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章力
一、選擇題
L跳高運動員用腳蹬地,運動員就騰空而起,這一現象說明的物理規律是()
A.運動員的體重很輕B.運動員具有很出色的腳部力量
C.力的作用是不能離開物體的D.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下列實驗現象中,體現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是()
A.用力拉彈簧,彈簧變長B.海綿受壓變薄
C.滑動的木塊受阻力緩緩停下D.弓箭手用力拉弓,弓被拉彎
3.如圖是足球運動員踢足球時的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球被腳踢出去,說明只有球才受到力的作用
B.腳踢球使球飛出去,說明力是物體運動的原因
C.足球在空中飛行過程中,運動狀態一定發生改變
D.空中飛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4.如圖所示,這是小明在學習跳水的情景,下列關于小明對跳板的壓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A.是由小明的腳發生彈性形變產生的
B.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C.大小一定等于小明的重力
D.施力物體是地球
5.下列關于重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A.重力就是地球的引力B.重力是物體自己具有的力
C.重力的受力物體是地球D.重力的大小與質量有關
6.手握繩子從井中提水,手受到豎直向下的拉力,此拉力的施力物是(
A.水桶B.水C.手D.繩子
7.生活中我們經常需要對某個量進行估測。下列估測中最符合生活實際的是()
A.中學生課桌高約為8m
B.兩個普通雞蛋重約為1N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約為12m/s
D.人感覺最舒適的環境溫度是57℃
8.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AL與受到的拉力F成正比,如圖所示,能正確表示這種關系的是
二、填空題
9.如圖所示,甲圖表示人用力捏緊氣球的情況,說明力能使物體的發生改變;乙圖表示
小鐵球受磁鐵的情況,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丙圖是坐在船中的人用手推另一只
船時,自己坐的船同時后退,說明o
10.如圖是用彈簧測力計測重力,測量前應該按方向調零,圖中所用測力計的量程為
N?所掛物體靜止不動,測力計的示數為N?
11.重垂線是根據重力方向總是原理制成的;甲、乙兩同學質量之比為7:8,體重
之比為.
12.月球對它表面附近的物體也有引力,這個力大約是地球對地面附近同一物體引力的1/6.一個連同
隨身裝備共90kg的宇航員,在月球上質量為kg,重為N.
13.如圖所示是某次實驗測得彈簧所受的拉力F與彈簧長度L的關系圖像,由圖像可知彈簧的原長
為cm;當彈簧伸長了0.06m時,受到外力F=N。
14.打網球時,擊球瞬間網球被壓扁并反彈出去,這說明力既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又可以改變物體
的,在球被壓扁的同時球拍的拉線也彎曲了,這說明力的作用是
的.
三、實驗探究題
15.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呢?為了探究這個問題,小明設計了這樣的實驗,用一個彈性較好
的鋼片固定在桌邊,在鋼片上用細線掛鉤碼,通過鋼片受力而發生的形變來研究問題,如圖所示的
是小華設計實驗的幾個主要步驟。(小華使用的鉤碼規格相同)
(a)(b)(c)(d)
(1)通過比較(a)和(c)中鋼片的形變程度,可以發現,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有
關;
(2)通過比較(a)和(d)中鋼片的彎曲方向,可以發現,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有關
(3)通過比較和中鋼片的形變程度,可以發現: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
有關。
(4)在本實驗中,力的作用效果是通過觀察來得知。
(5)在本實驗中,小明采用的方法有法和法。
16.同學們分小組用彈簧測力計進行探究實驗:
實驗序號鉤碼質量/kg鉤碼重力/NA
10.1110
20.2210
30.3310
(1)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質量的關系”
①選用鉤碼(每只鉤碼的質量為50g)進行實驗探究,并將實驗數據記錄在下表中。請補全表格
中A處應填的項目:;
②根據表中數據,得出的結論是:;
③某同學根據自己測量的數據,繪制出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圖像如圖甲所示,你認為該同學在實驗
中存在的問題是什么?答:;
④某小組取質量不同的小銅塊、小木塊、小鐵塊各一個,并分別繪制出它們的質量和重力,來探
究物體所受重力大小與質量的關系,你認為它們的做法(填“合理”或“不合理”);
⑤在測量鉤碼重力過程中,鉤碼不慎從彈簧測力計上掉下,把桌子砸出一個小坑,而桌子上放鉤
碼的地方卻沒有小坑,說明被舉高的鉤碼具有能;
(2)小明嘗試“把彈簧測力計(規格完全相同)改裝成測量液體密度的密度秤”,他的具體操作如
下:
①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空小桶的重力為G=1.0N;
②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同一小桶分別裝滿不同的液體時的總重力。測得裝滿水時總重力3.0N,裝
滿某液體時彈簧測力計示數如圖乙所示,總重力為N,液體密度為kg/m3;
③用這樣的方法分別在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處標注對應的液體密度值;
④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求出對應液體的密度p,可作出F-p圖像;圖丙是a、b兩組同學用
不同的小桶進行了實驗,并在同一坐標系中繪制了F-p圖像,分析圖像可知(填“a”或
“b”)組所用小桶重;
⑤若某次小桶中待測液體未裝滿,測量結果與真實值相比將(填“偏大”、“不變”或“偏
小”)。
四'作圖題
17.如圖所示,燈籠用細線懸掛,處于靜止狀態,請畫出它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圖。
五、計算題
18.兩個同學分別沿水平方向拉住彈簧測力計的兩端,兩個同學各自用了100N的力.請問:彈簧測
力計的示數為多少?
19.一輛自重是4.0xIO,%的卡車,裝著24箱貨物,每箱貨物的質量是300kg,行駛到一座立有限重
標志(如圖所示)的橋前,求:(g取10N〃g)
(1)卡車質量是多少千克;
(2)這輛卡車總重為多少牛;
(3)要想安全過橋需要卸下幾箱貨物。
答案解析部分
L【答案】D
【解析】【解答】ABCD.跳高運動員用腳蹬地,運動員就騰空而起,這一現象說明的物理規律是物體
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為運動員給地一個向下的作用力,地面則給運動員一個向上的作用力。故
ABC錯誤,D正確。
【分析】根據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體受到力的同時,也對另一個物體施加了力。理解相互
作用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2.【答案】C
【解析】【解答】A、用力拉彈簧,彈簧變長體現了力改變物體的形狀,A不符合題意;
B、海綿受壓變薄,力改變了物體的形狀,其運動狀態沒有發生改變,B不符合題意;
C、滑動的木塊受阻力緩緩停下,物體由運動到靜止其運動狀態發生了改變,C符合題意;
D、人拉彎弓時,使弓發生了形變,并沒有改變運動狀態,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運動狀態包括運動速度和方向。
3.【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球被腳踢出去的同時,腳受到球的反作用力.此選項錯誤;
B、腳踢球,使球飛出去,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此選項錯誤;
C、足球在空中運動過程中,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與空氣的阻力,這兩個力不是平衡力,所以足球的
運動狀態一定發生改變.此選項正確;
D、空中飛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將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沿原來的方向做勻速直線
運動.此選項錯誤.
故選C.
【分析】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時,受到另一個物體的反
作用力;
②力的作用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物體運動不需要力維持;
③物體不受力或受平衡力運動狀態不變;物體受力不平衡時,運動狀態一定改變;
④運動的物體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時,將做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4.【答案】A
5.【答案】D
【解析】【解答】重力是由地球引起的,但重力不一定等于地球的吸引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物體所受到的重力與其質量成正比。
故答案為:D。
【分析】重力時由地球產生的力,其施力物體是地球,它的大小與質量大小有關。
6.【答案】D
【解析】【解答】通過繩子提起桶,由于繩子受到手對其施加的豎直向上的拉力,由于物體間力的作
用是相互的,同時繩子也會對手施加豎直向下拉力.所以手受到豎直向下的拉力,則此力的施力物
體是繩子.
故答案為:D.
【分析】先分析繩子受到手的拉力,再根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分析判斷。
7.【答案】B
【解析】【解答】A.中學生的身高約160cm,課桌高度約為中學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
右,A不符合題意;
B.兩個雞蛋的質量約100g=0.1kg,受到的重力為G=mg=0.1kgx10N/kg=IN
B符合題意;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約為=4xygm/s?l.lm/s
C不符合題意;
D.人體正常體溫在37℃左右,感覺舒適的環境氣溫在23℃左右,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o
【分析】根據常見物體的長度、重力、速度和溫度,結合數據解答。
8.【答案】B
【解析】【解答】解:A、首先弄清橫軸和縱軸代表的含義,在這里AL代表的是彈簧的伸長量,即L
-Lo,最后綜合判斷選取答案.實驗中用縱軸表示彈簧的伸長量AL,橫軸表示彈簧的拉力F;
B、彈簧平放時測量自然長度,此時彈簧伸長量為0cm;
C、當豎直懸掛時,由于自身重力的影響彈簧會有一段伸長量,但此時所掛重物的重力為0N(即:
F=0N)
D、因為在彈簧的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其所受的拉力成正比,綜合上述分析,只有B選項符
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此題考查學生運用圖象來處理數據的能力,關鍵是弄清坐標軸代表的意義,并能綜合分析
拉力F與伸長量^L的關系.需要注意彈簧的平放與豎直放對橫縱坐標的影響.
9.【答案】形狀;運動狀態;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0.【答案】豎直;0?5;3.4
11.【答案】豎直向下;7:8
【解析】【解答]解:(1)因為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如果墻和重錘線的方向是一致的,即墻和
重錘線平行、是豎直的,所以建筑工人常用重垂線來檢查墻壁是否豎直,原理就是利用重力的方向
是豎直向下的.(2)甲、乙兩同學體重之比:G甲:G乙=m甲:m乙=7:8.故答案為:豎直向下;
7:8.
【分析】(1)重力的方向在任何情況下都是豎直向下的,重錘線是利用重物靜止時線總是豎直下垂
的原理制造的儀器.(2)根據物體的質量之比等于重力之比.
12.【答案】90;150
【解析】【解答】解: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只有在所含物質的多少發生變化時才會改變,如
果只是改變了位置則質量不會發生改變,即宇航員連同隨身裝備的質量仍然為90kg.
宇航員在地球上的重力:G=mg=90kgx10N/kg=900N;
由題意知,宇航員在月球上的引力:G'='G=、X900N=150N.
故答案為:90;150.
【分析】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質量,物體的質量不隨形狀、狀態和位置而改變;
已知宇航員的質量m,根據G=mg求出宇航員在地球上的重力,然后根據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與在
地球上受到的重力關系求出宇航員在月球上受到的引力.
13.【答案】10;2.4
14.【答案】運動狀態;相互
【解析】【解答]解:(1)擊球瞬間網球迅速被壓扁并反彈出去,網球的形狀和運動狀態都發生了變
化,說明力既可以改變物體形狀又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狀態;
(2)在球被壓扁的同時球拍的拉線也彎曲了,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為:運動狀態;相互.
【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變物體的形狀,二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2)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5.【答案】大小;方向;(a);(b);鋼片的形變;轉換;控制變量
16.【答案】重力與質量的比值N/kg;物體所受重力與質量的比值為定值;彈簧測力計沒有校零;合
理;重力勢;3.4;1.2x103;a;偏小
17.【答案】如下圖所示
【解析】【解答】重力與拉力是一對平衡力,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拉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
,分犯繩子受到力而發生彈性形變,要恢復原狀,則對小球產生豎直向上的拉力.
18.【答案】解:因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當甲、乙兩位同學分別用100N的力拉一個彈簧測
力計的兩端,測力計示數為掛鉤一側的拉力大小,即為100N.
答: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100N.
【解析】【分析】根據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進行解答.用兩個力拉彈簧測力計的兩端,與一端固
定,只拉一端效果是相同的.
G-4
19?【答案】(1)解:由G=mg可得,卡車的質量:加為=j=蓋解=4xl()3kg;
答:卡車質量是4x103/cg;
(2)解:24箱貨物的總質量:m貨=24x300kg=7200kg,
這些貨物的總重力:G貨=m貨g=7200kgxION/kg=7.2x104N,
則這輛卡車總重:G忘=G^+G^=7.2X104N+4.0X104N=1.12X105W;
答:這輛卡車總重1.12x105N;
(3)解:這輛卡車的總質量:加=)=斗需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過敏性休克的急救護理
- 2025年桶裝水店轉讓合同范本
- 膀胱癌腸瘺護理
- 2025博睿文庫李華技術咨詢合同法定解除權的行使
- 2025二手壓縮設備采購合同
- 2025年有關委托加工合同模板
-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婦產科學真題庫-17
- 視力簽約治療合同范本
- 影視戰略協議合同范本
- 漏電開關售賣合同范本
- 近視眼的防控課件
- 妊娠期的高血壓疾病培訓課件
-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導論》完整版課件(全)
- 抖音直播運營團隊薪酬績效考核管理方案(直播帶貨團隊薪酬績效提成方案)
- 壓電陶瓷精品課件
- 教學課件·植物組織培養
- 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識字8-人之初市級優質課課件
- 基于仿真的軸承動力學分析設計畢業設計說明書
- 麗聲北極星分級繪本第二級下Eek,Spider 教學設計
- (高清正版)JJF 1908-2021 雙金屬溫度計校準規范
- 云南省學業水平考試網絡管理系統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