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工程作業指導書_第1頁
紡織工程作業指導書_第2頁
紡織工程作業指導書_第3頁
紡織工程作業指導書_第4頁
紡織工程作業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紡織工程作業指導書The"TextileEngineeringOperationManual"servesasacomprehensiveguideforprofessionalsinthetextileindustry.Itprovidesdetailedinstructionsonvariousoperationsinvolvedinthemanufacturingprocess,fromrawmaterialprocessingtothefinalproduct.Thismanualisparticularlyusefulinfactoriesandmanufacturingunitswheretextileproductioniscarriedoutonalargescale.Theapplicationofthismanualspansacrossdifferentstagesoftextilemanufacturing,includingspinning,weaving,dyeing,andfinishing.Ithelpsinensuringthattheproductionprocessisstandardized,efficient,andmeetstherequiredqualitystandards.Themanualisessentialfortrainingnewemployees,aswellasforguidingexperiencedworkersinmaintainingconsistencyintheirwork.Therequirementsoutlinedinthe"TextileEngineeringOperationManual"includeadherencetosafetyprotocols,properuseofmachinery,andmaintainingthequalityofrawmaterialsandfinishedproducts.Itemphasizestheimportanceofregularmaintenanceandcalibrationofequipmenttoensureoptimalperformance.Themanualalsoprovidestroubleshootingguidelinestoaddresscommonissuesthatmayariseduringtheproductionprocess.紡織工程作業指導書詳細內容如下:第一章紡織原料1.1紡織原料概述紡織原料是紡織工程的基礎,其質量直接影響著紡織品的質量和功能。紡織原料主要來源于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兩大類。天然纖維包括棉、麻、絲、毛等,化學纖維則包括再生纖維和合成纖維。紡織原料在紡織過程中經過加工、整理,形成具有不同功能和用途的紗線、織物等,廣泛應用于服裝、家用、產業等領域。1.2常用紡織原料分類1.2.1天然纖維天然纖維是指從自然界中直接獲取的紡織原料,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棉:棉纖維是棉屬植物的果實纖維,具有良好的吸濕性、保暖性和柔軟性,是常用的服裝原料。(2)麻:麻纖維來源于亞麻、苧麻等植物的莖皮,具有較好的透氣性、吸濕性和抗腐蝕性,適用于夏季服裝和家居用品。(3)絲:絲纖維是蠶寶寶的絲腺分泌物,具有良好的光澤、柔軟性和彈性,是高檔服裝和家紡原料。(4)毛:毛纖維來源于動物的毛發,如羊毛、兔毛等,具有較好的保暖性和彈性,適用于冬季服裝。1.2.2化學纖維化學纖維是通過化學方法將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轉化為紡織原料,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再生纖維:再生纖維是將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經化學處理再生而成的纖維,如粘膠、醋酸纖維等。(2)合成纖維:合成纖維是采用化學合成方法制得的纖維,如聚酯、聚酰胺、聚丙烯等。合成纖維具有強度高、耐磨、抗腐蝕等優點,廣泛應用于各種領域。1.3紡織原料功能分析1.3.1物理功能紡織原料的物理功能包括密度、吸濕性、導電性、導熱性等。密度影響紡織品的重量和厚度,吸濕性影響紡織品的舒適性和衛生性,導電性和導熱性則影響紡織品的保暖性和安全性。1.3.2力學功能紡織原料的力學功能主要包括強度、彈性、伸長率等。強度決定紡織品的耐用性,彈性影響紡織品的舒適性和恢復性,伸長率則影響紡織品的尺寸穩定性。1.3.3耐化學功能紡織原料的耐化學功能主要包括耐酸堿性、耐腐蝕性、耐熱性等。耐化學功能好的原料能夠適應不同的使用環境,保證紡織品的穩定性和安全性。1.3.4光學功能紡織原料的光學功能主要包括光澤、顏色、透明度等。光學功能好的原料能使紡織品具有更好的外觀效果和視覺效果。第二章紡紗工藝2.1紡紗原理紡紗是將纖維原料加工成紗線的過程。紡紗原理主要包括開松、梳理、并合、拉伸、加捻等環節。2.1.1開松開松是將纖維原料從緊密狀態轉變為松散狀態的過程。通過開松,纖維原料的體積和表面積增大,有利于后續梳理和加工。2.1.2梳理梳理是將纖維原料中的雜質和短纖維去除,使纖維排列整齊的過程。梳理過程中,纖維受到機械力的作用,使其分離、伸直、排列整齊。2.1.3并合并合是將多股纖維原料合并在一起,形成一定粗細的纖維束。并合過程中,纖維原料的長度、粗細和結構發生變化,為后續拉伸和加捻創造條件。2.1.4拉伸拉伸是將纖維束拉長,使其達到一定細度的過程。拉伸過程中,纖維束的長度和線密度逐漸減小,直至達到所需的紗線細度。2.1.5加捻加捻是將纖維束繞自身軸線旋轉,使纖維之間產生緊密的螺旋結構,從而形成紗線。加捻過程中,纖維之間的抱合力增強,紗線強度提高。2.2紡紗工藝流程紡紗工藝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2.2.1原料準備原料準備包括原料的開松、清潔和混合。開松是將原料從緊密狀態轉變為松散狀態;清潔是去除原料中的雜質;混合是根據生產要求,將不同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2.2.2纖維制備纖維制備包括梳理、并合和拉伸。梳理是去除原料中的雜質和短纖維;并合是將多股纖維原料合并在一起;拉伸是將纖維束拉長,使其達到一定細度。2.2.3加捻成紗加捻成紗是將纖維束繞自身軸線旋轉,使其形成緊密的螺旋結構,從而形成紗線。2.2.4紗線后處理紗線后處理包括絡筒、整經和漿紗等環節。絡筒是將紗線卷繞成一定形狀和規格的筒子;整經是將紗線排列整齊,便于后續加工;漿紗是對紗線進行上漿處理,提高其強度和耐磨性。2.3紗線質量控制紗線質量控制是保證紗線產品滿足生產和使用要求的重要環節。以下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紗線質量控制:2.3.1原料質量控制原料質量控制包括原料的成分、顏色、長度、細度等指標的檢測。保證原料符合生產要求,是提高紗線質量的基礎。2.3.2工藝參數控制工藝參數控制包括開松、梳理、并合、拉伸和加捻等環節的參數調整。合理設置工藝參數,可以保證紗線質量穩定。2.3.3設備維護與檢測設備維護與檢測是保證生產過程中設備正常運行的關鍵。定期對設備進行維護和檢測,可以及時發覺并解決設備故障,保證紗線質量。2.3.4紗線質量檢測紗線質量檢測包括紗線線密度、強度、均勻度、捻度等指標的檢測。通過檢測,可以評估紗線質量是否滿足生產和使用要求,并對生產過程進行調整。第三章織造工藝3.1織造原理織造是將兩組紗線按照一定的規律相互交織,形成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織物的過程??椩煸碇饕ㄩ_口、引緯、打緯、卷取和送經五個基本步驟。(1)開口:指經紗按照一定的規律分成上、下兩層,形成梭口,為引緯創造條件。(2)引緯:將緯紗引入梭口,與經紗交織,形成織物。(3)打緯:將緯紗推向織口,使緯紗與經紗緊密交織。(4)卷取:將織成的織物從織機上取下,保持一定的張力。(5)送經:將經紗送至織機前方,為下一次引緯做準備。3.2織造工藝流程織造工藝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驟:(1)原料準備:根據織物品種和質量要求,選擇合適的經緯紗線。(2)絡筒:將經緯紗線繞制在筒子上,便于后續加工。(3)整經:將經紗排列整齊,消除紗線之間的張力差異。(4)穿經:將經紗穿過織機的梭口,形成經紗層。(5)緯紗準備:將緯紗繞制在緯紗筒子上,便于引緯。(6)織造:按照織造原理,完成開口、引緯、打緯、卷取和送經等步驟,形成織物。(7)后整理:對織物進行洗滌、定型、柔軟處理等,提高織物質量。3.3織物質量控制織物質量控制是織造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原料檢驗:對經緯紗線的質量進行檢驗,保證原料符合質量要求。(2)工藝參數調整:根據織物品種和質量要求,調整織造工藝參數,如經紗密度、緯紗密度、開口時間等。(3)設備維護:定期對織機進行清潔、潤滑和維修,保證設備運行穩定。(4)在線監測:通過監測系統對織物質量進行實時監測,發覺質量問題及時處理。(5)成品檢驗:對織成的織物進行質量檢驗,包括外觀質量、尺寸穩定性、色牢度等。(6)數據分析:收集生產過程中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找出質量問題的原因,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改進。第四章染色工藝4.1染色原理染色是一種利用染料或顏料在纖維材料上產生顏色吸附的過程。其基本原理是染料分子與纖維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學鍵合。染色過程中,染料分子從染浴中遷移到纖維表面,并逐漸滲透到纖維內部,最終達到染料與纖維的均勻結合。4.1.1染料的選擇染料的選擇應根據纖維材料、染色要求和染色方法來確定。常見的染料包括酸性染料、堿性染料、中性染料、直接染料、活性染料等。不同類型的染料具有不同的染色特性和適用范圍。4.1.2染色過程染色過程包括預處理、染色、固色和后處理等步驟。預處理主要是為了提高纖維的親水性,便于染料的吸附;染色是在特定的條件下,將染料施加到纖維上;固色是使染料與纖維結合牢固,防止褪色;后處理則是為了改善染色織物的手感和外觀。4.2染色工藝流程4.2.1預處理預處理包括退漿、煮練、漂白等步驟。退漿是去除纖維上的漿料,提高其親水性;煮練是去除纖維上的油脂、蠟質等雜質;漂白則是去除纖維上的色素,使染色效果更加明顯。4.2.2染色染色過程分為浸染、軋染和噴染等。浸染是將纖維沉浸在染浴中,通過染料的遷移和滲透實現染色;軋染是將染料施加到纖維表面,通過壓力使染料滲透到纖維內部;噴染則是利用高壓將染料噴射到纖維表面。4.2.3固色固色過程包括熱固色、交聯固色和電泳固色等。熱固色是將染色后的纖維在高溫下處理,使染料與纖維結合牢固;交聯固色是利用交聯劑使染料與纖維形成化學鍵;電泳固色是利用電場作用使染料在纖維表面形成均勻的固色層。4.2.4后處理后處理包括水洗、皂洗、柔軟處理等。水洗是去除染色過程中殘留的染料和助劑;皂洗是去除纖維上的浮色,提高染色牢度;柔軟處理是改善染色織物的手感和懸垂性。4.3染色質量控制4.3.1染色效果的評估染色效果主要包括色差、色牢度和染色均勻性等方面。色差是指染色織物與標準色樣的顏色差異;色牢度是指染色織物在洗滌、摩擦等條件下的褪色程度;染色均勻性是指染色織物的顏色分布是否均勻。4.3.2影響染色質量的因素影響染色質量的因素包括染料的選擇、染色工藝條件、設備狀態等。染料的選擇應考慮其染色特性和適用范圍;染色工藝條件應嚴格控制溫度、時間和染料濃度等參數;設備狀態應保證其正常運行,避免因設備故障導致染色不均勻。4.3.3染色質量的控制措施為提高染色質量,應采取以下措施:優化染料選擇,保證染料與纖維的親和力;嚴格控制染色工藝條件,保證染色均勻性;定期檢查設備狀態,保證其正常運行;加強染色過程的管理,及時發覺并解決染色問題。第五章印花工藝5.1印花原理印花是一種將圖案或顏色施加到織物表面的加工方法。其原理主要是通過印花色漿將圖案轉移到織物上,然后經過固色、洗滌等后處理過程,使圖案牢固地固定在織物上。印花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印花色漿的選擇:印花色漿是印花過程中傳遞顏色的介質,應根據織物的種類、顏色要求及印花工藝選擇合適的色漿。(2)印花方式:印花方式包括絲網印花、轉盤印花、圓網印花等,應根據生產需求、織物種類及圖案復雜程度選擇合適的印花方式。(3)印花壓力:印花壓力是印花過程中將色漿轉移到織物上的重要參數,應調整適當的壓力以保證圖案的清晰度和顏色的均勻性。(4)印花速度:印花速度影響生產效率,但過快的速度可能導致圖案模糊、顏色不均勻等問題,因此應合理控制印花速度。5.2印花工藝流程印花工藝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1)前處理:為了保證印花效果,需要對織物進行前處理,包括退漿、煮練、漂白等,以去除織物上的雜質和殘留的漿料。(2)上漿:將印花色漿均勻涂覆在織物上,為印花過程提供顏色傳遞介質。(3)印花:根據選定的印花方式,將圖案施加到織物上。(4)固色:印花后,通過熱風、紅外線等方式對織物進行固色處理,使顏色牢固地固定在織物上。(5)后處理:包括洗滌、烘干、定型等步驟,以去除浮色、固色劑等殘留物質,提高印花織物的質量和穩定性。5.3印花質量控制印花質量控制是保證印花產品質量的關鍵環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原材料控制:選用優質的原材料,包括織物、色漿、漿料等,保證印花產品的質量。(2)工藝參數控制:合理調整印花壓力、速度、溫度等工藝參數,保證印花效果的穩定性和一致性。(3)設備維護:定期對印花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保證設備運行正常,降低故障率。(4)質量檢測:對印花產品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測,包括顏色、圖案、固色等指標,保證產品質量符合標準要求。(5)環境控制:保持生產環境的清潔和溫濕度穩定,避免因環境因素影響印花產品的質量。第六章紡織品后整理6.1后整理概述紡織品后整理是指對已經完成染整的紡織品進行的一系列加工處理過程,旨在改善其外觀、手感、功能等功能,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后整理是紡織加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升紡織品的質量和滿足市場需求具有重要意義。紡織品后整理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外觀整理:包括燙平、預縮、壓光、起毛等,以改善織物的表面形態和外觀質量。(2)手感整理:包括柔軟整理、硬挺整理、滑爽整理等,以調整織物的手感和風格。(3)功能整理:包括防水、防油、防污、抗皺、抗菌、阻燃等功能整理,以賦予紡織品特殊的功能。(4)安全整理:包括去除有害物質、提高環保功能等,保證紡織品的安全性。6.2常用后整理工藝6.2.1燙平燙平是將紡織品通過高溫高壓處理,使其表面平整、形態穩定的工藝。燙平設備主要有平板燙平機、圓筒燙平機等。燙平工藝適用于棉、麻、絲、毛等纖維制品。6.2.2預縮預縮是對紡織品進行預處理,使其在后續加工過程中減少收縮的工藝。預縮設備有預縮機、烘干機等。預縮工藝適用于棉、麻、絲、毛等纖維制品。6.2.3壓光壓光是通過壓光機對紡織品進行高壓處理,使其表面光潔、手感滑爽的工藝。壓光工藝適用于棉、麻、絲、毛等纖維制品。6.2.4起毛起毛是將紡織品表面的纖維進行處理,使其形成絨毛的工藝。起毛設備有起毛機、拉毛機等。起毛工藝適用于棉、麻、絲、毛等纖維制品。6.2.5柔軟整理柔軟整理是通過對紡織品進行化學處理,使其手感柔軟、舒適的工藝。柔軟整理劑主要有硅油、脂肪醇等。柔軟整理工藝適用于棉、麻、絲、毛等纖維制品。6.3后整理質量控制6.3.1原料質量控制原料質量控制是保證紡織品后整理質量的基礎。需對原料進行嚴格檢驗,保證其符合生產要求。檢驗內容包括原料的成分、顏色、強力、紗支等。6.3.2工藝參數控制工藝參數控制是保證后整理質量的關鍵。需根據不同纖維品種、設備功能等因素,合理調整工藝參數,保證紡織品在后整理過程中達到預期的效果。6.3.3設備維護保養設備維護保養是保證后整理質量的重要環節。需定期對設備進行檢查、維修,保證其正常運行。同時操作人員應熟練掌握設備操作技巧,避免因操作失誤導致質量問題。6.3.4過程質量控制過程質量控制是對紡織品后整理過程中各環節進行實時監控,保證產品質量穩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工藝流程控制:保證各工藝環節的順序、時間、溫度等參數符合要求。(2)工藝執行控制:保證操作人員嚴格按照工藝要求進行操作。(3)質量檢驗控制:對成品進行質量檢驗,保證其符合標準要求。(4)不合格品處理:對不合格品進行標識、隔離、處理,防止流入市場。第七章紡織品檢測與評價7.1紡織品檢測方法紡織品檢測是保證紡織品質量的關鍵環節,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法:(1)物理檢測方法:通過測量紡織品的物理功能,如重量、厚度、密度、強度、伸長率等,以評價其質量。常用的物理檢測設備有電子天平、厚度儀、萬能試驗機等。(2)化學檢測方法:對紡織品中的化學成分進行分析,如纖維成分、染料、助劑等?;瘜W檢測方法包括紅外光譜分析、液相色譜分析、氣相色譜分析等。(3)微生物檢測方法:對紡織品中的微生物含量進行檢測,以評價其衛生功能。常用的微生物檢測方法有平板計數法、MPN法等。(4)感官檢測方法:通過觀察紡織品的顏色、光澤、手感等外觀特征,以及聞味、聽聲等感官特性,評價其質量。7.2紡織品評價標準紡織品評價標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國家標準:我國對紡織品的質量、安全、環保等方面都有明確的國家標準,如GB/T39202008《紡織品織物拉伸功能的測定》、GB/T184012010《紡織品染色牢度試驗方法》等。(2)行業標準:行業協會根據紡織品的不同用途和特點,制定的行業標準。如FZ/T010532019《紡織品檢驗方法》、FZ/T010572019《紡織品色牢度試驗方法》等。(3)企業標準:企業根據自身產品特點和市場需求,制定的內部質量控制標準。(4)國際標準:如ISO、ASTM等國際組織制定的紡織品檢測與評價標準。7.3紡織品質量檢驗紡織品質量檢驗主要包括以下環節:(1)原材料檢驗:對紡織品的原材料進行檢驗,包括纖維成分、紗線線密度、顏色等,保證原材料質量符合要求。(2)生產過程檢驗:在生產過程中,對紡織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質量檢驗,以監控生產過程的質量變化。主要包括織物外觀檢驗、尺寸測量、物理功能測試等。(3)成品檢驗:對成品紡織品進行全面的檢測,包括外觀、尺寸、物理功能、化學功能、微生物含量等,以保證成品質量達到標準要求。(4)質量跟蹤與改進:通過對紡織品質量檢驗數據的收集、分析,查找問題原因,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提高產品質量。(5)售后服務與質量反饋:對客戶反饋的質量問題進行及時處理,為用戶提供滿意的服務,同時根據反饋信息優化產品質量。第八章紡織機械與設備8.1紡紗機械與設備8.1.1概述紡紗是將纖維原料加工成紗線的工藝過程,紡紗機械與設備是實現這一過程的關鍵。紡紗機械主要包括開松、梳理、并條、粗紗、細紗等設備。8.1.2開松機械開松機械主要用于將原料松散,降低纖維之間的抱合力。常見的開松機械有開松機、抓棉機等。8.1.3梳理機械梳理機械用于將纖維原料中的雜質和短纖維去除,提高纖維的均勻度和質量。常見的梳理機械有梳棉機、梳毛機等。8.1.4并條機械并條機械用于將多股纖維條合并成一股,以便進行后續的紡紗過程。常見的并條機械有并條機、并條聯合機等。8.1.5粗紗機械粗紗機械用于將并條拉伸、加捻,形成具有一定線密度的粗紗。常見的粗紗機械有粗紗機、粗紗聯合機等。8.1.6細紗機械細紗機械用于將粗紗進一步拉伸、加捻,形成具有一定線密度的細紗。常見的細紗機械有細紗機、細紗聯合機等。8.2織造機械與設備8.2.1概述織造是將紗線交織成布料的工藝過程,織造機械與設備是實現這一過程的關鍵。織造機械主要包括絡筒、整經、穿經、織造等設備。8.2.2羅拉機械羅拉機械用于將紗線進行卷繞,形成具有一定形狀和尺寸的紗線卷。常見的羅拉機械有羅拉機、羅拉聯合機等。8.2.3整經機械整經機械用于將經紗進行整理,以滿足織造過程中的要求。常見的整經機械有整經機、整經聯合機等。8.2.4穿經機械穿經機械用于將經紗穿過緯紗,形成經緯交織的布料。常見的穿經機械有穿經機、穿經聯合機等。8.2.5織造機械織造機械用于將經緯紗線交織成布料。常見的織造機械有噴水織機、劍桿織機、片梭織機等。8.3后整理機械與設備8.3.1概述后整理是指對織造完成的布料進行一系列的加工處理,以提高布料的功能和外觀。后整理機械與設備主要包括漂白、染色、印花、定型等設備。8.3.2漂白機械漂白機械用于去除布料中的雜質和色素,使布料呈現出白色或淺色。常見的漂白機械有漂白機、漂白聯合機等。8.3.3染色機械染色機械用于將布料染上所需的顏色。常見的染色機械有染色機、染色聯合機等。8.3.4印花機械印花機械用于在布料上施加圖案或文字。常見的印花機械有印花機、印花聯合機等。8.3.5定型機械定型機械用于對布料進行熱定型處理,以提高布料的尺寸穩定性、手感和外觀。常見的定型機械有定型機、定型聯合機等。第九章紡織工程管理與安全9.1紡織工程管理原則9.1.1科學化管理原則紡織工程管理應遵循科學化管理原則,以系統工程理論為指導,運用現代管理方法,保證生產過程的有序、高效進行。具體包括:(1)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明確各崗位職責,保證生產組織有序;(2)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3)實施標準化管理,保證產品質量穩定;(4)加強人力資源管理,提高員工素質。9.1.2精細化管理原則精細化管理原則要求對生產過程進行細化、量化,提高管理精度。具體包括:(1)對生產設備進行定期檢查、維護,保證設備運行穩定;(2)對生產數據進行實時監測,分析生產波動原因,及時調整;(3)加強現場管理,提高現場清潔、整理、整頓水平;(4)強化產品質量檢測,保證產品質量符合標準。9.1.3創新化管理原則創新化管理原則要求在管理過程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提高企業競爭力。具體包括:(1)引進先進技術,提高生產效率;(2)優化生產組織,降低生產成本;(3)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提高員工凝聚力;(4)積極開展對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