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74頁(共74頁)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2024)七年級期中必刷常考題之文言文閱讀一.試題(共19小題)1.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問題。(甲)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選自《歸田錄》卷一)(乙)陳堯咨善射,百發百中,世以為神,常自號曰“小由基”①。及守荊南回,其母馮夫人問:“汝典郡②有何異政?”堯咨云:“荊南當要沖,日有宴集,堯咨每以弓矢為樂,坐客罔不嘆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輔國家,今汝不務行仁化而專一夫之伎③,豈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魚④。(節選自《澠水燕談錄》)【注】①由基:養由基,戰國時楚國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務。③伎:通假字,同“技”。④金魚:古人的一種佩飾。(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A.陳康肅公善射/擇其善者而從之B.但手熟爾/爾安敢輕吾射C.及守荊南回/及魯肅過尋陽D.今汝不務行仁化/卿言多務(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①我亦無他,惟手熟爾。②豈汝先人志邪?(3)下列對兩篇選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乙文“不務行仁化而專一夫之伎”可以看出陳堯咨為政方面輕重不分,玩物喪志。B.甲文詳略得當,詳寫陳堯咨的射技,略寫賣油翁酌油的過程,剪裁精當,主題鮮明。C.甲文“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可見賣油翁神閑氣定、身手不凡。D.乙文中陳堯咨被母親“杖之”是因為他貪圖享樂,荒廢政事,辜負了父母的期望。(4)根據甲乙兩篇短文,說說陳堯咨是一個怎樣的人。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錢思公①雖生長富貴,而少所嗜好。在西洛②時,嘗語僚屬③言:“平生惟好讀書,坐則讀經史④臥則讀小說⑤上廁則閱小辭⑥蓋未嘗頃刻釋卷也。”謝希深⑦亦言:“宋公垂⑧同在史院,每走廁必挾書以往,諷誦之聲瑯然,聞于遠近,亦篤學如此。”余因謂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惟此尤可以屬思⑨爾。(選自《歐陽文忠公文集》)【注釋】①錢思公:即錢惟演,吳越王錢俶的兒子。②西洛:西京洛陽。③僚屬:官府的佐助官。歐陽修、謝絳等都是錢惟演的僚屬。④經史:經書和史書。⑤小說:各類雜記。⑥小辭:指短小的詩詞。⑦謝希深:即謝絳,歐陽修的朋友。⑧宋公垂:即宋綬,家富藏書,以讀書敏慧強記而著名。⑨屬思:構思。(1)下列加點詞意思不同的一項是A.而少所嗜好/釋擔而立(《賣油翁》)B.嘗語僚屬言/嘗射于家圃(《賣油翁》)C.平生惟好讀書/惟手熟爾(《賣油翁》)D.余因謂希深曰/權謂呂蒙曰(《孫權勸學》)(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坐則讀經/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辭蓋未嘗頃刻釋卷也。B.坐則讀經/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辭蓋/未嘗頃刻釋卷也。C.坐則讀經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辭蓋/未嘗頃刻釋卷也。D.坐則讀經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辭/蓋未嘗頃刻釋卷也。(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諷誦之聲瑯然,聞于遠近,亦篤學如此。(4)作者介紹了錢惟演和宋綬兩人的讀書故事,又補充了自己“三上”的寫作經歷,給你帶來了什么啟發?請結合文中三人事跡分析。3.【甲】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乙】楚有養由基者①,善射,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過②曰:“善射,可教射也矣③。”養由基曰:“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④.夫射柳葉者,百發百中,而不已善息⑤,少⑥焉氣衰力倦,弓撥矢鉤⑦,一發不中,前功盡矣。”(《西周策》)【注釋】①養由基:人名。②過:經過。③可教射也矣:可以教他射箭了。④支左屈右:支起左臂,彎曲右臂。⑤而不已善息:卻不因射得好趁此時休息。已,通“以”,因。⑥少:過了不久。⑦弓撥矢鉤:弓身不正,箭桿彎曲。(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①惟手熟爾惟:②爾安敢輕吾射輕:③左右皆曰“善”善:④子乃曰可教射乃:(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①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②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3)【甲】【乙】兩文都和射箭技術有關,但所揭示的道理有所不同,請簡要概括。4.閱讀甲乙兩段文言文,完成各題。【甲】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選自《資治通鑒?孫權勸學》)【乙】一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①機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于機杼。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②失成功,稽廢時日。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遂七年不返。(節選自《后漢書?烈女傳》)【注】①趨:快步走向②捐:拋棄③亡,通“無”,不足④懿:美好(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①見往事耳②及魯肅過尋陽③當日知其所亡④遂七年不返(2)乙文段中劃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B.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C.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D.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甲文段孫權要求呂蒙不僅要涉獵廣泛,而且要鉆研經書。B.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話感動,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學業。C.甲乙兩文段中,孫權、羊子之妻都勸學有法,并達到了勸學的目的。D.甲文段孫權指出“學”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學”要不斷積累,持之以恒。(4)把下列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蒙辭以軍中多務。②何異斷斯織乎?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乙】南方多沒人①,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能沒矣。夫沒者豈茍然哉?必將有得于水之道者。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識水,則雖壯,見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問于沒人,而求其所以沒,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學而務求其道,皆北方之學沒者也。注釋:①沒人:能潛水的人。(1)解釋下面句中的加點詞。①公亦以此自矜②康肅笑而遣之③夫沒者豈茍然哉④見舟而畏之(2)翻譯下面句子。①無他,但手熟爾。②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3)甲文中體現陳堯咨傲慢的語句是。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都用原文語句回答)(4)甲、乙兩文都告訴人們什么道理?6.文言文閱讀。王生好學而不得法。其友李生問之曰:“或謂君不善學,信乎?”王生不說,曰:“凡師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學乎?”李生說之曰:“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蓋學貴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終必無所成,何以謂之善學也?”王生益慍,不應而還①走。居五日,李生故尋王生,告之曰:“夫善學者不恥下問,擇善者從,冀聞道也。余一言未盡,而君變色以去,幾欲拒人千里之外,豈善學者所應有邪?學者之大忌,莫逾自厭②,盍③改之乎?不然,迨④年事蹉跎,雖欲改勵,恐不及矣!”王生驚覺,謝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請銘之坐右,以昭⑤炯戒⑥。”選自《李生論善學》【注】①還:同“旋”,掉轉身。②厭:滿足。③盍:何。④迨:等到。⑤昭:展示。⑥炯戒:明顯的警戒。(1)下列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項是A.王生益慍,不應而還走/人不知而不慍(《<論語>十二章》)B.或謂君不善學,信/陳康肅公善射(《賣油翁》)C.豈善學者所應有邪/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孫權勸學》)D.君但志之而不思之/而兩狼之并驅如故(《狼》)(2)結合課文,說說李生認為什么樣的人才是善學者。(用原文中的四字短語回答。)(3)下列對選文內容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A.選文中李生認為學習貴在善于思考,而最忌諱的莫過于滿足自己所學的知識。B.李生在規勸王生時,談到“不恥下問”,也是告訴王生要多向老師請教。C.文章運用語言描寫刻畫了一個知錯能改,能對自己所作所為進行反省的王生。D.李生引用孔子的名句,既能論證自己的觀點,又能增強對王生的說服力。7.比較閱讀下面兩篇古文,完成小題。【甲】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記》)【乙】雨中上韜光庵①,霧樹相引,風煙披薄,木末飛流,江懸海掛。稍倦,時踞石而坐,時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態得樹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蒼;山之營衛②,得水而活,惟韜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靈隱,求所謂“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者,竟無所有。至韜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讀,雨中泉可聽,恨僧少可語耳。枕上沸波,終夜不息,視聽幽獨,喧極反寂。益信聲無哀樂也。(節選自明代蕭士瑋《韜光庵小記》)[注]①韜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②營衛:原指由飲食中吸收的營養物質,這里指精氣。(1)解釋加點詞的意思。①日光下澈②犬牙差互③恨僧少可語耳④益信聲無哀樂也(2)用“/”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三處。大都山之姿態得樹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蒼(3)翻譯下面句子。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②枕上沸波,終夜不息,視聽幽獨,喧極反寂。(4)【甲】文中最后柳宗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從中傳達出了作者的心情。【乙】文從“恨僧少可語耳”中流露了作者的情緒。8.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甲】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司馬光《資治通鑒》)【乙】司馬溫公①幼時,患②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絕編④,迨⑤能倍誦⑥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朱熹《三朝名臣言行錄》)【注】①司馬溫公:司馬光死后被追贈以溫國公的稱號,故稱溫國公。②患:擔憂,憂慮。③既:已經。④下惟絕編:指專心勤奮讀書。⑤迨:到,等到。⑥倍誦:“倍”同“背”,背誦。(1)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自以為大有所益自錢孔入(《賣油翁》)B.見往事耳見其發矢十中八九(《賣油翁》)C.溫公嘗言嘗射于家圃(《賣油翁》)D.迨能倍誦乃止止有剩骨(《狼》)(2)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①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②司馬溫公幼時,患記問不若人。(3)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4)請閱讀【甲】【乙】兩文,回答問題。①【甲】文中孫權認為呂蒙學習的必要性是“”【乙】文中能表現文章主旨的句子是“”(用原文語句回答)②【甲】文中表現呂蒙學習后大有進步的句子是“,”。③【甲】【乙】兩文的內容都是關于學習方面的,從中我們可以借鑒哪些學習方法?9.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周敦頤《愛蓮說》【乙】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毛澤東《卜算子?詠梅》(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①出淤泥而不染②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③陶后鮮有聞④待到山花爛漫時(2)翻譯下面的句子。蓮,花之君子者也。譯文:(3)【甲】文用、襯托了蓮花的形象,【乙】文用、等自然環境來烘托梅花的形象。(4)兩文所歌頌的對象在精神品質上有什么相似之處?1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甲文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選自周敦頤《愛蓮說》)乙文孔子曰:“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溫潤而澤,仁也;栗而理①,知也:堅剛而不屈,義也;廉而不劌②,行也;折而不撓,勇也;瑕適并見,情③也;扣之,其聲清揚而遠聞,其止輟然④辭也。《詩》曰:‘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此之謂也。”(節選自《荀子?法行篇》,有刪改)[注釋]①栗而理:堅硬而有紋理。②劌:割傷,刺傷。③情:真誠。④輟然:突然停下來的樣子。(1)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A.陶后鮮有聞/屢見不鮮B.自李唐來/屠自后斷其股《狼》C.濯清漣而不妖/兩袖清風D.香遠益清/自以為大有所益《孫權勸學》(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②扣之,其聲清揚而遠聞。(3)下列對文章內容和寫法分析不當的一項是A.《愛蓮說》以“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為陪筆,引入下題,烘托自己對蓮花的喜愛,借景抒情:“借花自以為寫照”。B.《愛蓮說》第一段主要描寫蓮花,第二段對蓮、菊和牡丹的不同品性進行比較和評論。C.《愛蓮說》用“噫”字引領三個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見異,變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問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為強烈。D.《愛蓮說》中作者以“牡丹之愛”反襯“蓮之愛”,意在諷刺當時追名逐利的世風。(4)比較甲、乙兩文,周敦頤筆下的“君子”和孔子所說的“君子”有哪些相同點?結合相關語句加以分析。1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甲】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①即更刮目相待②蒙辭以軍中多務③但當涉獵,見往事耳④父異焉,借旁近與之(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①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②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3)兩篇文章都與學習有關,從選材角度來看,卻是一正一反,一個是年長好學,學有所成;一個是幼年不學,。但都說明了。(4)呂蒙和方仲永的故事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請根據兩文給人的啟示,任選一個對象(對家長、對學生、對教師),寫出你的建議。12.文言文。甘鳳池傳甘鳳池,江南江寧人。少以勇聞。康熙中,客京師貴邸①。力士張大義者慕其名,自濟南來見。酒酣,命與鳳池角,鳳池辭,固強之。大義身長八尺余,脛力強大,以鐵裹拇②,騰躍若風雨之驟至。鳳池卻立倚柱,俟其來,承以手,大義大呼仆。血滿靴,解視,拇盡嵌鐵中。即墨③馬玉麟,長軀大腹,以帛約身,緣墻升木,捷于猱④。客揚州巨賈家,鳳池后至,居其上。玉麟不平,與角技,終日無勝負。鳳池曰:“此勁敵,非張大義比!“明日又角,數蹈其瑕,玉麟直前擒鳳池,以駢指卻之,玉麟仆地,慚遁。鳳池嘗語人曰:“吾力不逾中人所以能勝人者善借其力以制之耳。”(選自《清史稿》,有刪改)【注釋】①貴邸:指王侯宅第。②拇:這里指腳趾。③即墨:地名。④猱:猿猴類動物。(1)運用表格中提供的方法,解釋下列加點詞。文言語句方法示例釋義鳳池辭課內遷移法蒙辭以軍中多務①鳳池嘗語人曰嘗射于家圃②以駐指卻之查閱字典法A.拒絕,推辭;B。退;C。除,消除。③(填字母)騰躍若風雨之驟至聯系成語法疾風驟雨④(2)用“/”給劃線句斷句。(限2處)吾力不逾中人所以能勝人者善借其力以制之耳(3)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玉麟不平,與角技,終日無勝負。(4)本文尾句中的“耳”與“我亦無他,惟手熟爾”(《賣油翁》)中的“爾”表達的情感相同嗎?結合文章內容加以分析。(5)閱讀全文,完成下表。1號挑戰者:張大義從“①(填文中句子)”看出張大義②的特點。③本文寫了兩場結局相同的對決,是否多余?結合文章內容簡述理由。2號挑戰者:馬玉麟從“緣墻升木,捷于猱”看出馬玉麟敏捷的特點。13.閱讀下文,回答問題。【甲】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歐陽修《賣油翁》)【乙】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資治通鑒》孫權勸學)(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①公亦以此自矜②以我酌油知之③卿今者才略④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①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②但當涉獵,見往事耳。(3)請你從【甲】【乙】兩文中各任意選取一位人物,分析人物形象。14.閱讀回答問題。【甲】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選自《孫權勸學》)【乙】漢祖①謂太子曰:“吾遭亂世,當秦禁書②,自喜,謂讀書無益。及踐祚③,時方讀書,乃見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又云:“吾未學書④,今觀汝書,尚⑤不如我。每上疏宜⑥自書,勿使人也。不讀書而欲行之是⑦者,不可得矣;不自書而欲書之成者,不可得矣。”(選編自明?吳應箕《讀書止觀錄》有刪改)【注釋】①漢祖:指劉邦。②禁書:禁止刊印流通的書。這里指秦朝時收民間藏書,禁止平民讀書。③踐祚(zuò):帝王即位。④書:書寫,書法。⑤尚:還。⑥疏:上給皇帝的奏章。宜:應該。⑦是:正確。(1)根據方法提示,下列文言詞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但當涉獵”中“但”字,類比“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解釋為“只是”。B.“即更刮目相待”中“更”字,根據詞典釋義可解釋為“更加”。C.“及踐祚”中“及”字,遷移課內“及魯肅過尋陽”,意思是等到。D.“追思昔所行”的“昔”字,聯系成語“今非昔比”,意思是過去、以前。(2)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②吾未學書,今觀汝書,尚不如我。(3)下面對【甲】【乙】兩文內容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A.【甲】文孫權現身說法,用自己讀書的經歷,指出了讀書的益處。B.【甲】文孫權針對呂蒙的位高職重,用雙重否定指出學習的必要性。C.【乙】文劉邦認為荒怠學業,想要在行為上做到正確,是不可能的。D.【甲】【乙】兩文,孫權和劉邦都勸學有法,并達到了勸學的目的。(4)結合【甲】【乙】內容分析,兩文都是在“勸學”,分別勸對方學什么?15.閱讀下文,回答問題。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世之愚,莫之及也。(選自《笑林》,有改動)(1)下列選項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吾非圣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B.吾非圣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C.吾非圣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D.吾/非圣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2)請你任選魯人、求教的人、老人等的不同角度談談文本有什么寓意。16.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劉禹錫《陋室銘》)【乙】吾室之內,或棲于櫝①,或陳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顧無非書者。吾飲食起居,疾病呻吟,悲憂憤嘆,未嘗不與書俱。賓客不至,妻子不覿②,而風雨雷雹之變有不知也。間有意欲起,而亂書圍之,如積槁枝,或至不得行,輒自笑曰:“此非吾所謂巢者邪!”乃引客就觀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陸游筑書巢》)【注釋】①櫝:dú,木柜、木匣,這里指書櫥。②覿:dí,相見。(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①有龍則靈:②無案牘之勞形:③間有意欲起:④乃引客就觀之:(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②賓客不至,妻子不覿,而風雨雷雹之變有不知也。(3)你怎樣理解【甲】文最后一句“孔子云:何陋之有”,聯系全文內容作簡要分析。(4)【甲】【乙】兩文都寫到了各自的“室”,但表達的感情、情趣有何不同?17.閱讀。【材料一】文天祥①,字宋瑞,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舉進士,對策②集英殿。帝親拔為第一。咸淳九年,起為湖南提刑,因見故相江萬里。萬里素奇天祥志節,語及國事,愀然曰:“吾老矣,觀天時人事當有變。吾閱人多矣,世道之責,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贛州,德佑初,江上報急,詔天下勤王。天祥捧詔涕泣,發郡中豪杰,有眾萬人,以家貲③為軍費。后,天祥在燕凡三年,上④知天祥終不屈也,召入諭之曰:“汝何愿?”天祥對曰:“天祥受宋恩,為宰相,安事二姓?愿賜之一死足矣。”祥臨刑殊從容,謂吏卒曰:“吾事畢矣”。南鄉拜而死。數日,其妻歐陽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帶中有贊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節選自《宋史文天祥傳》有刪改)【注】①文天祥: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學家、抗元名將。②對策:古時就政事、經義等設問,由應試者對答,自漢起作為取士考試的一種形式。③貲:同“資”,錢財。④上:指元世祖。【材料二】金陵驛其一①文天祥草合離宮轉夕暉,孤云飄泊復何依!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注】①本詩為詩人在南宋滅亡后抗元失敗被俘路過金陵驛時所作。(1)解釋下面加點詞語意思。①萬里素奇天祥志節②天祥在燕凡三年③安事二姓(2)用“/”給材料畫線處斷句。(限斷3處)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3)同學們質疑材料一是否能入選“家國天下”主題活動,請你結合內容闡述理由。(4)品讀畫波浪線的句子,結合加點的語氣詞,體會主人公的感情。愿賜之一死足矣。(5)文學社想根據材料創作一個微視頻,在微信公眾號上推送,請你結合詩文,完成視頻腳本。材料鏡頭對白/內心獨白背景(景物)人物特寫材料一江萬里和文天祥談到國事,神色動容。江萬里:我的事情完成了,我已經仁至義盡了,沒有什么可以慚愧的了。材料二文天祥面容,神色凄然。18.閱讀甲、乙兩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歐陽修《賣油翁》)[乙]常羊學射于屠龍子朱,屠龍子朱曰:“若①欲聞射道乎?楚王田②于云夢③,使虞人④起禽而射之。禽發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鵠⑤拂王旗而過,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養叔進曰:‘臣之射也,置一葉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發而十中;如使置十葉焉,則中不中非臣所能必⑥矣。’”(選自劉基《郁離子》,有刪改)【注釋】①若:你。②田:同“畋”,打獵。③云夢:湖名,泛指游獵區。④虞人:掌管山澤的小官吏。⑤鵠:天鵝。⑥必:完全肯定。(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公亦以此自矜自夸B.康肅笑而遣之打發C.徐以杓酌油瀝之倒入,這里是舀取D.陳康肅公善射擅長射箭(2)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①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②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3)下列對乙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禽發/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B.禽發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C.禽發/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D.禽發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4)下列對甲、乙文段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甲文開頭寫陳堯咨射技之精只進行概括交代,不加道染。本文的主角是賣油翁,寫陳堯咨的善射,是為了襯托賣油翁的善酌。B.甲文中陳堯咨對待自己的特長是“自矜”,可見他有點兒得意,恃才傲物;賣油翁則認為“惟手熟爾”可見他從容淡定,謙虛自信。C.甲、乙兩文都告訴我們這樣的道理: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專心致志,集中一個主要目標,如果三心二意、左顧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D.乙文講述了常羊跟屠龍子朱學射箭的故事,屠龍子朱沒有直接告訴常羊射箭的道理,而是通過一件具體的事告訴他。19.閱讀《賣蒜老叟》,完成下面小題。賣蒜老叟①[清]袁枚南陽縣有楊二相公者,精于拳勇。能以兩肩負兩船而起,旗丁數百以篙刺之,篙所觸處,寸寸折裂。以此名重一時,率其徒行教常州。每至演武場傳授槍棒,觀者如堵②。忽一日,有賣蒜叟,龍鐘傴僂,咳嗽不絕聲,旁睨而揶揄③之。眾大駭④,走告楊。【1】楊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磚墻,陷入尺許⑤,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墻,不能打人。”楊愈怒罵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⑥,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乃廣約眾人,寫立誓券⑦。【2】令楊養息⑧三日,老人自縛于樹,解衣露腹。楊故取勢于十步外,奮拳擊之。老人寂然無聲。但見楊雙膝跪地,叩頭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央入老人腹中,堅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縱之,已跌出一石橋外矣。_______。【3】老人徐徐負蒜而歸,卒⑨不肯告人姓氏。【注釋】①叟:指年老男子,老頭。②堵:墻。③揶揄:嘲笑。④大駭:十分驚訝。⑤許:左右。⑥垂死之年:臨近死亡。⑦立誓券:立下發誓的契約。⑧養息:將養身體,休息。⑨卒:最終。(1)根據提示的方法,解釋下列加點詞。方法聯系內容釋義課內遷移法睨之久而不去(《賣油翁》)A旁睨而揶揄之字典查閱法解釋:①精心;②精神;③精通;④精華。B精于拳勇(填序號)成語聯想法不疾不徐C徐徐負蒜而歸字體溯源法“走”的甲骨文字形,像一個人擺動雙臂、邁開大步奔跑D眾大駭,走告楊(2)小語和小文共同制作了“互動手札”,請同學們幫助他們一起完成。互動手札【揶揄】示例:噢喲!這點本領也值得如此嘚瑟哩!【A】曰【笑】【大怒】(B)【傲】曰【愈怒罵】①摘錄文中關鍵字,完善【C】【D】【E】處情節②參考示例,揣摩(B)處人物心理③在【A】處添加一個修飾語氣的詞語,結合上下文說明理由。理由是(3)故事結尾沒有交代圍觀群眾的表現,請聯系劃線【1】【2】句,在【3】處用第三人稱想象并描繪群眾表現。(4)綜合研讀,你做完了2﹣3題的閱讀后,發現讀出人物形象可以從這些方面著手。(寫出兩點即可)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2024)七年級期中必刷常考題之文言文閱讀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試題(共19小題)1.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問題。(甲)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選自《歸田錄》卷一)(乙)陳堯咨善射,百發百中,世以為神,常自號曰“小由基”①。及守荊南回,其母馮夫人問:“汝典郡②有何異政?”堯咨云:“荊南當要沖,日有宴集,堯咨每以弓矢為樂,坐客罔不嘆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輔國家,今汝不務行仁化而專一夫之伎③,豈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魚④。(節選自《澠水燕談錄》)【注】①由基:養由基,戰國時楚國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務。③伎:通假字,同“技”。④金魚:古人的一種佩飾。(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CA.陳康肅公善射/擇其善者而從之B.但手熟爾/爾安敢輕吾射C.及守荊南回/及魯肅過尋陽D.今汝不務行仁化/卿言多務(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①我亦無他,惟手熟爾。②豈汝先人志邪?(3)下列對兩篇選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BA.乙文“不務行仁化而專一夫之伎”可以看出陳堯咨為政方面輕重不分,玩物喪志。B.甲文詳略得當,詳寫陳堯咨的射技,略寫賣油翁酌油的過程,剪裁精當,主題鮮明。C.甲文“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可見賣油翁神閑氣定、身手不凡。D.乙文中陳堯咨被母親“杖之”是因為他貪圖享樂,荒廢政事,辜負了父母的期望。(4)根據甲乙兩篇短文,說說陳堯咨是一個怎樣的人。【考點】形象分析;人物傳記;《賣油翁》;歐陽修(1007﹣1072);一詞多義;文言翻譯;內容理解.【答案】(1)C(2)①我也沒有別的奧妙,只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②難道是你死去的父親的心愿嗎?(3)B(4)擅長射箭,但驕傲自大,為政“不務行仁化而專一夫之伎”。在母親的嚴格教育下,知錯能改。【分析】翻譯:(甲)陳堯咨擅長射箭,在當世沒有第二個人能同他相比,他也就憑著這種本領而自夸。曾經(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場地射箭,有個賣油的老頭兒放下擔子,站在那里斜著眼睛看著他,很久都沒有離開。賣油的老頭兒看他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對陳堯咨的射箭技術)只是微微地點了點頭。陳堯咨問(他)道:“你也懂得射箭嗎?我的箭法不是很精深嗎?”老翁說:“(這)沒有別的(奧妙),只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陳堯咨(聽后)氣憤地說:“你怎么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呢?”老翁說:“憑我倒油的經驗就可以懂得這個道理。”于是就拿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用(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蘆,(油)從錢孔注入,但錢幣卻未被沾濕。(賣油翁)于是說:“我也沒有別的(奧妙),只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陳堯咨笑著將他送走了。(乙)陳堯咨擅長射箭,百發百中,世人把他當作神箭手,(陳堯咨)常常自稱為“小由基”。等到駐守荊南回到家中,他的母親馮夫人問他:“你掌管郡務有什么新政?”陳堯咨說:“荊南地處要塞,白天有宴會,我每次用射箭來取樂,在座的人沒有不嘆服的。”他的母親說:“你的父親教你要以忠孝來報效國家,而今你不致力于施行仁化之政卻專注于個人的射箭技藝,難道是你死去的父親的心愿嗎?”(他的母親)用棍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魚配飾。【解答】(1)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詞語。A.不同,前句句意為:康肅公陳堯咨擅長射箭。善:擅長。后句句意為: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善:優點。B.不同,前句句意為:只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爾:同“耳”,罷了。后句句意為:你怎么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爾:你。C.相同,兩句中加點詞均為“等到”的意思。D.不同,前句句意為:而今你不致力于施行仁化之政。務:致力,從事。后句句意為:你現在手頭上事務多。務:事務。故選:C。(2)本題考查翻譯句子。①重點詞語:亦,也;惟,只,不過;爾,同“耳”,罷了。句子翻譯:我也沒有別的奧妙,只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②重點詞語:豈,難道;先人,指死去的父親。句子翻譯:難道是你死去的父親的心愿嗎?(3)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ACD.正確。B.有誤,甲文詳寫賣油翁酌油的過程,略寫陳堯咨的射技,不是“詳寫陳堯咨的射技,略寫賣油翁酌油的過程”。故選:B。(4)本題考查理解分析人物形象。從甲乙兩篇短文中,我們可以看到陳堯咨是一個具有復雜性格的人物。首先,他在射箭方面有著非凡的才能,被贊譽為“當世無雙”的神箭手,這顯示出他在武藝上的高超技藝和天賦。然而,這種技藝也滋養了他的驕傲自大,他對自己的射箭技能過于自信,甚至到了自矜的地步,這在與賣油翁的對話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其次,陳堯咨在為政方面存在明顯的問題。他過于專注于個人的射箭技藝,而忽視了作為官員應該履行的仁政和教化之責。這種輕重不分、玩物喪志的行為,不僅違背了父母的教誨,也辜負了民眾的期望。這一點在乙文中通過他母親的嚴厲批評和懲罰得到了深刻的揭示。然而,陳堯咨并非無可救藥之人。在母親的嚴格教育下,他表現出了知錯能改的品質。雖然文中沒有直接描寫他改正錯誤的行動,但從他母親的態度和懲罰來看,可以推斷出他在事后必然進行了深刻的反省,并努力改正了自己的錯誤。綜上所述,陳堯咨是一個擅長射箭但驕傲自大、為政存在問題但在母親教育下知錯能改的人物。他的形象既有正面的技藝高超和知錯能改,也有負面的驕傲自大和為政不善,是一個具有復雜性格和歷史背景的人物形象。答案:(1)C(2)①我也沒有別的奧妙,只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②難道是你死去的父親的心愿嗎?(3)B(4)擅長射箭,但驕傲自大,為政“不務行仁化而專一夫之伎”。在母親的嚴格教育下,知錯能改。【點評】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需要遵循“信、達、雅”的標準;遵循“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字字落實,文從句順”原則。文言文常用翻譯方法有“留、刪、換、調、補、貫”。1.留:古今意義相同的詞和地名、官職等專有名詞保留。2.刪:無意義或沒必要翻譯的詞刪去。3.換:單音詞換成雙音詞,換活用后的詞,通假字換成本字。4.調:特殊句式按現代漢語要求調整為正常句式。5.補:補充出省略部分。6.貫:結合語境,貫通翻譯。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錢思公①雖生長富貴,而少所嗜好。在西洛②時,嘗語僚屬③言:“平生惟好讀書,坐則讀經史④臥則讀小說⑤上廁則閱小辭⑥蓋未嘗頃刻釋卷也。”謝希深⑦亦言:“宋公垂⑧同在史院,每走廁必挾書以往,諷誦之聲瑯然,聞于遠近,亦篤學如此。”余因謂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惟此尤可以屬思⑨爾。(選自《歐陽文忠公文集》)【注釋】①錢思公:即錢惟演,吳越王錢俶的兒子。②西洛:西京洛陽。③僚屬:官府的佐助官。歐陽修、謝絳等都是錢惟演的僚屬。④經史:經書和史書。⑤小說:各類雜記。⑥小辭:指短小的詩詞。⑦謝希深:即謝絳,歐陽修的朋友。⑧宋公垂:即宋綬,家富藏書,以讀書敏慧強記而著名。⑨屬思:構思。(1)下列加點詞意思不同的一項是AA.而少所嗜好/釋擔而立(《賣油翁》)B.嘗語僚屬言/嘗射于家圃(《賣油翁》)C.平生惟好讀書/惟手熟爾(《賣油翁》)D.余因謂希深曰/權謂呂蒙曰(《孫權勸學》)(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DA.坐則讀經/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辭蓋未嘗頃刻釋卷也。B.坐則讀經/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辭蓋/未嘗頃刻釋卷也。C.坐則讀經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辭蓋/未嘗頃刻釋卷也。D.坐則讀經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辭/蓋未嘗頃刻釋卷也。(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諷誦之聲瑯然,聞于遠近,亦篤學如此。(4)作者介紹了錢惟演和宋綬兩人的讀書故事,又補充了自己“三上”的寫作經歷,給你帶來了什么啟發?請結合文中三人事跡分析。【考點】一詞多義;文言斷句;文言翻譯;內容理解.【答案】(1)A(2)D(3)誦讀的聲音清脆,遠近都能聽到,也是如此的好學。(4)錢思公出身富貴,卻坐臥、上廁所都不忘讀書,宋公垂上廁所書聲瑯瑯,我的文章大多用馬背上、枕頭上、廁座上的時間寫出來,這共同說明了成功來自勤奮,我們應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利用閑余時間充實自己。【分析】參考譯文:錢思公雖然出身富貴之家,但是沒什么嗜好。在西京洛陽時曾經告訴僚屬,說這一生只喜歡讀書,坐著的時候就讀經史,躺在床上就讀各種雜記,上廁所的時候就讀詩詞。大概從來沒有半刻離開書的時候。謝希深也說:“同在史院的宋公垂,每次去廁所都夾著書,誦讀的聲音清脆,很遠都能聽到,也是如此地好學。”我于是告訴希深,說:“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在‘三上’,就是馬上、枕上、廁上。大概只有此等之處可以構思吧。”【解答】(1)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表轉折的連詞,但,卻/表承接的連詞,可不譯;B.都是“曾經”的意思;C.都是“只”的意思;D.都是“對……說”的意思。故選:A。(2)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結合“坐則讀經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辭蓋未嘗頃刻釋卷也”分析,“坐則讀經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辭”句式一致,都是主謂句,故在“史”“說”“辭”后各自斷句;再結合句意“坐著的時候就讀經史,躺在床上就讀各種雜記,上廁所的時候就讀詩詞。大概從來沒有半刻離開書的時候”可斷句為:坐則讀經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辭/蓋未嘗頃刻釋卷也。故選:D。(3)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重點字詞:諷誦,誦讀;瑯然,清脆的樣子;聞,聽;篤學,好學。句意:誦讀的聲音清脆,遠近都能聽到,也是如此的好學。(4)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與閱讀感悟。結合錢惟演的話“平生惟好讀書,坐則讀經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辭蓋未嘗頃刻釋卷也”可知,錢思公出身富貴,卻沒有什么嗜好,只喜歡讀書,連坐臥、上廁所都不忘讀書;結合“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廁必挾書以往,諷誦之聲瑯然,聞于遠近,亦篤學如此”可知,宋公垂每次上廁所都要帶書誦讀;結合歐陽修的話”“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可知,歐陽修的文章大多用馬背上、枕頭上、廁座上的時間寫出來的;據此可知,三者的事跡告訴我們成功來自勤奮,也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善于利用時間勤奮刻苦地學習,從而豐富自己的學識;惜時好學才能有所成就。答案:(1)A(2)D(3)誦讀的聲音清脆,遠近都能聽到,也是如此的好學。(4)錢思公出身富貴,卻坐臥、上廁所都不忘讀書,宋公垂上廁所書聲瑯瑯,我的文章大多用馬背上、枕頭上、廁座上的時間寫出來,這共同說明了成功來自勤奮,我們應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利用閑余時間充實自己。【點評】文言文翻譯方法:對,即對譯法。也就是用現代漢語中等值的詞去對換被譯文言詞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漢語的詞大多數是單音詞,翻譯時,要把這些文言單音詞加以擴充,使之成為現代漢語中的雙音詞。刪,即刪減法。有的文言虛詞,現代漢語沒有相當的詞表示它,不能硬譯。有的文言虛詞,現代漢語雖有同它相當的詞,但如果勉強譯出來,反而使句子累贅。屬于這兩種情況的文言虛詞,翻譯時則刪去。移,即移位法。將文言句子按照現代漢語語法格式,調整語序。凡是與現代漢語的句法結構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譯時不能照原句的語序排列,必須將不合現代漢語的語序部分加以調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詞,以及帝號、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單位等,可照錄于譯文中,不必另作翻譯。換,即替換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義,在現代漢語中不是用原詞表示,翻譯時可用現代漢語中意義相當的詞去替換。3.【甲】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乙】楚有養由基者①,善射,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過②曰:“善射,可教射也矣③。”養由基曰:“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④.夫射柳葉者,百發百中,而不已善息⑤,少⑥焉氣衰力倦,弓撥矢鉤⑦,一發不中,前功盡矣。”(《西周策》)【注釋】①養由基:人名。②過:經過。③可教射也矣:可以教他射箭了。④支左屈右:支起左臂,彎曲右臂。⑤而不已善息:卻不因射得好趁此時休息。已,通“以”,因。⑥少:過了不久。⑦弓撥矢鉤:弓身不正,箭桿彎曲。(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①惟手熟爾惟:只是②爾安敢輕吾射輕:輕視③左右皆曰“善”善:好④子乃曰可教射乃:竟然(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①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②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3)【甲】【乙】兩文都和射箭技術有關,但所揭示的道理有所不同,請簡要概括。【考點】文言翻譯.【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參考譯文:【甲】康肅公陳堯咨擅長射箭,當時沒有第二個,他憑借射箭的本領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園圃里射箭,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挑著的擔子,站在一旁,斜著眼看他,很久也不離開。老翁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點點頭。陳堯咨問道:“你也懂得射箭嗎?難道我射箭的技藝不精湛嗎?”老翁說:“沒有什么別的奧妙,只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陳堯咨氣憤地說:“你怎么能夠輕視我射箭(的本領)!”老翁說:“憑我倒油(的經驗)知道這個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用一枚銅錢蓋住葫蘆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過銅錢方孔)注到葫蘆里,油從銅錢的孔中注進去,卻沒有沾濕銅錢。接著老翁說:“我也沒有什么其它奧妙,只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康肅公尷尬的笑著把老翁打發走了。【乙】楚國有個名叫養由基的人,很擅長射箭。距離柳樹百步之遠來射樹葉,百發百中。左右的人都說“好”。有個人從旁邊經過說:“你擅長射箭,可以教你射箭了。”養由基說:“別人看了我射箭后都說好,你竟然說可以教我射箭,你為何不代替我去射百步之遠的柳葉呢?”這個人說:“我不能教你伸直左臂支弓,彎曲右臂開弓的技巧。那種射柳葉的功夫,雖然百發百中,但是你不善于在適當的時候停息調理,不一會兒工夫力氣用完,弓也拉不正,箭也射不直,一次箭射射不中柳葉,先前百發百中的名聲也就全部喪失了。”【解答】(1)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即可。①句意為:只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惟:只是。②句意為:你怎么能夠輕視我射箭(的本領)。輕:輕視。③句意為:左右的人都說“好”。善:好。④句意為:你竟然說可以教我射箭。乃:竟然。(2)本題考查翻譯語句。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①句中重點詞有:當世,當時;以,憑借;自矜:自夸。句意為:當時沒有人能和他比,他自己也憑借這一點自夸。②句中重點詞有:善,好;子,你;乃,竟然;何,為什么。句意為:別人看了我射箭后都說好,你竟然說可以教我射箭,你為什么不代替我去射百步之遠的柳葉呢?(3)本題考查比較閱讀。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通曉全文大意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語句來分析文章所揭示的道理,然后再進行比較。結合【甲】文內容,從“無他,但手熟爾”中可知,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結合【乙】文內容,從“夫射柳葉者,百發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氣衰力倦,弓撥矢鉤,一發不中,前功盡矣”揭示“勞逸結合”的道理。答案:(1)①只是;②輕視;③好;④竟然。(2)①當時沒有人能和他比,他自己也憑借這一點自夸。②別人看了我射箭后都說好,你竟然說可以教我射箭,你為什么不代替我去射百步之遠的柳葉呢?(3)【甲】文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乙】文揭示“勞逸結合”的道理。(意思相近即可)【點評】乃:乃不知有漢(竟然)去后乃至(才)4.閱讀甲乙兩段文言文,完成各題。【甲】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選自《資治通鑒?孫權勸學》)【乙】一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①機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于機杼。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②失成功,稽廢時日。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遂七年不返。(節選自《后漢書?烈女傳》)【注】①趨:快步走向②捐:拋棄③亡,通“無”,不足④懿:美好(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①見往事耳了解②及魯肅過尋陽到了……的時候③當日知其所亡每天④遂七年不返于是,就(2)乙文段中劃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BA.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B.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C.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D.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A.甲文段孫權要求呂蒙不僅要涉獵廣泛,而且要鉆研經書。B.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話感動,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學業。C.甲乙兩文段中,孫權、羊子之妻都勸學有法,并達到了勸學的目的。D.甲文段孫權指出“學”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學”要不斷積累,持之以恒。(4)把下列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蒙辭以軍中多務。②何異斷斯織乎?【考點】文言翻譯.【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譯文:【甲】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托。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博士嗎?我只是讓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己覺得獲益頗多。”呂蒙于是開始學習。當魯肅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一起談論議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現在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謀略,不再是吳下時的沒有才學的阿蒙了!”呂蒙說:“與讀書的人分別幾天,就用新的眼光看待,長兄你認清事物怎么這么晚呢?”于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好友后分別了。【乙】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問他回來的緣故。羊子說:“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沒有別的特殊的事情。”妻子聽后,就拿起刀來快步走到織機前說道:“這些絲織品都是從蠶繭中生出,又在織機上織成。一根絲一根絲地積累起來,才達到一寸長,一寸一寸地積累,才能成丈成匹。現在如果割斷這些正在織著的絲織品,那就無法成功(織出布匹),遲延荒廢時光。你積累學問,就應當每天都學到自己不懂的東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來了,那同切斷這絲織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話感動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學業,并且七年沒有回來。【解答】(1)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理解能力。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內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句意和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根據語境判斷字詞義。①句意:了解歷史罷了。見:了解。②句意:到了魯肅到尋陽的時候。及:到了……的時候。③句意:就應當每天都學到自己不懂的東西。日:每天。④句意:于是七年沒有回來。遂:于是,就。(2)此題考查對古文朗讀停頓的把握能力。短句一定要結合具體的語境,根據句意來分析。可先翻譯句子,根據完整的意義單位劃分停頓。要靈活掌握,具體分析,劃好之后再仔細地讀一讀,看意義是否相對完整。這里是以選擇題形式呈現,相對難度不大。“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妻子跪起身問他回來的緣故。羊子說:‘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沒有別的特殊的事情’”。根據句意可這樣停頓“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也可采用排除法,把是完整意義單位的詞語給分開的選項排除,從而確定停頓劃分正確的選項。綜合以上分析,對照四個選項,應該選B。(3)此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通讀四個選項對文章內容理解的表述,對照文章相關句段,根據自己的理解判斷對錯。A.有誤,甲文段中“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表現孫權要求呂蒙要涉獵廣泛,但不要求鉆研經書。并非“要求呂蒙不僅要涉獵廣泛,而且要鉆研經書”。BCD.正確。故選:A。(4)本題考查對重點句子的翻譯。翻譯句子要注意句中的關鍵詞語要翻譯準確,最好是直譯,做到字字落實,不好直譯的選擇意譯。特殊句式在翻譯的時候要注意調整為現代漢語的句意表達順序,省略句要補出省略的成分。①呂蒙用軍中事務多來推辭。(關鍵詞:以:用;辭:推辭。)②同切斷這絲織品又有什么不同呢?(關鍵詞:何異:有什么不同;斯:這。)答案:(1)①見:了解。②及:到了……的時候。③日:每天。④遂:于是,就。(2)B。(3)A。(4)①呂蒙用軍中事務多來推辭。②同切斷這絲織品又有什么不同呢?【點評】翻譯句子,要抓住關鍵詞語;要做到正確和通順;還要遵循兩個基本原則:一是詞不離句,句不離篇;二是直譯為主,意譯為輔。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乙】南方多沒人①,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能沒矣。夫沒者豈茍然哉?必將有得于水之道者。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識水,則雖壯,見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問于沒人,而求其所以沒,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學而務求其道,皆北方之學沒者也。注釋:①沒人:能潛水的人。(1)解釋下面句中的加點詞。①公亦以此自矜自夸。②康肅笑而遣之打發。③夫沒者豈茍然哉難道,怎么。④見舟而畏之害怕。(2)翻譯下面句子。①無他,但手熟爾。②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3)甲文中體現陳堯咨傲慢的語句是“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爾安敢輕吾射”。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生不識水,則雖壯,見舟而畏之”。(都用原文語句回答)(4)甲、乙兩文都告訴人們什么道理?【考點】文言翻譯;內容理解;思想情感;文言實詞.【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參考譯文:【甲】康肅公陳堯咨擅長射箭,當時世上沒有第二個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憑借這種本領而自夸。曾經有一次,他在家里的場地射箭,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擔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著他,很久都不離開。賣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次,只是微微點頭。陳堯咨問賣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嗎?我的箭法不高明嗎?”賣油的老翁說:“沒有別的奧妙,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陳堯咨聽后氣憤地說:“你怎么敢看輕我射箭的本領!”老翁說:“憑我倒油的經驗知道這個道理。”于是拿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把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蘆里,油從錢孔注入而錢卻沒有濕。于是說:“我也沒有別的奧妙,只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陳堯咨笑著將他打發走了。【乙】南方有很多會潛水的人,是因為他們每天與水為伴,七歲就能趟水過河,十歲就能浮于水面,十五歲就能潛水了。他們潛水的技術,怎么是隨隨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他們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理。每天在水邊居住,于是到了十五歲就能了解潛水的方法。有些人生來就不識水性,就算長得強壯,看見來船依然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會潛水的人請教,追求他們之所以能夠潛水的本領,根據會潛水的人的話,到河里去試,沒有不被淹著的。所以說凡是不通過學習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學習潛水的北方人一樣。【解答】(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①句意:他憑借射箭的本領自夸。自矜:自夸。②句意:康肅公尷尬地笑著把老翁打發走了。遣:打發。③句意:他們潛水的技術,怎么是隨隨便便就能掌握的呢?豈:難道,怎么。④句意:看見來船依然害怕。畏:害怕。(2)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①重點詞有:無他,沒有別的(奧妙);惟,只,不過;熟,熟練;爾,同“耳”,相當于“罷了”。句意為:沒有別的奧妙,只是手法熟練罷了。②重點詞有:日,每天;道,方法。句意為:每天在水邊居住,那么到了十五歲就能了解潛水的方法。(3)本題考查篩選信息。根據甲文“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及“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可知,陳康肅在看到賣油翁輕視的姿態以及聽到賣油翁的評價后,非常氣憤地質問賣油翁,他認為自己的射技非常精湛,不容置疑,所以從他的這兩句話中可以感受到他的傲慢。通過閱讀題干可知,“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一句句意為根據會潛水的人的話,到河里去試,沒有不被淹著的;結合乙文“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識水,則雖壯,見舟而畏之”可知,南方會潛水的人每天與水為伴,能夠每日實踐與練習潛水的技能,但不會潛水的北人只知道潛水的技能,卻從未實踐過,所以“未有不溺者”。(4)本題考查歸納文章主旨的能力。通過閱讀甲文可知,本文主要講陳康肅有著精湛的射技,通過賣油翁的話可知,陳康肅之所以能夠箭射得準是因為他經常練習;通過閱讀乙文可知,本文主要講南方人會游水,是因為天天和水打交道,因而南方多會游泳的人,而北方的勇士根據會潛水的人的話,到河里去試,卻“未有不溺者”。從這兩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要想學會一項技能,就得多操練,只有多多實踐,才可以駕輕就熟。答案:(1)①自夸。②打發。③難道,怎么。④害怕。(2)①沒有別的奧妙,只是手法熟練罷了。②每天在水邊居住,那么到了十五歲就能了解潛水的方法。(3)“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爾安敢輕吾射”“生不識水,則雖壯,見舟而畏之”(4)我們無論做什么事,只要肯努力,多練習,就一定會取得成績的,說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點評】文言文翻譯“六字訣”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職稱、器具名稱等;2.直。即將文言中的單音節詞直接譯成以該詞為語素的現代漢語的雙音節或多音節詞;3.補。即將文言文中省略的詞語、句子成分,在譯文中適當地補充出來;4.刪。即刪去不譯的詞。凡是古漢語中的發語詞、判斷詞、在句子結構上起標志作用的助詞、湊足音節的助詞等,在現代漢語中沒有詞能替代,便可刪去;5.調。即對文言文中不同于現代漢語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譯時要進行必要的調整,使譯文完全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6.換。即對古今意義相同,但說法不同的詞語,翻譯時都要換成現在通俗的詞語,使譯文通達明快。6.文言文閱讀。王生好學而不得法。其友李生問之曰:“或謂君不善學,信乎?”王生不說,曰:“凡師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學乎?”李生說之曰:“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蓋學貴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終必無所成,何以謂之善學也?”王生益慍,不應而還①走。居五日,李生故尋王生,告之曰:“夫善學者不恥下問,擇善者從,冀聞道也。余一言未盡,而君變色以去,幾欲拒人千里之外,豈善學者所應有邪?學者之大忌,莫逾自厭②,盍③改之乎?不然,迨④年事蹉跎,雖欲改勵,恐不及矣!”王生驚覺,謝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請銘之坐右,以昭⑤炯戒⑥。”選自《李生論善學》【注】①還:同“旋”,掉轉身。②厭:滿足。③盍:何。④迨:等到。⑤昭:展示。⑥炯戒:明顯的警戒。(1)下列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項是DA.王生益慍,不應而還走/人不知而不慍(《<論語>十二章》)B.或謂君不善學,信/陳康肅公善射(《賣油翁》)C.豈善學者所應有邪/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孫權勸學》)D.君但志之而不思之/而兩狼之并驅如故(《狼》)(2)結合課文,說說李生認為什么樣的人才是善學者。(用原文中的四字短語回答。)(3)下列對選文內容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BA.選文中李生認為學習貴在善于思考,而最忌諱的莫過于滿足自己所學的知識。B.李生在規勸王生時,談到“不恥下問”,也是告訴王生要多向老師請教。C.文章運用語言描寫刻畫了一個知錯能改,能對自己所作所為進行反省的王生。D.李生引用孔子的名句,既能論證自己的觀點,又能增強對王生的說服力。【考點】讀書學習;一詞多義;內容理解.【答案】(1)D(2)不恥下問擇善者從(3)B【分析】參考譯文:王生好學,但沒有好的方法。他的朋友李生問他說:“有人說你不善于學習,確實這樣的嗎?”王生不高興,說:“凡是老師所講的,我都能記住它,這不也是善于學習嗎?”李生勸他說:“孔子說過學習,但是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學習重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記住老師講的知識,但不去思考,最終一定不會有什么成就,憑什么說你善于學習呢?”王生更惱火,不對李生的話做任何應答,轉身就跑了。過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訴他說:“那些善于學習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當成恥辱,學習別人好的地方,希望聽到真理啊!我的話還沒說完,你就變了臉色離開,幾乎要拒絕人千里之外,難道是善于學習的人所應該具有的(態度)嗎?學習最忌諱的事,沒有超過滿足于自己所學的知識的,你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紀大了,貽誤了歲月,即使想改過自勉,恐怕也來不及了!”王生這才醒悟過來,道歉說:“我真不聰明,現在才知道你說得對。請允許我把你的話當作座右銘,用作醒目的警戒。”【解答】(1)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都是動詞,生氣、惱怒;B.都是動詞,擅長;C.都是語氣詞,同“耶”;D.代詞,知識/助詞,取獨。故選:D。(2)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原文“蓋學貴善思”的意思是:學習重在善于思考。“夫普學者不恥下問,擇善而從之,冀聞道也”的意思是:那些善于學習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當成恥辱,學習別人好的地方,希望聽到真理啊!可據此填寫原句,也可進行總結,如學習貴在思考,不恥下問,擇善而從等。啟發則可以從學習方法如“學貴思考”“學習要掌握正確的方法”等方面結合自己的學習實踐回答;也可以從學習態度如“虛心請教”“擇善而從”等方面展開回答。(3)本題考查分析理解內容。ACD.正確。B.有誤,“不恥下問”向地位、學問不如自己的人請教而不感到丟面子。跟本項“談到‘不恥下問’也是告訴王生要多向老師請教”的表述錯誤;故選:B。答案:(1)D(2)不恥下問擇善者從(3)B【點評】文言文翻譯方法:對,即對譯法。也就是用現代漢語中等值的詞去對換被譯文言詞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漢語的詞大多數是單音詞,翻譯時,要把這些文言單音詞加以擴充,使之成為現代漢語中的雙音詞。刪,即刪減法。有的文言虛詞,現代漢語沒有相當的詞表示它,不能硬譯。有的文言虛詞,現代漢語雖有同它相當的詞,但如果勉強譯出來,反而使句子累贅。屬于這兩種情況的文言虛詞,翻譯時則刪去。移,即移位法。將文言句子按照現代漢語語法格式,調整語序。凡是與現代漢語的句法結構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譯時不能照原句的語序排列,必須將不合現代漢語的語序部分加以調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詞,以及帝號、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單位等,可照錄于譯文中,不必另作翻譯。換,即替換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義,在現代漢語中不是用原詞表示,翻譯時可用現代漢語中意義相當的詞去替換。7.比較閱讀下面兩篇古文,完成小題。【甲】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記》)【乙】雨中上韜光庵①,霧樹相引,風煙披薄,木末飛流,江懸海掛。稍倦,時踞石而坐,時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態得樹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蒼;山之營衛②,得水而活,惟韜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靈隱,求所謂“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者,竟無所有。至韜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讀,雨中泉可聽,恨僧少可語耳。枕上沸波,終夜不息,視聽幽獨,喧極反寂。益信聲無哀樂也。(節選自明代蕭士瑋《韜光庵小記》)[注]①韜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②營衛:原指由飲食中吸收的營養物質,這里指精氣。(1)解釋加點詞的意思。①日光下澈穿透②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齒③恨僧少可語耳遺憾④益信聲無哀樂也更加(2)用“/”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三處。大都山之姿態得樹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蒼(3)翻譯下面句子。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②枕上沸波,終夜不息,視聽幽獨,喧極反寂。(4)【甲】文中最后柳宗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從中傳達出了作者貶謫的悲涼(孤寂凄涼)的心情。【乙】文從“恨僧少可語耳”中流露了作者知音難覓的惆悵的情緒。【考點】山水游記;文言實詞;文言斷句;文言翻譯;思想情感.【答案】(1)①穿透②像狗的牙齒③遺憾④更加(2)大都山之姿態/得樹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蒼。(3)①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一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②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聽到水聲,在幽深而人跡罕至的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美發分紅協議書
- 經費撥付協議書
- 綠化收購協議書
- 美伊談判協議書
- 道路刷黑協議書
- 混凝土臨時供貨協議書
- 資金三方協議書
- 紗窗合作協議書
- 財務調賬協議書
- 美女婚前協議書
- GB/T 33898-2017膜生物反應器通用技術規范
- 拘留所教育課件01
- 2022年六一兒童節ppt演講課件
- 2022年兗州煤業榆林能化有限公司招聘筆試試題及答案解析
- 國家開放大學《財務管理#》形考任務1-4參考答案
- 醫院檢驗科冰箱溫度登記表
- 常見異常心電圖識別及處理課件
- 重慶交通大學-黃璇-答辯通用PPT模板
- 中國醫院質量安全管理 第4-13部分:醫療管理住院患者健康教育 T∕CHAS 10-4-13-2020
- 新滬教牛津版七年級上冊英語全冊教案
- 《航空專業英語》課件維修專業基礎英語R1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