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_第1頁
第25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_第2頁
第25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_第3頁
第25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_第4頁
第25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九單元第25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A級必備知識基礎練1.(2023遼寧鐵嶺高一期末)下列文件中被稱為“新中國的建國綱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具有臨時憲法作用的是()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B.《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C.《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D.《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2.(2023天津津南高一聯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進入社會主義過渡時期,此時中國的社會性質是()A.資本主義社會B.社會主義社會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D.新民主主義社會3.為探究“銀元之戰”的歷史,高一歷史興趣小組搜集到下列資料,其中可信度最高的是()A.以此為背景的文學作品B.親歷者撰寫的回憶錄C.檔案館保存的相關檔案D.反映此事件的電視劇4.閱讀歷史書籍需要關注章節標題,從而把握內容的主旨。根據圖中的內容,你認為最適當的標題是()?第一節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第二節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第三節土地改革A.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B.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C.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D.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5.下圖為1952—1956年我國經濟成分比重變化統計數據,對其解讀正確的是()A.實現了社會主義的工業現代化B.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遺留任務C.標志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初步確立D.開始改變我國工業基礎落后的面貌6.(2023浙江溫州高一期末)1955—1959年,中國與尼泊爾、埃及、敘利亞、也門、斯里蘭卡、柬埔寨、阿爾及利亞、蘇丹等國建交,這種外交局面的出現主要得益于()A.“一邊倒”方針的實行B.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C.中美關系正常化的推動D.“求同存異”方針的提出B級能力素養提升練7.(2023福建福州高一期中)黃炎培先生在《永遠紀念著的一九四九年》中提到,這一年“人”的地位被發現了,群眾的力量被認識了。這表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A.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B.社會主義制度全面確立C.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結束D.祖國統一大業徹底完成8.下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人員組成情況表。這表明當時中國()類別副總理政府委員政務委員總人數4人56人15人民主人士數2人27人9人A.民主黨派掌握了國家政權B.人民當家作主愿望得以實現C.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已確立D.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初步形成9.(2023北京密云高一期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國民黨特務曾叫囂:“只要控制了兩白(米、棉)一黑(煤),就能置上海于死地。”為此,人民政府的舉措是()A.在新解放區的土地改革B.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C.制止投機資本穩定物價D.進行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10.1950年,全國工農兵勞動模范會議在北京召開。此次勞模評選以“解放全部國土”“發展生產”“建設新中國”等為主要標準。這次評選活動旨在()A.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B.踐行人民當家作主理念C.表彰“一五”計劃優秀代表D.激發建設中國的熱情11.20世紀50年代初期,毛澤東提出世界各國和平共處和大小國家一律平等的思想。1953年底,周恩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并倡議將其作為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這說明,當時我國()A.謀求建立新的國際關系B.積極走向世界舞臺C.發展與周邊的睦鄰友好D.國內經濟繁榮發展12.1953年“一五”計劃推進期間,我國列出了數個重點工程領域,其中冶金、機械、國防事業和能源所占項目數量較多,相比之下只有少數輕工業和醫藥項目,據此可知,我國“一五”計劃的特點是()A.全面實現工業化B.優先發展重工業C.形成全國交通網D.以東北作為重心13.(2023浙江杭州高一期末)1953年周恩來總理宣布:“我們相信不同制度的國家可以和平共處……我們愿意同一切愿意維持和平關系的國家恢復和建立貿易關系,發展和平經濟。”這一講話出臺的背景是()A.中國外交打開新局面B.周邊地區局勢日益緊張C.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確立D.社會主義工業化開始起步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52年中國主要產品產量簡表產品名稱1952年產量比1949年增長比歷史最高水平增長糧1.639億噸36%9.3%棉130.4萬噸193%53%鋼135萬噸754%46.2%煤6649萬噸105%7.4%材料二1957年中國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統計簡表產品名稱產量比1952年增長鋼535萬噸296%煤13000萬噸96%發電量193億度166%原油146萬噸235%(1)根據材料一,指出1952年我國經濟的發展情況,并結合所學分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57年中國主要工業產品產量變化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其意義。

第九單元第25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1.A解析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國綱領,具有臨時憲法的作用。A項正確,排除B、C、D三項。2.D3.C解析根據所學,檔案館保存的相關檔案屬于當時的一手史料,價值較高,C項正確;文學作品、回憶錄、電視劇都帶有較強的主觀色彩,價值不如檔案高,排除A、B、D三項。4.B解析根據材料內容“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可以判斷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再根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和“土地改革”可以判斷為鞏固人民政權的措施,B項正確;A項不全面,排除;材料沒有體現道路探索,排除C項;D項是在改革開放后,排除。5.C解析根據1952—1956年我國經濟成分比重變化統計數據可知,1952年我國私有制經濟占絕對優勢地位,而到了1956年我國公有制經濟占有絕對優勢,私有制經濟只占很少的比重,這意味著生產資料公有制基本建立,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初步建立,故選C項。6.D解析據材料可知,1955—1959年與新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主要是剛獲得民族獨立的亞非新興民族國家,這是因為1955年召開的亞非會議上,中國提出“求同存異”,獲得與會亞非國家的認可,促進了中國外交的發展,故選D項。7.A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人民真正實現了當家作主,成為國家的主人,所以才會有黃炎培先生說的“群眾的力量被認識了”,故選A項;社會主義制度全面確立是在1956年底,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B項;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但并不能體現出“‘人’的地位被發現了,群眾的力量被認識了”,排除C項;祖國統一大業徹底完成還沒有實現,D項不符合史實,排除。8.D解析根據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組成人員中民主人士也占據了相當的比例,這說明此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初步形成,D項正確。9.C解析根據題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國民黨特務妄圖通過對米棉和煤炭的投機倒把搞亂上海經濟,人民政府通過“米棉之戰”等一系列制止投機資本的措施使物價得到穩定,C項正確;題干中涉及的是城市經濟,并非農村的土地改革,排除A項;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開始于一化三改時期,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B、D兩項。10.D解析依據材料并結合“1950年”,可知這一時期鞏固政權,通過勞模評選來激發群眾建設中國的熱情,D項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