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1課《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教案_第1頁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1課《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教案_第2頁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1課《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教案_第3頁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1課《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教案_第4頁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1課《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1課《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教案【教學重點】1、積累重點文言字詞、句式,疏通文意,把握文章脈絡。2、理解分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的性格和志向以及孔子對他們的態度,探究“沂水春風圖”所傳達的和諧美好的理想社會圖景。【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略)二、知人論世1、孔子孔子(前

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先世為宋國貴族。年青時貧賤,勤奮好學,多才多藝。五十歲時擔任過魯國司寇,代理相事,棄官后,在動亂的春秋時期,為實現他輔國治邦安天下的抱負,帶著自己的弟子,拉著幾大車書籍周游列國,推行自己的政治思想。晚年致力于教育、設壇授學,廣收門徒,相傳先后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整理《詩》《書》、刪修《春秋》,使之成為中國第一部編年體的歷史著作。2、《論語》《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門人和再傳弟子所輯錄的孔子的言行錄,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學、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關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論語》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連屬;言簡意豐,含蓄凝練,包含了孔子淵博的學識和豐富的生活經驗;在記言的同時,傳達了人物的神情態度;在某些章節的記述中,還生動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論成為人們習用的格言和成語,對后來的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和《孟子》3、知背景孔子所處的時代是春秋末期,禮崩樂壞,諸侯割據,互相征伐,周王室不被重視。孔子對動蕩的社會深感憂慮,希望借助周朝原有的禮制,重新建立井然有序的統治秩序,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同時反對暴政,強調“仁者愛人”,要求每個人以自我克制和禮讓的態度調和社會矛盾。他一方面教授弟子學習禮儀,另一方面主張積極入世,面對“天下之無道也久矣”的局面,“知其不可而為之”,希望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表現出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孜孜以求4、知弟子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即文中的“由”,當時約51歲。子路很勇敢,63歲時是衛國大夫孔悝的家臣。魯哀公十五年,衛國發生內亂,孔悝被劫持,子路臨危不懼,冒死沖進衛國國都救援孔悝(春秋時期衛國大夫),混戰中被殺。死前子路目毗盡裂,嚴厲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帽纓從容就義。混戰中被蒯聵kuǎikuì擊殺,砍成肉泥。葬于澶淵(今河南濮陽)。曾晳,名點,字皙,即文中的“點”當時約39歲。他的兒子曾參也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后人尊稱為“曾子”。平時所說的“四書五經”中的《大學》就是曾參所著。姓冉,名求,字子有,魯國人。當時約31歲。以政事見稱,多才多藝,尤擅長理財,曾擔任季氏宰臣。魯哀公十一年,齊國軍隊攻打魯國,冉有力排眾議,率領魯國軍隊抵抗強敵,獲得了勝利。公西華,姓公西,名赤,字子華,是幾個弟子中年齡最小的。據《論語》記載,他衣冠整齊,生活從來不馬虎,儀表堂堂,風度翩翩,擅長辭令,應對得體。孔子說他“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他可做一個很好的外交官。當時約18歲。5、解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選自《論語先進》篇,標題為后人所加。“侍坐”意即“在尊長旁邊陪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四人都是孔子的學生,他們年齡不同,性格也各有差異。三、疏通文意(一)重要字詞:1、以吾一日長乎爾:因為2、居則曰:平時、平日3、子路率爾而對曰:急遽而不加考慮的樣子4、攝乎大國之間:夾處5、比及三年:等到6、以俟君子:等待7、可使足民:使……富足8、非曰能之,愿學焉:勝任、能做到9、端章甫,愿為小相焉:穿著禮服,戴著禮帽10、舍瑟而作:放下;起身、站起來11、吾與點也:贊成12、如如或知爾:假如、如果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至于(二)重要句式1、以吾一日長乎爾

(狀語后置句)2、不吾知也

(賓語前置句)3、加之以師旅

(介賓短語后置句)4、異乎三子者之撰

(介賓短語后置句)5、浴乎沂,風乎舞雩

(狀語后置句)四、整體感知問題:朗讀課文,思考本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找出文中的關鍵句。【明確】關鍵句“亦各言其志也!”(第10段)“亦各言其志也已矣!”(第14段)本文地再現了孔子和學生們一起暢談理想志趣的情形。明確:孔子問志——弟子述志——孔子評志第一課時一、復習導入(略)二、合作探究1、自由朗讀,思考四人的志向分別是什么?性格(人物形象特征)又分別有哪些特征?孔子對他們分別是什么樣的態度?請從文中找出依據,小組討論并發言,完成下列表格。表一人物述志人物形象特征子路冉有公西華曾皙表二人物孔子的態度孔子評志子路冉有公西華曾皙【明確】人物述志人物形象特征子路理一個受大國侵略而且遭受饑荒的千乘之國,并保證三年內使人民勇于作戰并懂得道理。(強國)有抱負,自信,卻失之魯莽、輕率。冉有治理一個小國,三年內使人民富足。至于禮樂教化,還難辦到。(富民)

謙虛謹慎有分寸

公西華能在諸侯舉行祭祀或會盟時擔任一個“小相”。(知禮)謙恭有禮嫻于辭令

曾皙暮春時節,脫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個成年人,帶著六、七個少年,在沂水邊沐浴,在舞雩臺上吹吹風,一路唱著歌回來。(幸福生活)

灑脫高雅從容豁達(從容淡定)人物孔子的態度孔子評志子路哂之“為國以禮,其言不讓”贊成他的治國志向,但認為他不夠謙讓

冉有嘆之沒有正面加以評價

公西華惜之贊成他的治國志向,肯定他的謙虛態度,孔子表示惋惜,主要是認為他通曉禮樂,可以做大事,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擔任更重要的工作,鼓勵他勇挑重擔。

曾皙與之與孔子的觀點相同,得到孔子的贊揚2、分角色扮演朗讀。三、思維提升1、孔子為什么單單贊同曾皙的回答呢?從中可以看出孔子的“志”是什么?以及贊成曾皙的回答又為何“喟然嘆曰”?【明確】當時社會動亂,孔子稱之為“禮崩樂壞”的時代,因而孔子政治上主張“禮治”,“為國以禮”。曾點的志向突顯孔子禮樂治國的最高境界,故孔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曾皙講的這個境界,就應是社會安定、國家自主、經濟穩定、天下太平,每個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主:一個大同世界的理想。其實現在孔子看來,就是禮治。孔子贊同曾皙的說法,是因為曾皙所描繪的太平盛世的景象,正是他所渴望和追求的。鏈接:“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禮記·禮運篇》孔子之志:建立一個統治者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百姓,各得其所、人盡其力的“大同世界”!“喟然嘆曰”——現實社會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