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屈原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_第1頁
17 屈原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_第2頁
17 屈原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_第3頁
17 屈原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_第4頁
17 屈原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7屈原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屈原》(節(jié)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話劇劇本中對話或獨白的作用,理解屈原獨白的內涵。

2.了解戲劇的內容及寫作背景,把握戲劇沖突,理解人物形象。

3.理解郭沫若借屈原的時代象征“我們當時的時代"的寫作意圖。

【教學重點】

1.了解戲劇劇本中對話或獨白的作用,理解屈原獨白的內涵。

2.了解戲劇的內容及寫作背景,把握戲劇沖突,理解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理解郭沫若借屈原的時代象征“我們當時的時代”的寫作意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有這樣一位詩人,他身材魁梧,飽經(jīng)風霜的臉上愁眉不展,他腰系博帶,佩陸離長劍,戴切云高冠,著雪白羅服。在瑟瑟秋風下踱步遠方,似行吟澤畔,似引吭悲歌。

他是屈原,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被奸佞小人排擠,不被朝廷重用,終因不忍見國家淪喪,投汨羅江而死。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郭沫若的戲劇作品——《屈原》,走進這位偉大詩人的內心世界。

二、整體感知

(一)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社會活動家。代表作:詩集《女神》,歷史劇《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漸離》《南冠草》。

(二)了解全劇

閱讀課本P103內容,了解《屈原》全劇故事梗概:

【學法指導】概括每段內容方法提示:

1.找關鍵詞

2.連詞成句

【明確】

第一幕:張儀鄭袖勾結,醞釀陰謀賣楚。

第二幕:鄭袖誣屈原使之免職,張儀促楚齊斷交,楚秦結好。楚危。

第三幕:屈原被誤解,憤然出走。

第四幕:屈原遭侮辱和監(jiān)禁。

第五幕:屈原被囚在廟,頌風雷電,出逃。

【設計意圖】借助課后知識了解《屈原》全劇的大致劇情。

(三)概括本幕

本文選自全劇的第五幕。

默讀全文,概括本幕劇的主要內容。

要求:把下列概括本幕劇主要內容的半成品思維導圖填寫完整。

【設計意圖】課文P102頁“思考探究一"提到:“話劇劇本主要由人物對話組成,有時也會安排大段獨白表達人物的心理”,基于此,本課設計由“對白"和“獨白”組成。同時,借助思維導圖概括本幕內容。

三、細讀感悟

理解對白

1.本文開頭有一大段“舞臺說明"在本文有什么作用?

這是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描寫,室內空寂昏暗,渲染了靳尚與鄭詹尹陰謀加

害屈原的緊張氛圍;室外雷電交加,大風咆哮,為屈原的內心獨白——“雷電頌”提供了自然背景,增添了悲壯的氣氛,同時也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

2.朗讀第一部分,仔細品味靳尚與鄭詹尹的對話,回答問題:

(1)靳尚出場一連串的問句,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心理?

咄咄逼人的氣勢急于害死屈原

(2)寫靳尚害死屈原怕城里的人“憤憤不平”,怕“引起關東諸國的

非難”有什么作用?

明確:【側面描寫】寫出屈原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精神品質之令人敬重。

(3)靳尚和鄭詹尹的對話與屈原的獨白有什么聯(lián)系?

二人的對話引出屈原的獨白,并把矛盾沖突推到了頂點。他們誣陷打擊

屈原還不夠,還欲除之而后快,暴露了他們鏟除政治異己的兇殘和毒辣。

(二)感悟獨白

屈原是政治家、詩人、忠君愛國的賢臣,他的形象早已深入萬千國人的內心。郭沫若筆下的屈原,有何獨特性呢?讓我們一同品賞獨白,走近屈原。

1.傳統(tǒng)意義上的屈原形象

【背景資料】

有學者曾將屈原的形象概括為:一個懷芷吐芳、潔身自好、品格高潔的雅士;一個忠心耿耿、心念君主、鐘愛國家的賢臣;一個屢遭貶謫、漂泊孤寂、怨氣橫生的遷客。屈原出身高貴,高潔不群。屈原有“美政"思想,他忠于楚懷王,忠于楚國,直言進諫,不懼奸佞。在奸臣小人環(huán)伺的楚國,他屢受讒言侵害,屢遭貶謫冷遇,憤懣郁結,最終投汨羅江而死。

【設計意圖】結合背景資料,了解屈原在傳統(tǒng)意義上的形象。

2.作者筆下的屈原

獨白是人物直接流露內心深處思想感情的一種戲劇藝術表現(xiàn)手法。通過品讀郭沫若筆下屈原的獨白,我們可以更直接地感受屈原的內心,感悟他的形象。

那么,就這一段獨白而言,郭沫若筆下的屈原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屈原,有何異同呢?讓我們觀看屈原獨白視頻,找出作者描寫的事物。

(1)風雷電

屈原盡情地歌頌風雷電,風雷電有什么象征意義呢?

明確:

①“風”要“盡力咆哮”,雖然“不能吹掉這比鐵還沉重的眼前的黑暗,

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塵……使那長江……和你一同地大聲咆哮啊!”可見,風要竭盡所能驅趕黑暗,風要傳揚以影響他人。

②“雷"可以“把我載著拖到洞庭湖邊上去”,雷聲“轟隆隆”,是自

由馳騁、載我去“沒有陰謀、沒有污穢、沒有自私自利”的凈土的力量。

③“電"——“宇宙中最犀利的劍”。“把這比鐵還堅固的黑暗,劈開,

劈開,劈開!"黑暗在屈原眼中,已牢如鋼鐵,必須用像閃電這般鋒利的長劍,才能劈開;連用三個“劈開”,足見黑暗之深重,反抗意識之強烈和徹底。

【小結】屈原呼喚風、雷、電,“盡情發(fā)揮你們的力量"把這黑暗的

宇宙,陰慘的宇宙,爆炸了吧!”由此可見,屈原愛憎分明、嫉惡如仇、熱愛光明——極度痛恨黑暗、污穢的社會,強烈呼喚光明到來,是一個發(fā)動一切力量,堅決反抗黑暗環(huán)境的戰(zhàn)斗者形象。

(2)除了反抗黑暗環(huán)境,在屈原的獨白中,還提到了幾類人。

第一類:東君、大司命這類高高在上、無德無能、欺壓百姓的統(tǒng)治者。屈原的態(tài)度是“燒毀,燒毀,燒毀你的一切”,徹底消滅這些腐朽官僚。

第二類:河伯這類不堅決的反抗者。“你,你是我最初的一個安慰者”“我看見你挺身而出,指天畫地有所爭論"我們看屈原的措辭,可見河伯最初也是一個有正義心的人,但是屈原怨其對待黑暗勢力反抗手段不夠強硬徹底,導致河伯自己和嬋娟都陷入敵手。屈原對河伯這樣不徹底的反抗者的態(tài)度是肯定最初的反抗,但是斥責他頭腦不夠清醒,反抗不夠堅決。

第三類:洞庭湖、東海、長江象征的人民群眾。屈原在呼喚風時,寫到“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長江,使那東海,為你翻波涌浪,和你一同地大聲咆哮啊!”這便是屈原希望“風"這個反抗者可以通過自己的呼嘯,激起人民群眾的反抗熱情,希望人民群眾加入這反抗黑暗的斗爭中來。

【小結】由此可見,屈原是一個頭腦清醒的革命者領導人形象,他對待不同的勢力,有不同的態(tài)度和方略。他怒罵鞭撻惡神,斥責不徹底的反抗者,呼喚正義力量的加入。

3.對比賞析

這是一個洞察社會、痛恨黑暗、勇猛堅毅、大義凜然、反抗到底的形象。這還是我們熟悉的楚國政治家、詩人、忠君愛國的屈原嗎?

這是屈原。因為他痛恨一切黑暗勢力,維護光明與正義。

這似乎又不是屈原。他的反抗無比決絕和徹底,他不僅痛恨欺民惑眾的統(tǒng)治者,他還痛斥弱小的反抗者。他并非孤獨的反抗者,還呼喚其他力量的反抗,還呼喚人民群眾的參與。

【設計意圖】通過品讀屈原的獨白,感受郭沫若筆下屈原形象的豐富性和深刻性。

四、理解主題

為什么郭沫若筆下的屈原會呈現(xiàn)這樣的形象特征呢?

(一)創(chuàng)作背景

《屈原》寫于1942年,這時正值抗日戰(zhàn)爭的相持階段,也是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最為黑暗的時候。半壁河山淪于敵手,蔣介石集團消極抗日,并且悍然發(fā)動“皖南事變”,大肆屠殺愛國抗戰(zhàn)的軍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對這樣的政治現(xiàn)實義憤填膺,創(chuàng)作了《屈原》,以鞭撻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tǒng)治。

(二)巨大反響

《屈原》是中國話劇史上不朽的豐碑。1942年重慶國泰大戲院連續(xù)上映《屈原》21場,演出期間,排隊數(shù)百米。重慶的馬路,不時有人在念“爆炸了吧"燒毀了吧”。重慶各大媒體稱:上座之佳,空前未有!

屈原的痛斥與怒罵,點燃了每一個有良知、有正義感、痛恨壓迫的民眾的反抗心和愛國心。我們今天的人可能不大容易進入到屈原給我們的情景中去,但是抗戰(zhàn)時期的人能夠融入進去,當時的人顯然能從“燒毀了吧"體會到郭沫若所想表達的是什么。

(三)郭沫若想借屈原這個形象,表達什么主題?

郭沫若說:“我把這時代的憤怒復活到屈原的時代里去了。我是借屈原的時代來象征我們當年的時代。”創(chuàng)作《屈原》,是為了鞭撻國民黨的黑暗統(tǒng)治,有“借古諷今,古為今用"的作用。

屈原的形象極具深刻性。屈原的滿腔怒火,正是郭沫若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憤怒;屈原對黑暗的反抗,對光明的向往,正是郭沫若對腐朽骯臟的怒罵,對自由和光明社會的渴望。屈原的形象,寄托著特殊背景下,作者對黑暗的無情鞭撻、對光明的無限向往和對聯(lián)合起來反抗黑暗的呼吁。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創(chuàng)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