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高中歷史專題二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一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練習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1頁
2024秋高中歷史專題二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一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練習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2頁
2024秋高中歷史專題二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一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練習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3頁
2024秋高中歷史專題二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一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練習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4頁
2024秋高中歷史專題二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一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練習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一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1.1840年的鴉片斗爭,使“中國的歷史進程發生了重大轉變”。這主要是因為()A.外國商品起先流入中國B.中國閉關鎖國政策被打破C.君主專制受到嚴峻沖擊D.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變更解析:鴉片斗爭后,中國丟失大量主權,起先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中國的歷史進程發生了重大變更。故答案為D項。答案:D2.據《晚清史》記載,1843年以后,廣州對英國進出口貿易總值明顯下降,而上海則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過廣州。這一現象與下列近代不同等條約的哪一條款干脆相關()A.賠款2100萬銀元B.允許列強在華投資設廠C.開放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D.開放蘇州、杭州等地為商埠解析:《南京條約》開放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干脆導致上海的進出口貿易額顯著增加,故C項正確。答案:C3.“上海介四通八達之交,海禁大開,輪軌輻輳,竟成為中國第一繁盛商埠。”使上海“海禁大開”的不同等條約是()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解析:《南京條約》開放上海為通商口岸,故A項正確。答案:A4.下面反映列強侵華的漫畫中,有“你來晚了,已經有人先到了”的題字,“你”最有可能指()A.德國 B.日本C.俄國 D.美國解析:兩幅漫畫反映了19世紀末列強瓜分中國的情形。當列強在中國爭奪時,美國正忙于美西斗爭,無暇顧及中國,故選D項。答案:D5.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三次災難性的斗爭使中國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國的斗爭,其次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斗爭,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斗爭。”這三次斗爭的共同之處是()A.中國逐步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B.中心機構完全半殖民地化C.通商口岸開放由內地向沿海擴展D.列強經濟侵略以資本輸出為主解析:中心機構完全半殖民地化是《辛丑條約》中相關條款的結果,故B項錯誤,解除;通商口岸的開放是由沿海向內地擴展,故C項說法錯誤,解除;D項是中日甲午斗爭后列強經濟侵略的特點,解除。據此,三次斗爭共同之處應是A項。答案:A6.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自今以來,大皇帝恩準大英帝國人民帶同所屬家眷,借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中英《南京條約》(1842年8月29日)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從事各項工藝制造,又得將各項機器任便裝運進口,只交所定進口稅。——中日《馬關條約》(1895年4月17日)材料三大清國國家應允將大沽炮臺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臺,一律削平……由諸國分應主辦……留兵駐守,以保京師至海通道無斷絕之虞。……各省督撫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屬境內,均有保平安之責,如復滋損害諸國人民之事,或再有違約之行,必需馬上彈壓懲辦。——《辛丑條約》(1901年9月7日)請回答:(1)比較材料一、二所反映條約內容的主要相同點。(2)《辛丑條約》簽訂后,帝國主義起先進入爭奪侵華權益的新階段。請結合材料三加以說明。(3)綜合上述材料,分析列強侵華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答案:(1)都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都有開放通商口岸的內容。(2)帝國主義爭奪的焦點,主要通過限制清政府來侵華。(3)趨勢:列強在華享有的特權逐步擴大,從以經濟侵略為主逐步轉向限制中國政府,實行“以華治華”。一、選擇題1.有四位同學探討鴉片斗爭爆發的必定性,以下是他們的發言,你認為最精確的一項是()A.同學甲認為鴉片斗爭是必定的,因為英國工業革命后須要大量的原料和市場B.同學乙認為鴉片斗爭是偶然的,因為斗爭是由中國人民禁煙而引起的C.同學丙認為鴉片斗爭是必定的,因為清政府政治經濟軍事全面落后D.同學丁認為鴉片斗爭是偶然的,因為中英雙方在歷史上并無仇怨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鴉片斗爭緣由的理解。應從英國工業革命后須要大量的原料和市場這一角度陳述,故選A。答案:A2.有學者認為“就世界大勢論,鴉片斗爭是不能避開的。”這里所說的“大勢”主要是指()A.英國的堅船利炮B.工業文明快速發展C.中國的閉關鎖國D.西方列強加緊擴張解析:本題的關鍵詞是世界大勢,應從工業革命后的資本主義經濟快速崛起角度來思索,故選B。答案:B3.有人說,鴉片斗爭主要沖擊了沿海地區,其次次鴉片斗爭則把這種沖擊進一步帶到了中國的統治中樞,其歷史依據是()A.英國軍艦到達天津白河口 B.英法聯軍占據北京C.開放通商口岸增多 D.關稅主權受到破壞解析:英國軍艦到達天津白河口是在鴉片斗爭期間,A項錯誤;C項與題干中沖擊統治中樞不符;D項出現在鴉片斗爭后,故解除。其次次鴉片斗爭期間英法聯軍占據北京,而北京是清政府的統治中樞,故B項正確。答案:B4.電影《十二生肖》講解并描述的是成龍扮演的杰克找尋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中失散的最終四個獸首,并最終將國寶歸還中國的故事。導致國寶流失海外的罪魁禍首是()A.日本軍隊 B.俄國軍隊C.八國聯軍 D.英法聯軍解析:依據所學學問可知,火燒圓明園的是英法聯軍,故選D。答案:D5.某檄文寫道:“痛哉!吾臺民,從今不得為大清國之民也!吾大清國皇帝何嘗棄吾臺民哉!有賊臣焉,高校士李鴻章也,……又將關系七省門戶之臺灣,……全輸之倭奴。”該檄文與下列哪次列強發動的侵華斗爭的結局有關()A.鴉片斗爭 B.其次次鴉片斗爭C.甲午中日斗爭 D.八國聯軍侵華斗爭解析:從材料中的“臺民”“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全輸之倭奴”等信息,依據《馬關條約》臺灣被日本割占,可以判定此斗爭為甲午中日斗爭。答案:C6.某條約締結后,晚清重臣張之洞哀嘆:“北無旅順,南無臺灣,中華海面,全為所扼,此后雖有水師,何從施展?”該條約是()A.《南京條約》 B.《辛丑條約》C.《馬關條約》 D.《巴黎和約》解析:《南京條約》割香港島,與臺灣無關,故A項錯誤;《辛丑條約》沒有涉及旅順和臺灣,故B項錯誤;依據材料“北無旅順,南無臺灣,中華海面,全為所扼”信息可知,該條約締結后,中國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和澎湖列島,丟失了黃海海疆的制海權,結合所學可知是《馬關條約》,故C項正確;《巴黎和約》主要涉及中國的是山東問題,與臺灣無關,故D項錯誤。答案:C7.日本人植松良二之現場報道說:“此次入京之聯軍,已非復從前之紀律嚴明。將校率軍士,軍士約同輩,白晝公然大肆掠奪,此我等所親見。計京城內富豪大官之居宅,竟無一不遭此難者,決非過論。”史料中的“聯軍”指的是()A.其次次鴉片斗爭中的英法聯軍B.甲午中日斗爭中的日本侵略軍C.八國聯軍侵華斗爭中的八國聯軍D.鴉片斗爭中的英國侵略者解析:解答時要精確提取與分析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入京之聯軍”“白晝公然大肆掠奪”“日本人”等信息。A、D兩項事情日本人不會現場報道,B項則難稱“聯軍”,所以只有C項合乎題目要求。答案:C8.一位學者在他的著作中說,在20世紀的大幕拉開的時候,當時的世界大國們在東方進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體亮相。這一“集體亮相”帶來的后果是()A.打開了日本閉關鎖國的大門B.英國實現了對印度的占據C.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D.在旅順制造了震驚中外的大屠殺解析:從“20世紀的大幕拉開”“當時的世界大國們在東方進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體亮相”可以看出,這是指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斗爭和1901年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其最嚴峻的后果是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答案:C二、非選擇題9.面對斗爭帶來的慘烈后果,既需反思斗爭,更需重新相識斗爭帶來的影響。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鴉片斗爭后)隨著西學東漸,近代中國人漸漸相識到與外國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斗爭失敗之后,中國讀書人漸漸被戰勝者變更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強弱分文野的新觀念。這類因對抗性互動而產生的概念轉移,急劇而徹底……對西方的認知,也從“夷務”到“洋務”再到“時務”,由貶義的“夷”到同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說是天翻地覆的轉變,也不為過。——羅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國》材料二日本除了把臺灣奪到手之外,還拿到了中國2.3億兩的賠款。這等于日本4年的財政收入,等于中國3年的財政收入。日本要是拿這筆款發展經濟,用于改善經濟發展的環境,用于改善國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觀了。但它用來擴軍,85%的賠款都用于擴軍和相關的項目,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只有一部分拿來建了一家鋼鐵廠。這就導致了日后侵略別國反過來被迫無條件倒戈的災難性后果,同樣輸得很慘。——袁偉時《甲午斗爭:沒有贏家的結局》材料三凡事都有兩面性,尤其在歷史這方面,有些事幾乎是不行避開的。從干脆的影響來看,八國聯軍屠殺中國的人民,掠奪中國的財物,逼迫中國要斗爭賠款,還要中國開通口岸以便他們長時期地在經濟上壓榨中國……但從間接的影響來講,八國聯軍的侵占行徑也同時驚醒了中國這個東方睡獅,讓中國人知道了故步自封的危害,也讓那些懷著天朝上國思想的老頑固們醒悟地相識到,他們的時代過去了,中國必需向世界看齊。八國聯軍敲開了中國的國門,也讓中國從今起先現代化進程。——新華網請回答:(1)依據材料一,概括鴉片斗爭后中國人對于世界的認知發生了怎樣的變更。(2)袁偉時認為甲午斗爭的結局是“沒有贏家”,結合材料二和所學學問說明理由。(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學問,談談對“八國聯軍敲開了中國的國門,也讓中國從今起先現代化進程”這一觀點的理解。答案:(1)變更:相識到與外國交往的重要;接受了以強弱分文野的新觀念;對西方的看法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