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中旗金雞嶺礦區銅礦專家組意見_第1頁
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中旗金雞嶺礦區銅礦專家組意見_第2頁
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中旗金雞嶺礦區銅礦專家組意見_第3頁
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中旗金雞嶺礦區銅礦專家組意見_第4頁
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中旗金雞嶺礦區銅礦專家組意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度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中旗金雞嶺礦區銅礦二0二四年二月1興安盟精誠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中旗金雞嶺礦區銅礦”是生產銅精粉為主的采選聯合企業,礦山采用地下開采,下盤豎井開拓,對角式通風系統,機械抽出式通風方式,主體采礦方法為淺孔留礦法輔以中深孔落礦。礦區位于科爾沁右翼中旗巴彥呼舒鎮南偏西17km處,行政區劃隸屬于科爾沁右翼中旗巴彥呼舒鎮,礦區北東距烏蘭浩特市約130km,北東距科爾沁右翼中旗巴彥呼舒鎮17km,北西距省道S306線1km,經省道S306線可直達礦區,通(遼)—霍(林郭勒)鐵路從礦區東側2km處通過,礦區范圍極值中心點地理坐標為:東經121°22'21";北緯44°55'30"。該礦于2009年12月取得采礦許可證,取得采礦許可證以后,主要工作是辦理安全生產許可證的技改工程施工,2015年3月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礦區面積1.3466平方公里,金雞嶺礦區銅礦2015年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至今未生產。礦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保護意識,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按照因地制宜、實事求2是原則,自治區黨委、自治區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部署和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行政,科學規劃、整體推進、突出重點、注重實效,大力構建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參與的恢復和綜合治理新機制,全面提高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治理水平,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做出新貢獻。1、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依靠科技進步,嚴格控制礦產資源開發對礦山地質環境的擾動和破壞,最大限度地減少或避免礦產開發引發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針對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提出具體措施、進行治理。2、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原則。切實貫徹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并重。3、科學合理,因地制宜原則。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應做到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要與當地的自然環境相協調;提倡資源再利用和循環經濟的理念。4、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原則。5、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要與礦業生產相協調的原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的總體目標是:在基本掌握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分布狀況與危害程度的基礎上,對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進3行恢復治理,最大限度消除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避免和減少礦山地質環境破壞和污染,實現礦業開發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礦區及其附近沒有地質遺跡、風景區、交通、電力、水利設施等重點保護目標;礦區內無地表水體。故而該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1、廢棄物綜合利用目標:該礦產生的廢棄物為廢石,一部分用于塌陷坑回填,一部分可用作漿砌石封閉井口的石料。2、土地資源恢復治理目標:對礦山開采破壞的土地資源等進行恢復治理,初步恢復所破壞土地資源的使用功能,本方案設計為種植牧草。預測塌陷區、各工業場地、廢石場、生活區、礦區道路和臨時取土場破壞土地資源治理率達到100%。3、地質災害隱患防治目標:按照邊開采、邊治理的原則,及時對地面塌陷地質災害進行治理,治理率應達到100%,應在恢復治理工程結束之前,徹底消除地面塌陷地質災害隱患。對可能引發地面塌陷地質災害的區域進行監測。4、盡量減少機械和人員對采礦活動不破壞的區域的擾動。1、2009年7月,委托興安盟水土保持站進行《興安盟精誠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科右中旗金雞嶺銅礦礦產資源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的編制2、2014年7月,委托內蒙古靈信房地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進行4《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中旗金雞嶺礦區銅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中旗金雞嶺礦區銅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及土地復墾分期治理方案(2014年8月1日-2017年8月1日)》的編制;4、2017年8月委托內蒙古靈信房地產評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中旗金雞嶺礦區銅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及土地復墾分期治理方案(2017年8月-2020年8月)》的編1、2014~2017年治理恢復項目主要為:設置網圍欄、警示牌、填并覆土、廢石場地廢石進行局部治理、尾礦庫覆土等,治理面積0.3萬m2,投入治理資金153.55萬元,2017年8月興安盟、科右中并覆土等,治理面積0.06萬m2,投入治理資金30.1079萬元;3、2020年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項目主要為:看護、監測,投入治理資金2.4萬元;54、2021年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項目主要為:看護、監測,投入治理資金2.4萬元;5、2022年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項目主要為:看護、監測,投入治理資金2.4萬元;6、2023年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項目主要為:1)設置網圍欄800米、埋設圍欄桿170根,投入資金5.7萬元;2)重點部位增設安全警示標識標牌10塊、更換標示牌10塊,投入資金0.4萬元;3)一至四季度礦區地質環境監測、監管費2.4萬元;2023年度總計投入資金8.5萬元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的主要任務是對礦山開發建設的生態環境保護、礦山恢復植被及礦山地質災害監測與防治。治理對象主要包括預測塌陷區、工業場地、廢石場、生活區、礦區道路和臨時取土場。①采礦場生產期盡量預留安全礦柱,對預測地面塌陷區加強監②預測的塌陷范圍外擴3m,設置網圍欄,防止人畜誤入,保證安全。在圍欄主要拐點處設置警示牌。③塌陷坑廢石回填,回填后,對塌陷區進行覆土6④植被恢復,根據原地類及礦區實際情況,種植山杏,恢復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及土地復墾治理工作規劃時限為28年,工程于2009年12月16日開始,至礦山開采結束后5年,即2009年12月16日~2036年12月31日。恢復治理工程設計分首期、近期和中遠期三期進行。首期(2009年12月16日~2014年8月1日),近期(2014年8月1日~2017年8月1日),中遠期(2017年8月1日~2036年12月31日)。1、礦山2015年至今停產,資源儲量未動用,因此2024年1-12月主要治理工作為:1)、對預測塌陷區進行監測,計劃檢測費用1.5萬元;2)、對含水層水質進行2次檢測,計劃檢測費用0.9萬元;3)、對預測塌陷區周邊明顯處設置網圍欄、警示牌,計劃投入資金3.0萬元;4)、地質環境治理過程中,對礦區生態功能退化區域進行綜合治理。計劃回填、削坡、平整、覆土、種草,治理土地0.15公頃,投入資金6.0萬元,實現礦區與周邊景觀和諧統一,確保礦區生態系統能夠逐年恢復。計劃治理范圍坐標:72024年度計劃各項治理費用投入資金11.4萬元。行)》的文件要求,加強財務管理,建立基金管理臺賬,規范基金的根據《內蒙古自治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