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4055-2024綠色工業建筑評價標準_第1頁
DB21T 4055-2024綠色工業建筑評價標準_第2頁
DB21T 4055-2024綠色工業建筑評價標準_第3頁
DB21T 4055-2024綠色工業建筑評價標準_第4頁
DB21T 4055-2024綠色工業建筑評價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1.040.20CCSP33DB21遼寧省地方標準DB21/T4055—2024綠色工業建筑評價標準Evaluationstandardforgreenindustrialbu聯合發布EvaluationstandardforgreenindustrialbuildingDB21/T4055-20241遼寧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文件遼寧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發布遼寧省地方標準《綠色工業建筑評價標準》的公告《綠色工業建筑評價標準》業經審定通過,批準8081/StdSearch/PublicSea2根據遼寧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印發<2022年遼寧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編制修訂計劃>的通知》(遼住建科[2022]11號)的要求,標準編制組經廣泛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參考有關國內標準,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編制了本標準。本標準的主要內容包括:1.總則;2.術語;3.基本規定;4.節地與可持續發展場地;5.節能與能源利用;6.節水與水資源利用;7.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8.室外環境與污染物控制;9.室內環境與職業健康;10.運行管理;11.技術進步與創新。本標準由遼寧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和遼寧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批準,由遼寧省建設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具體內容的解釋。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標準執行過程中如有意見或建議,請將有關資料反饋到遼寧省建設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地址:遼寧省建設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地址:沈陽市和平南大街88號,郵編:110005,E-mail:lnlsgyjzpjbz@163.com)本標準主編單位:遼寧省建設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本標準參編單位: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建筑東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遼寧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遼寧省節能監察服務中心遼寧省城鄉建設規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中交城市能源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大連市建筑科學研究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沈陽市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沈陽國際工程咨詢集團有限公司本標準主要編制人員:王慶輝金華裴智超侯鴻章宋錦劉博徐向飛朱寶旭王越李洋李博文管洪海王琳張典能李剛李巖寧經洧李黎楊勇朱榆由煒盛周楓郭志慧周慧鑫趙望舒刁啟軒本規程主要審查人員:陳德龍劉慶武李延吉楊璐戈玉民宋悅袁耀明1 2 3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 2Terms 43.1GeneralRequirements 43.2EvaluationMethodandRating 4 64.1MasterPlanandPlantSiting 64.2LandSaving 74.3LogisticsandPublicTransportation 74.4LandResourcesProtectionandRecovery 8 5.1EnergyConsumptionQuotas 5.2EnergySavingandEfficiency 5.3EnergyRecovery 125.4RenewableEnergyUtilization 12 6.1WaterUseQuotas 6.2WaterSaving 136.3WaterUtilization 147MaterialsSavingand 7.1MaterialsSaving 7.2MaterialsUtilization 8OutdoorEnvironmentand 178.1EnvironmentalImpact 178.2WaterPollutants,AirPollutantsandSolidWastesControl 178.3OutdoorNoiseandVibrationControl 8.4OtherPollutionControl 9IndoorEnvironmentandOccupationalHealth 199.1IndoorEnvironment 9.2OccupationalHealth 10OperationandManagement 2010.1ManagementSystem 20410.2ManagementInstitutions 2010.3ManagementofEnergy 2010.4UtilityFacilitiesManagement 2011Innovation APPENDIXAWeightingsandCredits 22 29AppendixCScope,CalculationandStatisticalMethod 53APPENDIXDCommonEnergyConsumptionCalculationMethodsforIndustrialBuildings.54APPENDIXEEnergyandEnergyConsumingWorkingMediumConvert 57AppendixFEnergyCalculationMethodforRenewableEnergy 60AppendixGScope,CalculationandStatisticalMetho 62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 64 65Addition:ExplanationofPr 6611.0.1為貫徹國家綠色發展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方針政策,執行國家對工業建設的產業政策、裝備政策、清潔生產、環境保護、節約資源、循環經濟和安全健康等法律法規,推進遼寧省工業建筑的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規范綠色工業建筑評價工作,制定本標準。1.0.2本標準適用于遼寧省新建、擴建、改建、遷建、恢復建設的工業建筑和既有工業建筑的綠色性能評價。1.0.3本標準規定了評價綠色工業建筑需要達到的共性要求。1.0.4當評價綠色工業建筑時,應根據建筑使用功能統籌考慮全壽命周期內土地、能源、水、材料資源利用及環境保護、職業健康和運行管理等的不同要求。1.0.5當評價綠色工業建筑時,應考慮不同區域的自然條件、經濟和文化等影響因素。1.0.6在進行綠色工業建筑的評價時,除應符合本標準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22.0.1工業建筑industrialbuilding指廠區內主要生產廠房(含廠房內辦公間和生活間)及各類輔助生產建筑。2.0.2綠色工業建筑greenindustrialbuilding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能夠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地、節能、節水、節材)、減少污染、保護環境,提供適用、健康、安全、高效使用空間的工業建筑。2.0.3工業建筑能耗energyconsumptionofindustrialbuilding為保證生產、人和室內外環境所需的各種能源耗量的總和。2.0.4單位產品(或單位建筑面積)工業建筑能耗energyconsumptionofindustrialbuildingforunitproduct(orunitbuildingarea)統計期內工業建筑能耗與合格產品產量(或建筑面積)的比值。2.0.5單位產品取水量quantityofwaterintakeforunitproduct統計期內取水量與合格產品產量的比值。2.0.6水重復利用率waterreuserate統計期內評價范圍中重復利用的水量與總用水量的比值。2.0.7單位產品廢水產生量quantityofindustrialwastewaterforunitproduct統計期內廢水產生量與合格產品產量的比值。2.0.8清潔生產cleanerproduction指不斷采取改進設計、使用清潔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進的工藝技術與設備、改善管理、綜合利用等措施,從源頭削減污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或者避免生產、服務和產品使用過程中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以減輕或者消除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危害。2.0.9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在建設工程及設施全生命期內,對其物理和功能特性進行數字化表達。并依此設計、施工、運營的過程和結果的總稱。2.0.10地源熱泵系統ground—sourceheatpumpsystem以巖土體、地下水或地表水為低溫熱源,由水源熱泵機組、地熱能交換系統、建筑物內系統組成的供熱空調系統。地源熱泵系統分為地埋管地源熱泵系統、地下水地源熱泵系統和地表3水地源熱泵系統。2.0.11綠色建材greenmaterial指全生命周期內可減少對天然資源消耗和減輕對生態環境影響,本質更安全、使用更便利,具有“節能、減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環”特征的建材產品。2.0.12綠色工廠greenfactory實現了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廠。2.0.13綠色施工greenconstruction在保證質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進步,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減少對環境負面影響,實現節能、節材、節水、節地和環境保護的建筑工程施工活動。43.1一般規定3.1.1工業企業的建設區位應符合國家批準的區域發展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要求。3.1.2工業企業的產品、產量、規模、工藝與裝備水平等應符合國家規定的行業準入條件。3.1.3工業企業的產品不應是國家規定的淘汰或禁止生產的產品。3.1.4單位產品的工業綜合能耗、原材料和輔助材料消耗、水資源利用等工業生產的資源利用指標應達到國家現行有關標準規定的國內基本水平。3.1.5各種污染物排放指標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3.1.6工業企業建設項目用地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建設項目用地的規定。3.2評價方法與等級劃分3.2.1申請評價的項目應在滿足本標準第3.1節的要求后進行評價。3.2.2申請評價的工業建筑項目分為規劃設計和全面評價兩個階段,規劃設計和全面評價可分階段進行,全面評價應在正常運行管理一年后進行。3.2.3申請評價的項目應按本標準有關條文的要求對規劃設計、建造和運行管理進行過程控制,并應提交相關文檔。3.2.4在對工業企業的單體工業建筑進行評價時,凡涉及室外環境的指標,應以該單體工業建筑所處環境的評價結論為依據。3.2.5綠色工業建筑評價體系由節地與可持續發展的場地、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外環境與污染物控制、室內環境與職業健康、運行管理七類指標及技術進步與創新構成。3.2.6綠色工業建筑評價應按照評價項目的數量、內容和指標,兼顧評價項目的重要性和難易程度,采用權重計分法,各章、節的權重及條文分值應符合本標準附錄A的規定,評價要點應符合本標準附錄B的規定。3.2.7申請評價的項目應按本標準附錄A、附錄B規定的方法評分,并按表3.2.7進行等級劃5表3.2.7綠色工業建筑等級劃分序號必達分總得分P1★23P≥703.2.8當本標準中某條文不適用于評價項目時,該條不參與評價,并不應計分,等級劃分應以所得總分按比例調整后確定。64.1總體規劃與廠址選擇4.1.1申請評價的項目建設時應符合國家現行國土空間規劃、產業發展、區域發展、工業園區或產業聚集區規劃的要求。4.1.2除國家批準且采取措施保護生態環境的項目外,建設場地不得選擇在下列區域:1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2生態保護紅線,國家及省級批準的生態功能區,水源、文物、森林、草原、濕地、礦產資源等各類保護區,限制和禁止建設區。4.1.3建設場地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并未選擇在下列區域:1發震斷層和抗震設防烈度為9度及高于9度的地震區;2有泥石流、流沙、嚴重滑坡、溶洞等直接危害的地段;3采礦塌落(錯動)區地表界限內;4有火災危險的地區或爆炸危險的范圍;5爆破危險區界限內;6壩或堤決潰后可能淹沒的地區;7很嚴重的自重濕陷性黃土地段,厚度大的新近堆積黃土地段和高壓縮性的飽和黃土地段等地質條件惡劣地段;8受海嘯或湖涌危害等地質惡劣地區。4.1.4建設場地總體規劃及其動態管理,符合下列要求:1近期建設與遠期發展結合,并根據實際變化定期或適時調整;2在既有建筑更新改造的同時,對總體規劃進行局部或全面調整。74.2節地4.2.1申請評價的項目建設用地符合國家現行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的要求。4.2.2合理提高建設場地利用系數,容積率與建筑系數均不低于現行國家有關標準的規定,且符合下列要求:1公用設施統一規劃、合理共享;2在滿足生產工藝前提下,采用聯合廠房、多層建筑、高層建筑、地下建筑或利用地形高差的階梯式建筑;3合理規劃建設場地,整合零散空間;4具有與1~3款項相同效果的其他方式。4.2.3合理開發可再生地,并符合下列要求:1利用農林業生產難以利用的土地或城市廢棄地建設;2利用廢棄的工業廠房、倉庫、閑置土地進行建設,受污染土地的治理達到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環保要求;3利用溝谷、荒地、劣地建設廢料場、堆場。4.3物流與交通運輸4.3.1物流運輸優先考慮共享社會資源,并符合下列規定:1建設場地鄰近公路、鐵路、碼頭或空港;2生產原料、廢料與產品倉儲物流采用社會綜合運輸體系;3公用動力站房的位置合理,靠近市政基礎設施或廠區負荷中心。4.3.2物流運輸與交通組織合理,滿足生產要求;物流運行順暢、線路短捷,減少污染。4.3.3采用資源消耗小的物流方式,并符合下列規定:1物流倉儲利用立體高架方式和信息化管理;2結合廠區地勢或建筑物高差,采用能耗小的物流運輸方式;3采用環保節能型物流運輸設備與車輛,且具備提供補充能源的配套設施;4具有與本條1~3款項相同效果的其他方式。4.3.4員工交通符合下列條件:81優先利用公共交通;2配置交通運輸工具及停放場地;3自行車停放場地至少滿足15%的員工需要;4應具有與本條第1~3款項相同效果的其他方式。4.4場地資源保護與再生4.4.1因生產建設活動、臨時占用和工業生產等所損毀的土地,復墾時符合國家有關規定。4.4.2建設場地滿足工業生產的要求,且不影響周邊環境質量,場地內設有廢棄物分類、回收或處理的專用設施和場所。4.4.3合理利用或改造地形地貌、保護土地資源,并符合下列要求:1保護名木古樹,保留可利用的植被和適于綠化種植的淺層土壤資源;2不破壞場地和周邊原有水系的關系;3合理確定的場地標高和建設場地土石方量;4具有與1~3款項相同效果的其他方式。4.4.4場地透水地面和防止地下水污染符合下列要求:1對于透水良好地層的場地,透水地面面積宜大于室外人行地面總面積的28%;2對于透水不良地層的場地,改造后的透水、保水地面面積大于室外地面總面積的8%;3透水地面的構造、維護未造成下滲地表水對地下水質的污染;4污染危險區設有良好的不透水構造,沖洗后的污水經回收或處理后達標排放;5具有與1~4款項相同效果的其他方式。4.4.5建設場地的綠地率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50137、《城市綠地規劃標準》GB/T51346和國家有關綠地率的規定。4.4.6建設場地綠植種類應多樣,成活率不得低于90%,且符合生產環境要求。4.4.7建設場地有利于可再生能源持續利用。4.4.8建設場地具有應對異常氣候的應變能力,并符合下列要求:1重大建設項目先作氣候可行性論證;2暴雨多發地區采取防止暴雨時發生滑坡、泥石流和油料、化學危險品等污染水體的措施;93暴雪頻繁地區采取防止暴雪壓垮大跨度結構屋面建筑的措施;4臺風、龍卷風頻繁地區采取抗強風措施;5針對氣候異常其他危害形式采取的相應措施。5.1能源利用指標5.1.1工業建筑能耗的范圍、計算和統計方法應符合本標準附錄C的規定,單位產品(或單位建筑面積)工業建筑能耗指標應達到下列國內同行業水平:1基本水平;2先進水平;3領先水平。5.1.2設備的能效值分別符合下列要求:1空調、供暖系統的冷熱源機組的能效值達到現行國家標準《冷水機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19577規定的2級及以上能效等級;2單元式空氣調節機組的能效值達到現行國家標準《單元式空氣調節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19576規定的3級及以上能效等級;3多聯式空調機組的能效值達到現行國家標準《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21454規定的2級及以上能效等級;4風機、水泵等動力設備(消防設備除外),風機效率值達到現行國家標準《通風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19761規定的2級及以上能效等級。循環水泵效率達到現行國家標準《清水離心泵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GB19762規定的節能評價值;5鍋爐效率達到現行國家標準《工業鍋爐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24500規定的2級及以上工業鍋爐能效等級;6電力變壓器及配電變壓器的能效限定值達到現行國家標準《電力變壓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20052規定的2級及以上能效等級。5.2節能5.2.1建筑圍護結構的熱工參數符合《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5501、《工業建筑節能設計統一標準》GB51245等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5.2.2有溫濕度要求的廠房,其外門、外窗的氣密性等級和開啟方式符合要求。5.2.3合理利用自然通風。5.2.4主要生產及輔助生產的建筑外圍護結構未采用玻璃幕墻。5.2.5電力系統的電壓偏差、三相電壓不平衡指標均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電力諧波治理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規定的限值和允許值;用電系統的功率因數優于國家現行有關標準和規定的限定值。5.2.6合理利用自然采光。5.2.7人工照明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55015及《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T50034的要求:1在滿足照度的情況下,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55015及《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T50034的規定值;2在考慮顯色性的基礎上,選用發光效率高、壽命長的光源和高效率燈具及鎮流器;3當采用人工照明光源時,設置調節照度的節能控制措施;有條件時采用智能照明系統。5.2.8風機、水泵等輸送流體的公用設備合理采用流量調節措施。5.2.9按區域、建筑和用途分別設置各種用能的計量設備或裝置,進行用能的分區、分類和分項計量。5.2.10在滿足生產和人員健康前提下,潔凈或空調廠房的室內空氣參數、系統風量等的調整有明顯節能效果。5.2.11采用有效措施,提高能源的綜合利用率。5.2.12高大廠房合理采用輻射供暖系統。5.2.13設有空調的車間采用有效的節能空調系統。5.2.14根據工藝生產需要及室內、外氣象條件,空調制冷系統合理地利用天然冷源。5.2.15設計時正確選用冷凍水的供回水溫度,運行時合理設定冷凍水的供回水溫度。5.2.16在滿足生產工藝條件下,空調系統的劃分、送回風方式(氣流組織)合理并證實節能有5.2.17公用和電氣設備(系統)設置有效的節能調節系統。5.2.18施工完畢后,對制冷、空調、供暖、通風和除塵等系統進行節能調試,調節功能正常。5.3能量回收5.3.1設置熱回收系統,有效利用工藝過程和設備產生的余(廢)熱。5.3.2在有熱回收條件的空調、通風系統中合理設置熱回收系統。5.3.3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可作能源的物質采取回收和再利用措施。5.4可再生能源利用5.4.1工業建筑的供暖和空調合理采用地源熱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5.4.2利用可再生能源供應的生活熱水量不低于生活熱水總量的10%。5.4.3合理利用空氣的低品位熱能。6.1水資源利用指標6.1.1單位產品取水量的范圍、計算和統計方法應符合本標準附錄G的規定,單位產品取水量指標應達到下列國內同行業水平:1基本水平;2先進水平;3領先水平。6.1.2水重復利用率的計算和統計方法應符合本標準附錄G的規定,水重復利用率應達到下列國內同行業水平:1基本水平;2先進水平;3領先水平。6.1.3蒸汽凝結水利用率的計算和統計方法應符合本標準附錄G的規定,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蒸汽凝結水設置回收系統,蒸汽凝結水利用率達到下列國內同行業水平:1基本水平;2先進水平;3領先水平。6.1.4單位產品廢水產生量的計算和統計方法應符合本標準附錄G的規定,單位產品廢水產生量達到下列國內同行業水平:1基本水平;2先進水平;3領先水平。6.2節水6.2.1生產工藝節水技術及其設施、設備處于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或領先水平。6.2.2設置工業廢水再生回用系統,回用率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或領先水平。6.2.3合理采用其他介質的冷卻系統替代常規水冷卻系統。6.2.4采用適合本地的植物品種,或采用噴灌、微灌等高效灌溉系統。6.2.5采取有效措施,減少用水設備和管網漏損。6.2.6合理規劃屋面和地表雨水徑流,合理確定雨水調蓄、處理及利用工程。6.2.7清洗、沖洗工器具等采用節水或免水技術。6.2.8給水系統采用分級計量,水表計量率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節水型企業評價導則》GB/T7119的要求。6.3水資源利用6.3.1綜合利用各種水資源并符合所在地區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6.3.2給水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6.3.3企業自備水源工程經有關部門批準,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法規、政策、規劃及標準的規定。6.3.4給水處理工藝先進,水質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6.3.5按照用水點對水質、水壓要求的不同,采用分系統供水。6.3.6生產用水部分或全部采用非傳統水源。6.3.7景觀用水、綠化用水、衛生間沖洗用水、清掃地面用水、消防用水及建筑施工用水等采用非傳統水源。6.3.8排水系統完善,并符合所在地區的排水制度和排水工程規劃。6.3.9按廢水水質分流排水,排放水質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6.3.10污、廢水處理系統技術先進,且其排水水質優于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7.1節材7.1.1合理采用下列節材措施:1工藝、建筑、結構、設備一體化設計;2土建與室內外裝修一體化設計;3根據工藝要求,建筑造型要素簡約,裝飾性構件適度。7.1.2采用資源消耗少和環境影響小的建筑結構體系。7.1.3建筑材料和制品的耐久性措施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7.1.4鋼結構廠房單位建筑面積用鋼量優于同行業同類型廠房的全國平均水平。7.2材料資源利用7.2.1不得使用國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或建筑產品。7.2.2采用下列建筑材料、建筑制品及技術:1國家批準的推薦建筑材料或產品;2主要廠房建筑結構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或高強度鋼;3復合功能材料;4工廠化生產的建筑制品;5與l?4款項效果相同的其他建筑材料、建筑制品或新技術。7.2.3場地內既有建筑、設施或原有建筑的材料,經合理處理或適度改造后繼續利用。7.2.4在保證性能的前提下,使用以廢棄物為原料生產的建筑材料,占可用同類建筑材料總量的比例不低于30%。7.2.5在建筑設計選材時考慮材料的可循環使用性能。在保證安全和不污染環境的情況下,可再循環材料使用量占所用相應建筑材料總量的10%以上。7.2.6主要建筑材料占相應材料量60%以上的運輸距離符合下列要求:1混凝土主要原料(水泥、骨料、礦物摻合料)在400km以內;2預制建筑產品在500km以內;3鋼材在1100km以內。7.2.7使用的建筑材料和產品的性能參數與有害物質的限量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8.1環境影響8.1.1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應獲得批準。8.1.2建設項目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已通過有關竣工驗收。8.2水、氣、固體污染物控制8.2.1廢水中有用物質的回收利用指標達到下列國內同行業水平:1基本水平;2先進水平;3領先水平。8.2.2廢氣中有用氣體的回收利用率達到下列國內同行業水平:1基本水平;2先進水平;3領先水平。8.2.3固體廢物回收利用指標達到下列國內同行業水平:1基本水平;2先進水平;3領先水平。8.2.4末端處理前水污染物指標應符合或優于本行業清潔生產國家現行標準的規定;經末端處理后,水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應符合或優于國家現行有關污染物排放標準的規定;排放廢水中有關污染物排放總量應符合或優于國家現行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的規定。8.2.5大氣污染物的排放濃度、排放速率和無組織排放濃度值應符合或優于國家現行有關污染物排放標準的規定;排放廢氣中有關污染物排放總量應符合或優于國家現行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的規定。8.2.6固體廢物的儲存和處置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在分類收集和處理固體廢物的過程中采取無二次污染的預防措施。8.2.7危險廢物處置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8.3室外噪聲與振動控制8.3.1廠界環境噪聲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的規定。8.3.2工藝設備、公用設施產生的振動采取減振、隔振措施,振動強度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城市區域環境振動標準》GB10070的規定。8.4其他污染控制8.4.1建筑玻璃幕墻、燈光設置、外墻飾面材料等所造成的光污染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8.4.2電磁輻射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已獲批準,電磁輻射環境影響優于現行國家標準《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的規定。8.4.3使用和產生的溫室氣體和破壞臭氧層的物質排放符合國家有關規定。9.1室內環境9.1.1廠房內的空氣溫度、濕度、風速符合國家現行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的規定。9.1.2輔助生產建筑的室內空氣質量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9.1.3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滿足職業安全衛生評價的規定。如采取工程控制技術措施仍達不到上述標準要求的,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了適宜的個人防護措施。9.1.4室內最小新風量應符合《工業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019等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9.1.5建筑圍護結構內部和表面(含熱橋部位)無結露、發霉等現象。9.1.6工作場所照度、統一眩光值、一般顯色指數等指標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及《建筑環境通用規范》GB55016的規定。9.1.7工作場所產生的噪聲采取了減少噪聲污染和隔聲措施,建筑物及其相鄰建筑物的室內噪聲限值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采取工程控制技術措施仍達不到上述標準要求,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個人防護措施。9.2職業健康9.2.1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建設項目,按照國家現行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技術導則的規定進行了預評價,在竣工驗收前按照國家現行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技術導則的規定進行了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的評價,驗收合格;運行后對相關員工進行定期體檢。9.2.2工作場所產生的振動采取了減少振動危害或隔振措施,手傳振動接振強度、全身振動強度及相鄰建筑物室內的振動強度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如采取工程控制技術措施仍達不到上述標準規定的,根據實際情況已采取了有效的個人防護措施。9.2.3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安全標志設置正確、完整。10.1管理體系10.1.1應通過環境管理體系認證。10.1.2應通過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10.2管理制度10.2.1設置了與企業規模相適應的能源管理、水資源管理、職業健康、安全及環境保護的領導機構和管理部門。10.2.2設置了與企業規模相適應的能源管理、水資源管理、職業健康、安全及環境保護的專職人員及管理制度,并進行定期的培訓和考核。10.2.3鼓勵員工提出合理化建議,制定相應的獎勵制度。10.3能源管理10.3.1能源信息準確、完整,有定期檢查或改進的措施記錄。10.3.2能源管理系統符合生產工藝和工業建筑的特點,系統功能完善,系統運行穩定。10.3.3企業已建立建筑節能管理標準體系。10.4公用設施管理10.4.1建筑物和廠區內各種公用設備和管道、閥門、相關設施的嚴密性、防腐措施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并已制定相應的應急措施。10.4.2對建筑物和廠區各類站房內設備、設施的運行狀況已設置自動監控系統,且運行正常。10.4.3對建筑物和廠區內公用設備、設施的電耗、氣耗和水資源利用等已設置便于考核的計量設施,并進行實時計量和記錄。10.4.4公用設備和設施已建立完善的檢修維護制度,記錄完整,運行安全。11.0.1在工業建筑建設或運行過程中所采取的創新技術或管理方法,鑒定結論達到下列水平:2國際先進;11.0.2在工業建筑建設或運行過程中采取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獲得國家、省部級或行業科學技術獎,達到下列水平:1省部級或行業科學技術獎;2國家科學技術獎。11.0.3應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11.0.4進行碳排放計算分析,采取措施降低單位建筑面積碳排放強度。11.0.5獲得綠色工廠認證。11.0.6采用建筑節能與結構一體化等技術體系。11.0.7采用太陽能或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11.0.8應用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技術標準進行設計、建造、運營。11.0.9使用二星級以上綠色建材。11.0.10獲得綠色施工優良等級或綠色施工示范工程認定。A.0.1章、節權重應符合表A.0.1的規定。表A.0.1章、節權重章號權重(%)節號相對權重(%)41234512346123712812349121234———A.0.2條文分值應符合表A.0.2的規定。表A.0.2條文分值章節條款必達分章號最高分節號最高分條文號分值范圍款號最高分41——————————2—————————3————————————4————————————————————————51123———2—————續表A.0.2章節條款必達分章號最高分最高分條文號分值范圍款號最高分52————————————————————————————————————————————————3—————————4—————————61123123續表A.0.2章節條款必達分章號最高分節號最高分條文號分值范圍款號最高分611—231—232————————————————————————3——————————————————————————————續表A.0.2章節條款必達分序號最高分節號最高分條文號分值范圍款號最高分71————————————2———————————————————81—————21———231———231—23——————————續表A.0.2章節條款必達分章號最高分最高分條文號分值范圍款號最高分83——————4—————————91————————————————————2—————————1————2—————————3—————————4————————————續表A.0.2章節條款必達分章號最高分節號最高分條文號分值范圍款號最高分—1—231—2————————————————注:本標準參評的條文數共計124條。第4章至第10章評價總分值為100分;笫11章評價總分值為28分,最高得10分。附錄B評分要點條款階段評價要點分值4.1.1規劃設計階段申請評價的項目建設時應符合國家現行產業發展、區域發展、工業園區或產業聚集區規劃的要求。0.7全面評價階段同規劃設計階段。項目建設過程中若有改動應提供最終版批復。規劃設計階段核查項目原始地形圖、總平面竣工圖、環評報告等,項目選址不在條文所列任一區域。0.7全面評價階段同規劃設計階段。項目建設過程中若有改動應提供最終版批復,竣工圖應與最終批復一致。規劃設計階段1建設場地未選擇在條文中所涉及的8類地區。2建設場地若選在受洪水、潮水或內澇威脅的地帶,應有可靠的防洪排澇措施。0.7全面評價階段同規劃設計階段。現場核查,竣工圖應與最終批復一致。規劃設計階段1近期建設與遠期發展結合,并根據實際變化定期或適時調整。0.72在既有建筑更新改造的同時,對總體規劃進行局部或全面調整。0.5全面評價階段同規劃設計階段。并現場核查,項目建設過程中若有改動應提供最終版批復,竣工圖應與最終批復一致。同規劃設計階段4.2.1規劃設計階段項目建設用地符合國家及地方《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要求。0.7全面評價階段同規劃規劃設計階段。核查項目總圖竣工圖應與規劃部門批準的總圖一致。規劃設計階段1建設場地容積率與建筑密度均不低于現行國家有關標準的規定。基本要求2公用設施統一規劃、合理共享。續表B條款階段評價要點分值3在滿足生產工藝前提下,采用聯合廠房、多層建筑、高層建筑、地下建筑或利用地形高差的階梯式建筑。0.54合理規劃建設場地,整合零散空間。0.25具有與2~4款項相同效果的其他方式。0.1全面評價階段同規劃設計階段。現場核查。建成項目、竣工圖及規劃部門批復的總圖應相符。同規劃設計階段。注:此條分值范圍為0.5~0.7,根據評分要點累計得分,其中1、2為基本要求,必須滿足。若總分不滿0.5記為0分,若總分多于0.7記為0.7分;若項目不滿足基本要求得0分。4.2.3規劃設計階段1利用農林業生產難以利用的土地或城市廢棄地建設。0.72利用廢棄的工業廠房、倉庫、閑置土地進行建設,受污染土地的治理達到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環保要求。0.53利用溝谷、荒地、劣地建設廢料場、堆場。0.7全面評價階段同規劃設計階段。竣工圖與規劃部門批復的總圖應一致。同設計規劃階段。注:此條分值范圍為0.5~0.7,根據評分要點累計得分,若總分多于0.7記為0.74.3.1規劃設計階段1建設場地鄰近公路、鐵路、碼頭或空港;2生產原料、廢料與產品倉儲物流采用社會綜合運輸體系;3公用動力站房的位置合理,靠近市政基礎設施或廠區負荷中心。0.6全面評價階段同規劃設計階段。核查企業與外部運輸記錄,總圖竣工圖等應與規劃部門批復一致。0.6續表B條款階段評價要點分值4.3.2規劃設計階段物流運輸與交通組織合理,滿足生產要求;物流運行順暢、線路短捷,減少污染。0.5全面評價階段同規劃設計階段。并現場核查。總平面竣工圖等應與規劃部門批復一致。規劃設計階段1物流倉儲利用立體高架方式和信息化管理。0.22結合廠區地勢或建筑物高差,采用能耗小的物流運輸方式。0.23采用環保節能型物流運輸設備與車輛,且具備提供補充能源的配套設施。0.54具有與1~3款項相同效果的其他方式。0.1全面評價階段同規劃設計階段。現場核查、總圖竣工圖等應與規劃部門批復的總圖一致。同設計規劃階段注:此條分值范圍為0.5~0.7,根據評分要點累計得分,其中1為基本要求,必須滿足。若總分不滿0.5記為0分,若總分多于0.7記為0.7分。4.3.4規劃設計階段1優先利用公共交通。0.22配置交通運輸工具及停放場地。0.23自行車停放場地至少滿足15%的員工需要。0.34應具有與1~3款項相同效果的其他方式。0.1全面評價階段同規劃設計階段。現場核查相關設施及記錄文件。同規劃設計階段注:此條分值范圍為0.5~0.7,根據評分要點累計得分,若總分不滿0.5記為0分,若總分多于0.7記為0.7分。條款階段評價要點分值4.4.1全面評價階段核查現場及相關文件,項目因生產建設活動、臨時占用和工業生產等所損毀的土地,復墾時符合國家有關規定。規劃設計階段1建設場地滿足工業生產的要求,且不影響周邊環境質量;2場地內設有廢棄物分類、回收或處理的專用設施和場所。0.5全面評價階段1對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類污染進行記錄,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2場地內設有廢棄物分類、回收或處理的專用設施和場所;3環評、“三同時”有關文件已通過驗收。規劃設計階段1保護名木古樹,保留可利用的植被和適于綠化種植的淺層土壤資源。0.32不破壞場地和周邊原有水系的關系。0.33合理確定的場地標高和建設場地土石方量。0.24具有與1~3款項相同效果的其他方式。0.1全面評價階段同規劃設計階段。現場核查、總圖竣工圖等應與規劃部門批復一致。同設計規劃階段注:此條分值范圍為0.5~0.7,根據評分要點累計得分,若總分不滿0.5記為0分,若總分多于0.7記為0.7分。4.4.4規劃設計階段1對于透水良好地層的場地,透水地面面積宜大于室外人行地面總面積的28%;對于透水不良地層的場地,改造后的透水、保水地面面積大于室外地面總面積的8%。同時,透水地面的構造、維護未造成下滲地表水對地下水質的污染。0.2續表B條款階段評價要點分值2污染危險區設有良好的不透水構造,沖洗后的污水經回收或處理后達標排放。0.53具有與1~2款項相同效果的其他方式。0.1全面評價階段同規劃設計階段。現場核查、竣工圖等應與規劃部門批復的總圖一致。同設計規劃階段注:此條分值范圍為0.5~0.7,根據評分要點累計得分,若總分不滿0.5記為0分,若總分多于0.7記為0.7分。4.4.5規劃設計階段建設場地的綠地率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50137和國家有關綠地率的規定。0.5全面評價階段同規劃設計階段。竣工圖應與規劃部門批復的總圖一致。規劃設計階段1場地復層綠化,且采用喬木、灌木、草地等三類或三類以上植物;2綠植種類的選擇需考慮生產環境要求。0.5全面評價階段1場地復層綠化,且采用喬木、灌木、草地等三種或三種以上植物;2統計場地內喬木成活率,不得低于90%;3綠植種類的選擇需考慮生產環境要求。規劃設計階段1對場地整體規劃,使各建筑物的位置、朝向、高度不要影響室內外自然通風、自然采光和太陽輻射熱的利用,為綠化植物提供生長所需的光照,并有利于嚴寒與寒冷地區的冬季擋風。2場地經可再生能源資源評估,認定為合適采用的地區,場地規劃時為將要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提供無遮擋的場地。0.5全面評價階段同規劃設計階段。現場核查、竣工圖應與規劃部門批復的總圖一致。同設計規劃階段條款階段評價要點分值4.4.8規劃設計階段1重大建設項目先作氣候可行性論證。0.22暴雨多發地區采取防止暴雨時發生滑坡、泥石流和油料、化學危險品等污染水體的措施。0.53暴雪頻繁地區采取防止暴雪壓垮大跨度結構屋面建筑的措施。0.54臺風、龍卷風頻繁地區采取抗強風措施。0.55針對氣候異常其他危害形式采取的相應措施。0.5全面評價階段同規劃設計階段。現場核查、竣工圖應與規劃部門批復的總圖一致。同規劃設計階段注:此條分值范圍為0.5~0.7,根據評分要點累計得分,若總分不滿0.5記為0分,若總分多于0.7記為0.7分。5.1.1規劃設計階段全面評價階段1工業建筑能耗指標達到國內同行業基本水平。2.02工業建筑能耗指標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3.03工業建筑能耗指標達到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4.0注:評價時以上三款得分不累計。5.1.2規劃設計階段施工圖中,有設備能效值要求,并且滿足相應要求。0.5分;滿全面評價階段現場核查設備能效值滿足相應要求。0.5分;滿條款階段評價要點分值注:此條分值范圍為0.2~1.5,根據評分要點累計得分,若6款全部滿足則記為5.2.1規劃設計階段施工圖和計算書中,外墻、屋頂、外門窗傳熱系數、熱惰性指標滿足標準、規范的規定的保溫和防結露要求。0.8全面評價階段現場核查圍護結構熱工做法及有無結露現象,核對材料檢驗報告。規劃設計階段項目設計有明確要求外門窗氣密性不低于《建筑外門窗氣密水密抗風壓性能分級及檢測方法》GB7106規定的6級;透明幕墻的氣密性不應低于《建筑幕墻物理性能分級》GB/T15225規定的3級。外門、外窗開啟方式有利于房間所需的正(負)壓要求。0.6全面評價階段外窗氣密性檢驗報告結果滿足外門窗氣密性不低于《建筑外門窗氣密水密抗風壓性能分級及檢測方法》GB7106規定的6級;透明幕墻的氣密性不應低于《建筑幕墻物理性能分級》GB/T15225規定的3級;外門、外窗開啟方式有利于房間所需的正(負)壓要求。規劃設計階段對照施工圖及設計說明,檢查分析報告計算,證明自然通風有利于消除余熱余濕或污染物。全面評價階段按照施工圖核對現場外門窗實際狀況,或提供的通風效果測試報告,證明自然通風有利于消除余熱余濕或污染物。5.2.4規劃設計階段建筑專業施工圖設計,主要生產及輔助生產的建筑外圍護結構未采用玻璃幕墻。0.6全面評價階段按照施工圖核對現場實際狀況,主要生產及輔助生產的建筑外圍護結構未采用玻璃幕墻。0.6條款階段評價要點分值5.2.5規劃設計階段1功率因數優于國家現行有關標準和規定的限定值。基本要求2負荷平衡計算及電壓偏差計算且符合《電能質量三相電壓不平衡》GB/T15543和《電能質量供電電壓偏差》GB/T12325要求。0.63電力諧波治理符合《電能質量公用電網諧波》GB/T14549規定的限值和允許值。0.5全面評價階段1功率因數優于國家現行有關標準和規定的限定值。基本要求2負荷平衡計算及電壓偏差計算且符合《電能質量三相電壓不平衡》GB/T15543和《電能質量供電電壓偏差》GB/T12325要求。0.63電力諧波治理符合《電能質量公用電網諧波》GB/T14549規定的限值和允許值。0.5注:此條分值范圍為0.6~1.1,根據評分要點累計得分,其中1為基本要求,必須滿足。若總分不滿0.6記為0分。5.2.6規劃設計階段按照建筑專業施工圖中外窗尺寸、外部遮擋狀況,檢查自然采光報告的計算條件和結果,證明自然采光能有效減少照明能耗。0.8全面評價階段按照施工圖核對竣工圖、現場實際狀況,證明自然采光能有效減少照明能耗。檢查第三方出具的典型區域第三方采光系數檢測報告或根據系統中安裝的光感來測算室內典型區域采光系數。規劃設計階段1在滿足照度的情況下,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55015的規定值。基本要求2在考慮顯色性的基礎上,選用發光效率高、壽命長的光源和高效率燈具及鎮流器。0.6條款階段評價要點分值3當采用人工照明光源時,設置調節的照明控制系統;有條件時采用智能照明系統。0.2全面評價階段1在滿足照度的情況下,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55015的規定值。基本要求2在考慮顯色性的基礎上,選用發光效率高、壽命長的光源和高效率燈具及鎮流器。0.63當采用人工照明光源時,設置調節的照明控制系統;有條件時采用智能照明系統。照明控制系統及智能照明系統運行正常。0.2注:此條分值范圍為0.6~0.8,根據評分要點累計得分,其中1為基本要求,必須滿足。若總分不滿0.6記為0分。5.2.8規劃設計階段檢查暖通、動力和電氣施工圖及設計說明,確認合理采用臺數控制、電機調速、風機入口導葉調節等流量調節措施。0.8全面評價階段按照施工圖核對現場實際狀況,合理采用臺數控制、電機調速、風機入口導葉調節等流量調節措施。規劃設計階段核查暖通、動力、給排水和電氣專業施工圖及設計說明,合理設置用能的分區、分類和分項計量。0.8全面評價階段現場核查計量設備或裝置,并檢查計量記錄,實現了用能的分區、分類和分項計量。0規劃設計階段檢查設計參數優化報告,參數優化有明顯節能效果。全面評價階段1檢查設計參數優化報告,參數優化有明顯節能效果;2對照施工圖檢查暖通空調竣工圖、調試報告、運行記錄、檢測報告或能耗計量記錄,參數優化有明顯節能效果。5.2.11規劃設計階段全面評價階段措施合理,能源的綜合利用率明顯提高。條款階段評價要點分值5.2.12規劃設計階段項目是屬于高大廠房,且合理采用了輻射采暖系統。0.8全面評價階段對照施工圖檢查現場和竣工圖及設計說明,項目是屬于高大廠房,且合理采用了輻射采暖系統。3規劃設計階段1采用了節能空調系統,建筑能耗有效降低。0.62采用了節能空調系統,建筑能耗顯著降低。0.8全面評價階段1采用了節能空調系統,建筑能耗有效降低。0.62采用了節能空調系統,建筑能耗顯著降低。4規劃設計階段1合理利用了天然冷源,建筑能耗有效降低。0.62合理利用了天然冷源,建筑能耗顯著降低。0.8全面評價階段1合理利用了天然冷源,建筑能耗有效降低。0.62合理利用了天然冷源,建筑能耗顯著降低。5規劃設計階段檢查計算書中空氣處理設備冷水盤管的空氣處理過程焓濕圖及選型計算過程,正確選用冷凍水的供回水溫度。0.8全面評價階段檢查運行記錄中供回水溫度記錄,合理設定冷凍水的供回水溫度。6規劃設計階段合理劃分系統和布置送、回(排)風口,采用分層空調、工位空調等節能方式。0.8全面評價階段核對施工圖和竣工圖及調試報告,合理劃分系統和布置送、回(排)風口,采用分層空調、工位空調等節能方式。0.8條款階段評價要點分值5.2.17規劃設計階段檢查自控及暖通空調、給排水、電氣和動力施工圖及設計說明,合理采用設備變頻技術、智能控制技術、設備群控技術等節能調節措施。0.8全面評價階段核對施工圖和竣工圖及調試報告,合理采用設備變頻技術、智能控制技術、設備群控技術等節能調節措施,且運行正常。8全面評價階段組織實施了節能調試,且有第三方出具的檢測報告;自控系統參數設定合理。規劃設計階段對照施工圖及設計說明,檢查分析報告,項目余熱回收系統技術經濟分析合理。全面評價階段檢查運行記錄和分析報告,項目余熱回收系統技術經濟分析合理,余熱回收系統運行穩定。規劃設計階段1檢查施工圖中對熱回收效率的要求,檢查分析報告中的回收效率效率的確定、節能量和回收期計算。熱回收系統具有一定的節能效果。2檢查施工圖中對熱回收效率的要求,檢查分析報告中的回收效率效率的確定、節能量和回收期計算。熱回收系統節能效果顯著。全面評價階段1核對熱回收系統的性能檢驗報告。熱回收系統具有一定的節能效果。2核對熱回收系統的性能檢驗報告。熱回收系統節能效果顯著。規劃設計階段回收和再利用系統經技術經濟分析合理。全面評價階段回收和再利用系統經技術經濟合理,且運行正常。規劃設計階段可再生能源利用占暖通空調能耗的70%以上。全面評價階段核查系統的運行記錄和能耗統計報告,可再生能源利用占暖通空調能耗的70%以上。條款階段評價要點分值規劃設計階段全面評價階段1利用可再生能源供應的生活熱水量不低于生活熱水總2利用可再生能源供應的生活熱水量不低于生活熱水總量的50%。規劃設計階段合理選用高性能熱泵。空氣源熱泵供熱量占空調供熱量或生活熱水供熱量不低于30%。全面評價階段系統性能測試結果合理。空氣源熱泵供熱量占空調供熱量或生活熱水供熱量不低于30%。規劃設計階段1單位產品取水量(設計值)達到國內同行業基本水平。2單位產品取水量(設計值)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3單位產品取水量(設計值)達到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全面評價階段1單位產品取水量(統計值)達到國內同行業基本水平。2單位產品取水量(統計值)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3單位產品取水量(統計值)達到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規劃設計階段1水重復利用率(計算值)達到國內同行業基本水平。2水重復利用率(計算值)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3水重復利用率(計算值)達到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條款階段評價要點分值全面評價階段1水重復利用率(統計值)達到國內同行業基本水平。2水重復利用率(統計值)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3水重復利用率(統計值)達到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規劃設計階段1蒸汽凝結水利用率(計算值)達到國內同行業基本水平。2蒸汽凝結水利用率(計算值)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3蒸汽凝結水利用率(計算值)達到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全面評價階段1蒸汽凝結水利用率(統計值)達到國內同行業基本水平。2蒸汽凝結水利用率(統計值)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3蒸汽凝結水利用率(統計值)達到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規劃設計階段1產品廢水產生量(計算值)達到國內同行業基本水平。2產品廢水產生量(計算值)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3產品廢水產生量(計算值)達到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全面評價階段1產品廢水產生量(統計值)達到國內同行業基本水平。條款階段評價要點分值2產品廢水產生量(統計值)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3產品廢水產生量(統計值)達到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規劃設計階段1生產工藝節水技術及其設施、設備處于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2生產工藝節水技術及其設施、設備處于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全面評價階段1生產工藝節水技術及其設施、設備處于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2生產工藝節水技術及其設施、設備處于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規劃設計階段1工業廢水回用率(計算值)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2工業廢水回用率(計算值)達到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全面評價階段1工業廢水回用率(統計值)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2工業廢水回用率(統計值)達到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規劃設計階段1對采用其他介質冷卻系統的技術可行性分析合理;2其他介質冷卻系統設計合理、完善。全面評價階段1其他介質的冷卻系統運行正常;2冷卻系統運行能耗符合節能設備要求,噪聲、振動等符合職業健康衛生要求。規劃設計階段景觀設計完善;苗木選擇適合項目所在地水文條件(降雨量、蒸發量及其時間分布狀況)或采用高效灌溉系統。條款階段評價要點分值全面評價階段所選用的適合本地的植物生長狀況良好或采用的高效灌溉系統運行正常。規劃設計階段全面評價階段采取合理措施,有效減少用水設備,避免管網漏損。規劃設計階段通過技術經濟比較,合理規劃地表與屋面雨水徑流途徑,確定雨水集蓄及利用方案。全面評價階段1通過技術經濟比較,合理規劃地表與屋面雨水徑流途徑,確定雨水集蓄及利用方案;2雨水收集、調蓄、處理及利用或滲透工程經驗收合格,運行正常。規劃設計階段1節水或免水清洗、沖洗設計資料完善或介紹清晰;2節水清洗沖洗計量裝置設計明確。全面評價階段1節水或免水清洗、沖洗系統運行正常;2節水清洗水量計量資料完整。規劃設計階段1主要用水部位水表分三級設置;2水表計量率及水表精度滿足《節水型企業評價導則》GB/T7119要求。全面評價階段1主要用水部位水表分三級設置;2水表計量率及水表精度滿足《節水型企業評價導則》GB/T7119要求;3水量計量資料完整,計量系統運行正常。規劃設計階段1當地水資源狀況、氣象條件說明符合實際;2生產取(用)、生活及其他必要用水量計算合理正確,水量平衡圖(表)編制正確。全面評價階段1當地水資源狀況、氣象條件說明符合實際;2生產取(用)、生活及其他取(用)水量三級統計資料完整。規劃設計階段給排水系統安全可靠,供水水質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要條款階段評價要點分值全面評價階段給排水系統安全可靠,運行正常,供水水質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要求。規劃設計階段自備水源工程經水行政主管部門批準,枯水流量保證率設置合理。全面評價階段自備水源工程經水行政主管部門批準,枯水流量保證率設置合理,系統運行正常。規劃設計階段1給水處理工藝先進,系統設計在節能、對人體健康和環境影響等方面符合國家和行業有關標準要求;2設計供水水質符合相關水質標準要求。全面評價階段1給水處理工藝先進,系統設計在節能、對人體健康和環境影響等方面符合國家和行業有關標準要求;2給水系統運行正常,水質達到相關水質標準要求。規劃設計階段分質、分壓供水系統設置合理。全面評價階段分質、分壓供水系統設置合理,運行正常。規劃設計階段1生產用水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達到30%。2生產用水全部采用非傳統水源。全面評價階段1生產用水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達到30%。2生產用水全部采用非傳統水源。規劃設計階段景觀用水、綠化用水、衛生間沖洗用水、清掃地面用水、消防用水等非傳統水源利用率不低于50%。全面評價階段景觀用水、綠化用水、衛生間沖洗用水、清掃地面用水、消防用水及建筑施工用水等非傳統水源利用率不低于條款階段評價要點分值50%。規劃設計階段排水系統設計合理,外排水質達到相應標準要求。全面評價階段排水系統設計合理,運行正常,外排水質達到相應標準要求。規劃設計階段1工業廢水排水來源清晰,根據廢水水質合理設置分流排水;2設計排放水質符合相應行業末端處理前水質指標要全面評價階段1工業廢水排水來源清晰,根據廢水水質合理設置分流排水,廢水排水系統運行正常;2排放水質符合相應行業末端處理前水質指標要求。規劃設計階段1污、廢水處理系統技術先進,在節能、對人體健康和環境影響等方面符合國家和行業有關標準要求;2設計排水水質明顯優于相關水質標準要求。全面評價階段1污、廢水處理系統技術先進,運行穩定,在節能、對人體健康和環境影響等方面符合國家和行業有關標準要求;2排水系統運行正常,排水水質、水量明顯優于有關標準要求。規劃設計階段全面評價階段1工藝、建筑、結構、設備一體化設計。2土建與室內外裝修一體化設計。3建筑造型要素簡約,裝飾構件造價低于土建和裝修總造價的5‰。注:此條分值范圍為0.7~1.2,若總分不滿0.7記為0分。規劃設計階段全面評價階段建筑主結構采用鋼結構、砌體結構(除粘土磚砌體)、木結構和預制混凝土結構等資源消耗少和環境影響小條款階段評價要點分值的結構體系。規劃設計階段全面評價階段1混凝土耐久性合乎建筑設計年限的要求;2對建筑構件采用防護措施提高耐久性;3貯水或高濕環境建筑部位滿足抗滲性要求;4腐蝕性較高或其他特殊環境中的建筑結構進行相應處理。規劃設計階段全面評價階段1鋼結構廠房單位建筑面積用鋼量優于同行業同類型廠房的全國平均水平。2鋼結構廠房單位建筑面積用鋼量明顯優于同行業同類型廠房的全國平均水平。規劃設計階段全面評價階段項目未使用國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或建筑產品。規劃設計階段全面評價階段1采用國家、行業和地方批準的推薦建材、產品。2主要廠房建筑結構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或高強度鋼。3采用復合功能材料。4采用了可以現場拼裝的整體預制化建筑部分;或采用工廠化生產的建筑用預制混凝土構件、預制鋼結構件、商品混凝土、預拌砂漿等,種類不少于5項。5與1~4款項效果相同的其他建筑材料、建筑制品或新技術。注:此條分值范圍為0.7~1.2,根據評分要點累計得分。若總分不滿0.7記為0分。規劃設計階段合理利用了既有建筑、設施。全面評價階段合理利用了既有建筑、設施或原有建筑的材料。規劃設計階段全面評價階段1在保證安全和健康環保的前提下,使用以廢棄物或生物質材料為原料骨料生產的建材;2廢棄物建材的用量,在建筑土建裝修工程的同類建筑續表B條款階段評價要點分值材料中,用量比例不低于30%;3廢棄物建材中的廢棄物含量不低于20%。規劃設計階段全面評價階段可再循環材料使用量占所用相應建筑材料總量的10%以全面評價階段160%以上混凝土主要原料(水泥、骨料、礦物摻合料)運輸距離在400km以內;260%以上預制建筑產品運輸距離在500km以內;360%以上鋼材運輸距離在1100km以內。規劃設計階段全面評價階段1所有室內裝修材料和產品的有害物含量,必須滿足GB18580~18587的要求;2選用的混凝土,其因外加劑作用而釋放氨的量,必須滿足GB18588的要求;3工業建筑主體和內外裝修工程,選用無機材料的天然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比活度,必須滿足GB6566的要求;4其他可能含有危險或有害物質的建材滿足相應標準。規劃設計階段全面評價階段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獲得批準。全面評價階段建設項目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已通過有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竣工驗收。規劃設計階段全面評價階段1廢水中有用物質的回收利用指標達到國內基本水平。2廢水中有用物質的回收利用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3廢水中有用物質的回收利用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規劃設計階段全面評價階段1廢氣中有用氣體的回收利用率達到國內基本水平。2廢氣中有用氣體的回收利用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3廢氣中有用氣體的回收利用率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規劃設計階段全面評價階段1固體廢物回收利用指標達到國內基本水平。2固體廢物回收利用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3固體廢物回收利用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續表B條款階段評價要點分值規劃設計階段全面評價階段1末端處理前水污染物指標符合本行業清潔生產國家現行標準的規定;2經末端處理后水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及排放廢水中有關污染物排放總量符合國家現行規定。1末端處理前水污染物指標明顯優于本行業清潔生產國家現行標準的規定;2經末端處理后水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及排放廢水中有關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優于國家現行規定。規劃設計階段全面評價階段1大氣污染物的排放濃度、速率和無組織排放濃度符合國家現行規定;2排放廢氣中有關污染物總量符合國家污染物總量控制規定1大氣污染物的排放濃度、速率和無組織排放濃度明顯優于國家現行規定;2排放廢氣中有關污染物總量明顯優于國家污染物總量控制規定。規劃設計階段全面評價階段1固體廢物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時符合國家相應規定;2分類收集和處理固體廢物的過程中采取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或者其他防止二次污染環境的措施。規劃設計階段全面評價階段危險廢棄物安全處理,排放達到有關標準要求;或與有資質的第三方簽訂危險廢棄物處置合同。規劃設計階段全面評價階段廠界環境噪聲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規定。規劃設計階段全面評價階段工藝設備、公用設施采用減振、隔振措施,振動強度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要求。規劃設計階段全面評價階段建筑玻璃幕墻、燈光設置、外墻飾面材料等所造成的光污染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0.8條款階段評價要點分值規劃設計階段全面評價階段電磁輻射環境影響優于國家、行業和地方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0.6規劃設計階段全面評價階段工業生產中所使用的氣體原料、液體介質等所產生的溫室氣體和破壞臭氧層的物質排放符合國家有關規定。0.8規劃設計階段溫度、濕度、風速設計參數符合GBZ1要求。全面評價階段溫度、濕度、風速運行參數符合GBZ1要求,最近周期內通過職業健康檢查。規劃設計階段室內空氣質量符合GBZ1及相關國家標準要求。全面評價階段室內空氣質量記錄符合GBZ1及相關國家標準要求;最近周期內通過職業健康檢查。規劃設計階段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符合GBZ1、GBZ2.1等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滿足職業安全衛生評價的規全面評價階段如采取工程控制技術措施,預期勞動者活動的工作場所有害物接觸限值不符合GBZ2.1要求的,根據實際接觸情況,參考GBZ/T195、GB/T18664采取了有效的個人防護措施。規劃設計階段室內設計最小新風量滿足國家現行有關衛生標準的規全面評價階段室內最小新風量滿足國家現行有關衛生標準的規定。最近周期內通過職業健康檢測。規劃設計階段圍護結構內部和表面設計合理,且熱工計算表明無結露全面評價階段建筑圍護結構內部和表面(含冷橋部位)無結露、發霉等現象。規劃設計階段全面評價階段工作場所照度、統一眩光值、一般顯色指數等指標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及《建筑續表B條款階段評價要點分值環境通用規范》GB55016的規定。的規定。規劃設計階段工作場所產生的噪聲采取了減少噪聲污染和隔聲措施,建筑物及其相鄰建筑物的室內噪聲限值符合GBZ1、GBZ2.2等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全面評價階段如采取工程控制技術措施仍達不到GBZ2.2要求的,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設計勞動作息時間,采取了適宜的個人防護措施。規劃設計階段進行了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并獲得批復。全面評價階段進行了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驗收合格并獲得批復,職工健康檔案完善。規劃設計階段工作場所產生的振動采取了減少振動危害或隔振措施,手傳振動接振強度、全身振動強度及相鄰建筑物室內的振動強度符合GBZ1、GBZ2.2等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如采取工程控制技術措施仍達不到GBZ2.2要求的,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設計勞動作息時間,并采取了適宜的個人防護措施。全面評價階段工作場所產生的振動采取了減少振動危害或隔振措施,手傳振動接振強度、全身振動強度及相鄰建筑物室內的振動強度符合GBZ1、GBZ2.2等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如采取工程控制技術措施仍達不到GBZ2.2規定的,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設計勞動作息時間,并采取了適宜的個人防護措施。職工健康檔案完善。規劃設計階段全面評價階段警示標識、安全標志位置和表達方式正確、完整。0.8全面評價階段獲得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證書。0.6全面評價階段獲得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證書。0.6續表B條款階段評價要點分值全面評價階段設置了與企業規模相適應的能源管理、水資源管理、職業健康、安全及環境保護的領導機構和管理部門。0.6全面評價階段設置了與企業規模相適應的能源管理、水資源管理、職業健康、安全及環境保護的專職人員及管理制度,并進行定期的培訓和考核。0.6全面評價階段企業建立了制度文件以才取員工的合理化建議,并對其進行獎勵。0.6全面評價階段能源信息準確、完整,并有定期檢查或改進的措施記錄。規劃設計階段能源管理系統功能完善。全面評價階段能源管理系統功能完整,運行穩定。全面評價階段建筑節能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