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知識清單選擇性必修三 《邏輯與思維》重難點知識_第1頁
2025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知識清單選擇性必修三 《邏輯與思維》重難點知識_第2頁
2025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知識清單選擇性必修三 《邏輯與思維》重難點知識_第3頁
2025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知識清單選擇性必修三 《邏輯與思維》重難點知識_第4頁
2025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知識清單選擇性必修三 《邏輯與思維》重難點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知識清單選擇性必修三《邏輯與思維》核心考點目錄第一單元:樹立科學思維觀念第一課:走進思維世界 2第二課:把握邏輯要義 5第三課:領會科學思維 7第二單元:遵循邏輯思維規則第四課:準確把握概念 8第五課:正確運用判斷 10第六課:掌握演繹推理方法 15第七課:學會歸納與類比推理 20第三單元:運用辯證思維方法第八課:把握辯證分合 23第九課:理解質量互變 25第十課:推動認識發展 27第四單元:提高創新思維能力第十一課:創新思維要善于聯想 29第十二課:創新思維要多路探索 31第十三課:創新思維要力求超前 34選擇性必修三《邏輯與思維》核心考點教材宏觀邏輯:《邏輯與思維》四個單元分別為樹立科學思維觀念、遵循邏輯思維規則、運用辯證思維方法、提高創新能力。第一單元:科學思維的含義和特征,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學習科學思維的意義;第二單元:邏輯思維的主要內容(概念、判斷、推理);第三單元:辯證思維(辯證分合、質量互變、辯證否定、認識歷程);第四單元:創新思維(聯想、發散、聚合、逆向、超前)。第一單元樹立科學思維概念第一課:走進思維世界核心考點一:思維的含義與特征考點1.全面理解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區別內容感性認識是對事物現象的認識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形式感性認識以人的感覺器官直接反映事物,包括感覺、知覺、表象理性認識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維去把握,包括概念、判斷和推理等三種形式階段認識的初級階段認識的高級階段特點直接性和形象性間接性和抽象性聯系①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因為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起點,建立在感性認識基礎上的理性認識才是真實可靠的,堅持理性認識從感性認識中來②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為理性認識。因為只有理性認識才是對事物更深刻、更全面、更可靠的反映,只有理性認識才能指導人們按規律辦事,有效地改造世界考點2.思維的特征間接性內涵思維能夠憑借獲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透過事物的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實現對未知事物的認識原因人們不可能對所要認識的每一個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也不可能直接感知到,作用①憑經驗能認識沒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屬性。②憑經驗能認識根本不可能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事物屬性。③能在對事物認識的基礎上進行蔓延式無止境的擴展。關鍵詞見…而知…;通過…推斷出…;計劃;預測;揭示出;推斷出舉例①人類學家根據古生物的化石及其他有關資料,就能推知人類進化的規律;②醫生根據對病人的體溫、血壓、血液、尿液、心電圖、腦電圖等檢查的有關資料,就能確診病患和病因;③氣象工作者根據已有的氣象資料,就能預知今后天氣的變化;④教師根據學生的行為表現可以推斷學生的內心世界;⑤地震工作者可以根據動物的反常現象或其他儀表的數據來分析與預報震情;⑥人們不知道某些疾病與遺傳基因的關系,但人們可以根據實驗來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概括性內涵思維能夠從多種事物及其各種各樣的屬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抓住內在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把握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作用①概括是形成概念的前提。同類事物總結共性;同類現象中總結本質的規律性內在聯系。②概括是思維活動的速度,遷移的程度、廣度和深度。③概括是一切科研的出發點。關鍵詞共同之處是…;整體上看…;共性在于…;總結出舉例①人們把形狀、大小各不相同而能結出棗子的樹木歸一類,稱之為“棗樹”②把棗樹、蘋果樹、梨樹等依據其根、莖、葉、果等共性統稱為“果樹”③每次看到“月暈”就要“刮風”,地磚“潮濕”就要“下雨”,就能得出“月暈而風”“礎潤而雨”的結論④人們認為“凡正常運行的計算機都有中央處理器”能動性內涵思維對認識對象的反映不是機械的、消極被動的,而是主動的或能動的;自覺的、有計劃有目的地對認識對象的屬性進行抽象重組,得出既有認識對象的痕跡,又不同于認識對象的主觀映像。關鍵詞抽象;創新;有選擇的;主動、自覺舉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核心考點二:思維形態及其特征考點1.思維形態的類別劃分標準類型含義從思維的方向看發散思維向不同方向擴散的思維聚合思維向同一方向收斂的思維從思維對認識對象的思考角度看綜合思維整體地認識對象的思維分析思維分別地認識對象的思維從思維反映認識對象的方式看辯證思維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的思維形而上學思維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的思維根據思維運行的基本單元的不同抽象思維人的思維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屬性,通過語詞鞏固下來,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為思維的基本單元形象思維人的思維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為思維的基本單元考點2.思維的兩種基本形態依據根據思維運行的基本單元的不同,可以將思維分為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基本形態①抽象思維:如果人的思維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屬性,通過語詞鞏固下來,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為思維的基本單元,就屬于抽象思維②形象思維:如果人的思維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為思維的基本單元,就屬于形象思維③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是思維的基本形態考點4.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關系抽象思維(邏輯思維)形象思維(藝術思維)區別含義人們把以概念作為基本單元進行的思維,稱為抽象思維如果人的思維抽象、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為思維的基本單元,就屬于形象思維基本單元概念感性形象思維形式概念、判斷、推理感覺、知覺、表象主要特征基本單元的概念性、運行方式的推導性和思維表達的嚴謹性。基本單元的形象性、運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維表達的情感性。聯系①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區分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在實際思維活動中,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雖然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但又相輔相成;②無論是形象思維還是抽象思維,都來源于實踐。③形象思維是抽象思維的基礎,抽象思維依賴于形象思維,形象思維有待于上升到抽象思維。特別提醒:①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獨立性是相對的,在一種思維方法發揮作用時,就有另一種思維方法相助。②對于形象思維來說,不存在固定不變的邏輯通道,這是創新的有利條件,正因為這種無常規性,也使單純的形象思維容易出現謬誤。③抽象思維較為嚴密,但靈活性和新奇性較差。第二課:把握邏輯要義核心考點一:“邏輯”的多種含義1.“邏輯”是一個多義詞:角度舉例關系“規律”意義上的邏輯①科學研究的邏輯②這是歷史的邏輯,也是生活的邏輯“規律”意義上的“邏輯”是所有科學的研究對象。“邏輯規律與規則”,以及“思維方法”意義上的“邏輯”才是邏輯學的研究對象“邏輯規律與規則”意義上的邏輯①這個想法也許不合邏輯,但在情感上值得肯定②說話、寫文章要合乎邏輯“思維方法”意義上的邏輯①霸權主義的邏輯②詭辯家的邏輯“邏輯學”意義上的邏輯學一點邏輯是有好處的核心考點二: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考點1同一律:思維的確定性要求類別同一律公式“A是A”要求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保持自身的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轉移論題錯誤表現違反同一律就會犯“偷換概念”或“偷換論題”的邏輯錯誤考點2矛盾律:思維的一致性要求類別矛盾律公式“A不是非A”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錯誤表現違反矛盾律就會犯“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考點3排中律:思維的明確性要求類別排中律公式“A或者非A”要求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不成立,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錯誤表現違反排中律就會犯“兩不可”的邏輯錯誤考點4.比較矛盾律和排中律關系矛盾律排中律區別要求不同要求排除人們思維的自相矛盾,強調“A不是非A”,即矛盾的論斷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排中律要求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強調“A”與“非A”,其中必有一真錯誤不同“自相矛盾”“兩不可”作用不同運用不矛盾律可以以真推假,即具有矛盾關系的兩個判斷,如果一個真,則另一個必假。常用于反駁。運用排中律可以以假推真,即具有矛盾關系的兩個判斷,如果一個假,則另一個必真。常用于證明。聯系矛盾律與排中律都是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是人們在運用概念、進行判斷和推理時必須遵守的具體規則,它們從不同側面保證思維的確定性考點5.形式邏輯的三大基本規律規律名稱基本內容公式適用范圍要求邏輯錯誤矛盾律一個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真A并且非A矛盾判斷和反對判斷無矛盾性(不能同真,必有一假)自相矛盾排中律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A或者非A矛盾判斷明確性(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兩不可同一律思想自身同一A是A概念和判斷確定性(自身同一)偷換概念、偷換論題【邏輯規律記憶口訣】學習邏輯用處大,掌握規律不害怕。偷換概念或論題,同一律上出問題。矛盾關系兩判斷,兩可兩不可試試看。兩可違反矛盾律,必有一個假判斷。兩不可違反排中律,必有一個真判斷。第三課:領會科學思維核心考點一:科學思維的含義與特征考點1.科學思維的特征特征原因追求認識的客觀性科學思維總是從實際出發,力圖如實地反映認識對象。科學思維不盲目崇拜權威,不盲目相信書本結論,它尊重實踐檢驗的結果,注重實事求是的推理和論證,堅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觀規律結果具有預見性科學思維總是通過對事物歷史與現實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發展的規律,并對事物的發展趨勢、發展前景作出合乎邏輯的推斷結果具有可檢驗性思維的結果必須接受實踐的檢驗。科學思維能夠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接受實踐的嚴格檢驗,修正錯誤,堅持真理核心考點二:學習科學思維的意義考點2.全面理解學習科學思維的意義角度闡釋思維素養意義捍衛真理有利于我們糾正邏輯錯誤,駁斥詭辯,捍衛真理。科學的抽象思維一定是符合邏輯要求的思維,違背邏輯要求的思維不是科學思維。通過學習理論知識,我們可以更好地擔當起維護真理的職責把握本質有利于我們把握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世界是普遍聯系、變化發展的。認識世界,不僅要認識事物的部分、方面、階段,而且要認識發展變化著的整體。學會運用辯證思維方法,我們可以更為全面地、動態地把握客觀事物著眼創新有利于我們把握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從而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提高我們的創新能力思想政治意義覺悟層面有助于我們認清社會發展規律和階段性特征,正確認識不同的社會實踐中的國情和世情,準確把握我們所在的歷史方位,提高我們的政治站位,提升我們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覺悟實踐層面有助于我們發揚科學精神,積極投身于當代中國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以銳意進取的態度和負責任的行動促進社會和諧,助力國家強盛和民族復興第二單元遵循邏輯思維規則第四課:準確把握概念核心考點一:概念的概述考點1.概念內涵與外延的關系種類含義圖示法相容關系全同關系兩個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屬種關系或種屬關系一個概念的外延包含著另一個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為屬概念,外延小的概念為種概念交叉關系兩個概念之間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不相容關系(全異關系)矛盾關系兩個具有全異關系的概念包含在一個屬概念中,并且它們的外延之和等于該屬概念的外延反對關系兩個具有全異關系的概念包含在一個屬概念中,并且它們的外延之和小于該屬概念的外延特別提醒:①全同關系與同一個概念有區別,全同關系是指外延完全相同,內涵不盡相同;同一個概念是指外延、內涵都相同,如“父親”“爸爸”表達的是同一個概念。②對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是矛盾關系還是反對關系的判斷,關鍵是看它們對于屬概念是否具有排中的性質。若有,即為矛盾關系;若沒有,則為反對關系。核心考點二:明確概念的方法考點1.明確概念的方法項目定義劃分內容用簡明的語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依據一定的標準,把一個概念的外延分為幾個小類構成被定義項、定義項和定義聯項母項和子項邏輯規則①定義項與被定義項的外延必須全同,否則,就會犯“定義過寬”或“定義過窄”的邏輯錯誤;如:商品就是勞動產品②定義不能直接或間接地包含被定義項,否則,就會犯“同語反復”或“循環定義”的邏輯錯誤;如:恒星是不動的星③定義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則,就會犯“否定定義”的邏輯錯誤;如:哲學不是文學④定義不能用比喻,否則,就會犯“比喻定義”的邏輯錯誤;如:兒童是祖國的花朵①子項的外延之和必須等于母項的外延,否則,就會犯“劃分不全”或“多出子項”的邏輯錯誤;如:選票分為贊成票和反對票②在同一次劃分中,只能用同一個標準,否則,就會犯“劃分標準不一”的邏輯錯誤;如:犯罪分為故意犯罪、共同犯罪③劃分應該逐級進行,不能越級,否則,就會犯“越級劃分”的邏輯錯誤;如:農田里種有棉花、黃麻和糧食作物第五課:正確運用判斷核心考點一:判斷的概述考點1.簡單判斷和復合判斷簡單判斷復合判斷含義直接由概念構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本身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叫作復合判斷分類性質判斷和關系判斷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和假言判斷邏輯常項量項、聯項、關系項等邏輯聯結詞(“并且”、“或者”、“要么、要么”、“如果、就”、“只有、才”“當且僅當”)邏輯變項概念(詞項)變項判斷(命題)變項核心考點二:正確運用簡單判斷考點1.簡單判斷種類劃分標準種類判斷的質肯定判斷和否定判斷判斷的量全稱判斷斷定的對象是某類事物的全部特稱判斷斷定的對象是某類事物的部分單稱判斷判斷主項反映的是單個對象“質”與“量”的結合上全稱肯定判斷、全稱否定判斷,特稱肯定判斷、特稱否定判斷,單稱肯定判斷、單稱否定判斷考點2.性質判斷的分類及其邏輯結構類型構成量項主項聯項謂項全稱肯定判斷所有(一切)商品是有價值的全稱否定判斷所有(一切)理論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特稱肯定判斷有些中學生是共青團員特稱否定判斷有些中學生不是球迷單稱肯定判斷許海峰是運動員單稱否定判斷這個人不是小學生3.關系判斷的分類:類型常見的關系對稱性關系對稱關系:一對象對另一對象具有某種關系,另一對象對這一對象還具有那種關系“同學”關系、“同事”關系、“朋友”關系、兩者的距離關系、“相同關系”“相等關系”“交叉關系”等反對稱關系:另一對象對這一對象不再具有那種關系“大于關系”“小于關系”“重于關系”“少于關系”“侵略”“剝削”“在……之上”“在……之下”“在……之前”偶對稱關系:另一對象對這一對象在有的情況下具有那種關系、在有的情況下不具有那種關系“佩服”“認識”“尊重”“喜歡”“贊美”“信任”“志愿”“幫助”等關系傳遞性關系傳遞關系:一對象對另一對象具有某種關系,另一對象對第三個對象也具有那種關系,該對象與第三個對象之間還具有那種關系“比……長(大、小、多、少、重、輕)”、“小于”、“大于”、“在……之前”、“在……之后”、“早于”“晚于”、“相等”、“平行”、“包含”“全同關系”反傳遞關系:該對象與第三個對象不再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被稱為反傳遞關系“父親”、“母親”、“祖父”、“祖母”、“兒子”、“孫子”“矛盾關系”偶傳遞關系:該對象與第三個對象在有的情況下具有那種關系、在有的情況下不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被稱為偶傳遞關系“喜歡”、“贊同”、“信任”“朋友”“同事”“同學”“交叉關系”“反對關系”考點4.簡單判斷及其邏輯性質比較性質判斷關系判斷區別含義斷定認識對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種性質的簡單判斷斷定認識對象之間關系的判斷構成①主項:表示斷定對象;②謂項:表示斷定對象性質;③量項:表示主項被斷定范圍;④聯項:起聯結主項和謂項的作用①關系者項:表示關系承擔者;②關系項:表示關系者之間的關系;③量項:表示關系者項范圍規則①不能缺少主項和謂項,否則判斷就不完整;②避免主項與謂項配合不當,否則不能如實地反映事物狀況,容易造成誤解;③要準確地使用量項和聯項,以保證判斷的“質”和“量”都準確無誤對于不同關系者項來說,誰在前、誰在后,會影響關系判斷的性質聯系都屬于簡單判斷,都直接由概念構成;把握事物性質是弄清事物間關系的基礎,理清事物間關系有助于深化對事物性質的認識核心考點三:正確運用復合判斷考點1.復合判斷及其種類含義復合判斷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它由聯結詞和支判斷兩部分組成種類根據斷定情況的不同,復合判斷分為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和假言判斷等多個種類考點2.正確運用聯言判斷含義是斷定對象幾種情況同時存在的判斷。一個聯言判斷至少包含兩個聯言支邏輯性質當且僅當,組成它的各個聯言支都是真的,這個聯言判斷才是真的。它要求各個聯言支的斷定都要與實際相符合意義正確運用聯言判斷,有助于人們將認識對象的多種情況綜合起來進行考慮,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況,從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斷更為恰當考點3.正確運用選言判斷含義是斷定對象的可能情況的判斷。組成選言判斷的支判斷,叫作選言支。聯結選言支的詞項,叫作選言判斷的聯結項。在日常語言表達中,選言判斷的聯結項一般不能省略種類相容選言判斷一個相容選言判斷是真的,要求它的選言支中至少有一個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不相容選言判斷一個不相容選言判斷是真的,要求它的選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個是真的意義正確運用選言判斷,不僅有助于我們準確地表達關于對象的各種可能的情況,而且能夠明確解決問題的范圍和途徑注意事項要根據認識對象的實際情況,確定應該使用相容還是不相容選言判斷,不能誤用;要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盡量把對象的可能情況都揭示出來,不要遺漏有選擇價值的可能情況考點4.正確認識選言判斷相容的選言判斷不相容的選言判斷判斷依據選言支所斷定的情況可以同時并存(相容的選言支)選言支所斷定的情況只能有一種存在,不能有兩種和兩種以上的情況并存(不相容的選言支)聯結項“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成立條件真至少有一個選言支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選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個是真的假沒有選言支是真的如果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選言支是真的,或者沒有選言支是真的考點5、正確運用假言判斷含義斷定事物某情況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況存在(或不存在)的條件的判斷。假言判斷又叫條件判斷。一個假言判斷由表示條件關系的兩個判斷組成種類充分條件假言判斷是反映事物情況之間充分條件關系的判斷必要條件假言判斷是反映事物情況之間必要條件關系的判斷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是反映事物情況之間充分必要條件關系的判斷,是同時斷定充分和必要兩種條件關系的假言判斷性質假言判斷的真假取決于判斷所揭示的事物之間條件關系能否成立前提掌握假言判斷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況之間的條件關系,是我們正確運用假言判斷的前提考點6.正確運用假言判斷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邏輯要義如果有前一種事物情況就必有后一種事物情況,前一種情況就是后一種情況的充分條件如果沒有前一種事物情況就一定沒有后一種事物情況,前一種情況就是后一種情況的必要條件有了這種情況,必將產生某種情況;沒有這種情況,必不產生該種情況聯結項“如果……那么……”“只要……就……”等“只有……才……”“除非……才……”等“當且僅當……”等真假判斷前件真,后件必真;前件假,后件不一定假前件假,后件必假。沒有前件,就一定沒有后件前件真,后件必真;前件假,后件必假pq如果p,那么q真真真真假假假真真假假真pq只有p,才q真真真真假真假真假假假真pq當且僅當p,則q真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假真考點7.復合判斷及其邏輯性質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假言判斷支判斷至少包含兩個聯言支至少包含兩個選言支包含前件和后件,后件依賴前件而成立聯結詞“并且”“既……又……”“不但……而且……”“雖然……但是……”相容:“或者……或者……”不相容:“要么……要么……”充分條件:“如果……那么……”;必要條件:“只有……才……”;充要條件:“……當且僅當……”邏輯性質在聯言判斷中,當且僅當,組成它的各個聯言支都是真的,這個聯言判斷才是真的;如果有一個聯言支是假的,這個聯言判斷就是假的①一個相容選言判斷是真的,要求它的選言支中至少有一個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沒有選言支是真的,它就是假的。②一個不相容選言判斷是真的,要求它的選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個是真的;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選言支是真的,或者沒有選言支是真的,它就是假的①如果有前一種事物情況就必有后一種事物情況,前一種情況就是后一種情況的充分條件;②如果沒有前一種事物情況就一定沒有后一種事物情況,前一種情況就是后一種情況的必要條件;③有了這種情況,必將產生某種情況,沒有這種情況,必不產生該種情況,這種條件關系就是充分必要條件關系考點8假言判斷真假值(1)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的性質①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的邏輯形式:如果p,那么q。②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的真值表:pq如果p,那么q真真真真假假假真真假假真只斷定一個判斷前件是真的,后件也是真的。(不斷定前件是假的時,后件怎么樣)例如:如果明天下雨,我就不去。(2)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性質①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邏輯形式:只有p,才q。②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真值表:pq只有p,才q真真真真假真假真假假假真只斷定一個判斷前件是假的,后件也是假的。(不斷定前件是真的時,后件怎么樣)例如:只有陳某去過作案現場,他才是本案作案人。(3)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性質①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邏輯形式:當且僅當p,則q。②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真值表:pq當且僅有p,則q真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假真斷定一個判斷前件是真的,后件也是真的;前件是假的,后件也是假的。例如:當且僅當被告人犯罪的證據充分確實,則可認定該被告人有罪。第六課:掌握演繹推理方法核心考點一:推理與演繹推理概述考點1.推理的分類標準及種類①依據對個別與一般的關系的認識區分:演繹推理、歸納推理、類比推理。演繹推理從一般性前提推出個別性結論的推理歸納推理從個別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結論的推理類比推理從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結論,或從個別性前提推出個別性結論的推理②形式邏輯從前提與結論之間是否有必然聯系的角度分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核心考點二:簡單判斷的演繹推理方法考點1.性質判斷周延情況表判斷種類主項謂項示例全稱肯定判斷周延不周延所有的貓(周延)都是動物(不周延)全稱否定判斷周延周延所有的塑料(周延)不是金屬(周延)特稱肯定判斷不周延不周延有些動物(不周延)是貓(不周延)特稱否定判斷不周延周延有些參會教師(不周延)不是青島人(周延)單稱肯定判斷周延不周延這個三角形(周延)是等腰三角形(不周延)單稱否定判斷周延周延3(周延)不是偶數(周延)考點2三段論的基本規則規則錯誤舉例一個三段論只能有三個不同的項“四概念”的錯誤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眾,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中項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中項不周延”的錯誤優秀干部都是廉潔的,小麗是廉潔的,所以,小麗是優秀干部前提中不周延的項在結論中不得周延“大項不當擴大”或“小項不當擴大”的錯誤小說是文學作品,詩歌不是小說,所以,詩歌不是文學作品兩個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結論“雙否前提”的錯誤豹子不是老虎,貓不是豹子,所以,貓……考點3.簡單判斷的推理口訣【性質判斷項的周延性口訣】周延、不周延,質、量來判斷,主項看量項,全、單周延,特稱不周延,謂項要看質,否定周延,肯定不周延。【換位推理口訣】換位推理并不難,直接換位兩判斷,全稱否定、特稱肯定,特稱否定換位難。全稱肯定想換位,轉換特稱位置換。【三段論推理口訣】中要周延詞項三,大項小項不擴展,一特得特否得否,否特成雙結論難。考點5.簡單判斷推理的邏輯規則類別邏輯規則換質推理①推理時不改變前提判斷的主項和量項;②改變前提判斷的質,即把肯定判斷變為否定判斷,把否定判斷變為肯定判斷;③找出前提性質判斷中與謂項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為結論性質判斷的謂項換位推理①推理時不改變前提判斷的聯項。前提判斷是肯定的,換位后還是肯定的;前提判斷是否定的,換位后仍為否定的;②將前提判斷的主項和謂項的位置互換;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項,換位后也不能周延三段論推理①一個形式結構正確的三段論只能有三個不同的項,在前提和結論中,大項、小項和中項必須分別出現兩次,如果出現四個不同的項,結論就不能必然得出,這種邏輯錯誤叫作“四概念”的錯誤;②中項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如果中項在兩個前提中都不周延,大項和小項的關系就不能確定,結論就不能必然得出,違反這一規則,就會犯“中項不周延”的錯誤;③前提中不周延的項在結論中不得周延,根據一類事物的部分對象具有某種屬性,我們不能推斷出這類事物的全部對象都具有這種屬性,也就是說,結論不能擴大使用前提所給的概念的外延,否則,就會犯“大項不當擴大”或“小項不當擴大”的錯誤;④兩個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結論,結論為否定,當且僅當,前提中有一否定核心考點三:復合判斷的演繹推理方法考點1.復合判斷的邏輯規則類別邏輯規則聯言推理①如果聯言推理的前提分別斷定了各個聯言支是真的,它的結論就能夠斷定由這些聯言支所構成的聯言判斷是真的;②如果聯言推理的前提斷定聯言判斷是真的,它的結論就能夠斷定這個聯言判斷的聯言支是真的選言推理相容選言推理①否定選言判斷前提中的一部分選言支,結論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選言支;②如果肯定了選言判斷前提中的一部分選言支,結論就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選言支不相容選言推理①如果肯定了選言判斷前提中的一部分選言支,結論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選言支;②如果否定了選言判斷前提中的一部分選言支,結論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選言支假言推理充分條件假言推理①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斷的前件,結論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斷的后件;②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斷的后件,結論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斷的前件必要條件假言推理①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斷的前件,結論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斷的后件;②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斷的后件,結論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斷的前件充分必要條件假言推理①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斷的前件,結論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斷的后件;②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斷的后件,結論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斷的前件;③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斷的前件,結論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斷的后件;④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斷的后件,結論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斷的前件考點2假言推理的推理方法類別推理方法示例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情況一:如果天下雨,那么地就會濕。天下雨了,地濕了(前件真,后件一定真)情況二:如果天下雨,那么地就會濕。天沒有下雨,地不濕(前件假,后件不一定假)必要條件假言推理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情況一:只有年滿18周歲,才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他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所以,他不滿18周歲(后件假,前件不一定假)情況二:只有年滿18周歲,才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他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所以,他年滿18周歲了(后件真,前件一定真)充分必要條件假言推理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某個數是偶數,當且僅當,它能被2整除,這個數是偶數,所以,這個數能被2整除考點3.符合判斷的推理口訣【聯言推理口訣】聯言推理分兩類,合成、分解要辨對;先來說說合成式,各支全真結論真;再來看看分解式,聯言真推一支真;最后談談聯言假,一支為真它支假,一支為假它支真;如果各支均為假,聯言判斷難為真。【選言推理口訣】選言推理分兩類,相容、不相容要辨對;二者共用有效式,否定肯定都能推;不相容獨用一有效,肯定否定要記牢;為保推理根據全,窮盡選言支是關鍵。【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口訣】肯定前件,就能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必要條件假言推理口訣】否定前件,就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充分必要條件假言推理口訣】肯定前件,就能肯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否定前件,就能否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充要推理要記牢,前件后件辨分曉,有效推理同真或同假,真假同在準無效。第七課:學會歸納與類比推理核心考點一:歸納推理及其方法考點1.完全歸納推理和不完全歸納推理關系完全歸納推理不完全歸納推理區別含義如果其前提遍及認識的全部對象歸納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認識的全部對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對象前提范圍某類認識對象的全部對象某類認識對象的部分對象結論范圍未超出前提的范圍超出了前提范圍結論與前提之間的關系必然的,可靠或然的,不可靠聯系兩者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前提的一般性程度較小,結論的一般性程度較大考點2.歸納推理與演繹推理的關系關系演繹推理歸納推理區別思維進程不同從一般性前提推出特殊性結論從特殊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結論對前提真實性的要求不同要求前提必須真實沒有要求前提必須真實結論所斷定的知識范圍不同結論沒有超出前提所斷定的知識范圍除了完全歸納推理外,結論都超出了前提所斷定的知識范圍前提與結論間的聯系程度不同前提與結論間的聯系是必然的,也就是說,前提真實,推理形式正確,結論就必然是真的除了完全歸納推理前提與結論間的聯系是必然的外,前提和結論間的聯系都是或然的,也就是說,前提真實,推理形式也正確,但不能必然推出真實的結論聯系①演繹推理如果要以一般性知識為前提(演繹推理未必都要以一般性知識為前提),則通常要依賴歸納推理來提供一般性知識②歸納推理離不開演繹推理。其一,為了提高歸納推理的可靠程度,需要運用已有的理論知識,對歸納推理的個別性前提進行分析,把握其中的因果性、必然性,這就要用到演繹推理。其二,歸納推理依靠演繹推理來驗證自己的結論考點3.完全歸納推理和不完全歸納推理關系完全歸納推理不完全歸納推理區別含義如果其前提遍及認識的全部對象歸納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認識的全部對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對象考察對象某類事物的全部對象某類事物的部分對象結論范圍并未超出前提的范圍超出了前提范圍結論與前提之間的關系必然的,可靠或然的,不可靠聯系兩者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前提的一般性程度較小,結論的一般性程度較大考點4.全面理解探求因果聯系的方法求同法求異法求同求異并用法共變法剩余法含義如果被考察的現象a出現在多個場合中,而在這些場合中只有一個有關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這個共同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聯系如果被考察的現象a在第一場合出現,在第二場合中不出現,而在這兩個場合之間只有一點不同,即第一場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場合沒有這個因素A,其他有關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這個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關系如果在某一現象出現的幾個場合中,只有一種共同的情況,在這一現象不出現的另外幾個場合中都沒有這種情況,那么,這種情況可能就是這個現象出現的原因如果被考察現象a有某些變化,有一個因素A也隨之發生一定的變化,那么,這個相關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聯系如果已知某一復雜現象產生的原因在某個特定范圍內,又知道這個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是這一復雜現象產生的剩余原因適用范圍常在觀察認識對象時使用在科學實驗中常被采用,而且能夠得到可靠結論在無法滿足求同法和求異法對“其他情況”嚴格的條件要求的情況下,所使用的求同與求異推廣形式在很多科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只在單一原因和單一結果的情況才能有效地應用,一般適用于量的變化的場合常被應用于科學探索和司法工作中要求或注意事項(1)多觀察該現象出現的不同場合;(2)排除與被研究對象無因果聯系的相同情況(1)兩場合有無其他的差異情況;(2)兩場合唯一不同的這種情況,是被研究現象的整個原因還是部分原因不能把求同求異并用法跟求同法和求異法的簡單相加混同起來(1)共變法只在單一原因和單一結果的情況下才能有效地應用,否則結論就不可靠;(2)我們可把差異法看作共變剩余法法的特殊場合必須在判明了被考察對象的一部分原因的基礎上使用相同點(1)求因果五法都是根據某個現象與另一個現象在某些場合里所顯示的關系,從而概括出一般性的結論,斷定某個現象與另一現象間具有普遍的、必然的因果性聯系(2)我們運用判明因果聯系的五種方法,要注意綜合運用,相互補充它們的不足,這樣就能更可靠地確定事物間的因果聯系核心考點二:類比推理及其方法考點1.類比推理與相關概念的關系類比比較比喻區別基礎是在比較的基礎上是在比較的基礎上性質它是一種推理。它是一種簡單的認識方法。是一種修辭手法目的得出新知識。認識兩類事物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生動形象地描寫或說明認識對象。聯系類比和比喻都以比較為基礎。類比要在比較的基礎上得出新的結論考點2.提高類比推理可靠程度的要求要求內容類比的根據越多越好前提中確認的對象間的相同或相似屬性越多,結論的可靠性越高類比根據盡量接近本質屬性作為類比根據的相同屬性越是接近本質屬性,相同屬性與推出屬性之間的相關程度越高,結論的可靠程度就越高前提與結論一致前提中確認的屬性不應該有與結論相互排斥的屬性。一旦前提中出現與結論相互排斥的屬性,就不能推出結論考點3.類比推理的作用類比推理在科學技術創新中具有前鋒的作用歷史上,許多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都是從類比推理開始的。科學技術人員通過類比推理,開啟思路,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類比推理在日常論證說理中的作用類比推理可以幫助我們創新性地解決他人思想上的困難,糾正他人認識中的錯誤。為了論證和說明某種事實或原理,人們往往需要尋找另一種與之相同或相似的,并且已經得到承認的事實或原理,通過類比來使某種事實或原理得到論證和說明類比推理與其他推理結合才能真正發揮其認識功能由于類比推理是或然推理,人們不能只靠它認識事物。在實踐中,人們總是將它與歸納推理、演繹推理結合在一起使用。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不同推理類型的思維功能第三單元運用辯證思維方法第八課:把握辯證分合核心考點一:辯證思維的含義與特征考點1.辯證思維的整體性與動態性特征關系整體性動態性區別含義整體性的辯證思維是從認識事物的整體角度思考問題的一種思維方法動態性的辯證思維是從認識對象的產生、發展過程上來思考問題的一種思維方法客觀基礎客觀事物是以整體的方式存在的客觀事物是變化發展的要求辯證思維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將認識對象的各個要素、各種聯系的豐富性、多樣性在頭腦中再現出來,并從整體角度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用動態性的辯證思維看問題,就是用變化、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用矛盾運動的觀點看問題。不僅要考察事物的現狀和歷史,還要想到事物的未來,把認識對象看成不斷變化著的開放系統作用①整體性的辯證思維能科學地處理“此”與“彼”之間的關系。②辯證思維能科學地處理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動態性的辯證思維能科學地把握事物的發生、發展的過程,把握事物變化發展的規律。側重于從時間上來認識事物聯系①整體性和動態性都是辯證思維的重要特征,二者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②辯證思維強調整體性,但不排斥局部的獨立性;強調動態性,也不排斥相對的靜態性。辯證思維是在整體性與獨立性、動態性與靜態性的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的考點2.理解動態性與相對靜態性的關系動態性相對靜態性區別含義動態性是指事物的運動、變化、發展的性質相對靜態性指的是事物的相對靜止、相對穩定的性質特點動態性即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物質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沒有不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固有的屬性,是物質存在的根本方式相對靜態性是指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它是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靜止并不是不運動,而是指物質運動在一定條件下、一定范圍內處于暫時的穩定和平衡狀態聯系動態性和相對靜態性是相互貫穿、相互滲透的,任何事物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絕對運動中包含有相對靜止,即動中有靜。相對靜止中又有絕對運動,即靜中有動核心考點二:分析與綜合及其辯證關系考點1.分析與綜合的關系分析綜合區別原因為了認識事物的整體,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人們需要把認識對象的各個部分、要素暫時地分割開來,把被考察的部分、要素從對象整體中抽取出來要形成對事物整體的認識,必須把通過分析得到的對事物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以及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若干階段的認識,按照對象所固有的聯系重新組合起來內涵把認識對象分解為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或者把認識對象的復雜發展過程分解為若干階段,分別地加以認識的一種思維方法把認識對象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和不同發展階段,按照其固有的聯系聯結和統一起來進行考察的思維方法方法①定性分析是確定研究對象是否具有某種性質或某種成分的分析;②定量分析是確定研究對象在某個方面的量“有多少”的分析;③功能分析是確定研究對象是否具有某些功能或具有哪些功能的分析;④因果分析是確定引起某一現象發生或變化的原因的分析;⑤矛盾分析法是最高層次、最具概括性的分析①在科學研究中,人們常常運用結構綜合和功能綜合等多種方法,獲得對研究對象整體結構、所具功能的認識,從整體上把握具體研究對象的性質和規律②哲學中的綜合,旨在把握物質世界的本質和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特點注意力集中在問題的“點”上,其優點是精確;如果局限在問題的“點”上,容易流于片面注意力主要放在各部分之間的聯系上,整體性是綜合方法的重要特征;綜合的結果只是對認識對象的相對完整的認識,只是對現實原型的近似描述聯系①在辯證思維中,分析與綜合是方向相反卻相輔相成的對立統一的關系:分析是綜合的基礎,綜合是分析的先導;分析為綜合做準備,而綜合的結果又指導人們繼續對事物進行新的分析②辯證的分析與綜合是客觀事物的矛盾在思維中的反映,辯證的分析與綜合方法是矛盾分析法的體現③辯證地理解和運用分析與綜合方法,要在分析的基礎上揭示事物的整體,在綜合得到的整體中指導分析第九課:理解質量互變核心考點一:認識質量互變規律考點1.比較質與量關系質量區別含義一事物成為自身并區別于他事物的內部固有的規定性。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以及事物構成因素在空間上的排列組合方式。決定因素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主要方面)與事物的關系質與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量在一定范圍內的增減并不影響某物之為某物。(不是直接同一)作用能區別不同的事物。可認識同一事物聯系①任何事物都是質與量的統一體。②質和量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規定性。③量都是一定事物的質、量,都離不開特定的事物。“純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維的抽象中。考點2.比較量變與質變關系量變質變區別性質數量增減、場所變更性質變化變化狀態漸進性、連續性(靜止狀態)飛躍性、間斷性(運動狀態)變化結果性質沒變、一事物仍是該事物性質改變、一事物變為他事物根本區別在度的范圍之內超出度的范圍辯證關系①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②質變是量變的結果。質變體現并保存量變的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③事物的矛盾運動表現為量變與質變及其相互轉化。方法論①重視量的積累;②抓住時機,促成質變;③堅持適度原則。考點3.區別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項目連續性、漸進性間斷性、飛躍性相互區別事物只是在量上發生了變化,這一事物還是它自身,是事物發展中的漸進性過程事物在質上發生了變化,是從舊質到新質的飛躍,是漸進性過程的中斷,或連續性的間斷相互包含①漸進性與連續性包含著飛躍性與間斷性:漸進性與連續性的每一步進展都是對自己的破壞,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飛躍性與間斷性②飛躍性與間斷性包含著漸進性與連續性:正是因為有漸進性與連續性的積累,才產生了飛躍性與間斷性核心考點二:把握適度原則考點1.質量互變規律的內容及要求內容量變與質變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兩種基本狀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體現并保存量變的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事物的矛盾運動表現為量變與質變及其相互轉化要求把握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漸進性與連續性的每一步進展都是對自己的破壞,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飛躍性與間斷性。正是因為有漸進性與連續性的積累,才產生了飛躍性與間斷性,所以,飛躍性與間斷性包含著漸進性與連續性把握適度原則依據:事物的變化是發生在度的范圍之內還是超出度的范圍,這是區分量變與質變的根本標志。在度的范圍之內,事物的質保持不變,質規定著量的運動范圍和變化幅度;超出這個范圍,事物的質就發生變化,質與量的統一就會破裂要求:①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把握好“分寸”,不犯極端化的錯誤;②積極地認識和推動事物發展到最佳的狀態,反對折中主義;③創造條件,促進事物量的變化,使其向度的邊緣不斷發展,從而改變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質第十課:推動認識發展核心考點一:不作簡單肯定或否定考點1.肯定與否定的關系比較肯定否定含義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這一事物為它自身的方面促使該事物滅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轉化為他事物的方面關系對立肯定方面維持著事物的質的規定性,當肯定方面處于優勢時,事物就會保持其原有的性質和自身的存在;當否定方面在事物發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時,事物就會改變自己的根本性質,實現對自身的否定統一①肯定中包含否定。任何事物都包含著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對立與斗爭必然使事物的發展進入自我否定階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②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并不是全盤否定,矛盾斗爭的結果并不將矛盾雙方消解為虛無,而是產生新的規定性簡單肯定或否定的危害陷入主觀的、極端的思維方式,犯形而上學的錯誤考點2.比較辯證否定觀與形而上學否定觀辯證否定觀形而上學否定觀否定的動力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內部矛盾雙方斗爭的結果,是通過事物內部矛盾進行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外力強加給事物的,是外力作用的結果,是主觀任意的否定否定與肯定的關系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是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的內容,保留的是舊事物中積極合理的因素把否定與肯定絕對地割裂,主張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否定同聯系發展的關系否定是聯系的環節和發展的環節否定是發展的中斷核心考點二:體會認識發展的歷程考點1.認識發展的歷程比較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內容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原因人們通過感官感知到的認識對象總是具體的,它雖然是對事物整體的認識,但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還沒有揭示事物的內部聯系和本質,沒有把握本質與現象相統一的事物整體,因而它對事物的認識還不完全。認識要向前發展,就需要運用思維抽象人們通過思維抽象形成的是對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認識,還不能把握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認識不能停留在思維抽象階段。要在思維中再現活生生的、內容豐富的具體事物,認識必須發展到思維具體環節①分離是思維抽象的起始環節,是暫時不考慮研究對象與其他對象之間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樣的聯系,而將其與其他對象分割開來,從與其他對象的聯系中抽離出來;②提純是思維抽象的關鍵環節,是在思維中排除那些干擾人們認識的因素,以便在某種單一的狀態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質和規律;③簡略化是表述思維抽象結果的環節,是對單一狀態下的認識事物的結果進行簡要化處理,或對認識結果的一種簡略表達;④理想化是思維抽象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在思維中對認識對象存在狀態的純然構想要選擇一個合適的上升起點:①這樣的起點應是某一認識領域里最簡單、最基本的概念,是對研究對象的基本單位的反映,包含著研究對象整個發展過程中的一切矛盾;②上升的起點,往往是某一認識對象的矛盾焦點,隨著認識的發展,起點中所包含的種種矛盾會逐一展現出來,這些矛盾是認識發展的環節,也是思維從抽象逐步走向具體的橋梁結果思維抽象是對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或某種共性的認識思維具體是飛躍的終點,是對認識對象整體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是思維活動的結果考點2.思維抽象內涵思維抽象是指從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質規定,或者從其個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維活動原因感性具體認識存在局限,認識要向前發展,就需要運用思維抽象途徑分離是思維抽象的起始環節:任何一種科學認識都必須根據實踐的要求,確立特定的研究對象。分離就是暫時不考慮研究對象與其他對象之間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樣的聯系提純是思維抽象的關鍵環節:事物的現象總是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的。沒有合理的純粹化,就難以揭示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質和規律。提純就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擾人們認識的因素,以便在某種單一的狀態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質和規律簡略化是表述思維抽象結果的環節。對事物的情況作單一狀態的考察本身就是一種簡略化。表述認識的結果,也需要簡略化。簡略化就是對單一狀態下的認識事物的結果進行簡要化處理,或對認識結果作簡略表達理想化是思維抽象的一種特殊形式。雖然在自然狀態中,思維所抽象的那種事物的理想化狀態并不存在,但在思維中設想這種狀態,有利于人們揭示認識對象的本質和規律局限性人們通過思維抽象形成的是對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認識,還不能把握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認識不能停留在思維抽象階段。要在思想中再現活生生的、內容豐富的具體事物,認識必須發展到思維具體。第四單元:提高創新思維能力第十一課:創新思維要善于聯想核心考點一:創新思維的含義與特征考點1.創新思維含義創新思維是指人們在實踐中破除迷信、超越陳規,有所發現、有所發明的思維活動產生條件創新思維要以實踐為基礎,失去實踐基礎,思維會陷入不切實際的幻想。創新思維離不開對前人和他人已有成果的繼承。在繼承的基礎上破舊立新,才能更好地實現創新重要特征創新思維的思路具有多向性從思維方向上看,創新思維常常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創新思維的步驟具有跨越性創新思維不排斥一步一步的邏輯推導與分析,但它往往表現為對推理步驟的省略或跨越創新思維的結果具有獨特性人們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往往沒有現成的答案,許多問題不是用常規方法就能解決的。這就要求人們用獨特而巧妙的方法使問題得到解決創新性表現思路新突破陳規看問題,另辟蹊徑想問題方法新不局限于常規方法,敢用新手段,試用新工具,因為方法得當而事半功倍結果新凡是創新思維的成果,總有其新穎獨到之處核心考點二:聯想思維的含義與方法考點1.聯想思維的特征項目跨越的聯結性非邏輯制約的暢想性區別內容聯想思維的“聯”就是把對性質相同、相似甚至不同的事物的認識聯結起來,建立新的關聯,產生新的觀念敞開思路,毫無拘束地想象方式既可以將對相關對象的認識聯系在一起;也可以將對看似不相關對象的認識聯系在一起構想、想象、甚至幻想聯系思維在聯想時之所以會發生跨越性的聯結,將看似不相關對象的認識“荒唐”地聯系起來,是思維發揮了非邏輯制約的暢想功能考點2.聯想思維的方法比較遷移想象含義將不同認識對象的性質、作用等進行位置變遷與功能移植,以尋求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在頭腦中對已有的事物表象進行加工、改造,通過重新組合而產生新的事物形象的思維過程作用可以為創新思維開拓可能的思路;能夠為創新思維搭建由此及彼的橋梁可以幫助人們明確創新思維的目標,促使人們以更高漲的熱情和堅忍的意志投入創新活動之中方式在功能上有可以發揮促進作用的正遷移,也有發揮阻礙作用的負遷移;可以直接將原有的認知經驗應用到其他工作之中進行同化性遷移,也可以調整原有的經驗或對新舊經驗加以概括,形成一種包容新舊經驗的更高一級的認知結構,以適應新情況的順應性遷移形象化想象:把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按照有意想象的要求去思考“假如”式想象:通過提出“假如”式的問題,將與事實相反的情況作為事物發展的一種條件,仿照事物之間的條件關系,推測事物發展的可能前景第十二課:創新思維要多路探索核心考點一: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的方法考點1.發散思維的方法方法內容檢核表法內涵:通過對所設想問題的幾個方面進行詳細檢查,從看似“毫無問題”的事物中找到思維創新的突破口,以求產生創新的思路突破口他用:現有事物有無其他用途,或者稍加改變后是否可作他用;借用:能否引入其他領域成功的辦法解決某個問題;改變:改變現有事物的形狀、顏色、意義、式樣等,會產生什么結果;擴大:現有事物能否另外加些什么?“伸一伸”“擴一擴”行嗎;縮小:現有事物能減少什么?變小、變輕、變短、濃縮將會如何;代替:現有事物能否用其他材料、工藝、動力、結構、方法來代替;調整:調整順序、速度、程序會怎么樣;顛倒:正反互換會怎么樣?倒轉事物的因果關系會如何;組合:把這一事物與其他事物組合起來怎么樣?信息交合法含義:利用已有的或引進的事物信息,通過列舉的方法,將各種信息有目的地進行組合,以產生新的思路作用:可以將事物可能具有的組合“一網打盡”,供人們篩選頭腦風暴法含義:是一種集思廣益的群體思維發散技法要求:它以會議的形式開展,要求有人主持會議,會議有討論的主題。在會議進入自由暢想階段,不宜過早地評判他人的設想,以利于其他設想能夠順利地產生;其原則是“延遲評判”“以量求質”考點2.檢核表法主要從以下九個方面進行發散思維方法內涵舉例他用現有事物有無其他用途,或者稍加改變后是否可作他用?尼龍絲最初只用于軍事,而尼龍襪就是將尼龍絲的用途進行了“遷移”借用能否引入其他領域成功的辦法解決某個問題?醫生引入微爆破技術消除腎結石改變改變現有事物的形狀、顏色、意義、式樣等,會產生什么結果?將平面鏡改為多種曲面鏡,制成哈哈鏡擴大現有事物能否另外加些什么?伸一伸、擴一擴行嗎?在兩塊玻璃之間加入某些材料,制成防震、防碎、防彈的新型玻璃縮小現有事物能減少什么?變小、變輕、變短、濃縮將會如何?微型計算機、壓縮餅干、折疊傘等代替現有事物能否用其他材料、工藝、動力、結構、方法來代替?電子表代替機械表。調整調整順序、速度、程序會怎么樣?飛機誕生之初螺旋槳裝在頭部,后來裝到頂部,便成了直升機;顛倒正反互換會怎么樣?倒轉事物的因果關系會如何?化學能可以轉化為電能,電能也可以轉化成化學能;組合把這一事物與其他事物組合起來怎么樣?帶橡皮的鉛筆、帶微型電扇的太陽帽、印有火車時刻表的一次性紙杯等。考點3聚合思維的方法與功能聚合思維含義聚合思維是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把眾多信息逐步引導到條理化的邏輯思路中,以便得出合乎邏輯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客觀基礎不同事物之間,不論其差異有多大,總會或多或少地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相同或相似之處,具有可通約性必要性為了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