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節協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題型梳理
【題型1協同進化】
【題型2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題型3生物進化理論在發展】
?舉一反三
【題型1協同進化】
【緊扣教材】
1.概念
協作用」不同物種之間
同對象
進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
化
作用
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
結果
,中癡J①開花植物與傳粉動物互助互利
實例|②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相互選擇
3.結果:通過漫長的協同進化過程,地球上不僅出現了千姿百態的物種,豐富多彩的基因庫,而且形
成了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
【題型突破】
【例1】
場蟲的糞便是含有糖分的黏液,稱為“蜜露”。螞蟻喜歡吃“蜜露”,常用觸角拍打蜥蟲背部促使蜥蟲分泌“蜜
露“。蛇蟲受到其天敵瓢蟲襲擊時,會從尾部發出報警信息素,將危險信息通知其他魴蟲,同時螞蟻接收到
報警信息素會趕來驅除瓢蟲。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螞蟻拍打蠣蟲背部產生的振動頻率屬于物理信息
B.螞蟻獲取的“蜜露”中的能量屬于魴蟲同化量的一部分
C.化學信息可以在同種或異種生物間傳遞
D.蜘蟲為螞蟻提供“蜜露”和螞蟻對魴蟲的照顧是協同進化的結果
【答案】B
【分析】生態系統中信息的類型:(1)物理信息:生態系統中的光、聲、顏色、溫度、濕度、磁力等,通
過物理過程傳遞的信息。(2)化學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動過程中,產生的一些可以傳遞信息的化學物質。
(3)行為信息:是指某些動物通過某些特殊行為,在同種或異種生物間傳遞的某種信息。
【詳解】A、螞蟻用觸角拍打蠟蟲背部,通過拍打產生了一定的振動頻率,屬于物理信息,A正確;
B、“蜜露”屬于蠣蟲的糞便,其中含有的能量不屬于蛇蟲的同化量,屬于蜥蟲上一營養級的能量,B錯誤;
C、據題干信息,報警信息素屬于化學信息,該信息可以在蜥蟲間傳遞,也可以在魴蟲與螞蟻間傳遞,C正
確。
D、蜥蟲為螞蟻提供“蜜露”,螞蟻對蜥蟲的照顧,二者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是協同進化的結果,
D正確。
故選B。
【變式1-1]
生態位寬度是指某一物種在其生存的生態環境中對生態因子的利用狀況,下圖為不同干擾強度下某群落各
傳粉昆蟲優勢類群的生態位寬度變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從中度干擾強度到重度干擾強度,影響最大的是蚤蠅科
B.各程度干擾強度下,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最強的是噱科
C.每種生物的生態位是相對穩定的,這是協同進化的結果
D.上述傳粉昆蟲占據不同的生態位寬度,生態位窄的種內競爭強度小于寬生態位
【答案】D
【分析】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
系等,稱為這個物種的生態位。
【詳解】A、據圖可知,從中度干擾強度到重度干擾強度,蚤蠅科生態位寬度變小,且變化最大,故其受影
響最大,A正確;
B、生態位寬度可反映某一物種對環境資源的利用能力,據圖可知,隨著干擾強度增大,噱科生態位寬度變
大,且在各強度干擾下,它的生態位寬度最大。故在各程度干擾強度下,螺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最強,B正
確;
C、群落中每種生物都占據著相對穩定的生態位,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環境資源,是群落中物種之間
及生物與環境間協同進化的結果,C正確;
D、生態位窄的的生物可利用的資源較少,可利用的空間較小,種內競爭強度較大。故生態位窄的種內競爭
強度大于寬生態位,D錯誤。
故選D。
【變式1-2]
加拉帕戈斯群島各島嶼因食物的差別造成了地雀喙形差異,進而導致其聲音各異。干旱會影響地雀的食物
資源。科學家預測并模擬合成了長期干旱環境下勇地雀進化后的聲音,并在野外向雄性勇地雀播放,發現
其反應性降低。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干旱是導致勇地雀喙形相關基因突變的間接原因
B.干旱對不同島嶼地雀種群喙形相關基因頻率的改變有差別
C.勇地雀聲音的變化和同類識別差異可促進新物種形成
D.勇地雀聲音的變化涉及不同物種之間的協同進化
【答案】A
【分析】自然選擇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進而通過隔離形成新的物種。
【詳解】A、基因突變是隨機發生的,干旱對不同喙形的勇地雀具有選擇的作用,但不能導致其發生基因突
變,A錯誤;
B、不同島嶼的環境不同,由于自然選擇的方向可能不同,而基因決定了生物的性狀,因此干旱對不同島嶼
地雀種群喙形相關基因頻率的改變有差別,B正確;
C、根據題干信息可知,勇地雀聲音的變化和同類識別差異會使種群間的基因交流減少,個體間遺傳物質差
異增大,逐漸產生生殖隔離,促進新物種的形成,C正確;
D、干旱會影響地雀的食物資源,而加拉帕戈斯群島各島嶼間食物的差別造成了地雀喙形差異,進而導致其
聲音各異,因此勇地雀聲音的變化涉及不同物種之間的協同進化,D正確。
故選Ao
【變式1-31
金合歡為金合歡蟻提供花蜜和庇護所,金合歡蟻可叮咬取食金合歡的食草動物。不存在金合歡蟻時,金合
歡在被啃食后會產生單寧使自己變得“難吃”,同時釋放氣體“通知”周圍未被取食的金合歡分泌單寧,而食草
動物會尋找未接收到氣體信號的金合歡進行取食。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在金合歡之間傳遞的氣味分子屬于化學信息
B.三種生物的種間關系是協同進化的結果
C.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沿食物鏈進行
D.信息傳遞可存在于同種和不同種生物之間
【答案】C
【分析】1、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如光、聲、溫度、濕度、磁力等;化學信息:如生物堿、有機酸等物質;
行為信息:如動物的行為。
2、協同進化是指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
【詳解】A、氣味分子屬于化學信息,A正確;
B、協同進化是指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三種生物的種間關系是協
同進化的結果,B正確;
C、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可以沿著食物鏈進行,也可以在生物和環境之間進行,C錯誤;
D、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存在于同種生物之間、不同種生物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D正確。
故選C。
【變式1-4]
通過漫長的協同進化過程,地球上不僅出現了千姿百態的物種,還出現了豐富多彩的基因庫和多種多樣的
生態系統,下列不屬于協同進化的例子是()
A.雌孔雀魚與雄孔雀魚彼此相互影響,兩者協同進化
B.鳥類的選擇性捕食受環境影響,鳥類與環境協同進化
C.不同形態喙的地雀與對應的昆蟲或植物發生著協同進化
D.東莞角蟾與其捕食者在生存斗爭中相互影響,協同進化
【答案】A
【分析】協同進化是指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
【詳解】A、雌孔雀魚與雄孔雀魚屬于同種生物,二者之間彼此相互影響不屬于協同進化,A符合題意;
B、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這就是協同進化,鳥類的選擇性捕
食受環境影響,鳥類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屬于協同進化,B不符合題意;
C、不同形態喙的地雀與對應的昆蟲或植物之間屬于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間的相互選擇,屬于協同進化,C
不符合題意;
D、東莞角蟾與其捕食者在生存斗爭中相互影響,屬于不同物種之間的相互選擇,屬于協同進化,D不符合
題意。
故選Ao
【題型2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緊扣教材】
1.生物多樣性的含義
-
生
物
多三個
樣層次
性
一
2.生物多樣性的形成過程
35g年前—H-一舌細菌由預:
35億?彳5億軍前卜在妻睛細窗而細菌|
15g年前-P~T箕寂正新由加:
5.4億?,0億軍福T…海淬市看天亶的無著福薪礪一:
4億年前―1…原詔誣星殖揚I扇詔面兩凝一;
裸
物先
演
后扮
擋厚
類
哺乳
生
隨后變化成
【題型突破】
【例2】
螞蟻和蜥蟲之間具有悠久的共同演化史,蜥蟲會分泌一種甜蜜的汁液吸引螞蟻,供螞蟻取食,而螞蟻則會
保護魴蟲,防止魴蟲被其他昆蟲捕獲。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螞蟻和蜥蟲之間的共同演化屬于協同進化
B.螞蟻和蜘蟲之間的進化符合自然選擇學說
C.說明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有生物與生物的相互作用
D.二者之間的共同演化體現個體水平上的協同進化
【答案】D
【分析】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這就是協同進化,通過漫長
的協同進化過程,地球上不僅出現了千姿百態的物種,豐富多彩的基因庫,而且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生態系
統
【詳解】A、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這就是協同進化,螞蟻和
蜥蟲之間的共同演化屬于協同進化,A正確;
B、螞蟻和蜥蟲之間的進化符合自然選擇學說,并不相悖,B正確;
C、生物多樣性的形成與生物與生物的相互作用、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都有關,即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有生物與生物的相互作用產生的影響,C正確;
D、二者之間的共同演化體現了種群水平上的協同進化,D錯誤。
故選D。
【變式2-1]
日本決定將福島核污染水排海。核污染水中含有很多放射性元素將會隨著洋流,污染全球的海洋、海洋生
物以及人類自身。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核污染水排海會導致生物多樣性增加
B.污水排海會造成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
C.核放射性可能會使人體細胞的核酸變性
D.放射性元素可能會通過食物鏈不斷富集
【答案】A
【分析】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生態系統中,有害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
體內不斷積累,其濃度隨著營養級別的升高而逐步增加,這種現象叫生物富集。
【詳解】A、核污水入海會污染海洋環境,使水域污染,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惡化,生物多樣性指數下降,
造成生物多樣性的喪失,A錯誤;
B、由于物質循環具有全球性,因此核污染將會影響全球的水資源安全,B正確;
C、核放射性可能會使人體細胞的核酸變性,進而導致生物性狀受影響,C正確;
D、有害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其濃度隨著營養級別的升高而逐步增加,這種現象叫生
物富集,放射性物質最終會沿著食物鏈逐漸在生物體內聚集,積累在食物鏈頂端,D正確。
故選Ao
【變式2-2]
生物多樣性是協同進化的結果。下列有關表述正確的是()
A.地球上的生態系統從古至今都是由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組成的
B.物種之間的協同進化都是通過物種之間的競爭實現的
C.一個物種的形成或絕滅,會影響到若干其他物種的進化
D.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是指新的物種不斷形成的過程
【答案】C
【分析】1、生物多樣性是指在一定時間和一定地區所有生物(動物、植物、微生物)物種及其遺傳變異和
生態系統的復雜性總稱。它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層次。
2、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這就是共同進化。
【詳解】A、生態系統最初是由分解者和生產者等組成的兩極生態系統,現在是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組成,A錯誤;
B、物種之間的協同進化是通過種間競爭、捕食、寄生、互利共生等關系實現的,B錯誤;
C、生物之間存在協同進化,一個物種的形成或絕滅會影響到若干其他物種的進化,C正確;
D、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不僅僅是新物種不斷形成的過程,D錯誤。
故選Co
【變式2-3]
據下圖判斷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的敘述,錯誤的是()
遺傳多樣性轉錄'翻譯一蛋白質多樣性一物種多樣性
變異的不定向性、無機環境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
A.生物多樣性的根本原因是遺傳多樣性
B.蛋白質多樣性是物種多樣性的直接原因
C.無機環境直接作用于生物體遺傳的多樣性
D.生物多樣性是生物與環境協同進化的結果
【答案】C
【分析】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動物、植物、微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生態復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
程的總和,包括生態系統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三個層次。
【詳解】A、生物多樣性包括三個層次:基因多樣性(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生物
多樣性的根本原因是遺傳多樣性,A正確;
B、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直接承擔者,蛋白質多樣性是物種多樣性的直接原因,B正確;
C、無機環境直接作用于生物體蛋白質的多樣性,也就是直接作用于表型,C錯誤;
D、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和生物間、生物和環境之間協同進化的結果,生物多樣性的形成要經過漫長的進化歷
程,是環境對生物定向選擇的結果,D正確。
故選C。
【變式2-41
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B.生物多樣性是協同進化的結果
C.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
D.生物在進化過程中,物種不會消失,所以導致物種數量逐漸增加
【答案】D
【分析】1、生物的多樣性:生物圈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
生態系統,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2、協同進化: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這就是協同進化。
【詳解】A、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基因(遺傳)、生態系統三個層次的多樣性,A正確;
B、生物多樣性是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協同進化的結果,B正確;
C、建立自然保護區屬于就地保護,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C正確;
D、生物在進化過程中,有些物種會滅絕消失,比如恐龍,D錯誤。
故選D。
【題型3生物進化理論在發展】
【緊扣教材】
1.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對自然界的生命史作出了科學的解釋
(1)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2)種鞋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3)突變和基因重組提供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進而通過隔離形成新
的物種。
(4)生物進化的過程實際上是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無機環境協同進化的過程。
(5)生物多樣性是協同進化的結果。
2.生物進化理論的發展
(1)觀點1:大量的基因突變是中性的,決定生物進化方向的是生性突變的逐漸積累,而不是自然選擇。
(2)觀點2:物種形成并不都是漸變的過程,而是物種長期穩定與迅速形成新種交替出現的過程。
(3)影響廣泛的觀點: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生物進化理論。
【題型突破】
【例3】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是在達爾文進化學說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下列有關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但變異不一定會導致進化
B.進化的實質是自然選擇作用下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
C.克服了達爾文學說的局限性,完美解釋了現有生物的進化過程
D.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都會阻止生物之間的基因交流
【答案】C
【分析】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
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形成.在
這個過程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并決定生物進
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詳解】A、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變異分為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可遺傳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原材
料,導致進化,不可遺傳變異不會導致進化,A正確;
B、進化的實質是自然選擇作用下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B正確;
C、現代進化理論克服了達爾文學說的局限性,生物的進化很復雜,現有的進化理論所不能解釋的問題比已
經解釋的問題還要多,C錯誤;
D、地理隔離是指分布在不同自然區域的種群,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礙,使彼此間無法相遇
而不能交配。生殖隔離是指種群間的個體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產生出可育后代。不同種群間一
旦產生生殖隔離,就不會有基因交流了,所以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都會阻止生物之間的基因交流,D正確。
故選C。
【變式3-1]
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主要由兩大學說組成:共同由來學說和自然選擇學說,其中后者揭示了生物進化的機
制,解釋了適應的形成和物種形成的原因;但其理論并不完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達
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描述錯誤的是()
A.自然選擇學說指出可遺傳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原材料,包括突變和基因重組
B.適應的形成是由于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更容易生存并留下后代,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C.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在分子水平和種群水平對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進行了補充與豐富
D.中性突變學說認為決定生物進化方向的是中性突變的逐漸積累,而不是自然選擇
【答案】A
【分析】1、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
(1)過度繁殖-選擇的基礎:生物體普遍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能產生很多后代,不同個體間有一定的差
異。
(2)生存斗爭-進化的動力、外因、條件:大量的個體由于資源空間的限制而進行生存斗爭。在生存斗爭
中大量個體死亡,只有少數的個體生存下來。生存斗爭包括三方面:①生物與無機環境的斗爭;②種內斗
爭;③種間斗爭。生存斗爭對某些個體的生存不利,但對物種的生存是有利的,并推動生物的進化。
(3)遺傳變異-進化的內因:在生物繁殖的過程中普遍存在著遺傳變異現象,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有
的變異是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其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就容易在生存斗爭中獲勝生存下去,反之,具
有不利變異個體就容易被淘汰。
(4)適者生存-選擇的結果: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自然選擇只選擇適應環境的變
異類型,通過多次選擇,使生物的微小有利變異通過繁殖遺產給后代,得以積累和加強,使生物更好的適
應環境,逐漸產生了新類型在生存斗爭中生存下來的生物都是對環境能適應的,被淘汰的生物是對環境不
適應的.所以說變異不是定向的,但自然選擇是定向的,決定著進化的方向。
2、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的歷史局限性和意義
(1)由于受到當時科學發展水平的限制,對于遺傳和變異的本質,達爾文還不能做出科學的解釋;
(2)他對生物進化的解釋也局限于個體水平,而實際上,如果個體出現可遺傳的變異,相應基因必須在群
體里擴散并取代原有的基因,這樣新的生物類型垢可能形成;
(3)達爾文強調物種形成都是漸變的結果,不能很好的解釋物種大爆發等現象。
【詳解】A、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認為,可遺傳的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原材料,但由于受到當時科學發展水
平的限制,對于遺傳和變異的本質,達爾文還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A錯誤;
B、自然選擇學說指出,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在生存斗爭中獲勝,并將這
些變異遺傳下去,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微小的變異不斷積累,形成適應特定環境的新類型,B正確;
C、隨著生物科學的發展,對遺傳變異的研究已經從性狀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關于自然選擇的作用等問題
的研究,已經從以生物個體為單位發展到以種群為基本單位,這樣形成了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現代生
物進化理論,C正確;
D、中性突變學說認為大量的基因突變是中性的,自然選擇對這些基因突變不起作用,這些基因突變經過長
期積累,會導致種群間遺傳物質出現較大的差別,因此認為決定生物進化方向的是中性突變的逐漸積累,
而不是自然選擇,D正確。
故選Ao
【變式3-2]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是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嚴格自花傳粉的植物個體之間存在生殖隔離
B.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是不同物種之間共同進化的結果
C.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也是自然選擇的對象
D.外來物種入侵能改變生物進化的速度和方向
【答案】D
【分析】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是: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
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
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形成。在這個過程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
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詳解】A、生殖隔離是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親緣關系接近的種群之間在自然條件下不交配,即使能交
配也不能產生后代或不能產生可育性后代的隔離機制;自花傳粉植物,通過人工傳粉依然可以產生子代,
子代也可以產生可育性子二代.所以嚴格自花傳粉的植物個體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A錯誤;
B、共同進化是指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的共同進化,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是共同進化的結果,B
錯誤;
C、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個體的表現型是自然選擇的對象,C錯誤;
D、生物入侵可能會與當地物種有競爭、捕食等有關系,對當地物種來說就是環境改變了,于是進化速率和
方向可能會改變,D正確;
故選D。
【變式3-3]
以自然選擇為核心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形成,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下列相關敘
述錯誤的是()
A.現代生物進化理論中,生物是以種群為單位進化的
B.若沒有可遺傳的變異,生物就不可能進化
C.在一個非常大的種群中,部分個體的死亡不會導致該種群的基因庫發生改變
D.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朝著一定的方向改變
【答案】C
【分析】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突變和基因重組可以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
化的方向。
【詳解】A、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A正確;
B、可遺傳的變異如突變和基因重組可以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若沒有可遺傳的變異,生物就不可能進化,
B正確;
C、基因庫指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的所有基因,在一個非常大的種群中,部分個體的死亡可能會導致某些
基因消失,故可能會導致該種群的基因庫發生改變,C錯誤;
D、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自然選擇會導致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的改變,引起生物進
化,D正確。
故選C。
【變式3-41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是在達爾文進化學說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下列有關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但許多變異不會導致進化
B.進化的實質是自然選擇作用下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
C.克服了達爾文學說的局限性,成為生物進化的終極理論
D.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都會阻止生物之間的基因交流
【答案】C
【分析】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
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形成.在
這個過程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并決定生物進
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詳解】A、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變異分為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可遺傳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原材
料,導致進化,不可遺傳變異不會導致進化,A正確;
B、進化的實質是自然選擇作用下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B正確;
C、現代進化理論克服了達爾文學說的局限性,但現代進化理論仍然需要發展進化,C錯誤;
D、地理隔離是指分布在不同自然區域的種群,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礙,使彼此間無法相遇
而不能交配。生殖隔離是指種群間的個體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產生出可育后代。不同種群間一
旦產生生殖隔離,就不會有基因交流了,所以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都會阻止生物之間的基因交流,D正確。
故選Co
■)軍境E4
一、單選題
i.有關現代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形成的敘述,錯誤的是()
A.長期使用抗生素使病原體產生適應性變異
B.共同進化是生物多樣性形成的重要條件
C.有性生殖的出現,使生物進化的速度明顯加快
D.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
【答案】A
【分析】遺傳的變異有三種來源: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
改變。
【詳解】A、抗生素對病原體起選擇作用,而不是使病原體產生適應性變異,A錯誤;
B、共同進化指不同物種之間或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這種方式是生物多樣性
形成的重要條件,B正確;
C、有性生殖的出現實現了基因重組,這就大大加快了生物變異的可能性,從而加快生物進化的速度,C正
確;
D、可遺傳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原材料,突變和基因重組屬于可遺傳的變異,D正確。
故選Ao
2.生物多樣性是協同進化的結果。下列有關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敘述正確的是()
A.自然選擇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型頻率導致新物種形成
B.物種之間的協同進化都是通過物種之間的競爭實現的
C.收割理論認為捕食者的存在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
D.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是指新的物種不斷形成的過程
【答案】C
【分析】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①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②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
頻率的改變。③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
種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的形成。③其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
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詳解】A、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A錯誤;
B、物種之間的協同進化可以通過物種之間的競爭、捕食及相互協助等實現的,例如羚羊和獵豹之間的協同
進化就是通過捕食實現的,B錯誤;
C、“收割理論”提出捕食者往往捕食種群個體數目較多的種群,可以為其他物種的形成騰出空間,所以捕食
者的存在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C正確;
D、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即生物多樣性的形成不一定是形成了新
物種,D錯誤。
故選Co
3.某種蘭花有細長的花距,花距底部貯存著花蜜,這種蘭花的傳粉需具有細長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過程
中完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花距變長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B.花距和口器的進化與花距遺傳變異無關
C.蛾的口器會因吸食花蜜而越變越長
D.蛾口器的特征決定蘭花花距變異的方向
【答案】A
【分析】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是生物進化論的核心內容。自然選擇學說的中心論點是:物種是可變的。
而且生物具有多樣性和適應性。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是: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
存。
【詳解】A、花距變長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口器與花距的相互適應是共同進化的結果,A正確;
B、遺傳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蘭花的花距和蛾的口器的進化與遺傳變異息息相關,B錯誤;
C、蛾的口器越來越長是自然選擇的結果,C錯誤;
D、變異是不定向的,蛾的口器對蘭花花距進行了選擇作用,但不能決定蘭花花距變異的方向,D錯誤。
故選Ao
4,分布在不同地區的某種生物,由于受所處地區生活環境的影響,在形態構造或生理功能上存在某些差異,
從而形成該種生物的亞種(雜交可產生可育后代)。現有一個長期在隔離小島上生活的亞種甲,將其帶入
一個已被亞種乙占據的島嶼。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該生物的亞種甲和亞種乙之間存在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
B.為了適應該島嶼的生存環境,亞種甲定向產生了有利于進化的變異
C.可遺傳的有利變異和環境的定向選擇是該生物適應性特征形成的必要條件
D.亞種甲進入已被亞種乙占據的島嶼后甲種群基因頻率一定會改變
【答案】C
【分析】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產生生殖隔離,不同種群之間存在地理隔離
不一定存在生殖隔離。
【詳解】A、亞種甲和亞種乙之間雖然長期處于不同的地理區域,但題目中并未提到它們之間存在生殖隔離,
且亞種之間雜交可產生可育后代,因此不存在生殖隔離,A錯誤;
B、變異是隨機發生的,不是定向產生的。適應環境的變異是通過自然選擇保留下來的,而不是為了適應
環境而定向產生的,B錯誤;
C、生物的適應性特征形成需要有可遺傳的有利變異,并且這些變異在環境的定向選擇下被保留下來,從
而使生物更適應環境,C正確;
D、亞種甲進入已被亞種乙占據的島嶼后,甲種群的基因頻率是否改變取決于多種因素,如自然選擇、遷
移等,不一定會改變,D錯誤。
故選C。
5.雄性藍孔雀尾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敵的能力下降。但這一特性對雌孔雀具有吸引力,使大尾屏雄性個體
的交配機會增加,并使該特性代代保留。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雌孔雀與雄孔雀彼此相互影響,兩者協同進化
B.雌孔雀的選擇使雄性藍孔雀產生了相應的變異
C.某地區全部孔雀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這個種群的基因庫
D.生物進化過程的實質在于保存對環境更適應的性狀
【答案】C
【分析】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生物進化的單位是種群,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改變,突變和
基因重組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選擇通過定向改變種群基因頻率而使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進化,隔
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協同進化是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的協同進化,通過漫長的協
同進化形成生物多樣性。
【詳解】A、協同進化是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雌孔雀與雄
孔雀屬于同一個物種,彼此相互影響,相互選擇,不屬于協同進化,A錯誤;
B、雌孔雀對雄孔雀的選擇影響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但并不能誘導雄性藍孔雀產生了相應的變異,因為變
異是不定向的,B錯誤;
C、一個種群所有個體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這個種群的基因庫,故某地區全部孔雀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
做這個種群的基因庫,c正確;
D、生物進化過程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D錯誤。
故選C。
6.下列關于變異、進化相關知識的敘述,正確的是()
A.突變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質中的氨基酸排列順序一定發生改變
B.一般情況下,細菌發生的變異只能是基因突變
C.生物多樣性包括種群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D.協同進化是指生物與生物之間相互影響共同發展進化
【答案】B
【分析】1、生物的變異包括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其中可遺傳變異包括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
體變異。
2、生物圈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共同構成了生
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3、共同進化指的是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
【詳解】A、由于密碼子的簡并性,突變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質中的氨基酸排列順序不一定發生改變,A錯
誤;
B、細菌為原核生物,沒有染色體,也不能進行有性生殖,因此其一般只能發生基因突變,B正確;
C、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C錯誤;
D、協同進化不僅可以發生在生物與生物之間,還可以發生在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D錯誤。
故選Bo
7.一群互相從未見過的母雞被放在一起,通常會互相打斗,一段時間以后打斗日趨減少,最后形成穩定的
單線式社會等級,使產蛋量增加,給群體帶來好處,這種現象屬于進化穩定對策。相比之下,群體成員不
斷更換會帶來更加頻繁的打斗,這樣群體產蛋量就會降低。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進化穩定對策不利于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B.進化穩定對策會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
C.進化穩定對策的發生有利于生物與環境的協同進化
D.環境的劇烈改變可能導致上述現象被削弱
【答案】C
【分析】1、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
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
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的形成.其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
因頻率發生定向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2、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這就是協同進化。
【詳解】A、群體成員不斷更換會帶來更加頻繁的打斗,群體產蛋量會降低,不利于生物多樣性的形成,A
正確;
B、群體成員更換導致群體頻繁的打斗是一種自然選擇,進化穩定對策有利于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B
正確;
C、協同進化是指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進化穩定對策發生在
同種生物之間,不屬于協同進化,C錯誤;
D、當出現環境的劇烈改變時,物種由于要適應環境,進化穩定對策將會被削弱,D正確。
故選Co
8.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有性生殖的出現加速了生物進化的進程
B.捕食者一般吃掉獵物中的老弱病殘,不利于種群的可持續發展
C.根據“收割理論”可知食性廣的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
D.協同進化就是不同物種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
【答案】A
【分析】協同進化是指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協同進化有利
于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詳解】A、有性生殖變異性更大,為生物進化提供更多的原材料,加速了生物進化的進程,A正確;
B、捕食者往往捕食數量多的物種,一般吃掉獵物中的老弱病殘,這樣就會避免出現一種或少數幾種生物在
生態系統中占絕對優勢的局面,為其他物種的形成騰出空間,即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B錯
誤;
C、根據“收割理論”可知食性廣的捕食者的存在,不會單一捕食某一被捕食者,有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C
錯誤;
D、協同進化是指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協同進化有利于生物
多樣性的形成,D錯誤。
故選Ao
9.蘭科植物約有800屬近3萬種,對不同環境有極強的適應能力,且不同地域的同種蘭花在形態結構上也
存在明顯差異。我國科學家以深圳擬蘭為研究對象,通過基因組測序和功能分析發現蘭花有474個特有基
因,從分子水平上解開了蘭花進化之謎。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蘭花有800屬近3萬種,其多樣性可體現為物種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
B.蘭花適應性特征的來源是突變和基因重組,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C.不同地域的同種蘭花存在明顯差異的原因是生殖隔離加劇種群基因頻率的差異
D.不同蘭花基因組上的相似性說明它們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而差異性的大小則體現了親緣關系的遠
近
【答案】C
【分析】蘭花有3萬多種,說明其存在生殖隔離,不屬于同種植物。突變和重組為進化提供原材料。
【詳解】A、蘭花有3萬多種,說明其存在生殖隔離,不屬于同種植物,體現了物種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
A正確;
B、突變和重組為進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選擇決定了進化的方向,B正確;
C、同種蘭花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C錯誤;
D、不同蘭花基因組上的相似性說明由共同的原始祖先進化而來,而差異性的大小則體現了親緣關系的遠近,
D正確。
故選Co
10.加拉帕戈斯群島的不同小島上生活的地雀種類存在差異。地雀喙型的進化過程如圖。下列相關敘述錯
誤的是()
A.多種地雀具有共同的祖先B.地雀祖先存在喙型不同的變異
C.喙型的進化與食物種類無關D.喙型的進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答案】C
【分析】達爾文認為:生物具有過度繁殖的傾向,而在自然界,生物賴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間是非常有限的,
這樣就必然存在生存斗爭;在生存斗爭過程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就容易生存,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
就被淘汰。適應環境的變異逐代遺傳下去并得到積累和加強,經過長期的進化過程,形成了形態各異、食
性和棲息場所也各不相同的地雀種群。
【詳解】A、根據進化過程圖可知,這些雀鳥來自共同的原始祖先,由于食性不同,喙型的進化方向不同,
A正確;
B、地雀喙的形狀和大小有所區別,是地雀祖先存在喙型不同的變異,不同環境選擇了不同的喙型的結果,
B正確;
C、喙型的進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而食物種類作為自然環境條件對各種喙型進行選擇,故喙型的進化與食
物種類有關,且喙型與食性是相適應的,C錯誤;
D、結合分析可知,喙型的進化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環境中的食物因素決定了雀鳥喙的進化方向,D正
確。
故選C。
11.加拿大底端是一種小型魚類,其體內與細胞呼吸有關的基因LDH-B有多種等位基因,其中等位基因
LDH-B13出現的比例表現出隨溫度和緯度變化的規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解
惑
射
兇
L
D
H
,
B
b
EE^-
B
t
0
=
冷水環境_______緯度(N)
(6℃)
A.加拿大底端以物種作為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B.LDH-Bb基因控制的性狀可能與低溫下快速供能有關
C.冷水環境中突變產生LDH-B11的頻率比溫水環境中高
D.底^個體從溫水環境游至冷水環境中會發生進化
【答案】B
【分析】1、基因頻率指的是在一個種群基因庫,某個基因占該基因和其全部等位基因數的比率;基因型頻
率指的是在一個種群中某基因型個體數占全部個體數的比率。當一個種群中某基因的頻率發生改變時,該
種群生物發生了進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種。
2、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個體不是進化的單位,種群才是進化的單位。在自然界中,由于存在基因突變、
基因重組和自然選擇等因素,種群的基因頻率總是在不斷變化的,生物進化的過程實質上就是種群基因頻
率發生變化的過程。
3、分析題圖:自變量為溫度和維度,因變量為等位基因LDH-Bb出現比例,在冷水環境和高維度環境中等
位基因LDH-Bb出現比例較高,而溫水環境和低緯度環境中其出現比例較低。
【詳解】A、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種群才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A錯誤;
B、題干信息知,基因LDH-B與細胞呼吸有關,題圖可知,冷水環境中LDH-Bb出現比例很高,故LDH-Bb
基因控制的性狀與低溫下快速供能有關,B正確;
C、體內與細胞呼吸有關的基因LDH-B有多種等位基因,結合圖示可知,冷水環境中等位基因LDH-Bb出
現比例比溫水環境中高,但不能說明冷水環境中突變產生LDH-Bb的頻率比溫水環境中高,C錯誤;
D、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而加拿大底^個體屬于個體而不是種群,其從溫水環境游至冷
水環境中不會發生進化,D錯誤。
故選B。
12.野生型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敏感,在青霉素濃度為0.1單位/cm3的培養基上絕大多數死亡。現將其
分為甲、乙兩組,分別進行如圖所示的多代培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甲組|原野生型菌群|乙組+
I逐代提高|
3培養基中無青霉素的I
…青霉素含量普通培養基…
抗藥性菌群野生型菌群
(能生長在250(在0.1單位青霉
單位青霉素/cnf素/cm?的培養基
的培養基上)上絕大多數死亡)
A.野生型菌群對青霉素敏感,是因為無抗藥性個體
B.青霉素直接作用于菌群基因型,決定其進化方向
C.甲組形成抗藥性菌群的過程體現了生物的進化
D.甲組野生型菌群受到青霉素作用后發生定向變異
【答案】C
【分析】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為: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突變和
基因重組提供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進而通過隔離形成新的物種;生物
進化的過程實際上是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無機環境協同進化的過程;生物多樣性是協同進化的結果。
【詳解】A、根據題干,野生型菌群在0.1單位青霉素/cm3的培養基上絕大多數死亡,也有很少一部分存活
下來,說明原野生型菌群中也具有抗藥性的變異個體,但其數量很少,A錯誤;
B、青霉素直接作用于菌群表型,決定其進化方向,B錯誤;
C、根據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分析,抗藥型菌群的形成是青霉素的選擇的結果,是該菌適應青霉素含量增高的
一種適應性進化,C正確;
D、變異是不定向的,青霉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變異起選擇作用,D錯誤。
故選C。
13.協同進化就是“生態的舞臺,進化的表演”,下列不能體現協同進化的是()
A.捕食者吃掉年老、病弱或年幼的個體,客觀上促進了種群的發展
B.某種蘭花細長的花距底部貯存花蜜,具有細長口器的昆蟲為其傳粉
C.最早的光合生物為好氧生物的出現創造了條件
D.蝌蚪密度大的池塘,大蝌蚪會分泌毒素使幼小蝌蚪死亡率增加
【答案】D
【分析】生物的進化是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的相互選擇、共同進化,通過生物的長期共同
進化形成生物多樣性,
【詳解】A、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的年老、病弱或年幼的個體,客觀上起到促進種群發展的作
用,被捕食者發展的同時也會促進捕食者的進化發展,體現了協同進化,A不符合題意;
B、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共同發展的現象屬于協同進化,傳粉動物細長的口器與蘭
花細長的花距相適應是協同進化的結果,B不符合題意;
C、光合生物的出現使原始大氣中有了氧氣,為好氧生物的出現創造了條件,體現了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
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C不符合題意;
D、在蝌蚪密度大的池塘里,蝌蚪能從腸道中排出有毒物質,該物質多了就會使本種的幼小蝌蚪的死亡率
增加,是由于同種個體之間由于食物、棲所、尋找配偶或其他生活條件的矛盾而發生的,屬于種內斗爭,
不是協同進化,D符合題意。
故選D。
14.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A.一定環境中,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不斷進化
B.生物進化的過程實際上是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協同進化的過程
C.群體中出現可遺傳的有利變異和環境的定向選擇是適應形成的必要條件
D.從抑菌圈邊緣的菌落上挑取細菌可以獲得經抗生素誘導而產生耐藥突變菌株
【答案】D
【分析】自然選擇學說是由達爾文提出的關于生物進化機理的一種學說。達爾文認為,在變化著的生活條
件下,生物幾乎都表現出個體差異,并有過度繁殖的傾向;在生存斗爭過程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能生
存下來并繁殖后代,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逐漸被淘汰。此種汰劣留良或適者生存的原理,達爾文稱之為
自然選擇。他認為應用自然選擇原理可以說明生物界的適應性、多樣性和物種的起源。
【詳解】A、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在自然選擇作用下的定向改變,A正確;
B、生物進化的過程實際上是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選擇中不斷進化和發展的過程,B正
確;
C、可遺傳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因此群體中出現可遺傳的有利變異
和環境的定向選擇是適應形成的必要條件,C正確;
D、抗生素不能誘導細菌產生耐藥性突變,抗生素對細菌耐藥性突變起了選擇作用,D錯誤。
故選D。
15.如圖為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概念圖。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進化的單位
現
代
全部基因生
物
I基向庫I進
~L導致叵'化
理
,進化的實質論
①
A.②表示只有可遺傳的變異才能導致①的變化
B.③表示自然選擇學說,其中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C.所有物種的形成都要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并逐步形成生殖隔離
D.④表示基因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答案】B
【分析】分析題圖:①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②表示可遺傳的變異,包括基因突變、基
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③生物進化理論的核心內容是自然選擇學說;④表示基因
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詳解】A、只有生物的可遺傳變異②中的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能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①,A錯誤;
B、③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核心內容是自然選擇學說,自然選擇是定向的,能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B正確;
C、物種的形成往往要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形成生殖隔離,但并不是所有物種的形成都有經過長期的地理
隔離,如用秋水仙素處理二倍體西瓜獲得的四倍體西瓜就是新物種,但并沒有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C錯誤;
D、④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D錯誤。
故選B。
二、非選擇題
16.東非馬拉維湖中的麗魚科物種擁有共同的祖先,但在短短200萬?300萬年間,就演化出了超過1000種
不同的麗魚,如縱帶黑麗魚、小齒龍占麗魚等。回答下列問題:
(1)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是—,
進化是否一定會形成新物種?—(填“是”或“否”)。
(2)馬拉維湖中所有縱帶黑麗魚含有的全部基因稱為該種群的—;對該種群調查發現,基因型為AA和aa
的個體分別占16%、50%,第二年再次調查,發現基因型為AA和aa的個體分別占24%、58%,該種群在
這一年中是否發生了進化?—(填“是”或“否”),判斷依據是o
(3)比較不同種麗魚的基因序列,可以確定親緣關系的遠近。如圖為三種麗魚編碼肌動蛋白基因的部分堿基
序列:
叭沏步白
乙密他二ZZZZZ---------------?A
再IB佝______—?G|
由圖推測,與甲麗魚親緣關系更近的是—,該研究可以為研究麗魚的進化提供—水平的證據。
(4)馬拉維湖中的麗魚多種多樣,體現了—多樣性;不同的麗魚在食性、活動范圍、繁殖方式等方面均存
在差異,這是一的結果;馬拉維湖中的各種生物和無機環境依然在生物和環境的共同影響下持續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中國即時熱水器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卡智能鎖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醫藥塑料制品行業市場深度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醫院感染防控年度實施計劃
- 2025-2030中國包裝的印度香米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劍桿織機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冷凝水污染檢測系統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獸醫核磁共振成像系統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公共設施管理行業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克拉維酸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玻璃通孔(TGV)工藝的激光設備行業頭部企業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08年高考數學試卷(文)(全國卷Ⅱ)(解析卷)
- 2024年中國儲能產業研究報告
- 安徽省普通高中2024學年學業水平合格性測試英語試題(原卷版)
- 2024年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市政管線(道)數字化施工組”賽項考試題庫
- 樁基及基坑支護工程技術施工方案(三篇)
- 司法考試2024年知識點背誦版-民法
- 2024年耐磨鑄件項目規劃申請報告樣文
- 重度哮喘診斷與處理中國專家共識(2024)解讀
- 新能源汽車電控系統的新型傳感器應用考核試卷
- 蘇教版數學一年級下學期期中測試卷10套及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