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路(規劃路-北環西路)道路工程項目環評報告_第1頁
開元路(規劃路-北環西路)道路工程項目環評報告_第2頁
開元路(規劃路-北環西路)道路工程項目環評報告_第3頁
開元路(規劃路-北環西路)道路工程項目環評報告_第4頁
開元路(規劃路-北環西路)道路工程項目環評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V類建設項目不開展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生態環境本項目在一般區域(除特殊生態敏感區和重要生態敏感區外),工程影響范圍小于2km2,根據導則,生態環境評價定為三級。三級表1.4-2評價范圍環境因素評價范圍聲環境道路中心線兩側各200m以內的帶狀區域環境空氣道路中心線兩側各200m以內的帶狀區域地表水環境大閘河、一橫河生態環境道路沿線動土范圍社會環境道路中心線兩側各200m內帶狀區域并適當擴大至項目直接影響區注:表示評價范圍注:表示評價范圍圖1.4-1評價范圍圖1.4.3評價時段評價時段分為施工期和營運期,按工程具體情況,確定如下:①建設期:施工期約18個月,預計2019年3月完工②營運初期:2019年;③營運中期;2025年;④營運遠期;2033年。1.5評價標準1.5.1環境質量標準(1)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按環境空氣質量功能區分類的有關要求,項目所在地為二類功能區,項目現狀評價及預測影響環境空氣質量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表1中的二級濃度限值(表2暫不執行),見表1.5-1。表1.5-1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濃度限值污染物項目平均時間濃度限值單位SO2年平均60μg/m324小時平均1501小時平均500NO2年平均4024小時平均801小時平均200PM10年平均7024小時平均150CO24小時平均4mg/m31小時平均1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項目附近地表水體水環境質量執行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3\*ROMANIII類標準,見表1.5-2。表1.5-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單位:除pH外為mg/L序號水質參數=1\*ROMANI類=2\*ROMANII類=3\*ROMANIII類=4\*ROMANIV類=5\*ROMANV類1pH值(無量綱)6~92DO≥7.565323CODMn≤24610154BOD5≤3346105氨氮≤0.150.51.01.52.06總磷≤0.020.10.20.30.47石油類≤0.050.050.050.51.08LAS≤0.20.20.20.30.3(3)聲環境質量標準本項目所在區域聲功能區為1類區域。本項目按城市次干道設計,根據《聲環境功能區劃分技術規范》(GB/T15190-2014)4類標準適用區域的劃分8.3.1.1的規定:將交通干線邊界線外一定距離內的區域劃分為4a類聲環境功能區(相鄰區域為1類聲環境功能區,距離為50m);8.3.1.2的規定:當臨街建筑高于三層樓房以上(含三層)時,將臨街建筑面向交通干線一側至交通干線邊界線的區域定為4a類聲環境功能區。故本項目相鄰區域為1類聲環境功能區,1類聲環境功能區道路邊界線50m外執行1類標準。本項目沿線評價范圍內暫無敏感點。具體見表1.5-3。表1.5-3《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采用標準標準值Leq/dB晝間夜間1類55454a類70551.5.2污染物排放標準(1)大氣污染物排放工程施工所需瀝青外購,不設瀝青拌和站,瀝青煙氣主要在鋪設過程中產生,瀝青煙氣排放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中的二級標準,詳見下表1.5-4。表1.5-4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污染物瀝青煙非甲烷總烴苯并[a]芘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生產設備不得有明顯的無組織排放4.0周界外濃度最高點0.008ug/m3(2)污水排放標準本項目施工廢水和生活污水經預處理達到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三級標準后納入北側北環西路市政污水管網,送至寧波北區污水處理廠處理至GB18918-2002《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準后排入鎮海附近海域。標準限值見表1.5-5。表1.5-5污水排放標準(單位:除pH外均為mg/L)項目pHCODNH3-N*BOD5SS總磷*LAS動植物油納管標準6~950045300400820100排放標準(一級A)6~9505(8)10100.50.51*注:氨氮、總磷納管標準參照《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準》(GB/T31962-2015)。(3)噪聲施工噪聲執行《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標準,噪聲限值見表1.5-6。表1.5-6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晝間(dBA)夜間(dBA)7055說明:1、夜間噪聲最大聲級超過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2、當場界距噪聲敏感建筑物較近,其室外不滿足測量條件時,可在噪聲敏感建筑物室內測量,并將表中相應的限值減10dB(A)作為評價依據。1.6環境保護對象及敏感目標根據現狀調查,環境保護目標主要為項目擬建地周圍環境敏感點及附近水體,具體見表1.6-1和表1.6-2。表1.6-1環境保護對象及保護級別序號環境保護對象保護級別1環境空氣項目所在區域《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2地表水環境大閘河、一橫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3\*ROMANIII類3聲環境項目地塊本項目所在區域為1類標準適用區。本項目按城市次干道設計,根據《聲環境功能區劃分技術規范》(GB/T15190-2014)4類標準適用區域的劃分8.3.1.1的規定:將交通干線邊界線外一定距離內的區域劃分為4a類聲環境功能區(相鄰區域為1類聲環境功能區,距離為50m);8.3.1.2的規定:當臨街建筑高于三層樓房以上(含三層)時,將臨街建筑面向交通干線一側至交通干線邊界線的區域定為4a類聲環境功能區。故本項目相鄰區域為1類聲環境功能區,1類聲環境功能區道路邊界線50m外執行1類標準。規劃商住混合用地(現為農田)規劃綠地規劃路規劃體育用地(現為農田)一橫河大閘河姚江規劃云飛路洪塘西路廣元路開元路北環西路奧體中心(在建)奧體中心(在建)規劃商住混合用地(現為農田)規劃綠地規劃路規劃體育用地(現為農田)一橫河大閘河姚江規劃云飛路洪塘西路廣元路開元路北環西路奧體中心(在建)奧體中心(在建)圖1.6-1敏感目標分布圖表1.6-2項目評價范圍內主要敏感目標分布情況序號敏感點名稱與道路邊界最近距離建筑結構及層數用途窗戶類型朝向涉及聲功能區類別4a類區受影響的幢數及戶數1類區受影響的幢數及戶數備注開元路(規劃路-北環西路)工程南起規劃路,北至北環西路1規劃商住混合用地K0+140~K0+540緊鄰/住宅/位于開元路西側1類/4a類//根據寧波市姚江新區啟動區(JB16)控制性詳細規劃,地塊位于道路西側,地塊內尚無通過環評審批的項目在建設開元路(規劃路-北環西路)道路工程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2自然環境及社會環境概況2.1自然環境概況2.1.1地理位置寧波市位于我國海岸線中段,浙江寧紹平原東端,東有舟山群島為天然屏障,北瀕杭州灣,西接紹興市的嵊縣、新昌、上虞,南臨三門灣,并與臺州的三門、天臺相連。全市地理位置位于東經120°55'~122°16',北緯28°51'~30°33'。全市陸域面積9817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為1033平方公里。江東區地處寧波城市向東發展的前沿,是寧波市重點建設的核心城區,東臨東方大港北侖港,西含繁華的三江口,北瀕國家高新區,南接市高教園區。鄞州區,東接北侖港、寧波保稅區,西北與西部與余姚接壤,南部緊鄰奉化,東南臨象山港與象山隔水相望。西臨紹興、杭州,北與上海隔海相望,是寧波市最大的市轄區。開元路道路工程項目位于寧波市江北區奧體中心開發區塊內,南起規劃路,北至北環西路。本項目按城市道路次干道標準設計,設計車速主線40km/h,瀝青混凝土路面。項目地理位置圖見圖2.1-1。項目所在地項目所在地圖2.1-1項目地理位置圖2.1.2地質地貌寧波地區位于杭州灣南岸浙江東部沿海,甬江兩岸,屬寧紹濱海沖積平原之邊緣,地形平坦。平原上河網分布密集,局部線路切割在25m左右的殘積丘陵及橫切平原上向程150m縱梁山脈邊緣地帶。項目位于寧波的海岸沖積平原及海蝕階地地區,地層為第四紀海岸沖積的粘土質土壤及砂質土壤互層,上層為深灰色不定型淤泥質粘土類土壤,厚度達25m以上,呈松軟狀態,偶有夾薄鏡片狀5~10cm,綠色細沙層或因河道殘積下來的較大范圍的砂質土壤,地下運動近于平衡狀態以及地表人工河網交割,地基常年受地下水浸染,形成地基以下3~4m土壤長期呈濕軟狀態。在接近山麓邊緣地帶,以流紋巖風化為主的砂礫層,厚度不均,隨距山坡遠近而異。在分水嶺坡積斜坡信殘積丘陵地帶,表層覆蓋較薄的黃色砂粘土,厚度1~2m。在山坡地帶,上層為厚度15~20cm的以流紋巖為主風化破碎的巖屑及粘土質土壤混合物,在生因上屬第四紀上部坡積層,下部基本巖層為白堊紀晚期噴出的燕山系流紋巖、安山巖、火山塊集巖及細?;◢弾r,組織細密,巖性堅脆。本地區地震基本烈度為六度。2.1.3氣候條件屬亞熱帶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強。冬季以晴冷干燥天氣為主,春末夏初雨水多,俗稱梅雨季,夏秋七八月間天氣晴熱少雨,但有臺風入侵,帶來大風大暴雨災害性天氣,對本區影響很大。全年地面主導風向為西北風,次主導風向為東南風,各占全年頻率11%和10%,冬季盛行西北風,夏季盛行東南風。本區主要氣象要素年平均氣溫16.2℃;年平均降水量1414.1mm;年平均蒸發量1196.55mm;年平均相對濕度81%;年平均氣壓1016.5hpa;年平均風速2.5m/s;年平均雨日174天。2.1.4水文特征姚江流域位于我省東北部,北濱杭州灣,西沿曹娥江,東臨甬江,全流域面積3008km2,其中平原面積2041km2,占68%,山丘面積967km2,占32%,姚江原為潮汐河流,咸潮可上溯至通明,姚江大閘建成后構成平原型河道水庫。姚江大閘建成于1957年7月,控制集雨面積1918km2,起到了擋潮蓄淡,改善姚江干流供水條件作用。姚江干流河道各種水位條件相應的容積見表2.1-1。表2.1-1姚江干流河道各種水位條件下的容積高水位(m)容積(m3)中水位(m)容積(m3)水面積(萬m2)低水位(m)容積(m3)3.057562.8552512302.65295姚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1700mm之間,年際變幅較大,且年內分配不勻,全年降水主要集中于4~9月份,約占全年降水總量的69%,降雨量全年呈雙峰型分布,在梅雨和臺風雨期產生峰值。由于河川徑流來源于降水,故其變化規律與降水基本同步,更由于受下墊面及人工調控等因素影響,徑流年際、年內分配的不均勻性更為突出。在來水豐富的季節,姚江大閘將開閘放水以防產生洪澇災害。根據姚江大閘逐月棄水記錄,姚江干流多年平均棄水量為11.34億m3,豐水年棄水量高達19.91億m3,而枯水年僅為3.873億m3,豐枯比達5倍多。從年內分配來看,棄水主要集中在4~9月份的汛期,其中6月、9月由于梅雨、臺風雨影響,棄水量較大,而7~8月份,由于氣溫高,蒸發量大,加之流域農業取水大增,故棄水量較少。通過對姚江大閘歷年棄水天數的統計,多年平均棄水天數為89天,其中1968年最少,僅為20天,1975年最多,為148天。本項目橋梁橫跨大閘河及一橫河,以上河流屬姚江水系。2.2社會環境概況2.2.1江北區概況江北位于寧波市區西北側,東南臨甬江與江東區相望,南瀕姚江,與海曙區、鄞州區連接,東北毗鄰鎮海區,西接余姚市,是寧波面積最大的中心城區。全區面積208平方公里,人口27萬,江北區轄7個街道、1個鎮:中馬街道、白沙街道、孔浦街道、文教街道、甬江街道、洪塘街道、莊橋街道;慈城鎮。江北歷史悠久,原系句章、鄮縣及后來的鄞縣、鎮??h、慈溪縣屬地。18世紀中葉,今江北舊城部分尚未形成市廛嗣后逐漸發展,街巷初具雛形。民國18年寧波設市,稱五區。民國24年(1935)稱江北鎮。1949年建立江北區公所,后來行政區域不斷調整,1984年2月正式建區。江北自然條件優越,區內腹地廣闊,城郊結合,環境優美,有著底蘊深厚、悠久的商貿文化和歷史。近年,寧波市將江北區定位為主要的文化旅游休閑功能區,三江文化長廊的主體,積極依托豐富的山水資源,培育自然山水生態文化,使江北成為穿接現代都市商貿文化和人文歷史休閑文化的綠色紐帶。外灘歷史文化街區、寧波大劇院、寧波美術館、日湖公園、現代農業園區等相繼在區內開工落成。綜合經濟連續保持快速增長,城鄉一體化進程高速推進,都市工業蓬勃發展,已形成冶金、橡塑、機電、建材、輕紡為主的產業格局,涌現出金田銅業、甬微集團等規模型、實力型企業。已開工建設的“杭州灣大通道”進入寧波市區的主入口就在江北西北角,杭州灣大橋建成后,使江北即將成為寧波接軌上海的重要窗口,是“上海的新郊區,寧波的新城區,投資創業的新天地”,江北正逐步成為居住、商務、休閑相結合的繁華都市。2.2.2洪塘街道洪塘,位于寧波市區西北部,南臨姚江,北靠馬鞍山。2004年7月1日撤鎮建街道。街道轄區面積3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萬,共有28個村。洪塘區位優勢明顯。江北大道橫貫轄區,寧慈公路穿城而過,交通大動脈——杭州灣大通道建成后,洪塘將成為“上海2小時經濟圈”融入寧波中心城區的落腳點。隨著江北西區規劃的出臺,以西外環機場路、北外環連接線、繞城高速公路、北旅游線、江北大道拓寬工程等為主體的大交通格局正在快速形成。洪塘經濟發展迅速。目前已建成洪塘工業A區、工業B區。江北投資創業園區也坐落于轄區內。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刀片、揚聲器、醫療器械等特色的塊狀經濟,并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洪塘第三產業快速崛起。憑借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洪塘街道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洪塘旅游資源豐富。轄區內有全國AAA級文物保護單位保國寺;有被評為2002年寧波市區十大新景點之一的寧波都市農業園區,其規劃面積1萬多畝,是省級農業高科技示范園區,也是全市國內外農業名特優珍稀品種和高新技術的試驗、推廣基地。洪塘教育體系完善。擁有幼兒園、小學、中學、成人學校及兩所民辦學校(至誠學校、求知學校),投資3000萬元的姚江小學正在建設之中。洪塘建設新型社區。街道現有洪塘社區居委會和姚江花園社區居委會。2.3寧波北區污水處理廠寧波北區污水處理廠位于鎮海區澥浦鎮新泓口,一期規模為10萬m3/d,遠期規模為40萬m3/d。該污水處理廠服務范圍為江北區、鎮海區和海曙區,服務面積177.24km2,具體包括慈城古鎮、慈城新城、江北創業園區、洪塘鎮、莊橋鎮、機電園區、駱駝新區、高教園區北區、環城北路沿線及彎頭地區、九龍湖新區、澥浦鎮和化工區嵐山片、灣塘片等地區。該污水處理廠采用A2/O處理工藝,處理達標后排入附近海域。根據《寧波北區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一期)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工程污水接管標準按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三級標準執行,出水水質按GB18918-2002《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準執行。寧波北區污水處理廠始建于2006年,于2007年11月已正式通水運行。本項目污水管網接入北側相連的北環西路鋪設的現狀污水管網,且與寧波北區污水處理廠相接通。項目所處位置項目所處位置圖2.2-1江北區現狀污水管網圖2.4相關規劃情況2.4.1寧波市姚江新區啟動區(JB16)控制性詳細規劃1、規劃范圍姚江新區啟動區位于寧波西北門戶、姚江新區北部,北至北環西快速路,東臨機場快速路,西接長陽路南延段,南抵規劃次干路,規劃總用地面積約6.4平方公里,占姚江新區總面積的一半。2、功能定位經綜合判定,本區功能定位為姚江新區啟動區為城市級體育休閑中心、江北區行政文化中心和低碳型生態宜居新城。3、用地布局(1)居住用地規劃居住用地169.17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的28.4%,人均居住用地24.2平方米。規劃居住用地主要位于啟動區兩端,面向寬闊的姚江布局,創建良好的江景居住環境。以城市道路圍合空間,形成5個城市居住社區。以快速路廣元路為界,東居住片區包含01、02兩個社區,可容納人口3.3萬人,須滿足村民安置需求;西居住片區包含04、06、07三個社區,可容納人口3.7萬人。(2)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規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108.66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的18.3%,人均公共設施用地15.5平方米。其中行政辦公用地9.04公頃,作為江北區行政中心;文化設施用地7.32公頃,與行政中心共同構建江北公共中心;教育科研用地22.11公頃,包括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和1所職業學校;體育用地67.74公頃,作為城市奧體中心;醫療衛生用地1.37公頃,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文物古跡用地1.08公頃,作為區內文保點集中移建保護場所。(3)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規劃商業商務用地45.88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的7.7%,人均公共設施用地6.5平方米。商業商務主要位于兩大中心周邊,適建商業金融、商務辦公、酒店公寓等,為奧體中心和行政中心配套。居住區內靈活設置商住混合用地,適建社區商業。商業商務用地充分考慮與軌道交通站點結合布局,遵循新區TOD發展模式。(4)其他用地其他用地還包括道路用地、公用設施用地、綠地及水域等。4、道路交通規劃區內分為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和城市支路四個等級。(1)快速路規劃北環西路:連接繞城高速,為城市對外聯系通道,快速路外環北段。采用主線高架+地面輔道形式,規劃紅線寬度50米,高架主線設計車速80公里/小時,地面輔道設計車速60公里/小時。廣元路:城市西部跨姚江重要的區間南北向聯系通道,快速路外環西段。采用主線高架+地面輔道形式,規劃紅線寬度68米,高架主線設計車速80公里/小時,地面輔道設計車速60公里/小時。機場路:城市中西部區間的南北向聯系通道,快速路內環西段,兼有對外功能。規劃紅線寬度68米,設計車速80公里/小時。(2)主干路規劃云飛路:東西向交通性干道,紅線寬度44米,設計車速60公里/小時;金山路:南北向交通性干道,紅線寬度44米,設計車速60公里/小時;洪塘中路:南北向交通性道路,紅線寬度為36米,設計車速60公里/小時;邵渡路:南北向交通性干道,紅線寬度44米,設計車速60公里/小時。(3)次干路規劃開元路:南北向交通性道路,紅線寬度為36米,設計車速40公里/小時;宏圖路:南北向交通性道路,紅線寬度為36米,設計車速40公里/小時;洪塘西路:南北向交通性干道,紅線寬度44米,設計車速40公里/小時;洪都路:南北向交通性道路,紅線寬度為28米,設計車速40公里/小時。(4)支路規劃本區域支路紅線寬為16-24米,城市支路起完善路網功能等級結構,承擔集散路網交通流量的功能。規劃支路結合用地性質靈活布置,支路的設計車速為30公里/小時。項目所在地項目所在地圖2.4-1用地規劃圖本項目為新建城市次干道,項目建設符合寧波市姚江新區啟動區(JB16)控制性詳細規劃要求。2.4.2寧波市環境功能區劃根據寧波市環境功能區劃,項目所在區域屬于江北人居環境保障區,編號0205-IV-0-3。1)基本概況總面積約80.4平方公里;位于寧波主城區的北部,西起慈城沈海高速公路(G15),北至鎮海駱駝交界處,南沿余姚江和甬江,東至與鎮海交界的區域。自然環境:屬寧波三江片核心區,是江北區行政、經濟、商貿、文體中心,其中慈城鎮為省、市中心城鎮,保留有較為完整的古縣城和大量傳統建筑。境內較大的河流有甬江、余姚江、慈江、莊橋大河等,其中姚江灣頭段為飲用水源保護區。土地利用類型為城市建設用地。生態環境敏感性:中度敏感到較敏感;生態系統重要性:中等重要到較重要。2)環境功能定位與目標主導功能:維護健康的人居環境,提供健康的人居環境,保障各環境指標能夠持續滿足人類健康生活的需要,防范環境風險。環境目標:①城市內河地表水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Ⅳ類標準,其余的達到地表水環境功能區的要求;地下水達到《地下水質量標準》的相關要求;②環境空氣達到二級標準;③聲環境質量達到《聲環境質量標準》1類標準,或達到聲環境功能區要求;④土壤環境質量達到相關評價標準。生態保護目標:中心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平方米以上,綠地率38%以上;綠化覆蓋率45%以上;水域面積不降低。3)管控措施①禁止新建、擴建、改建三類工業項目,現有的要限期關閉搬遷;禁止新建、擴建二類工業項目,現有二類工業項目只能在原址基礎上改建,并須符合污染物總量替代要求,且不得增加污染物排放總量,不得加重惡臭、噪聲等環境影響;②嚴格按照城鎮規劃進行建設,合理布局生產與生活空間,確保居住區的舒適、安全;在保持原有城市格局和風貌的基礎上,提升現代城市功能;充分挖掘其歷史和文化內涵,嚴格保護歷史街區和歷史遺跡,禁止破壞歷史文化遺產、遺跡;合理規劃布局工業、商業、居住、科教等功能區塊,嚴格控制噪聲、惡臭、油煙等污染排放較大的建設項目布局;③推進城鎮綠廊建設,建立城鎮生態空間與區域生態空間的有機聯系;④嚴格執行畜禽養殖禁養區和限養區規定,城鎮建成區內禁止畜禽養殖;⑤污水收集管網范圍內,禁止新建除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外的入河(或湖或海)排污口,現有的入河(或湖或海)排污口應限期納管。但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定必須單獨設置排污口的除外;⑥最大限度保留區內原有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好河湖濕地生境,禁止未經法定許可占用水域;除防洪、重要航道必須的護岸外,禁止非生態型河湖堤岸改造;建設項目不得影響河道自然形態和水生態(環境)功能。4)負面清單禁止發展的二類工業項目,包括:27、煤炭洗選、配煤;29、型煤、水煤漿生產;E火力發電(燃氣發電、熱電);50、有色金屬壓延加工;J非金屬礦采選及制品制造(不含礦產采選;不含58、水泥制造;不含68、耐火材料及其制品中的石棉制品;不含69、石墨及其非金屬礦物制品中的石墨、碳素);K機械、電子(除屬于一類工業項目外的);85、基本化學原料制造;肥料制造;農藥制造;涂料、染料、顏料、油墨及其類似產品制造;合成材料制造;專用化學品制造;炸藥、火工及焰火產品制造;食品及飼料添加劑等制造(單純混合和分裝的);86、日用化學品制造(單純混合和分裝的);M醫藥(不含“90、化學藥品制造;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中的化學藥品制造);N輕工(不含96、生物質纖維素乙醇生產;112、紙漿、溶解漿、纖維漿等制造,造紙(含廢紙造紙);115、輪胎制造、再生橡膠制造、橡膠加工、橡膠制品翻新;116、塑料制品制造(人造革、發泡膠等涉及有毒原材料的);118、皮革、毛皮、羽毛(絨)制品(制革、毛皮鞣制));119、化學纖維制造(單純紡絲);120、紡織品制造(無染整工段的,不含無染整工段的編織物及其制品制造);121、服裝制造(有濕法印花、染色、水洗工藝的);122、鞋業制造(使用有機溶劑的);140、煤氣生產和供應(煤氣生產);155、廢舊資源(含生物質)加工再生、利用等。禁止發展的三類工業項目,包括:30、火力發電(燃煤);43、煉鐵、球團、燒結;44、煉鋼;45、鐵合金制造;錳、鉻冶煉;48、有色金屬冶煉(含再生有色金屬冶煉);49、有色金屬合金制造(全部);51、金屬制品表面處理及熱處理加工(有電鍍工藝的;使用有機涂層的;有鈍化工藝的熱鍍鋅);58、水泥制造;68、耐火材料及其制品中的石棉制品;69、石墨及其非金屬礦物制品中的石墨、碳素;84、原油加工、天然氣加工、油母頁巖提煉原油、煤制原油、生物制油及其他石油制品;85、基本化學原料制造;肥料制造;農藥制造;涂料、染料、顏料、油墨及其類似產品制造;合成材料制造;專用化學品制造;炸藥、火工及焰火產品制造;食品及飼料添加劑等制造。(除單純混合和分裝外的)86、日用化學品制造(除單純混合和分裝外的)87、焦化、電石;88、煤炭液化、氣化;90、化學藥品制造;96、生物質纖維素乙醇生產;112、紙漿、溶解漿、纖維漿等制造,造紙(含廢紙造紙);115、輪胎制造、再生橡膠制造、橡膠加工、橡膠制品翻新;116、塑料制品制造(人造革、發泡膠等涉及有毒原材料的);118、皮革、毛皮、羽毛(絨)制品(制革、毛皮鞣制);119、化學纖維制造(除單純紡絲外的);120、紡織品制造(有染整工段的)等重污染行業項目。本項目為城市道路新建項目,不屬于工業項目,并符合區域總體規劃且項目不屬于負面清單內的項目,故本項目的建設符合該功能小區的環境功能區劃。2.4.3寧波市生態保護紅線規劃1、規劃范圍規劃范圍為寧波市市區,包括海曙、江東、江北、鄞州、鎮海、北侖六個行政區,陸域面積2560km2。2、規劃期限生態保護紅線規劃是一項長期性的生態環境空間管制區劃,規劃基準年為2015年,在守住生態安全底線的前提下,遵循總量不減、占補平衡、生態功能相當的原則,根據生態環境保護形勢變化,按照規劃編制調整的相關規定,可適時調整和細化。3、總體目標通過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將市區范圍內的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重要水源涵養區、重要濕地、生態公益林、洪水調蓄區、重要自然岸線、重要物種(含漁業)保護區等納入生態保護紅線,并通過生態廊道的合理劃定有效落實城市總體規劃“一個生態圈、雙Y生態軸、一個生態環、多條生態廊道”的生態格局,形成碧野環繞、綠廊相間、生態連片的實施效果,加快美麗寧波建設、促進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目標的實現。4、規劃方案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重要水源涵養區等的劃定全面對接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森林公園總體規劃、水功能區、水環境功能區劃分方案等相關規劃的要求,劃分一級管控區和二級管控區。生態廊道主要由山體、水體等生態性結構要素構成,包括在城市生態環境中呈線性或帶狀布局的,能夠溝通連接空間分布上較為孤立和分散的生態景觀的生態空間。對于寧波市區而言,除自然山體、水體外,生態廊道需重點落實城市總體規劃“一個生態圈、雙Y生態軸、一個生態環、多條生態廊道”的生態格局。(1)山體及其保護范圍規劃將主峰絕對高度不低于50米,且形態基本完整的山以及其他需要保護的山納入生態保護紅線區域。同時,考慮低丘緩坡的綜合開發利用,將坡度25°以下且面積大于1000畝的緩坡地予以排除。(2)水體及其保護范圍為屏蔽陸地排放物對河流的污染,保證河流的水質,為多種生物提供棲息繁衍的場所,在甬江干流、姚江干流、奉化江干流、鄞江、慈江、巖河、蘆江、大嵩江等主干河道兩側劃定一定寬度的生態控制區。水體及其兩側生態控制區納入生態保護紅線,并同時起到城市防護林和組團間隔離廊道的作用??刂茖挾痊F狀建成區水體兩側控制寬度不少于30米,非建成區兩側控制寬度不少于60米。(3)城市生態帶根據《寧波市人民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心城生態帶管理的實施意見》,城市生態帶包括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綠脈生態軸和生態環。綠脈生態軸包括東錢湖-江南東側山體-濱海、慈城-保國寺-駱駝北-龍山-東錢湖城市生態帶,總面積約175平方公里;生態環是以繞城高速、沈海高速等交通線為骨架,結合沿線防護綠帶形成的繞城生態環,總面積約60平方公里。規劃結合現狀用地情況,明晰城市生態帶的空間邊界,劃定城市生態帶總面積約220平方公里。生態帶寬度一般為1000米以上,局部地段考慮現狀建設用地,適當縮減防護綠地的寬度,最窄處不低于200米。(4)多條生態間隔帶多條生態間隔帶,包括三江片的北部、西部、東部的三條U型的生態間隔帶,鎮海片中部生態間隔帶,東部濱海中部生態間隔帶以及鄞南-奉化生態間隔帶。三江片北部生態間隔帶沿洪鎮鐵路設置,面積12.89平方公里;三江片西部生態間隔帶沿杭甬高速及機場路設置,面積8.35平方公里;三江片東部生態間隔帶沿杭甬高速及甬臺溫高速設置,面積3.49平方公里;鎮海片中部生態間隔帶沿洪鎮鐵路設置,面積2.71平方公里;東部濱海生態間隔帶沿大嵩江設置,面積9.48平方公里;鄞南-奉化生態間隔帶,東起橫溪水庫、西接奉化江,面積40.48平方公里,其中寧波市區境內24.69平方公里??紤]到未來寧波行政區劃調整,奉化撤市設區,鄞南、奉化區域的空間發展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鄞南-奉化生態間隔帶的具體線位結合下階段規劃可適當調整,但走向不得改變,規模不宜減少。寧波市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區域面積約1306平方公里,占市區陸域總面積的51.0%。其中一級管控區355平方公里,占市區陸域總面積的13.9%,主要包括皎口-周公宅水庫、溪下水庫、英雄水庫、十字路水庫、新路岙水庫、三溪浦水庫、橫溪水庫、梅溪水庫飲用水水源一級二級保護區、東錢湖風景名勝區核心區、天童-五龍潭風景名勝區核心區、瑞巖寺森林公園核心區等區域。除一級管控區外為二級管控區,二級管控區面積951平方公里,占市區陸域總面積的37.1%。江北區劃定生態紅線區域面積78.6km2,其中一級管控區13.8km2、二級管控區64.8km2。鎮海區劃定生態紅線區域面積106.4km2,其中一級管控區9.3km2、二級管控區97.1km2。北侖區劃定生態紅線區域面積284.0km2,其中一級管控區27.2km2、二級管控區256.8km2。鄞州區劃定生態紅線區域面積837.1km2,其中一級管控區304.8km2、二級管控區532.3km2。生態保護紅線落線圖見圖2.4-2。項目所在地項目所在地圖2.4-2寧波市生態保護紅線落線圖本項目所在地不在管控區內,項目的用地建設能滿足寧波市生態保護紅線規劃相關要求。2.5項目周邊環境現狀及規劃情況本項目南起規劃路,北至北環西路。道路全長約1014米,包括跨河橋梁2座(1號橋梁長約33米,2號橋梁長約24m)。道路沿線現狀為農田等,無遺留的環境污染問題。本項目西側沿線現狀由南向北依次為:農田(規劃綠地及商住混合用地),奧體中心(在建,綜合訓練館);東側沿線由南向北現狀依次為:農田(規劃體育用地,體育公園),奧體中心(在建,游泳館、體育館)。本項目由南向北依次與規劃路,規劃云飛路以及現狀北環西路交叉。另根據已批項目《寧波奧體中心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寧波奧體中心項目(一期)環境影響報告書》所述,奧體中心內無賓館之類的環境敏感設施。周邊環境現狀及規劃情況見圖2.5-1。2號橋1號橋2號橋1號橋圖2.5-1周邊環境現狀及規劃情況圖3建設項目概況與工程分析3.1項目概況3.1.1項目名稱、性質及建設單位項目名稱:開元路(規劃路-北環西路)道路工程項目建設單位:寧波兩江投資有限公司項目性質:新建3.1.2線路走向及長度本項目南起規劃路,北至北環西路。道路全長約1014米,包括跨河橋梁2座(1號橋梁長約33米,2號橋梁長約24m)。雙向六車道,路寬44米,標準斷面為3米人行道+3米海綿城市生態帶+14.5米車行道+3米中央分隔帶+14.5米車行道+3米海綿城市生態帶+3米人行道。3.1.3道路等級和設計時速擬建道路等級和設計時速見表3.1-1。表3.1-1擬建道路等級和設計時速序號道路名稱道路等級路段設計時速(km/h)道路寬度(m)1開元路城市次干路40443.2主要工程介紹工程內容主要包括:道路工程、管線工程和橋梁工程等。3.2.1道路工程道路平面圖見圖3.2-1。圖3.2-1道路平面圖(1)平面設計開元路平面定線基本為規劃線位,南起規劃路,北至北環西路,全長1014米。道路等級按城市次干道設計,設計速度為40km/h,路面結構載荷標準為BZZ-100。交通量達到飽和狀態時的道路設計年限為15年,路面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為15年。同時,道路按地震基本烈度6度設防,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05g。(2)縱面設計開元路縱斷面最大縱坡為1.5%,最小縱坡為0.3%,最小凹曲線半徑為8200米,最小凸曲線半徑為2100米。(3)橫斷面設計本道路工程橫斷面總寬為44m,采用雙向六車道。道路布置形式為:3米人行道+3米海綿城市生態帶+14.5米車行道+3米中央分隔帶+14.5米車行道+3米海綿城市生態帶+3米人行道。橫坡設計中,以道路中心線的縱斷面設計標高為依據,向道路外側放坡至人行道側石邊緣,單坡1.5%,車道坡形均采用三次修正拋物線路拱,人行道均坡向道路內側,單坡1.5%。具體見圖3.2-2。圖3.2-2道路標準橫斷面圖(4)道路交叉情況開元路由南向北依次與規劃路、規劃云飛路以及現狀北環西路平面相交,交叉口均做渠化設計。(5)路面結構設計根據本項目的道路等級、在路網中的作用及預測的交通量,推薦本工程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結構方案,具體見表3.2-1。表3.2-1路面結構設計車行道結構層人行道結構層4cm改性瀝青瑪蹄脂(SMA-13)改性乳化瀝青粘層(0.5L/m2)6cm中粒式改性瀝青混凝土(AC-20C)改性乳化瀝青粘層(0.5L/m2)8cm粗粒式瀝青混凝土(AC-25C)1cmES-3型下封層石油瀝青透層(1L/m2)20cm厚5%水泥穩定碎石上基層20cm厚4.5%水泥穩定碎石下基層40cm厚塘渣上墊層鋼化格柵40cm厚塘渣下墊層鋼化格柵塘渣填筑路基,清表、平整,夯實土基(填方路段)挖至路面結構層,夯實土基(挖方路段)6cm生態砂基透水磚3cm中粗砂無紡土工布20cmC25無砂透水混凝土基層10cm碎石墊層塘渣填筑路基,清表、平整,夯實土基(填方路段)挖至路面結構層,夯實土基(挖方路段)(6)路基設計本項目路段土基回彈模量大于20MPa,車行道路基范圍保證80cm厚的塘渣層厚度。另為減少路橋結合處沉降差,減緩橋頭跳車現象,橋頭地基采用釘型雙向水泥攪拌樁進行處理。3.2.2管線工程(1)管線斷面布置本工程道路下自南向北依次布設DN150燃氣、10孔通信管線、DN300污水管線、D1200~D1500雨水管線、DN300給水管線、10KV電力管線等六種管線,其中云飛路以南段的污水管線、給水管線、燃氣管線、通信管線及電力管線采用綜合管廊形式建設。具體見圖3.2-3、3.2-4及3.2-6。圖3.2-3云飛路至北環西路段管線綜合平面圖具體管位布置如下:(1)電力工程:電力管位于東側人行道下,距東側道路紅線1m處;(2)給水管道:給水管位于東側人行道下,距東側道路紅線2m處;(3)雨水管:雨水管位于東側行車道下,距東側道路紅線8m處;(4)污水管道:污水管位于西側行車道下,距西側道路紅線8m處;(5)燃氣工程:燃氣管位于西側人行道下,距西側道路紅線1m處;(6)通信工程:通信管位于西側人行道下,距西側道路紅線2m處。圖3.2-4規劃路至云飛路段管線綜合平面圖具體管位布置如下:(1)雨水管:雨水管位于西側行車道下,距西側道路紅線8m處;(2)其余管線:布設在東側人行道下綜合管廊內,進入綜合管廊的管線規劃規模如下:1)10KV電力管道;2)DN300給水管道;3)10孔通信管道;4)DN150燃氣管道;5)DN300污水管道。云飛路規劃路云飛路規劃路圖3.2-5綜合管廊平面圖圖3.2-6綜合管廊斷面圖(2)雨水管道設計1)云飛路以南雨水主管位于西側車行道下,云飛路以北雨水主管位于東側車行道下,均距離道路側石線2.0米。2)本工程設計雨水主管管徑為d1200~d1500mm,規劃路-云飛路段和奧體中心地下通道-北環西路段雨水經管道收集后就近排入河道,云飛路-奧體中心地下通道段雨水經管道收集后排水云飛路雨水管網。沿線為地塊設置接戶預留管道(位置詳見排水平面圖),預留管管徑為d600。3)本次設計雨水管徑<d800mm采用PE纏繞結構壁管材中的B型結構壁管,接口采用承插式彈性密封圈連接方式,PE管道均采用砂石管基。雨水管徑≥d800mm采用國標鋼筋混凝土Ⅱ級管(承插口),O型橡膠圈接口,一般采用180°混凝土基礎。若管頂距道路結構層底小于30厘米時,采用360°混凝土管包基礎。4)雨水預留管D400、D500采用國標鋼筋混凝土I級管(承插式),O型橡膠圈接口,135°砼管基;雨水主管D700~D900采用國標鋼筋混凝土I級管(承插式),O型橡膠圈接口,180°砼管基。5)生物滯留帶內溢流井與雨水主井的連接管采用DN300mmPE纏繞B型結構壁管材,接口采用承插式彈性密封圈連接方式。雨水支管管位基本上在塘渣墊層中,為防止施工墊層時重型壓實將管道壓破,支管管基采用360°砼保護殼管基,管道坡度≥1%。6)設計中雨水管道均采用明開挖施工。7)生物滯留帶內溢流井間距控制在30m以下,井上部采用400mm×700mm鑄鐵井箅。8)雨水檢查井采用鋼筋砼結構,井蓋采用重型球墨鑄鐵防沉降井蓋,井內設置安全防護網。圖3.2-7雨水流向示意圖(4)污水管道設計1)云飛路以南污水主管位于東側人行道下綜合管廊內,云飛路以北污水主管位于西側車行道下,距離道路側石線2.0米。2)本次設計污水主管管徑為DN300,規劃路-奧體中心地下通道段污水經管道收集后接入云飛路污水管網(位于地下綜合管廊內),奧體中心地下通道-北環西路段污水經管道收集后接入北環西路現狀污水主干管道。沿線為地塊設置接戶預留管道(位置詳見排水平面圖),預留管管徑為DN300。3)污水管材采用聚乙烯(PE)纏繞結構壁管(B型),接口建議采用承插口彈性密封圈連接方式,一般采用360°砂石管基。若管頂距道路結構層底小于30厘米時,采用360°混凝土包管基礎。4)設計中污水管道均采用明開挖施工。5)檢查井采用鋼筋砼窨井。井蓋采用重型球墨鑄鐵防沉降井蓋,井內設置安全防護網。6)所有污水管道、支管及預留管都必須做閉水試驗。圖3.2-8污水流向示意圖(5)其他1)管線埋設要求,具體見表3.2-2。表3.2-2管線埋設要求單位:m管線類型車行道下人行道下電力0.500.40通信0.700.40燃氣0.800.70給水0.700.60雨水0.700.60污水0.700.60不能滿足時采取加固措施。管線相交凈距小于10cm或覆土小于要求時,應用360°水泥混凝土包管處理。2)人行道花崗石鋪裝范圍內如有排水及專業管線井蓋均采用球墨鑄鐵下沉式井蓋,井蓋上層鋪裝樣式與人行道鋪裝一致。3)本工程綜合管廊正常段覆土按2.5米進行控制,縱坡按照不大于15%控制。4)綜合管廊需通過大閘河,其規劃河底標高為‐1.87。綜合管廊過規劃河道時,采用局部下凹,管廊外頂在規劃河底1.0米以下。5)綜合管廊通風口(進風口、出風口)為排除綜合管廊內電纜散發的熱量,并補充適量的新鮮空氣,需設置進風系、排風系統。當管廊內發生火災時,火情監測器發出的信號使電動防煙防火閥關閉,同時關閉通風機。待冷卻后由排風機排除煙霧。本次綜合管廊采用機械送風、機械排風的通風形式,每200米左右為一通風區間,在每一通風區間內分別布置一個排風口和一個進風口。進/排風口均設防水百葉窗,且均設置在地面綠化帶內,進/排風口頂棚邊緣高出地坪約1.1米,進/排風口同時考慮了人員進出通道。綜合艙正常通風換氣次數不應小于2次/h,事故通風換氣次數不應小于6次/h。燃氣管道艙正常通風換氣次數不應小于6次/h,事故通風換氣次數不應小于12次/h。因燃氣艙要求特殊,不方便與綜合艙合并布置通風設施,因此設計考慮燃氣艙單獨設置通風口。設計通風口基座高出地面500mm,采用240mm厚MU10非粘土燒結磚M7.5砌筑砂漿砌筑,基座上置不銹鋼材質防雨百葉罩及金屬保護架,基座外貼灰白色花崗巖石材,燃燒性能等級為A級。6)綜合管廊投料口(吊裝口)綜合管廊內的管線敷設在管廊本體土建完成后進行,所以必須預留吊裝口,同時吊裝口也是今后廊內管線進行維修或更換的投放口。投料口由矩形通用投料口和圓形逃生井組成。矩形通用投料口是給水管、電力電纜的進料通道,為減少綜合管廊外露部分對景觀的影響,矩形通用投料口采用暗埋式投料口。通過設置預制蓋板并輔以防水措施,將投料口埋置于地面以下30cm,有需要時可揭開使用。圓形逃生井同時可作為電力、電信等細纜進艙通道。因燃氣艙要求特殊,與綜合艙一并設置投料口時會有安全隱患,因此設計考慮燃氣艙單獨設置投料口。投料口口內設有一個鋼爬梯,吊裝口地上部分外貼灰白色花崗巖石材,燃燒性能等級為A級。不銹鋼蓋板采用314L以上材質,鋼梯需要滿足耐火極限≥1.5h要求。7)綜合管廊出入口設置因燃氣艙要求特殊,不方便與綜合艙合并布置,因此設計考慮燃氣艙單獨設置出入口。自出入口地上建筑可以由斜梯進入綜合管廊,管廊與地面之間的夾艙內設鋼制甲級防火門和耐火極限3小時的阻火墻。出入口臺階高出設計地面60cm,以防止雨水倒灌。人員出入口地上一層,局部地下二層(地下二層以下至管廊主體)。地上部分耐火等級為二級,地下部分耐火等級為一級。建筑結構類型:混凝土結構。地下室防水等級為二級。工作人員通過地上建筑內鋼筋混凝土斜梯進入中間夾艙內,然后從中間夾艙利用鋼制斜梯進入綜合管廊內部,夾艙內設鋼制甲級防火門和耐火極限3小時的防火墻,防火墻采用MU10非粘土燒結磚墻240厚砌筑砂漿M7.5。鋼柱要滿足耐火極限≥2.5h,鋼梁要滿足耐火極限≥1.5h要求,鋼梯要滿足耐火極限≥1.5h要求,鋼構架鋼材面涂環氧涂料加防火涂料,防火涂料應為消防部門檢驗許可使用的合格產品。8)綜合管廊管線分支口為保證道路沿線各種市政管線的聯通,綜合管廊在道路交叉口及沿線每隔150-200m設置管線分支口,將綜合管廊內的管線向外引出。因燃氣艙要求特殊,不方便與綜合艙合并布置,因此設計考慮燃氣艙單獨設置出入口。本次設計綜合管廊引出口(管線分支口)根據管線綜合要求,對道路兩側地塊進行管線引入引出設計,出艙口采用管線集中出艙的方式,出溝結構尺寸滿足電纜轉彎半徑要求,出艙通信管線不做支溝,采用排管、套管的形式,外設工井。給水管道出艙采用柔性防水套管;通信管道出艙采用纜線密封件。綜合管廊管線分支口采用局部加寬、加高的處理方式。電力電纜、通信電纜根據引出的線纜數量及截面,采用預埋纜線密封組件的形式;給水管道根據引出管徑大小,采用預埋剛性防水套管的形式。9)綜合管廊基坑設計本次設計在有放坡條件且基坑深度較小段考慮采用大放坡開挖處理,施工時應注意對開挖土方的搬運,不得在基坑周邊超高堆土。當深度超過6m時,主要考慮兩種基坑圍護方案:SMW工法和排樁方案。由于SMW工法適用土質較廣,且不需額外考慮止水帷幕,作為主要的工程方案。H型鋼排樁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推薦使用。若部分土質較好段且放坡空間足夠時可采用大放坡開挖處理。局部開挖深度較大(超過10m)的基坑建議采用地下連續墻進行支護。10)綜合管廊地基處理本階段擬推薦采用水泥攪拌樁復合地基+中粗砂褥墊層作為本工程的地基處理方案,同時在結構變形縫處采用滿堂加固以減少結構不均勻沉降。標準段出處置換率為60%,樁長5m;變形縫兩側各3m范圍采用滿堂加固,樁長15m。11)綜合管廊內污水管設計本段設計的污水管設置在綜合管廊中,因此污水管道平面與綜合管廊平面走向一致。污水管道自南向北敷設,管道收集道路兩側地塊污水,設計污水管管徑DN300,自南向北排入云飛路綜合管廊內污水管道中。3.2.3橋梁工程本工程共設有橋梁2座,分別是1號橋和2號橋。其中1號橋長約33m,位于開元路K0+062.47處,跨越大閘河,河道寬約30m,設計采用10+13+10m簡支空心板橋,橋梁寬度44.5m;2號橋長約24m,位于開元路K1+052.68處,跨越一橫河,河道寬約20m,設計采用8+8+8m簡支空心板橋,橋梁寬度52.3m。大閘河以及一橫河均屬于姚江水系。根據《浙江省水功能區、水環境功能區劃分方案》,以上地表水體屬姚江鄞州工業、農業用水區,水功能區編號為G0201201203012,水環境功能區編號為330212GA030301000340,為工業、農業用水區,環境目標水質為=3\*ROMANIII類。(1)設計指標1)設計汽車荷載等級:城-A級,設計人群荷載:按照《城市橋梁設計規范》(CJJ11-2011)中相關規定取值。2)設計車速:40km/h。3)通航標準:無通航要求。4)橋面橫坡:行車道1.5%,人行道1.5%(反向)。5)高程控制:根據寧波市內河防洪規劃,橋梁底控制標高≥3.13m。6)環境類別:橋梁上部結構按I類環境進行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橋梁下部結構按照Ⅱ類環境進行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7)設計安全類別:一級。8)地震作用: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系數0.1g??拐鹪O防分類為丁類,設計方法為B類。9)設計基準期:100年。10)設計使用年限:50年。圖3.2-9開元路1號橋梁標準橫斷面圖本橋橫斷面布置為:0.25m欄桿+3.0m人行道+2.0m綠化帶+17m行車道+2.5m中央綠化帶+14.5m行車道+2.0m綠化帶+3.0m人行道+0.25m欄桿=44.5m。圖3.2-10開元路2號橋梁標準橫斷面圖本橋橫斷面布置為:0.25m欄桿+3.8m人行道+2.0m綠化帶+18m行車道+2.5m中央綠化帶+20.5m行車道+2.0m綠化帶+3.0m人行道+0.25m欄桿=52.3m。(2)橋型結構1號橋:上部結構采用10+13+10m先張法預應力砼空心板梁,斜角5°,13m板梁高為0.7m,10m板梁高為0.6m,中板預制寬度為1.24m,邊板懸臂0.5m,邊板頂面寬為1.74m;下部結構橋墩采用樁柱式橋墩,柱直徑為1.1m,基礎采用直徑為1.2m鉆孔灌注樁基礎,橋臺采用埋置式輕型臺,基礎采用直徑為1.0m的鉆孔灌注樁基礎,臺前設漿砌塊石擋墻。墩臺占用過水面積約為13.56m2。2號橋:上部結構采用8+8+8m普通鋼筋混凝土板梁,梁板按照正交布置。8m板梁高為0.42m,中板預制寬度為0.99m,邊板懸臂0.325m,邊板頂面寬為1.315m;下部結構橋墩采用樁柱式橋墩,柱直徑為0.9m,基礎采用直徑為1.0m鉆孔灌注樁基礎,橋臺采用埋置式輕型臺,基礎采用直徑為0.8m的鉆孔灌注樁基礎,臺前設漿砌塊石擋墻。墩臺占用過水面積約為10.17m2。(3)橋面附屬設計1)橋面鋪裝與防水道路路面為瀝青混凝土結構,橋面鋪裝層如下:4cm厚SMA-13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6cm厚AC-20瀝青砼+1.5mm厚PU聚氨酯防水涂料+10cmC50砼(內設直徑為10mm的冷軋帶肋鋼筋網)。2)橋梁伸縮縫本工程中兩端橋臺處均設D40型鋼伸縮縫。3)橋面排水橋面排水除橋面設置合理的縱、橫坡綜合排水外,在每側橋面車行道低處設D100mm泄水管,間距4~5m。4)過橋管線本工程中1號橋處各類管線均納入綜合管廊,以管廊的形式過河,故1號橋可不考慮管線過河;而2號橋處由于無綜合管廊,故需考慮管線過河,根據規劃資料,要過河的管線有:10孔電信管(西側)、燃氣管(≤0.4Mpa,西側)、電力管(10KV+35KV,及預留3回110KV管道,東側)、DN300給水管(東側)。根據《城市橋梁設計規范》(CJJ11-2011)中相關規定,不得在橋上敷設>10KV的電力管,本工程中電力管可單獨頂管過河。故本工程中管線過橋具體布置為:橋梁西側電信管及燃氣管從人行道板下過橋;東側DN300給水管從人行道板底過河。3.2.4交通流量預測本項目可研報告中道路車流量預測表見表3.2-3,其中預測交通增量年均5%。表3.2-3道路車輛量交通預測單位:pcu/h路段20192020202520302035開元路24982623351544865725根據道路的可研報告,道路近中遠期交通流量見表3.2-4。表3.2-4開元路近中遠期交通量預測表單位:pcu/h路段201920252033開元路249835155193本項目車輛構成比例結合現狀監測時段對應的現狀交通量車型比,具體見表3.2-5。表3.2-5車輛構成比例表車種小型車中型車大型車合計絕對量車型比%702010100折算系數11.52-注:本項目不在寧波新四禁區范圍內,因此小貨車、小客車計為小型車,10~19載客汽車、中型貨車計為中型車,20人以上載客汽車及公交車為大型車。項目晝夜交通量比按4:1,晝夜小時絕對交通量見3.2-6。表3.2-6本項目晝夜小時絕對交通量年份時間小型車(輛/h)中型車(輛/h)大型車(輛/h)2019晝間1165333166夜間29283422025晝間1640469234夜間410117592033晝間2424692346夜間606174873.3施工組織3.3.1征地本工程建設范圍包括永久占地和臨時占地。永久占地包括道路用地面積;臨時占地包括臨時施工營地以及其他臨時施工設施布設臨時堆土區。具體情況如下:1、永久占地:本項目永久性占地約49336m2。2、臨時占地:臨時占地包括臨時施工營地,以及其他臨時施工設施布設(臨時堆土區),總占地面積約為500m2。(1)臨時施工人員的生活營地本工程施工人數約為35人,計劃租用附近民房作為施工管理辦公和生活用房,而在項目西北側設置1處臨時施工營地,主要為施工設計及材料的放置,營地內不設人員生活用房。施工生活營地的具體位置見圖3.3-1,施工營地現狀為空地,暫無其他用途。本項目施工人員生活污水可利用租賃房屋的現有污水處理設施處理。由此可見,施工營地的選址基本合理。此外,施工期間,施工設備均布設在本項目道路施工范圍內,其他時間均擺放在臨時生活營地內,不再另外征地。另本項目施工便道與在建的奧體中心共用,施工順序由北向南施工。(2)其他臨時施工設施布設工程設置臨時堆土場,臨時堆土場設置在本項目西北側,所需臨時征用面積共為200m2。具體位置見圖3.3-1。路面填筑料以及其他建筑物材料臨時堆置在路基工程占地范圍內,不另外征地。工程使用商品混凝土,不單獨設立瀝青拌合站,由專業瀝青拌合廠統一提供瀝青拌合材料。橋梁建設所需的預制構件從其他預制工廠采購不設臨時預制場。工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棄土,臨時棄渣場與臨時堆土場一起。泥漿沉淀池位置見圖3.3-1。根據現場勘察,擬設臨時堆土場地塊現為閑置空地(遠期為奧體中心綠化用地),近期無其他用途,且與敏感目標有一定的距離,選址基本合理。大閘河2號橋一橫河1號橋:機修場地:臨時堆土場:泥漿沉淀池大閘河2號橋一橫河1號橋:機修場地:臨時堆土場:泥漿沉淀池圖3.3-1施工組織平面圖3.3.2施工人員及進度安排本項目不涉及拆遷。①工程施工隊伍規模:本項目施工人員設置約為35人;②工程施工時間:本項目工程施工工期約為18個月,預計2019年3月完工。3.4工程分析3.4.1工程環境影響因素識別本工程影響涉及污染源,對相關環境影響要素進行篩選,結果見表3.4-1。表3.4-1道路工程環境影響因子識別表工程環節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影響因子施工期征地生產用地減少生態影響,社會經濟,景觀土方工程水土流失生態影響植被破壞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揚塵、廢氣、廢水(SS)空氣,生態噪聲聲環境材料運輸、施工揚塵、廢氣環境空氣噪聲聲環境營運期車輛行駛噪聲聲環境車輛尾氣環境空氣表3.4-2評價內容與評價因子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工程環節影響因子大氣環境施工期車輛道路揚塵、施工粉塵TSP、瀝青煙營運期道路交通汽車尾氣CO、NO2水環境施工人員生活污水排放SS、動植物油、COD營運期路面徑流雨水排放石油類、COD、SS聲環境施工機械噪聲噪聲營運期交通噪聲生態環境施工期水土流失與植被破壞/社會環境基礎設施、資源利用的補償/3.4.2污染源強估算1、施工期(1)施工期聲環境污染源強道路施工期噪聲主要來自施工開挖、回填等施工活動中的施工機械運行、車輛運輸噪聲。施工作業機械品種較多,橋梁建設有鉆機,路基填筑有推土機、裝載機、平地機等,路面層施工時有壓力機、平地機、推鋪機等。這些機械運行時在距離聲源5m處的噪聲可高達84~90dB(A),聯合作業時疊加影響更加突出。這些突發性非穩態噪聲源對施工人員和周圍居民生活產生不利影響。參照《環境噪聲與振動控制工程技術導則》(HJ2034-2013)及其它參考資料,本項目主要施工機械不同距離處的噪聲源強見表3.4-3。表3.4-3主要施工機械不同距離處的噪聲級單位:dB(A)階段噪聲源5m10m基礎施工階段裝載機90~9585~91推土機83~8880~85挖掘機82~9078~86鉆機//路面施工階段壓路機80~9076~86平地機80~9080~84推鋪機82~8775~81(2)施工期環境空氣污染源強道路施工過程污染源主要為揚塵污染和瀝青煙氣污染。其中,揚塵污染主要來源于筑路材料在運輸、裝卸、堆放和拆遷等過程;瀝青煙氣主要來源于道路及橋梁路面施工階段的瀝青攤鋪過程,主要產生以THC、TSP和BaP為主污染物。類比分析,主要環境空氣污染物源強如下:揚塵污染源強:施工期間,土料、砂石料及水泥均需從外運進,運輸揚塵、汽車尾氣對局部區空氣質量產生影響。道路揚塵影響范圍在100m以內,在土石方開挖和填筑過程中,施工點下風向大氣粉塵含量較高,最高達80~100mg/m3。瀝青融熔煙氣源強:污染物濃度一般在下風向50m外苯并[a]芘低于0.00001mg/m3,酚在下風向60m左右≤0.01mg/m3,THC在60m左右≤0.16mg/m3。(3)施工期廢水施工期間廢水主要來自施工和生活,包括施工廢水、生活污水等;污染物以SS為主,廢水量以生活污水居多。因本項目道路短,工程量小,故施工現場不設混凝土攪拌站,均使用商品混凝土。a、施工廢水:施工廢水主要為橋梁鉆孔灌注樁泥漿廢水、施工車輛和機械設備的沖洗廢水。①橋梁鉆孔灌注樁泥漿廢水鉆孔作業會產生一定量的鉆渣和泥漿,由于鉆渣和泥漿含水率高,特別是泥漿的含水率高達90%以上,因排出的鉆渣和最終抽出的鉆孔泥漿含水多,在棄渣堆置場存放過程中將產生滲濾和溢流泥漿廢水即堆置泥漿廢水,其泥沙懸浮物濃度高達10000~20000mg/L。鉆孔泥漿水主要產生的樁基施工過程,主要污染物為SS。堆置泥漿廢水因含有高濃度的泥沙,如果直接排入附近的水體,則會引起水體懸浮物SS濃度的大量增加,水質變得十分渾濁。應設置沉淀池,與其他沖洗廢水等合并進行沉淀處理。②施工車輛和機械設備的沖洗廢水對施工運輸車輛和流動機械的沖洗主要集中在晚上,每日進行1次。主要污染物為含有高濃度的泥沙懸浮物和較高濃度的石油類物質,SS濃度可達3000mg/L,石油類可達20mg/L,應進行油水分離、沉淀處理;汽車和機械設備在維護、檢修過程中會產生洗滌機械部件和零件的清洗廢水,主要污染物為含有高濃度的石油類和雜質,石油類可達100mg/L,應經隔油后與汽車和機械沖洗廢水合并進行油水分離、沉淀處理。=3\*GB3③路面養護水水質、水量較難估算,路面養護水含有大量泥沙、濁度高,如果直接排入河道,將造成淤積。因此,施工前要求作好規劃,在施工現場設置沉淀池,經沉淀后回用于施工。b、施工人員生活污水:估算采用單位人口排污系數法,本工程施工人員35人計,生活用水量按100L/人?天計,產污系數按85%計,則產生的生活污水量約為2.975m3/d。施工期270天計,則總共產生生活污水803.25m3。根據類比調查,水質情況一般為CODCr350mg/L、BOD5200mg/L、SS200mg/L;則總共產生COD0.281t、BOD50.161t、SS0.161t。施工人員生活污水可利用租賃房屋的現有污水處理設施處理。(4)施工固廢本項目固廢主要為開挖土方、淤泥、泥漿鉆渣、廢建筑材料和施工人員生活垃圾等。開挖土方:根據設計方案,開元路挖方總量為2.79萬m3,填方總量約2.07萬m3,棄方量為2.49萬m3;外運方2.49萬m3(其中表土土方0.2萬m3,泥漿0.48萬m3全部外運利用其他工程)。需取用土石方量1.77萬m3,土石方平衡見圖3.4-1。圖3.4-1土石方平衡圖對于棄土棄渣,由建設單位委托具有清運資質的單位進行外運,并與棄土棄渣消納方簽訂協議,明確雙方水土流失防護責任。施工期固廢主要為施工人員生活垃圾,施工人員生活垃圾0.5kg/人?d計,施工人員生活垃圾產生量約4.725t,收集后由當地環衛部門清運處理。施工期廢棄建材和邊角料等回收利用,其他建筑垃圾委托相關單位妥善處置。2、營運期(1)噪聲源強道路建成后營運期噪聲源主要是道路行駛的各種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產生的交通噪聲(包括機動車發動機噪聲、排氣噪聲、車體振動噪聲、傳動和制動噪聲等)其中發動機噪聲是主要污染源。其大小與發動機轉速、車速等有關。交通噪聲的大小與車速、車流量、機動車類型、道路結構、道路表面覆蓋物、道路兩側建筑物、地形等多因素有關。各類型車在參照點(7.5m處)的平均輻射噪聲級(dB)Lo,i按下式計算:小型車:Lo,s=12.6+34.73lgVs+ΔL路面中型車:Lo,M=8.8+40.48lgVM+ΔL縱坡大型車:Lo,L=22.0+36.32lgVL+ΔL縱坡式中:L、M、S——表示大(L)、中(M)、小型車(S);Vi——各型車輛平均行駛速度,km/h;當設計車速小于120km/h時,該型車預測車速按比例降低。本項目縱坡4~5%,ΔL縱坡修正量取+1。項目為瀝青混凝土路面,ΔL路面修正量取0。根據上述計算公式,本項目設計時速40km/h,得各型車單車平均輻射聲級預測結果見表3.4-4。表3.4-4工程路段各車型平均輻射聲級單位:dB車型小型車中型車大型車車速404040平均輻射聲級71.678.684.7(2)廢氣源強汽車尾氣主要來源于汽車行駛過程中,內燃機燃燒時候排放的有害氣體。污染物包括CO、非甲烷總烴、NOX、固體顆粒物等。汽車排放污染物的數量和種類,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如汽油的品種、汽車的載重量、發動機性能、汽車運行工況、道路狀況、當地地形條件和氣象條件等。氣態污染物排放源強按下式計算:式中:Qj——j類氣態污染物排放源強度,mg/(s?m);Ai——i型車預測年的小時交通量,輛/h;Eij——汽車專用公路運行工況下i型車j類排放物在預測年的單車排放因子,mg/(輛?m)。(1)單車排放因子確定根據環保部于2014年12月31日發布的《道路機動車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編制技術指南(試行)》,機動車尾氣排放系數的計算公示如下:式中,為i類車在j地區的排放系數,為i類車的綜合基準排放系數,為j地區的環境修正因子,為j地區的平均速度修正因子,為i類車輛的劣化修正因子,為i類車輛的其他使用條件(如負載系數、油品質量等)修正因子。1)綜合基準排放系數BEF指南給出了汽油車和柴油車的綜合基準排放系數BEF,該綜合基準排放系數基于全國2014年各類車輛類型在平均行駛里程和典型城市行駛工況(30km/h)、氣象條件(溫度為15℃,相對濕度為50%),燃油品質(汽油和柴油含硫量分別為50ppm和350ppm,汽油無乙醇摻混)和載重系數(柴油車典型工況載重系數為50%)等情景。本工程營運近期為2019年,而寧波市將于2016年4月1日起,對在本市范圍內進口、銷售和注冊登記(含外省市轉入)的輕型汽油車、輕型柴油客車和用于公交、環衛、郵政行業的重型柴油車,實施第五階段國家機動車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對于4月1日后銷售或轉入的第四階段排放標準車輛,停止辦理注冊登記、轉入業務,故本項目汽車尾氣單車排放因子近、中、遠期均采用“國Ⅴ”標準。各車綜合基準排放系數見表3.4-5。表3.4-5各車綜合基準排放系數2)環境修正因子的確定環境修正因子包括溫度修正因子、濕度修正因子和海拔修正因子三部分,其修正公式如下:式中,為溫度修正因子,為濕度修正因子,為海拔修正因子。寧波多年年均氣溫16.2℃,相對濕度為81%,平原海拔約5米,因此需要對濕度進行修正,修正因子見表3.4-6。表3.4-6濕度修正因子(溫度低于24℃)3)道路交通狀況修正因子的確定道路交通狀況修正因子根據當地車輛評價行駛速度確定,分為<20、20~30、30~40、40~80和>80km/h五個速度區間,公交車通暢按照<20km/h進行修正。修正因子見表3.4-7和表3.4-8。表3.4-7汽油車平均速度修正因子表3.4-8柴油車平均速度修正因子4)劣化修正因子的確定汽油車劣化系數見表3.4-9。表3.4-9汽油機動車排放劣化系數4)其他使用條件的確定浙江省于2016年開始提供國五汽、柴油、國五汽、柴油含硫量為10ppm,本工程營運近期為2019年,屆時車輛均采用國五燃油。燃料含硫量排放修正因子見表3.4-10。表3.4-10燃料含硫量排放修正因子6)高峰時段源強估算結果根據本工程各路段近、中、遠期的高峰小時交通量(詳見表3.2-6)及各時段各車型的污染物排放因子,計算得到本工程各路段近、中、遠期的高峰小時CO和NO2的排放源強,詳見表3.4-11。表3.4-11高峰小時車輛排放污染物線源源強(單位:mg/m?s)年份污染源強CONO220190.4030.33220250.4670.38520330.5340.436(3)水環境污染營運期水環境污染源營運期水環境污染源主要是降雨沖刷路面產生的路面徑流污水。道路建成投入運行后,各種類型車輛排放尾氣中所攜帶的污染物在路面沉積、汽車輪胎磨損的微粒、車架上粘帶的泥土、車輛制動時散落的污染物及車輛運行工況不佳時泄漏的油料等,都會隨降雨產生的路面徑流進入道路的排水系統并最終進入地表水體,其主要的污染物有:石油類、有機物和懸浮物等,這些污染物可能對沿線水體產生一定的污染。以下將對路面徑流的影響加以簡要分析。國家環??偩秩A南環科所曾對南方地區路面徑流污染情況進行過試驗,試驗方法為:采用人工降雨方法形成路面徑流,兩次人工降雨時間段為20天,降雨歷時為1小時,降雨強度為81.6mm,在1小時內按不同時間采集。表3.4-12路面徑流中污染物濃度測定值項目5~20分鐘20~40分鐘40~60分鐘均值SS(mg/L)231.42-158.52185.52-90.3690.36-18.71100BOD(mg/L)7.34-7.307.30-4.154.15-1.265.08油(mg/L)22.30-19.7419.74-3.123.12-0.2111.254環境質量現狀評價4.1生態現狀調查開元路為新建道路,結合道路平面線形走向,沿線基本為農田,自南向北途經農田(現狀)以及奧體中心(在建)。現狀與本道路相交道路有只有1條,為北環西路,其余兩條分別為規劃路以及規劃云飛路。沿線沒有珍稀野生動植物和古樹名木。生態敏感性不強。4.2聲環境現狀調查及評價為了解項目所在區域聲環境質量現狀,本環評委托浙江中通檢測科技有限公司對地塊周邊聲環境進行了布點監測,監測方法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的有關規定進行。測量于2016年12月26日,每點晝夜各測1次,每次測量時間為20分鐘。本項目評價范圍內無敏感點。監測點位圖見4.2-1,具體監測結果見表4.2-1。表4.2-1噪聲監測結果單位:dB檢測點號檢測點位檢測日期環境噪聲檢測結果LeqdB(A)標準達標情況晝間夜間1#開元路與北環西路交叉口2016-12-2671.257.14a類超標2#規劃商住混合用地54.742.21類達標備注:北環西路晝間車流量(輛/20min):小型車324、中型車91、大型車40;夜間車流量(輛/20min):小型車92、中型車28、大型車18;DS1大閘河環境空氣采樣點噪聲監測點位地表水采樣點位DS1大閘河環境空氣采樣點噪聲監測點位地表水采樣點位圖4.2-1監測點位圖監測結果顯示,本項目所處位置除開元路與北環西路叉口晝夜間噪聲超標外其余點位現狀聲環境質量均達到《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的1類標準,以上交叉口主要超標原因為北環西路現狀交通流量較大的緣故。4.3環境空氣現狀調查及評價(1)常規污染物按寧波市空氣質量功能區域劃分,該地區執行GB3095-2012《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級標準。根據2015年度《寧波市環境質量報告書》,寧波市區環境空氣監測數據見4.3-1。表4.3-12015年度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結果項目SO2NO2PM10年平均值(μg/m3)154369日均濃度范圍(μg/m3)6~576~1189~278日平均值(μg/m3)3584147日均值超標率(%)02.54.7由監測結果可知,2015年寧波市環境空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顆粒物濃度的年均值除二氧化硫達標外其余指標均未達到GB3095-2012《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二級標準。(2)特征污染物1)監測布點為了解工程所在區域特征污染物CO環境質量現狀,本環評委托委托浙江中通檢測科技有限公司進行了現狀監測,共設監測點1個,位于和塘雅苑。見圖4.2-1。2)監測項目及時間監測項目:CO。監測時間為2016年12月22日~12月26日,一共5天。上、下午各二次。同步進行氣象觀測。3)監測及評價結果特征因子監測統計及評價結果見表4.3-2。表4.3-2特征污染物現狀監測及評價結果匯總表監測點位監測時間CO氣象參數氣溫℃氣壓KPa風速m/s風向天氣狀況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小時值)10/////和塘雅苑2016.12.2202:000.86103.13.1西北多云08:000.910102.52.8西北多云14:001.012102.12.6西北多云20:000.911102.32.5西北多云2016.12.2302:000.87103.22.3西北晴08:000.910102.52.1西北晴14:001.013102.31.8西北晴20:0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