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戲情境下大班幼兒合作現狀研究_第1頁
角色游戲情境下大班幼兒合作現狀研究_第2頁
角色游戲情境下大班幼兒合作現狀研究_第3頁
角色游戲情境下大班幼兒合作現狀研究_第4頁
角色游戲情境下大班幼兒合作現狀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角色游戲情境下大班幼兒合作現狀研究目錄TOC\o"1-3"\h\u15505一、研究緣起 頁共13頁摘要:合作行為能夠推動幼兒的未來發展,幼兒的社會性發展也依托于恰當的合作行為。本研究以T幼兒園大班為例展開研究,深入分析和探究角色游戲情境下大班幼兒合作頻率、合作策略、合作水平、合作結果的現狀,發現存在大班幼兒異性合作頻率較低、大班幼兒合作策略缺乏靈活性、大班幼兒合作水平較低的問題,從幼兒教師、家長和幼兒自身方面入手提出相應的合作培養策略,以提高幼兒的合作行為水平,幫助幼兒更好地通過合作來實現適應社會的能力。關鍵詞:大班幼兒;角色游戲;合作行為一、研究緣起角色游戲是創造性游戲中的一部分,其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覷。首先,角色游戲幫助幼兒的社會化水平得到發展,幼兒能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活動,能夠很好地將自己與周圍環境融合起來,在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下,初步了解社會規范,發展自主性。其次角色游戲給幼兒的合作互動提供了平臺和機會,通過扮演角色來和伙伴交流、互動,在這個過程中也發展了幼兒的主動性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角色游戲可以反映幼兒綜合性實踐水平,在游戲過程中,幼兒身心投入其中,其動作、語言、情感、認知都得到了發展和提升。處于大班階段的幼兒,合作意識愈加明顯,在此階段利用角色游戲培養幼兒合作意識具有一定的效果,在角色游戲中,通過情境創設等多種方法,可提高大班幼兒的合作能力,對大班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由此,本研究試圖去了解角色游戲情境下大班幼兒合作現狀,發展問題并提出對策。二、研究設計(一)概念界定1.角色游戲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想象,創造性地反映個人生活印象的一種游戲,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題,如娃娃家、商店、醫院等,所以又稱為主題角色游戲。角色游戲是幼兒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種游戲。2.合作行為幼兒合作行為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為了實現共同目標而自愿地結合在一起,通過相互之間的配合和協調(包括言語和行為)而實現共同目標(共同利益),最終個人利益也獲得滿足的一種社會交往活動。(二)研究目的與內容1.研究目的通過觀察分析T幼兒園的現狀,來進一步探討和研究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合作的方式、合作行為的影響因素等內容,協助教師更順利地展開、組織并指導角色游戲,從而提升幼兒的合作能力。2.研究內容(1)通過對幼兒園大班幼兒合作行為現狀的觀察和分析,從合作的頻率、使用的合作策略、幼兒的合作水平、合作的結果四個方面進行了總結。(2)深入剖析幼兒角色游戲中合作行為存在的問題。(3)針對存在的問題,分析教師在角色游戲中可采取的策略。(三)研究方法(1)觀察法本研究采用非參與式觀察方法較多,征得教師同意后,利用大班幼兒合作行為觀察記錄表對幼兒合作行為觀察,觀察時間為一周,并觀察7次,每日早8點開始觀察,中午11點結束觀察。(2)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根據對標志性的物體或狀況開展完全細膩的研究,得到總體了解的科學分析方法。本研究者對大班幼兒角色游戲進行現場觀察,不附加個人的主觀意識,準確無誤地對游戲過程和教師指導進行記錄分析,通過其中的行為發現潛在的問題,進而更好地探析相應策略。三、大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合作行為現狀分析 (一)合作頻率 處于大班階段的幼兒,合作意識愈加明顯,而大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合作行為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大班幼兒之間的合作主要是女-女合作、男-女合作、男-男合作,所以針對幼兒合作的頻率進行觀察,得出結果如下:表1角色游戲中幼兒合作頻率分布表合作性別次數百分比女-女3241.6%男-女1722.1%男-男2836.4%總計77100%由表1可以得出,幼兒在角色游戲合作中出現了性別差異,具體差異體現在:女-女的合作頻率能夠占41.6%,男-男的合作頻率占總數的36.4%,男-女的合作互動僅占22.1%。從幼兒性別上看,大班幼兒更多的是男生與男生、女生與女生之間的互動,其中女-女的合作頻率比例最高,達到了41.6%,異性之間的合作頻率最少。我們會發現女孩之間會使用平緩的語言較多,從而產生的合作頻率較高,一方面在生理上,女孩的心智和身體發育相較男孩來說要早,可以表現出合作行為意向;另一方面,女孩擅長完成語言和音樂領域的任務,而男孩也有自身的優勢,擅長繪畫、數學領域。因此,在交往過程中合作頻率存在性別差異。(二)合作策略 良好的合作策略對兒的合作能力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觀察發現,幼兒選擇自覺配合、利誘等較多。表2角色游戲中幼兒合作策略頻次分布表合作策略次數百分比邀請117.7%強迫74.9%自覺配合2416.8%妥協服從64.2%建議107.0%探討74.9%指導示范1913.3%命令1812.9%輪流等待85.6%協商128.4%利誘2114.7%總計143100%從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幼兒合作過程中采用最多的策略策略是自覺配合策略,一共有24次,占總數的16.8%;其次是利誘策略,共21次,占總次數的14.7%;指導示范策略有19次,能占總次數的13.3%;僅次于之下的是命令策略,一共有18次,占到總次數的12.9%,協商策略則有12次,只占到了8.4%;邀請策略、建議策略各出現了11次、10次,分別占總次數的7.7%和7.0%;輪流等待策略、探討策略、強迫策略以及妥協服從策略出現的次數很少,分別只有8次、7次和6次。年齡稍大的大班兒童會使用各種各樣的合作策略,而且每種策略的使用次數也大不相同。在這個階段,大班的孩子會發展出自信心,并開始獨立評估他們周圍發生的事情。他們能夠站在同伴的角度看待問題,相對來說能與同伴進行友好的合作,但也存在部分幼兒不能理解同伴行為且社會交往技能水平較低的現象,那么便容易出現強迫、妥協服從、利誘等策略。(三)合作水平 兒童發展中的合作水平可分為有目的的、自發的、適應性的和有組織的合作,不同層次兒童有不同的能力和合作水平。有意合作是指兩個或更多兒童在游戲過程中有明確的合作意向,但目標沒有達成一致,即使有口頭交流,合作也沒有發生。自發合作是指他們之間自己發生的合作行為,他們想繼續下去,于是會通過語言、肢體等方式進行交流,但嘗試沒有策略性。適應性合作是幼兒為了繼續與同伴玩耍達成合作,在游戲中有目的、有計劃并帶有一些合作策略的發起合作行為。組織化合作是幼兒在游戲中能夠表現為去自我化,以別人的利益為主而與其他幼兒相互合作,以致于達成合作的目的。表3角色游戲中幼兒合作行為水平的分布表意向性合作自發性合作適應性合作組織化合作總計次數14627184百分比16.7%73.9%8.3%1.2%100%從表3的數據我們得到:大班幼兒的合作行為水平以自發性合作水平為主,出現的次數最多,共有62次,占總數的73.9%;第二是是意向性合作,占總體的16.7%,有14次;再次是適應性合作,有7次,占總體的8.3%;最后是組織化合作,僅有1次,占總體的1.2%,這可以說明組織化合作對于大班幼兒來講是有一定的難度。(四)合作結果 表4角色游戲中幼兒合作結果統計表合作結果次數百分比有效7282.8%無效1517.2%合計87100%幼兒的有效合作是指:在游戲合作的過程中,幼兒互相利用各自的優勢和資源,互為彌補自己的不足來實現更有效益的過程。幼兒的無效合作是指:在游戲合作的過程中,由于雙方的意見不同或互相不配合等因素,無法保持合作,從而造成一個不理想的結果。結果顯示,大班幼兒在合作游戲活動中的有效性較高。幼兒合作游戲有效次數為72次,占總數的82.8%;幼兒合作游戲無效次數為15次,占總數的17.2%。由此看來,在幼兒六歲左右時,合作行為已經廣泛存在并且發展成熟。四、大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合作行為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大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合作行為存在問題 1.大班幼兒異性合作頻率較低從觀察得到的數據上看,大班幼兒會有很明顯的性別意識,這影響其選擇合作對象,我們看到幼兒更愿意選擇同性別的小伙伴,因此合作頻率上男生和女生之間存在差異,整體上發展不平衡,女生之間能表現出更好的協作和人際交往水平,發生的頻率較高一些,男生相對來說較差一些。并且我們發現在幼兒合作過程中,幼兒更傾向同性間的合作,同性合作的頻率較高,異性合作頻率較低,像是在“娃娃家”的游戲中,有很多個角色需要扮演,幼兒會扮演夫妻、兄妹或姐弟,單純從名稱上看,是屬于異性合作,但實際上并沒有發生真正意義上的異性合作。因此大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缺少異性合作。2.大班幼兒合作策略缺乏靈活性本研究發現大班幼兒的合作策略出現頻次最多的是自覺配合策略,共24次,其次有利誘策略,共21次,而輪流等待和探討策略只出現了極少的次數,可見幼兒缺乏對言語協商、組織協調等積極性策略的認知。案例1:自由活動時,正正(化名)在畫畫,可是他的水彩筆沒有水了,他看了看周圍,接著跑到玉玉(化名)的座位上來,從玉玉的水彩筆盒子里拿走一支水彩筆,玉玉不是很高興。正正說:“借我用一下。”玉玉回答:“可是我也要用這一支?!闭忠淮蜗胍米?,玉玉奪回了水彩筆放回原來的地方,繼續自己的游戲。案例中,正正想要借水彩筆,他剛開始自己去取,之后還是要動手拿,沒有使用協商、等待或其他的策略。正正的行為也讓玉玉不開心。因此幼兒的合作策略缺乏靈活性。3.大班幼兒合作水平較低相對于小班、中班幼兒來講,大班幼兒的合作意識逐漸增強,雖然無法完全明確地表達出合作意向,但是能夠明白合作就要一起商量、一起解決的道理,能主動分配角色、分享材料等等。同時自我中心化現象會逐漸減少,共情能力得到一定的發展,很多時候是可以做到站在同班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并且做出相應的舉動,從而帶給彼此一個良好的游戲體驗。而本研究觀察到大班幼兒的適應性合作和組織化合作次數偏少,分別只占總體的8.3%和1.2%,這并不符合正常大班幼兒的合作水平。案例2:在角色游戲區的“餐廳”游戲中,敏敏(化名)正在和花花(化名)一起玩,她們先是分配了角色,敏敏來做廚師,花花來做小顧客,商量之后便開始了游戲,敏敏:“你好小顧客,你想吃什么呀?我都可以給你做”,花花:“我想吃一個紅燒肉和橙汁”,敏敏:“真是不巧,我們店里沒有橙汁,只有芒果汁”花花說到:“我不能喝芒果汁,我對芒果過敏”,敏敏知道后并沒有強迫花花購買橙汁,但合作過程就到此結束了。案例中,敏敏能夠做到為他人考慮不強迫他人,沒有讓花花購買芒果汁,但由于游戲材料不充分而結束了合作行為。(二)大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合作行為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教師方面(1)角色游戲主題單調幼兒合作水平的高低離不開物質環境,幼兒的認知水平處于一個前運算階段,思維也以具體形象為主,通過觀察發現,目前幼兒園中大班開設的主題角色游戲分別有:“娃娃家”、“超市”、“醫院“、郵局”等游戲,但也只是極少數現象,大班幼兒的心理和生理不斷發展,其生活的圈子也逐漸變大,見識的多了,自然他們的生活工作經驗也會日益豐富充足,有趣的東西也會愈來愈多,他們會出現期待在角色游戲中飾演更多的成人人物角色,表述對周邊生活和事情的了解和理解。但通過訪談發現,很多教師都表示更換角色游戲的主題速度很慢,班級里的游戲主題也不多。我們可以看出,現階段幼兒園班級在豐富角色游戲自然環境層面上,存在著主題單調、主題內容長期得不到改變的顯著問題。那么這就直接導致了幼兒合作水平處于一個低速發展的狀態,幼兒不具備可以展現和探索互相交流的客觀條件,合作水平自然也就停滯不前。案例3:某大班班級的角色游戲區正在開展“小醫院”的主題角色游戲,在集中教學區,教師先讓幼兒說出想要去的區域,我發現選擇圖書區、建構區和美術區的孩子較多,角色游戲區的“小醫院”游戲不受幼兒的歡迎。研究者找到了本班教師對此問題進行了談話,研究者:“我們班級小醫院沒太有孩子選擇呀,一直是這樣的情況嗎?”教師:“不是的,我們剛開展小醫院游戲的時候,孩子們很喜歡去玩,都搶著去,可是慢慢的沒有新鮮感了,現在選擇做美工、搭建積木的孩子比較多。”案例中,教師投放的小醫院主題游戲時間較長,孩子失去了興趣,教師沒有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因此沒有去豐富主題游戲的內容和環境,幼兒的需要將得不到發展,這不利于幼兒合作水平的進步。(2)教師指導的失當教師的游戲指導經驗不足,無法恰當地對角色游戲進行組織和指導。一方面,教師在角色游戲的環境創設上要做到游刃有余,儲存豐富多樣的想法和技巧,有足夠強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如果角色游戲區的材料匱乏或老舊,幼兒會感到無聊,去尋找另外新鮮的事物,教師無法及時地給幼兒提供具有新意的玩具和材料,就無法吸引幼兒對角色區的喜愛,即便在游戲過程中,當幼兒發生爭執或進行不下去的時候,沒有足夠的材料讓幼兒去采用探討、協商的策略解決問題,從而導致幼兒合作策略的使用過于刻板。其次,教師缺乏對游戲過程的恰當指導技能。不少教師表示,在幼兒進行游戲的過程中,大都讓孩子自主合作,那么根據幼兒的主觀因素來看,勢必會形成同性交流的次數遠遠大于異性交流次數的局面。2.家長方面(1)家長教養觀念的差異教養觀念指家長在教育和撫養兒童的過程中,對兒童的發展、教育兒童的方法和途徑以及兒童的可塑性等問題所持有的觀點或看法。首先,幼兒深受家長教養觀念的影響,會影響幼兒生理和心理的進步,進而間接影響其社會性發展;其次,兒童社會性行為反作用于家長的教養觀念,家長教養觀念的復雜性與兒童自我認知、家長對學校教育的看法和孩子社交能力、家長對孩子個性品質培養的重視程度與兒童交往能力的發展都具有一定程度的相關性。如果家長更多給孩子展現出分享、謙讓等親社會行為,那么孩子們在合作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親社會行為較多;若相反,更強調競爭的話,則孩子們合作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親社會性行為寥寥無幾,從而合作有效性降低,也加深了幼兒合作策略的刻板印象。研究者通過觀察和訪談了解到:琪琪(化名)是受朋友歡迎的孩子,在游戲里面積極主動幫助他人,在游戲中可以機敏地解決矛盾。平常生活中也常常和陌生人交流,根據了解,她的父母尤其重視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塑造,常常激勵她與同伴一起玩。相反,琪琪是性情頑強的孩子,喜愛在活動中分配他人,假如伙伴沒有聽從,合作游戲就難以繼續開展。深入了解后,實際上琪琪的父母對她的未來發展寄予希望。假如她無法達到父母的規定,就會被教育。因而,家長教養觀念會影響到孩子合作策略的使用。(2)家長教養方式的差異家長教養方式指家長在養育、教育兒童的過程中經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家長各種教養行為的特征概括,是一種具有比較穩定性的行為風格。從親子關系角度來分析,家長教養方式分為三類:嚴厲型、驕縱型、正面管教。嚴厲型的家庭中所有的規則和要求都是家長規定,不允許孩子參與,只能無條件地服從,家長過多干預孩子,導致幼兒合作過程中經常順從。驕縱型的父母會溺愛孩子,有時也會忽視孩子的發展,沒有任何限制完全讓孩子自己選擇,這樣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往往在合作過程中出現拒絕、自私自利、毫無規矩的行為。相對來說正面管教的教養方式在對待親子關系上會更平等一些,家長會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遇到問題時會共同商討得到有利于雙方的策略,是最理想的一種教養方式,這種教養方式下的孩子一般合作能力比較強,合作策略也偏向靈活變通。在觀察過程中,研究者注意到歡歡(化名)在角色游戲合作時經常對同伴命令、搶奪、甚至威脅。研究者了解到,歡歡父母忙于工作,接觸孩子的時間很少,樂樂和奶奶相處多。奶奶經常驕縱自己的孫子,對他過度疼愛,因此樂樂在合作過程中會出現自我導向性,出現支配、叛逆的現象。因此,驕縱型和嚴厲型的教養方式都屬于不恰當的教養方式,家長教養方式的差異也影響幼兒的合作行為。3.幼兒方面(1)合作行為意圖有偏差大班幼兒合作意識不斷深入發展,隨著同伴越來越多,合作行為明顯增多。在這個時期,他們會選擇自己想合作的同伴,可以和三五個幼兒共同開展合作性游戲,在合作溝通中,能夠慢慢地明白游戲規則,知道要服從大家的意見,在游戲中主動分配角色,但合作水平并不理想。案例4:班里的樂樂(化名)一直表現很好,她做事很麻利,總是爭做第一,因此老師經常表揚她,在進行“超市”角色游戲的時候,樂樂搶先說道“對于分配角色我有好辦法!大家聽我說”其他小朋友也期待地看著她,樂樂趕緊說“我要扮演收銀員,其他的你們可以選擇”大家不同意,于是反駁說到“我們應該公平一點,再決定誰來扮演收銀員。”樂樂嘟囔著說“那我就想玩收銀臺上的玩具”由于這個意見不統一,“超市”進行的并不順利。事后研究者訪談樂樂,她表示:自己在家里想玩什么就能獨占,沒有人和她搶??梢园l現在大班幼兒身上,合作行為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而是透漏著私心、競爭意識,這并不利于幼兒合作水平的提高。(2)社會交往技能不完善對于幼兒來說,社會交往技能指幼兒學習到的、在社會環境里有效而恰當地和同伴進行交往的活動方式。當前社會背景下,封閉獨立的交往環境嚴重影響了幼兒之間正常的交往,社會溝通能力是社會適應的重要基礎,是孩子們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的關鍵,3-6歲期間是幼兒快速發展交往技能的重要時間,再加以正確、科學的引導,會快速發展。不同程度的社會交往技能會出現不同的合作策略,例如受歡迎的幼兒常常使用邀請、協商等積極的策略,能夠靈活地使用合作策略,變得越來越合拍;被忽視的幼兒則會采取命令、強迫的策略,而這樣往往會破壞合作,對幼兒心理也會造成負面的影響,合作策略的使用也會朝刻板方向發展。五、大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合作行為培養的策略 (一)教師可采取的策略 1.增加經驗,提高科學指導能力幼兒教師在組織角色游戲的時候應加強對游戲角色的了解和塑造,教師不僅要有充足的理論知識,更要有將理論應用在實踐中的能力,在實踐中充分的把理論知識展現出來。而教師在組織開展角色游戲時,恰恰可以使教師感受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關系,更完整的意識到角色游戲在其教學中的地位和對學生的重大幫助,以及教師在其游戲中的地位。使教師的認識更加全面充分,形成更好的游戲觀念。2.激發幼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引導幼兒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的興趣。興趣是好奇、興趣是智慧的鑰匙、興趣是人成長的搖籃、興趣是學習的良好開端、興趣是嘗試的先導。如何引導幼兒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的興趣?就是要珍視孩子的好奇心,讓幼兒感覺到與人合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激發幼兒想嘗試與人合作的欲望。幫助幼兒克服不良心理,大膽與幼兒交往合作例如:在教學中例用故事《金色的房子》和看圖講述《大家一起玩》以及悄境表演等,來激發幼兒要向故事或表演中的小朋友一樣,只有和大家一起玩,才感到快樂。在活動中感染幼兒,激發幼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從而使幼兒喜歡與同伴合作。對與同伴合作保持一種持續的興趣。為進一步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奠定基礎。(二)家長可采取的策略 1.正面教育,端正孩子競爭心理現在的幼兒大多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在家里基本就是唯一的焦點,不管孩子提出多么不合理的要求,家長即便知道這不是該年齡段孩子應該做的事情,也會去滿足自己的寶貝孩子;孩子有時會說出一些不恰當的話語,甚至不正確的想法,家長一般也會點頭示意,這無形中加深了對孩子的溺愛。這類家長并沒有意識到如果孩子不在自己身邊,像是幼兒在與同伴的交往中,肯定會就發生競爭和反對的狀況,但是幼兒就認為這些同伴不適合進行交流合作。所以家長提高警惕,要及時的教育孩子,改正他的這種競爭心理。讓其知道競爭主要目的是實現目標,而不在于排斥同伴。家長要告訴孩子,在生活上要和小朋友們成為合作伙伴,不可以只把他人當作相互競爭的人。同時,要培養孩子的合作技能,學會在關鍵或者特殊的情況能控制住自己的行為,教育孩子考慮大部分人的利益,如果孩子意識不到合作精神的話,是不太可能成功地與他人合作的。2.家園共育,培養幼兒合作意識家園共育是一個很先進且有效果的對孩子進行教育的一種方式,家長應該積極配合家園合作,而不是出現反感的態度,良好的家庭合作使在幼兒園獲得的合作經驗能夠轉移到家庭中,并同時發展出一種合作水平,使兒童能夠真正接受合作行為。比如,我們說合作策略方面,為了讓幼兒的合作策略更加靈活,家長與教師默契搭檔,給幼兒提供一個良好的語言交流環境,教師在班級中多采用積極的策略來解決問題;在家庭中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在面對問題時多使用建議、協商和探討的方式,盡量少在孩子面前進行爭吵。同時家長應該引導幼兒在交流合作時可以采取邊說邊做的方法,多嘗試語言和動作相結合的方式。這樣幼兒的合作意識就貫穿在生活中,幼兒園與家庭共同培養。六、小結本研究對大班幼兒合作現狀進行分析,研究得出大班幼兒異性合作頻率較低、大班幼兒合作策略缺乏靈活性、大班幼兒合作水平較低,所以幼兒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影響幼兒合作行為發展特點的因素,學習和匯集各種方法和技巧,使他們的管理策略更好、更全面;不斷審視自己,提高管理兒童活動的能力,確保有效合作行為的發展。家庭教育中,環境與人為均不可缺少,家長既要提供一個良好的教育氛圍,又要為幼兒樹立榜樣,首先從心理上重視幼兒的合作行為,堅持家園結合的策略,共同陪伴孩子成長,使幼兒具有更強的合作能力和適應能力,促進幼兒自身的社會性發展。參考文獻[1]宋倩.合作式角色游戲,幫助幼兒學會合作[J].課堂內外(高中版),2022(43):35-36.[2]沈冬妮,羅穎,孫倩.大班幼兒建構游戲中合作行為的觀察研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22(04):17-19.[3]林靜.混齡游戲中培養幼兒合作、分享的實踐探索[J].亞太教育,2022(13):187-189.[4]程繪繪.同齡、混齡班幼兒角色游戲活動中同伴合作行為的比較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22.[5]王英,程紫薇.幼兒園體育游戲中的幼兒同伴合作行為研究——以南昌市B幼兒園為例[J].教育觀察,2022,11(06):92-94.[6]金亞,田穗.教師介入大班幼兒合作游戲沖突的策略探索[J].教育觀察,2022,11(03):47-51.[7]王敏.在建構游戲中培養幼兒合作行為的探究[J].甘肅高師學報,2021,26(06):92-96.[8]楊雨.建構游戲中大班幼兒的合作行為特點和影響因素[J].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