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的解剖與生理_第1頁
眼的解剖與生理_第2頁
眼的解剖與生理_第3頁
眼的解剖與生理_第4頁
眼的解剖與生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眼的(De)解剖與生理第一頁,共四十八頁。視覺器官包括:眼球:眼球壁眼內容視路(Lu)及瞳孔反射徑路(Lu)眼附屬器:眼瞼結膜淚器眼外肌眼眶第二頁,共四十八頁。第一(Yi)節眼球眼球(Qiu)壁眼球眼內容物外層:纖維膜(角膜、鞏膜、角鞏緣)中層:葡萄膜(虹膜、睫狀體、脈絡膜)內層:視網膜房水玻璃體晶狀體第三頁,共四十八頁。虹膜瞳孔角膜晶狀體鞏膜脈絡膜視網膜視神經玻璃體眼球的基本結構

第四頁,共四十八頁。一、眼球壁(一)、外層(纖維膜(Mo))

角膜(cornea):眼球前1/6透明鞏膜(sclera):眼球后5/6瓷白色角鞏膜緣(limbus):二者移行處第五頁,共四十八頁。角(Jiao)膜鞏(Gong)膜角鞏膜緣角膜第六頁,共四十八頁。角膜1、角(Jiao)膜

Cornea中央厚0.5mm橫徑11.5~12mm周(Zhou)邊厚1.0mm垂直徑10.5~12mm

0.5mm1.0mm角膜第七頁,共四十八頁。(1)角膜組織學分(Fen)層上皮層前彈力層基(Ji)質層后彈力層內皮層第八頁,共四十八頁。上皮細胞層①

再生能力強,損傷后修復較快,不留瘢痕。②有豐富的三叉神經末梢,知覺敏感。前彈力層缺損后不能再生,由纖維組織代替。基質層①

占全角膜厚度的90%。②

由與角膜表面平行排列的膠原纖維形成的200-250層膠原板層構成。③損傷后不再生,由不透明瘢痕組織替代。后彈力層

由內皮細胞分泌的均質透明膜,實為內皮細胞基底膜。

②損傷后可再生。內皮細胞層

緊貼于后彈力層后面,由一層六角形細胞構成。

②具有角膜----房水屏障作用,維持角膜相對脫水狀態,保持角膜透明,損傷后可引起基質層的水腫混濁。

損傷后不能再生,其(Qi)缺損區依靠鄰近的內皮細胞擴展和移行來覆蓋。上(Shang)皮細胞層基質層內皮細胞層第九頁,共四十八頁。維持眼球的完整及對眼內容物的保護透明:無血管——營養供應靠房水、淚膜、角膜緣血管網纖維排列整齊相對脫水的恒定狀態屈光力強:43D(總屈光力的70%)感覺敏銳:豐(Feng)富的神經末梢,自我保護。(2)角膜生理(Li)學特點第十頁,共四十八頁。①質韌,乳白色,由致(Zhi)密的膠原纖維和彈力纖維構成。②厚度各處不一,眼外肌附著處最薄(0.3mm),受傷容易出現破裂;視神經周圍最厚(1.0mm)。與視N交接處外2/3視神經鞘膜內1/3篩板2、鞏(Gong)膜

Sclera掃描電鏡下鞏膜篩孔第十一頁,共四十八頁。3、角(Jiao)鞏膜緣

Limbus角膜和鞏膜的移行帶。角鞏膜緣內側即前房角。前房角:從角膜后彈力膜止端(Duan)

(schwalbe線)至鞏膜突。在前房角內依次可見到如下結構:schwalbe線、小梁網和Schlemm管、鞏膜突。第十二頁,共四十八頁。(二)中層又稱葡(Pu)萄膜(uvea)、血管膜、色素膜。自前至后分虹膜(iris)、睫狀體(ciliarybody)、脈絡膜(choroid)

3部分。第十三頁,共四十八頁。1、虹(Hong)

Iris(1)解剖圓盤狀,中(Zhong)央孔稱為瞳孔;周邊最薄處為虹膜根部。將眼球前部腔隙隔成前、后房;后面由晶體支撐。功能:調節進入眼內光量;減少像差,增加視網膜成像清晰度。瞳孔括約肌:環形排列副交感N支配↑縮瞳瞳孔開大肌:放射狀排列交感N支配↑擴瞳第十四頁,共四十八頁。睫狀肌

瞳孔開大肌

瞳孔擴約肌前房后房虹膜根部虹膜晶狀體第十五頁,共四十八頁。(2)特點:根部脆弱,外傷易離斷。富含血管:炎癥時滲出多,外傷易出血。色素細胞(Bao)多:外傷、炎癥、缺血從虹膜上游離。神經未梢豐富:病變時疼痛明顯。第十六頁,共四十八頁。(1)解剖前接虹膜根部、后以鋸齒緣為界移行為脈絡膜。環狀,矢狀面略呈三角形。分為:睫狀冠(前1/3)——內表面睫狀突,分泌房水睫狀體平坦部(后2/3)——睫狀肌

懸韌帶松弛→晶體變厚→適應近(Jin)視力睫狀肌收縮

Schlemm管、小梁網開放懸韌帶:睫狀體與晶體赤道部之間聯絡的透明小帶,固定晶

狀體位置。2、睫(Jie)狀體

CiliaryBody第十七頁,共四十八頁。睫狀肌睫狀突睫狀肌縱行纖維晶狀體懸韌帶睫狀肌環形纖維晶狀體第十八頁,共四十八頁。(2)特點:

睫狀體有豐富的(De)血管和分布密集的(De)神經叢。炎癥時,

眼睛疼痛、滲出明顯。第十九頁,共四十八頁。(1)解剖前起鋸齒緣,后止于視盤周圍。三層血管組成:由外向內依次為大,中,和毛細血管層。大、中血管層系人為劃分,實際界限不清。與鞏(Gong)膜之間有潛在的腔隙稱脈絡膜上腔,睫狀后長動脈、睫狀后短動脈、睫狀神經均經此通過3、脈絡(Luo)膜

Choroid1.視網膜色素上皮2.Bruch膜3.脈絡膜毛細血管5.脈絡膜基質6.鞏膜第二十頁,共四十八頁。(2)特點:色素細胞多:遮光。血管豐富:營養視網膜外層。血管管徑小,吻合支多,血流緩慢,細菌毒素、免疫復合物等容易滯留,易發生炎癥反應,滲(Shen)出重。感覺神經纖維分布不如睫狀體和虹膜多,發炎時無明顯疼痛。第二十一頁,共四十八頁。(三(San))內層視網膜

Retina位于脈絡膜內側的透明膜,起于距齒緣、止于視神經乳頭。由色(Se)素上皮層與神經上皮層組成,兩者之間的間隙成為視網膜脫離的解剖基礎。黃班區:上下血管弓之間,中心有凹部,為視力最敏銳部位。視神經乳頭(視盤):直徑1.5mm,系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纖維匯集處。第二十二頁,共四十八頁。視神經乳頭(生理盲點)中央凹視神經盤第二十三頁,共四十八頁。24視網膜神經上皮層(感覺層)由三級神經元組成第一神經元:光感受器—感光1.視錐細胞:司明視覺、色覺,主要分布在黃斑區。此區受損則可發生中心視力和色覺異常

2.視桿細胞:司暗視覺,主要分布在視網膜周邊部。視桿細胞功能障礙時可產生夜盲癥第二神經元:雙極細胞—聯絡(Luo)第三神經元:神經節細胞—傳導視覺的形成:光感受器感受光,形成神經沖動→雙極細胞→神經節細胞→視中樞視網膜組織(Zhi)結構第二十四頁,共四十八頁。光鏡(Jing)像模(Mo)式圖視網膜組織結構圖注意:黃斑中心凹僅有色素上皮、光感受器、外界膜、外核層、外叢狀層、內界膜第二十五頁,共四十八頁。二、眼內容物房水晶狀(Zhuang)體玻璃體

—與角膜共同構成眼的屈光介質第二十六頁,共四十八頁。(一(Yi))房水

(AqueousHumor)睫狀突的上皮細胞產生作用:維持眼內組織代謝和調節眼壓循環途徑(青光眼章節重點介紹)1.小梁網途徑:(主要途徑)睫狀突上皮產生→后房→瞳孔→前房→前房角→小梁網→Schlemm管(Guan)→集液管和房水靜脈→睫狀前靜脈2.葡萄膜鞏膜通:約占10%~20%3.虹膜隱窩(約占5%)第二十七頁,共四十八頁。房水循環(Huan)主要途徑睫狀(Zhuang)突小梁網Schlemm管第二十八頁,共四十八頁。形態:雙凸透明體無血管位置:虹膜、瞳孔之后玻璃體之前固定:360°懸韌帶連接晶狀(Zhuang)體赤道部與睫狀(Zhuang)體營養來源:房水、玻璃體晶狀體內部構成(圖示)(二)晶(Jing)狀體

(Lens)第二十九頁,共四十八頁。晶狀體上皮細胞前囊晶狀體纖維晶狀體核后囊晶狀體皮質晶狀體(Ti)構成第三十頁,共四十八頁。主要功能:1.屈光?雙凸鏡(19D)2.調節:睫狀肌松馳→懸韌帶拉伸→晶(Jing)狀體變薄→視遠物清晰

睫狀肌收縮→懸韌帶松馳→晶狀體變厚→視近物清晰隨年齡↑晶狀體彈性↓→睫狀肌肌力↓→調節↓→老視3.濾過部分紫外線睫狀肌舒張晶體扁平懸韌帶拉緊懸韌帶舒張晶體凸出睫狀肌收縮看遠物看近(Jin)物第三十一頁,共四十八頁。(三)玻璃(Li)體(

VitreousBody)透明膠樣體,占眼球容積4/5,約4.5ml.膠原和透明質酸的混合物,水占98%。與視盤,黃斑,大血管,鋸齒緣附著緊密。無血管,無細(Xi)胞,代謝緩慢,不能再生。生理功能:屈光、保持眼球形狀、對視網膜施加壓力固定視網膜。第三十二頁,共四十八頁。第二(Er)節視路及瞳孔反射徑路視神經視束視交叉外側膝狀體視放射視皮質視路是視覺(Jue)興奮傳導的神經通路:視神經(眼內段、眶內段、管內段、顱內段)→視交叉→視束→外側膝狀體(換元)→視放射→枕葉視中樞第三十三頁,共四十八頁。瞳(Tong)孔對光反射徑路:傳入路徑:視網膜→視神經→視交叉→雙側視束→上丘臂頂蓋前區(換元)

傳出路徑:

瞳孔括約肌←睫狀神經節←雙側E-W核第三十四頁,共四十八頁。第(Di)三節眼附屬器眼眶眼瞼結(Jie)膜淚器眼外肌第三十五頁,共四十八頁。一、眼眶方錐形骨腔:上頜骨、腭骨、顴骨、額骨、蝶骨、篩骨、淚骨視神經孔:位于眶尖,視神經通過眶上裂:動眼、滑車、外展、三叉N第1支眶下裂:眶下A、眶下、三叉N第2支功能:保護(Hu)眼球綜合征:眶上裂綜合征、眶尖綜合征眶上裂眶下裂視神經管第三十六頁,共四十八頁。二、眼瞼

眼瞼位于眼眶前部覆蓋于眼球表面分上瞼和下瞼;上下眼瞼之間稱為瞼裂。眼瞼層次:1.眼瞼皮膚2.皮下組織3.肌層

輪匝肌、提上瞼肌4.瞼板

瞼板腺(meibomian腺)5.瞼結膜

瞼板下溝(Gou)容易存留異物第三十七頁,共四十八頁。三、結膜起于瞼緣止于角膜緣的透明(Ming)菲薄粘膜組織根據部位分為:瞼結膜球結膜穹窿結膜含有兩種分泌腺:杯狀細胞—分泌粘液

副淚腺—分泌基礎淚液第三十八頁,共四十八頁。淚腺淚點上淚小管下淚小管淚囊鼻淚管四、淚器組(Zu)成:淚腺—分泌反射淚液淚道:淚點

淚小管

淚囊

鼻淚管第三十九頁,共四十八頁。五、眼外(Wai)肌每眼有6條眼外肌:4條直肌、2條斜肌起于眶尖總腱環:上斜肌和4條直肌起于眶壁內下方(Fang):下斜肌眼外肌的神經支配內、上、下直肌、下斜肌:動眼神經外直肌:外展神經上斜肌:滑車神經4條直肌與角膜緣的距離內直肌—5.5mm下直肌—6.5mm外直肌—6.9mm上直肌—7.7mm第四十頁,共四十八頁。41上瞼提肌總腱環上斜肌上直肌下直肌外直肌內直肌下斜肌第四十一頁,共四十八頁。第四節(Jie)眼的血供和神經分布眼(Yan)球的血液供應眼球的神經分布第四十二頁,共四十八頁。視網膜中央動脈(內層網膜)睫狀后短動脈(外層網膜、脈絡膜)睫狀后長動脈

虹膜大環睫狀動脈系統(虹膜、睫狀體、前部脈絡膜)肌動脈(眼肌)→睫狀前動脈(角膜緣)淚腺動脈(淚腺、外直肌)→上、下瞼外側動脈

眼瞼緣動脈弓和周圍動脈弓(眼瞼深部組織,包括結膜)鼻梁動脈(眼瞼)→上、下瞼內側動脈額動脈、眶上動脈(眼瞼)眼動脈一、眼球的血液(Ye)供應視網膜中央靜脈(內層網膜)→眼上靜脈渦靜脈(脈絡膜、部分虹膜睫狀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