妻。?為肥甘不足于口與??朝秦楚。A.①②⑥⑨?/③⑤?/④/⑦?/⑧⑩ B.①⑥⑨?/②④/③⑤?/⑦⑧/⑩?C.①⑥⑨?/②④/③⑤?/⑦?/⑧⑩ D.①②⑥⑨?/③④⑤?/⑦⑧/⑩?【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①“軍”,名詞作動詞,駐軍、駐扎。句意:晉國的軍隊駐扎在函陵。②“兄”,名詞作狀語,像對待兄長一樣。句意:我要像對待兄長一樣侍奉他。③“亡”,使動用法,使……滅亡。句意:如果使鄭國滅亡對您有好處。④“朝”,名詞作狀語,在早上。句意:在早上渡過黃河回國,在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⑤“闕”,使動用法,使……削減。句意:如果不使秦國土地削減。⑥“盟”,名詞作動詞,結盟。句意:和鄭國人結盟。⑦“厚”,形容詞作名詞,厚度。句意:而刀刃沒有厚度。⑧“遠”,形容詞作動詞,遠離。句意:因此君子遠離廚房。⑨“語”,名詞作動詞,告訴。句意:告訴別人說:“我做不到”。⑩“老”,形容詞作動詞,尊敬。句意:尊敬自己的老人,進而推廣到尊敬別人家的老人。?“刑”,通“型”,名詞作動詞,做榜樣。句意:給自己的妻子做榜樣。?“肥甘”,形容詞作名詞,美味的食物。句意:是因為美味的食物不夠吃嗎??“朝”,使動用法,使……來朝見。句意:使秦國、楚國來朝見。綜上,名詞作動詞:①⑥⑨?;/名詞作狀語:②④;/使動用法:③⑤?;/形容詞作名詞:⑦?;/形容詞作動詞:⑧⑩。故選C。26.下列加點字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服裝銷售工作方案怎么寫2025年
- 汽車使用與維護 課件 項目二 行駛系統(tǒng)的使用與維護2-1 懸架的檢查與維護
- 2025年浙江省生態(tài)環(huán)境廳所屬事業(yè)單位招聘考試備考題庫
- 2025年煤電鉆綜合保護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浙江省“六市六?!甭?lián)盟2025屆高三物理試題第一次月考含解析
-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金屬基復合材料概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營口理工學院《出鏡報道與節(jié)目主持》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武漢大學《數(shù)據(jù)結構及算法》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師范大學《中醫(yī)學基礎2》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平?jīng)鍪袥艽h2025屆六年級下學期小升初真題數(shù)學試卷含解析
- (一模)桂林市、來賓市2025屆高考第一次跨市聯(lián)合模擬考試地理試卷(含答案詳解)
- 2025-2030“一帶一路”之菲律賓礦業(yè)行業(yè)市場深度調(diào)研及發(fā)展趨勢與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 飾品干貨知識培訓課件
- 2024-2030年中國高純銅行業(yè)發(fā)展監(jiān)測及發(fā)展趨勢預測報告
- 2025-2030中國國防車輛行業(yè)市場發(fā)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年03月荊門市“招碩引博”1412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考點剖析附解題思路及答案詳解
-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在學校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的具體體現(xiàn)
- 獸醫(yī)病理學基礎試題及答案
- 電力電纜及通道檢修規(guī)程QGDW 11262-2014(文字版)
- 軟件研制總結報告范文
- 我是安全守法小公民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