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生物與環境——中考二輪專題達標訓練
1.下列實例與其體現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
A.母雞生蛋—繁殖B.驚弓之鳥—應激性
C.蜻蜓點水—生長D.樹木落葉一一新陳代謝
2.大千世界因繽紛的生物而變得多姿多彩,下列描述中屬于生物的是()
A.海洋中千姿百態的珊瑚B.溶洞中不斷生長的鐘乳石
C.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支原體D.在網絡上傳播的電腦病毒
3.水稻的生長受生態因素的影響,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影響水稻生長的生物因素的是()
A.陽光B.水稻上的蝗蟲
C.田間勞作的農民D.水稻田里的雜草
4.“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更加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無錫有多處
美麗的景點讓人流連忘返。下列可以看成一個生態系統的是()
A.江陰黃山森林公園B.富頭渚風景區的紅嘴鷗
C.管社山莊的荷花D.宜興黃龍山原礦紫砂泥
5.科研小組測得某生態系統中的生物體內存留的甲基汞(一種有毒的化學物質)含量見下
表。若這些生物恰好構成一條食物鏈,則該食物鏈的組成是()
生物ABCDE
體內甲基汞
的殘留量0.0781.9640.35
(ppm/kg)
A.D-B-C—E-AB.D-E-B-C-A
C.A-C-E-B-D
6.為了探究鼠婦適宜的生活環境,小明進行了如圖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黑紙板玻璃板
P鐵盤
-j顯上
甲
5次數/次
乙
A.小明采用的10只鼠婦,其大小、活力等情況可以不一致
B.沒有必要進行5次實驗,因為第1次實驗已符合預期結果
C.可利用圖甲的實驗裝置探究光照對鼠婦分布的影響
D.第6次實驗的結果與前5次相比差異較大,此結果應該舍去
7.進行生物學研究有許多方法,如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等。某同學想要調查校園內的植
物種類,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A.調查前需明確調查目的,制訂調查方案
B.需要實地調查、收集信息,并做好記錄
C.調查過程中只記錄自己喜歡的生物種類
D.要對調查的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和綜合
8.下列關于生物與環境關系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南橘北枳”反映了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B.生物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影響和改變著環境
C.“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D.生物的生活環境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間
9.某生態系統中四種生物分別所含有機物的總量如圖,假設這四種生物都參與構成食物鏈,
并只構成一條食物鏈。據圖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這條食物鏈可表示為丙一丁一甲一乙
B.圖中生物再加上分解者可以構成生態系統
C.由圖分析,丙所含總能量最多,乙所含總能量最少
D.在一段時間內,如果甲的數量增加,會導致乙和丙的數量增加
10.2024年8月19日“世界攝影日”,我們有幸欣賞到來自航天員葉光富通過空間站舷窗拍攝
的絕美地球照,這顆蔚藍色的星球如此美麗,森林、草原、海洋、湖泊……各種類型的生態
系統分布于此,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的描述正確的是()
A.一片海洋中的所有魚類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B.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C.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但超過一定限度,生態系統就可能受到破壞
D.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海洋生態系統
11.黔靈山公園是國家AAAA級旅游區,建于1957年,素有“黔南第一山”的美名,其植被豐
富,鳥類繁多,猴群時現。調查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研究人員想通過調查了解黔靈
山的珍稀植物種類及分布,以下做法中正確的是()
A.研究人員在調查過程中遇見了喜歡的狒猴,所以調查就跟著物猴的活動軌跡展開
B.研究人員根據自己的喜好,在記錄環境中發現的珍稀植物時隨意進行增減
C.調查結束后,不需要對調查資料進行整理,只需要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
D.調查時首先要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并制訂合理的調查方案
12.下列對詩句或諺語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草盛豆苗稀”體現了生物與生物之間競爭的關系
B.“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C.“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一諺語生動地反映一條食物鏈:蟬一螳螂一黃雀
D.”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體現了溫度對生物的影響
13.2023年5月25日,呼倫貝爾草原結束45天的春季休牧期。6月1日時值初夏,呼倫貝爾
新巴爾虎左旗烏布爾寶力格蘇木夏季牧場開放,牧民們趕著牛、羊從冬營地沿著200多年的
傳統線路向120千米外水草豐美的夏季牧場出發,圈養一冬的牛、羊在轉場通道上迤遮前
行,3個多月的生態輪牧也讓草原有休養生息的時間,草原生產力也得到有效釋放。呼倫貝
爾草原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構成了如圖所示的食物網,下列正確的是()
A.各生物生命活動所需能量最終來自甲B.從進化角度分析,戊一定比丙要高等
C.乙、丙、丁、戊都屬于動物D.如果乙消失,會使生態系統崩潰
14.如圖所示為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圖部分示意圖,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項
中不正確的是()
A.①表示流經生態系統內部的總能量
B.從能量關系看①,②十④
C.一般情況下,②為①的10%~20%
D.生物與生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不可能逆轉,所以能量流動具有單向性
15.當池塘受到輕微污染時,它能通過自身的凈化作用消除污染,逐漸恢復到污染前的狀態。
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此現象說明池塘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B.池塘被污染之后能恢復原狀,因此人類可以隨意將污染物排入池塘
C.池塘自身凈化作用的大小與其生物種類和營養結構的復雜程度有關
D.當池塘受到嚴重污染,超出其自身的調節能力時,池塘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
16.某學習小組開展“稻田養蝦”綜合實踐活動。稻田可為小龍蝦提供食物,小龍蝦活動時能
松土通氣,其排泄物還可為水稻提供有機肥,有時青蛙會以蝦苗為食,可維持生態平衡,從
而獲得水稻和小龍蝦的“雙豐收”。回答下列問題。
(1)“稻田可為小龍蝦提供食物”說明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2)小龍蝦活動時會產生排泄物,說明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3)“稻田養蝦”過程中,播種水稻苗、放養小龍蝦苗,到最終獲得水稻和小龍蝦的“雙豐
收”,說明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4)當學習小組成員到稻田捕捉小龍蝦時,小龍蝦會四散逃避,體現的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17.如果你翻動花園、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塊,常常會看到一些身體略扁、長橢圓形、灰褐色或
黑色的小動物在爬行,這就是鼠婦,又叫潮蟲.當你搬開花盆或石塊,鼠婦很快就爬走了。這
是為什么呢?是因為環境變明亮了嗎?某同學對光會影響鼠婦的分布進行了探究,請你將他
探究活動的過程填寫完整。
(1)提出問題:r1?
(2)作出假設:rL
(3)制定并實施探究方案:在鐵盤內放上一層濕土,一側蓋上不透光的紙板,另一側蓋上透
明的玻璃板,在鐵盤兩側的中央處各放5只鼠婦,觀察鼠婦的行為.該實驗的變量是
rio如果在鐵盤兩側中央各放1只鼠婦「1(能、不能)得出準確的結
論,原因是「]。
(4)分析結果,得出結論:該同學對上述實驗重復了5次,結果如下表:
環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明亮0只1只2只0只2只
陰暗10只9只8只10只8只
為了使實驗結論更準確,應對上述數據求「1。從中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5)對照實驗應當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即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影響時,除了這種條件
11,其他的條件都應當「1。
(6)做完實驗后,要將鼠婦放回適合它們生存的「1中。
18.閱讀下面的資料,然后回答問題。
資料一:1787年,有一個叫飛利浦的船長帶了一些仙人掌到澳大利亞種植,由于澳大利亞的
自然環境非常適合仙人掌生長,而且沒有天敵的存在,仙人掌便在澳大利亞快速地蔓延開
來,嚴重地影響其他生物的生長,成為當地的一大災難。后來,人們從仙人掌的原產地引進
了吃這種植物的昆蟲,這才遏制住仙人掌的蔓延。
資料二:近年來,人們發現大氣層出現了臭氧層空洞,原因主要是人們使用的冰箱中的氟利
昂進入大氣,破壞了臭氧和氧氣之間的平衡。
(1)資料一中仙人掌在澳大利亞能迅速蔓延并占領大片土地,成為當地一大災難,說明生物
能夠環境,同時也能環境。
(2)資料二說明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是。
(3)資料一中,昆蟲是影響仙人掌生活的______因素。昆蟲和仙人掌之間的生物關系是
,下圖中能體現這兩種生物間的生物關系的是;仙人掌和當地原有的其他植
物之間的生物關系是,圖中能體現這種生物關系的圖是。
19.下圖一表示某生態系統中各生物間的食物關系,圖二表示圖一中有關食物鏈各生物體內有
機物的相對含量。
備注:食物鏈中各環節生物所含的有機物,一部分用于維持自身生命活動,一部分流向分解
者,一部分未被利用,僅10%?20%傳遞給下一環節。
(1)圖一中水稻能固定光能合成有機物,是生態系統組成成分中的。
(2)圖一食物網中有條食物鏈與圖二所示相符。
(3)圖二中甲、乙代表的生物,在圖一食物網中的關系為0
(4)除圖一中所示成分外,生態系統還包括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5)大量捕捉蛇后,一段時間內鼠的數量變化是,最后趨于穩定。
20.我國向世界鄭重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
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區域內或生態系統中二氧化碳的“收支相抵”,即二氧化碳的吸
收量與排放量相當。圖1是某草原生態系統部分食物網,圖2是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示意圖。請
據圖分析并回答問題: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有
丙
機
生
物□
物
甲乙含.
類
量
b種
aC
動植物遺體
化石燃料中的碳
圖2
(1)圖1中共有條食物鏈。若此食物網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還需要補充的生物
成分是圖2中的。
(2)若圖2中的a、b、c代表圖1中具有食物關系的三種生物,則b代表o碳在a、b、c三
種生物體內以的形式存在。
(3)在“草一鼠一蛇一貓頭鷹”這條食物鏈中,如果貓頭鷹獲得1千焦能量,則至少需要消耗
草一千焦能量。
(4)與農田生態系統相比,該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強的原因是。
(5)為了我國2060年前力爭實現“碳中和”的宏偉目標,作為中學生的你應該怎樣做?一(答
出一條即可)。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母雞生蛋,說明生物能夠繁殖后代。不合題意。
B、驚弓之鳥,體現了生物能夠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即應激性。不合題意。
C、蜻蜓點水是蜻蜓在產卵,說明生物能夠繁殖。符合題意。
D、樹木落葉說明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即新陳代謝。不合題意。
故選:Co
2.答案:C
解析:A.海洋中千姿百態的珊瑚,雖然它們看起來形態各異,非常美麗,但珊瑚其實是由珊
瑚蟲分泌的外殼堆積在一起形成的。珊瑚蟲是生物,但珊瑚本身并不是生物,而是珊瑚蟲遺
體或分泌物形成的結構,A錯誤。B.溶洞中不斷生長的鐘乳石,這是由碳酸鈣等礦物質在水
流作用下逐漸沉積形成的。鐘乳石的生長是物理和化學過程的結果,與生物活動無關,B錯
誤。C.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支原體,支原體是一種微小的生物,屬于原核生物界。它們能
夠引起疾病,具有生物的特征,如代謝、繁殖等,C正確。D.在網絡上傳播的電腦病毒,雖
然它們被稱為“病毒”,但實際上是人為編寫的惡意軟件,用于破壞或干擾計算機系統的正
常運行。電腦病毒不是生物,它們沒有生命特征,不能自主代謝、繁殖等,D錯誤。故選
Co
3.答案:A
解析:A.陽光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它屬于非生物因素,而不是生物因素。因此,
陽光不屬于影響水稻生長的生物因素,A符合題意。
B.蝗蟲是水稻的害蟲,它會以水稻為食,對水稻的生長造成不利影響。因此,蝗蟲屬于影響
水稻生長的生物因素,B不符合題意。
C.田間勞作的農民會對水稻進行種植、管理、收割等活動,這些活動都會對水稻的生長產生
影響。雖然農民本身不是水稻生長的直接生物因素,但他們的活動構成了水稻生長環境的一
部分,可以視為一種間接的生物因素,C不符合題意。
D.雜草會與水稻競爭光照、水分、養分等資源,對水稻的生長造成不利影響。因此,雜草屬
于影響水稻生長的生物因素,D不符合題意。
故選Ao
4.答案:A
解析:A.江陰黃山森林公園,既包括了環境,又包括了此環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屬于生態
系統,A符合題意。
B.童頭渚風景區的紅嘴鷗,只有部分消費者,沒有生產者、分解者,也沒有環境部分,因此
不屬于生態系統,B不符合題意。
C.管社山莊的荷花,只有部分生產者,沒有消費者、分解者,也沒有環境部分,因此不屬于
生態系統,C不符合題意。
D.宜興黃龍山原礦紫砂泥,只有部分非生物,沒有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因此不屬于生
態系統,D不符合題意。
故選Ao
5.答案:D
解析:有毒物質會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積
累得越多。由題表可知,體內有毒物質含量由多到少的生物依次是D、B、C、E、A,故這
些生物組成的食物鏈是A-E-C-B-D。故選D。
6.答案:C
解析:為保證變量的唯一,10只鼠婦的大小、活力等情況需要保持一致,A錯誤;1次實驗
具有偶然性,為減小誤差,應設重復組,取各重復組的結果計算平均值,B錯誤;必須尊重
客觀事實,第6次實驗的結果不能舍去,D錯誤。
7.答案:C
解析:ABD.調查前要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范圍及對象,設計調查的路線,然后需要實地
調查、收集信息,并做好記錄,最后要對調查的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和綜合,ABD正確。
C.調查時要如實記錄,而不是可憑個人感覺記錄,C錯誤。
故選C。
8.答案:D
解析:A.柑橘主要分布于我國南方,南方與北方環境因素中溫度差別較大,而溫度影響生物
的分布、生長和發育。柑橘是熱帶水果,它的生長需要較高的溫度,南方溫度高適合柑橘生
長;而北方溫度較低,不適宜柑橘生長,會影響柑橘的色澤、口感品質。南橘北枳,影響此
現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溫度,A正確。
B.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有環境影響生物,生物適應環境,生物影響環境;所以生物在適應環境
的同時,也影響和改變著環境,B正確。
C螞蟻在大堤內挖穴活動導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洪水來臨時容易潰堤。表明生物螞蟻對環
境大堤的影響,因此“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影響,C正確。
D.生物的生活環境不僅指生物的生存空間,還包括在于它周圍的各種因素,D錯誤。
故選D。
9.答案:B
解析:AC.能量沿著食物鏈流動逐級遞減,因此營養級越低,體內有機物的總量越多;營養
級越高,體內有機物的總量越少。從圖中可以看出四種生物所含有機物的總量由多到少依次
是:丙、丁、甲、乙,因此四種生物構成的食物鏈是:丙一丁一甲一乙,AC正確。
B.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
(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故圖中生物再加上分解者,還缺少非
生物部分,不能組成生態系統,B錯誤。
D.在一段時間內,如果甲的數量增加,乙會因食物的增多而數量增加;同時甲以丁為食,甲
數量增加,丁的數量會減少,丙因缺少天敵丁數量可能增加,D正確。
故選B。
10.答案:C
解析:A選項:缺少了其他生物和非生物部分,故A錯誤;
B選項:缺少了非生物部分,故B錯誤;
C選項: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超過一定限度,生態系統就可能受到破壞,
故C正確;
D選項: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故D錯誤;
故選C。
11.答案:D
解析:A.調查應該遵循一定的科學原則,不能僅僅因為喜歡獅猴就跟著它們的活動軌跡展開
調查,這樣的調查可能會忽視其他重要的生物種群,A錯誤。
B.在記錄環境中發現的珍稀植物時,不能隨意進行增減,應該按照實際的數量和種類進行記
錄,以保證調查結果的準確性,B錯誤。
C.調查結束后,需要對調查資料進行整理,包括數據錄入、資料分類、資料匯總等,然后再
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這樣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C錯誤。
D.在開始調查之前,首先要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并制訂合理的調查方案,這是保證調
查有效性的關鍵,D正確。
故選D。
12.答案:C
解析:“草盛豆苗稀”是草和豆苗相互爭奪陽光、水分和無機鹽等,體現了生物與生物之間
的競爭關系,A正確。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體現了生物蟻對環境河堤的影響,B正確。
任何一條食物鏈都起始于生產者,終止于最高級的消費者,所以,“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這一諺語生動地反映一條食物鏈:植物一蟬一螳螂一黃雀,C錯誤。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體現了溫度對生物桃花的影響,D正確。故選C。
13.答案:C
解析:該食物網中各生物生命活動所需能量最終來自太陽能,甲為生產者,A錯誤;食物鏈
中也存在進化程度低的生物捕食進化程度高的生物,如蛇捕食老鼠,B錯誤;如果乙消失,
丙、丁的數量會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乙,生態系統并不會崩潰,D錯誤。
14.答案:A
解析:A.①表示初級消費者同化的能量,根據能量流動的特點①遠遠小于流經生態系統內部
的總能量,A錯誤。
B.①表示初級消費者、②為次級消費者同化的能量,其去向除了③流向分解者、④流向下一
營養級外,還有呼吸消耗和未被利用,所以①>②+④,B正確。
C.能量傳遞效率為10%?20%,所以一般情況下,②為①的10%?20%,C正確。
D.生物與生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不可逆轉,所以能量流動具有單向性,D正確。
故選A。
15.答案:B
解析:ACD.在自然的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生態
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生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其自動調節能力越強;但
這個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平衡就會遭到破壞,受到破壞的生態平
衡,很難恢復原樣,ACD正確。
B.池塘受到輕微污染之后能恢復原狀,當池塘受到嚴重污染,超出其自身的調節能力時,池
塘生態系統就會失調,所以人類不能隨意將污染物排入池塘,B錯誤。
故選B。
16.答案:(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3)生物能生長、發育和繁殖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解析:(1)“稻田可為小龍蝦提供食物”體現了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小龍蝦活動時會產生排泄物,體現了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3)“稻田養蝦”過程中,播種水稻苗、放養小龍蝦苗,到最終獲得水稻和小龍蝦的“雙豐
收”,體現了生物能生長、發育和繁殖。
(4)小龍蝦遇到危險時四散逃避,體現了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17.答案:(1)光對鼠婦的生活有影響嗎
(2)光對鼠婦的生活有影響
(3)光;不能;一只鼠婦數量太少,誤差太大,實驗偶然性太大
(4)平均值;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
(5)不同;相同
(6)自然環境
解析:(1)當你搬開花盆或石塊,鼠婦很快就爬走了。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環境變明亮了
嗎?某同學對此進行了探究,所以提出問題:光對鼠婦的生活影響嗎?
(2)作出假設要有依據:在花園、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塊下,常常會看到一些身體略扁、長橢
圓形、灰褐色或黑色的鼠婦,當你搬開花盆或石塊,鼠婦很快就爬走了,在比較陰暗的地方
看到了鼠婦,而在明亮的地方沒有看到。因此作出假設有兩種: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或者光
不會影響鼠婦的生活。
(3)從一側蓋上不透光的紙板另一側蓋上透明的玻璃板這個條件可得出的變量是光或者光
照。如果在鐵盤兩側中央各放1只鼠婦不能得出準確的結論,原因是:鼠婦數量只有1只,
若這只鼠婦受到其他非生物因素或者自身的一些因素的影響就會出現有偶然性,實驗結果不
準確。
(4)該同學對上述實驗重復了5次,得出了5個實驗結果,為了避免偶然性減小誤差,要取
多次的實驗結果的平均值。從表格中的數據分析明亮處的鼠婦數量明顯少于陰暗處的鼠婦數
量,再通過計算平均值,明亮環境中平均值是1只鼠婦,陰暗環境中平均值是9只鼠婦,可
得出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鼠婦喜歡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生活。
(5)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
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對照實驗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一般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
組,沒有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對照組。在設置對照實驗時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
(6)鼠婦屬于生物圈中的一員,能維持生態平衡。因此,做完實驗后,要將鼠婦放回適合它
們生存的自然環境中。
18.答案:(1)適應;影響
(2)生物影響環境
(3)生物;捕食;B;競爭;C
解析:(1)仙人掌在澳大利亞能迅速蔓延并占領大片土地,成為當地的一大災難,說明生物
能夠適應環境,同時也能影響環境。
(2)人們使用冰箱過程中產生的氟利昂進入大氣,導致大氣層出現了臭氧層空洞,體現了生
物影響環境。
(3)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叫生態因素,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
指環境中影響某種生物個體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人們從仙人掌的原產地引進了吃這種植物
的昆蟲,這才遏制住仙人掌的蔓延,說明昆蟲是影響仙人掌生活的生物因素。仙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課堂互動的類型與方法試題及答案中小學教師資格
- 良性互動網絡規劃設計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藥物生產技術考核試題及答案
- 秦朝的測試題及答案
- 運算性能測試題及答案
- 預算管理的流程及關鍵要素試題及答案
- 管理師考試難點解析與應對試題及答案
- 西醫臨床考試中的關鍵癥狀識別與應對策略試題及答案
- 藥研究生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中考數學一模試卷(含答案)
- 2025山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教師招聘考試試題及答案
- 植物地理學課件 苔原(最終版)學習資料
- 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解讀
- 機房專用精密空調巡檢維護
- 養老機構服務高質量115項明細
- 動、靜平衡原理及平衡方法
- 船舶首制船設計任務書doc
- 電氣專業迎峰度夏措施及預案
- 創業路演路演(PPT課件)
- 拱橋橋支架方案
- 石油行業各種特種車輛的介紹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