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各省市中考詩歌鑒賞真題全匯編(一)(2024·四川雅安·中考真題)選擇題過零丁洋文天祥(宋)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炭譃╊^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下列關于這首詩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首聯回顧身世,意在暗示詩人自己久經磨煉、無論什么艱難困苦都無所畏懼。B.頷聯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國家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抒寫了國破家亡的悲哀、C.頸聯中,“惶恐”和“零丁”反復出現,這是詩人寫作詩歌時為了講究句式整齊和前后呼應而采取的手法,只起了押韻的作用。D.全詩飽含沉痛悲涼的感情,既嘆國家命運又嘆自身,把家國之恨、艱難困厄渲染到極致。尤其最后一句由悲而壯,慷慨激昂,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語調顯示出詩人的民族氣節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2024·北京·中考真題)閱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完成下面小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①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②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③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④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2.根據你的理解,在下面橫線上填寫恰當的內容。詩人描述自己的遭際,將自然環境與生活情景的描寫相結合。遠看,風卷屋茅,四散飄落;近看,①
,穿竹林而去;屋內是破舊的“布衾”、睡相不好的“嬌兒”和連綿的②
。3.詩人寫被秋風卷走的屋茅用了“三重”,寫自己期待的“廣廈”用了“千萬間”。其中的“三”和“千萬”都不是確定的數量,而是言其多。說說這樣的用詞蘊含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24·天津·中考真題)下面對《望岳》一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A.開篇兩句以問答形式,寫泰山橫跨齊魯,青色的峰巒連綿不斷,表現了泰山雄偉闊大的氣勢。B.第四句寫泰山割開了“昏”“曉”兩個天地,“割”字寫出了泰山參天矗立的雄姿。C.五、六句描寫靜景,勾勒出一幅層云生起、飛鳥歸林的畫面,此景觸發了詩人的歸隱之情。D.最后兩句寫詩人決心登上泰山絕頂俯視群山,表現出詩人的遠大志向和廣闊胸懷。(2024·遼寧·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小題。【甲】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唐·岑參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疽摇克瓦厡⑻啤だ铑l防秋戎馬恐來奔,詔發將軍出雁門。遙領短兵登隴首,獨橫長劍向河源。悠揚落日黃云動,蒼莽陰風白草翻。若縱干戈更深入,應聞收得到昆侖。5.下面對兩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詩分別描寫了餞別時、臨別時以及送別后的雪景,三次描寫巧妙地轉換了時空。B.乙詩中的“出”“登”二字展現了邊將接到詔書后踏上征途奔赴戰場的颯爽英姿。C.兩首詩都描寫了黃昏之景,又分別借助意象“暮雪”和“黃云”“白草”勾畫雪景。D.兩首詩都是送別詩,甲詩表達對友人的不舍之情,乙詩表達對邊將得勝的期待。(2024·江蘇無錫·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詩詞,補全對話。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①岑參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蝶戀花·上巳召親族②李清照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注]①作于安史之亂長安陷落后。②作于李清照南渡后,當時統治者安于現狀。◎據我了解,上巳節是我國古代的一個節日,在農歷三月三日?!蚴堑?。我也了解到,在這一天人們會與親友結伴到水邊洗沐,去垢除災?!蚰憧?,詞人李清照和親友相聚時把酒品梅,“①
”一句可見她心情愉悅。◎但是,我們還能夠感受到她心中那揮之不去的愁緒,你看“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就是在訴說她②
的心情?!驅ΑK硖幗?,仍夢憶長安。此處“長安”說的就是北宋都城汴京?!蚴前?。岑參也寫到都城長安,他借“故園菊”表達③
。◎李清照對長安魂牽夢縈,實際上是希望南宋統治者④
。6.可見,許多文人心中都有一座“長安”,這個“長安”看似是一座城,實則是深藏在文人心中的⑤
。(2024·江蘇常州·中考真題)閱讀古詩,完成題目。下第①后上②永崇③高侍郎唐·高蟾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芙蓉④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咀⑨尅竣傧碌冢郝涞?,未考中。②上:上書。③永崇:指長安。④芙蓉:荷花,蓮花。7.作者借用某個事物來暗示自己的情志,于是這個事物就有了某種寓意,成為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這種寫法叫托物言志。請結合本詩最后兩句,對此作具體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4·江蘇南通·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初上灘[清]查慎行建溪①之惡惡無比,狠石高低勢隨水。竹篙如鐵船如紙,曲折蜂窠②犬牙里。南浦迢迢六百里,大灘小灘從此始。黃河亦可濫觴③耳,不到水窮行不止?!咀⑨尅竣俳ㄏ洪}江的支流,南浦溪南流匯合崇陽溪后成為建溪。②蜂窠:即蜂巢。這里指船夫的竹篙在礁石上磕出的痕跡。③濫觴:江河發源的地方,水少只能浮起酒杯。這句話的意思是:即使黃河滔滔,勢不可當,也可以探尋到源頭。8.頷聯中“犬牙”一詞與“其岸勢犬牙差互”(《小石潭記》)中的“犬牙”一樣,都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請說說其表達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小語同學在學習上有時流露出畏難情緒,遇到困難想逃避。請結合你對尾聯的理解,寫幾句話來鼓勵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4·江蘇淮安·中考真題)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初入淮河(其四)①[宋]楊萬里中原父老莫空談,逢著王人②訴不堪。卻是歸鴻③不能語,一年一度到江南。【注釋】①南宋政權偏安一隅,北方淪陷。淳熙十六年(1189),金人派遣使者赴南宋賀新年,楊萬里奉旨迎接,來到淮水,心有所感,寫下此詩。②王人:指赴金的南宋使者,即作者自己。③歸鴻:南歸的鴻雁。10.閱讀全詩,你從“莫空談”中讀出了詩人哪些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如果“歸鴻”可以說話,你認為它會對詩人說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4·江蘇揚州·中考真題)過廣陵驛薩都剌①秋風江上芙蓉老,階下數株黃菊鮮。落葉正飛揚子渡,行人又上廣陵船。寒砧②萬戶月如水,老雁一聲霜滿天。自笑棲遲淮??廷?,十年心事一燈前。【注】①薩都剌,元朝詩人。②砧,搗衣石。③棲遲,長久居留。詩人長年客居南方,故稱淮海客。12.《新元史》評薩都剌的詩具有“清麗”的特點,請結合“寒砧萬戶月如水,老雁一聲霜滿天”賞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結合詩歌內容,簡析詩中“自笑”的內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4·江蘇鎮江·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守風①淮陰唐·許渾遙見江陰夜漁客,因思京口釣魚時。一潭明月萬株柳,自去自來人不知?!咀⑨尅竣偈仫L:等候適合行船的風勢。江上漁者宋·范仲淹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14.下列詩句中的形象,與《守風淮陰》中“京口釣者”最為接近的一項是(
)A.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李白《行路難》)B.坐觀垂釣者,徒有美魚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C.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小兒垂釣》)D.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15.同是看見漁人,兩位詩人分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4·浙江·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這首七言絕句,完成學習任務。櫻桃花[元]方回淺淺花開料峭①風,苦無妖色②畫難工③。十分不肯精神露,留與他時著子紅。【注釋】①料峭:形容微寒。②妖色:艷麗的顏色。③工:工巧,精巧。16.你從詩作第一句中讀出了櫻桃花哪些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詩中表現了櫻桃花怎樣的精神?結合詩句加以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4·福建·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下面小題。發渝州卻寄韋判官
司空曙紅燭津亭夜見君,繁弦急管兩紛紛。平明分手空江轉,惟有猿聲滿水云。18.這是一首贈別詩,請寫出分別的時間、地點和贈別的對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分別前后詩人的情感有明顯變化,請簡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4·江西·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新筍
朱松春風吹起籜龍①兒,戢戢②滿山人未知。急喚蒼頭③斫煙雨,明朝吹作碧參差。詠新荷
蔡楠朱闌橋下水平池④,四面無風柳自垂。疑似水仙⑤吟意⑥懶,碧羅箋⑦卷未題詩。[注]①籜(tuò)龍:竹筍的別名。②戢戢(jí):象聲詞。風吹竹筍聲。③蒼頭:仆人。④水平池:水與池面相平。⑤水仙:水中女神。⑥吟意:吟詩的興趣。⑦羅:絲織品。箋:精美的紙張,供題詩、寫信等用。20.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新筍》前兩句寫出了竹筍在春風中迅速成長的景象。B.《新筍》后兩句想象仆人冒雨砍筍的情景,流露出擔憂之情。C.《詠新荷》前兩句寫新荷的生長環境,后兩句寫新荷的特點。D.《詠新荷》末句把尚未舒展的荷葉,比作卷著的空白綠色羅箋,極富想象力。21.從內容或寫作技巧的角度,簡要分析這兩首詩的共同點。(2024·山東濟南·中考真題)閱讀詩歌,回答問題。郊行【宋】劉克莊一雨餞殘熱,忻然思杖藜。野田沙鸛立,古木廟鴉啼。失仆行迷路,逢樵負過溪。獨游吾有趣,何必問棲棲[注]。[注]問棲棲:從事忙碌勞頓的事務。22.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此詩緊扣題目,圍繞“郊行”,寫出了雨后郊野的景象和出行的感受。B.首聯“一雨”簡潔明快,一場清涼的雨送走殘熱,引發詩人欣然出行之意。C.頸聯記敘詩人的行蹤,一系列動作描寫表現出詩人迷路后的焦急和無奈。D.尾聯既抒發詩人的獨游之“趣”,也表達出詩人不想忙碌于世俗事務的情感。23.詩歌頷聯運用①
、②
等寫景手法,描繪了一幅曠遠的郊野圖景。請就其中一種手法,結合詩歌內容,分析詩人是如何描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2024·山東青島·中考真題)下面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送蘇尚書赴益州宋璟我望風煙接,君行霰雪飛。園亭若有送,楊柳最依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4·山東東營·中考真題)(甲)涼州詞(唐)王之渙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乙)恭誦左公西行甘棠①(清)楊昌浚②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注:①左公:即左宗棠,湖南人,領兵平定新疆戰亂,被譽為“民族英雄”,征戰時曾率部在千里戈壁植樹造林。甘棠:功德。②浚:—作“濬”。25.下列說法正確的兩項是(
)A.甲詩開端寫景,以黃河和萬仞山為“孤城”搭建戍邊背景;乙詩前兩句敘事,表現平亂部隊的浩大氣勢。B.兩詩后兩句通過共同的“楊柳”“春風”“玉門關”意象,描繪了大致相同的畫面,也營造了類似的詩歌意境。C.古人有折柳贈別的風習,因此兩首詩按題材都可歸類為送別詩。D.兩首詩在情感表達上用語巧妙,一“怨”一“引”,形象可感,豐富了詩歌意蘊。26.甲詩既有作者對戍邊戰士不得還鄉的
,更通過“何須怨”三字表達對他們的
。乙詩化用“春風不度玉門關”為“引得春風度玉關”,借以表達作者對左公的
、
之情。參考答案及解析1.C【詳解】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與分析。C.選項錯誤在于對“惶恐”和“零丁”的理解過于表面化。在《過零丁洋》這首詩中,“惶恐”和“零丁”不僅是地名的直接引用(惶恐灘和零丁洋),更重要的是它們蘊含了詩人內心的情感與處境。其中,“惶恐”既指地名,又表現了詩人對時局的憂慮和國家命運的惶恐不安;“零丁”同樣既指地名,也形象地反映了詩人孤苦伶仃的處境和內心的悲涼。這兩個詞在此處并非僅僅為了押韻和句式整齊,而是深刻地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想。故選C。2.群童抱茅
雨水
3.①“三重”茅被風卷走,側面烘托出深秋時節,狂風呼號,氣候惡劣,凸顯了詩人生活的艱辛,也暗示著社會動蕩,民生疾苦,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的深切感受。②“千萬間廣廈”的渴望表達了詩人對天下寒士的深切關懷和博大胸襟,彰顯出他崇高的理想追求和博大的人道主義情懷?!窘馕觥?.本題考查內容理解。結合題干“穿竹林而去”可知,定位到第②段,結合“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可知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居然忍心在我眼前做出盜賊的事來,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故第①空可填:群童抱茅;結合題干“嬌兒”“連綿的”可定位到第③段,結合“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可知布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鐵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胡蹬亂踢,把被子蹬破了。(因為)屋頂漏雨,床頭都沒有一點干的地方,像線條一樣的雨點下個沒完。當時的處境非常窘迫,連綿的大雨更顯凄涼。故第②空可填:雨水。3.本題考查情感賞析。結合“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可知大風起勢迅猛?!帮L怒號”三字,音響宏大,猶如秋風咆哮。一個“怒”字,把秋風擬人化,從而使下一句不僅富有動作性,“卷”走“三重茅”,而且富有濃烈的感情色彩——詩人好不容易蓋了這座茅屋,剛剛定居下來,秋風卻怒吼而來,卷起層層茅草,使得詩人焦急萬分。“三重”是虛指,寫出了被卷走的茅草之多,一方面,側面寫出了風的大,另一方面,也暗示詩人非常在意被卷走的茅草,詩人如此在意是因為生活非常窮困,物質上比較拮據,由此可知“三重”極言當時環境的惡劣,烘托了凄慘、悲涼的景象,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慘狀,戰況慘烈,民不聊生,表達了作者對天下百姓的擔憂?!扒f”是虛指,寫出了廣廈之多,詩人希望有多多的廣廈來庇護天下的寒士們,讓他們有一個能遮風擋雨、安居樂業的地方。表現了詩人對百姓的關懷和個人崇高的理想。結合“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可知,詩人前后用七字句,中間用九字句,句句蟬聯而下,而表現闊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詞如“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歡顏”、“安如山”等等,又聲音宏亮,從而構成了鏗鏘有力的節奏和奔騰前進的氣勢,恰切地表現了詩人從“床頭屋漏無干處”、“長夜沾濕何由徹”的痛苦生活體驗中迸發出來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這種奔放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詠歌不足以表達,所以詩人發出了由衷的感嘆:“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抒發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感,表現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為人的高尚風格,詩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現得淋漓盡致。據此可概括作答。4.C【詳解】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與分析。C.五、六句“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描寫的是動態之景,而非靜景。這兩句寫的是山中云氣層出不窮,心胸為之蕩漾;因長時間目不轉睛地望著翩翩歸鳥,所以感到眼眶有似決裂。這兩句展現了詩人對泰山景色的熱愛,并非觸發了詩人的歸隱之情;且聯系“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可知,作者由望岳而生登臨峰頂之意愿,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之雄心,顯示出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遠大的政治抱負;故選C。5.A【詳解】本題考查詩歌鑒賞。A.甲詩中有四處提及“雪”,分別是送別之前的雪景、餞別之時的雪景、臨別時刻的雪景,以及送別之后的雪景。四次描寫巧妙轉換了時空,用畫面展現了不可直觀的別情;故選A。6.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
對春光流逝、年華老去的無奈與感傷的心情
表達對故園的思念、對國事的憂患,以及對飽經戰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對和平的渴望
能夠收復失地,恢復中原的繁榮
深藏在文人心中的家國情懷【詳解】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和情感把握。第一空,“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意思是簡便的宴席,雖然菜很一般,酒卻是美酒,味道也很合口,一切都讓人稱心如意?!熬泼烂匪?,恰稱人懷抱”,暗示了詞人通過美酒與酸梅來暫時忘卻憂愁,享受與親友相聚的歡樂。第二空,“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意思是喝醉了將花插在頭上,花兒不要笑我,可憐春天也像人的衰老一樣快要過去了。透露出詞人內心深處的無奈與感傷。她借花自喻,感嘆春光易逝,人生易老,表達了對時間流逝的無奈和對青春逝去的哀傷。第三空,“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意思是我在遠方想念長安故園中的菊花,這時應正寂寞地在戰場旁邊盛開。表達了詩人濃郁的思鄉之情,更寄托著對飽經戰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對和平的渴望。第四空,“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意思是漫漫長夜讓人提不起一點精神,心情也郁郁不歡,只能在夢里夢見京城,還能認出那些熟悉的京都街道。上片首句“永夜懨懨歡意少”開門見山。南渡以后,清照雋永含蓄的風格,一變而為沉郁蒼涼。上巳雖是傳統的水邊修禊節日,但詞人此時心情不愉,歡意甚少?!翱諌糸L安,認取長安道”,寫長夜輾轉反側,夢見汴京,看到汴京的宮闕城池,然而實不可到,故說“空”,抒寫對汴京被占的哀思和沉痛。李清照對長安魂牽夢縈,實際上是希望南宋統治者能夠收復失地,恢復中原的繁榮。第五空,兩位詩人雖然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但他們的作品中都流露出對故土的深深眷戀和對和平生活的向往。李清照的《蝶戀花》通過細膩的情感描繪,展現了詞人在個人情感與國家命運之間的掙扎與無奈;而岑參的《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則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故園的思念和對戰爭的痛恨。許多文人心中都有一座“長安”,這個“長安”看似是一座城,實則是深藏在文人心中的一種情懷與象征。它不僅僅指代古代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更是文人們精神寄托與理想追求的所在。對于岑參而言,“長安”或許是他魂牽夢繞的故土,是戰亂中難以觸及的安寧與繁榮,是他對和平生活的深切向往;而在李清照的心中,“長安”則象征著往昔的繁華與安寧,是她對故國舊夢的追憶與感慨,也寄托了她對時局動蕩、家國淪喪的無奈與哀愁。因此,“長安”在文人筆下,往往超越了其地理上的意義,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承載著他們的家國情懷。7.本詩最后兩句運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作者以“芙蓉”(即荷花)自喻,借寫芙蓉生在秋江上,不怨東風(春風)不來,未得和百花一齊開放,來表現自己科舉落第后的懷才不遇和雖遭挫折卻樂觀豁達的胸襟。這里的“芙蓉”不僅是作者高潔情操的寫照,也寄寓了作者對自己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對高尚品格的堅守,即使面對逆境也不失風骨,不怨天尤人,而是保持一種積極向上、自我肯定的人生態度。【詳解】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和寫作手法分析。詩歌大意:天上的碧桃和著甘露種植,日邊的紅杏倚著彩云栽培。木芙蓉生長在這秋天的江畔,從不抱怨東風不讓她及時開放。從詩歌的整體背景來看,高蟾在科舉考試中落第,心情自然是復雜而失落的。但他并沒有直接抒發這種情感,而是通過描繪自然景物來寄托自己的情志,這就是托物言志的巧妙之處。在“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這兩句中,作者選取了“芙蓉”(即荷花)作為自己情感的載體。荷花在中國文化中一直被視為高潔、清雅的象征,與世俗的污濁形成鮮明對比。作者將自己比作秋江上的荷花,既展現了自己高潔的品格,也暗示了自己當前的處境——如同荷花一樣,雖在秋江之上,未能與春日百花爭艷,但依舊保持著自身的清麗與高雅?!安幌驏|風怨未開”一句,更是將作者的情感推向了高潮。這里的“東風”可以理解為科舉考試的風向標,也可以看作是世俗的評判標準。作者明確表示,自己不會因為未能得到科舉的青睞(即“未開”),就去怨恨那“東風”(即科舉制度或世俗眼光)。這種態度展現了作者超脫于世俗之外的高遠志向和豁達胸襟。他明白,自己的價值并不取決于外界的認可與否,而是取決于自己內心的堅守與追求。因此,這兩句詩不僅是對荷花生長環境的客觀描述,更是作者自我情感的深刻抒發。通過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將自己對科舉落第的失落與不甘、對自我價值的肯定與追求、對高潔品格的堅守與自豪等復雜情感都寄托在了“芙蓉”這一形象之上,使得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豐富、意蘊悠長。據此概括作答即可。8.“犬牙”意為“像狗的牙齒一樣”,閩江自上灘以后,水道彎彎曲曲,猶如犬牙交錯。灘勢如犬牙的比喻,把建溪的險惡十分形象地呈現在讀者的眼前。水路險阻,更顯詩人大無畏的精神和堅持到底的決心。
9.示例:小語同學,初中學習確實艱難辛苦,你的畏難情緒可以理解。你看,查慎行沿閩江初上灘,溪上有很多石灘,形勢險惡,航行危險,但他還是要探尋到源頭,不停止求索。學習也是如此,遇到困難不能畏難逃避,我們要勇敢克服困難,堅持學習,實現自己的目標。我們一起加油,好嗎?【導語】這首詩描繪了建溪的惡劣水勢,表現出對大自然險峻奇特的景象的生動刻畫。詩人用生動的比喻描摹了水流對船的威脅,借此突顯旅途的艱難。尾聯以黃河發源作為隱喻,表達了作者不畏艱險、堅持不懈的信念和探索精神,體現了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觀。8.本題考查理解詩句的詞語?!扒鄯漶饺览铩?,采用比喻手法,“犬牙”的意思是“像狗的牙齒一樣”,形容灘石尖利,且雜亂無章,猶如犬牙交錯;“蜂窠”的意思是“像蜂窠一樣”,形容灘石之多,險灘密密麻麻,船過其間,危險萬分。閩江自上灘以后,水道彎彎曲曲,灘石遍布猶如蜂窠,猶如犬牙交錯。這句比喻的描繪,形象地表現出激流中船行的艱難以及河床的錯綜復雜。雖然前路難行,但詩人依舊無畏無懼向前進,以“犬牙”反襯詩人面對困難迎難而上,堅持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9.本題考查理解詩句和擬寫勸說詞?!包S河亦可濫觴耳,不到水窮行不止”,滔滔黃河,勢不可擋,但也可以探源。不管任何險阻,“我”一定要探尋到底?!安坏剿F行不止”,表現詩人一種大無畏的精神,堅持到底的決心。擬寫勸說詞的時候要鼓勵小語同學不要畏懼學習上的困難,要學習詩人那種即便面臨再大的困難,也要不畏險阻、迎難而上的精神。示例:小語,不要輕易被困難嚇倒。就像尾聯所說的,即使是黃河這樣的大江也有起源之處,所有的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只要你不斷努力,始終堅持,不到水窮,你就能夠找到成功的方向并克服一切障礙。勇敢面對挑戰,你會發現自己變得更強大。你要相信,每一步的努力都會帶領你走向更大的成就。10.①對中原父老遭受金朝壓迫的痛苦命運的同情;②對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未能收復中原的批判和憤懣;③對自己赴金卻不能解救中原父老的無奈。
11.①中原百姓生活的凄慘;②中原父老不甘淪亡,渴望南宋朝廷收復中原;③中原父老對故國的熱切思念;④希望詩人勸諫朝廷早日收復中原?!痉治觥織钊f里的《初入淮河》表達了對故土的深切思念和對國土淪陷的無奈感?!澳照劇苯沂玖伺c百姓的共同悲苦情感,而“歸鴻不能語”通過擬人化手法傳達了回歸受阻、郁結難訴的感傷與期盼和平統治的無奈。詩人通過對比和象征手法,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對北方故土的思念和對國事的憂慮。10.本題考查主旨情感?!爸性咐夏照?,逢著王人訴不堪”意為:中原地區的父老鄉親們啊,請不要只是空口談論,每當遇到我們南宋的使者時,請盡情地傾訴你們所遭受的苦難和不堪吧。“莫空談”是詩人對中原父老的告誡,也是對他們苦難命運的深切關注。詩人希望他們不要只是空洞地談論自己的遭遇,而是要通過實際行動(如向南宋使者傾訴)來尋求幫助和改變。這種告誡背后,透露出詩人對中原父老在金朝壓迫下所遭受的痛苦和不幸的深切同情。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未能積極北伐,收復失地,導致中原百姓長期生活在金朝的統治下,飽受痛苦?!澳照劇辈粌H是對中原父老的告誡,也是對南宋朝廷的批判和憤懣。詩人希望朝廷能夠正視百姓的苦難,積極行動。另外,詩人作為南宋的使者,雖然有機會接觸到中原父老,了解他們的苦難,但他卻無法直接解救他們。他無法像英雄一樣揮劍北伐,收復失地,只能默默地傾聽和記錄中原父老的苦難?!澳照劇钡谋澈螅餐嘎冻鲈娙藢ψ约荷矸莸臒o奈和無力感。11.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詩中“逢著王人訴不堪”一句表明,中原父老在遇到南宋使者(即詩人)時,紛紛傾訴他們的苦難。這些苦難包括戰亂帶來的破壞、金人統治下的壓迫和剝削,以及失去家園和親人的痛苦。因此,如果“歸鴻”可以說話,它會描述這些百姓所經歷的凄慘生活,以及他們因戰亂而遭受的種種不幸。從詩中可以看出,中原父老并沒有因為金人的統治而放棄希望,他們仍然渴望南宋朝廷能夠收復失地,重振中原。這種不甘淪亡、渴望收復故土的精神是深深植根于他們心中的。因此,“歸鴻”可能會傳達這種強烈的愿望,希望南宋朝廷能夠聽取他們的呼聲,并采取行動,收復中原。對于中原父老來說,南宋仍然是他們的故國,是他們心中的精神寄托。盡管身處金人統治之下,但他們仍然對故國懷有深深的眷戀和思念。這種思念體現在對過去生活的回憶、對親人的懷念以及對故土的眷戀等方面。因此,“歸鴻”會表達這種對故國的熱切思念之情。作為南宋的使者,“歸鴻”會希望詩人能夠將其所見所聞以及中原父老的呼聲帶回朝廷,并勸諫朝廷早日采取行動收復中原。這種希望源于對南宋朝廷的信任和對收復失地的渴望。通過詩人的傳達和勸諫,“歸鴻”希望能夠推動朝廷采取實際行動來拯救中原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據此作答即可。12.該句使用了視聽結合的手法,渲染了凄涼、冷清、孤寂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以及漂泊之苦,對于同樣分處兩地的人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13.詩人“自笑”自己是一個在江南滯留的客人,十多年的心事,只有一盞明燈知曉而已,帶有自我解嘲的意味,也是對自己的寬慰,同時又有著惆悵而又無可奈何之情。【解析】12.本題考查詩句賞析?!昂枞f戶月如水,老雁一聲霜滿天”的意思是:月色如水,不遠處點點砧聲敲響,更顯一片寧靜;繁霜滿天,云天間一聲秋雁鳴叫,也催促游子踏上歸程。作者連用“寒砧、寒月,老雁、霜天”四個意象,視覺上寫月光如水,繁霜滿天,聽覺上寫點點砧聲敲響,一聲秋雁鳴叫,視聽結合,更進一步描繪出秋意深重的場景,渲染了凄涼、冷清、孤寂的氛圍,也委婉地抒寫出內心的悲愁。寒砧令人想起家中的妻子,寒月使人惆悵羈旅孤單,而歸鴻與霜天也似乎都在提醒詩人應該早點還鄉,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以及漂泊之苦。13.本題考查內容理解。根據詩句“自笑棲遲淮海客,十年心事一燈前”和前文可知,作者飄泊他鄉、孤寂難捱,一點寒燈就勾起了他聯翩的思緒,看到這一幕幕讓人思鄉的畫面,作者卻忽然開始自嘲起來。結合作者身份背景,作者自稱“淮??汀保驗樗@位北方人長期滯留于南方,雖然早已習慣了當地的風俗,但是始終覺得應該落葉歸根。所以埋藏在心中的“十年心事”,突然就被一盞燈全部點亮,更折射出其心中的無限愁情。作者的一份深情難以言表,只好自嘲和假裝豁達,體現出作者的惆悵而又無可奈何之情。14.D15.《守風淮陰》表達對漁人閑適的羨慕(或“艱辛的同情”),以及對閑適自在生活的向往;《江上漁者》表達對漁人捕魚艱險的同情(或“對民生疾苦的關心”),以及對世人只知品嘗美味而不知漁人捕魚艱險的批評(或“對世人的規勸”)。(意思對即可)【解析】14.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守風淮陰》中的“京口釣者”形象描繪了一個在江邊悠然垂釣的漁人,他自在、悠閑,不為外界所擾。我們需要找到一個同樣表現出漁人自在、悠閑生活狀態的詩句。A.“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出自李白的《行路難》,這里的“垂釣”更多是用來表達詩人仕途不順時的一種自我排遣和向往,與《守風淮陰》中的“京口釣者”形象不符。B.“坐觀垂釣者,徒有美魚情”出自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這里的“垂釣者”是詩人所觀之景,并非詩人自己,且詩句重點在于表達詩人自己的政治抱負和求仕之心,與《守風淮陰》中的“京口釣者”形象不符。C.“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出自胡令能的《小兒垂釣》,這里的“垂釣者”是一個小孩,雖然也在垂釣,但更多的是表現出小孩的童趣和天真,與《守風淮陰》中悠然自得的“京口釣者”形象不符。D.“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出自張志和的《漁歌子》,這里的“垂釣者”在斜風細雨中悠然自得,不為風雨所動,與《守風淮陰》中“京口釣者”自在、悠閑的形象最為接近。故選D。15.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和情感把握?!妒仫L淮陰》中,詩人許渾通過描繪自己遙見江陰夜漁客的情景,引發出對京口釣魚時的回憶。詩中的“一潭明月萬株柳,自去自來人不知”生動展現了漁人在月光下、柳影間悠然垂釣的閑適畫面。詩人以此表達了對漁人這種自在、無拘無束生活的羨慕之情,同時也透露出自己對這種閑適自在生活的向往。在漫長的守風等待中,詩人或許正渴望能像漁人一樣,擺脫塵世的煩惱,享受片刻的寧靜與自由。《江上漁者》中,范仲淹則以“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為引子,將讀者的視線引向那些只知享受美味鱸魚的人們。緊接著,詩人筆鋒一轉,“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直接展現了漁人在江上捕魚所經歷的艱辛與危險。這里的漁人形象,不再是悠然自得的象征,而是成為了勞苦與危險的代名詞。詩人通過對漁人捕魚艱險的描繪,表達了對民生疾苦的深切關心,同時也對那些只知品嘗美味而不知漁人捕魚艱辛的世人提出了批評。詩人希望世人能夠關注到漁人的不易,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同時也對世人進行了一種規勸,提醒他們應當時時懷有同情之心,關注社會底層的民生狀況。16.①花色淺淡
②花香清淺
③花朵小
④花朵不繁密
⑤耐寒
17.示例1:櫻桃花在料峭寒風中開放,體現出堅韌頑強的精神。示例2:櫻桃花樸實無華,沒有艷麗的花色,表現出甘于平凡的精神。示例3:櫻桃花積蓄力量,把輝煌與榮譽留給后代,體現出甘于奉獻的精神?!緦дZ】方回這首《櫻桃花》通過對櫻桃花的描繪,傳達出一種含蓄內斂而又不失生機的精神。詩中描繪的櫻桃花在料峭春風中綻放,沒有妖冶的色彩,難以工筆描繪。這種低調和內斂的精神,是為了保存力量等待果實的成熟,將艷紅的果實留給未來,其意境優美,象征著對未來的期待。16.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根據“淺淺花開”中的“淺淺”一詞可知,這句直接描述了櫻桃花的花朵顏色并不鮮艷,而是呈現出一種花色淺淡、花香淡雅的感覺。同時從淺淺開放中,我們也能讀出它花朵小的特點;“料峭風”表明此時天氣微寒,而櫻桃花在這樣的環境中依然開放,體現了它不畏寒冷的特點。初春時節,微寒的風中還帶有冬天的余韻。櫻桃花在這樣的季節里綻放,說明它的花期也較早,因此花朵并不繁茂。17.本題考查詩歌主旨。根據“淺淺花開料峭風”可知,在料峭的寒風中,櫻桃花依然能夠綻放,這體現了它不畏嚴寒,頑強拼搏的精神,它敢于在惡劣的環境中展現自己的美麗。根據“苦無妖色畫難工”可知,櫻桃花沒有妖艷的顏色,連畫家都難以描繪其美。這說明櫻花具有內斂、謙遜,不張揚、不炫耀的精神品質。根據“十分不肯精神露”可知,櫻桃花不愿意展現出華麗的外表,與那些追求妖色、工巧的花朵不同,它不追求外在的虛榮,不張揚自己。這句詩體現了它不慕虛榮的品質。根據“留與他時著子紅”可知,櫻桃花將自己的精力和美麗都留到了日后結果的時候,為了孕育果實而默默奉獻,不追求一時的絢爛。這句詩體現了櫻桃花為了日后結出果實而默默積蓄力量,有一種默默奉獻的精神。18.分別的時間:平明。分別的地點:渝州津亭。贈別的對象:韋判官。
19.分別前:暢快。分別后:惆悵。【解析】18.本題考查內容理解?!捌矫鞣质挚战D”意思是:天亮時我們分別,只見空蕩曲折的江流漂向遠方?!捌矫鳌北頃r間,指天剛亮時??芍?,分別的時間是:平明?!凹t燭津亭夜見君”意思是:夜晚紅燭高照,在津亭見到了你。結合題目“發渝州卻寄韋判官”中的“發渝州”,可知,分別的地點是:渝州津亭。根據題目“發渝州卻寄韋判官”中的“寄韋判官”可知,贈別的對象是:韋判官。19.本題考查思想感情。根據前兩句“紅燭津亭夜見君,繁弦急管兩紛紛”寫詩人在紅燭高燒的津亭與友人臨別相會,繁音促節的管弦之聲,紛然交響,為兩人助興,可知,情感是暢快;根據后兩句“平明分手空江轉,惟有猿聲滿水云”寫詩人天亮與韋判官分別,空蕩曲折的江流漂向遠方,巴山蜀水,江空人孤,只有那回蕩在云天水際的凄哀的猿聲。那時刻,一如漁歌所唱出的:“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留給詩人的將是滿懷的凄涼和哀傷。可知,感情是惆悵。20.B21.示例一:兩首詩都是寫新生事物,所寫景物清新而充滿生機,富有情趣。示例二:兩首詩寫物都發揮想象,運用了虛寫的手法?!窘馕觥?0.本題考查詩歌賞析。B.《新筍》后兩句意為:急忙喚起奴仆上山在那煙雨之中挖掘竹筍。不然的話,明天就會被春風吹得變成高高低低的綠色竿子。由“明朝吹作碧參差”可知,作者想象的是第二天竹筍長成竹子的情形。本項“想象仆人冒雨砍筍的情景”有誤;故選B。21.本題考查比較閱讀。根據兩首詩的題目“新筍”和“詠新荷”可知,這兩首詩分別描寫的是新生的竹筍和新生的荷。兩者都屬于新生事物。根據第一首詩中的“春風吹起籜龍兒,戢戢滿山人未知”可知,春風把竹筍都吹出了地面,滿山遍野聚在一起,人們都還不知道。作者描寫了新生的竹筍滿山遍野,景物清新而富有生機。根據第二首詩中的“疑似水仙吟意懶,碧羅箋卷未題詩”可知,作者想象水仙似乎是無意吟詩,反倒是有寫詩的興致,那些將舒未舒的新生荷葉就像是還沒有題詩的紙箋一樣。所寫畫面同樣清新且富有生機。第一首詩中的“急喚蒼頭斫煙雨,明朝吹作碧參差”是作者的想象,作者想象第二天竹筍長成竹子的情形,于是急忙喚起奴仆上山在那煙雨之中挖掘竹筍。第二首詩中的“疑似水仙吟意懶,碧羅箋卷未題詩”同樣是作者的想象,作者想象水仙似乎是無意吟詩,反倒是有寫詩的興致,那些將舒未舒的新生荷葉就像是還沒有題詩的紙箋一樣。所以這兩首詩都發揮了作者的想象,運用了虛寫的手法。22.C23.
視聽結合
動靜結合
示例:“野田沙鸛立,古木廟鴉啼”漫步郊野,田壟之上,有沙鸛靜靜地站立在其間;一座廟宇周圍,多有古樹,枝椏間,有烏鴉啼叫。野田、站立其間的沙鸛、古木和廟宇是靜景,啼叫的烏鴉是動景。通過動態和靜態的相互映襯,顯得周圍更加寧靜空曠,給人身臨其境之感。【導語】劉克莊的《郊行》通過清新的景物描寫,以“一雨”驅趕暑熱,引出詩人的郊游興致。詩中“沙鸛立”、“廟鴉啼”呈現出寧靜幽遠的自然景觀,而詩人在迷路后遇樵夫的情節,又增添了旅途的趣味與變化,尾聯則表達詩人對閑適生活的喜愛,并不參與世俗紛擾。整體展現了詩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和對自然的熱愛。22.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C.頸聯“失仆行迷路,逢樵負過溪?!钡囊馑际牵汉推腿俗呱⒚粤寺?,遇上了樵夫幫我背過了溪流。這一聯記述了詩人行路時的偶然失誤與遇到樵夫幫忙,表現出一種平和與輕松心態,并無焦急和無奈之意。本項的“頸聯記敘詩人的行蹤,一系列動作描寫表現出詩人迷路后的焦急和無奈”表述錯誤。故選C。23.本題考查賞析手法。第一空、第二空:根據“沙鶴立”可知是靜態描寫,根據“鴉啼”可知是動態描寫,因此運用了動靜結合的手法;根據“野田”“沙鶴”“古木”“廟”“鴉”可知是眼睛看到的,是視覺描寫。根據“鴉啼”可知是烏鴉發出的啼叫聲,可知是聽覺描寫。因此,運用了視聽結合的手法。第三空:“野田沙鸛立,古木廟鴉啼”的意思是:漫步郊野,田壟之上,有沙鸛靜靜地站立在其間;一座廟宇周圍,多有古樹,枝椏間,有烏鴉啼叫。詩人漫步在郊野的田壟之上,看見沙鸛靜靜地站立其間,仿佛是這片土地上的守護者。一座廟宇周圍,古木參天,枝椏間,詩人聽到烏鴉的啼叫穿透了寧靜,增添了幾分古樸與幽遠。頷聯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出發,以動襯靜,表現了郊野的靜謐。結合其中一種手法來分析即可。示例:“野田沙鸛立,古木廟鴉啼”詩人漫步在郊野的田壟之上,看見沙鸛靜靜地站立其間,仿佛是這片土地上的守護者。一座廟宇周圍,古木參天,枝椏間,詩人聽到烏鴉的啼叫穿透了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消防安全知識講座-校園防火及逃生
- 消防安全知識競賽試題及答案
- 乘務員年終工作總結(6篇)
- 綠色建筑項目的景觀綠化措施
- 公益活動承包協議
- 專利贈與合同標準文本
- 國家公園苗木采購協議
- 委托設計合同
- 節約型出行方案協議
- 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 (完整版)《數字電路邏輯設計》邏輯函數及其化簡練習題
- 金蝶云星辰初級考試題庫
- 《視光學基礎知識》學習課件
- KAIJO焊線機參考教學課件
- 2023年鄭州黃河護理職業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禁食療法課件
- 5以內的相鄰數課件
- 《學習縱向展開議論》課件
-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論文
- 客戶退貨申請單
- 苯冷卻器設計(共24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