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通關實力提升高考真題考查內容考情解讀2024·全國卷Ⅰ·T45漢武帝年號制改革1.近五年考查的主題內容不拘泥于國家《考試大綱》的“考試范圍”和教科書內容,不是詳細的模塊學習內容要點,而是整個模塊的學習方法指向。2.從時段看,秦漢、魏晉、隋唐、清代是考查的重中之重,近五年新課標全國卷關于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題目中有8個題均與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改革相關;從涉及的內容看與選修教材內容無干脆聯系。3.突出對“學科思維和學科方法”的考查。由于試題材料選取的依據不是所學的詳細學問和特定學問,因此題目重點考查的并非對特定陳述性學問的簡潔再認、再現實力,而是考查分析同類問題的方法、實力及規律性相識,也就是對歷史學科本身所固有的學習規律和學科素養的運用實力。4.從材料呈現方式看,以文字材料為主,較少采納一手材料尤其是整段的文言史料,材料通常以縮寫、改寫、摘編的方式呈現,層次大多為“補充介紹背景—列舉改革措施內容—交代結果影響”的三段式結構,不在閱讀上設置人為障礙,重點考查對材料的閱讀理解和有效信息的提取實力。5.頻繁運用“概括”“指出”“說明”與“簡析”(“分析”)等設問提示語,求答語則多集中于“背景”“緣由”“內容”“作用”“意義”和“影響”上,總體聚焦在概括(指出)改革的背景(緣由)、特點或內容,以及簡析改革的作用(意義、影響)上,以深刻相識改革內容與時代背景、歷史影響之間的互動關系2024·全國卷Ⅲ·T44隋朝法律制度改革2024·全國卷Ⅰ·T45唐太宗時譜牒改革2024·全國卷Ⅲ·T45孝文帝廟號改革2015·全國卷Ⅰ·T45唐代幣制改革2015·全國卷Ⅱ·T45清代養廉銀制度2014·全國卷Ⅰ·T45魏晉法律改革2014·全國卷Ⅱ·T45南朝山澤管理制度改革1.(2024·張家界模擬)材料管仲兵制改革的措施主要是“參其國而伍其鄙”,其內容為:將全國分為二十一鄉,工商之鄉六,士鄉十五。工商之鄉不從事作戰。實際從事作戰的是士鄉十五。五鄉為一帥有一萬一千人,由齊君率中軍。兩個上卿各率五鄉為左右軍,是為三軍,這說是“參其國”。一鄉有十連,一連有四里,一里有十軌,一軌有五家,五家為一軌,這就是“伍其鄙”。軌中的五家因世代相居一處,利害禍福相同。所以“守則同固,戰則同強”,這是一種社會與軍事相結合的戰斗體制,亦為后來大規模的斗爭作了打算。——摘編自張映魁《管仲軍事思想淺析》(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歸納管仲兵制改革的主要特點。(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管仲兵制改革的重要意義。解析:(1)據材料“將全國分為二十一鄉,工商之鄉六,士鄉十五……實際從事作戰的是士鄉十五”“由齊君率中軍”“這是一種社會與軍事相結合的戰斗體制”等信息歸納。(2)據材料“守則同固,戰則同強”“工商之鄉不從事作戰”“五鄉為一帥有一萬一千人,由齊君率中軍”“一種社會與軍事相結合的戰斗體制,亦為后來大規模的斗爭作了打算”及管仲改革有利于齊國崛起分析得出。答案:(1)特點:兵制改革與行政區劃同步進行;兵制改革周密細致,確保齊君的軍事指揮權;社會發展與軍事建設相結合。(2)意義:有利于擴大征兵的范圍和提高軍隊的戰斗力;有利于協作經濟、賦稅等其他方面的改革;保障了齊國君主對最高軍事指揮權的駕馭;有利于齊國實現富國強兵及確立大國地位。2.(2024·馬鞍山模擬)材料曹操募民大規模屯田于許昌一帶,其屯田收租之法是,將官田出租給佃戶,如佃戶用官牛耕田,則政府分六成,佃戶分四成;如自持私牛,則政府與佃戶各分五成。曹魏在每一州郡設置田官進行管理。據載,曹操要在鄴城建立宮室,命并州刺史梁習從上黨供應木材,梁習便懇求“置屯田都尉二人,領客六百夫”,以耕種菽粟,將所得作為打算供應禾材的費用。《三國志》說:“魏武之初,歲有千萬斛,以沖兵戎之用。”——摘編自錢穆《中國經濟史》(1)依據材料概括曹魏屯田收租之法的特點。(2)依據材料分析曹魏屯田收租之法的作用。解析:(1)據材料“曹操募民大規模屯田于許昌一帶”“如佃戶用官牛耕田,則政府分六成,佃戶分四成;如自持私牛,則政府與佃戶各分五成”“曹魏在每一州郡設置田官進行管理”概括得出。(2)據材料“魏武之初,歲有千萬斛,以沖兵戎之用”分析得出。答案:(1)特點:政府主導;區分化分成;專人管理。(2)作用:增加了中心政府收入;有助于緩解地方財政困難;為斗爭供應經費支持。3.(2024·濰坊模擬)材料唐朝在總結秦漢邊地設置郡縣得失的基礎上,首創了管理少數民族地區的羈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設置羈縻府州,任命該族首領為都督或刺史,世襲其職,讓其接著統轄本族人民,但必需由中心任命,同時取消了少數民族首領原有的“可汗”稱號。羈縻府州賦稅不上交中心財政,戶口一般也不上報戶部。該制度在突厥實施勝利后,又推廣到其他少數民族地區。唐政府在上述羈縻府州基礎上設立都護府,代表中心行使對羈縻府州的管理權,如安西、北庭都護府管轄西域各羈縻府州。都護由漢人擔當,中心任命,不能世襲。唐王朝設置的羈縻府州遍布于東西南北各邊疆民族地區,邊疆的行政包括都護府、都督府、州、縣四級,共約八百多個。后來宋代在西南地區設置羈縻州、縣,明代在邊疆部分地區設置羈縻衛所。——摘編自韋慶遠主編《中國政治制度史》等(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唐代對邊疆民族地區管理的特點。(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唐代對邊疆民族地區管理的影響。解析:(1)據材料“在總結秦漢邊地設置郡縣得失的基礎上,首創了管邊疆溝通、邊疆發展后世影響等角度理少數民族地區的羈縻府州制度”“該制度在突厥實施勝利后,又推廣到其他少數民族地區”“任命該族首領為都督或刺史,世襲其職,讓其接著統轄本族人民”“設立都護府,代表中心行使對羈縻府州的管理權”等信息歸納。(2)據材料結合所學學問,從國家統一、民族融合、內地與邊疆溝通、邊疆發展、后世影響等角度作答。答案:(1)特點:吸取前代閱歷與教訓;先試點后推廣;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享有較大自主權;管理體系逐步完善;加強了中心對邊疆地區的限制。(2)影響:鞏固了國家統一;促進了民族融合;加強了內地與邊疆的經濟文化溝通;推動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為后世制定民族政策供應借鑒。4.(2024·內江模擬)材料明朝改御史臺為都察院,下設13道監察御史,糾察內外百官。專設六科給事中,稽察六部百司;六科設掌印長官“都給事中”1人(正七品),“左右給事中”各1人(從七品),“給事中”若干(從七品),是六部獨立監察機構,不隸屬其他部門。凡六部上奏均須交給事中審查,若有不妥即行駁回;皇帝交給六部任務也由給事中監督按期完成。明朝出現了地方分區監察和中心按系統監察的科道并立現象,同時地方設十三道巡按御史、各省提刑按察司、督撫,形成地方三重監察網絡。明朝對科道官選用非常嚴格,同時還規定,“凡御史犯罪加三等,有贓從重論”,對監官犯罪的處分比一般官吏要重。——摘編自《明史·職官志》(1)概括明朝監察改革的特點。(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評析明朝監察改革的影響。解析:(1)由“出現了地方分區監察和中心按系統監察的科道并立”“六科設掌印長官‘都給事中’1人(正七品),‘左右給事中’各1人(從七品),‘給事中’若干(從七品),是六部獨立監察機構,不隸屬其他部門”“各省提刑按察司、督撫,形成地方三重監察網絡”“明朝對科道官選用非常嚴格……對監官犯罪的處分比一般官吏要重”等信息歸納。(2)由材料結合所學從制度建設、監察效益、社會穩定與封建統治等方面評析。答案:(1)特點:分區監察和系統監察結合并立;監察官地位低,權力大;形成了嚴密系統的監察體系;監察官選用和管理嚴格。(2)影響:完善了監察機構和制度建設;提高了監察力度和效益;加強了君主專制中心集權,肯定程度上有利于明朝的穩定;肯定程度上有利于監督官員規范執政、防止腐敗;但其本質是為維護封建統治服務的,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5.(2024·銀川一中高三月考)材料古代中國在數千年的歷史中,鄉村治理模式屢經變遷,經驗了幾個較為明顯的歷史階段。戰國時期,郡縣制在各國推行后,鄉、里成為基層組織,秦漢時期鄉里制度則逐步成熟,它既發揮基層政權的作用,又帶有半自治的性質。隋唐兩宋時期,處于由鄉里制到保甲制、鄉官制到職役制的轉折時期,鄉的基層官吏的人員數量比此前大為削減,鄉官權力也在逐步弱化。這一階段鄉和里的地位漸漸淪落,鄉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正式的限制與統治逐步增加。第三階段是從王安石變法至清代,鄉里制度轉變為職役制,治權所代表的官治體制從鄉鎮退縮到縣一級,縣為基層行政組織,縣以下實行以代表皇權的保甲制度為載體,保甲對鄉里的限制更加嚴密,鄉村自治的色調越來越弱。到了近代,原有的保甲制越來越不適應農村的社會現實,最終在清朝末年被鄉鎮地方自治所取代。——摘編自唐鳴、劉志鵬《中國古代鄉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歷史變遷》(1)依據材料概括古代鄉村治理變革的基本趨勢并分析其緣由。(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清末鄉鎮地方自治取代保甲制的緣由及啟示。解析:(1)第一小問趨勢,據材料“處于由鄉里制到保甲制、鄉官制到職役制的轉折時期”“保甲對鄉里的限制更加嚴密,鄉村自治的色調越來越弱”概括得出;其次小問緣由,結合所學學問得出緣由主要有國家的統一,維護封建統治和社會穩定的須要。(2)第一小問緣由,結合所學學問從政治、經濟和思想的角度進行分析;其次小問啟示,結合所學學問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趨勢:由鄉里制向保甲制、鄉官制向職役制轉變;國家對鄉村治理的干預和限制逐步增加,鄉村自治功能逐步減弱。緣由:國家的統一;封建專制的強化;維護小農經濟和社會穩定的須要。(2)緣由:西方民主思想的傳播,民主革命的推動;自然經濟解體,商品經濟發展的要求;清末新政的實施。啟示:國家既要加強對鄉村社會管理,又要保障村民享有自治權,集權與分權適度結合,方可維護農村社會的穩定,保持農村發展的活力。6.(2024·哈爾濱九中模擬)材料羅馬帝國以其傳統宗教為主要信仰,自基督教誕生之日起,帝國就對其進行迫害。公元3世紀以后,羅馬帝國的經濟、政治和道德起先出現明顯的衰敗跡象,從宗教中尋求解脫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要求。此時接受基督教的不僅有一般的平民大眾,也有達官貴人,軍隊和政府甚至宮廷中也充斥著基督徒。君士坦丁走上帝位之后,所面臨的是一個歷經風雨四分五裂的帝國,此時擺在他面前最大的課題便是如何取得軍事與帝國的肯定權力,快速實現大一統的政治志向。而帝國統治者對于基督教迫害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也使得君士坦丁確定改弦易張。公元313年2月,君士坦丁發布了聞名的“米蘭敕令”,宣布信仰自由;另一方面君士坦丁還不斷重申他的統治來自上帝,著手對基督教會進行改造,使自己成為全國性的大主教,利用教會組織復原帝國的行政管理。君士坦丁還將十字標記印于軍旗之上。十字符號在當時有多重含義,基督徒將其看成是耶穌的號召,而多神教則以之為舊信仰的復興,從而使不同宗教信仰的人都在十字軍旗之下獲得了信念,甘愿為神靈而戰。——劉釗《君士坦丁與“米蘭敕令”的政治動因》(1)依據材料,說明羅馬帝國對基督教政策的改變并分析其緣由。(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簡析君士坦丁改革的歷史意義。解析:(1)第一小問改變,據材料“羅馬帝國以其傳統宗教為主要信仰,自基督教誕生之日起,帝國就對其進行迫害”和“另一方面君士坦丁還不斷重申他的統治來自上帝,著手對基督教會進行改造,使自己成為全國性的大主教,利用教會組織復原帝國的行政管理”作答;其次小問緣由,據材料“羅馬帝國的經濟、政治和道德起先出現明顯的衰敗跡象,從宗教中尋求解脫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要求”“此時接受基督教的不僅有一般的平民大眾,也有達官貴人,軍隊和政府甚至宮廷中也充斥著基督徒”“君士坦丁走上帝位之后,所面臨的是一個歷經風雨四分五裂的帝國,此時擺在他面前最大的課題便是如何取得軍事與帝國的肯定權力,快速實現大一統的政治志向”分析。(2)結合羅馬帝國對基督教政策改變的緣由及材料“君士坦丁還將十字標記印于軍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企業外包合同
- 2025企業間借貸合同應包含的要素
- 管理學中的知識管理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行政管理考試重點概念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個體土地贈與合同樣本
- 行政管理與社會輿論試題及答案
- 2025電子書贈與的合同范本
- 嘗試2025年公文寫作與處理試題及答案
- 現代管理技能應用試題及答案
- 管理心理學對情商培養的作用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文科綜合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法律實務賽項)考試題庫-上(單選題)
- 欠款抵車的協議書范本
- 設備購買合同模板示例
- 基于JAVA的寵物管理系統實現畢業論文
- 抖音火花合同電子版獲取教程
- 2023-2024學年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數學 期末復習試題
- 諾如病毒校園防控知識
- 湖北省武漢市東湖高新區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下學期期中英語試題
- 常見神經系統疾病康復15節
- 關于梳理、修訂、完善公司規章制度的通知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