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南通市高三語文高考適應性模擬試卷(二)附答案解析_第1頁
2025年南通市高三語文高考適應性模擬試卷(二)附答案解析_第2頁
2025年南通市高三語文高考適應性模擬試卷(二)附答案解析_第3頁
2025年南通市高三語文高考適應性模擬試卷(二)附答案解析_第4頁
2025年南通市高三語文高考適應性模擬試卷(二)附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年南通市高三語文高考適應性模擬試卷(二)(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2025.04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文字書寫發展的每個階段中,導致其變化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技術,二是使用的方便性。技術手段的變化,可以提供更佳的書寫工具與介質搭配,進而推動新的書寫(記錄)的形式與形態的產生。典型的書寫工具與介質搭配變遷可以大致分割為:金石時期(如:樹枝畫于石壁,青銅刀和玉質刀刻畫于龜甲獸骨等)、毛筆竹帛時期、毛筆紙張時期、硬筆紙張時期,簡單稱為金石、竹帛、毛筆、硬筆四個時期。而現在,我們正進入第五個時期,即“數字時期”。考察前四個時期文字記錄過程的更替,雖然伴隨著書寫工具和記錄介質的變化,文字依然是各種信息記錄的主要載體。在信息記錄的過程中,依然保留著傳統“書寫”動作行為。考察數字時代,視頻、圖片、語音等多媒體形態信息占據了日常工作、生活、學習、交流等絕大部分應用的場景,文字應用的場景被極大擠壓,“書寫”這一生成文字的動作行為逐漸消失。在數字時代相對有限的文字應用場景中,鍵盤代替了筆,屏幕代替了書本,計算機、平板電腦成為學習與工作主要工具,生成字的“敲擊輸入”正逐步取代“書寫輸入”。書寫,作為一種生成文字信息的行為,逐漸變得可有可無。于是國人的漢字書寫能力大幅下降,很多人不僅寫不出漂亮的漢字,甚至掛在嘴邊的字也經常提筆就忘,幾乎患上了“書寫遺忘癥”。光明網2010年11月所做的關于“在網絡時代如何看待漢字的書寫”的調查結果顯示:85.29%的人認同全民漢字手寫水平在下降,44.25%的人覺得自己的字不好看,41.52%的人經常提筆忘字,14.23%的人經常寫錯別字。(節選自姜杰《漢字書寫表征與教育實踐》)材料二:在互聯網的文化語境下,無論漢字書寫還是漢字本身,都不可避免地被互聯網所籠罩、所裹挾。就漢字書寫而言,我們要問的是-“書寫”還在嗎?“書寫”還剩下多少?當鍵盤敲打廣泛地取代“手書”時,這已經不是問題了;就漢字本身來說,越來越多類型(style)的數字化漢字的出現,彰顯了漢字的多樣性特色,而無門檻的進入,則對漢字的規范性和漢字自身的審美特質有著極大的損害。因此,互聯網時代的漢字與漢字書寫,都面臨著嚴峻的時代挑戰,需要我們審時度勢,做出理性的回應并探究盡可能有效的應對措施。上世紀初,隨著鋼筆(自來水筆)、圓珠筆等硬筆的發明和引進,延續了自甲骨文時代算起已3300多年的書寫工具-毛筆逐漸被硬筆所取代,當然,這個過程較為漫長,一些從毛筆時代過來的文人依舊迷戀和習慣于用毛筆書寫,如魯迅、錢玄同、俞平伯等。相對于毛筆,硬筆作為書寫工具比毛筆容易掌握,書寫便利,極大地提高書寫效率。魯迅先生曾作過一篇《論毛筆之類》,文中說:我自己是先在私塾里用毛筆,后在學校里用鋼筆,后來回到鄉下又用毛筆的人,卻以為假如我們能夠悠悠然,洋洋焉,拂硯抻紙,磨墨揮毫的話,那么,羊毫和松煙當然也很不壞。不過事情要做得快,字要寫得多,可就不成功了,這就是說,它敵不過鋼筆和墨水。先生之說,言簡意賅。由此可見,鋼筆等硬筆已取代毛筆成為廣泛而普遍的書寫工具,實在是人們自然而然的選擇,也是社會文明演進,現代生活節奏加快,文字應用日趨繁復的必然結果。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毛筆并沒有退出歷史文化舞臺,而是與鋼筆等硬筆并行不悖,相輔相成,但無疑鋼筆等硬筆已成為人們日常書寫的主要工具。從毛筆到鋼筆等硬筆,不啻書寫史上的一次革命,但,國人的漢字書寫水平逐漸下滑,用今天的標準來衡量,舊式文人幾乎人人都可稱作“書法家”。舊式文人雖大多無意于成為書法家,因為有扎實的“童子功”,加上毛筆是它們的日常書寫工具,所以,能寫一手具有美感的毛筆字就不算難事了。而當我們與毛筆漸行漸遠的時候,“毛筆文化”的整體社會根基已經動搖,它的衰退則是不期然而然的歷史文化遭際。而漢字走向數字化,是互聯網時代的必然產物。從客觀上說,多樣化數字化漢字的進入,極大地豐富了漢字家族的風格類型,打破了長期以來以宋體、仿宋、楷體、黑體、新魏等為代表的“印刷體”一統漢字天下的格局。然而,我們不能不看到,除古今知名書法家的書跡進入電腦外,越來越多類型的數字化漢字也隨之出現,仿佛如雨后春筍,一夜之間便充斥于互聯網上,遍布城鄉各個角落。其使用頻率之高,實在令人始料未及。而正是這些缺乏監管機制的無門檻進入的數字化漢字既有損于漢字的規范性,又戕害了漢字的美感。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范漢字”。因此,書寫和使用規范漢字是每一個中國公民必須遵循的法律準則。否則,則可視為違法行為,應當受到相應的處罰。行筆至此,我想到了都德的《最后一課》:那位最后一堂法語課的老師幾乎用盡平生之力,在黑板上書寫的一行字-VIVELAFRANCE!(法蘭西萬歲!)當國人對英語的追捧到無以復加的地步的時候,那位法語老師的一行字對我們而言,應該是警語。(節選自陳龍海《互聯網時代的漢字與漢字書寫》)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在文字書寫發展的每個階段中,技術和使用的方便性導致了書寫形式與形態的變化。B.正進入第五個時期即“數字時期”的我們,不再把文字作為各種信息記錄的主要載體。C.在互聯網的文化語境之下,數字化漢字的類型越來越多,呈現出明顯的多樣性特色。D.無意于成為“書法家”的舊式文人,將毛筆作為日常書寫工具而有了扎實的基本功。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在日常工作、生活、學習、交流中,生成文字的“書寫”動作行為正在漸漸地消失。B.生成漢字的“敲擊輸入”正逐步取代“書寫輸入”,讓生成文字信息的行為有了改變。C.魯迅、錢玄同、俞平伯等人對鋼筆等硬筆取代毛筆的坦然態度,對今人有很大啟發。D.“毛筆文化”的整體社會根基已經動搖,人們有理由擔心歷史文化遭際和漢語的命運。3.下列選項符合材料二中“戕害了漢字的美感”的一項是(3分)A.人們對硬筆的廣泛使用B.多媒體形態信息的泛濫C.未受監管的數字化漢字D.學生們日益繁重的作業4.材料一引用了光明網的調查結果,材料二引用了《最后一課》的內容,兩處引用的效果有什么不同?請簡要分析。(4分)

5.面對互聯網時代漢字和漢字書寫的嚴峻挑戰,我們應該有哪些應對措施?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6分)

(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五月田中禾不知怎么的,忽然間,太陽西斜了,慢慢地墜下去。月亮升起,田野里蕩起輕煙。先是黃昏掩去人們的倦容,接著,最后一縷光線消失。黑暗漸次加濃,長夜降臨,這里那里亮起火星,響著呢噥的人語。在學校,該響熄燈鈴了。那是偏僻的縣城新建的一所中學。她的同學們幾乎沒人分到這樣糟的地方。她是歷史系拔尖的學生,卻看著成績平平的同學留校,進社會科學院,到編輯部,她是憋一口氣到這鬼地方來的。人生的第一個不公平帶給她更大的狠勁。沒有關系,就靠自個。哪里都一樣。反正我要考研究生,有真才實學總會出人頭地。可是現在······真是累極了,身心交瘁!一種幻滅感使她的意志崩潰······她翻轉身,仰面躺著。她盯著天空看著,天漸漸升高,升高,高到一無所有······人們是怎樣熬過后半夜的困乏,度過冷冽的黎明,在曙色泛起的時候將頭垂在胸前,抵抗著最后一刻的瞌睡啊!太陽終于再一次躍出地面,慢慢爬上糧庫高高的房脊,像昨天一樣,又那么定定地懸著,毒毒地曬著,一動不動地照在當頂。太陽熱辣辣地照在身上。灰塵、喧囂、牲口拉下的糞便、干渴、饑餓,所有這一切香雨都可以忍耐,①人們有意無意流瀉在她身上的目光卻使她不安。這些目光,使她知道自己的穿著和舉止是與大家不合轍的。孤獨感強烈地從心底升上來。面前晃動著的,是吃飽了的農民。她忽然非常想念自己的學校,一個安安靜靜的綠色校園。在輕松的鈴聲里度過每一個恬淡的早晨和靜謐的夜晚,每月五號可以拿到當月的飯票和工資。如果她把全部精力用來教書,她定能教得出色,贏得學生的尊敬和校長的垂愛。香雨已經不再一遍又一遍去看手表。表已經毫無意義。漫長的兩天沒有任何時間概念。在她的腦海里,時間是從驗質員終于出現在她家車前開始的。噗——細長的鐵釬戳進麻袋里,車子周圍一片寂靜。爹盯著驗質員的臉,額頭高聳,眉毛上挑,嘴巴微微張開。他看著他從碴子里倒出麥籽,放在掌上撥了幾下,篤篤有聲地把麥粒扔進嘴里。驗質員不說話,也不流露任何可以判斷喜憂的表情。他嚼了幾下,呸地一聲將渣滓噴出去,從口袋里掏出半截紅粉筆,②以非常優美而自然的姿勢在麻袋上一連打了幾個叉子。爹驚惶失措,失去控制。他急急撲過去,腳在車尾上絆了一下,差點栽倒。在驗質員轉身的一瞬間,抓住他的胳膊:“同志,同志!這麥濕?”驗質員瞥了爹一眼,一聲不吱地把他的手拿開,重又掉過頭去。“同志······你再釬一家伙,這麥,我曬了兩個大太陽,攤得那樣薄······”驗質員毫不理睬,噗-把釬子扎進另一家的麻袋里。③爹站在那里,臉色從鐵紅變成蒼白。他一只手提著麻袋口,另一只手向前伸著。皺巴巴的額頭滾下明晃晃的汗水。驗質員的態度激怒了香雨,她憤憤地走過去說:“同志,這麥怎么啦?”“得曬!”“同志!······”她很想向他講講道理,可是,一時什么也講不出。這時候,后邊車上的人大聲說:“不行就拉回去曬嘛,同志不會虧人的。”一邊說,一邊望著驗質員嘿嘿笑。老漢悵惶四顧,希望能夠得到人們的同情。可是,這當口,人們的同情心好像都已泯滅。④幾乎所有的人都嚷嚷:“不行就拉走,別耽誤人家的事。”脾氣很壞的爹并沒有和驗質員吵架,他像一個差怯的女人,默默把麻袋扎好,頭也不抬,剎緊車子,向旁邊的人賠著小心:“受勞,讓一讓,我把車子拉出去。”走出這個隊伍,他們又費了半天時間。雖然不斷賠著小心,仍然不免遭人白眼。在那么多人面前,拉著重車回去,心理上的羞慚和懊喪使他們不敢抬起頭來。又是黃昏時分,霧蒙蒙的田野傳來耬鈴的叮當。爹把車子停下來,臉朝外蹲在公路邊上,左手捂著心口,右手從懷里摸出一支煙,送進嘴里,摸出打火機,慢慢打著火,咝一用力吸一口。接著是一連串沉重的咳嗆。香雨頹坐在一堆沙石上。她看著蒼茫大地在眼前展開博大美麗的剪影。村莊和樹木插在淺灰色的天幕上,歸鳥給空曠的天穹撒上一片隱隱的黑點。兩天來,她的記憶像一個沒有圖像的電視屏幕,晚風吹過,她覺得自己的意識開始蘇醒。她扳著指頭,計算離開學校的天數。她吃驚地發現,明天就是第八天了。她非常非常想念學校,想工作,想站在講臺上向學生們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就像魚兒有自己的水域一樣,她有一片自己的天地。在那里,她不是一個多余的人,不是一個沒有價值的人······第二天,香雨洗衣服,準備明天登程回校。她到大隊部去,找到一封她的信。她捧著這封信,有生第一次感覺到想找一個人聊聊天。此刻,她覺得有許多話想說。她想到需要一個小鍋,在一張圓桌上吃飯。那桌上所擺的飯食都是這樣在農民的車上排過幾天隊,這樣經驗質員的鐵釬檢驗,收進倉,加工而成的。(有刪改)6.下列對小說的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中的景物描寫富有層次,既反映了時間的變化過程,又推動了小說情節的發展。B.小說開頭交待香雨縣城中學教師的身份,為結尾寫她想要回到學校教書育人作鋪墊。C.小說描寫“爹”賣糧被驗質員故意拒絕,表達了對手握權力者傲慢態度的強烈不滿。D.小說運用寫實主義的手法,真切地反映了農民的艱辛與掙扎,語言平淡,情感豐富。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句子①中香雨對農民們的目光感到不安,是因為大家對已經成為教師的她另眼相看。B.句子②中“優美而自然的姿勢”,表現出驗質員對流程的熟悉以及對農民的鄙夷不屑。C.句子③中“一只手提著麻袋口,一只手向前伸著”,刻畫了“爹”內心的失望與無助。D.句子④中“嚷嚷”運用疊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農民們在等待賣糧時焦急的心理狀態。8.賣糧前和賣糧后,香雨的情感有怎樣的變化?請結合文本加以簡要分析。(4分)

9.小說中香雨覺得自己回到學校后“不是一個多余的人”。那么,香雨回到學校之后,她會不會成為一個多余的人呢?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或問曰:“

”曰:“生而知之者寡矣。悠悠之民,泄泄之士,明明之治,汶汶之亂,皆學廢興之由,敦之不亦宜乎?”君子有三鑒。世人鏡鑒,前惟順,人惟賢,鏡惟明。夏商之衰,不鑒于禹湯也;周秦之弊,不鑒于民下也;側弁垢顏,不鑒于明鏡也;故君子惟鑒之務。(節選自荀悅《申鑒》)材料二: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后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后語之;語之而不知,舍之可也。(節選自《禮記·學記第十八》)材料三:我欲賤而貴,愚而智,貧而富,可乎?曰:其唯學乎!彼學者,行之,曰士也;敦慕焉,君子也;知之,圣人也。上為圣人,下為士君子,孰禁我哉!鄉也,混然涂之人也,俄而并乎堯、禹,豈不賤而貴矣哉!鄉也,效門室之辨,混然曾不能決也。俄而原仁義分是非圖回天下于掌上而辯黑白豈不愚而知矣哉!鄉也,胥靡之人,俄而治天下之大器舉在此,豈不貧而富矣哉!今有人于此,屑然藏千溢之寶,雖行貣而食,人謂之富矣。彼寶也者,衣之,不可衣也,食之,不可食也,賣之不可僂售也,然而人謂之富,何也?豈不大富之器誠在此也?是杅桿亦富人已,豈不貧而富矣哉!故君子無爵而貴,無祿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窮處而榮,獨居而樂,豈不至尊、至富、至重、至嚴之情舉積此哉!(節選自《荀子·儒效篇》)10.材料三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俄而原A仁義B分是非C圖回天下D于掌上E而辯回黑白G豈不愚H而知矣哉!11.填入材料一畫橫線處最恰當的一項(3分)A.生而知之者多乎?B.世之治亂皆由學乎?C.君子何以為鑒?D.君子曷敦乎學?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申鑒》中“生而知之者寡矣”,與韓愈《師說》中“人非生而知之者”表達的意思和目的相近。B.《禮記》認為老師一定要知道學生的過失:有的貪多,有的求少,有的見異思遷,有的淺嘗輒止。C.《荀子》鼓勵人們通過后天的學習,努力讓自己的地位變得高貴,智力變得聰慧,經濟變得富有。D.三則材料圍繞“學習”這一話題,分別從“為什么學習”“怎樣學習”“學習的意義”進行了論述。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側弁垢顏,不鑒于明鏡也;故君子惟鑒之務。(4分)

(2)力不能問,然后語之;語之而不知,舍之可也。(4分)

14.材料二從老師和學生的角度闡釋“進學之道”,請簡要概括。(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鵲橋仙·立秋后一夕張镃暑云猶在,澄空欲變,入夜徘徊庭際。新秋知是昨宵來,愛殘月、纖纖西墜。芭蕉老大,流螢衰倦,靜里細觀天意。輕風未有半分涼,奈人道、今宵好睡。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詞人通過“暑云猶在”與“澄空欲變”的對比,暗示夏秋交替時節的微妙氣象。B.“愛殘月、纖纖西墜”中的“愛”字,直接透露出詞人對夏夜將逝的惋惜之情。C.“芭蕉老大”“流螢衰倦”以擬人手法生動展現了萬物隨節氣變化的自然規律。D.全詞以平和超脫的視角,理性觀照時序的流轉變化以及世人對“秋意”的附會。16.心理學中“標簽效應”是指給事物貼標簽后,人們會按照標簽來理解和反應,而忽略實際特征。請結合最后一句談談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歸園田居·其一》中“

”與《夢游天姥吟留別》中“

”分別用了鳥、獸來表達詩人對自由生活的向往。(2)《墨子》中有“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在《諫太宗十思疏》中,“

,

”兩句也表述了相似的選賢納諫的觀點。(3)唐代文人常以秦朝的歷史教訓為鑒,通過詩文諷喻唐朝的政治與社會問題,形成“以秦警唐”的創作傳統,如“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材料一:涌現是一種特殊的生成。從有機體成長的層面來思考,生成通常指按照一定規律不斷成長和呈現,就像一棵小樹苗一樣,一開始只是嬌嫩的葉片,后來逐漸枝繁葉茂,(A)。①衡量這一樹木成長的標準看似獨立,②但其實總是關聯著某種參照系。③所以,④成長丕是生物自身的事情,⑤還要依賴于參照系統的衡量。如果讓整個森林為參照系,其標準就是成為森林的一部分;如果讓人類觀察者為參照系,其標準則需要適用人類觀察者的尺度。(B),我們也會抱有不同的心態:面對一棵幼苗的時候,我們或許會視其為柔嫩的、需要呵護的生命;一旦它成長為參天大樹,我們便放手讓它經歷風雨。大語言模型在功能上的涌現,指的是當參數數量達到一定規模,例如1000億個參數時,其語句生成效果將顯著提升至流暢的水平。材料二: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表示,人工智能的發展不是人所能阻擋的,這是科學發展的本質。他同時指出,大語言模型中出現的“涌現”和“頓悟”現象,值得大家思考。何為“涌現”?一個復雜系統由很多微小個體構成,這些微小個體湊到一起,相互作用,當數量足夠多時,在宏觀層面上展現出微觀個體無法解釋的特殊現象,即為“涌現”。陳潤生形象地解釋說,“我給它(大模型)很多學習數據,結果它的答案里面會出現學習數據里沒有的事,這種現象叫涌現。”大模型的運算表明,當訓練數據很大時(比如超過了1000億),就會出現涌現現象,訓練數據小的時候不會出現這個現象。“自然語言處理過程中,由于整個計算量的迅速增加而出現的涌現現象,這個是新問題,值得思考。”陳潤生說。何為“頓悟”?陳潤生解釋,②“你訓練一個神經網絡的過程時,第一遍它不懂,第兩遍也不懂,第三遍還不懂,第五遍一下學會了,就像小孩學東西一樣,教一兩遍不懂,教到N+1遍突然就學會了。”他認為,這是人腦學習的一種模式,“學到某一個時間開竅了”,“計算機不可能出現頓悟,但是大模型會出現頓悟的情況”。18.請在材料中括號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4分)

19.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兩處表述不當,請做出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

20.材料二是如何闡釋“涌現”這一概念的?(4分)

21.材料二畫橫線句子都使用了類比手法,請分析其表達效果。(4分)

22.陳潤生院士認為“大模型會出現頓悟的情況”,請結合材料內容,概括“頓悟”產生的條件。(4分)

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在互聯網時代,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廣,速度更快,數量更多,但我們卻感到前所未有的思想匱乏。這則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1.(3分)A(“技術和使用的方便性”是主要因素,而不是全部因素。)2.(3分)C(材料中主要寫了魯迅的坦然態度。)3.(3分)C4.(4分)①引用作用不同:材料一的引用讓讀者對國人漢字書寫能力大幅下降有直觀的感受,材料二的引用準確地表達對漢字走向數字化的無比擔憂;②讀者感受不同:對材料一的引用,讀者的感受更準確、客觀,對材料二的引用,讀者的感受更感人、真切。評分建議:一點2分,言之成理即可。5.(6分)①充分認識到這是時代的必然選擇。②通過立法來強化漢字和漢字書寫的規范性;③不斷激發國人對漢字的熱愛之情。評分建議:一點2分,言之成理即可。(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6.(3分)C(“隱含了對手握權力者傲慢的不滿”錯,文末有希望糧食經過驗質員的檢驗的表述。)7.(3分)B(鄙夷不屑錯。)8.(4分)①賣糧前,對人生的不公感到憤怒,對農民異樣的目光感到不安;②賣糧后,對學校生活非常懷念,決定返回學校。評分建議:一點2分,言之成理即可。9.(6分)參考答案一:香雨不會成為一個多余的人。理由:①情節上,在賣糧前后,香雨逐步發生改變,香雨回到學校后,發生改變是情節自然發展的結果;②人物形象上,香雨在經歷賣糧的過程中,不斷改變自己的心理與情感,回到學校后的改變是人物形象發展的必然;③主題上,小說通過賣糧啟發香雨找準自己人生的位置,而回校后的改變正是她找準位置,實現自我價值的最終結果。參考答案二:香雨仍會成為一個多余的人。理由:①情節上,賣糧前后香雨在不斷改變自己,但這種改變是其無法在農民中獲得身份認同而產生,回到學校后,她也還有可能因為工作的挫折而放棄改變;②人物形象上,香雨一直追求脫離繁雜而又令其格格不入的日常,不安于現狀,回到學校后,她仍有可能為了改變自己的現狀而追尋更高的目標;③主題上,小說倡導人們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實現人生的價值,香雨是個對現實失望的女孩子,即使回到學校,以后也有可能會認為學校并不是其實現人生價值的最佳場所。評分建議:一點2分,言之成理即可。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1分)10.(3分)BCG(突然就能探究仁義的根源,分辨是非,處理天下大事就像分辨手掌上黑白顏色那么簡單,這難道不是由愚昧變成明智嗎!)11.(3分)D12.(3分)C(“經濟變得富有”錯。)13.(8分)(1)(有人)斜戴帽子、臉有污垢,是因為沒有照鏡子;所以君子應當致力于明鑒。評分建議:“側弁垢顏”“鑒于明鏡”“惟鑒之務”及語意通順各1分。(2)(學生)沒有能力提問,老師應講給他聽;講了還不懂,就可以停下來。評分建議:“力”“語”“舍”及語意通順各1分。14.(3分)老師角度:①了解學生的心理,發揚學生的優點并挽救過失。②答疑解惑要有耐心,循序漸進。學生角度:學習要先易后難,順其自然。評分建議:每點1分,意對即可。【參考譯文】材料一:有人問道:“君子為什么要勸導并勉勵學習呢?”有人回答說:“生來就懂得知識的人很少。百姓和士子的憂思與安樂,國家政治的清明與昏亂,都是由學習盛衰導致的,勸導并勉勵學習不是應該的嗎?”君子有三種可以借鑒的事物。世人把鏡子作為照影的物品,君子以過去為鑒可以吸取教訓,以人為鑒可以向賢士學習,以鏡為鑒可以明照自身。夏朝和商朝的衰落,是沒有以大禹和商湯為鑒;周朝和秦朝的敗落,是沒有以百姓為鑒;有人斜戴帽子、臉有污漬,是因為沒有照鏡子;因此君子應當致力于明鑒。材料二:學習的人有四種過失,做老師的一定要知道。人在學習的時候,有的一味貪多,有的不肯多學,有的見異思遷,有的淺嘗輒止。這四種情況的產生,是人心不同的緣故。做教師的一定要先了解學生的心理,然后才能加以補救。所謂教育,就是發揚學生的優點而挽救他們的過失。善于學習的人,會使老師教得輕松但效果加倍,并將成就歸功于老師的教導;不善于學習的人,會使老師費盡心力卻效果不佳,反而會埋怨老師教得不好。善于學習的人,如同處理堅硬的木材:先從容易劈開的部分入手,再逐步解決結節之處,經過日積月累,疑難自然迎刃而解;不善于學習的人則本末倒置。善于教學的人,好比撞鐘:輕叩則聲響微弱,重擊則聲震四方,待鐘聲自然消散后再接續回應;不善于教學的人往往與此相反(急于應對)。這些都是增進學問的重要方法。只會記誦書本而沒有領會,這種人不能把他作為老師。老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問題加以解答。學生沒有能力提問,老師應講給他聽;講了還不懂,就可以停下來。材料三:我想由卑賤變得高貴,由愚昧變得智慧,由貧困變得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