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臨汾市高三上學期考前適應性訓練考試(一)歷史試題_第1頁
山西省臨汾市高三上學期考前適應性訓練考試(一)歷史試題_第2頁
山西省臨汾市高三上學期考前適應性訓練考試(一)歷史試題_第3頁
山西省臨汾市高三上學期考前適應性訓練考試(一)歷史試題_第4頁
山西省臨汾市高三上學期考前適應性訓練考試(一)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臨汾市2025年高考考前適應性訓練考試(一)歷史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本試題相應的位置。2.全部答案在答題卡上完成,答在本試題上無效。3.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用0.5mm黑色筆跡簽字筆寫在答題卡上。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題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考古發現,在距今約4300年—3900年黃河流域的某一墓葬中,發現了各種質地的禮器。墓葬東壁上掛了一個公豬的下頜骨,兩側各陳設3把玉石鉞兵器。墓主頭端展示“宴饗場景,左側展示“炊事”場景,右側是日常用品的陳設。墓葬陳設的擺放反映了當時()A.具備了國家成熟形態 B.仍處在母系氏族社會C.已經初步形成了禮制 D.已步入早期階級社會2.唐玄宗于開元二十六年在皇宮內設立了翰林學士院,選任擅長文學的親信充任翰林學士,不計官階品秩,主要負責起草軍國大事的詔制,并承擔起了參與決策機務的工作,至此政事堂工作重心傾向分理行政。唐中央決策機制的調整()A.提高了行政辦事效率 B.確保了決策的準確性C.保障了國家政局穩定 D.有利于強化中央集權3.金朝進士以“學識”和“仕宦”作為確定進士身份的核心因素。他們通過國家最高級別辭賦、經義、策論科考試,進而獲得由金政權賦予的入仕資格,憑借文化價值和行政能力與政權合作。由此可知()A.女真建立的金朝全面漢化 B.此舉推進了金朝的封建化C.金與宋政權之間交流密切 D.金朝采納了漢族政權模式4.明朝建立之初,實行恤商的新法,將稅率降為三十分之一,下詔令官府采購應照時價公平給付,商人可以販糧到邊境,領鹽引回內地取鹽。山(西)陜(西)、江淮等地商人紛紛奔走于各邊鎮。明朝恤商政策的實施()A.旨提高商人社會地位 B.表明政府放棄抑商政策C.逐利觀念成為社會主流 D.促進邊疆地區經濟發展5.1896年,《時務報》的報道中提到了關于“公立學?!?、童工不能上夜班、廢除常備兵等內容;1899年,《萬國公報》連續刊登《社會進化》一書,書中多處提到馬克思和恩格斯,并介紹了恩格斯關于貧民聯合以制富人的觀點。這是緣于()A.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 B.救亡圖存的時代需求C.實業救國思潮的影響 D.民主革命的蓬勃發展6.下表是1936年六大城市郵政可達性的橫向對比。這可用于說明()1936年六大城市郵政網絡覆蓋面積(單位:Km2)城市1—2日可達面積2—3日可達面積北平76756▼158818▼西安**110660*▲237412*▲漢口**133768*▲318836*▲上海**93623*183036*成都**82222*▼178442*廣州*97924*146185▼平均值**99159*203788*說明:(1)表中數字高于同列的北平數據,數據后加*;(2)城市名后的*個數,為本城市高于北平數據個數;(3)同列數據的最大值前2位,數據后加符號▲,最小值后2位,數據后加符號▼。A.南京國民政府重視郵政業發展 B.民族資本主義發展陷入低迷C.多中心分布郵政網絡覆蓋全國 D.社會形勢影響郵政的可達性7.晉察冀邊區完縣小學把“一步三棵苗”“谷要稀、麥要稠、玉米地里臥下牛”等農諺編寫到了實用課程中:陜甘寧邊區小學的課時以“不整齊劃一,以不誤農時”為原則,學生可以半工半讀,以保證前線后方基本物質需求。這一做法()A.有效提高了民眾的文化水平 B.鞏固和擴大了根據地的政權C.兼具勞動性和革命性的特征 D.實現了教育與生產有效結合8.如下圖所示,有關影響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末外交關系的因素,分析正確的是()A.延續了“一邊倒”政策 B.中國國際地位空前提高C.支持亞非民族獨立運動 D.美國孤立中國政策破產9.1983年,《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發了中宣部等24個單位就“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聯合發出的通知。一個多月后,中央成立了“五講四美三熱愛”委員會,各地也建立了相應機構。經過幾年實踐,助人為樂蔚然成風,文明禮貌用語普及,環境得到美化,城市衛生太為改觀。這一活動()A.扭轉了利益至上的不良風氣 B.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C.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 D.有助于樹立社會主義的理想和信念10.伯里克利認為一切職位都由抽簽決定,任職的人對他們任上所做的一切負責,而一切意見均交公民大會裁決。蘇格拉底曾說:“沒有人愿意用豆子拈鬮的方法來雇傭一個舵手或建筑師,或吹笛子的人,或任何其他行業的人。而在這些事情上做錯的話,其危害是要比在管理國務方面輕得多?!睋送茢啵ǎ〢.前者贊同精英政治 B.前者主張易走向民眾暴政C.后者推崇民主政治 D.后者觀點為貴族特權辯護11.公元8—10世紀,阿拉伯帝國掀起了一場有史以來最令人難忘的學術研究熱潮,即“百年翻譯運動”。許多并非穆斯林的杰出學者被召集到巴格達,從事數學、哲學等一系列專業研究,并從希臘文、波斯文和敘利亞文翻譯成阿拉伯文。這一運動()A.奠定了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基礎 B.促進了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融合C.消除了穆斯林與非穆斯林矛盾 D.推動阿拉伯文成為“世界語言”12.16世紀尼德蘭制圖學派興起,包括奧特柳斯和布勞家族等。他們既是勘測員、制圖員也是風景畫家,將藝術、知識和地圖很好的結合起來。許多制圖師競相為商業公司提供地圖。1708年康熙皇帝下令采用西方測繪方法,繪制全國地圖為其治國理政提供參考。中西方地圖測繪主導者與服務對象均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測繪技術差異 B.經濟結構不同 C.歷史傳統差異 D.對外政策不同13.1824年前,英國議會和政府三令五申,嚴禁人才、技術和機器外流,以沒收家產、褫奪國籍、高額罰金和坐牢等法律嚴懲違令者。直至1824年英國工業優勢已經確立時才撤銷。英國政府政策調整說明()A.人才技術外流現象嚴重 B.為工業發展營造寬松的社會環境C.適應壟斷資本主義發展 D.人才與技術壟斷不利于長遠發展14.下圖中甲乙丙丁分別代表四個國家工業占比,其正確的對應順序是()18701913年英、美、法、德在世界工業生產中所占比例——[英]B.R.米切爾《世界統計》等A.英法美德 B.英德美法 C.美德英法 D.美英德法15.下表是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南北方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在世界的占比?,F有研究表明,七國集團(G7)1985年的GDP總量占全球GDP總量的65.1%,2000年為65%,2010年降到49.8%,2019年進一步下降到45.2%。兩組數據反映出()南北方國家國內生產總值占比時間北方國家(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南方國家(包括亞非拉在內全球南方國家)1960年80%20%1980年74.6%25.4%2018年4084%59.16%A.西方國家優勢喪失 B.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根本性變化C.新興市場國家崛起 D.世界經濟力量對比發生革命性變化16.美國學者亨利?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書中指出:國際經濟體系已經全球化,而世界政治結構還是以民族國家為基礎。全球化經濟管理者幾乎沒有機會參與全球化的政治進程,而政治進程的管理者不愿意冒失去國內支持的風險,對經濟或金融問題未雨綢繆。該學者意在強調()A.世界秩序的結構缺陷 B.全球化趨勢不可阻擋C.民族國家阻礙全球化 D.政治與經濟出現錯位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先秦盟書所載錄的盟誓,強調內心的忠誠,通過凸顯“義”來保證效果,這種“義”是一種維系國家之間、宗族之間、人與人之間公正秩序的道義、正義和公義。但混亂的社會局面和人性本身的弱點使得單純依靠信義很難協調各方關系、解決矛盾沖突,故而盟誓的權威性與強制性就進一步凸顯,所藏誓辭中所言的懲罰都是鞭刑、墨刑、罰金、流放、死刑,已經近似于法律的各種刑罰。盟誓在從“禮”到“法”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承擔了這一承上啟下過渡階段的類法職能。在中華文化綿延不絕的發展過程中,無論是政治、軍事領域的盟文、檄文、誓師辭,還是宗教、會黨儀式中表明信仰、忠心的自誓文、誓約,大都延續了先秦盟誓的基本結構和儀式環節。盟誓對盟誓者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精神動力,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認知,盟誓的諸多規則逐漸從外部功利的約束走向內心道德情感的引導,從而構筑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幾远曳?、程方《先秦盟誓的作用機制與中華文化認同》(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侯馬盟書》的史料價值,并分析其形成的時代背景。(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先秦盟誓對歷史發展的影響。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華民族觀念在1902年由梁啟超提出,清末時期還未在社會上傳播開來。所以,無論是翻譯、改編的日本歷史教科書,還是中國人自己編寫的歷史教科書,在敘述中國民族時,使用的都是漢族(人)、滿族(人)等,而沒有使用中華民族。1912年年底公布的《中學校令施行規則》規定:“歷史要旨在使知歷史上重要事跡,明于民族之進化,社會之變遷,邦國之盛衰?!边@是中國教育史上首次明確提出要將民族的形成和發展納入中學的歷史教學之中。1923年,常乃德起草的《初級中學歷史課程綱要》中提出“中華民族神話時代之傳說,及虞夏商周之文化”。這是“中華民族”這一觀念首次被寫進教育部門制定和公布的《歷史課程綱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意義。進入九一八事變后的抗戰時期,根據局勢的變化和教學的需要,國民政府先后四次修訂中學歷史課程標準。根據上述先后四次修訂的初級中學和高級中學《歷史課程標準》,這一時期編撰和出版的中學歷史教科書使用中華民族觀念已成為普遍現象,不像民國初年和五四時期只是個別歷史教科書使用。這一時期的歷史教科書大多強調的是一種整體的中華民族觀念,亦即認為中華民族是由漢、滿、蒙、回、藏、苗等民族所構成,所以中華民族指的不是某一個民族,而是中國各民族?!幾脏嵈笕A《論民國初年到抗戰時期歷史教科書對“中華民族”的書寫》(1)根據材料,概括中華民族觀念發展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中華民族觀念發展原因及其影響。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距今9000年,起源于西亞“新月沃地”的小麥首先向西北傳播至土耳其和希臘,經過地中海北岸、多瑙河流域和科爾巴阡山脈東側等多條路線傳至歐洲各地,向南到達尼羅河上游的努比亞地區,向東抵達中亞地區后就停滯了,確切地說,傳播速度變得緩慢了。受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因素應該是西亞和東亞的氣候特點的不同。小麥起源的西亞地區夏季炎熱干燥、冬季陰冷濕潤,主要降雨季節在冬春兩季,但東亞地區的春季普遍缺少雨水,這種狀況不利于小麥生長期中的拔節和灌漿。而夏季頻繁的降雨又影響了小麥的成熟和收獲。小麥向四周傳播,并逐步成為世界幾個主要古代文明的農業生產的主體農作物品種,例如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古代文明、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以及后來的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等,這些古代文明都是建立在以種植小麥為主要糧食作物的農業生產基礎之上的?!幾岳钚姟掇r業的起源、傳播與影響》(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古代世界西亞小麥傳播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西亞小麥傳播對人類社會的積極意義。20.閱讀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