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歷史三輪復習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_第1頁
2025年中考歷史三輪復習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_第2頁
2025年中考歷史三輪復習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_第3頁
2025年中考歷史三輪復習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_第4頁
2025年中考歷史三輪復習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5頁(共15頁)2025年中考歷史三輪復習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一.選擇題(共21小題)1.(2025?南開區校級一模)對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改革的成功使北魏實現了北方的統一 B.其改革主觀目的在于增強北魏實力,鞏固統治 C.客觀上促進了民族交融 D.改革內容包括在語言、服飾、姓氏等方面推行漢化措施2.(2025?渾南區模擬)東晉南朝時期,絲織業在南方已較普遍。劉裕滅后秦時,特地遷織錦工人至江南,設錦署于建康,從此南方織錦就不限于成都一地了,材料反映出這一時期江南絲織業得以發展的原因是()A.南方的勞動力充足 B.統治者政策的促進 C.江南社會和平安定 D.南方自然條件優越3.(2025?新樂市模擬)“自董卓以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由此可見,曹操取得官渡之戰勝利是由于()A.指揮得當、戰術靈活 B.強援介入,聯合抗袁 C.聯合孫劉,協力作戰 D.軍民合作,共同戰斗4.(2025?長沙校級模擬)魏晉南北朝時期,薊城(今北京地區)是塞外各族人民從游牧生活過渡到農耕生活的良好場所,在這里,少數民族與當地漢人一起發展著薊城的歷史。這說明當時薊城()A.農業經濟超過了南方 B.成為北方地區貿易中心 C.是北方軍事防衛重鎮 D.是民族交融的重要地區5.(2025?大東區模擬)如表是拓跋宏即位后采取的措施,與此相關的改革是()嚴禁鮮卑人同族通婚遷都洛陽后,改國姓拓跋氏為元氏鮮卑人遷洛,稱河南洛陽人,死后不得還葬北土朝廷議政,不得用鮮卑語A.齊國管仲改革 B.秦國商鞅變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北宋王安石變法6.(2025?沛縣模擬)東晉詩人謝靈運在今浙江隱居時,寫有《山居賦》,“桃李多晶,梨棗殊所。“梨、棗等北方農林品種此時已在南方種植,這反映出()A.北方人南遷對江南開發的影響 B.世家大族在生活上的豪華奢侈 C.時人對隱逸文化的熱愛和追求 D.士人對大自然之美的深刻領悟7.(2025?叢臺區校級一模)北朝時期,西魏在制度方面采取復古之法,如按照《周禮》制定官制,模仿《尚書》文體發布文告。此舉旨在()A.推動民族交融 B.借助儒學影響標榜正統 C.促進經濟發展 D.構建文化認同鞏固統治8.(2025?叢臺區校級一模)東晉南朝時,江南農作物種類增多,以前江南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此時則有稻、麥、黍、粟、菽、麻以及其他各種雜谷,這些農作物大都來自北方。據此可知,東晉南朝時,南方農作物種類的增多主要得益于()A.南方自然條件優越 B.北方人口的南遷 C.江南開墾大量荒地 D.生產工具的改進9.(2025?吳中區模擬)公元317年,司馬睿在建康稱帝,史稱東晉。司馬睿的稱帝離不開世家的支持,東晉的政權實際掌握在以瑯琊王氏為首的世家手中。這一現象被稱為()A.王與馬,共天下 B.破釜沉舟,背水一戰 C.荊揚晏安,戶口殷實 D.風聲鶴唳,草木皆兵10.(2025?叢臺區校級一模)歷史事實是對歷史人物或者歷史事件的客觀敘述。歷史解釋是依據史料,客觀地認識和判斷歷史的態度和方法。以下選項屬于正確的歷史解釋是()A.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推動了現代工廠制度的最終確立 B.《齊民要術》強調農業遵循自然,因地制宜,對后世農學影響深遠 C.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由此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D.《權利法案》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11.(2025?叢臺區校級一模)賈思勰在《齊民要術?種谷》中寫道:“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勞而無獲。”這說明賈思勰強調()A.農業生產要注重改進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 B.農業生產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努力勞作 C.農業生產與商品生產相結合,共同發展 D.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種植農作物勿必須因地制宜,不誤農時12.(2025?西安一模)中國古代科技成就領先世界,請你對以下科技成就按先后順序進行排序()①指南針的發明②科技巨著《天工開物》③改進造紙術④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第七位數字A.④③①② B.③④①②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13.(2025?南海區一模)曹操指派官吏專門管理冶煉鐵器,制造兵器和農具;在冶鐵技術上,推廣了利用水力來鼓風的辦法。這()A.推動胡漢間民族交融 B.促進了江南地區開發 C.完善了官吏選拔制度 D.有助于恢復社會生產14.(2025?太倉市模擬)下面圖文材料共同體現出北魏時期()北魏陶牛車鮮卑人進入中原地區后,生活習俗發生變化,很多鮮卑人由騎馬變為乘牛車。A.政治制度完善 B.民族交融加強 C.江南經濟發展 D.民族政權并立15.(2025?昆山市校級模擬)諸葛亮和曹操是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的重要歷史人物。下面兩段史料分別反映出他們當時的理想追求。由此可知,他們共同的理想追求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興復漢室,還于舊都。”——諸葛亮《出師表》“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A.打敗匈奴,占領草原 B.發展經濟,勸課農桑 C.割據一方,稱王稱霸 D.結束分裂,統一全國16.(2025?織金縣模擬)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下列屬于我國古代農學著作的是()A.《齊民要術》 B.《論語》 C.《蘭亭集序》 D.《牡丹亭》17.(2025?織金縣模擬)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下列關于我國古代“民族交融”的史實,敘述正確的是()A.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以學習漢文化為主 B.隋朝時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C.北宋與西夏“澶淵之盟”后保持了和平 D.明朝時冊封五世達賴喇嘛封號18.(2025?昆山市模擬)歷史興趣小組搜集了以下資料。據此判斷,他們學習的內容是()活動內容查閱文獻《我國古代北方作物在南方的推廣》觀看視頻《北民南遷與水稻生產技術的進步》搜集圖片南朝青瓷蓮花尊南朝青瓷刻花單柄壺A.南朝政權的更替 B.南方農業的進步 C.南方手工業的發展 D.江南地區的開發19.(2025?城中區模擬)《齊民要術》中記載了許多胡食及制作方法,如胡羹,食材上使用了胡人的原料,融入了漢人特有的烹飪方法,去除腥味令其更加美味。該材料表明影響當時飲食的主要因素是()A.科技進步 B.中外交流 C.民族交融 D.政府導向20.(2025?常熟市模擬)據何茲全主編的《中國通史》記載:“經過這次變亂,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人民大量傷亡,西晉的統治機能也從此癱瘓。”材料中的“這次變亂”指的是發生在晉惠帝時期的()A.阪泉之戰 B.國人暴動 C.楚漢之爭 D.八王之亂21.(2025?清新區一模)317﹣589年.在這二百多年間,江南農業生產從火耕水耨發展到施用糞肥。這主要體現了江南地區()A.生產技術的進步 B.環保意識的增強 C.水利工程的興修 D.自然條件的優越

2025年中考歷史三輪復習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21小題)題號1234567891011答案ABADCADBABD題號12131415161718192021答案BDBDAADCDA一.選擇題(共21小題)1.(2025?南開區校級一模)對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改革的成功使北魏實現了北方的統一 B.其改革主觀目的在于增強北魏實力,鞏固統治 C.客觀上促進了民族交融 D.改革內容包括在語言、服飾、姓氏等方面推行漢化措施【分析】本題考查了北魏孝文帝改革,需要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關知識作出回答。【解答】結合所學可知,4世紀后期,鮮卑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統一北方,結束了十六國以來分裂割據的局面。孝文帝改革開始于公元471年,結束于公元499年,因此北魏在孝文帝改革之前已經基本統一了北方,A項符合題意,故選擇A項;為了增強北魏實力,鞏固統治,北魏孝文帝在祖母馮太后的支持下進行改革,主要措施有遷都洛陽,推行漢化措施,如語言、服飾、姓氏等方面的改革,通過改革,改善和鞏固了鮮卑拓跋部與漢人的關系,促進了民族交融,BCD項不符合題意,故排除BCD項。故選:A。【點評】本題以北魏孝文帝改革為切入點,考查學生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2025?渾南區模擬)東晉南朝時期,絲織業在南方已較普遍。劉裕滅后秦時,特地遷織錦工人至江南,設錦署于建康,從此南方織錦就不限于成都一地了,材料反映出這一時期江南絲織業得以發展的原因是()A.南方的勞動力充足 B.統治者政策的促進 C.江南社會和平安定 D.南方自然條件優越【分析】本題考查南方絲織業發展,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題干信息進行解答即可。【解答】根據題干信息“劉裕滅后秦時,特地遷織錦工人至江南,設錦署于建康,從此南方織錦就不限于成都一地了”可知,劉裕此舉有利于促進了南方絲織業的發展,B項正確;南方的勞動力充足、江南社會和平安定、南方自然條件優越,均有利于江南絲織業的發展,但與題干強調的統治者政策支持不符,排除ACD項。故選:B。【點評】本題以南方絲織業發展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分析題干信息的能力。3.(2025?新樂市模擬)“自董卓以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由此可見,曹操取得官渡之戰勝利是由于()A.指揮得當、戰術靈活 B.強援介入,聯合抗袁 C.聯合孫劉,協力作戰 D.軍民合作,共同戰斗【分析】考查官渡之戰勝利的原因。【解答】A.根據材料“然操遂能克紹……抑亦人謀也”的內容可知,曹操能在官渡之戰中擊敗袁紹,是由于曹操一方指揮得當,善于用人,采用了靈活的戰術,偷襲烏巢,燒毀袁紹軍隊糧草。A項正確。B.材料中只描述了曹操與袁紹之間的戰斗,并沒有涉及外部強援的內容。排除B項。C.官渡之戰是袁紹與曹操之間的決戰,沒有涉及孫權與劉備,排除C項。D.材料中沒有涉及軍民共同作戰的信息,排除D項。故選:A。【點評】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掌握官渡之戰的相關知識。4.(2025?長沙校級模擬)魏晉南北朝時期,薊城(今北京地區)是塞外各族人民從游牧生活過渡到農耕生活的良好場所,在這里,少數民族與當地漢人一起發展著薊城的歷史。這說明當時薊城()A.農業經濟超過了南方 B.成為北方地區貿易中心 C.是北方軍事防衛重鎮 D.是民族交融的重要地區【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北方民族大融合,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解答】根據材料“是塞外各族人民從游牧生活過渡到農耕生活的良好場所……少數民族與當地漢人一起發展著薊城的歷史”可知,各民族在薊城交流、交融,共同生活,說明當時薊城是民族交融的重要地區,D項正確;材料未將南北方經濟發展水平進行對比,不能得出相關結論,排除A項;材料未介紹當時北方地區各地的貿易狀況,無法推知哪里是貿易中心,排除B項;材料未強調薊城的軍事防衛功能,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北方民族大融合,考查學生提取有效信息和閱讀史料、歷史解釋能力。5.(2025?大東區模擬)如表是拓跋宏即位后采取的措施,與此相關的改革是()嚴禁鮮卑人同族通婚遷都洛陽后,改國姓拓跋氏為元氏鮮卑人遷洛,稱河南洛陽人,死后不得還葬北土朝廷議政,不得用鮮卑語A.齊國管仲改革 B.秦國商鞅變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北宋王安石變法【分析】本題考查孝文帝改革,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根據材料“嚴禁鮮卑人同族通婚;遷都洛陽后,改國姓拓跋氏為元氏;鮮卑人遷洛,稱河南洛陽人,死后不得還葬北土朝廷議政,不得用鮮卑語”可知,手抄報主要說明魏晉南北朝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稱孝文漢化,是指在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時所推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內容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戶調制,變革官制和律令,遷都洛陽,改易漢俗等,C正確;齊國管仲改革實行國野分治的方法,國都為國,其他地方為野,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減少稅收增加人口生育水平,排除A;秦國商鞅變法普遍推行縣制,縣的主要官員由君主任免,授田于百姓;獎勵軍功,剝奪和限制貴族特權,排除B;北宋王安石變法實行青苗法、募役法、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排除D。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孝文帝改革,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6.(2025?沛縣模擬)東晉詩人謝靈運在今浙江隱居時,寫有《山居賦》,“桃李多晶,梨棗殊所。“梨、棗等北方農林品種此時已在南方種植,這反映出()A.北方人南遷對江南開發的影響 B.世家大族在生活上的豪華奢侈 C.時人對隱逸文化的熱愛和追求 D.士人對大自然之美的深刻領悟【分析】本題考查人口的南遷和江南地區的開發,知道題干現象說明北方人民南遷、民族交融的時代特征。【解答】材料“梨、棗等北方農林品種此時已在南方種植”可以看出,原本在北方種植的梨、棗等農作物已經在南方出現并種植。結合歷史背景,東晉時期由于戰亂,大量北方人南遷,他們不僅帶來了勞動力,也帶來了北方的農作物種植技術和品種。這些新品種在南方的種植和推廣,正是北方人南遷對江南地區開發的重要體現。故A符合題意;“世家大族在生活上的豪華奢侈”與題目材料內容無關,題目材料并未提及世家大族的生活狀況或奢侈程度。排除B;“時人對隱逸文化的熱愛和追求”雖然與謝靈運的隱居生活有關,但題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農作物種植的情況,而非隱逸文化。排除C;“士人對大自然之美的深刻領悟”同樣與題目材料內容不符,題目材料討論的是農作物種植,而非士人對自然美的領悟。排除D。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人口的南遷和江南地區的開發,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7.(2025?叢臺區校級一模)北朝時期,西魏在制度方面采取復古之法,如按照《周禮》制定官制,模仿《尚書》文體發布文告。此舉旨在()A.推動民族交融 B.借助儒學影響標榜正統 C.促進經濟發展 D.構建文化認同鞏固統治【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南北朝時期的統治,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推動民族交融是西魏舉措的影響,主要目的是鞏固統治的需要,排除A項;西魏按照《周禮》《尚書》來制定政治文化措施,并非單純宣揚儒學,排除B項;材料是指政治制度建設,未涉及經濟發展,排除C項;據題干“北朝時期,西魏在制度方面采取復古之法,如按照《周禮》官名更改官制,模仿《尚書》文體發布文告”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朝時期,西魏統治者學習中原的制度文化主要是出于維護統治的需要,增強政權的正統性,以推動文化認同的方式鞏固統治,D項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南北朝時期的統治。8.(2025?叢臺區校級一模)東晉南朝時,江南農作物種類增多,以前江南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此時則有稻、麥、黍、粟、菽、麻以及其他各種雜谷,這些農作物大都來自北方。據此可知,東晉南朝時,南方農作物種類的增多主要得益于()A.南方自然條件優越 B.北方人口的南遷 C.江南開墾大量荒地 D.生產工具的改進【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東晉南朝時江南地區經濟開發,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南方自然條件優越與農作物種類的增多無關,排除A項;根據題干“東晉南朝時,江南農作物種類增多……這些農作物大都來自北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晉末年以來,大批北方人民為躲避戰禍南下,給江南地區帶來中原地區先進的生產工具和農業生產技術,也帶來大量北方農作物品種,故南方農作物種類的增多主要得益北方人口的南遷,B項正確;江南開墾大量荒地,耕地面積不斷增加,與南方農作物種類的增多無關,排除C項;生產工具的改進,提高了生產效率,與南方農作物種類的增多無關,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東晉南朝時江南地區經濟開發。9.(2025?吳中區模擬)公元317年,司馬睿在建康稱帝,史稱東晉。司馬睿的稱帝離不開世家的支持,東晉的政權實際掌握在以瑯琊王氏為首的世家手中。這一現象被稱為()A.王與馬,共天下 B.破釜沉舟,背水一戰 C.荊揚晏安,戶口殷實 D.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分析】本題考查東晉的統治狀況,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由材料“司馬睿的稱帝離不開世家的支持,東晉的政權實際掌握在以瑯琊王氏為首的世家手中”并結合所學知,這一現象被稱為“王與馬,共天下”。東晉是以王導為首的北方南下官僚貴族和南方大地主為支柱建立的政權。司馬睿在政治上依靠王導,軍事上依靠王敦,王氏子弟都作了高官,當時流傳著“王與馬,共天下”這句話,真實地反映了東晉初年的政治狀況。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掌握東晉的統治狀況。10.(2025?叢臺區校級一模)歷史事實是對歷史人物或者歷史事件的客觀敘述。歷史解釋是依據史料,客觀地認識和判斷歷史的態度和方法。以下選項屬于正確的歷史解釋是()A.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推動了現代工廠制度的最終確立 B.《齊民要術》強調農業遵循自然,因地制宜,對后世農學影響深遠 C.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由此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D.《權利法案》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齊民要術》,注意掌握區別歷史史實和歷史解釋的方法。【解答】歷史解釋是依據史料,客觀地認識和判斷歷史的態度和方法。選項B是對《齊民要術》的正確認識和評判,B項表述正確,符合題意;第一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推動了現代工廠制度的最終確立,排除A項;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由此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排除C項;美國1787年憲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齊民要術》的內容及影響。11.(2025?叢臺區校級一模)賈思勰在《齊民要術?種谷》中寫道:“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勞而無獲。”這說明賈思勰強調()A.農業生產要注重改進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 B.農業生產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努力勞作 C.農業生產與商品生產相結合,共同發展 D.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種植農作物勿必須因地制宜,不誤農時【分析】考查賈思勰和《齊民要術》相關知識。【解答】A.改進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與材料無關,排除A項。B.材料表明賈思勰更強調天時地利,與“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努力勞作”無關,排除B項。C.材料強調農業生產,沒有體現“農業生產與商品生產相結合,共同發展”,排除C項。D.材料“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勞而無獲”意思是如果順應天時,衡量地利,那么可以花很少的力氣而獲得最大的成功。如果放縱情感,違反規律,將徒勞而一無所獲。賈思勰通過這句話強調了在進行農業生產時應順應天時,裁量地理,根據規律辦事的重要性,D項正確。故選:D。【點評】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的能力,理解并掌握賈思勰和《齊民要術》相關知識。12.(2025?西安一模)中國古代科技成就領先世界,請你對以下科技成就按先后順序進行排序()①指南針的發明②科技巨著《天工開物》③改進造紙術④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第七位數字A.④③①② B.③④①②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掌握基礎知識。【解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指南針的發明是在北宋時期,②《天工開物》是明朝時期的宋應星的作品,③改進造紙術是東漢的蔡倫,④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第七位數字是南朝時期的祖沖之。根據時間先后順序進行排序為③④①②,B符合題意;ACD排序錯誤,排除ACD。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古代科技成就的相關史實。13.(2025?南海區一模)曹操指派官吏專門管理冶煉鐵器,制造兵器和農具;在冶鐵技術上,推廣了利用水力來鼓風的辦法。這()A.推動胡漢間民族交融 B.促進了江南地區開發 C.完善了官吏選拔制度 D.有助于恢復社會生產【分析】考查曹操的相關知識。【解答】A.材料未涉及民族交融,排除A項。B.材料未涉及江南地區開發,排除B項。C.材料未涉及官吏選拔制度,排除C項。D.根據材料“曹操指派官吏專門管理冶煉鐵器,制造兵器和農具;在冶鐵技術上,推廣了利用水力來鼓風的辦法”可知,曹操的這些措施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有助于恢復社會生產,D項正確。故選:D。【點評】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的能力,掌握曹操的相關知識。14.(2025?太倉市模擬)下面圖文材料共同體現出北魏時期()北魏陶牛車鮮卑人進入中原地區后,生活習俗發生變化,很多鮮卑人由騎馬變為乘牛車。A.政治制度完善 B.民族交融加強 C.江南經濟發展 D.民族政權并立【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孝文帝改革的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根據題干可知,鮮卑人改變了原有的風俗習慣,進一步學習和采納了漢族人的生活方式。結果是鮮卑族與漢族的共同性逐漸增多,最終形成了交融的狀態,B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生活習俗的變化,沒有涉及政治制度,排除A項;北魏統一了黃河流域,與江南地區無關,排除C項;材料內容不能說明民族政權并立,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孝文帝改革的知識。15.(2025?昆山市校級模擬)諸葛亮和曹操是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的重要歷史人物。下面兩段史料分別反映出他們當時的理想追求。由此可知,他們共同的理想追求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興復漢室,還于舊都。”——諸葛亮《出師表》“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A.打敗匈奴,占領草原 B.發展經濟,勸課農桑 C.割據一方,稱王稱霸 D.結束分裂,統一全國【分析】本題考查諸葛亮和曹操的相關內容。【解答】根據材料可知,諸葛亮《出師表》表達了諸葛亮對先帝劉備的思念,對自己受托之重的責任感,以及對北伐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龜雖壽》內蘊著一股自強不息的豪邁氣概,深刻地表達了曹操老當益壯、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由此可見,他們共同的理想追求是結束分裂,統一全國,D正確;材料未涉及打敗匈奴,占領草原的相關信息,排除A;材料未涉及發展經濟,勸課農桑的相關信息,排除B;割據一方,稱王稱霸與題意無關,排除C。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準確理解諸葛亮和曹操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16.(2025?織金縣模擬)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下列屬于我國古代農學著作的是()A.《齊民要術》 B.《論語》 C.《蘭亭集序》 D.《牡丹亭》【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賈思勰和《齊民要術》,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結合所學可知,北魏賈思勰撰寫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齊民要術》一書總結了農、林、牧、副、漁等方面的生產技術,內容十分豐富。賈思勰強調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種植農作物必須因地制宜,不誤農時;要改進生產技術和工具;還提出了多種經營和商品生產等重要思想,A項正確;《論語》,屬于儒家經典著作,不是農學著作,排除B項;《蘭亭集序》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撰寫的“天下第一行書”,是書法藝術作品,并非農學著作,排除C項;《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傳奇(劇本),屬于文學戲劇作品,不是農學著作,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賈思勰和《齊民要術》,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遷移與運用能力。17.(2025?織金縣模擬)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下列關于我國古代“民族交融”的史實,敘述正確的是()A.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以學習漢文化為主 B.隋朝時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C.北宋與西夏“澶淵之盟”后保持了和平 D.明朝時冊封五世達賴喇嘛封號【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民族交融,掌握孝文帝改革的內容和特征。【解答】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了一系列漢化措施,如說漢語、穿漢服、改漢姓、與漢族通婚等,其改革措施以學習漢文化為主,促進了民族交融,A正確;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是在唐朝時期,而不是隋朝,B錯誤;“澶淵之盟”是北宋與遼之間簽訂的,北宋與西夏簽訂的是宋夏和議,C錯誤;冊封五世達賴喇嘛封號的是清朝順治帝,而不是明朝,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民族交融,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遷移與運用能力。18.(2025?昆山市模擬)歷史興趣小組搜集了以下資料。據此判斷,他們學習的內容是()活動內容查閱文獻《我國古代北方作物在南方的推廣》觀看視頻《北民南遷與水稻生產技術的進步》搜集圖片南朝青瓷蓮花尊南朝青瓷刻花單柄壺A.南朝政權的更替 B.南方農業的進步 C.南方手工業的發展 D.江南地區的開發【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經濟開發等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南朝政權更替主要體現在宋、齊、梁、陳四個政權的建立與滅亡,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A項;南朝青瓷蓮花尊反映的是手工業發展,因此選項“南方農業的進步”對題干信息概括不全,排除B項;北民南遷與水稻生產技術的進步體現的是農業的發展,因此選項“南方手工業的發展”對題干信息概括不全,排除C項;根據題干信息“《我國古代北方作物在南方的推廣》”“《北民南遷與水稻生產技術的進步》”“南朝青瓷蓮花尊”“東晉形勢圖”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戰亂少,相對穩定。北方人為躲避戰亂,人口逐漸南遷,他們帶去了大量的勞動力,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活方式,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另外,南方統治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