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浙南名校聯盟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聯考語文試題 含解析_第1頁
浙江省浙南名校聯盟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聯考語文試題 含解析_第2頁
浙江省浙南名校聯盟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聯考語文試題 含解析_第3頁
浙江省浙南名校聯盟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聯考語文試題 含解析_第4頁
浙江省浙南名校聯盟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聯考語文試題 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絕密★考試結束前2023學年第二學期浙南名校聯盟期中聯考高二年級語文學科試題考生須知:1.本卷共8頁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答題前,在答題卷指定區域填寫班級、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及準考證號并填涂相應數字。3.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上,寫在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紙。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1(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二十四節氣歷史悠久,可追溯至上古時代,圍繞太陽、地球、月球等星象運動位置、軌跡的相對變化,古人通過對陰陽兩氣變化的細致觀察與深入研究,總結出中華歷法,并形成了中國人特有的時間哲學和生命哲學。中國文化的宇宙觀講究陰陽兩氣,講究它們的變化、它們的平衡、它們的和諧。“氣”與“陰陽”,是中國文化、中國哲學中最核心、最基本的概念。貫穿二十四節氣的主線,正是陰陽兩氣的變化。要充分了解中國文化“致廣大而盡精微”的特點,二十四節氣可以說是最好的入口。而要真正把握二十四節氣所飽含的中國智慧,非得進入七十二候的肌理不可。五天一候,一候一變,三候為一節氣,六節氣為一季,四季為“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這其中,有亙古不變的宇宙天象,有應時而變的物候現象,有自然萬物的交疊更替,宏大與精微極其奇妙地交融在一起,展現出天地之氣和生命萬物的規律。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對一個又一個的5天不以為意,其實在這5天時間里,天地之氣變化巨大。所以在體驗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的時候,就是要走在泥土地里“接地氣”,感受陰陽兩氣的變化。大寒節氣走在北京郊區大地,突然一下覺得腳底的土開始有點變軟,這是在陰氣最盛之時,地底下的陽氣開始冒出來,和空中的陰氣進行平衡。隨著立春的到來,太陽黃經至315度,會感受到陽氣漸漸過了腳踝,草慢慢復蘇。隨著陽氣過了小腿,春分節氣草就綠了;陽氣到了腰間,冬衣也就脫掉了,這是春天的景象。當到春季的最后一個節氣谷雨時,北京的牡丹仙子又回人間怒放。周而復始,年復一年。循著陰陽兩氣變化而形成的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與中國古代天文學、氣象學、地理學、生物學、中醫學、哲學、民俗、宗教、道德倫理的關系密不可分,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在傳統農耕時代發揮了指引人們生產生活的重要作用,而且在今天仍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我們日用而不覺的許多價值觀念都蘊含其中。當我們深入每一個節氣、每一個候的更替之中,細致觸摸中華民族古老智慧的永恒魅力,以新的文化使命來思考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的新價值時,就會領悟到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所蘊含的宇宙觀、世界觀、生命觀。這對于當今世界仍然具有重要啟示,應當成為人類共同價值的重要內容。我們從每一個節氣和物候現象都可以得出關于“天、地、人”的感悟。比如芒種節氣,太陽到達黃經75度。芒種節氣的15天里,初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鳴”,三候“反舌無聲”。這三個物候,一個是螳螂,另兩個是小鳥,都是小動物,其在此時所呈現的生命狀態均和陰氣的初生有關。芒種節氣為仲夏,陽氣漸至極,陰氣也悄悄地滋生,螳螂是喜陰之物,所以上年深秋產的卵破殼生出小螳螂,此為初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鳴,鵙即是伯勞鳥,也喜陰,開始出現在枝頭,感陰而鳴。到了三候反舌無聲,反舌鳥專門學別的鳥兒鳴叫,叫得特別好聽,這時卻沉默了,因為它喜陽,覺到陰氣的出現就不叫了。從這三個物候現象里,我們時刻可以觀察到陰陽兩氣變化里邊所產生的生命感,追求陰陽兩氣的平衡,追求萬物的平等,強者向弱者傾斜,不管是在谷雨盛放的牡丹,還是在大雪節氣頑強挺出小芽的荔草,都是生命,都應該得到尊重。而農人在芒種節氣的狀態則是“三忙”,忙著收、忙著種、忙著管。北方收麥子,南方種水稻,田間還有一些農作物需要管理,“三夏三忙”是一年里最忙的一個景象。“三忙”是遵循天道而為,農人不能不抓緊時間,并且是分秒必爭,不然就沒有收成。此時我們從中就會有所感悟。比如說一個人的人生,一寸光陰一寸金,耽誤不得,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們種下什么樣的種子,就會結下什么樣的果子。種上以后,還要勤管理,除草,施肥。人生亦如此,我們需要學習好的思想,就跟施肥一樣;要把我們的缺點改掉,也跟除草一樣,其實人生也是一門管理學。那么種下什么樣的文化基因,也會結什么樣的文化果實。真正的優秀文化要提倡去掉“我”字,去掉與人類作為命運共同體相沖突的偏狹與執念。以此觀之,我們更加自豪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利他精神。中國本土的道家文化,提倡走進大自然,從天地造化中感悟“忘我”;中國佛學經典,講究“無我”的精神境界:儒家文化,更是明確告訴人們要克制貪念,一言一行要符合“禮”“義”“四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不斷引導我們,教我們應該怎么樣做人,怎么樣管理自己。種下善因,才能收獲善果。所以,從芒種節氣的三個物候里,我們感悟陰陽兩氣平衡的宇宙觀,從“三夏三忙”的生命管理中,悟道人類在求得快樂與幸福的同時,要遵循天道,習得真、善、美。(摘編自徐冬冬《以藝術的形式開掘中華“二十四節氣”的文化價值》)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二十四節氣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既是星象運動的變化體現,也是時間哲學的思考。B.若對陰陽兩氣變化、平衡等規律無從了解,那么對中國文化和二十四節氣研究就難切入。C.第二段中的“不以為意”指人們對日復一日的生活習以為常而忽略了天地萬物變化脈絡。D.二十四節氣文化意蘊摒棄了個人私念、偏執與狹隘,能夠成為當今世界的共同價值內容。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不僅對農業生產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還與中國人的民俗文化、宗教倫理等有密不可分的關聯。B.大寒時陰氣最盛,而陽氣也開始復蘇,冰凍的土地可能會有些許變軟的感覺,這種感覺正是陰陽兩氣變化的外在反映。C.陰陽兩氣變化產生的生命感并不能直接讓人感受到,它需要我們仔細觀察初候螳螂生、伯勞感陰而鳴等物候才能體會。D.芒種時,北方收麥而南方種稻,農人們忙種忙收,這既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必然要求,也是陰陽平衡宇宙觀的具體體現。3.下列最能體現“二十四節氣能指引農人農業生產”觀點的一項是()A.乙酉甲申雷雨驚,乘除卻賀芒種晴。B.牡丹破萼櫻桃熟,未許飛花減卻春。C.相逢問蠶麥,幸得稱人情。D.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4.徐立京創作的《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從生命觀的角度展現了節氣的宏達與精細,請簡要說明材料中二十四節氣蘊含的“生命觀”。5.小滿是芒種前一個節氣,“小滿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滿。小得盈滿乃陽氣極致所使然,陽氣極,火氣旺。小滿時節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結合全文,請從陰陽角度分析出現“小滿三候”現象的原因,以及有“小滿”而未有“大滿”的智慧。【答案】1.D2.D3.A4.①生命平等,應受尊重。不論是螳螂,還是小鳥,辛勤勞作人們,他們均生活于自然之中,都平等地享受著自然的賜予,是生命的共同體。②生命都要遵循天道,順應物候的變化規律。不同的生命,在不同的節氣中,或破殼而生,或感陰鳴唱,或爭分奪秒收獲莊稼,在屬于自己的季節,讓生命綻放最美的姿態。5.①芒種時節,陽氣旺盛。苦菜喜陽,故而長勢茂盛。靡草喜陰,受不得陽氣,因此枯萎死去。麥子喜陽,此時節剛剛灌漿,小得盈滿,故而說麥子成熟的時節即將來臨。②陰陽兩氣是理解二十四節氣的主線,物候節令的變化講究陰陽平衡、和諧,講求克制貪念,陽到極致則陰,滿到極致則虧,故而只說小滿,未有大滿。【解析】【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D.“二十四節氣文化意蘊摒棄了個人私念、偏執與狹隘,能夠成為當今世界的共同價值內容”錯誤。按照作者的觀點,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再根據原文“真正的優秀文化要提倡去掉‘我’字,去掉與人類作為命運共同體相沖突的偏狹與執念。”可知,“我”字不能等同于“個人的私念”,“偏狹與執念”則缺少了限定語“去掉與人類作為命運共同體相沖突的”。故選D。【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D.“也是陰陽平衡宇宙觀的具體體現”錯誤。根據原文“從芒種節氣的三個物候里,我們感悟陰陽兩氣平衡的宇宙觀,從‘三夏三忙’的生命管理中,悟道人類在求得快樂與幸福的同時,要遵循天道,習得真、善、美”可知,體現陰陽平衡宇宙觀的是芒種時節的“三個物候”。故選D。【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A.“芒種”也稱為“忙種”“忙著種”,預示著要開始忙碌的田間生活。B.牡丹花剛剛綻放,櫻桃也成熟了,色彩鮮艷,不輸陽春三月。雖然別的花兒在飄飛,可牡丹花一開,春光又濃了,哪里會讓紛紛落花,削減了春意呢?與農業生產無關。C.農人們彼此遇見時都在相互問起今年蠶絲和麥子情況,幸虧收成不錯比較稱人心意。說的是莊稼的收成,與節氣指引農業生產無關。D.田里稻花飄香,蛙聲陣陣,似乎在告訴人們今年是一個豐收年。與節氣指引農業生產無關。故選A。【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概括文章信息內容的能力。①根據原文“這三個物候,一個是螳螂,另兩個是小鳥,都是小動物,其在此時所呈現的生命狀態均和陰氣的初生有關。……從這三個物候現象里,我們時刻可以觀察到陰陽兩氣變化里邊所產生的生命感,追求陰陽兩氣的平衡,追求萬物的平等,強者向弱者傾斜,不管是在谷雨盛放的牡丹,還是在大雪節氣頑強挺出小芽的荔草,都是生命,都應該得到尊重”可知這是從每一個節氣和物候現象都可以得出的感悟,從列舉的螳螂、小鳥等小動物的身上感悟到萬物的平等,凡是生命都應該得到尊重,他們均生活于自然之中,都平等地享受著自然的賜予,是生命的共同體。②根據原文“‘三忙’是遵循天道而為,農人不能不抓緊時間,并且是分秒必爭,不然就沒有收成”“從芒種節氣的三個物候里,我們感悟陰陽兩氣平衡的宇宙觀,從‘三夏三忙’的生命管理中,悟道人類在求得快樂與幸福的同時,要遵循天道,習得真、善、美”可知,從二十四節氣中可以感悟到無論是動植物還是人類都要遵循“天道”,順應物候的變化規律。螳螂喜陰,深秋產卵破殼生;反舌鳥喜陽,芒種節氣不叫了;“三忙”時節分秒必爭,怕沒收成,這些生命都在自己喜歡的季節里,呈現最佳最美的姿態。【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①根據原文“我們從每一個節氣和物候現象都可以得出關于‘天、地、人’的感悟”,結合題中所說“小滿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滿。小得盈滿乃陽氣極致所使然,陽氣極,火氣旺”可知“這三個物候,一個是苦菜,另兩個是靡草,麥子,其在此時所呈現的生命狀態均和陰氣的初生有關”,苦菜喜陽在這陽氣極致的節氣里長勢茂盛;小滿節氣陽氣極,火氣旺,受不得陽氣,靡草喜陰,因此枯萎死去;麥子喜陽,此時節剛剛灌漿,小得盈滿,故而說麥子成熟的時節即將來臨。②根據原文“從這三個物候現象里,我們時刻可以觀察到陰陽兩氣變化里邊所產生的生命感,追求陰陽兩氣的平衡,追求萬物的平等,強者向弱者傾斜,不管是在谷雨盛放的牡丹,還是在大雪節氣頑強挺出小芽的荔草,都是生命,都應該得到尊重”可知,對節氣氣候的感悟主要是從陰陽兩氣的角度來理解的,動植物乃至人類的活動與變化要遵循這個規律,講究陰陽平衡、和諧,講求克制貪念,陽到極致則陰,滿到極致則虧,故而只說小滿,未有大滿。(二)現代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戲迷劉建超老街人愛聽戲,老街人也懂戲。街角旮旯,花園廣場,只要支起家什,拉起弦子,就會有人聚在一起,開心不開心都要唱上一段。老街人懂戲,一般的戲班子不敢來老街演出。你的名氣不大沒關系,只要賣力盡心,老街人也會叫好。你的名氣再大,敷衍了事,老街人會把你懶散奸猾不盡力之處宣揚得人人皆知,任你滿大街的敲鑼打鼓油妝重彩地宣傳,老街人就是不買賬。①據說,當年最紅火的常香玉劇團和楊蘭春劇團來老街演出,也是格外的小心和賣勁。麗京門下有一個裁縫店,名字特別,“貴妃醉裁縫店”。而裁縫店的主家,卻是個雙腿不能行走,坐著輪椅的男子,大家都喊他程裁縫。程裁縫愛聽戲,才把鋪子安在并不熱鬧的麗京門下。這里能看到老街的戲園子,能聽到來的戲班子啊咿呀的喊練聲,能看到桃林里人壓腿、擰旋子、踢腿、練小翻。程裁縫剪裁做服飾,還修鞋擦鞋。活做得細致,價錢公道,生意也不錯。程裁縫有個規矩,凡是戲服劇裝到他這里來剪裁修整,免費。一些讓程裁縫辦過事的戲班子,會給程裁縫送上戲票,邀他去聽戲。程裁縫聽戲聽得認真。那日程裁縫聽相思古鎮的戲班子演《古城會》,散了戲,程裁縫卻不走,要見見扮演馬童的演員。戲班子有人詫異,這《古城會》演的是關公關二爺,戲迷追的都是演關二爺的名角,還沒有見到有戲迷要見飾演個馬童的翻撲武生的。演馬童的武生叫孫成,長得劍眉高揚,舉手投足,英氣勃發。聽說有戲迷等他,裝也沒有卸凈,一聲“俺馬童來也——”,一個跟頭從臺上翻下,來到程裁縫面前,雙拳一抱,“敢問這位大人有何見教啊”。程裁縫笑了,說我看你給關老爺牽馬那一串跟頭翻得不得勁啊。孫成吃了一驚,自己在這串跟頭上是打了折扣。老街人不得了啊。程裁縫又說,我知道不是你不用心,而是你的服裝不得勁,你那褲子兜襠,不舒服。拿來,我給你改一下就中了。孫成更是吃驚,確是新做的褲子不太合體。小戲班子,手頭緊,服裝布料也是將就,負責服裝的是個姑娘,孫成也沒好意思提出來。被程裁縫修改過的服裝可身舒坦,孫成的跟頭翻得又飄又穩,臺下掌聲一片。孫成攜了重禮去拜訪程裁縫,兩人成為摯交。程裁縫在閑暇時,一個人便閉上眼睛,嘴里輕輕地哼起《貴妃醉酒》的曲調,手指在膝蓋上有節奏地打著拍子,沉浸在一個自己臆想的情景中。老街當年的名伶,被稱作梨花白的女人,會常來裁縫店里看望程裁縫,總是給他帶些自己親手做的松軟香酥的洛陽餅。②老街人說,程裁縫和梨花白有故事,程裁縫年輕時就給梨花白拉過車,梨花白最經典的戲就是《貴妃醉酒》。故事的具體內容,誰也說不清楚。老街的戲園子始建于明初,是一個雕梁畫棟的木質二層樓。在古戲樓的對面,還有個土石搭建的小樓,是專門用來唱對臺戲。動亂的年代,古戲樓被砸毀,那土戲臺被當做大批判的戰場給保留下來。后來,在古戲樓的遺址上重新建了新戲樓,雖然賞心悅目,卻是少了古樸厚重,令人扼腕。老街戲迷之間經常是打擂唱個對臺戲取樂,但是在戲園子里真的鳴鑼打鼓唱對臺戲的事情還沒有發生過。九十年代末,有一家劇團來老街唱戲。戲園子正被老街的戲班子占著演出《花木蘭》。要說同行不撬行,沒有了臺口,你先到別處轉悠,等人家演罷轉場子了你再來。可是這家戲班子老板很是囂張,根本不把老街的戲班子放在眼里,聲稱要唱對臺戲。按老街的規矩,攻擂者只能在新戲樓的對面,那個土戲臺子上唱,吸引的觀眾多,那新戲樓演戲的戲班子就得讓位走人。敢與當地的戲班子叫板打擂臺,可見人家也是有功夫的。后半晌,那家戲班子的一個紅角兒,拿著一雙厚底靴找到程裁縫修理。程裁縫認真地看看,細致地修補。那紅角兒也是閑等無事,就哼起了一段戲。埋頭走針的的程裁縫,抬起頭支愣著耳朵聽了聽,一笑說,您這位先生唱的不得勁,少了霸氣。那紅角兒斜睨著眼,不屑地說,你老也懂戲啊。你倒是給我來段有霸氣的聽聽。程裁縫也不瓤勁,說,我只是個戲迷。來一段也中,你給個調。那紅角兒就嘀個隆咚給了個《鍘美案》的快板。但見方才還木訥低沉的程裁縫瞬間腰板挺直,雙目圓睜,雙手扎起架勢,一臉正氣,開口唱道:“駙馬爺近前看端詳,上寫著秦香蓮她三十二歲狀告當朝駙馬郎,欺君王,藐皇上,悔婚男兒招東床,殺妻滅子良心喪,逼死韓琪在廟堂。將狀紙押至了爺的大堂上,咬定了牙關你為哪樁?”字正腔圓,聲如鳥鳴,頗有裘派風范,引來圍觀的人一片叫好。那紅角兒也是頗感震撼,接過程裁縫修好的厚底靴,給程裁縫鞠了一躬,說,老街戲迷了不得。戲班子撤走了,那場對臺戲也沒有斗起來。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中裁縫店名“貴妃醉裁縫店”來自名劇目《貴妃醉酒》,去掉“酒”字暗含“醉翁之意不在酒”。B.“幫孫成改衣服”這一細節不僅展現程裁縫樂于助人的品質,也體現了其對戲曲文化的深入了解。C.小說描寫老街戲園子的歷史與被毀,表達了對傳統文化受到破壞的惋惜,充滿了對歷史的反思,彰顯了小說主題。D.小說中紅角兒對自己的唱功有著很強的自信,甚至有些自負,聽完程裁縫的唱腔后表現出來的態度說明他對程裁縫唱功的認可。7.下列對小說相關藝術特色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通過細膩的人物描寫成功地塑造了老街人的戲曲文化形象,同時展現了他們對戲曲的熱愛和敬畏。B.小說的語言質樸而富有韻味,既體現了地方特色,又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使得文章充滿藝術感染力,令人回味無窮。C.小說以程裁縫與戲班子的互動為主線,通過扣人心弦的情節,展示了老街戲曲文化的獨特魅力,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勝。D.小說通過對老街戲迷們日常生活與戲曲活動的交織敘述,展現了戲曲藝術與生活的緊密聯系,讓讀者感受到他們對戲曲藝術的熱愛。8.當唱到《鍘美案》時原本木訥程裁縫神態為什么會瞬間發生變化?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9.“閑筆”是指在主線敘述中穿插的支線情節或閑散細節,看似可有可無卻是作者的匠心獨運,請分析文章①②兩處畫線句“閑筆”的作用。【答案】6.C7.C8.①裁縫的變化源于他對戲曲角色的認同和模仿。作為一個戲迷,在聽戲的過程中也會不自覺地模仿和體驗角色的情感和行為。他將自己代入到角色中,通過模仿角色的行為和情感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②裁縫的變化源于他對戲曲有著深厚的情感。戲中的情節和角色與他內心的某種情感或經歷產生了共鳴,使他仿佛置身于戲中,與角色同呼吸、共命運。③裁縫的變化也體現了他對戲曲藝術的敬畏。在戲曲的熏陶下,他逐漸領悟到了人生的真諦和道德的力量。戲中的正義與邪惡、忠誠與背叛的沖突,激發了他內心深處的正義感和道德情感,使他瞬間變得充滿激情和力量。9.①第一處閑筆側面烘托老街人懂戲和對戲曲的熱愛,側面展現了老街人的挑剔,側面烘托了程裁縫深厚的戲劇底蘊。②第二處閑筆不僅為程裁縫和梨花白之間的關系增添了一層神秘色彩,也引發了讀者的好奇心,豐富了小說的內容,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勝。③兩處閑筆雖然看似閑散,但實際上都與文章的主題緊密相連,打破了主線敘述的單一性,使得整個故事線更加豐富和多元。展現出以程裁縫為代表的老街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對人情世故的理解。④兩處閑筆都從側面展現老街人深厚的戲劇底蘊,老街人聽戲的專業,使得最后結局這場對臺戲最終沒有打起來,看似意料之外,其實情理之中。【解析】【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表達了對傳統文化受到破壞的惋惜,充滿了對歷史的反思”錯誤。曲解文意,有過度解讀文本的嫌疑。小說寫道“動亂的年代,古戲樓被砸毀,那土戲臺被當做大批判的站場給保留下來。后來,在古戲樓的遺址上重新建了新戲樓,雖然賞心悅目,卻是少了古樸厚重,令人扼腕”,表現的是一種遺憾而不是“不滿”,這更不是全篇的主題。故選C。【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C.“扣人心弦的情節”錯誤。小說寫了程裁縫幫孫成改衣服、唱《鍘美案》兩個主要情節,談不上扣人心弦。故選C。【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的作用的能力。作為戲迷,程裁縫“瞬間腰板挺直,雙目圓睜,雙手扎起架勢,一臉正氣,開口唱道”“字正腔圓,聲如鳥鳴,頗有裘派風范”,體現了他對《鍘美案》中霸氣的理解,并用自己的動作和表情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文中的紅角兒對自己的唱功有著很強的自信,甚至有些自負。面對程裁縫指責,他心生不滿。而程裁縫在演唱前情態和動作的變化,體現了程裁縫的變化對戲曲的深厚情感。“一臉正氣”表現了他他將自己代入到角色中,與角色同呼吸、共命運。唱詞中“欺君王,藐皇上,悔婚男兒招東床,殺妻滅子良心喪,逼死韓琪在廟堂”表現了陳世美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丑惡嘴臉。程裁縫“雙目圓睜,雙手扎起架勢,一臉正氣”體現了他對唱詞的理解,戲中的正義與邪惡、忠誠與背叛的沖突,激發了他內心深處的正義感和道德情感,使他瞬間變得充滿激情和力量,裁縫的變化也體現了他對戲曲藝術的敬畏。【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語段的作用的能力。第一處通過舉例對前文“你的名氣再大,敷衍了事,老街人會把你懶散奸猾不盡力之處宣揚得人人皆知,任你滿大街的敲鑼打鼓油妝重彩地宣傳,老街人就是不買賬”進行補充說明,通過寫當年最紅火的劇團都格外小心和賣勁,側面烘托老街人具有深厚的戲劇底蘊,懂戲,愛戲,挑剔。第二處中“程裁縫和梨花白有故事”但沒有明確故事內容,為程裁縫和梨花白之間的關系增添了一層神秘色彩,引發了讀者的好奇心,且與前文“程裁縫在閑暇時,一個人便閉上眼睛,嘴里輕輕地哼起《貴妃醉酒》的曲調,手指在膝蓋上有節奏地打著拍子,沉浸在一個自己臆想的情景中”相照應,豐富了小說的內容。綜合來看,分別從老街人和程裁縫的角度敘述了他們與戲曲的緊密關系,展現了以程裁縫為代表的老街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對人情世故的理解,使小說故事豐富多元。老街人深厚的戲劇底蘊,老街人聽戲的專業,深深地折服了紅角兒,讓他深知老街人中的戲迷的藝術欣賞力那是很高的,想必對手臺子中的角色那更是不可小覷。前來打擂的這方想,如果真正比斗起來,遜色于對手那是非常難堪的一件事,不如不比。使得最后結局這場對臺戲最終沒有打起來,看似意料之外,其實情理之中。二、古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屈原履忠被譜,憂悲愁思,獨依《詩》之義,而作《離騷》,上以諷諫,下以自慰。遭時暗亂,不見省納,不勝憤懣,遂復作《九歌》以下凡二十五篇。楚人高其行義,瑋其文采,以相教傳。且人臣之義,以忠正為高,以伏節為賢。故有危言以存國,殺身以成仁。是以伍子胥不恨于浮江,比干不悔于剖心,然后忠立而行成,榮顯而名著。若夫懷道以迷國,詳愚而不言,顛則不能扶,危則不能安,婉娩以順上,逡巡以避患,雖保黃耈,終壽百年,蓋志士之所恥,愚夫之所賤也。今若屈原,膺忠貞之質,體清潔之性,直若砥失,言若丹青,進不隱其謀,退不顧其命,誠絕世之行,俊彥之英也。而班固謂之露才揚己,競于群小之中,怨恨懷王,譏刺椒、蘭①,茍欲求進,強非其人,不見容納,忿恚自沉,是虧其高明,而損其清潔者也。昔伯夷叔齊讓國守分,不食周粟,遂餓而死,豈可復謂有求于世而怨望哉?且《詩》怨主刺上曰:“嗚呼小子,未知臧否。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風諫之語,于斯為切。然仲尼論之,以為大雅。引此比彼,屈原之詞,優游婉順,寧以其君不智之故,欲提攜其耳乎?而論者以為露才揚已,怨刺其上,強非其人,殆失厥中矣。(節選自王逸《〈楚辭章句〉序》,有刪改)注:①“椒”指大夫子椒,“蘭”指令尹子蘭。材料二:離騷經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與楚同姓,仕于懷王,為三閭大夫。三閭之職,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譜屬,率其賢良,以厲國士。入則與王圖議政事,決定嫌疑;出則監察群下,應對諸侯,謀行職修。王甚珍之。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譜毀之。王乃疏屈原。屈原執履忠貞而被讒邪憂心煩亂不知所訴乃作離騷經。離,別也;騷,愁也;經,徑也。言以放逐離別,中心愁思,猶依道徑,以風諫君也。故上述唐虞三后之制,下序桀紂羿澆之敗。冀君覺悟,反于正道而還已也。是時,秦昭王使張儀譎詐懷王,令絕齊交;又使誘楚,請與俱會武關,遂脅與俱歸,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其子襄王復用讒言,遷屈原于江南。屈原放在草野,復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證明,終不見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濁世,遂赴汨淵,自沉而死。《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喻。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賢臣,虬龍鸞鳳以托君子,飄風云霓以為小人。其辭溫而雅,其義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彩,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王逸《〈離騷經〉序》,有刪改)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屈原執履A忠貞B而被讒C邪D憂心煩E亂F不知G所訴H乃作離騷經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危言”與成語“危言危行”的詞義相同,與成語“危言聳聽”的詞義不同。B.“謂”,是“稱作”的意思,與“謂之天門”(《登泰山記》)的詞義相同。C.猶,此處是“仍然,還”的意思,與“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燭之武退秦師》)的“猶”詞義不同。D.風,此處指的是“國風”,指地方樂調、民歌。文中的意思是“用國風的方式勸諫國君”。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屈原作《離騷》和《九歌》,都是因為忠貞之言不被采納,心中無限憂郁悲憤無處宣泄,因此借以抒發郁結之情。B.班固認為屈原之死喪失了高明,而污損了自己的廉潔品德;但在王逸看來,班固否認了屈原也就否認了文學的怨刺功能。C.屈原在楚懷王時做官,當的是三閭大夫;他曾整理了王族的家譜,率領那些賢良之士,來嚴格要求國中賢士。D.《〈離騷經〉序》依照知人論世的批評原則。對屈原創作《離騷》的緣由進行詳細的闡釋,評價了《離騷》的比興手法,并將其與屈原現實中的不幸遭遇聯系在一起。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逡巡以避患,雖保黃耈,終壽百年,蓋志士之所恥,愚夫之所賤也。(2)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彩,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14.班固認為屈原之詞“露才揚己,怨刺其上”,王逸卻認為其言“殆失厥中”,結合材料,談談王逸不認同的依據。【答案】10.DFH11.B12.C13.(1)徘徊不前來躲避禍患,即使能夠長壽,活到一百歲,大概也是有志之士所恥辱的,愚昧的人所輕賤的。(2)所有的君子,沒有一個人不仰慕他的清高,贊賞他的文才,哀痛于他的懷才不遇,而同情他的志向的。14.(1)屈原之詞,是“自慰之語”,而非“露才揚已”。屈原恪守忠義而遭人污蔑陷害,心中無限憂郁悲憤,無處宣泄,于是作《離騷》等辭,抒發郁結之情。(2)屈原之詞,是“風諫之語”,而非“怨”刺。即援引圣王來證明自己的冤屈,有諷諫規勸之用,重在進諫,而非抱怨。(3)屈原之詞,本質也是文學的怨刺(怨主刺上)功能的發揮。【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屈原忠心耿耿卻遭到小人讒言陷害,心情憂愁煩亂,不知該向誰傾訴,于是寫出了《離騷經》。“屈原執履忠貞而被讒邪”中“屈原執履”作主語,“忠貞”作謂語,與“而被讒邪”構成轉折關系,所以在D處斷開。“憂心煩亂”中“憂心”作主語,“煩亂”作謂語,所以在F處斷開。“不知所訴”中“不知”作謂語,“所訴”作賓語,所以在H處斷開。故選DFH。【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危言:說正直的話;/危言:使人吃驚的話。句意:所以有人說正直的話來保存國家。//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故意說些夸大的嚇人的話,使人驚疑震動。B.錯誤。謂:認為,以為。/謂:稱作。句意:班固卻認為他顯露才能,宣揚自己。/世上的人都稱它們為天門。C.正確。猶:仍然,還;/猶:尚且。句意:卻仍沿著正道前行。/我壯年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D.正確。故選B。【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能力。C.“來嚴格要求國中賢士”錯誤。屈原在《離騷》中,對自己家族的譜系進行了整理,選拔和培養了一批賢良之士,以此來激勵和提升國家的士氣。因此,“厲”的意思是“激勵,勉勵”,而非“嚴格要求”。故選C。【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逡巡”,徘徊不前;“雖”,即使;“蓋”,句首語氣詞,表推測,可解釋為“大概”;“蓋志士之所恥,愚夫之所賤也”,判斷句,翻譯為“大概也是有志之士所恥辱的,愚昧的人所輕賤的”。(2)“凡”,所有;“莫”,沒有一個人;“嘉”,贊賞;“愍”,同情。【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觀點的能力。根據原文“豈可復謂有求于世而怨望哉?”“屈原執履忠貞而被讒邪,憂心煩亂,不知所訴,乃作《離騷經》”,可知屈原恪守忠義卻遭人誣陷,心中無限憂郁悲憤而作《離騷》,聊以自慰,抒發郁結之情。根據原文“言以放逐離別,中心愁思,猶依道徑,以風諫君也。故上述唐虞三后之制,下序桀紂羿澆之敗。冀君覺悟,反于正道而還已也”“屈原放在草野,復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證明,終不見省”,可知從人臣的道德準則忠正守節出發,證明屈原是絕世之行,俊彥之英,援引圣王來證明自己的冤屈,駁斥班固“怨刺其上”的謬論。根據原文“且《詩》怨主刺上曰:‘嗚呼小子,未知臧否。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風諫之語,于斯為切。然仲尼論之,以為大雅。引此比彼,屈原之詞,優游婉順,寧以其君不智之故,欲提攜其耳乎?”,可知以詩經《國風》諷喻帝王深得孔子贊揚的事實,說明文學有怨刺(怨主刺上)的功能,屈原的言詞發揮了此功能。參考譯文: 材料一: 屈原恪守忠義而遭人污蔑陷害,心中無限憂郁悲憤,故遵循《詩經》傳統而作《離騷》,對君,有諷諫規勸之用,于己,則聊以自慰,抒發郁結之情。當時,君主昏庸,朝政紊亂,而忠貞之言不被采納,憤懣之情充斥胸間,時或噴薄而出,于是又作《九歌》及其以下二十五篇。楚國人民為屈原的高風亮節、瑰麗文采所折服,因而將其作品輾轉傳播。 況且作人臣的本分,以忠誠正直為崇高品質,以殉節為賢德。所以有人說正直的話來保存國家,犧牲自己來成全仁德。因此伍子胥不因尸體浮于江中而遺憾,比干不因被剖腹挖心而后悔,這樣以后忠誠之心確立,美好的品行成就,榮耀彰顯而名聲顯著。至于有才能卻不能貢獻于國家,假裝癡呆而不直言,國家顛覆卻不能扶持,有了危險而不能使之穩定,柔順聽從順應主上,退卻躲避禍患,即使能夠長壽,活到一百歲,大概也是有志之士所恥辱,愚昧的人所輕賤的。 如今像屈原這樣,懷有忠貞的品質,擁有清廉潔凈的本性,正直地像磨刀石一樣平,像射出的箭一樣直,語言像丹青一樣的赤誠,為官不隱藏自己的謀略,離官也不顧惜自己的性命,這實在是絕代的品行,杰出的英豪啊。班固卻認為他顯露才能,宣揚自己,與眾多小人比高下,怨恨懷王,諷刺楚大夫子椒和令尹子蘭,一心想要尋求進位,強烈反對那些人,不被眾人所容納,憤恨沉江而死,這種做法是喪失了高明,而污損了自己的廉潔的品德。從前伯夷、叔齊謙讓君位堅守本分,不吃周朝的糧食,最終餓死,難道可以說他們是有求于世而有怨言嗎?況且詩經上說“嗚呼小子,未知臧否。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委婉規勸的話,在這里表現很是懇切。然而孔子評論它,把它列入大雅,引用這個來比擬它,屈原的言詞,悠閑和順,難道因為楚國國君不明智的緣故,想要諄諄告誡他嗎?評論的人認為他顯露才能,宣揚自己,怨恨懷王,強烈反對那些人,大概是失之公允啊。 材料二: 《離騷經》是屈原所作。屈原與楚國王族同姓,在楚懷王時做官,當的是三閭大夫。三閭的職責是掌管王族姓的事務,即昭、屈、景三姓。屈原整理了王族的家譜,明確了賢良之士的標準規范,來激勵國中賢士。屈原在朝廷內與懷王謀劃討論國家大事,處理疑難事務;在朝廷外監察群臣的言行,應對各諸侯國的來訪,他的建議都能被采納,他也盡職盡責地做事,因而懷王非常器重他。同他一起擔任大夫的上官、靳尚嫉妒他的才能,與別人一起詆毀他,懷王于是疏遠了屈原。 屈原忠心耿耿卻遭到小人讒言陷害,心情憂愁煩亂,不知該向誰傾訴,于是寫出了《離騷經》。離,是別的意思;騷,是愁的意思;經,是途徑。這三個字的意思是,已被流放而離開朝廷,雖心中憂慮,卻仍沿著正道前行,用國風的方式勸諫國君。所以文中向上追述了唐虞三個帝王時期的盛世之治,往下陳述了桀紂羿澆的滅亡,希望國君能夠覺悟過來,返回到正道上,并讓自己回到朝廷。這時候,秦昭王派張儀欺詐懷王,讓懷王斷絕與齊國的交往;又讓張儀誘騙懷王,請他與秦王一起在武關會盟,趁勢就脅迫懷王與秦王一起到了秦國,扣留了懷王,不讓他回去。懷王最終客死在秦國。懷王的兒子頃襄王又聽信饞言,把屈原放逐到江南。 屈原被流放在荒遠地區,又作了《九章》,援引圣王來證明自己的冤屈,卻最終不能被明察。他又不能容忍以自己的清白之身長久地生活在污濁的世上,于是投汨羅江自沉而死。 《離騷》的行文,依照《詩經》來起興,援引不同的物類作比喻,所以用好鳥香草來比喻忠貞之士,用惡禽臭物比喻讒佞之人,用靈修美人來比擬君王,用宓妃佚女來比喻賢臣,用虬龍鸞鳳來托喻君子,用飄風云霓比喻小人。文章的詞語溫厚而典雅,文章的意旨純潔而明朗。大凡所有的君子,沒有誰不仰慕他的清高,贊賞他的文才,哀痛于他的懷才不遇,而同情他的志向的。(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秋夜宴王郎中宅賦得露中菊朱灣眾芳春競發,寒菊露偏滋。受氣何曾異,開花獨自遲。晚成猶待賞,欲采未過時。忍棄東籬下,看隨秋草衰。15.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全詩描寫宅中菊花開發,首聯運用了虛實結合手法,虛寫春花爭相開放的情景,實寫寒露滋潤菊花。B.全詩托物言志,哀而不傷,深得風人之旨,頷聯強調了菊花開放的時間比其他花朵晚,因而顯得孤傲。C.全詩用淺近的語言委婉表露心跡,頸聯寫出菊花雖晚猶開,仍然值得欣賞,表達了詩人對菊花的期待。D.全詩于喟嘆中蘊含深沉的感慨,尾聯表達詩人雖不忍心將菊花棄置一邊,但也只能讓它隨著秋草一起凋零。16.中國古典美學向來崇尚“立象以盡意”。請從“象”與“意”的角度賞析本詩。【答案】15.D16.①立象以盡意,象是指意象,意是指詩人的情感。本詩借寫菊花的形貌、精神,其實作者的自況,與詩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詩人在描摹菊花中寄托了自我的情感。②此詩前四句以春花競放反襯秋菊晚開,兩者同秉自然之氣,發達卻有早晚不同。通過對比展現菊花的堅強獨立,詩人詠菊同時也是在自我開解,顯示出詩人的孤傲,雖然當下不被賞識、重用,但一定能夠被欣賞。③后四句寫菊花雖晚猶開,仍然值得欣賞,豈能任其隨秋草衰亡。“偏”“獨自”“忍棄”,既表達對菊花的憐惜之情,為菊花鳴不平,也贊頌了菊花不屈的品節。不僅刻畫菊花的精神,同時托物言志,委婉地寫出詩人不甘屈抑,欲一展抱負的渴望。【解析】【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D.“詩人雖不忍心將菊花棄置一邊,但也只能讓它隨著秋草一起凋零”錯誤,尾聯中“忍棄”是怎忍舍棄之意。意為怎么能忍心將菊花棄置東籬下,讓它隨著秋草一起凋零。結合前后文可以了解,尾聯表達了詩人寧愿放棄其他花朵也不忍心將菊花棄置一邊的情感。故選D。【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象”與“意”關系的能力。解答本題,首先要闡釋出“象”與“意”的含義,并明確“立象以盡意”即是詩人在形象塑造中寄托自己的感情。再結合詩句具體分析怎樣的物象寄托了怎樣的感情。①本詩寫“露中菊”,其實是托物言志。即借寫菊花的形貌、精神,寄托了詩人自我的情感。②此詩前四句,“眾芳春競發”“露偏滋”“獨自遲”,以春花競放反襯秋菊得寒露滋潤晚開,兩者同秉自然之氣,發達卻有早晚不同。通過對比展現菊花的堅強獨立。詩人借此顯示出自己的孤傲,此時不被賞識、重用,但彼時一定能夠展現才華,而被欣賞。③后四句,“待賞”“未過時”“忍棄……看隨”等內容寫菊花雖晚猶開,仍然值得欣賞,豈能任其隨秋草衰亡。“忍棄”句寫詩人寧愿放棄其他花朵也不忍心將菊花棄置一邊,這是憐惜菊花,為菊花鳴不平,也贊頌了其不屈的品節。此處托物言志,借菊花的精神委婉地寫出詩人不甘屈抑,欲一展抱負的渴望。(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北宋繁榮的經濟主要體現在它發達的商品經濟,如《望海潮》中描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們都在競相攀比,盛贊杭州的富庶繁華。(2)互文是古詩詞中常采用的一種修辭方法,如《離騷》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前后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展現出屈原的勤勉修德。(3)中國首顆太陽探測衛星被命名為“羲和號”,羲和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太陽神,在《蜀道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也借用太陽神的典故,賦予蜀道以浪漫的奇險色彩。【答案】①.市列珠璣②.戶盈羅綺③.朝搴阰之木蘭兮④.夕攬洲之宿莽⑤.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⑥.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詞有:璣、綺、搴、洲。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2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重新獲得“附近”,是一種對抗騙局乃至惡意的辦法。人類學者項飆曾提出過“附近”這個概念。簡單來說,A,而這五百米可以說就是現代社會對個體產生具體作用的場域。現代社會,一個很重要的現象就是“附近”的消失。打個比方,你叫不出你對面鄰居的名字,也說不出你周遭的500米發生了哪些具體變化。導致這種“附近”消失,B。聽到各種新聞、八卦不再是鄰里間的蜚短流長,而是新聞App、評論區。購物小店也被綜合性超市取代,進而被網上購物替代。于是,個體之間重新連接的中間成本變得很高,個體以一座座孤島的形式生存下去。不過,這種論斷過于悲觀,也過于簡單。網絡弱化了一些關系,但也強化了另一種“附近”。①短視頻的評論區就形成了一種新的“附近”。②人們再次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整體,更加流暢。③這是一種新時代的蜚短流長,也是一種新技術下的新鄰里關系。④現在一些城市建立了兒童走失的報警機制,能夠地域范圍進行警示。⑤雖然沒有這種警示,當有小孩走失,一個地方的社交媒體、朋友圈也會迅速出現很多這樣的帖子。⑥這就是這種“附近”在網絡時代的重新構建。18.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20個字。19.文中劃橫線部分有三處語病,請指出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答案】18.A“附近”就是以自己為原點的最初五百米(范圍、區域)B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附近”的功能性被互聯網取代19.序號②修改:信息流動(交流/溝通)更加流暢序號④修改:能夠以(按/根據)地域范圍進行警示序號⑤修改:即便(即使)沒有這種警示【解析】【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A處,就前文“附近”的概念進行闡釋,后文有“這五百米”,可知“附近”是五百米的范圍,應填:“附近”就是以自己為原點的最初五百米(范圍、區域)。B處,是“附近”消失的原因,后文有“新聞App、評論區”“被網上購物替代”,可知原因是其功能被網絡代替了,應填: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附近”的功能性被互聯網取代。【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序號②“更加流暢”因偷換主語導致成分殘缺,修改為:信息流動(交流/溝通)更加流暢。序號④“能夠地域范圍進行警”成分殘缺,介詞殘缺,修改為:能夠以(按/根據)地域范圍進行警示。序號⑤“雖然沒有這種警示”關聯詞誤用,此處應表假設,修改為:即便(即使)沒有這種警示。(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甲】近讀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的一套八本《鴛鴦蝴蝶派散文集》,讓我有機會從文字的角度,穿越歲月的隧道,重睹了大都市“塵封的風景”。【乙】它是一幅幅用優雅的、素描般的文字組織起來的“黑白上海圖”,向我們形象地展示了本世紀初的上海——這一“東方巴黎”繁雜、迷人的人文景觀。這圖景內容廣泛,包羅萬象:市井風俗、人物群像、藝海珠貝、人生詠嘆……凡我們生活著的大上海的舊有的一切,都包涵其間,囊括在內。比如,我們現在有一種說法叫“馬不過長江”,但就是在近一百年前的上海,當汽車、電車尚未時興的時候,馬卻在這里大出了一陣風頭哩!【丙】就在現在的福州路上(過去的四馬路),每當新年,或是喜慶的日子,那滿街跑的都是披紅掛綠的香車寶馬,車上坐的都是些艷裝環裹、珠玉滿頭的佳麗,那街游的盛景,熱鬧勝似舊時的廟會;再如,每當春三月,上海的有錢人攜全家老小,坐上馬車去龍華郊外踏青進香;【丁】再如去味莼園、愚園聚會,興會者均是上海灘的名人雅士,坐的都是一輛輛錚亮的雕花馬車,明月高懸,清風拂畫,鞭兒得得,馳騁在上海的大街小道上,是何等的風光!這一切都是上海的舊風景,是前幾代上海人的享受,對我們今天的上海人而言,像是在說一個神奇的“東方夜譚”,然而這卻是實實在存的發生在上海近一百年前的事。選自余之《歲月留情·品味黑白上海》20.文段中畫線的甲、乙、丙、丁句,標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A.甲 B.乙 C.丙 D.丁21.文中加點字部分,體現了漢語用詞靈活、富有畫面感的特點。請對此簡要說明。2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富有表現力,請賞析其表達效果。【答案】20.C21.①用詞靈活,將加點字中的形容詞“紅”“綠”活用為名詞,來寫出香車寶馬各色的車衣。②富有畫面感,“紅”“綠”不僅寫各色車輛,更是與車內的佳麗互為一體,讓人聯想到舊上海的風光無限、熱鬧繁華。22.①擬人,“說”一字,賦予了這些黑白文字以生命,講述舊上海的繁華,生動形象。②化用,“東方夜譚”化用了成語“天方夜譚”,凸顯出舊上海的繁華,讓今天的人們感到驚訝、不可思議。【解析】【2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C.“丙”處括號運用有誤,括號表解釋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