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_第1頁
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_第2頁
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_第3頁
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_第4頁
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春季是多種傳染病的多發季節:1.呼吸道傳染病2.消化道傳染病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春季是多種傳染病的多發季節:1.

呼吸道傳染病2.

消化道傳染病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呼吸道傳染病病原體主要通過空氣、飛沫等傳播途徑而引起感染。呼吸道傳染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熱、咳嗽、咳痰等癥狀。重癥者還會發生呼吸困難、器官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嚴重癥狀。主要病癥: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風疹、水痘等;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消化道傳染病主要是通過食物、水、接觸等傳播途徑而引起感染。主要癥狀有不同程度的發熱、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癥狀;另外還有輕重不同的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癥狀。主要病癥:手足口病、細菌性痢疾、急性腸炎、傷寒、甲型肝炎、食物中毒等。這些疾病尤其對兒童和體弱的人容易感染。你知道哪些預防春季傳染病的措施?春季傳染病主要預防措施有:

1、學習、了解衛生防病知識,樹立傳染病的防病意識。

2、接種相應的疫苗,預防性疫苗是抵抗傳染病發生的最佳手段。3、注意勞逸結合、合理體育鍛煉,增強機體抵抗疾病能力。4、開窗通氣,盡量減少到空氣不流通、人多擁擠的場所。5、注意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潔凈的食物,把好“病從口入關”。

6、遇到氣候變化,注意增減衣服。

7、發生病例后,應及時隔離治療,注意做好消毒工作。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系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嬰幼兒常見傳染病。該病傳染性極高,主要通過口、糞便途徑傳播,亦可通過空氣飛沫和呼吸道傳播。臨床主要表現為發熱、咽痛,口腔內疼痛和皮疹,并在手、足、臀、膝部出現丘疹、皰疹,可自愈,不留痂。個別病例可因多種原因導致死亡。手足口病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后可獲得免疫力,各年齡組均可感染發病,主要以學齡前兒童為主。流行特點本病常易在幼托機構中發生集體感染。此病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流行強度大,傳播快,在短時間內即可造成大流行。手足口病四季均可發病,以夏、秋季多見,冬季的發病較為少見。手足口病臨床表現潛伏期一般3-7天,沒有明顯的前驅癥狀,多數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個部位;臨床上更有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的“四不”特征。初期可有輕度上感癥狀。由于口腔潰瘍疼痛,患兒流涎拒食。口腔黏膜疹出現比較早,起初為粟米樣斑丘疹或水皰,周圍有紅暈,主要位于舌及兩頰部,唇齒側也常發生。手、足等遠端部位出現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皰疹,皮疹不癢,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紅變暗,然后消退;皰疹呈圓形或橢圓形扁平凸起,內有混濁液體,長徑與皮紋走向一致,如黃豆大小不等,一般無疼痛及癢感,愈合后不留痕跡。手、足、口病雖在同一患者身上但不一定全部出現。水皰及皮疹通常會在一周內消退。手足口病手足口病預防措施①飯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②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處理污物;③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應充分清洗;④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⑤兒童出現相關癥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居家治療的兒童,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癥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風疹

風疹由風疹病毒引起,因皮疹細小如沙故又稱“風痧”,它與麻疹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傳染病。初起類似感冒,體溫在38度左右,一般發燒1-2天后皮膚出現淡紅色皮疹,疹形細小,且分布稀疏,經過3天左右自然消失。伴有耳后、枕后淋巴結腫大特征。如果孕婦在早期懷孕感染本病,可導致胎兒畸形。風疹風疹預防措施1.健康教育。風疹顯性和隱性感染對懷孕早期胎兒都有危害,重點預防孕婦特別是懷孕頭3個月內感染。2.免疫接種。選用減毒風疹活疫苗,有效免疫持續時間5-8年,疫苗需冷藏運輸和儲存,免疫抑制者和孕婦為疫苗禁忌證。流行期措施針對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三個環節,重點措施是應急接種,重點人群為學齡兒童、青春前期婦女、醫務人員和入伍新兵。針對傳播途徑主要是保持公共場所的空氣流通,空氣消毒。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麻疹主要是通過飛沫或直接接觸患者的鼻咽喉分泌物傳播。人群普遍易感。麻疹的潛伏期為7-18天,通常為14天。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麻疹發病季節以冬春季為多,但全年均可發生。主要臨床表現感染初期出現咳嗽、流涕、發熱、眼紅及口腔內出現白點;3-7天后皮膚會出現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擴散到全身,維持4-7天,亦可能長達3個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現脫屑;病重者的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及腦部會受影響,導致嚴重后果,甚至死亡。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源是腮腺炎患者和攜帶病毒者。流行性腮腺炎可經直接接觸患者的唾液或飛沫傳播。患者在腮腺明顯腫脹前6、7日至腫脹后9日期間具有傳染性。易感人群為1歲以上的兒童和青少年。潛伏期為12-25天,通常為18天。感染后一般可獲得持久免疫力。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發病,但以冬春季為主。流行性腮腺炎預防措施1.管理傳染源。早期隔離患者直至腮腺腫脹完全消退為止。在集體兒童機構、部隊等接觸者應留驗3周,對可疑者應立即暫時隔離。2.切斷傳播途徑。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用過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劑對污染場所進行消毒。流行期間暫停集會和集體文體活動。病人用過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應煮沸消毒或陽光暴曬。教育學生養成勤洗手,不面對他人咳嗽、大聲說話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3.自動免疫。用腺腮炎減毒活疫苗或麻疹、腮腺炎和風疹三聯疫苗。4.藥物預防。采用板蘭根30克或金銀花9克煎服,每日1劑,連續6天。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傳染率很高。主要發生在嬰幼兒,以發熱及成批出現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痂疹為特征。本病以冬春季發病為主,主要為2~10歲的兒童發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發病可終身免疫。水痘水痘(一)傳染源水痘患者為主要傳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結痂時,均有傳染性。易感兒童接觸帶狀皰疹患者,也可發生水痘,但少見。(二)傳播途徑主要通過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在近距離、短時間內也可通過健康人間接傳播。(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