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
T/SXAEPI12—2022
工業排放源碳(CO2、CO、CH4)連續監測系統技術要求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工業排放源碳(CO2、CO、CH4)連續監測系統的組成結構、技術要求、性能指標、檢
測方法、質量保證和檢測項目。
本文件適用于以固體、液體為燃料或原料的火電廠鍋爐、工業/民用鍋爐以及工業爐窯等工業排放
源碳(CO2、CO、CH4)連續監測系統。生活垃圾焚燒爐、危險廢物焚燒爐及氣體為燃料或原料的工業排
放源碳(CO2、CO、CH4)連續監測系統可參照本文件執行。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T15479工業自動化儀表絕緣電阻、耐電壓性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
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
GB/T32150工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通則
GB50093自動化儀表工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范
HJ75-2017固定污染源煙氣(SO2、NOX、顆粒物)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規范
HJ76-2017固定污染源煙氣(SO2、NOX、顆粒物)排放連續監測技術系統技術要求及監測方法
HJ212-2017污染源在線自動監控(監測)系統傳輸標準
T/CAEPI47-2022固定污染源二氧化碳排放連續監測系統技術要求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連續監測系統
連續監測工業排放源碳氣體輔助參數所需要的全部設備。
3.2
碳連續監測系統
連續監測工業排放源碳氣體參數濃度和排放量所需要的全部設備。
3.3
碳因子氣體
特指本文中的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CO2、CO、CH4含碳元素氣體,碳因子氣體簡稱為被測氣體。
3.4
滿量程
根據實際應用需要設置C-CEMS的最大測量值。
1
T/SXAEPI12—2022
3.5
系統響應時間
指從C-CEMS采樣探頭通入氣體標準物質的時刻起,到分析儀示值達到氣體標準物質標稱值90%的時
刻止,中間的時間間隔。
3.6
零點漂移
在C-CEMS未進行維修、保養或調節的前提下,C-CEMS按規定的時間運行后通入零點氣體,儀器的讀
數與零點氣體初始測量值之間的偏差相對于滿量程的百分比。
3.7
量程漂移
在C-CEMS未進行維修、保養或調節的前提下,C-CEMS按規定的時間運行后通入量程校準氣體,儀器
的讀數與量程校準氣體初始測量值之間的偏差相對于滿量程的百分比。
3.8
相對準確度
采用參比方法與C-CEMS同步測量煙氣中被測氣體濃度,取同時間區間且相同狀態的測量結果組成若
干數據對,數據對之差的平均值的絕對值與置信系數的絕對值之和與參比方法測定數據的平均值之比。
3.9
現行有效的參比測量方法
用于與C-CEMS測量結果相比較的國家或行業發布的現行有效的標準方法,現行有效的參比測量方法
簡稱為參比方法。
3.10
干煙氣濃度
煙氣經預處理,露點溫度≤4℃時,煙氣中各種被測氣體的濃度,也稱為干基濃度。
3.11
標準狀態
溫度為273K,壓力為101.325kPa時的狀態。本文件中的測量氣體質量濃度均為標準狀態下的干煙氣
濃度。
3.12
標干濃度
實測濃度換算成標準狀態下(273K、101.325kPa)的干煙氣濃度。
3.13
標干流量
實測流量換算成標準狀態下(273K、101.325kPa)的干煙氣流量。
4縮略語
下列縮略語適用于本文件。
C-CMS:連續監測系統。
C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CEMS:碳連續監測系統。
5組成結構
5.1系統組成
2
T/SXAEPI12—2022
C-CEMS由CO2監測單元、CO監測單元、CH4監測單元、煙氣參數監測單元、數據采集與處理單元組成
(如圖1所示)。系統測量煙氣中CO2、CO和CH4濃度、煙氣參數(溫度、壓力、流速或流量、濕度、含氧
量等),同時計算煙氣中被測氣體排放速率和排放量,顯示(可支持打印)和記錄各種數據和參數,形
成相關圖表,并通過數據、圖文等方式傳輸至信息平臺。
5.2系統結構
C-CEMS結構主要包括:樣品采集和傳輸裝置、預處理設備、分析儀器、數據采集和傳輸設備以及其
它輔助設備等。依據C-CEMS測量方式和原理的不同,C-CEMS由上述全部或部分結構組成,如圖1所示。
煙氣參數測量監測單元數據采集與處理單元
煙氣溫度變送器溫度測量儀
工
業
煙氣壓力變送器壓力測量儀
數排
放
煙氣流速變送器流速測量儀源
碳
零氣、標準氣體
據監
數控
煙氣濕度變送器濕度測量儀據
查詢管
處理
含氧量采樣器和
含氧量測量儀理系
預處理裝置采
與打印統
遠
零氣、標準氣體
程
通顯示
集
碳排放(CO2、CO、CH4)監測單元訊
完全抽取法設
樣氣采樣器CO2、CO、處理
CH4分析儀備
與
零氣、標準氣體
樣氣預處理裝置氣體控制器
控
樣氣采樣器CO2、CO、
CH4分析儀
制
零氣、標準氣體稀釋氣體
CO2、CO、CH4
分析儀
系
零氣、標準氣體
等效校準裝置
統
大氣壓力監測單元(可選)
可輸入大氣壓
大氣壓力變送器大氣壓力測量儀
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
圖1工業排放源碳(CO2、CO、CH4)連續監測系統組成示意圖
5.2.1樣品采集和傳輸裝置
3
T/SXAEPI12—2022
樣品采集和傳輸裝置主要包括:采樣探頭、樣品傳輸管線、流量控制設備和采樣泵等;采樣裝置的
材料和安裝應不影響儀器測量。一般采用抽取測量方式的C-CEMS均具備樣品采集和傳輸裝置。
5.2.2預處理設備
預處理設備主要包括:樣品過濾設備和除濕設備等;預處理設備的材料和安裝應不影響儀器測量。
部分采用抽取測量方式的C-CEMS具備預處理設備。
5.2.3分析儀器
分析儀器用于對采集的被測氣體樣品進行測量分析。
5.2.4數據采集和傳輸設備
數據采集和傳輸設備用于采集、處理和存儲監測數據,并能按中心計算機指令傳輸監測數據和設備
工作狀態信息。
5.2.5輔助設備
采用抽取測量方式的C-CEMS,其輔助設備主要包括尾氣排放裝置、反吹凈化及其控制裝置等。
6技術要求
6.1外觀要求
C-CEMS應具有產品銘牌,銘牌上應標有產品名稱、型號、生產單位、出廠編號、制造日期、使用環
境溫度、相對濕度、技術參數等信息。
C-CEMS表面應完好無損,無明顯缺陷,各零、部件連接可靠,各操作鍵、按鈕使用靈活,定位準確。
C-CEMS主機面板顯示清晰,涂色牢固,字符、標識易于識別,不應有影響讀數的缺陷。
C-CEMS外殼或外罩應耐腐蝕、密封性能良好、防塵、防雨,戶內使用達到防護等級IP24級以上,戶
外使用達到防護等級IP54級以上。
6.2功能要求
6.2.1樣品采集和傳輸裝置
樣品采集和傳輸裝置應符合以下要求:
a)樣品采集裝置應具備加熱、保溫和反吹凈化功能。其加熱溫度一般在120℃以上,且應高于煙
氣露點溫度10℃以上,其實際溫度值應能夠在機柜或系統軟件中顯示查詢。
b)樣品采集裝置的材質應選用耐高溫、防腐蝕和不吸附、不與被測氣體發生反應的材料,應不影
響被測氣體的正常測量。
c)被測氣體樣品采集裝置應具備顆粒物過濾功能。其采樣設備的前端或后端應具備便于更換或清
洗的顆粒物過濾器,過濾器濾料的材質應不吸附和不與被測氣體發生反應,過濾器應至少能過
濾(5~10)μm粒徑以上的顆粒物。
d)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樣品傳輸管線應長度適中。當使用伴熱管線時應具備穩定、均勻加熱和保溫的功能;其設置加
熱溫度一般在120℃以上,且應高于煙氣露點溫度10℃以上,其實際溫度值應能夠在機柜或系
統軟件中顯示查詢。
4
T/SXAEPI12—2022
e)樣品傳輸管線內包覆的氣體傳輸管應至少為兩根,一根用于樣品氣體的采集傳輸,另一根用于
氣體標準物質的全系統校準;C-CEMS樣品采集和傳輸裝置應具備完成C-CEMS全系統校準的功
能要求。
f)樣品傳輸管線應使用不吸附和不與被測氣體發生反應的材料。
g)采樣泵應具備克服煙道負壓的足夠抽氣能力,并且保障采樣流量準確可靠、相對穩定。
6.2.2預處理設備
預處理設備應符合以下要求:
a)C-CEMS預處理設備及其部件應方便清理和更換。
b)C-CEMS除濕設備的設置溫度應保持在4℃左右(設備出口煙氣露點溫度應≤4℃),正常波動
在±2℃以內,其實際溫度數值應能夠在機柜或系統軟件中顯示查詢。
c)預處理設備的材質應使用不吸附和不與被測氣體發生反應的材料。
d)除濕設備除濕過程產生的冷凝液應采用自動方式通過冷凝液收集和排放裝置及時、順暢排出。
e)為防止顆粒物污染被測氣體分析儀,在氣體樣品進入分析儀之前可設置精細過濾器;過濾器濾
芯應使用不吸附和不與被測氣體發生反應的疏水材料,過濾器應至少能過濾(0.5~2)μm粒
徑以上的顆粒物。
6.2.3輔助設備
輔助設備應符合以下要求:
a)C-CEMS排氣管路應規范敷設,不應隨意放置,防止排放尾氣污染周圍環境。
b)當室外環境溫度低于0℃時,C-CEMS尾氣排放管應配套加熱或伴熱裝置,確保排放尾氣中的水
分不冷凝或結冰,造成尾氣排放管堵塞和排氣不暢。
c)C-CEMS應配備定期反吹裝置,用以定期對樣品采集裝置進行反吹,避免出現由于顆粒物等累
積造成的堵塞狀況。
d)C-CEMS應具備除濕冷凝設備,其除濕過程產生的冷凝液應通過冷凝液排放裝置及時、順暢排
出。
e)C-CEMS機柜內部氣體管路以及電路、數據傳輸線路等應規范敷設,同類管路應盡可能集中匯
總設置;不同類型的管路或不同作用、方向的管路應采用明確標識加以區分;各種走線應安全
合理,便于查找維護維修。
f)C-CEMS機柜內應具備良好的散熱裝置,確保機柜內的溫度符合儀器正常工作溫度;應配備照
明設備,便于日常維護和檢查。
6.2.4校準功能
C-CEMS應具備以下校準功能:
a)C-CEMS應能用手動和(或)自動方式進行零點和量程校準。
b)采用抽取測量方式的被測氣體C-CEMS,應具備固定的和便于操作的氣體標準物質全系統校準
功能;即能夠完成從樣品采集和傳輸裝置、預處理設備和分析儀器的全系統校準。
6.2.5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數據采集和傳輸設備
C-CEMS應具備以下數據采集和傳輸設備:
a)應顯示和記錄超出其零點以下和量程以上至少10%的數據值。當測量結果超過零點以下和量程
以上10%時,數據記錄存儲其最小或最大值。
b)應具備顯示、設置系統時間和時間標簽功能,數據為設置時段的平均值。
5
T/SXAEPI12—2022
c)能夠顯示實時數據,具備查詢歷史數據的功能,并能以報表或報告形式輸出,相關日報表、月
報表和年報表的格式要求。
d)具備數字信號輸出功能。
e)具有中文數據采集、記錄、處理和控制軟件。
f)儀器掉電后,能自動保存數據;恢復供電后系統可自動啟動。
6.3性能要求
6.3.1排放源碳物質性能指標
6.3.1.1系統響應時間
≤200s。
6.3.1.2重復性
≤2%(相對標準偏差)。
6.3.1.3零點漂移和量程漂移
不超過±2%滿量程。
6.3.1.4示值誤差
與氣體標準物質濃度標稱值相對誤差不超過±5%。
6.3.1.5準確度
6.3.1.5.1CO2準確度
當參比方法測量二氧化碳排放體積濃度的平均值:
a)≥20%時,C-CEMS與參比方法測量結果相對準確度:≤10%;
b)≥14%~<20%時,C-CEMS與參比方法測量結果平均值絕對誤差的絕對值:≤2%;
c)≥7%~<14%時,C-CEMS與參比方法測量結果平均值相對誤差的絕對值:≤15%;
d)<7%時,C-CEMS與參比方法測量結果平均值絕對誤差的絕對值:≤1%。
6.3.1.5.2CO準確度
當參比方法測量一氧化碳排放體積濃度的平均值:
a)≥250μmol/mol時,C-CEMS與參比方法測量結果相對準確度:≤15%;
b)≥50μmol/mol~<250μmol/mol時,C-CEMS與參比方法測量結果平均值絕對誤差的絕對值:
≤20μmol/mol;
c)≥20μmol/mol~<50μmol/mol時,C-CEMS與參比方法測量結果平均值相對誤差的絕對值:≤
30%;
d)<20μmol/mol時,C-CEMS與參比方法測量結果平均值絕對誤差的絕對值:≤6μmol/mol。
6.3.1.5.3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CH4準確度
當參比方法測量甲烷排放體積濃度的平均值:
a)≥250μmol/mol時,C-CEMS與參比方法測量結果相對準確度:≤15%;
6
T/SXAEPI12—2022
b)≥50μmol/mol~<250μmol/mol時,C-CEMS與參比方法測量結果平均值絕對誤差的絕對值:
≤20μmol/mol;
c)≥20μmol/mol~<50μmol/mol時,C-CEMS與參比方法測量結果平均值相對誤差的絕對值:≤
30%;
d)<20μmol/mol時,C-CEMS與參比方法測量結果平均值絕對誤差的絕對值:≤6μmol/mol。
6.3.2煙氣參數C-CMS性能指標
6.3.2.1流速C-CMS準確度
流速>10m/s時,相對誤差不超過±10%;流速≤10m/s時,相對誤差不超過±12%。
6.3.2.2溫度C-CMS準確度
絕對誤差不超過±3℃。
6.3.2.3濕度C-CMS準確度
煙氣濕度>5.0%時,相對誤差不超過±1.5%;煙氣濕度≤5.0%時,絕對誤差不超過±1.5%。
6.4安全要求
6.4.1絕緣電阻
在環境溫度為(15~35)℃,相對濕度≤85%條件下,系統帶電部分與機殼之間絕緣電阻應大于4
MΩ,系統電源端子對地或機殼的絕緣電阻不小于20MΩ。
6.4.2絕緣強度
在環境溫度為(15~35)℃,相對濕度≤85%條件下,系統在1500V(有效值)、50Hz正弦波實驗電
壓下持續1min,不應出現擊穿或飛弧現象。
6.4.3漏電保護
系統應具有漏電保護裝置,具備良好的接地措施,防止雷擊等對系統造成損壞。
7檢測方法
7.1檢測環境
C-CEMS在以下條件中可正常工作:
a)室內環境溫度:(15~35)℃;
b)室外環境溫度:(-20~50)℃;
c)相對濕度:≤85%RH;
d)大氣壓力:(80~106)kPa;
e)供電電壓:AC(220±22)V,(50±1)Hz。
注: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低溫、低壓等特殊環境條件下,儀器設備的配置應滿足當地環境條件的使用要求。
7.2標準物質
7.2.1零氣(零點氣體)
7
T/SXAEPI12—2022
高純氮氣,濃度≥99.999%,含有其它氣體的濃度不應干擾儀器的讀數,標準物質應在有效期內。
7.2.2氣體標準物質
由國家計量主管部門批準的國家一、二級氣體標準物質,其不確定度不超過±2.0%。量程校準氣體
指濃度或等效濃度在(80%~100%)滿量程范圍內的氣體標準物質。較低濃度的氣體標準物質如不能滿
足不確定度要求,可以使用滿足要求的高濃度氣體標準物質采用等比例稀釋的方式獲得,等比例稀釋裝
置的精密度應在1.0%以內,氣體標準物質應在有效期內。
7.3性能檢測
7.3.1排放源碳物質性能檢測
7.3.1.1系統響應時間
待測CEMS運行穩定后,按照系統設定采樣流量通入零點氣體,待讀數穩定后按照相同流量通入量程
校準氣體,同時用秒表開始計時;觀察分析儀示值,至讀數開始躍變止,記錄并計算樣氣管路傳輸時間
T1;繼續觀察并記錄待測C-CEMS顯示值上升至氣體標準物質濃度標稱值90%時的儀表響應時間T2;系統響
應時間為T1和T2之和。系統響應時間每天測試1次,重復測試3天,平均值應符合6.3.1.1的要求。
7.3.1.2重復性
待測C-CEMS運行穩定后,通入量程校準氣體,待讀數穩定后記錄顯示值Ci,使用同一濃度量程校準
氣體重復上述測試操作至少6次,按公式(1)計算待測C-CEMS的重復性(相對標準偏差),應符合6.3.1.2
的要求。
n
2
CC
1i
Si1100%...............................(1)
rCn1
式中:
Sr--------待測C-CEMS重復性,%;
Ci--------量程校準氣體第i次測量值,μmol/mol(%);
C-------量程校準氣體測量平均值,μmol/mol(%);
i--------記錄數據的序號(i=1~n);
n--------測量次數(n≥6)。
7.3.1.3零點漂移和量程漂移
待測C-CEMS運行穩定后,通入零點氣體,記錄分析儀零點穩定讀數為Z0;然后通入量程校準氣體,
記錄穩定讀數S0。通氣結束后,待測C-CEMS連續運行24h(期間不允許任何校準和維護)后分別通入同
一濃度零點氣體和量程校準氣體重復上述操作,并分別記錄穩定后讀數Zn和Sn。按公式(2)、(3)、
(4)和(5)計算待測C-CEMS的24h零點漂移Zd和24h量程漂移Sd,然后可對待測C-CEMS進行零點和量程
校準(如果不校準可將本次零點和量程測量值作為C-CEMS運行24h后零點和量程漂移測試的初始值Z0和
S0)。重復上述測試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3次,全部24h零點漂移值Zd和24h量程漂移Sd均應符合6.3.1.3的要求。
ZnmaxZnZ0....................................(2)
Z
Znmax100%...................................(3)
dR
8
T/SXAEPI12—2022
式中:
Zd--------待測C-CEMS的24h零點漂移,%;
Z0--------待測C-CEMS通入零點氣體的初始測量值,μmol/mol(%);
Zn--------待測C-CEMS運行24h后通入零點氣體的測量值,μmol/mol(%);
ΔZnmax-----待測C-CEMS運行24h后的零點變化絕對誤差最大值,μmol/mol(%);
R---------待測C-CEMS滿量程值,μmol/mol(%);
SnmaxSnS0.....................................(4)
S
Snmax100%...................................(5)
dR
式中:
Sd--------待測C-CEMS的24h量程漂移,%;
S0--------待測C-CEMS通入量程校準氣體的初始測量值,μmol/mol(%);
Sn--------待測C-CEMS運行24h后通入量程校準氣體的測量值,μmol/mol(%);
ΔSnmax-----待測C-CEMS運行24h后的量程點變化絕對誤差最大值,μmol/mol(%)。
7.3.1.4示值誤差
待C-CEMS運行穩定后,分別進行零點校準和滿量程校準。依次通入低濃度(20%~30%滿量程值)、
中濃度(50%~60%滿量程值)和高濃度(80%~100%滿量程值)的氣體標準物質;讀數穩定后分別記錄
各濃度氣體標準物質的顯示值;再通入零點氣體,重復測試3次,按公式(6)計算待測儀器每種濃度氣
體標準物質示值誤差Lei,全部Lei均應符合6.3.1.4的要求。
CdiCsi
Lei100%..................................(6)
Csi
式中:
Lei-------待測儀器測量第i種濃度氣體標準物質的示值誤差,%;
Csi-------第i種濃度氣體標準物質濃度標稱值,%;
Cdi-------第i種濃度氣體標準物質3次測量的平均值,%;
i----------測量氣體標準物質序號(i=1~3)。
7.3.1.5準確度
當24h零點漂移、量程漂移和示值誤差檢測通過并且生產設施達到最大生產能力50%以上時,可進行
準確度檢測。
a)待測C-CEMS運行穩定后,分別進行零點校準和滿量程校準。
b)待測C-CEMS與參比測試方法同步對排放被測氣體進行測量,由數據采集器每分鐘記錄1個累
積測量值,連續記錄至參比方法測試結束。
c)取同一時間區間內(一般為3min~15min)參比方法與C-CEMS測量結果平均值組成一個數據
對,確保參比方法與C-CEMS測量數據在同一條件下(煙氣溫度、壓力、濕度和含氧量等,一
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般取標態干基濃度)。
d)每天獲取至少9組以上數據對,用于準確度計算。
e)當參比方法測量煙氣中被測氣體體積濃度平均值小于7%或大于等于14%且小于20%時,按公式
(7)、(8)、(9)計算全部數據對待測儀器與參比方法測量結果平均值絕對誤差的絕對值。
9
T/SXAEPI12—2022
f)當參比方法測量煙氣中被測氣體體積濃度平均值大于等于7%且小于14%時,按公式(8)、(9)、
(10)計算全部數據對待測儀器與參比方法測量結果平均值相對誤差的絕對值。
g)當參比方法測量煙氣中被測氣體積濃度平均值大于等于20%時,按公式(11)~(15)計算全
部數據對待測儀器與參比方法測量結果相對準確度,應符合6.3.1.5的要求。
AERMCCEMS..........................(7)
式中:
AE---------待測儀器與參比方法測量結果平均值絕對誤差的絕對值,%;
RM--------參比方法全部數據對測量結果的平均值,%;
CCEMS--待測儀器全部數據對測量結果的平均值,%。
1n
RMRMi
ni1.................................(8)
1n
.....................(9)
CCEMSCCEMSi
ni1
式中:
RMi--------第i個數據對中的參比方法測量值,%;
CCEMSi--第i個數據對中的待測儀器測量值,%;
i-----------數據對的序號(i=1~n);
n-----------數據對的個數(n≥9)。
RMCCEMS
RE100%..................(10)
RM
式中:
RE--------待測儀器與參比方法測量結果平均值相對誤差的絕對值,%。
dcc
RA100%
RM............................(11)
式中:
RA--------待測儀器與參比方法測量結果相對準確度,%;
d--------待測儀器與參比方法測量各數據對差的平均值,%;
cc--------置信系數,%。
1n
ddi
ni1....................................(12)
dRMCCEMS..........................(13)
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iii
式中:
di--------每個數據對待測儀器與參比方法測量值之差,%。
注:在計算數據對差的和時,保留數據差值的正、負號。
10
T/SXAEPI12—2022
Sd
cctf,0.95
n.................................(14)
式中:
tf,0.95------統計常數,由t表(見表1)查得,f=n-1;
Sd--------待測儀器與參比方法測量各數據對差的標準偏差,%。
n
2
(did)
i1
Sd
n1.............................(15)
表1計算置信區間和允許區間參數表
‘’
ftfvfnun‘’(75)
82.3061.711081.233
92.2621.645291.214
102.2281.5931101.208
112.2011.5506111.203
122.1791.5153121.199
132.1601.4854131.195
142.1451.4597141.192
152.1311.4373151.189
162.1201.4176161.187
172.1101.4001171.185
182.1011.3845181.183
192.0931.3704191.181
202.0861.3576201.179
212.0801.3460211.178
222.0741.3353221.177
232.0691.3255231.175
242.0641.3165241.174
252.0601.3081251.173
302.0421.2737301.170
352.0301.2482351.167
402.0211.2284401.165
452.0141.2125451.163
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502.0091.1993501.162
注:f=n-1
7.3.2煙氣參數C-CMS性能檢測
11
T/SXAEPI12—2022
采用參比方法與流速、煙溫、濕度C-CMS同步測量,至少獲取5個同時段測試斷面值數據對,分別計
算流速、煙溫、濕度C-CMS準確度。
7.3.2.1流速準確度
煙氣流速準確度計算方法如下:
絕對誤差:
1n
..............................(16)
dviVCCMSVi
ni1
相對誤差:
dvi100%..................................(17)
Rev
Vi
式中:
-------流速絕對誤差,m/s;
dvi
n---------測定次數(≥5);
VC-CMS------流速C-CMS與參比方法同時段測定的煙氣平均流速,m/s;
Vi--------參比方法測定的測試斷面的煙氣平均流速,m/s;
Rev--------流速相對誤差,%。
7.3.2.2煙溫準確度
煙溫絕對誤差計算方法:
1n
T...............................(18)
TCCMSTi
ni1
式中:
△T-------煙溫絕對誤差,℃;
n---------測定次數(≥5);
TC-CMS------煙溫C-CMS與參比方法同時段測定的平均煙溫,℃;
Ti--------參比方法測定的平均煙溫,℃。
7.3.2.3濕度準確度
濕度準確度計算方法如下:
1n
絕對誤差:...........................(19)
XSWXSWCCMSXSWi
ni1
相對誤差:XSW100%................................(20)
Res
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XSWi
式中:
△XSW-------煙氣濕度絕對誤差,%;
n----------測定次數(≥5);
12
T/SXAEPI12—2022
XSWC-CMS-----煙氣濕度C-CMS與參比方法同時段測定的平均煙氣濕度,%;
XSWi--------現行有效的參比方法測定的平均煙氣濕度,%;
Res---------煙氣濕度相對誤差,%。
7.4安全檢測
7.4.1絕緣電阻檢測
待測儀器不連接供電電源,但接通儀器的電源開關,將絕緣電阻測試儀的一個接線接到電源插
座相、中線上,另一端接到待測儀器的接地線上,施加DC500V,用絕緣電阻測試儀測量待測儀器的
絕緣電阻應不小于20MΩ。
7.4.2絕緣強度檢測
待測儀器不連接供電電源,試驗前打開待測儀器電源開關,把耐壓試驗儀的兩根接線分別接在
待測儀器電源插座的相中線及接地端(或機殼上)。檢驗時電源應平穩上升到規定值1.5kV,保持
1min,漏電流10mA,然后將電壓平穩地下降到0V,檢驗過程中不應出現擊穿和飛弧現象。
7.4.3漏電保護檢測
檢測試驗按鈕能否準確、迅速動作,起到保護作用。
8質量保證
8.1安裝質量保證
安裝位置和現場配套環境條件應符合HJ75的相關要求。
原則上要求一個工業源排放口安裝一套系統。若一個工業源排放口排氣先通過多個煙道或管道后進
入該工業源排放口的總排氣管時,應盡可能將系統安裝在總排氣管上;不得只在其中的一個煙道或管道
上安裝系統,并將測定值作為該源的排放結果;但允許在每個煙道或管道上安裝相同的監測系統。
排放煙囪或煙道設置的采樣平臺和爬梯應符合HJ75的相關要求,采樣平臺應易于到達,有足夠的
工作空間,安全且便于操作;應牢固并有符合要求的安全措施;采樣平臺設置在高空時,應有通往平臺
的折梯、旋梯或升降梯。
監測系統準確度達不到要求,應查明原因并解決;若無法查明原因,可按公式(21)和(22)對系
統測量數據進行調節;經調節仍不能準確測量時,應選擇有代表性的位置安裝系統,重新進行檢測。
EEE
adac...................................(21)
式中:
3
Ead--------系統調節后的數據,μmol/mol(mg/m);
E---------系統測量數據,μmol/mol(mg/m3);
Eac--------偏差調節系數。
d
E1
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ac
E.....................................(22)
式中:
Eac--------偏差調節系數;
d--------系統與參比方法測量各數據對差的平均值,μmol/mol(mg/m3);
13
T/SXAEPI12—2022
E--------系統全部數據對測量結果的平均值,μmol/mol(mg/m3)。
8.2檢測質量保證
系統檢測應在工業排放源正常排放被測氣體條件下進行。初檢和復檢時,應有專人負責監督工況,
排污單位應根據相關校準工作的要求調整工況或凈化設備的運行參數,在測試期間保持相對穩定。
為了保證獲得被測氣體參比方法與系統在同時間區間的測定數據,對于完全抽取式監測系統,必要
時可扣除參比方法測量被測氣體到達檢測器的時間(滯后時間)和系統的管路傳輸時間。被測氣體到達
檢測器的時間可按公式(23)估算。
tV/Q
sl.....................................(23)
式中:
t-------滯后時間,min;
V-------導氣管的體積,L;
Qsl------氣體通過導氣管的流速,L/min。
參比方法應采用國家或行業發布的現行有效的標準分析方法。被測氣體參比方法測試可采用儀器分
析法;儀器分析法測量被測氣體時,采樣測量前、后均需用氣體標準物質進行校準或校驗。
對于完全抽取式,當進行零點和量程校準時,原則上要求零氣和氣體標準物質與樣品氣體通過的路
徑(如:采樣管、過濾器、洗滌器、調節器)相同。
8.3運行期質量保證
系統至少進行90天的運行,運行期間對系統質量保證提出以下基本要求。
a)不超過15天用零氣和量程校準氣體或校準裝置校準一次系統零點和量程,此期間的零點和量
程漂移應符合本技術要求6.3.1.3的要求;
b)不超過3個月更換一次采樣探頭濾料,不超過3個月更換一次凈化稀釋空氣的除濕、濾塵等的
材料;
c)應使用在有效期內的氣體標準物質。
9檢測項目
工業排放源碳(CO2、CO、CH4)連續監測系統技術要求檢測項目詳見表2。
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
14
T/SXAEPI12—2022
表2工業排放源碳(CO2、CO、CH4)連續監測系統檢測項目
序號監測因子檢測項目技術要求
1系統響應時間≤200s
2重復性≤2%(相對標準偏差)
3零點漂移和量程漂移±2%F.S.
4示值誤差不超過±5%
CO2
≥20%時,相對準確度≤10%
≥14%~<20%時,絕對誤差≤2%
5準確度
≥7%~<14%時,相對誤差≤15%
<7%時,絕對誤差≤1%
6系統響應時間≤200s
7重復性≤2%
8零點漂移和量程漂移±2%F.S.
9示值誤差不超過±5%
CO≥250μmol/mol時,相對準確度:≤15%;
≥50μmol/mol~<250μmol/mol時,平均值絕對誤差的絕對
值:≤20μmol/mol;
10準確度
≥20μmol/mo~<50μmol/mo時,平均值相對誤差的絕對值:
≤30%;
<20μmol/mo時,平均值絕對誤差的絕對值:≤6μmol/mol。
11系統響應時間≤200s
12重復性≤2%
13零點漂移和量程漂移±2%F.S.
14示值誤差不超過±5%
≥250μmol/mol時,相對準確度:≤15%;
CH4
≥50μmol/mol~<250μmol/mol時,平均值絕對誤差的絕對
值:≤20μmol/mol;
1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東省德州市躍華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年級5月聯考試題含解析
- 西藏拉薩市那曲二中2024-2025學年高三下5月第一次階段達標檢測試題英語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鳳凰花園城小學2025年三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延邊市重點中學2025年初三下學期摸底數學試題含解析
- 江西省南昌市心遠中學2025年初三3月統一練習(一)英語試題含答案
- 重慶二手房交易合同示范文本
- 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2025屆初三下學期模擬卷(四)物理試題含解析
- 山東省煙臺市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周考英語試題(重點)試題含解析
- 河南省信陽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 第一單元第二課《美術家族成員多》教學設計-魯教版五四制六年級美術上冊
- 電力現貨市場基本原理課件
- 賞識教育培訓課程課件
- 上海初三生命科學知識點總復習
- 八年級期末質量分析-課件
- 酒店公共場所衛生管理制度(精選5篇)
- 集成電路芯片封裝技術第2章ppt課件
- 技能操作鑒定要素細目表(電工技師)
- 武廣客運專線隧道防排水技術的突破QC成果
- 電子產品設計生產工藝流程
- 初級培訓機器人的機械系統
- 制造工廠品質宣傳海報標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