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講熔化與凝固(原卷版+解析)2_第1頁
第12講熔化與凝固(原卷版+解析)2_第2頁
第12講熔化與凝固(原卷版+解析)2_第3頁
第12講熔化與凝固(原卷版+解析)2_第4頁
第12講熔化與凝固(原卷版+解析)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2講熔化與凝固(原卷版)【學習目標】1.理解物質的熔化現象;2.理解物質的凝固現象;3.了解熔化與凝固時吸放熱規律;4.認識晶體和非晶體及其物態變化規律;5.通過實驗認識物質熔化規律。【基礎知識】知識點一、物態變化1.物質的三態自然界中物質通常有三種狀態:固態、液態、氣態。(1)呈現固態的物質,如常溫下的鋼鐵、石塊等,一般稱之為固體;(2)呈現液態的物質,如常溫下的水、酒精等,一般稱之為液體;(3)呈現氣態的物質,如常溫下的氧氣、水蒸氣等,一般稱之為氣體。2.實驗探究—水的三種狀態實驗器材加熱器、水壺、鋼勺、水杯、冰等實驗步驟將適量的冰放入水壺中;用加熱器給水壺加熱,待水沸騰后,戴上手套,拿著長柄的鋼勺靠近壺嘴,鋼勺底部放一水杯,如圖所示,觀察鋼勺上及水杯中出現的現象;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凍室中,過一會,觀察水的變化實驗現象在加熱過程中,冰變成了水,水又變成了水蒸氣,從壺嘴冒出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鋼勺又變成了水。將水放入冰箱的冷凍室中,水結成了冰。上述循環過程可用下圖表示:實驗歸納水有三種狀態,分別是固態、液態和氣態。在一定條件下,水的這三種狀態可以相互轉化3.物態變化的概念(1)物質各種狀態間的變化叫做物態變化。(2)物體形狀的改變和物質狀態的變化不是一回事,物體形狀的改變不是物態變化。物態變化與溫度的關系溫度物態變化的決定因素,隨著溫度的變化,自然界中的物質一般都會發生物態變化。例如,給鐵塊加熱到1538℃時,鐵塊變成液態的鐵水,加熱至2750℃時,又會變成氣態的貼;給氧氣降溫至-183℃時,氧氣會變成液體的氧,降至-218℃時,又會變成固態的氧。知識點二、熔化和凝固1.現象探究活動體驗現象狀態變化將蠟燭點燃蠟燭先由固態變為液態,然后又由液態變為固態夏天,將小塊雪糕放進盤子中雪糕由固態變為液態將半杯水放入冰箱冷凍室一段時間后水由液態變成固態將通電的電烙鐵放到松香上加熱松香松香先由固態變成液態,然后又有液態變成固態固體加熱可以變成液體,液體冷卻可以變成固體。2.熔化和凝固的概念(1)熔化: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熔化。如冰熔化成水。(2)凝固: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固。如水結成冰。熔化、溶化和融化的區別1.熔化是指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熔化時要吸收熱量,所以火字旁“熔”。例如,給冰塊加熱,冰塊熔化成水。2.溶化是指固態物質在液體中分散開來,最后變成液體的混合物的現象。要發生溶化必須有液體,所以用三點水旁“溶”。例如,食鹽溶于水中,形成鹽水。3.融化特指冰、雪、霜等受熱后變成水,多用于文學作品中。4.在物理學中,在解釋有關物理現象時,涉及填寫物態變化時,只能用熔化。3.實驗探究—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提出問題不同物質在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中,溫度變化規律相同嗎?猜想與假設(1)不同物質在由固態變成液態過程中,溫度變化規律相同;(2)不同物質在由固態變成液態過程中,溫度變化規律不同;設計實驗探究海波(硫代硫酸鈉)和石蠟的熔化過程。分別取適量的海波和石蠟(研碎),對它們進行加熱,測出加熱過程中的溫度,觀察熔化的情況,根據記錄的數據繪制圖像,比較二者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實驗器材:鐵架臺、酒精燈、溫度計、石棉網、燒杯、試管、停表、海波、石蠟、水等。實驗裝置:如圖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1)在兩個分別盛有海波和石蠟的的試管中各插入一個溫度計,再將試管放入盛水的燒杯中,使試管均勻受熱;(2)用酒精燈外焰對燒杯緩慢加熱,觀察海波和石蠟的變化情況,以及溫度計示數的變化;(3)待海波溫度升至40℃、石蠟溫度升至50℃,沒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在海波和石蠟完全熔化后再記錄3—4次。數據記錄如表所示表1海波熔化時溫度、狀態隨時間變化情況記錄表時間/min0123456789101112海波的溫度/℃40424446484848484848505356狀態固態固液共存液態表2石蠟熔化時溫度、狀態隨時間變化情況記錄表時間/min0123456789101112石蠟的溫度/℃525558616263646566.569727476狀態固態黏稠狀態液態分析與論證(1)以方格紙上的縱軸表示溫度,橫軸表示時間,將表1、表2中的數據分別在兩方格紙上描點,然后再將所有的點用平滑的曲線連起來,得到海波和石蠟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海波溫度隨時間變化圖像石蠟溫度隨時間變化圖像(2)分析圖像根據海波熔化圖像的特征,可將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0-4min、4min-8min、8min-12min,結合實驗數據可以看出:①0-4min,海波是固態,這段時間海波吸熱,溫度不斷升高;②4min-8min,海波是固液共存,這段時間海波吸熱熔化,但溫度保持不變(48℃);③8min-12min,海波完全變為液態,這段時間海波吸熱,溫度不斷升高。結合石蠟的熔化圖像可知石蠟的熔化情況與海波不同;隨著加熱時間的增加,石蠟由固態慢慢地變軟、變稠、變稀,逐漸熔化為液態,這個過程石蠟不斷吸熱,溫度逐漸升高,沒有明顯的拐點實驗結論兩種固體熔化過程的主要區別是:海波有確定的熔化溫度,石蠟沒有確定的熔化溫度1.實驗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被測物質充分接觸,但不能觸碰試管壁或試管底。2.酒精燈的使用:(1)不能用一致酒精燈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燈;(2)用外焰加熱;(3)用完酒精燈后必須用燈帽蓋滅(不能用嘴吹滅)。3.讓海波、石蠟均勻受熱的三種措施:(1)采用水浴法加熱;(2)在加熱過程中用攪拌器不斷攪拌;(3)將物質研碎。4.切勿將溫度計當攪拌器。5.探究實驗常見的考向:(1)使用適量的物質(海波、石蠟)的原因:避免加熱時間過長;(2)器材安裝順序:自下而上;(3)實驗中,石棉網的作用:使燒杯均勻受熱;(4)采用水浴法的好處:是物質均勻受熱;(5)記錄時間間隔不能過長:否則可能記錄不到溫度不變的過程;(6)海波熔化和石蠟熔化的主要區別是什么:海波熔化分為固態、固液共存態和液態三個物質狀態;海波有明顯的轉折點,熔化時溫度保持不變。石蠟沒有明顯轉折點,溫度一直在發生變化。水浴法加熱的優點水浴法是一種給物質均勻、間接加熱,并能控制溫度上升速度的好方法。如海波的熔化溫度時48℃,而酒精燈火焰的溫度高達幾百攝氏度,如果用酒精燈直接給海波加熱,由于海波不能均勻受熱,將難以觀察到其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的過程,而把試管放入燒杯中,用酒精燈給燒杯加熱,通過燒杯中的水緩慢、均勻加熱試管時,試管內的海波均勻受熱,緩慢升溫,從而能夠有充分的時間觀察現象、測量溫度,最終得出結論。4.液體凝固的特點(1)海波熔化結束后,停止加熱,海波溫度逐漸降低,但并不會凝固,只有當溫度降到48℃時,海波才開始凝固,且在凝固過程中,海波的溫度保持不變,知道全部凝固后溫度才會繼續下降。(2)對液態的石蠟停止加熱時,石蠟逐漸由稀變軟最后變成固態,在這一過程中,石蠟的溫度不斷降低。(3)由此可知,凝固過程是熔化的逆過程,當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時,會向外發出熱量。如圖甲為探究萘熔化時溫度變化的實驗裝置,圖乙為萘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1)將裝有萘的試管放入水中加熱,這種方法叫做_____,這樣做的好處是萘的溫度上升速度較_____(選填“快”或“慢”),便于及時記錄各個時刻的溫度;(2)由實驗可知,萘是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理由是萘具有固定的熔化溫度,這個溫度叫做_____;(3)在第15min時,萘處于_____(選填“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態”);(4)萘從開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約持續了_____min。知識點三、熔點和凝固點1.晶體和非晶體分類定義常見物質晶體有些固體物質在熔化過程中盡管不斷吸熱,溫度卻保持不變,有固定的熔化溫度,這類固體叫晶體海波、冰、萘、食鹽、金屬、固態水銀等非晶體有些固體在熔化過程中,只要不斷吸熱,溫度就不斷上升,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這類固體叫非晶體石蠟、松香、玻璃、瀝青、塑料、橡膠等2.熔點與凝固點(1)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熔點。晶體不同,熔點一般不同;非晶體沒有缺點的熔點。(2)凝固點:液體凝固成晶體時有確定的溫度,這個溫度叫凝固點。同一物質的凝固點和熔點相同。非晶體沒有確定的凝固點。如果在一種晶體中摻入其他物質,則該物質的熔點與凝固點會發生變化。例如,在水中加入食鹽或酒精,可降低水的凝固點(冰的熔點),所以冬天在大量積雪的公路上撒鹽可以降低冰雪的熔點,加速冰雪的熔化。3.熔化與凝固圖像(1)熔化圖像①如圖甲所示,為晶體熔化圖像。AB段所對應的時間內物質是固態,吸熱升溫;在B點時,物質開始熔化,到C點熔化結束;BC段表示熔化過程,物質處于固液共存態,溫度保持不變;CD段所對應的時間內物質是液態,吸熱升溫。②如圖乙所示,為非晶體熔化圖像。由圖像可知: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上升。③無論晶體還是非晶體,熔化過程中都吸熱。(2)凝固圖像①如圖甲所示,為晶體的凝固圖像。EF段所對應的時間內物質是液態,放熱降溫;在F點物質開始凝固,到G點凝固結束;FG段表示凝固過程,物質處于固液共存態,溫度保持不變;GH段所對應的時間內物質是固態,放熱降溫。②如圖乙所示,為非晶體凝固圖像。由圖像可知:非晶體在凝固過程中不斷放熱,溫度不斷降低。③無論晶體還是非晶體,凝固過程中都放熱。4.晶體熔化與凝固的條件(1)晶體熔化條件:①溫度達到熔點;②繼續吸熱。(2)晶體凝固條件:①溫度達到凝固點;②繼續放熱。5.晶體和非晶體熔化、凝固現象的比較晶體非晶體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凝固過程中發出熱量、溫度不變發出熱量、溫度下降熔點、凝固點有熔點、凝固點,同種晶體熔點和凝固點相同沒有確定的熔點和凝固點熔化條件溫度達到熔點、繼續吸熱不斷吸收熱量凝固條件溫度達到凝固點、繼續放熱不斷發出熱量熔化圖像特征曲線總體處于上升趨勢,中間有反映溫度不變的水平線段曲線總體處于上升趨勢,始終沒有水平段凝固圖像特征曲線曲線總體處于下降趨勢,中間有反映溫度不變的水平段曲線總體處于下降趨勢,始終沒有水平段把盛有碎冰塊的大試管插入燒杯里的碎冰塊中,用酒精燈對燒杯底部慢慢加熱,當燒杯中的冰塊有大半部分熔化時,試管中的冰()。A.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點也不熔化D.無法判斷知識點四、熔化吸熱、凝固放熱1.熔化吸熱、凝固放熱晶體在熔化或凝固過程中,雖然溫度保持不變,但必須繼續吸熱或放熱,才能保證熔化或凝固過程的完成。可見,晶體熔化或凝固過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熱量,不是用來升高或降低溫度的,而是用來完成熔化或凝固的。同樣,非晶體在熔化或凝固時也要相應地吸熱或放熱,只是邊升溫邊熔化或邊降溫邊凝固。2.熔化、凝固的應用(1)用0℃的冰冷卻飲料比用0℃的水效果要好,是因為0℃的冰熔化成0℃的水要吸熱。(2)夏天吃雪糕感覺涼快,是因為雪糕與涼水相比,要從人體吸收更多的熱量。(3)北方的冬天,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們通常在菜窖放幾桶水,這是因為水結成冰時放熱,使菜窖內的溫度不會太低。如圖所示是A,B兩種物質熔化時的溫度一時間圖象,其中______物質是晶體,在第7min時,這種晶體處于______狀態,該晶體熔化過程的特點是吸收熱量,溫度______。【知識導圖】【考點剖析】考點一:晶體和非晶體的判斷例一:某物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下圖所示,由此可知:這物體是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它的熔點是______℃,在第9min它處于______(選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態。考點二: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規律例二: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冰和蠟燭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請回答下列問題:(1)在圖(b)中不是對試管直接加熱,而是將裝有蠟燭的試管放入水中加熱,這樣加熱是為了使固體粉末受熱______(填“均勻”或“不均勻”);(2)圖(c)是小明在某個時刻所觀察到的溫度計的示數,此時所測的溫度是______℃;(3)實驗中用秒表測量時間,圖(d)是某一時刻秒表表示的時間,則秒表的讀數是______s;(4)小華根據所測數據畫了一個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像(假設在加熱過程中物質的質量不變,單位時間內吸收的熱量相同)。由圖像可知這種物質是______(填“冰”或“蠟燭”);(5)在CD段時,此物質處于______(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態;(6)實驗時收集多組數據是為了______(填序號)。①得到可靠的結論②減小實驗誤差考點三:熔化或凝固圖像例三:如圖是海波和松香的熔化曲線圖,據此判斷海波是_____,松香是_____。(選填“晶體”“非晶體”),晶體_____(選填“有”“沒有”)固定的熔點。考點四:熔點與凝固點例四:在保溫杯中裝適量0℃的水,從冰箱的冷凍室里取出一小塊凍了很長時間的冰,放到保溫杯中,設保溫杯是絕熱的。過一段時間,冰和水的溫度相同。在這個過程中()。A.水的溫度降低B.冰的溫度降低C.水變多了D.冰變多了考點五:晶體、凝固的條件及應用例五:小明猜想,往水中加入別的物質后,一定會對水的凝固點產生影響,為了驗證這一猜想,他將一些鹽放入水中,并把鹽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鹽水的凝固過程。每隔一定時間,小明就觀察鹽水狀態、測量溫度,并將凝固過程記錄的溫度數據畫成了凝固圖象,如圖甲所示。(1)如圖甲可知,食鹽水是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2)如圖甲,可以看出鹽水從第_____min開始凝固,凝固過程用了_____min;(3)從圖象中得到,鹽水在凝固過程中_____(選填“吸收”、“放出”或“不吸收也不放出”)熱量;晶體的液態物質在凝固時的溫度將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4)該鹽水的凝固點為_____℃。實驗驗證了小明的猜想,因為與水相比,鹽水的凝固點變_____(填“高”或“低”)了。考點六:晶體、凝固的條件的實際應用例六:炎炎夏日,吃個冰棒可以感覺涼爽。小明剛從冰箱里拿出來的冰棒周圍冒“白氣”,請用所學熱學知識解釋吃冰棒感覺涼爽的道理,及“白氣”

是怎樣形成的?【真題演練】1.(2022·湖南衡陽)如圖是某物質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根據圖像可以判斷()。A.該物質是非晶體;B.該物質的熔點是80℃;C.第10min時,該物質已完全熔化;D.該物質在10~25min內沒有吸收熱量2.(2022·安徽省)我國古代科技著作《天工開物》中,對釜的鑄造有“鐵化如水,以泥固針鐵柄勺從嘴受注”(如圖)這樣的記載。其中“鐵化如水”描述的物態變化是______。3.(2022·山東泰安)如圖所示是某物質的熔化圖像,由此判斷該物質是_____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4.(2022·湖北宜昌)如圖為關于“55℃”水杯的圖片。將沸水倒入這種杯中搖一搖,便可使水溫快速變為55℃并在一定時間內保持溫度不變,這是因為杯的內壁和外壁間貯存了一種顆粒,這種顆粒是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使沸水降溫利用了它______的特點。5.(2022·貴州黔東南)嚴在“探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1)實驗時應將__________(選填:“碎冰”或“整塊冰”)放入圖甲裝置試管中,將試管放入裝有水的燒杯中加熱的優點是使冰__________,便于觀察試管中冰的狀態變化;(2)觀察圖乙,溫度計的示數為__________℃;(3)某同學根據記錄的數據繪制了冰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丙所示),由圖像可知:冰屬于__________(選填:“晶體”或“非品體”)。6.(2022·襄陽)在完成“探究某種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操作后,根據實驗數據描繪的物質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分析可知該物質是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物質熔化用了_____min。7.(2022·撫順、葫蘆島)幫助小明完成“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1)小明采用“水浴法”加熱,這樣做的好處是___________。(2)小明使用A、B兩支溫度計,分別測量固體和水的溫度。組裝實驗器材時應該___________(填“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依次安裝。(3)實驗時,每隔一段時間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某時刻溫度計B的示數如圖甲所示,為___________℃。(4)圖乙是溫度計A、B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小明觀察時發現,試管內出現液體時A的示數就不再升高,當固體全部變成液體后溫度再升高。此現象說明固體是___________(填“晶體”或“非晶體”)。(5)t0時刻燒杯中的水開始沸騰,分析圖像可知,水沸騰的特點是:吸收熱量,___________。t0時刻試管中的物質處于___________態。8.(2022·呼和浩特)長虹同學了解物態變化后,發現水的凝固點是0℃,酒精的凝固點是-177℃,于是做如下猜想,猜想1:水和酒精混合,混合液的凝固點會低于0℃;猜想2:混合比例會影響混合液的凝固點。他取完全相同的兩杯水,分別摻入不同量酒精,充分混合后,放入冰箱冷凍室。用溫度計正確測量其溫度值,每隔兩分鐘讀取一次數據,記入表格。畫出兩種混合液,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右圖所示。(1)某時刻,其中一支溫度計示數如左圖,其讀數為_____℃;(2)當兩種混合液的溫度都-7℃時,_____(選填“甲”或“乙”)圖所對應的混合液處于固態;(3)若圖甲曲線對應混合液所摻酒精少,乙曲線對應混合液所摻酒精多,我們可以初步判斷,一定質量的水中,所摻酒精越多,其混合液的凝固點_____(選填“不變”或“越高”或“越低”)。9.(2022·攀枝花)小張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實驗裝置探究海波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實驗中將溫度計插入試管中,待溫度升至40℃左右,每隔0.5min記錄一次溫度。(1)圖甲中加熱方式叫水浴法,水浴法加熱的好處是______;(2)圖乙中小張同學關于溫度計讀數的方法不當之處是______;(3)某時刻溫度計示數如圖丙所示,此時海波的溫度是______℃;(4)小張同學繪制出海波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丁所示,由圖像可知,此海波的熔點是______℃,此溫度與課本中列出的海波熔點略有不同,原因可能是______。【過關檢測】1.如圖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圖像,從圖像中獲得的信息正確的是()。A.海波在AB段溫度升高,開始熔化;B.海波在BC段溫度不變,沒有吸熱;C.海波的凝固點是48℃;D.8min時海波已全部熔化2.某同學在實驗室通過對物體均勻的加熱方式研究物體熔化和凝固的特點,依據實驗數據正確地畫出了如圖所示的物體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其中屬于晶體凝固圖像的是()。A.B.C.D.3.如圖是某物質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根據圖像可知該物質是_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12min時該物質處于_______(選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態;該物質從開始熔化到熔化結束共用時_______min。4.如圖所示是冰的熔化圖像。由圖可知,冰屬于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第6min內物體狀態是______;在第4~8min內冰不斷______熱量熔化為水。5.超市里正在出售的海鮮的周圍要鋪一層碎冰塊,這是因為在冰熔化時要__________熱,但溫度________(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所以能起到保鮮的作用。而所用到的冰塊是由水_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而成的。6.小紅同學利用圖的裝置探究某物質熔化的特點,他每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觀察物質的狀態,并作出溫度隨時間變化規律的圖象,如圖所示。(1)下圖中,第4min時,物質處于______態;該物質是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2)該物質的熔化特點∶吸收熱量,溫度______。7.用圖甲裝置探究某物質熔化時溫度變化規律,根據實驗數據繪制圖象如圖乙所示,則該物質:(1)在熔化過程中______(選填“吸熱”“放熱”“不吸熱不放熱”),溫度______(選填“升高”“不變”“降低”),可知該物質是______(選填“晶體”“非晶體”);(2)凝固點是______℃;(3)在第時的狀態是______(選填“固態”“液態”“固液共存”),從開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約持續了______。8.嚴在“探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1)實驗時應將__________(選填:“碎冰”或“整塊冰”)放入圖甲裝置試管中,將試管放入裝有水的燒杯中加熱的優點是使冰__________,便于觀察試管中冰的狀態變化;(2)觀察圖乙,溫度計的示數為__________℃;(3)某同學根據記錄的數據繪制了冰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丙所示),由圖像可知:冰屬于__________(選填:“晶體”或“非品體”)。9.一種名為“自由樹脂”的材料受到人們歡迎.小明把顆粒狀的固態自由樹脂放在試管中,放入沸水進行水浴加熱如圖甲所示(水持續沸騰,一直未干),并每過30s記錄下溫度計A的示數,繪出它的溫度-時間圖象如圖乙所示,自由樹脂在若干個時刻的溫度及狀態如表,溫度計B的玻璃泡一直浸沒在沸水中。時刻/min01234溫度/℃1041648597狀態白色顆粒,很硬部分透明顆粒,較硬幾乎透明顆粒,變軟透明,粘稠膠狀物透明,糊狀(1)溫度計B的示數如圖丙所示,它的讀數為______℃;(2)由上表及圖乙,可判斷自由樹脂是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10.有一杯摻有少量酒精的水,小濤同學想測出這杯混合液的凝固溫度(已知水的凝固點為0℃,酒精的凝固點為-117℃)。他將這杯液體放入冰箱的冷凍室內,并將溫度計正確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min把觀察到的現象和數據記入下表中。時間/min0246810121416182022溫度/℃420-2-4-6-6-6-6-6-8狀態液液液液液液固、液固、液固、液固、液固固(1)當實驗進行到22min時,溫度計示數如圖所示,讀數方法正確的是______(選填“A”“B”或“C”),此時的溫度是______℃;(2)該混合液的凝固點是______℃,當實驗進行到17min時,該混合液體所處的狀態是_____態;(3)由上表可知此混合液屬于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4)在水中滲入酒精,混合液的凝固點比水的凝固點______(選填“高”或“低”)。11.如圖甲所示是“探究某種物質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實驗裝置,實驗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記錄一次溫度,并觀察物質的狀態,根據實驗數據繪制成該物質熔化時溫度隨時間的變化趨勢如圖乙所示。(1)實驗前,整個裝置應該按照_______(選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順序選行安裝。(2)在實驗中,將裝有某物質的試管放入水中加熱,而不是用酒精燈對試管直接加熱,這樣做不但能使試管受熱均勻,而且能使物質溫度的上升速度較_______(選填“快”或“慢”),便于及時記錄各個時刻的溫度。(3)圖丙顯示的是某時刻的溫度,則a、b、c三種讀數中正確的是______(選填字母序號)。(4)根據圖乙可知,該物質在熔化過程中需要持續_______(選填“吸熱”或“放熱”),溫度______(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且在熔化過程中一直保持_______(選填“固體”、“液體”或“固液共存”)狀態,由此可以判斷該物質是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5)實驗中收集多組數據是為了_______(選填“A”或“B”)。A.減少實驗誤差

B.尋找普遍規律12.如圖1所示是“探究冰熔化時溫度變化規律”的實驗裝置。圖2是根據實驗數據描繪出的冰在熔化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請你完成下列內容:(1)除了圖1中所示的器材外,還需要的測量器材有______。(2)如圖2,由此判斷冰是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3)冰熔化過程經歷了______min;加熱到第3min時,物質的狀態為______(選填“液態”、“固態”或“固液共存”)。(4)實驗中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3所示,其讀數為_______℃。(5)在加熱過程中,杯口上方出現“白氣”,“白氣”是水蒸氣______(填寫物態變化)而成的。(6)在實驗過程中,不是用酒精燈直接加熱試管,而是把裝有冰的試管放在水中加熱,這樣做不但使試管受熱均勻,而且冰的溫度上升速度較______(選填“快”或“慢”),便于記錄各個時刻的溫度。

第12講熔化與凝固(解析版)【學習目標】1.理解物質的熔化現象;2.理解物質的凝固現象;3.了解熔化與凝固時吸放熱規律;4.認識晶體和非晶體及其物態變化規律;5.通過實驗認識物質熔化規律。【基礎知識】知識點一、物態變化1.物質的三態自然界中物質通常有三種狀態:固態、液態、氣態。(1)呈現固態的物質,如常溫下的鋼鐵、石塊等,一般稱之為固體;(2)呈現液態的物質,如常溫下的水、酒精等,一般稱之為液體;(3)呈現氣態的物質,如常溫下的氧氣、水蒸氣等,一般稱之為氣體。2.實驗探究—水的三種狀態實驗器材加熱器、水壺、鋼勺、水杯、冰等實驗步驟將適量的冰放入水壺中;用加熱器給水壺加熱,待水沸騰后,戴上手套,拿著長柄的鋼勺靠近壺嘴,鋼勺底部放一水杯,如圖所示,觀察鋼勺上及水杯中出現的現象;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凍室中,過一會,觀察水的變化實驗現象在加熱過程中,冰變成了水,水又變成了水蒸氣,從壺嘴冒出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鋼勺又變成了水。將水放入冰箱的冷凍室中,水結成了冰。上述循環過程可用下圖表示:實驗歸納水有三種狀態,分別是固態、液態和氣態。在一定條件下,水的這三種狀態可以相互轉化3.物態變化的概念(1)物質各種狀態間的變化叫做物態變化。(2)物體形狀的改變和物質狀態的變化不是一回事,物體形狀的改變不是物態變化。物態變化與溫度的關系溫度物態變化的決定因素,隨著溫度的變化,自然界中的物質一般都會發生物態變化。例如,給鐵塊加熱到1538℃時,鐵塊變成液態的鐵水,加熱至2750℃時,又會變成氣態的貼;給氧氣降溫至-183℃時,氧氣會變成液體的氧,降至-218℃時,又會變成固態的氧。知識點二、熔化和凝固1.現象探究活動體驗現象狀態變化將蠟燭點燃蠟燭先由固態變為液態,然后又由液態變為固態夏天,將小塊雪糕放進盤子中雪糕由固態變為液態將半杯水放入冰箱冷凍室一段時間后水由液態變成固態將通電的電烙鐵放到松香上加熱松香松香先由固態變成液態,然后又有液態變成固態固體加熱可以變成液體,液體冷卻可以變成固體。2.熔化和凝固的概念(1)熔化: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熔化。如冰熔化成水。(2)凝固: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固。如水結成冰。熔化、溶化和融化的區別1.熔化是指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熔化時要吸收熱量,所以火字旁“熔”。例如,給冰塊加熱,冰塊熔化成水。2.溶化是指固態物質在液體中分散開來,最后變成液體的混合物的現象。要發生溶化必須有液體,所以用三點水旁“溶”。例如,食鹽溶于水中,形成鹽水。3.融化特指冰、雪、霜等受熱后變成水,多用于文學作品中。4.在物理學中,在解釋有關物理現象時,涉及填寫物態變化時,只能用熔化。3.實驗探究—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提出問題不同物質在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中,溫度變化規律相同嗎?猜想與假設(1)不同物質在由固態變成液態過程中,溫度變化規律相同;(2)不同物質在由固態變成液態過程中,溫度變化規律不同;設計實驗探究海波(硫代硫酸鈉)和石蠟的熔化過程。分別取適量的海波和石蠟(研碎),對它們進行加熱,測出加熱過程中的溫度,觀察熔化的情況,根據記錄的數據繪制圖像,比較二者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實驗器材:鐵架臺、酒精燈、溫度計、石棉網、燒杯、試管、停表、海波、石蠟、水等。實驗裝置:如圖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1)在兩個分別盛有海波和石蠟的的試管中各插入一個溫度計,再將試管放入盛水的燒杯中,使試管均勻受熱;(2)用酒精燈外焰對燒杯緩慢加熱,觀察海波和石蠟的變化情況,以及溫度計示數的變化;(3)待海波溫度升至40℃、石蠟溫度升至50℃,沒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在海波和石蠟完全熔化后再記錄3—4次。數據記錄如表所示表1海波熔化時溫度、狀態隨時間變化情況記錄表時間/min0123456789101112海波的溫度/℃40424446484848484848505356狀態固態固液共存液態表2石蠟熔化時溫度、狀態隨時間變化情況記錄表時間/min0123456789101112石蠟的溫度/℃525558616263646566.569727476狀態固態黏稠狀態液態分析與論證(1)以方格紙上的縱軸表示溫度,橫軸表示時間,將表1、表2中的數據分別在兩方格紙上描點,然后再將所有的點用平滑的曲線連起來,得到海波和石蠟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海波溫度隨時間變化圖像石蠟溫度隨時間變化圖像(2)分析圖像根據海波熔化圖像的特征,可將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0-4min、4min-8min、8min-12min,結合實驗數據可以看出:①0-4min,海波是固態,這段時間海波吸熱,溫度不斷升高;②4min-8min,海波是固液共存,這段時間海波吸熱熔化,但溫度保持不變(48℃);③8min-12min,海波完全變為液態,這段時間海波吸熱,溫度不斷升高。結合石蠟的熔化圖像可知石蠟的熔化情況與海波不同;隨著加熱時間的增加,石蠟由固態慢慢地變軟、變稠、變稀,逐漸熔化為液態,這個過程石蠟不斷吸熱,溫度逐漸升高,沒有明顯的拐點實驗結論兩種固體熔化過程的主要區別是:海波有確定的熔化溫度,石蠟沒有確定的熔化溫度1.實驗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被測物質充分接觸,但不能觸碰試管壁或試管底。2.酒精燈的使用:(1)不能用一致酒精燈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燈;(2)用外焰加熱;(3)用完酒精燈后必須用燈帽蓋滅(不能用嘴吹滅)。3.讓海波、石蠟均勻受熱的三種措施:(1)采用水浴法加熱;(2)在加熱過程中用攪拌器不斷攪拌;(3)將物質研碎。4.切勿將溫度計當攪拌器。5.探究實驗常見的考向:(1)使用適量的物質(海波、石蠟)的原因:避免加熱時間過長;(2)器材安裝順序:自下而上;(3)實驗中,石棉網的作用:使燒杯均勻受熱;(4)采用水浴法的好處:是物質均勻受熱;(5)記錄時間間隔不能過長:否則可能記錄不到溫度不變的過程;(6)海波熔化和石蠟熔化的主要區別是什么:海波熔化分為固態、固液共存態和液態三個物質狀態;海波有明顯的轉折點,熔化時溫度保持不變。石蠟沒有明顯轉折點,溫度一直在發生變化。水浴法加熱的優點水浴法是一種給物質均勻、間接加熱,并能控制溫度上升速度的好方法。如海波的熔化溫度時48℃,而酒精燈火焰的溫度高達幾百攝氏度,如果用酒精燈直接給海波加熱,由于海波不能均勻受熱,將難以觀察到其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的過程,而把試管放入燒杯中,用酒精燈給燒杯加熱,通過燒杯中的水緩慢、均勻加熱試管時,試管內的海波均勻受熱,緩慢升溫,從而能夠有充分的時間觀察現象、測量溫度,最終得出結論。4.液體凝固的特點(1)海波熔化結束后,停止加熱,海波溫度逐漸降低,但并不會凝固,只有當溫度降到48℃時,海波才開始凝固,且在凝固過程中,海波的溫度保持不變,知道全部凝固后溫度才會繼續下降。(2)對液態的石蠟停止加熱時,石蠟逐漸由稀變軟最后變成固態,在這一過程中,石蠟的溫度不斷降低。(3)由此可知,凝固過程是熔化的逆過程,當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時,會向外發出熱量。如圖甲為探究萘熔化時溫度變化的實驗裝置,圖乙為萘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1)將裝有萘的試管放入水中加熱,這種方法叫做_____,這樣做的好處是萘的溫度上升速度較_____(選填“快”或“慢”),便于及時記錄各個時刻的溫度;(2)由實驗可知,萘是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理由是萘具有固定的熔化溫度,這個溫度叫做_____;(3)在第15min時,萘處于_____(選填“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態”);(4)萘從開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約持續了_____min。【答案】水浴法加熱;慢;晶體;熔點;固液共存態;15。【解析】(1)[1][2]如圖甲所示加熱方法是水浴法加熱,可以使萘受熱均勻,同時萘溫度上升速度較慢,便于及時記錄各個時刻的溫度。(2)[3][4]由圖乙可知,萘在熔化時溫度不變,故萘是晶體,這個不變的溫度叫熔點。(3)[5]由圖乙可知,在第15min時,萘處于熔化過程中,為固液共存態。(4)[6]由圖乙可知,第10min~25min萘處于熔化過程,熔化過程持續15min。知識點三、熔點和凝固點1.晶體和非晶體分類定義常見物質晶體有些固體物質在熔化過程中盡管不斷吸熱,溫度卻保持不變,有固定的熔化溫度,這類固體叫晶體海波、冰、萘、食鹽、金屬、固態水銀等非晶體有些固體在熔化過程中,只要不斷吸熱,溫度就不斷上升,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這類固體叫非晶體石蠟、松香、玻璃、瀝青、塑料、橡膠等2.熔點與凝固點(1)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熔點。晶體不同,熔點一般不同;非晶體沒有缺點的熔點。(2)凝固點:液體凝固成晶體時有確定的溫度,這個溫度叫凝固點。同一物質的凝固點和熔點相同。非晶體沒有確定的凝固點。如果在一種晶體中摻入其他物質,則該物質的熔點與凝固點會發生變化。例如,在水中加入食鹽或酒精,可降低水的凝固點(冰的熔點),所以冬天在大量積雪的公路上撒鹽可以降低冰雪的熔點,加速冰雪的熔化。3.熔化與凝固圖像(1)熔化圖像①如圖甲所示,為晶體熔化圖像。AB段所對應的時間內物質是固態,吸熱升溫;在B點時,物質開始熔化,到C點熔化結束;BC段表示熔化過程,物質處于固液共存態,溫度保持不變;CD段所對應的時間內物質是液態,吸熱升溫。②如圖乙所示,為非晶體熔化圖像。由圖像可知: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上升。③無論晶體還是非晶體,熔化過程中都吸熱。(2)凝固圖像①如圖甲所示,為晶體的凝固圖像。EF段所對應的時間內物質是液態,放熱降溫;在F點物質開始凝固,到G點凝固結束;FG段表示凝固過程,物質處于固液共存態,溫度保持不變;GH段所對應的時間內物質是固態,放熱降溫。②如圖乙所示,為非晶體凝固圖像。由圖像可知:非晶體在凝固過程中不斷放熱,溫度不斷降低。③無論晶體還是非晶體,凝固過程中都放熱。4.晶體熔化與凝固的條件(1)晶體熔化條件:①溫度達到熔點;②繼續吸熱。(2)晶體凝固條件:①溫度達到凝固點;②繼續放熱。5.晶體和非晶體熔化、凝固現象的比較晶體非晶體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凝固過程中發出熱量、溫度不變發出熱量、溫度下降熔點、凝固點有熔點、凝固點,同種晶體熔點和凝固點相同沒有確定的熔點和凝固點熔化條件溫度達到熔點、繼續吸熱不斷吸收熱量凝固條件溫度達到凝固點、繼續放熱不斷發出熱量熔化圖像特征曲線總體處于上升趨勢,中間有反映溫度不變的水平線段曲線總體處于上升趨勢,始終沒有水平段凝固圖像特征曲線曲線總體處于下降趨勢,中間有反映溫度不變的水平段曲線總體處于下降趨勢,始終沒有水平段把盛有碎冰塊的大試管插入燒杯里的碎冰塊中,用酒精燈對燒杯底部慢慢加熱,當燒杯中的冰塊有大半部分熔化時,試管中的冰()。A.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點也不熔化D.無法判斷【答案】C。【解析】根據題意,大試管和燒杯中均有碎冰。對燒杯加熱,燒杯內的冰塊吸熱熔化,當燒杯內的一部分冰塊熔化后,燒杯內為冰水混合物,它的溫度為0℃不變,大試管放在燒杯里,與燒杯內的冰水混合物之間沒有溫度差,不能吸熱,所以試管內的冰不會溶化。答案:C知識點四、熔化吸熱、凝固放熱1.熔化吸熱、凝固放熱晶體在熔化或凝固過程中,雖然溫度保持不變,但必須繼續吸熱或放熱,才能保證熔化或凝固過程的完成。可見,晶體熔化或凝固過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熱量,不是用來升高或降低溫度的,而是用來完成熔化或凝固的。同樣,非晶體在熔化或凝固時也要相應地吸熱或放熱,只是邊升溫邊熔化或邊降溫邊凝固。2.熔化、凝固的應用(1)用0℃的冰冷卻飲料比用0℃的水效果要好,是因為0℃的冰熔化成0℃的水要吸熱。(2)夏天吃雪糕感覺涼快,是因為雪糕與涼水相比,要從人體吸收更多的熱量。(3)北方的冬天,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們通常在菜窖放幾桶水,這是因為水結成冰時放熱,使菜窖內的溫度不會太低。如圖所示是A,B兩種物質熔化時的溫度一時間圖象,其中______物質是晶體,在第7min時,這種晶體處于______狀態,該晶體熔化過程的特點是吸收熱量,溫度______。【答案】A;固液共存;不變。【解析】[1]晶體熔化過程中,吸熱熔化,但溫度不變,這個溫度叫熔點,因此圖A物質為晶體,其熔化過程中不變的溫度為80℃。[2]由圖像可知,物質A從5分鐘開始熔化,到10分鐘熔化完畢,在7分鐘時,處于固液共存狀態。[3]由圖像可知,晶體熔化過程的特點是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這個溫度叫晶體的熔點。【知識導圖】【考點剖析】考點一:晶體和非晶體的判斷例一:某物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下圖所示,由此可知:這物體是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它的熔點是______℃,在第9min它處于______(選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態。【答案】晶體;660;固液共存。【解析】[1][2]由圖可知,該物質第6min時開始熔化,在第14min熔化結束,該過程中溫度保持在660℃不變,所以這是晶體的熔化圖象。該晶體的熔點是660℃。[3]在第9min處于熔化過程中,物質處于固液共存態。考點二: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規律例二: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冰和蠟燭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請回答下列問題:(1)在圖(b)中不是對試管直接加熱,而是將裝有蠟燭的試管放入水中加熱,這樣加熱是為了使固體粉末受熱______(填“均勻”或“不均勻”);(2)圖(c)是小明在某個時刻所觀察到的溫度計的示數,此時所測的溫度是______℃;(3)實驗中用秒表測量時間,圖(d)是某一時刻秒表表示的時間,則秒表的讀數是______s;(4)小華根據所測數據畫了一個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像(假設在加熱過程中物質的質量不變,單位時間內吸收的熱量相同)。由圖像可知這種物質是______(填“冰”或“蠟燭”);(5)在CD段時,此物質處于______(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態;(6)實驗時收集多組數據是為了______(填序號)。①得到可靠的結論②減小實驗誤差【答案】均勻;-7;95.1;冰;液;①。【解析】(1)[1]在圖(b)中不是對試管直接加熱,因為直接加熱,試管受熱不均勻,試管底部吸熱多,上部位吸熱少,所以將裝有蠟燭的試管放入水中加熱,水的溫度是均勻的,則試管中固體粉末受熱均勻。(2)[2]從圖(c)可以看到,溫度計的液面在0℃下方,溫度是零下溫度,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液面在刻度5下方第二個刻度,它的讀數為-7℃。(3)[3]從圖(d)可以看到,小刻度盤指針的示數為1.5min=90s,大刻度盤指針的示數為5.1s,則秒表的讀數為(4)[4]從圖(e)可以看到,該物質熔化時,吸收熱量溫度保持在0℃不變,該物質是晶體,而冰和蠟燭中,冰是晶體,蠟燭是非晶體,所以由圖像可知道這是冰的熔化圖像。(5)[5]由[4]解析可知道,該圖像是冰的熔化圖像,BC段是熔化過程,為固液共存態,從C開始,該物質熔化完成,為液態,則在CD段時,此物質處于液態。(6)[6]實驗過程不能憑一組數據得出結論,一組數據可能存在偶然性,所以實驗時要收集多組數據,這樣能得到可靠的結論。故選①。考點三:熔化或凝固圖像例三:如圖是海波和松香的熔化曲線圖,據此判斷海波是_____,松香是_____。(選填“晶體”“非晶體”),晶體_____(選填“有”“沒有”)固定的熔點。【答案】晶體;非晶體;有。【解析】[1]固體在熔化過程中盡管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有固定的熔化溫度,這類固體叫晶體;若固體在熔化過程中,只要不斷吸熱,溫度就不斷上升,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這類固體叫做非晶體。根據海波和松香的熔化曲線圖,海波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據此判斷海波是晶體。[2]松香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不斷上升,故松香是非晶體。[3]晶體熔化過程中固定不變的溫度叫熔點,晶體有固定的熔點。考點四:熔點與凝固點例四:在保溫杯中裝適量0℃的水,從冰箱的冷凍室里取出一小塊凍了很長時間的冰,放到保溫杯中,設保溫杯是絕熱的。過一段時間,冰和水的溫度相同。在這個過程中()。A.水的溫度降低B.冰的溫度降低C.水變多了D.冰變多了【答案】D。【解析】從冰箱的冷凍室里取出一小塊凍了很長時間的冰,冰的溫度很低,放到裝適量0℃的水的保溫杯中,冰塊從保溫杯水中吸熱,保溫杯是絕熱的,與外界沒有熱交換;通過熱傳遞杯內水的溫度肯定低于0℃,因此會有水結成冰,而冰不能熔化成水,使冰的質量增大,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D。考點五:晶體、凝固的條件及應用例五:小明猜想,往水中加入別的物質后,一定會對水的凝固點產生影響,為了驗證這一猜想,他將一些鹽放入水中,并把鹽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鹽水的凝固過程。每隔一定時間,小明就觀察鹽水狀態、測量溫度,并將凝固過程記錄的溫度數據畫成了凝固圖象,如圖甲所示。(1)如圖甲可知,食鹽水是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2)如圖甲,可以看出鹽水從第_____min開始凝固,凝固過程用了_____min;(3)從圖象中得到,鹽水在凝固過程中_____(選填“吸收”、“放出”或“不吸收也不放出”)熱量;晶體的液態物質在凝固時的溫度將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4)該鹽水的凝固點為_____℃。實驗驗證了小明的猜想,因為與水相比,鹽水的凝固點變_____(填“高”或“低”)了。【答案】晶體;10;10;吸收;不變;-2;低。【解析】(1)[1]晶體的凝固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由圖甲知道,在圖象中與橫軸平行的一段是溫度保持不變的,所以,鹽水是晶體。(2)[2][3]由圖甲知道,鹽水從第10分鐘開始凝固,到第20分鐘凝固完成,故凝固過程用了10分鐘。(3)[4][5]由圖像知道,晶體凝固時的特點:放出熱量,溫度不變。(4)[6]由圖象知道,溫度保持不變的溫度是?2℃,所以,該鹽水的凝固點是?2℃。[7]水的凝固點是0℃,與水相比,鹽水的凝固點變低了。考點六:晶體、凝固的條件的實際應用例六:炎炎夏日,吃個冰棒可以感覺涼爽。小明剛從冰箱里拿出來的冰棒周圍冒“白氣”,請用所學熱學知識解釋吃冰棒感覺涼爽的道理,及“白氣”

是怎樣形成的?【解析】冰棒入嘴后由固態變為液態,此過程叫熔化會吸熱,所以使人感到涼爽;“白氣”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比較冷的冰棒放熱液化形成的飄散在空氣中的小液滴。【真題演練】1.(2022·湖南衡陽)如圖是某物質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根據圖像可以判斷()。A.該物質是非晶體;B.該物質的熔點是80℃;C.第10min時,該物質已完全熔化;D.該物質在10~25min內沒有吸收熱量【答案】B。【解析】ABD.圖中該物質在10~25min內吸熱但溫度不變,是晶體,此時對應的溫度為80℃,即它的熔點是80℃,故A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C.由圖可知,第10min時,該物質剛開始熔化,故C不符合題意。故選B。2.(2022·安徽省)我國古代科技著作《天工開物》中,對釜的鑄造有“鐵化如水,以泥固針鐵柄勺從嘴受注”(如圖)這樣的記載。其中“鐵化如水”描述的物態變化是______。【答案】熔化。【解析】“鐵化如水”的意思是把固態的鐵通過加熱變成液體的“鐵水”,這個過程是熔化。3.(2022·山東泰安)如圖所示是某物質的熔化圖像,由此判斷該物質是_____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答案】晶體。【解析】由圖可知,在熔化圖像中物質的溫度升高到48℃時,吸熱但溫度不再升高,說明此時物質達到了熔點,正在熔化,因此這種物質屬于晶體。4.(2022·湖北宜昌)如圖為關于“55℃”水杯的圖片。將沸水倒入這種杯中搖一搖,便可使水溫快速變為55℃并在一定時間內保持溫度不變,這是因為杯的內壁和外壁間貯存了一種顆粒,這種顆粒是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使沸水降溫利用了它______的特點。【答案】①晶體;②熔化吸熱。【解析】[1]將沸水倒入這種杯中搖一搖,便可使水溫快速變為55℃并在一定時間內保持溫度不變,說明這種顆粒吸收了熱水的熱量但溫度保持不變,即有固定的熔點,所以這種顆粒是晶體。[2]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水的熱量,使熱水的溫度降低。5.(2022·貴州黔東南)嚴在“探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1)實驗時應將__________(選填:“碎冰”或“整塊冰”)放入圖甲裝置試管中,將試管放入裝有水的燒杯中加熱的優點是使冰__________,便于觀察試管中冰的狀態變化;(2)觀察圖乙,溫度計的示數為__________℃;(3)某同學根據記錄的數據繪制了冰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丙所示),由圖像可知:冰屬于__________(選填:“晶體”或“非品體”)。【答案】①碎冰;②均勻受熱;③-3;④晶體。【解析】(1)[1]為了減小熔化時間,實驗時應將碎冰放入圖甲裝置試管中;將試管放入裝有水的燒杯中加熱是水浴法加熱,冰塊受熱更均勻,便于觀察試管中冰的狀態變化和記錄冰熔化過程中的溫度變化。(2)[3]由圖乙可知,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且液柱液面在零攝氏度以下,故此時溫度計的示數為-3℃。(3)[4]由圖丙可知,時,吸收熱量,冰的溫度不變,處于熔化過程,因此冰有固定的熔點,屬干晶體。6.(2022·襄陽)在完成“探究某種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操作后,根據實驗數據描繪的物質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分析可知該物質是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物質熔化用了_____min。【答案】①.晶體;②.5。【解析】[1]由圖象知,該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45℃不變,所以該物質為晶體。[2]從第5min到第10min之間,該物質的溫度不變,是熔化過程,則熔化過程用了5min。7.(2022·撫順、葫蘆島)幫助小明完成“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1)小明采用“水浴法”加熱,這樣做的好處是___________。(2)小明使用A、B兩支溫度計,分別測量固體和水的溫度。組裝實驗器材時應該___________(填“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依次安裝。(3)實驗時,每隔一段時間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某時刻溫度計B的示數如圖甲所示,為___________℃。(4)圖乙是溫度計A、B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小明觀察時發現,試管內出現液體時A的示數就不再升高,當固體全部變成液體后溫度再升高。此現象說明固體是___________(填“晶體”或“非晶體”)。(5)t0時刻燒杯中的水開始沸騰,分析圖像可知,水沸騰的特點是:吸收熱量,___________。t0時刻試管中的物質處于___________態。【答案】①.物體受熱均勻,且溫度變化較慢,便于記錄實驗溫度;②.由下而上;③.81;④.晶體;⑤.溫度保持不變;⑥.固液共存態。【解析】(1)[1]采用“水浴法”加熱的好處是物體受熱均勻,且溫度變化比較慢,便于記錄實驗溫度。(2)[2]酒精燈加熱需用使用外焰加熱,所以安裝器材時要按照“由下而上”的順序組裝。(3)[3]由圖可知,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液面對應的刻度線為81,所以示數為81℃。(4)[4]因為晶體熔化時具有固定的熔點,非晶體沒有,晶體熔化時,吸熱溫度不變,非晶體熔化時,吸熱溫度上升。由試管內出現液體時A的示數就不再升高,當固體全部變成液體后溫度再升高,可說明固體是晶體,熔化時吸熱溫度不變。(5)[5][6]水沸騰的特點是繼續吸熱,溫度保持不變,t0時刻試管中的物質已經熔化,但還沒有完全變成液體,故屬于固液共存狀態。8.(2022·呼和浩特)長虹同學了解物態變化后,發現水的凝固點是0℃,酒精的凝固點是-177℃,于是做如下猜想,猜想1:水和酒精混合,混合液的凝固點會低于0℃;猜想2:混合比例會影響混合液的凝固點。他取完全相同的兩杯水,分別摻入不同量酒精,充分混合后,放入冰箱冷凍室。用溫度計正確測量其溫度值,每隔兩分鐘讀取一次數據,記入表格。畫出兩種混合液,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右圖所示。(1)某時刻,其中一支溫度計示數如左圖,其讀數為_____℃;(2)當兩種混合液的溫度都-7℃時,_____(選填“甲”或“乙”)圖所對應的混合液處于固態;(3)若圖甲曲線對應混合液所摻酒精少,乙曲線對應混合液所摻酒精多,我們可以初步判斷,一定質量的水中,所摻酒精越多,其混合液的凝固點_____(選填“不變”或“越高”或“越低”)。【答案】①.-6;②.甲;③.越低。【解析】(1)由圖1可知,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液柱的上表面與溫度計的0刻度線下的第6條刻度線對齊,則讀數為-6℃。(2)由圖2可知,甲物質的凝固點為-5℃,當其溫度為-7℃時,物質全部凝固,所以甲物質處于固態;乙物質的凝固點為-8℃,當其溫度為-7℃時,乙物質還沒有凝固,所以處于液態。(3)由圖2可知,圖甲曲線對應混合液所摻酒精少,凝固點為-5℃,圖乙曲線對應混合液所摻酒精多,凝固點為-8℃,故可得出結論,一定質量的水中,所摻酒精越多,其凝固點越低。9.(2022·攀枝花)小張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實驗裝置探究海波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實驗中將溫度計插入試管中,待溫度升至40℃左右,每隔0.5min記錄一次溫度。(1)圖甲中加熱方式叫水浴法,水浴法加熱的好處是______;(2)圖乙中小張同學關于溫度計讀數的方法不當之處是______;(3)某時刻溫度計示數如圖丙所示,此時海波的溫度是______℃;(4)小張同學繪制出海波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丁所示,由圖像可知,此海波的熔點是______℃,此溫度與課本中列出的海波熔點略有不同,原因可能是______。【答案】①.受熱均勻,溫度波動不大;②.視線未與液面相平;③.46;④.47;⑤.海波中可能存在雜質,熔點降低。【解析】(1)[1]直接用酒精燈加熱海波,會使海波熔化過快,且受熱不均勻,不方便記錄溫度,所以采用水浴法加熱,可以使海波受熱均勻,且溫度升高得慢,便于記錄溫度。(2)[2]溫度計讀數時,視線要與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不能俯視溫度計讀數,所以小張同學關于溫度計讀數的方法不當之處是視線未與液面相平。(3)[3]如圖丙所示,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且零刻度線在下方,所以此時海波的溫度是46℃。(4)[4]由圖像可知,海波熔化時要不斷吸熱,溫度保持熔點溫度不變,所以此海波的熔點是47℃。[5]此溫度與課本中列出的海波熔點48℃略有不同,原因可能是課本實驗中用的海波和本次實驗中用的海波純度不同,本次實驗中用的海波可能含有雜質,影響了海波的熔點。【過關檢測】1.如圖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圖像,從圖像中獲得的信息正確的是()。A.海波在AB段溫度升高,開始熔化;B.海波在BC段溫度不變,沒有吸熱;C.海波的凝固點是48℃;D.8min時海波已全部熔化【答案】C。【解析】A.由圖像可知,AB段物質處于固態,還沒有熔化,溫度慢慢升高,故A錯誤;B.圖像中的BC段表示物質吸收熱量,溫度不變的熔化過程,故B錯誤;C.同一物質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所以海波的凝固點和熔點都是48℃,故C正確;D.圖中的BC段對應6~12min,則8min時物質還在熔化過程中,第12min物質全部熔化,故D錯誤。故選C。2.某同學在實驗室通過對物體均勻的加熱方式研究物體熔化和凝固的特點,依據實驗數據正確地畫出了如圖所示的物體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其中屬于晶體凝固圖像的是()。A.B.C.D.【答案】C。【解析】AB.物質熔化時不斷吸收熱量,故溫度慢慢升高,凝固是放熱,溫度是慢慢下降,故AB不符合題意;CD.晶體熔化時,有固定的熔化的溫度,凝固時,不斷放出熱量,凝固時,故固定的凝固點,故C符合題意;D不符合題意。故選C。3.如圖是某物質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根據圖像可知該物質是_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12min時該物質處于_______(選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態;該物質從開始熔化到熔化結束共用時_______min。【答案】晶體;固;4。【解析】[1]由圖知,該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80℃不變,所以該物質為晶體。[2]12min時該物質沒有達到熔點,物質處于固態。[3]從圖可知,從第3min開始到第7min結束,表示晶體的熔化過程,該物質熔化過程經歷的時間是4.如圖所示是冰的熔化圖像。由圖可知,冰屬于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第6min內物體狀態是______;在第4~8min內冰不斷______熱量熔化為水。【答案】晶體;固液共存態;吸收。【解析】[1][2][3]如圖所示是冰的熔化圖像,由圖像可知,冰要達到0℃的溫度才熔化,且持續一定時間從第4min到第8min,這個過程中有固態的冰也有液態的水,因此第6min內物體狀態是固液共存態,冰屬于晶體,熔點是0℃。冰的熔化過程,溫度保持不變,但固態的冰逐熔化為液態的水,需要吸收大量的熱量。5.超市里正在出售的海鮮的周圍要鋪一層碎冰塊,這是因為在冰熔化時要__________熱,但溫度________(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所以能起到保鮮的作用。而所用到的冰塊是由水_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而成的。【答案】吸;不變;凝固。【解析】[1][2]冰是晶體,海鮮的周圍要鋪一層碎冰塊,根據晶體熔化的的特點可知,冰熔化時要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進而降低周圍環境的溫度,起到保鮮的作用。[3]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故冰塊是由液態的水凝固成固體的冰而成的。6.小紅同學利用圖的裝置探究某物質熔化的特點,他每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觀察物質的狀態,并作出溫度隨時間變化規律的圖象,如圖所示。(1)下圖中,第4min時,物質處于______態;該物質是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2)該物質的熔化特點∶吸收熱量,溫度______。【答案】固液共存;晶體;保持不變。【解析】(1)[1][2]由圖可知2min~6min溫度不變,處于熔化過程,所以該物質是晶體;第4min時,物質正在熔化,物質是固液共存狀態。(2)[3]晶體熔化特點是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該物質是晶體,所以該物質熔化時特點是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7.用圖甲裝置探究某物質熔化時溫度變化規律,根據實驗數據繪制圖象如圖乙所示,則該物質:(1)在熔化過程中______(選填“吸熱”“放熱”“不吸熱不放熱”),溫度______(選填“升高”“不變”“降低”),可知該物質是______(選填“晶體”“非晶體”);(2)凝固點是______℃;(3)在第時的狀態是______(選填“固態”“液態”“固液共存”),從開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約持續了______。【答案】吸熱;不變;晶體;80;固液共存;15(14~15均可)。【解析】(1)[1][2][3]由圖乙可知,物質先吸熱溫度升高,到達一定溫度,不斷吸熱,溫度保持不變,因此該物質有固定的熔化溫度,為晶體。(2)[4]由圖乙可知,物質熔化的溫度的是80℃,即該物質的熔點是80℃,同種物質的凝固點和熔點相同,所以該物質的凝固點是80℃。(3)[5][6]由圖乙可知,該物質從第10min開始熔化到第25min熔化結束,大約持續15min,在第時處于熔化過程中,處于固液共存狀態。8.嚴在“探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1)實驗時應將__________(選填:“碎冰”或“整塊冰”)放入圖甲裝置試管中,將試管放入裝有水的燒杯中加熱的優點是使冰__________,便于觀察試管中冰的狀態變化;(2)觀察圖乙,溫度計的示數為__________℃;(3)某同學根據記錄的數據繪制了冰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丙所示),由圖像可知:冰屬于__________(選填:“晶體”或“非品體”)。【答案】碎冰;均勻受熱;-3;晶體。【解析】(1)[1]為了減小熔化時間,實驗時應將碎冰放入圖甲裝置試管中;將試管放入裝有水的燒杯中加熱是水浴法加熱,冰塊受熱更均勻,便于觀察試管中冰的狀態變化和記錄冰熔化過程中的溫度變化。(2)[3]由圖乙可知,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且液柱液面在零攝氏度以下,故此時溫度計的示數為-3℃。(3)[4]由圖丙可知,時,吸收熱量,冰的溫度不變,處于熔化過程,因此冰有固定的熔點,屬干晶體。9.一種名為“自由樹脂”的材料受到人們歡迎.小明把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