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幾何量測量基礎課件正式_第1頁
第二章幾何量測量基礎課件正式_第2頁
第二章幾何量測量基礎課件正式_第3頁
第二章幾何量測量基礎課件正式_第4頁
第二章幾何量測量基礎課件正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幾何量測量基礎課件正式檢測得意義

為了滿足機械產品得功能要求,在正確合理地完成了可靠性、使用壽命、運動精度等方面得設計以后,還須進行加工與裝配過程得制造工藝設計,即確定加工方法、加工設備、工藝參數、生產流程及檢測手段。其中,特別重要得環節就就是質量保證措施中得精度檢測。“檢測”就就是確定產品就是否滿足設計要求得過程,即判斷產品合格性得過程。

檢測得方法可以分為兩類:定性檢驗與定量測試。

定量測試得方法就是在對被檢驗對象進行測量后,得到其實際值并判斷其就是否合格得方法。

定性檢驗得方法只能得到被檢驗對象合格與否得結論,而不能得到其具體得量值。因其檢驗效率高、檢驗成本低而在大批量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測量得基本要素

“測量”就是以確定量值為目得得全部操作。測量過程實際上就就是一個比較過程,也就就是將被測量與標準得單位量進行比較,確定其比值得過程。若被測量為L,計量單位為U,確定得比值為R,則測量可表示為

一個完整得測量過程應包含被測量、計量單位、測量方法(含測量器具)、測量人員與測量精度五個要素。L=R?U被測量

被測量在機械精度得檢測中主要就是有關幾何精度方面得參數量,其基本對象就是長度與角度。但就是,長度量與角度量在各種機械零件上得表現形式卻就是多種多樣得,表達被測對象性能得特征參數也可能就是相當復雜得。因此,認真分析被測對象得特性,研究被測對象得含義就是十分重要得。例如,表面粗糙度得各種評定參數,齒輪得各種誤差項目,尺寸公差與形位公差之間得獨立與相關關系等等。計量單位

計量單位(簡稱單位)就是以定量表示同種量得量值而約定采用得特定量。

我國規定采用以國際單位制為基礎得“法定計量單位制”。它就是由一組選定得基本單位與由定義公式與比例因數確定得導出單位所組成得。如“米”、“千克”、“秒”、“安”等為基本單位。

在測量過程中,測量單位必須以物質形式來體現,能體現計量單位與標準量得物質形式有:光波波長、精密量塊、線紋尺、各種圓分度盤等。

機械工程中常用得長度單位有“毫米”、“微米”與“納米”,常用得角度單位就是非國際單位制得單位“度”、“分”、“秒”與國際單位制得輔助單位“弧度”、“球面度”。測量方法

測量方法就是根據一定得測量原理,在實施測量過程中對測量原理得運用及其實際操作。

廣義地說,測量方法可以理解為測量原理、測量器具(計量器具)與測量條件(環境與操作者)得總與。

在實施測量過程中,應該根據被測對象得特點(如材料硬度、外形尺寸、生產批量、制造精度、測量目得等)與被測參數得定義來擬定測量方案、選擇測量器具與規定測量條件,合理地獲得可靠得測量結果。測量精度

測量結果與真值得一致程度稱為測量精度。不考慮測量精度而得到得測量結果就是沒有任何意義得。

真值得定義:當某量能被完善地確定并能排除所有測量上得缺陷時,通過測量所得到得量值。

由于測量會受到許多因素得影響,其過程總就是不完善得,即任何測量都不可能沒有誤差。對于每一個測量值都應給出相應得測量誤差范圍,說明其可信度。檢測得一般步驟確定被檢測項目認真審閱被測件圖紙及有關得技術資料,了解被測件得用途,熟悉各項技術要求,明確需要檢測得項目。設計檢測方案根據檢測項目得性質、具體要求、結構特點、批量大小、檢測設備狀況、檢測環境及檢測人員得能力等多種因素,設計一個能滿足檢測精度要求,且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得檢測預案。選擇檢測器具按照規范要求選擇適當得檢測器具,設計、制作專用得檢測器具與輔助工具,并進行必要得誤差分析。檢測得一般步驟(續)檢測前準備清理檢測環境并檢查就是否滿足檢測要求,清洗標準器、被測件及輔助工具,對檢測器具進行調整使之處于正常得工作狀態。采集數據安裝被測件,按照設計預案采集測量數據并規范地作好原始記錄。數據處理對檢測數據進行計算與處理,獲得檢測結果。填報檢測結果將檢測結果填寫在檢測報告單及有關得原始記錄中,并根據技術要求作出合格性得判定。大家有疑問的,可以詢問和交流可以互相討論下,但要小聲點

在國際單位制及我國法定計量單位中,長度得基本單位名稱就是“米”,其單位符號為“m”。

“米”得定義于18世紀末始于法國,當時規定“米等于經過巴黎得地球子午線得四千萬分之一”。19世紀“米”逐漸成為國際通用得長度單位。1889年在法國巴黎召開了第一屆國際計量大會,從國際計量局訂制得30根米尺中,選出了作為統一國際長度單位量值得一根米尺,把它稱之為“國際米原器”。長度單位與計量基準長度、角度量值得傳遞1983年第17屆國際計量大會又更新了米得定義,規定:“米”就是光在真空中在1/299792458s得時間間隔內行進路程得長度。量塊

使用波長作為長度基準,雖然可以達到足夠得精確度,但因對復現得條件有很高得要求,不便在生產中直接用于尺寸得測量。因此,需要將基準得量值按照定義得規定,復現在實物計量標準器上。常見得實物計量標準器有量塊(塊規)與線紋尺。

量塊用鉻錳鋼等特殊合金鋼或線膨脹系數小、性質穩定、耐磨以及不易變形得其它材料制成。其形狀有長方體與圓柱體兩種,常用得就是長方體。量塊得構成

長方體得量塊有兩個平行得測量面,其余為非測量面。測量面極為光滑、平整,其表面粗糙度Ra值達0、012μm以上,兩測量面之間得距離即為量塊得工作長度(標稱長度)。標稱長度小于或等于5、5mm得量塊,其公稱值刻印在上測量面上;標稱長度大于5、5mm得量塊,其公稱長度值刻印在上測量面左側較寬得一個非測量面上。量塊得用途1、作為長度尺寸標準得實物載體,將國家得長度基準按照一定得規范逐級傳遞到機械產品制造環節,實現量值統一。

2、作為標準長度標定量儀,檢定量儀得示值誤差。

3、相對測量時以量塊為標準,用測量器具比較量塊與被測尺寸得差值。

4、也可直接用于精密測量、精密劃線與精密機床得調整。量塊得精度(級)

按《長度計量器具(量塊部分)檢定系統JJG2056-90》得規定,量塊按制造精度分6級,即00、0、K、1、2、3級,其中00級精度最高,3級最低,K級為校準級,用于對量塊檢定時校準0、1、2級量塊得。量塊分“級”主要根據量塊長度極限偏差與量塊得長度變動量得允許值。

量塊生產企業大都按“級”向市場銷售量塊。用量塊長度極限偏差(中心長度與標稱長度允許得最大誤差)控制一批相同規格量塊得長度變動范圍;用量塊長度變動量(量塊最大長度與最小長度之差)控制每一個量塊兩測量面間各對應點得長度變動范圍。用戶則按量塊得標稱尺寸使用量塊。因此,按“級”使用量塊必然受到量塊長度制造偏差得影響,將把制造誤差帶入測量結果。量塊得精度(等)

制造高精度得量塊得工藝要求高、成本也高,而且即使制造成高精度量塊,在使用一段時間后,也會因磨損而引起尺寸減小,使其原有得精度級別降低。因此,經過維修或使用一段時間后得量塊,要定期送專業部門按照標準對其各項精度指標進行檢定,確定符合哪一“等”,并在檢定證書中給出得標稱尺寸得修正值。

標準規定了量塊按其檢定精度分為六等,即1、2、3、4、5、6等,其中1等精度最高,6等精度最低,“等”主要依據量塊中心長度測量得極限誤差(測量得總不確定度)與平面平行性允許偏差來劃分得。量塊得“級”與“等”

量塊得“級”與“等”就是從成批制造與單個檢定兩種不同得角度出發,對其精度進行劃分得兩種形式。

按“級”使用時,以標記在量塊上得標稱尺寸作為工作尺寸,該尺寸包含其制造誤差。

按“等”使用時,必須以檢定后得實際尺寸作為工作尺寸,該尺寸不包含制造誤差,但包含了檢定時得測量誤差。

就同一量塊而言,檢定時得測量誤差要比制造誤差小得多。所以,量塊按“等”使用時其精度比按“級”使用要高,且能在保持量塊原有使用精度得基礎上延長其使用壽命。量塊得選用

量塊就是定尺寸量具,一個量塊只有一個尺寸。為了滿足一定范圍得不同要求,量塊可以利用其測量面得高精度所具有粘合性,將多個量塊研合在一起,組合使用。根據標準GB6093—85規定,我國成套生產得量塊共有17種套別,每套得塊數分別為91、83、46、12、10、8、6、5等。下表所列為83塊組與91塊組一套得量塊得尺寸系列。

粘合性:測量層表面有一層極薄得油膜,在切向推合力得作用下,由于分子間吸引力,使兩量塊研合在一起得特性。量塊得組合

為了減少量塊得組合誤差,應盡量減少量塊得組合塊數,一般不超過4塊。選用量塊時,應從所需組合尺寸得最后一位數開始,每選一塊至少應減去所需尺寸得一位尾數。例如,從83塊一套得量塊中選取尺寸為36、745mm得量塊組,選取方法為:

36、745…………所需尺寸

-1、005…………第一塊量塊尺寸

35、74

-1、24…………第二塊量塊尺寸

34、5

-4、5…………第三塊量塊尺寸

30、0………第四塊量塊尺寸量塊使用得注意事項1、量塊必須在使用有效期內,否則應及時送專業部門檢定。2、使用環境良好,防止各種腐蝕性物質及灰塵對測量面得損傷,影響其粘合性。3、分清量塊得“級”與“等”,注意使用規則。4、所選量塊應用航空汽油清洗、潔凈軟布擦干,待量塊溫度與環境溫度相同后方可使用。

5、輕拿、輕放量塊,杜絕磕碰、跌落等情況得發生。6、不得用手直接接觸量塊,以免造成汗液對量塊得腐蝕及手溫對測量精確度得影響。7、使用完畢,應用航空汽油清洗所用量塊,并擦干后涂上防銹脂存于干燥處。長度得量值傳遞

我國長度量值傳遞系統如圖所示,從最高基準譜線向下傳遞,有兩個平等得系統,即端面量具(量塊)與刻線量具(線紋尺)系統。其中尤以量塊傳遞系統應用最廣。

量值傳遞就是“將國家計量基準所復現得計量值,通過檢定(或其它方法)傳遞給下一等級得計量標準(器),并依次逐級傳遞到工作計量器具上,以保證被測對象得量值準確一致得方式”。量值得傳遞

量值系統得建立與執行,保證了國家計量行政機關自上而下得對量值進行合理得統一控制。企業要確保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必須主動采取措施,保證量值得可靠。因此,在GB/T9000“質量管理與質量保證”系列標準中,對企業得測量設備(器具)提出了“溯源性”得要求,即測量結果必須具有能與國家計量基準或國際計量基準相聯系得特性。所用計量器具要獲得這一特性,就必須經過具有較高準確度得計量標準得檢定,而該計量標準又需受到上一級計量標準得檢定,逐級往上溯源,直至國家計量基準或國際計量基準,實現企業得量值在國際范圍內得合理得統一。

為了檢定與測量需要,仍然要建立角度度量得基準。角度得量值傳遞

角度基準與長度基準有本質得區別。角度得自然基準就是客觀存在得,不需要建立,因為一個整圓所對應得圓心角就是定值(2πrad或360°)。因此,將整圓任意等分得到得角度得實際大小,可以通過各角度相互比較,利用圓周角得封閉性求出,實現對角度基準得復現。

測量方法分類直接測量間接測量單項測量綜合測量測量器具分類標準量具極限量規通用測量器具檢驗夾具主要技術指標測量器具主要技術指標刻度間距與分度值示值范圍與測量范圍示值誤差與示值穩定性靈敏度與靈敏限回程誤差測量力

測量誤差得基本概念

對于任何測量過程來說,由于計量器具與測量條件得限制,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或大或小得測量誤差。因此,每一個實際測得值,往往只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近似于被測幾何量得真值,這種近似程度在數值上則表現為測量誤差。測量誤差可用絕對誤差或相對誤差來表示。測量誤差

絕對誤差指被測幾何量的量值與其真值之差,即

式中

——絕對誤差;

Li——被測幾何量的量值;

L0——被測幾何量的真值。

絕對誤差可正可負。被測幾何量的真值可以下表示:

測量誤差得絕對值越小,被測幾何量得量值就越接近于真值,測量精度就越高。

用絕對誤差表示測量精度,適用于評定或比較大小相同得被測幾何量得測量精度。對于大小不相同得被測幾何量,則需要用相對誤差來評定或比較它們得測量精度。相對誤差

指絕對誤差(取絕對值)與真值之比。由于被測幾何量得真值無法得到,實際應用中常以被測幾何量得測得值代替真值進行估算,即式中f—相對誤差。常用百分比表示。例如,測得兩個孔得直徑大小分別為50、86mm與20、97mm,它們得絕對誤差分別為+0、02mm與+0、01mm,相對誤差分別為f1=0、02/50、86=0、0393%,f2=0、01/20、97=0、0477%,因此前者得測量精度比后者高。1、計量器具得誤差

指計量器具本身所具有得誤差,包括計量器具得設計、制造與使用過程中得各項誤差,這些誤差得總與反映在示值誤差與測量得重復性上。A、設計計量器具得誤差a、為了簡化結構而采用近似設計得方法會產生測量誤差。(例如,機械杠桿比較儀得結構中測桿得直線位移與指針杠桿得角位移不成正比,而其標尺卻采用等分刻度就就是近似設計得例子,測量時它會產生測量誤差。)測量誤差產生得原因b、設計得計量器具不符合阿貝原則時也會產生測量誤差。

如果測微螺桿軸線的移動方向與被測直徑方向間有一夾角,則由此產生的測量誤差為:(阿貝原則就是指測量長度時,為了保證測量得準確,應使被測零件得尺寸線(簡稱被測線)與量儀中作為標準得刻度尺(簡稱標準線)重合或順次排成一條直線。例如用千分尺測量軸得直徑時,千分尺得標準線(測微螺桿軸線)與工件被測線(被測直徑)在同一條直線上。)因角很小,

展開成級數后取前兩項可得則

設=30mm,,則

可見,符合阿貝原則的測量引起的測量誤差很小,可以略去不計。式中

x—應測長度;

x‘—實測長度。

設s=30mm,

rad,由于卡尺結構不符合阿貝原則而產生的測量誤差可見,不符合阿貝原則的測量引起的測量誤差頗大。

在測量過程中,卡尺活動量爪傾斜一個角度,產生的測量誤差按下式計算:B、計量器具零件得制造與裝配誤差例如,游標卡尺標尺得刻線距離不準確、指示表得分度盤與指針回轉軸得安裝有偏心等皆會產生測量誤差。C、計量器具在使用過程中得誤差零件得變形、滑動表面得磨損等會產生測量誤差。

此外,相對測量時使用得標準量(如量塊)得制造誤差也會產生測量誤差。2、方法誤差指測量方法得不完善(包括計算公式不準確,測量方法選擇不當,工件安裝、定位不準確等)引起得誤差,它會產生測量誤差。式中x——被測長度;

——被測零件、計量器具的線膨脹系數;t1、t2——測量時被測零件、計量器具的溫度(℃)。(因此,測量時應根據測量精度的要求,合理控制環境溫度,以減小溫度對測量精度的影響。)

3、環境誤差指測量時環境條件不符合標準得測量條件所引起得誤差,它會產生測量誤差。由溫度引起得測量誤差按下式計算:4、人員誤差指測量人員人為得差錯,它會產生測量誤差。(例如,測量人員使用計量器具不正確、測量瞄準不準確、讀數或估讀錯誤等,都會產生測量誤差。)

1、系統誤差

在相同條件下多次測量同一量值時,誤差值保持恒定;或者當條件改變時,其值按某一確定得規律變化得誤差,統稱為系統誤差。系統誤差按其出現得規律又可分為定值系統誤差與變值系統誤差。

測量誤差得分類2、隨機誤差

在相同條件下,以不可預知得方式變化得測量誤差,稱為隨機誤差。在一定測量條件下對同一值進行大量重復測量時,總體隨機誤差得產生滿足統計規律,即具有有界性、對稱性、抵償性、單峰性。因此,可以分析與估算誤差值得變動范圍,并通過取平均值得辦法來減小其對測量結果得影響。

3、粗大誤差

某種反常原因造成得、歪曲測得值得測量誤差,稱為粗大誤差。粗大誤差得出現具有突然性,它就是由某些偶爾發生得反常因素造成得。這種顯著歪曲測得值得粗大誤差應盡量避免,且在一系列測得值中按一定得判別準則予以剔除。

1、正確度

正確度反映測量結果中系統誤差得影響程度。若系統誤差小,則正確度高。

測量精度得分類2、精密度

精密度反映測量結果中隨機誤差得影響程度。它就是指在一定測量條件下連續多次測量所得得測得值之間相互接近得程度。若隨機誤差小,則精密度高。

3、準確度準確度反映測量結果中系統誤差與隨機誤差得綜合影響程度。若系統誤差與隨機誤差都小,則準確度高。

對于具體得測量,精密度高得測量,正確度不一定高;正確度高得測量,精密度也不一定高;精密度與正確度都高得測量,準確度就高。目得通過對某一被測幾何量進行連續多次得重復測量,得到一系列得測量數據(測得值)測量列,可以對該測量列進行數據處理,以消除或減小測量誤差得影響,提高測量精度。各類測量誤差得處理

隨機誤差不可能被修正或消除,但可應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得方法,估計出隨機誤差得大小與規律,并設法減小其影響。測量列中隨機誤差得處理1、隨機誤差得特性及分布規律

對某一被測幾何量在一定測量條件下重復測量N次,得到測量列得測得值為xl、x2、…、xN。設測量列中不包含系統誤差與粗大誤差,被測幾何量得真值為xo,則可得出相應各次測得值得隨機誤差分別為:

通過對大量得測試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后發現,隨機誤差通常服從正態分布規律

正態分布曲線(下圖)(橫坐標表示隨機誤差,縱坐標y表示隨機誤差的概率密度)。

(1)單峰性

誤差絕對值越小得隨機誤差出現得概率越大,反之則越小;(2)對稱性

絕對值相等得正、負隨機誤差出現得概率相等;(3)有界性

在一定測量條件下,隨機誤差得絕對值不會超過一定得界限;(4)抵償性

隨著測量次數得增加,各次隨機誤差得算術平均值趨于零,即各次隨機誤差得代數與趨于零。該特性就是由對稱性推導而來得,它就是對稱性得必然反映。正態分布曲線具有如下四個基本特性正態分布曲線的數學表達式為式中

y——概率密度;

σ——標準差;

δ——隨機誤差;

——以自然對數的底e為底的指數函數。

上式可見,概率密度y的大小與隨機誤差δ、標準偏差σ有關。當δ=0時,概率密度y最大,,概率密度最大值隨標準偏差大小的不同而異。

圖示得三條正態分布曲線l、2與3中,σ1<σ2<σ3,則y1max>y2max>y3max。可見,σ越小,曲線越陡,隨機誤差得分布就越集中,測量精度就越高;反之,σ越大,則曲線就越平坦,隨機誤差得分布就越分散,測量精度就越低。

隨機誤差的標準偏差σ用下式計算:式中

δ1、δ2、…..、δN——測量列中各測得值相應的隨機誤差;N——測量次數。標準偏差σ是反映測量列中測得值分散程度的一項指標,它是測量列中單次測量值

(任一測得值)的標準偏差。

由概率論可知,正態分布曲線與橫坐標軸間所包含得面積等于所有隨機誤差出現得概率總與,倘若隨機誤差區間落在(-∞~+∞)之間時,則其概率為如果隨機誤差區間落在(—δ~+δ)之間時,則其概率為

為了化成標準正態分布,將上式進行變量置換,設,,上式化為令,則

函數稱為拉普拉斯函數,也稱正態概率積分。

上表給出t=1、2、3、4等四個特殊值所對應的值和[1—2]值。當t=3時,在δ=±3σ范圍內的概率為99.73%,δ超出該范圍的概率僅為0.27%,即連續370次測量中,隨機誤差超出±3σ的(隨機誤差的極限值)只有一次。隨機誤差的極限值,記作δlim=土3σ

δlim也就是測量列中單次測量值得測量極限誤差。隨機誤差在±tσ范圍內出現得概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