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八大題型)解析版-2024-2025學年高一化學(蘇教版必修第二冊)_第1頁
氮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八大題型)解析版-2024-2025學年高一化學(蘇教版必修第二冊)_第2頁
氮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八大題型)解析版-2024-2025學年高一化學(蘇教版必修第二冊)_第3頁
氮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八大題型)解析版-2024-2025學年高一化學(蘇教版必修第二冊)_第4頁
氮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八大題型)解析版-2024-2025學年高一化學(蘇教版必修第二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階段性復習題型歸納二氮與社會可持續發展

?題型01氮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題型02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學性質

?題型03氮及其化合物的轉化關系

?題型04工業合成氨與硝酸制備

?題型05與氮有關的反應機理分析

?題型06氮氧化物的無害化處理

?題型07有關氮及其化合物的實驗探究

?題型08有關硝酸反應的計算題

舉一反三

?題型01氮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典例1】下列有關含氮化合物的性質與用途具有對應關系的是

A.NH4HCO3受熱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B.鐵能與冷的濃硝酸反應,可用于制備氫氣

C.NH3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生產硝酸

D.液氨汽化時吸收大量的熱量,可用作制冷劑

【答案】D

【解析】A.NH4HCO3受熱易分解與用作化肥無關,NH4HCO3用作化肥是因為含有N元素,故不選A;

B.鐵在冷的濃硝酸中鈍化,故不選B;

C.NH3具有還原性,可用于生產硝酸,故不選C;

D.氨氣易液化,液氨汽化時吸收大量的熱量,可用作制冷劑,故選D;

選D。

【變式1-1】下列含氮物質的性質與用途具有對應關系的是

A.2化學性質穩定,可用于食品保鮮B.NH3具有還原性,可用作制冷劑

C.HNO3與水互溶,可用于制造硝酸鹽D.NH4HCO3受熱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答案】A

【解析】A.用化學性質穩定,可以作保護氣,且無毒,可用于食品保鮮,具有對應關系,A符合題意;

B.NH3具有還原性,可以作還原劑,NE易液化,氣化時吸收大量的熱,可用作制冷劑,不具有對應關系,

B不符題意;

C.HNO3與水互溶,配制一定比例的硝酸溶液,HNC>3與堿性氧化物、部分鹽、堿反應產生硝酸鹽,因此

可用于制造硝酸鹽,不具有對應關系,C不符題意;

D.NH4HCO3中的氮以鏤根的形式存在,易被植物吸收,可用作氮肥,不具有對應關系,D不符題意;

答案選A。

【變式1-2】下列有關物質性質與用途具有對應關系的是

A.通常情況下N2的化學性質很穩定,因此N?可在焊接金屬時作保護氣

B.錢鹽受熱易分解,實驗室可利用NH4cl固體分解制取氨氣

C.鐵、鋁常溫下與濃硝酸不反應,可用鐵質或鋁制容器盛放濃硝酸

D.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來干燥氨氣

【答案】A

【解析】A.M中氮原子之間存在氮氮三鍵,通常情況下N2的化學性質很穩定,因此N?可在焊接金屬時

作保護氣,A正確;B.鏤鹽的熱穩定性差,受熱易分解,但實驗室利用NH4cl和氫氧化鈣固體反應制備氨

氣,不是利用NH4cl固體分解制取氨氣,B錯誤;C.鐵、鋁常溫下遇濃硝酸鈍化,屬于化學變化,C錯誤;

D.濃硫酸能與氨氣反應,不能干燥氨氣,D錯誤;故選A。

?題型02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學性質

【典例2】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NH3的噴泉實驗說明氨氣極易溶于水

B.NO和NH3均可用排空氣法收集

C.NH3中的N元素只具有還原性

D.NH3遇到揮發性強酸能產生白煙

【答案】B

【解析】A.NH3的噴泉實驗說明氨氣極易溶于水,A項正確;

B.NO能被氧氣氧化生成NO2,所以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NE可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B項錯誤;

C.NH3中的氮元素為-3價,為氮元素的最低價,只具有還原性,C項正確;

D.NE遇到揮發性強酸能產生白煙,如與濃鹽酸相遇產生氯化鏤而產生白煙,D項正確;

答案選B。

【典例3】下列除去雜質的操作方法正確的是

A.NO中有少量的NO2:用水洗滌后再干燥

B.食鹽中有少量的NH£1:加過量的燒堿溶液后加熱蒸干

C.2中有少量的通過足量灼熱的氧化銅

D.硝酸中溶有少量BaCb,可向硝酸中加入適量硫酸溶液

【答案】A

【解析】A.雜質NO2與水反應產生HNO3、NO,因此將混合氣體通過水后可以除去NO2,然后干燥,就

得到純凈NO氣體,A正確;

B.NH4C1:加過量的燒堿后溶液中混有過量NaOH,又引入了新的雜質,不能達到除雜、凈化的目的,B

錯誤;

C.02與足量灼熱的氧化銅不能反應,因此不能達到除雜凈化的目的,c錯誤;

D.BaCb與適量硫酸反應產生BaSC)4沉淀和HC1,會引入新的雜質HC1,不能達到除雜凈化的目的,D錯

誤;

故合理選項是A。

【變式2-1]人類的認識依賴于生產活動。下列生產活動與所述的化學知識關聯正確的是

選項生產活動化學知識

A向薯片袋內充入氮氣氮氣無色無味

B用鐵罐車運輸濃硝酸常溫下,鐵遇濃硝酸發生鈍化

C用氨水處理二氧化硫煙氣氨水具有揮發性

D施用鏤態氮肥時,要避開草木灰鏤態氮肥受熱易分解

【答案】B

【解析】A.用氮氣來保存薯片,與氮氣的化學性質穩定有關,與其鹽酸無關,A錯誤;

B.鐵在常溫時遇到濃硫酸會鈍化,可以用用鐵罐車運輸濃硝酸,B正確;

C.氨水具有堿性,可以吸收二氧化硫煙氣,C錯誤;

D.草木灰溶于水顯堿性,鏤態氮肥中的錢根離子遇草木灰容易生成氨氣而使其失效,D錯誤;

故選B。

【變式2-2]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NH3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劑

B.稀硝酸和鐵反應產生的氫氣可為工業制氨提供原料

C.錢鹽受熱易分解,因此貯存鏤態氮肥時要密封保存

D.NO2和NO都不是堿性氧化物

【答案】B

【解析】A.NH3易液化,液氨氣化時吸收大量的熱,使周圍環境溫度降低,因此液氨常用作制冷劑,A正

確;

B.稀硝酸和鐵反應生成一氧化氮,不能生成氫氣,B錯誤;

C.受熱易分解的物質貯存時,要密封保存,并放在陰涼通風處,鏤鹽受熱易分解,因此貯存鏤態氮肥時要

密封保存,并放在陰涼通風處,C正確;

D.NOz和NO都不能和酸反應生成相應的鹽和水,都不是堿性氧化物,D正確;

故選B。

【變式2-3]氮及其化合物的轉化具有重要應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自然固氮、人工固氮都是將N?轉化為NR

B.侯氏制堿法以H?。、NH3ACO2、NaCl為原料制備NaHCOs和NH4cl

C.工業上通過NH3催化氧化等反應過程生產HNO3

D.多種形態的氮及其化合物間的轉化形成了自然界的“氮循環”

【答案】A

【解析】A.自然固氮是將N2轉化為含氮化合物,不一定是轉化為NH3,比如大氣固氮是將N2會轉化為

NO,A錯誤;

B.侯氏制堿法以H2O、NH3、CO2、NaCl為原料制備NaHCCh和NH4CI,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H2O+NH3+CO2+NaCl=NaHCO3i+NH4Cl,B正確;

催化劑

C.工業上通過NE催化氧化等反應過程生產HNO,相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4NH+5O,^=

33A

4NO+6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4NO2+O2+2H2O=4HNO3,C正確;

D.氮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離態又有化合態,多種形態的氮及其化合物間的轉化形成了自然界的“氮循

環“,D正確;

故選A。

【變式2-4】下列各組離子在堿性條件下可以大量共存,而在強酸性條件下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K+、Na+、ChSO:B.Ca2+,Fe3+.NO]、CT

C.Ba2+、Na+、「、NO3D.NH:、Fe2+.ChNO;

【答案】C

【解析】A.K+、Na+、ChSO:與OH能大量共存,與H+也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題意;

B.Ca2\Fe3+、N0「Ct中Fe3+與0、不能大量共存,Ca2+>Fe3+>NO]、C1與H+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

題意;

C.Ba2+、Na+、「、NOJ與OH能大量共存,其中NO1在H+環境下具有強氧化性,與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不能大量共存,C符合題意;

D.NH:、Fe2+、C1-,NO;中的NH;、Fe?+與0出都不能大量共存,其中NO]在H+環境下具有強氧化性,

與Fe2+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題型03氮及其化合物的轉化關系

【典例4]|(22-23?高一下?江蘇淮安、宿遷七校?期中)在指定條件下,下列選項所示的物質間轉化能實現

的是

Hz

A.NO(g)0>HNO3(aq)B.稀硝酸

Hl

C.NO2(g)0>HNO3(aq)D.NOj(aq)—°i->NOj(aq)

【答案】C

【解析】A.NO不與H2O反應,選項A不符合題意;

B.稀HNC>3與Cu反應生成NO,3CU+8HNO3=3CU(NO3)2+2NOT+4H2O,選項B不符合題意;

C.發生反應為3NO2+H2O2HNO3+NO,能實現轉化,選項C符合題意;

D.NO]中的N為最高價+5價,。3為氧化劑,因此不能生成NO;,選項D不符合題意;

答案選C。

【變式4-1]自然界中的氮循環部分過程如圖所示,有關循環過程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固氮過程中,N?可能做還原劑

B.硝化過程的反應物中,NH3屬于鹽

C.反硝化過程中,必須有。2的參與

D.氮元素可通過氨化過程從無機物轉移到有機物中

【答案】A

【解析】A.由圖可知,固氮過程中,氮氣轉化為硝酸根離子、亞硝酸根離子時,氮元素的化合價升高被氧

化,氮氣為反應的還原劑,故A正確;

B.氨氣屬于氣態氫化物,不屬于鹽,故B錯誤;

C.由圖可知,反硝化過程中,硝酸根離子、亞硝酸根離子轉化為氮氣,氮元素的化合價降低被還原,應有

還原劑參與,不可能有氧氣參與,故C錯誤;

D.由圖可知,氮元素可通過氨化過程從有機物轉移到無機物中,故D錯誤;

故選Ao

【變式4-2】用NaOH溶液吸收處理氮氧化物,主要反應為:NO+NO2+2OH=2NO;+H2O,

2NO2+2OH-=NO;+NOJ+H2O,在指定條件下,下列微粒間的轉化能夠實現的是

TT0

NH___N°2----->NB.NO2->NO-

A.3催化劑A2

C.HNO3光照>NOD.SO2NH3H2。>soj

【答案】A

【解析】A.NH3中N元素化合價為-3,NO2中N元素化合價為+4,N%、NCh發生歸中反應生成N2和

NO

HO,NH3二>“人》才能實現,故選A;

2催化劑A

HO

B.NO2和H2O反應生成HNO3和NO,NO2——2—>NO;不能實現,故不選B;

光昭

C.硝酸在光照條件下生成NO2、。2、H2o,HNO3>NO不能實現,故不選C;

D.二氧化硫和過量氨水反應生成亞硫酸筱,SO,NHS^O>so:-不能實現,故不選D;

選A。

【變式4-3】部分含氮物質的分類與相應化合價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推斷不合理的是

A.將足量銅絲插入d的濃溶液只產生c氣體

B.a既可被氧化,也可被還原

C.c溶于水可得d和b

D.自然界可存在2—1)—(2-(1->6的轉化

【答案】A

【分析】根據圖示,a為0價且為單質,則a為N?;b為+2價、c為+4價且都為氧化物,則b為N。、c為

N。2(或N2O4);d為+5價且為酸,則d為AN。;e為+5價且為鹽,則e為硝酸鹽,據此分析解答。

【解析】A.足量銅絲插入d的濃溶液,先發生CM+4W(濃)=。/("93)2+2"。2個+2凡0,得到氣體c:

NO2,隨著反應進行,c(HVQ)逐漸降低,發生反應3Q/+8引\@=3C“Nq)2+2NOT+4HQ,得到的氣

體變為b:NO,不是只能得到c氣體,A錯誤;B.a為N?,在一定條件下能被氧化:N+O=2N0,

22閃電

催化劑

也可以被還原:N2+3H22NH3,B正確;C.c溶于水與水反應:3NO2+H2O=2HNO.+NO,結合

高溫高壓

分析,C正確;D.在自然界可存在的轉化,即2木。非。2m畋麻硝酸鹽,D

正確;故答案為:Ao

?題型04工業合成氨與硝酸制備

【典例5】氨和硝酸是重要的化工產品,工業合成氨及制備硝酸的流程如圖: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流程中的轉化涉及復分解反應

B.工業上可用鐵槽車儲運濃硝酸

C.“氨分離器”中主要應用了氨氣易液化的性質

D.為提高氮的利用率,尾氣可循環進入“合成塔”

【答案】A

【分析】氮氣和氫氣在合成塔中合成氨氣,分離出氨氣后,通入空氣氧化氨氣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

水、空氣一起在吸收塔中生成硝酸。

高溫高壓催化劑

【解析】A.流程中的轉化涉及的反應為N2+3H2、停化片、2N%4NH3+5O2^^4NO+6H2O,

4NO+3O2+2H2O=4HNO3,沒有涉及復分解反應,A錯誤;

B.常溫下,濃硝酸能夠使鐵鈍化,工業上可用鐵槽車儲運濃硝酸,B正確;

C.氨氣易液化,將液氨分離出來,剩余的氮氣、氫氣可以循環利用,“氨分離器”中主要應用了氨氣易液化

的性質,C正確;

D.如圖,為提高氮的利用率,尾氣可循環進入“合成塔”,D正確;

故選Ao

【變式4-1]以N?和H?為原料制備HNC>3主要過程如圖所示。已知名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不

正確的是

。2OT

NqQ~"BDHNO

H2^~2--C3

A.O.lmolA完全氧化為B和C時,消耗標準狀況下體積為2.8L

B.1.7gA和1.8gC含有的共價鍵數目分別為0.3踵和0.2治

C.0.1molN2和OJmolH2充分反應生成A分子的數目是0.2名

D.O.lmolD與。2、C完全轉化為HNO3時,轉移電子數目為

【答案】C

【分析】氮氣和氫氣反應生成氨氣,即A為NH3,氨氣發生催化氧化,得到NO和H2O,即C為H2O,B

為NO,NO被氧化成NO2,NO2>氧氣、水生成硝酸,據此分析;

催化劑

【解析】A.氨氣與氧氣發生4NH3+5O2^=4NO+6H2。,消耗(Mmol氨氣同時,消耗氧氣的物質的量為

A

0.1x—mol=0.125mol,即標況下消耗氧氣的體積為0.125molx22.4L/mol=2.8L,故A說法正確;B.根據上

4

17g

述分析,A為NH3,C為H2O,1.7g氨氣中所含共價鍵數目為設篇X3XNA=0.3M,1.8g水中所含共價鍵

18H

數目為k/Jx2xNA=0.2M,故B說法正確;C.合成氨是可逆反應,不能進行到底,因此生成氨氣物質

18g/mol

的量小于0.2mol,故C說法錯誤;D.NO?、。2、水反應方程式為4NO2+O2+2H2O4HNO3,消耗O.lmolNCh

轉移電子數目為O.lmolxlxMR.lM,故D說法正確;答案為C。

【變式4-2】空氣中的氮氣可通過人工固氮獲得氨氣,氨氣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通過氨氧化法可制得硝酸,

反應過程如圖:

H2、局溫、局壓、催化劑RTTT。2、催化劑、△RTC。2RTC及0、。2TTXTC

N2----------------序西---------^印一一節臉——>NO—定"TNO2一一2r一HNC)3

硝酸是一種強氧化性酸,制硝酸工業產生的尾氣中含有氮氧化物,應處理后才能排放。下列說法不正確的

是()

A.常溫下,濃硝酸可盛放在鋁制或鐵制容器中

B.BaSCh固體能溶于稀硝酸,生成Ba(NC>3)2,放出SO2氣體

C.工業上,當轉化①的反應達到平衡時,需不斷地從混合氣體中分離出NH3,將未反應的原料氣送回合成

塔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D.轉化④中,當“NO2):HO2)=4:1時,理論上NO2全部轉化為HNO3

【答案】B

【解析】硝酸是氧化性酸,BaSCh固體能溶于稀硝酸,被氧化生成硫酸鋼,硝酸被還原生成NO,B錯誤。

?題型05與氮有關的反應機理分析

【典例6】科學研究人員提出在有機碳源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實現大氣中的氮循環(如圖所示),減少對

環境的污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NH;轉化成NO2屬于氮的固定

B.圖中氮的化合價僅有0、+3、+5

C.轉化過程中NO1被甲醇氧化為N2

D.NO2與NH;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NO2+NH:=N2T+2H2O

【答案】D

【解析】A.NH;轉化成NO;不是N由游離態轉化為化合態,不屬于氮的固定,故A錯誤;

B.圖中氮的化合價除有0、+3、+5,圖中還有-3價,故B錯誤;

C.轉化過程中NO3被甲醇還原為N2,故C錯誤;

D.NO2與NH:反應生成氮氣和水,離子方程式為:NO;+NH:=N2T+2H2O,故D正確;

故選D。

【變式5-1】硝酸廠煙氣中含有大量氮氧化物(NOx)。常溫下,將煙氣與H2的混合氣體通入Ce(SC)4)2與

Ce2(SOJ的混合溶液中可實現無害化處理,其轉化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I的離子方程式為Ce4++H2=Ce3++2H+

B.反應II中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

C.該轉化過程的實質是NO被H2氧化

D.反應過程中混合溶液內Ce3+和Ce4+離子總數一定保持不變

【答案】D

【分析】根據進出圖可知,Ce,+把H2氧化為H+,自身被還原為Ce3+,然后Ce3+在酸性條件下再被NO氧化

為Ce4+,NO被還原為N2,同時還生成水,據此解答。

【解析】A.過程I發生的反應為Ce4+把H2氧化為H+,自身被還原為Ce3+,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Ce4++

3+

H2=2Ce++2H,故A錯誤;

B.過程II為2NO+4Ce3++4H+=N2+4Ce4++2H2。,氧化產物為Ce,+,還原產物為N2,兩者之比為4:1,故B

錯誤;

C.該轉化過程的實質為NO被H2還原為N2,氏被氧化為水,故C錯誤;

D.處理過程中,Ce3+和Ce4+做催化劑,催化劑在反應前后,質量不變,數量不變,故D正確;

故選D。

【變式5-2】據《環境微生物學》報道,厭氧氨氧化菌中的某些生物酶可以促進H+和0的轉移(如下圖中轉

移路徑a、b和c),從而將污水中的NO;和NH:轉化為N2進入大氣層(具體原理如下圖中反應過程I、II和

III),該污水脫氮技術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NH:

H20

A.過程I中NO?發生還原反應

B.路徑a和b中轉移的H+數目相等

C.過程II中參與反應的n(N0):n(NH:)=l:4

D.過程I-III的總反應為NO/NH:=N2T+2HQ

【答案】C

【解析】A.過程I中NO;轉化為NO,N元素化合價降低,發生還原反應,A正確;

B.由圖示可知,過程I中NO:在酶1的作用下轉化為NO和H2O,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NO2+2H+e=NO+H2O,a過程生成ImolNO轉移2moiH+,過程II中NO和NH:在酶2的作用下發生反應

+

生成N2H4和HzO,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NH:+NO+2H+3e=N2H4+H2O,b過程消耗ImolNO轉移

2moiH+,轉移H+數目相等,B正確;

+

C.過程n中發生的離子反應為:NH:+NO+2H+3e=N2H4+H2O,n(NO):n(NH:)=l:l,C錯誤;

D.據圖可知經過過程I至肛H,NH;和NO]發生反應生成N2和水,離子方程式為:

NO;+NH;=N2T+2H2O,D正確;

故選C。

?題型06氮氧化物的無害化處理

【典例7】某工廠擬綜合處理含NH;廢水和工業廢氣(主要含N2、CO?、SO?、NO、CO,不考慮其他成分),

設計了如圖流程。已知:NO+NO2+2OH-=2NO-+H2O,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固體1中主要含有CaCCh、CaSO4

B.捕獲劑所捕獲的氣體主要是CO

C.X可以是空氣,且需過量

+

D.處理含NH;廢水時,發生的反應:NH>5NO-+4H=6NOT+4H2O

【答案】B

【解析】A.固體1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亞硫酸鈣,因此固體1中主要含

有CaCC>3、CaSO3,故A錯誤;

B.氣體1中NO和氧氣和NaOH反應生成NaNO2,因此氣體2主要是CO和N2,而捕獲劑所捕獲的氣體

主要是CO,故B正確;

C.NO+NO2+2OH-=2NO;+H2O,X可以是空氣,但只能適量,過量就會生成硝酸鈉,故C錯誤;

D.處理含NH:廢水時,鏤根和亞硝酸根反應生成氮氣,其發生的反應:NH:+NO-=N2T+2H2O,故D錯

誤。

綜上所述,答案為B。

【典例8】我國空氣質量預報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NO*)、懸浮顆粒物等三種大

氣污染物的濃度。

(1)與氮氧化物有關的全球或區域性大氣環境問題有—(填字母序號)。

a.酸雨b.沙塵暴c.光化學煙霧d.溫室效應

(2)為了降低汽車尾氣對大氣的污染,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給汽車安裝尾氣凈化裝置。它能將尾氣中的CO

和NO在催化劑作用下,發生反應轉化為無害氣體,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o

(3)酸雨是指pH<5.6的降水,主要是由人為排放到大氣中的等酸性氣體轉化而成的。在煤中加入適

量的石灰石就可以減少酸雨的危害,則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o

【答案】(1)ac

催化劑

(2)2NO+2CON2+2CO2

AA

=

(3)二氧化硫SO2+CaCO3CaSO3+CO2或2SO2+2CaCO3+O2=2CaSO4+2CO2

【解析】(1)氮氧化物會造成硝酸型酸雨以及光化學煙霧等環境問題,所以氮氧化物造成的環境問題為,

故選ac<,

催化齊!J

(2)CO和NO在催化劑作用下發生反應轉化為無害氣體N2和CO2,化學方程式為:2NO+2c

A

N2+2CO2O

(3)酸雨是指pH<5.6的降水,主要是由人為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氣體轉化而成的。在煤中加

A

入適量的石灰石就可以減少酸雨的危害,則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O2+CaCO3=CaSO3+CC>2或

A

2SO2+2CaCO3+O2=2CaSO4+2CO2。

【變式6-1】工業廢水中的氨氮(以NH3、NH:形式存在),可通過微生物法或氧化法處理,使水中氨氮達到

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

(1)微生物法:酸性廢水中的部分NH:在硝化細菌的作用下被氧氣氧化為NO;,NO;再與NH:作用生成N2。

①NH:轉化為NO,的離子方程式為o

②NO;與NH:在轉化為N2的反應中消耗NO]與NH: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2)次氯酸鈉氧化法:向氨氮廢水中加入NaClO,氨氮轉化為N?而除去。

①NaClO氧化NH3的離子方程式為。

②一定pH下,NaClO的投加量對污水中氨氮去除率的影響如圖所示。當加(NaCl。):加(NH3)>7.7時,總

氮的去除率隨加(NaClO):加(NH3)的增大不升反降的原因是。

100F』?■*

%

>、9o

蟲8O?-氨氮去除率

一總氮去除率

701------1------,------1------1~

7.07.47.88.28.6

w(NaC10):w(NH3)

(3)活性炭-臭氧氧化法:活性炭-臭氧氧化氨氮的機理如圖所示。*表示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的物種,?H為

羥基自由基,其氧化性比更強。

①活性炭-臭氧氧化氨氮的機理可描述為。

②其它條件不變調節廢水的pH,廢水中氨氮去除率隨pH的變化如圖所示。隨pH增大氨氮去除率先明顯

增大,后變化較小,可能的原因是

78910111213

pH

硝化細菌

【答案】(1)NH:+2O,NO:+H,O+2H+3:5

-

(2)3C1O+2NH3=3Cf+N2+3H2ONaClO將部分氨氮氧化為NO;、NO-留在廢水中

(3)。3與活性炭表面吸附的OH-作用生成OH,QH將活性炭表面吸附的NH:轉化為N?隨pH增大,

活性炭上吸附的OH-增多,生成QH增多;pH繼續增大時,OJT將NH:轉化為NH,不利于活性炭對氨

氮的吸附

【解析】(1)①NH:轉化為NO3,N元素化合價從-3升高到+5價,氧元素從0價降低到-2價,則按得

硝化細菌

失電子數守恒、電荷守恒、元素質量守恒得離子方程式為NH:+2O2^^=NO;+HQ+2H+。

②NO3與NH;在轉化為N2的反應中,NO;中N元素化合價從+5降低到0價,NH:中N元素化合價從-3

升高到0價,按得失電子數守恒、消耗NO;與NH:的物質的量之比為3:5。

(2)①C1CF氧化氨氣為氮氣,反應中,氮元素從-3價升高到0價、氯元素從+1價降低到-1價,則按得失

電子數守恒、元素質量守恒、電荷守恒得離子反應方程式為:3C1O-+2NH3=3Cr+N2+3H2Oo

②一定pH下,NaClO的投加量對污水中氨氮去除率的影響如圖所示。當7"(NaC10):〃?(NH3)>7.7時,總

氮的去除率隨〃?(NaC10):〃?(NH3)的增大不升反降、意味著溶液中生成了其它含氮的微粒,應該是氨氣被

氧化的產物,則原因是:NaClO將部分氨氮氧化為NO:、NO1留在廢水中。

(3)①由圖可知:活性炭-臭氧氧化氨氮的機理可描述為:。3與活性炭表面吸附的OIF作用生成QH,QH

將活性炭表面吸附的NH;轉化為N?。

②結合信息可知:生成QH增多時反應速率增大。則隨pH增大氨氮去除率先明顯增大后變化較小的可能原

因是:隨pH增大,活性炭上吸附的OT增多,生成QH增多;pH繼續增大時,OH一將NH;轉化為NH3,

不利于活性炭對氨氮的吸附。

【變式6-2]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

(1)反應①②③④⑤中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2)已知Imol氨氣發生反應②,完全反應生成NO和水蒸氣時放出226kJ的熱,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是。

(3)汽車尾氣凈化裝置中,氣體在催化劑表面吸附與解吸作用的過程如圖所示。

①該過程的中間產物是=

②催化轉化過程中,理論上每生成ImolN2時,轉移的電子為mol。

(4)實驗室中,濃硝酸需用棕色試劑瓶盛放,并置于冷暗處的原因是.

(5)NH4NC>3是農業生產中常用的一種氮肥。

①NH,NOs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是。

②實驗室中檢驗某種化肥是銹態氮肥的方法是。(寫出操作步驟、現象和結論)

【答案】(1)⑤

1

(2)4NH3(g)+5O2(g)=4NO(g)+6H2O(g)AHi=-904kJmol-

(3)NO28

(4)濃硝酸不穩定,在常溫下見光或受熱易發生分解

(5)35%將少量肥料與少量氫氧化鈣混合后放入試管中,在酒精燈上微熱,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

驗,若產生了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則該化學肥料為鏤態氮肥

【解析】(1)反應①②③④⑤中,反應⑤是硝酸和氨氣反應生成硝酸鏤,元素化合價不變,反應⑤不屬

于氧化還原反應;

(2)已知Imol氨氣發生反應4NH3(g)+5O2(g)=4NO(g)+6HzO(g),完全反應生成NO和水蒸氣時放出

226kJ的熱,則4moi氨氣反應放熱226kJx4=904kJ,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是

4NH3(g)+5O2(g)=4NO(g)+6H2O(g)AH=-904kJ/molo

(3)①NO和Ch反應生成N02,NO2和CO反應生成、和C02,該過程的中間產物是N02o

②催化轉化過程中,總反應為2NO+C)2+4CO=4CO2+N2,碳元素化合價由+2升高為+4,理論上每生成Imol

Na時,轉移的電子為8mol。

(4)濃硝酸不穩定,在常溫下見光或受熱易發生分解,所以實驗室中,濃硝酸需用棕色試劑瓶盛放,并置

于冷暗處。

14x2

(5)①NHNC)3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是二,x100%=35%。

414+1x4+14+16x3

②錢鹽與堿在加熱條件下放出氨氣,反應實驗室中檢驗某種化肥是鏤態氮肥的方法是:將少量肥料與少量

氫氧化鈣混合后放入試管中,在酒精燈上微熱,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若產生了使濕潤的紅色石蕊

試紙變藍的氣體,則該化學肥料為鐵態氮肥。

【變式6-3】含氮化合物的處理對環境保護意義重大。

(1)用或CO催化還原NO均能達到消除污染的目的,反應的還原產物為。

(2)實驗室常用NaOH溶液吸收NOx(NO和NO2的混合氣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如下:(已知NO不能與

NaOH溶液反應,不考慮NO?與N2O4的轉化)

NO+NO2+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2+NaNO3+H2O

①若NOX能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則x的取值范圍為。

②若用100mL5moi/LNaOH吸收NOx,NaOH恰好完全反應,則被吸收的N(X的體積為(標準狀況)。

(3)用V2O5作催化劑,NE將NO還原成N2的一種反應歷程如圖所示,則總反應方程式為0

…1

O.

OOO

MIU—

VAVV

V-

+

IO2

-H2O

,_N,H/、H

(反應3)63

—o—v-o—v—o—

(4)一種將氨氮(NH:)廢水中的氮元素轉變為N2脫除的機理如圖:

NH;4NO;4

。2/亞硝化菌-NH;/厭氧氮氧化菌

已知:氧氣濃度越高,厭氧氨氧化菌活性越低。

①參與I中反應的n(NH*):n(O2)=。

②廢水溶解氧濃度(DO)對氮的脫除率的影響如圖所示。當lmg/L<DO<2mg/L時,隨著DO的增大氮的脫除

率下降,其原因可能是0

6o

%5o

樹4o

重3o

S

M2o

1O

0?-----------1----------、-----------1-----------

1234

DO/(mg/L)

【答案】(1)N2

(2)1.5<x<211.2L

V2O5

(3)4NH3+4NO+O2-4N2+6H2O

(4)2:3隨著DO的增大,厭氧氨氧化菌活性降低;部分NO1被氧化為NO:

【解析】(1)用H2或CO催化還原NO生成無污染的物質,所以反應的還原產物為N2。

(2)①NO不能與NaOH溶液反應,NO、NO,>31:1時能發生反應NO+NO2+2NaOH=2NaNO2+H2。,NO2

:

與氫氧化鈉發生反應2NO2+2NaOH=NaNO2+NaNO3+H2O,^NOX能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則x的取值范

圍為1.5<x<2?

②若用100mL5moi/LNaOH吸收NOx生成NaNC)2、NaNO3,NaOH恰好完全反應,根據元素守恒,n(NOx尸n(N)=

n(Na)=n(NaOH)=0.1Lx5mol/L=0.5mol,則被吸收的NOX的體積為0.5molx22.4L/mol=l1.2L。

(3)根據圖示,用V2O5作催化劑,ImolNHs、ImolNO、0.25molC>2反應生成N2和H2O,則總反應方程式

V2O5

為4NH3+4NO+O24N2+6H20O

(4)反應I中,NH:被氧氣氧化為NO,N元素化合價由-3升高為+3,氧氣中氧元素化合價由0降低為

-2,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參與I中反應的n(NH:):n(C>2尸2:3。

②根據題目信息,氧氣濃度越高,厭氧氨氧化菌活性越低,當lmg/L<DO<2mg/L時,隨著DO的增大氮的

脫除率下降,其原因可能是隨著DO的增大,厭氧氨氧化菌活性降低,部分NO1被氧化為NO:。

?題型07有關氮及其化合物的實驗探究

【典例9】實驗室用如圖所示裝置(夾持裝置已省略)進行NH3制備及性質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甲的燒瓶中加入濃硫酸制備干燥NH,

B.乙中的集氣瓶內應a導管長、b導管短

C.若將丙中的CC1,換成苯,仍能防止倒吸

D.向收集的NH,中通入少量C",出現白煙

【答案】D

【解析】A.氨氣可以被濃硫酸吸收,應該在甲的燒瓶中加入堿石灰或者生石灰,A錯誤;

B.氨氣密度小于空氣,應該用向下排空氣的方法收集,故乙中的集氣瓶內應a導管短、b導管長,B錯誤;

C.苯的密度小于空氣,在水的上層,若將丙中的CC1,換成苯,則不能防止倒吸,C錯誤;

D.氨氣可以和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鏤,故向收集的NH3中通入少量C4,出現白煙,D正確;

故選D。

【變式7-1]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了如下圖所示實驗裝置(部分夾持裝置已省略)制備NO,并進行NO的檢驗

和性質探究實驗。

已知:NO在FeSC\溶液中發生反應FeSC?4+NOu[Fe(NO)]SO4(棕色),該反應可以用于檢驗NO。

(1)儀器a的名稱是o裝置A內發生主要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o

(2)實驗開始前,向裝置中通入一段時間N?的目的是。

(3)裝置B、C中蒸儲水和無水CaCl?的作用分別是、。

(4)裝置D中Fe粉與NO以物質的量之比2:3發生反應,生成N?和另一種固體產物。該固體產物的化學

式為O

(5)進行實驗時,裝置E中的實驗現象為。

(6)裝置F集氣瓶中收集的氣體是N2和(填化學式)。

【答案】(1)分液漏斗3Cu+8H++2NG>3=3Cu"+2NOT+4H2。

(2)排除空氣,防止NO被氧氣氧化

(3)吸收揮發出的硝酸蒸氣干燥NO

(4)Fe2O3

(5)溶液顏色變為棕色

(6)NO

【分析】A中稀硝酸和銅反應生成NO,B中水的作用是吸收揮發出的硝酸蒸氣,C中無水氯化鈣干燥NO,

D中Fe粉與NO以物質的量之比2:3發生反應,生成N?和另一種固體產物,方程式為:

A

6NO+4Fe=3N2+2Fe2O3;E中盛放FeSO,溶液,檢驗NO,F中收集未反應完的NO和生成的N2。

【解析】(1)儀器a的名稱是分液漏斗;裝置A中的離子方程式為:

+2+

3Cu+8H+2NO'=3CU+2NOT+4H2O;

(2)實驗開始前,向裝置中通入一段時間N2的目的是:排除空氣,防止NO被氧氣氧化;

(3)根據分析,裝置B、C中蒸儲水和無水CaC"的作用分別是:吸收揮發出的硝酸蒸氣、干燥NO;

(4)根據分析,D中固體產物的化學式為:Fe2O3;

(5)進行實驗時,裝置E中的實驗現象為:溶液顏色變為棕色;

(6)反應FeSC>4+NOO[Fe(NO)]S04為可逆反應,故NO反應不完全,裝置F集氣瓶中收集的氣體是N?

和NO。

【變式7-2】某學習小組為探究濃、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對強弱,按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夾持儀器已略去)。

實驗表明濃硝酸能將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結論是濃硝酸的氧化性強于稀硝

酸。

可選藥品:濃硝酸、31noi稀硝酸、蒸儲水、濃硫酸、氫氧化鈉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氫氧化鈉溶液不與NO反應,能與NO?反應:2NO2+2NaOH=NaNO3+NaNO2+H20?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應避免有害氣體排放到空氣中。裝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藥品依次是

(2)滴加濃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檢驗裝置的氣密性,加入藥品,打開彈簧夾后

(3)裝置①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裝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該小組得出的結論所依據的實驗現象是

(6)實驗結束后,同學們發現裝置①中溶液呈綠色,而不顯藍色。甲同學認為是該溶液中硝酸銅的質量分

數較高所致,而乙同學認為是該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氣體。同學們分別設計了以下4個實驗方案來判斷兩

種看法是否正確。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填字母)。

a.加熱該綠色溶液,觀察顏色變化

b.加水稀釋該綠色溶液,觀察顏色變化

c.向該綠色溶液中通入氮氣,觀察顏色變化

d.向飽和硝酸銅溶液中通入濃硝酸與銅反應產生的氣體,觀察顏色變化

答案(1)3moi稀硝酸、濃硝酸、氫氧化鈉溶液(2)通入一段時間C02,關閉彈簧夾,將裝置⑤

中的導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燒瓶內(3)Cu+4HNO3(^)=CU(NO3)2+2NO2f+2H2O(4)將NO2轉化為

NO3NO2+H2O=2HNO3+N0(5)裝置③中液面上方氣體仍為無色,裝置④中液面上方氣體由無色

變為紅棕色(6)acd

解析(1)根據裝置特點和實驗目的,裝置⑤收集NO,裝置⑥中盛放NaOH溶液吸收NO2,因為要驗證

1

稀HNO3不能氧化NO,所以裝置③中應該盛放3mol.L-稀硝酸。

(2)由于裝置中殘存的空氣能氧化NO而對實驗產生干擾,所以滴加濃HNO3之前需要通入一段時間的CO2

趕走裝置中的空氣,同時也需將裝置⑤中導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燒瓶內防止反應產生的NO氣體逸出。

(5)NO通過稀HNC>3后,若無紅棕色NO2產生,說明稀HNO3不能氧化NO,所以盛放稀HNO3裝置的液

面上方沒有顏色變化即可說明。裝置④中盛放的是濃HNC>3,若濃HNO3能氧化NO,則裝置④的液面上方

會產生紅棕色氣體。

(6)要證明是Cu(NC)3)2濃度過高或是溶解了NO?導致裝置①中溶液呈綠色,可設計將溶解的NO2趕走(a、

c方案),再觀察顏色變化。也可在CU(NC>3)2濃溶液中通入NO?,觀察比較反應后的顏色變化(d方案),確定

是不是由溶有NO?引起的。

【變式7-3]亞硝酸鈉(NaNOz)在纖維紡織品的染色和漂白、照相、生產橡膠、制藥等領域有廣泛應用,也

常用于魚類、肉類等食品的染色和防腐。但因其有毒,所以在食品行業中的用量有嚴格限制。現用下圖所

示儀器(夾持裝置已省略)及藥品,探究亞硝酸鈉與硫酸反應及氣體產物的成分。

已知:@NO+NO2+2OH-=2NO2+H2O;

②氣體液化的溫度:NO2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