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度安徽省蚌埠市A層高中高二第二學期第四次聯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2024-2025學年度安徽省蚌埠市A層高中高二第二學期第四次聯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2024-2025學年度安徽省蚌埠市A層高中高二第二學期第四次聯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2024-2025學年度安徽省蚌埠市A層高中高二第二學期第四次聯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2024-2025學年度安徽省蚌埠市A層高中高二第二學期第四次聯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安徽省蚌埠市A層高中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第四次聯考歷史試題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6小題)1.1908年,湘潭紳商對粵漢鐵路正線不經過湘潭深感憂慮:“潭埠勢必永遠成廢……數百年祖宗經營,一旦歸于無則萬眾能不寒心”;后來湘潭隔江與鐵路相望,而距其15千米的株洲則因鐵路通車走向興盛。這表明()A.新式交通工具影響地方興衰B.民族工業發展舉步維艱C.湘潭紳商積極投身保路運動D.鐵路興建改變南北格局2.下面是中國古代不同時期運河示意圖。這一情形出現的必要條件是(

隋唐大運河

元朝大運河A.經濟繁榮、民族交融 B.國家統一、集權強大C.江南開發、地位提升 D.國家穩定、政通人和3.元朝海運的最高管理機構是中書省,由南北兩大組織系統承辦。南方為“承運”系統,北方為“接運”系統。前者主要負責接納海道糧,兼及其他各路南來物資,后者將南來糧物運入大都各倉。元朝這一體系是基于()A.對外貿易的不斷發展B.政治經濟重心分離的矛盾C.南北經濟交流的需要D.舶稅收成為政府主要稅源4.1904年4月,比利時世昌洋行投資的天津電車電燈公司成立,隨即啟動電車線路建設。很快有人發文,斥責電車公司雇用的西人蠻橫無理、肆意欺人。“各腳行及拉東洋車人等,聯名懇求……,飭將電車停止,以保生計”。1906年,天津第一條有軌電車正式開通運行。這一過程反映出(

)A.封建保守勢力阻礙發展B.社會發展進步艱難曲折C.天津近代交通發展迅速D.列強開始對華資本輸出5.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召開全國衛生會議,制定“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結合中西醫,衛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相結合”的方針。加強預防接種,建立疫情報告制度,組建基層衛生組織和專業性防疫機構,開展大規模群眾性衛生運動等,成效顯著。這反映了(

)A.國家治理體系的強大優勢B.疫病防控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C.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的形成D.中西醫結合成為主要醫療方法6.1886年由美國教會醫生倡議,在上海成立在華教會醫學聯合會,命名為“中國博醫會”。該會創辦《博醫會報》,報道西醫在華傳播情況和世界醫學發展動態,并在上海、武漢、廣州、福建及東北地區建立分會。這些做法(

)A.開啟了西學東漸的進程 B.為中國缺醫少藥提供了保障C.推動中醫與西醫的融合 D.促進醫學知識在中國的傳播7.下圖為1973—2017年我國嬰兒死亡率的演變。這一變化(

)A.歸功于社會保障體系完備B.帶來了人口老齡化的隱憂C.得益于醫療衛生水平提升D.滿足了社會的勞動力需求8.在云南省,民族文化演藝業蓬勃發展,以《云南映象》《麗水金沙》等為龍頭,帶動了全省演藝業的發展,《印象麗江》《勐巴拉娜西》《蝴蝶之夢》《夢幻騰沖》等一批民族演藝產品和文化精品走向全國,產生很大反響。云南省民族文化演藝業的發展(

)A.體現了民族文化融入時代精神B.提升了中華文化的世界影響力C.是對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D.彰顯了各少數民族的政治平等9.孔子“閔(憂慮)王路廢而邪道興,于是論次(整理編定)《詩》《書》,修起《禮》《樂》”;墨子贊賞“行說人者,其功善亦多”;孟子之學術“治天下可運于掌上”;荀子堅持“制天命而用之”。由此可知這些學說()A.治國理念存在沖突 B.存在相互交融借鑒C.主張重塑社會秩序 D.都體現了經世精神10.不同的部族圖騰存在著差異,周族以鳳鳥為圖騰,其形象呈現出匯聚眾鳥的景象,“鳳”字被解讀為“鳳之象也,鴻前鏖后,蛇頸魚尾,鸛顙鴛思,龍文虎背,燕頷雞喙,五色備舉。”。對這一現象解讀最為合理的是(

)A.動物崇拜植根于久遠的歷史文化B.周族文化雜糅了不同的部族傳統C.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基本定型D.西周社會充斥著蒙昧主義的思想11.清代官員阮元在《自鳴鐘說》中,將西洋自鳴鐘的原理說成與中國古代刻漏并無二致;醫家毛祥麟將西醫施行外科手術說成是華佗之術的“一體”。這表明(

)A.經世致用理念得到了實踐 B.華夏文化正統得以彰顯C.對中西文化認識缺乏理性 D.中體西用的思想被認可12.史學家對中世紀歐洲有這樣的評價:“羅馬覆亡之時,許多羅馬顯貴投身教會,著名的教父,多半是羅馬文化的顯貴”“公元6世紀及以后幾個世紀連綿不斷的戰爭導致了文明的普遍衰竭。教會的諸組織創造了一種穩固的體制,后來,使學術和文化能在其中得以依附。”這些評論旨在()A.說明羅馬文化推動了教會的發展B.指出連綿的戰爭破壞了歐洲文明C.強調教會在中世紀歐洲的影響力D.肯定教會在傳承羅馬文化的作用13.古希臘、羅馬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對歐洲文化的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下列各項中能得出這一結論的是(

)A.《荷馬史詩》里的英雄故事成為后世西方文學創作的源泉B.哲學家蘇格拉底對歐洲科學知識系統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C.伊本·西那的《醫典》在歐洲被長期用作醫學的標準教科書D.希羅多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奠定了西方政治史傳統14.10世紀前,東正教已在基輔羅斯傳播。隨著東正教的傳入,十字架平面與半球形穹頂的拜占庭風格的教堂建筑在羅斯地區廣泛建立,民間建筑也仿照這一風格。但“在北方,為了抵御惡劣的天氣,厚厚的墻壁、小窗戶和陡峭的屋頂也特別流行。”這說明基輔羅斯(

)A.宗教文化的遺產豐厚 B.保持文化的地域特色C.與歐洲國家關系密切 D.引進并改造外來文化15.13世紀以來,神跡劇開始在歐洲部分地區上演,劇情多是圣徒的生活、道德故事,以及最重要的《圣經》故事。而《圣經》故事大都由手工業行會負責演出,戲劇表演往往將基督徒的虔誠和粗鄙的幽默感結合起來,從而吸引了眾多觀眾。這一類戲劇(

)A.表達了資產階級的文化追求B.體現了市民階層的價值取向C.旨在確立基督教的統治地位D.彰顯了騎士階層的道德理想16.印加帝國的國都定在庫斯科城,城中有一個中心廣場,廣場四周建有神廟、宮殿等建筑,以供王公貴族、祭司等居住。國都的外圍被辟為街區,有街道相隔,劃分給不同身份和職業的人居住。由此可見,印加帝國(

)A.社會等級制度森嚴 B.建筑風格獨具特色C.宗教信仰占據主導 D.城市規劃科學合理二、材料題(本大題共3小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摘編自韓茂莉《中國歷史地理十五講》材料二

全面抗戰爆發后,國民政府加強了以重慶為中心的公路交通建設,修筑了川滇東路、川滇西路、川中公路、川康公路和從重慶到漢中的漢渝公路。1938年10月,廣州、武漢相繼淪陷后,國民政府規劃建設西南地區公路網,旨在聯通湘、粵、桂、川、貴、滇各省,至1941年底,新修筑公路累計達5000余公里。國際交通方面,在西南修建桂越、滇越、滇緬、中印等交通線路。——摘編自步平、王建朗主編《中國抗日戰爭史》等材料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和國家把發展民族地區公路、鐵路、航空等交通運輸業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譬如,在公路建設方面,經過幾年艱苦的修筑,世界聞名的康(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于1954年12月同時通車,“所有這些,都是西藏破天荒的大好事”。——摘編自瞿曉琳《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族地區民生建設研究》(1)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秦漢時期加強西南地區治理的措施。(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抗日戰爭時期西南地區公路建設的特點及其作用。(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加強西南地區公路建設的意義。18.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經》材料二

文明者,有形質焉,有精神焉;求形質之文明易,求精神之文明難。精神既具,則形質自生;精神不存,則形質無附。然則真文明者,只有精神而已……陸有石室,川有鐵橋,海有輪舟,竭國力以購軍艦,脧民財以效洋操,如此者可謂之文明乎,決不可。何也,皆其形質也,非其精神也……求文明而從精神入,如導大川,一清其源,則千里直瀉,沛然莫之能御也。——梁啟超《國民十大元氣論》材料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具體體現為對馬克思主義文明觀的創新性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既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又包括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核心的人類和平發展新道路。——李包庚、李琳《馬克思主義文明觀視域中的人類文明新形態》(1)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近代和現代“文明觀”的內涵,并分析變化的原因。(2)根據材料三、簡述中國現代文明觀的意義。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關于世界文明的歷史,海內外學者論著頗豐,涉及的角度也各有不同,如:《草原帝國》《世界征服者》《希臘精神——一部文明史》《伊斯蘭世界帝國》《印度與中國——兩大文明的交往和激蕩》《基督教與西方文化》《日本文明——一個比較的視角》《文明的十字路口——奧斯曼帝國的興衰》《太陽與獻祭眾神:阿茲特克與瑪雅神話》《尼羅河畔的古埃及文明》等,這些書名反映了作者對世界文明的不同理解。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自擬一個論題,并加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成文。)

參考答案1.【答案】A【詳解】通過題干中粵漢鐵路的正線不經過湘潭,“潭埠勢必永遠成廢”與“距其15千米的株洲則因鐵路通車走向興盛”的對比可知,粵漢鐵路通車之后,湘潭衰落,而株洲興盛,說明鐵路的修建影響到城市的衰落與興盛,A項正確;題干只是提及了湘潭紳商對粵漢鐵路不經過湘潭的態度問題,未涉及民族工業發展的局勢,無法得出民族工業發展舉步維艱的結論,排除B項;題干只是提及了湘潭紳商對粵漢鐵路不經過湘潭的態度問題,沒有提及保路運動,排除C項;題干只涉及了南方的湘潭和株洲兩個城市,不能說鐵路的開通改變了南北經濟格局,排除D項。2.【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中的圖示信息可知,兩條大運河都貫通南北,他們的開通和疏浚都折射出國家統治范圍的廣闊和動員組織能力的強大,故這一情形出現的必要條件是國家統一、集權強大,B項正確;元朝時期,實行四等人制,加劇了民族矛盾,排除A項;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得到開發,地位不斷提升,南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完成,排除C項;隋朝時期國富民窮,元朝的社會狀況是一個復雜多元的時代,既有經濟繁榮和文化融合的一面,也有政治腐敗和社會矛盾尖銳的一面,政通人和的表述和修建大運河關系不大,排除D項。3.【答案】B【詳解】據材料可知,元朝對海運較為重視,且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運行體系,以便將各地糧食運往大都,該制度是由于元朝政治中心和經濟重心分別在北方和南方而造成的,B項正確;元朝國家海運主要是運稅糧,而不是貿易,排除A項;海運主要運輸稅糧,南北經濟交流并非主要原因,排除C項;題干只反映了海運的發展與管理,未涉及稅收來源,排除D項。4.【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天津近代交通發展歷程坎坷,既有成功的表現,也面臨重重阻礙,這一過程反映出社會發展進步艱難曲折,B項正確;封建保守勢力的確阻礙近代交通的發展,但材料借用天津近代交通發展情況來表明社會發展進步艱難曲折,A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材料體現了天津近代交通發展的艱難曲折,“發展迅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項;鴉片戰爭后,列強就已開始對華資本輸出,只是當時不占主導地位,排除D項。5.【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概括可知:題干中描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通過國家主導的全國衛生會議制定系統的衛生方針,并取得顯著成效的情況。這說明在政府的組織和號召下,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實施,使得衛生工作取得了成功,反映了國家治理體系的強大優勢,A項正確;疫病防控只是材料涉及的部分內容,不能涵蓋材料信息,排除B項;材料未有明確的信息表明是否建立了城鄉醫療救助制度,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醫療方法結構的論述,不能得出中西醫結合成為主要醫療方法,排除D項。6.【答案】D【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美國教會醫生倡議成立教會醫學聯合會,創辦《博醫會報》,報道西醫在華傳播情況和世界醫學發展動態,建立分會,可見教會力量在客觀上推動西醫在中國傳播,D項正確;西學東漸是在明朝開始的,排除A項;這些做法促進醫學知識在中國的傳播,并未解決醫療和藥品問題,排除B項;材料只是說西醫知識在中國傳播,沒有體現中醫與西醫融合,排除C項。故選D項。7.【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1973—2017年我國嬰兒死亡率的演變”可知,1973—2017年我國嬰兒死亡率總體呈現出不斷下降的趨勢,這主要得益于我國醫療衛生事業不斷發展進步,醫療技術提高、預防保健體系逐步完善,說明嬰兒死亡率的降低是醫療衛生水平不斷提升的結果,C項正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處于不斷完善的過程中,且根據嬰兒死亡率無法推斷出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情況,排除A項;人口老齡化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壽命延長有關,排除B項;嬰兒不屬于社會勞動力,因此我國嬰兒死亡率下降和社會勞動力需求之間不構成因果關系,排除D項。8.【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可知,云南省在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資源的基礎上形成了一批具有云南特色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以《云南映象》《麗水金沙》為龍頭,帶動了云南省演藝業的發展,使一批民族演藝產品和文化精品走向全國,C項正確;時代精神是指每一個時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實質,是一種超越個人的共同集體意識。材料未涉及民族文化與時代精神直接的關系,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云南省的民族文化演藝業在國內蓬勃發展的情況,未涉及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彰顯了各少數民族的政治平等。云南省民族文化演藝業的發展主要體現的是文化層面的發展成果,與少數民族的政治平等并沒有直接的關聯,排除D項。9.【答案】D【詳解】據材料可知,孔子主張復興禮樂以矯正世風,墨子強調行為實踐以利于人群,孟子倡導仁政治天下,荀子提倡改造自然并服務于社會,他們的學說雖各有側重,但均著眼于社會現實問題,強調入世和解決實際問題,體現了經世致用的精神,D項正確;材料雖體現了不同思想流派的治國理念,但并未涉及這些思想存在沖突,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不同思想間存在相互交融和借鑒,而是從不同方面提出治國方法,排除B項;材料中孔子強調的是恢復以前的社會秩序,孟子則強調的是統治者的施政理念,荀子則未提及社會秩序的問題,因此重塑社會秩序不能涵蓋材料全部內容,排除C項。10.【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周族的圖騰鳳鳥集合了不同部族的圖騰,意味著其政權的建立與文明發展是以周族為主體,雜糅了眾部族的傳統,B項正確;材料反映了周族的圖騰鳳鳥集合了不同部族的圖騰,材料不能說明動物崇拜的歷史傳承,排除A項;材料僅體現了周族文化的特征,材料與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格局無關,排除C項;材料表明周族文化雜糅了不同的部族傳統,D項表述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D項。11.【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將西洋自鳴鐘的原理說成與中國古代刻漏并無二致;醫家毛祥麟將西醫施行外科手術說成是華佗之術的‘一體’”可知,清代官員和醫家將近代西方相關科技與中華傳統文化緊密聯系,說明其并未清晰認識到西方科技的本質,對中西方文化認識缺乏理性,C項正確;經世致用強調學識對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作用,材料并未涉及經世致用理念,排除A項;華夏文化正統強調中華文化的地位與作用,而材料強調清代官員和醫家用中國傳統文化的理念看待西方科技,排除B項;中體西用強調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材料并未提到清代官員和醫家認識到西方科技的進步之處,無法說明中體西用被認可,排除D項。12.【答案】D【詳解】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在中世紀歐洲,隨著羅馬帝國的衰落,許多羅馬顯貴投身教會,將羅馬文化帶入教會之中。教會的組織結構為學術和文化提供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使得這些文化能夠在動蕩的時局中得以保存和傳承,這種穩固的體制不僅保護了羅馬文化的遺產,還為其在后來的文藝復興奠定了基礎?,D項正確;材料反映教會保護了羅馬文化,A項因果顛倒,排除A項;材料強調教會保護和傳承羅馬文化的作用,并非強調戰爭對歐洲文明的破壞,排除B項;材料強調教會對羅馬文化的保護,教會在中世紀歐洲的影響力表現在政治、經濟、思想等領域,C項以偏概全,排除C項。13.【答案】A【詳解】《荷馬史詩》是古希臘史詩,《荷馬史詩》里的英雄故事成為后世西方文學創作的源泉,表明古希臘文學是西方文學的源頭,A項正確;亞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其著作涉及哲學、政治學、文學、天文學、物理學等領域,對歐洲科學知識系統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不是蘇格拉底,排除B項;伊本·西那及其《醫典》是阿拉伯文化成就的代表,排除C項;希羅多德的《歷史》開創了敘事體的撰史體裁,《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的作者是修昔底德,排除D項。14.【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可知,題干中提到東正教傳入基輔羅斯,帶來拜占庭風格教堂建筑,體現了引進外來文化的特征;而北方因抵御惡劣天氣,建筑呈現厚厚的墻壁、小窗戶和陡峭屋頂等特色,這是結合自身環境對引進的文化風格進行改造,由此可見,基輔羅斯引進并改造外來文化,D項正確;材料主要強調的是在東正教傳入后的建筑風格變化,重點是對建筑風格的引進與改造,沒有突出宗教文化遺產豐厚,排除A項;雖然北方建筑有地域特色,但整體是在東正教傳入背景下,是先引進外來文化再根據地域特色改造,排除B項;材料主要是關于東正教傳入后的建筑文化在基輔羅斯的情況,未涉及基輔羅斯與歐洲國家關系方面的內容,排除C項。15.【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13世紀以來……《圣經》故事大都由手工業行會負責演出,戲劇表演往往將基督徒的虔誠和粗鄙的幽默感結合起來,從而吸引了眾多觀眾”結合所學可知,手工業行會的發展與城市的興起密切相關,行會成員是城市居民的一部分。神跡劇大都由手工業行會負責演出,表演形式和內容吸引了眾多城市居民觀眾,體現了市民階層的價值取向,B項正確;14世紀歐洲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也即13世紀時資產階級尚未正式出現,排除A項;神跡劇演繹《圣經》故事時與“粗鄙的幽默感”結合起來,與教會的嚴肅和絕對虔誠不同,符合市民文化需求,有娛樂功能,而非旨在進行宗教教育和確立基督教的統治地位,排除C項;神跡劇的題材并非騎士生活,反映騎士階層的道德和理想的是騎士文學,排除D項。16.【答案】A【詳解】據題干信息可知,印加帝國的國都庫斯科城中心廣場四周供王宮貴族、祭司等居住,而國都的外圍不同的街區則由不同身份和職業的人居住,由此可知,印加帝國社會等級制度森嚴,A項正確;題干并未將印加帝國的庫斯科城與其他地方進行對比,所以不能據此得出建筑風格獨具特色的結論,排除B項;中心廣場四周建有神廟、宮殿等建筑,供王公貴族和祭司等居住,這說明祭司具有重要地位,但并不能據此得出宗教信仰占據主導的結論,排除C項;題干體現的是印加帝國都城規劃體現了嚴格的等級秩序,屬于政治功能,但科學合理的說法并不能體現,排除D項。17.【答案】(1)措施:修建道路;設置郡縣;劃分不同的生產生活區;因地制宜,因俗而治。(2)特點:道路建設與長期抗戰相結合(或道路建設服務于抗戰)以重慶為中心,輻射西南地區;政府主導;打通國際國內交通線;覆蓋面廣,里程較長。作用:堅定了抗戰勝利的信心;利于戰時物資流動;便于獲得國際援助;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戰爭。(3)意義:形成了基本的交通網絡;有利于加強民族交融;方便民眾,促進經濟發展,有利于西南地區發展;加強邊防,維護多民族國家統一。【詳解】(1)措施:據材料“秦漢時期西南部族分布示意圖(局部)”并結合所學可知,秦漢時期為加強西南地區治理而采取的措施有修建道路;設置郡縣;劃分不同的生產生活區;因地制宜,因俗而治。(2)特點:據材料“全面抗戰爆發后,國民政府加強了以重慶為中心的公路交通建設,修筑了川滇東路、川滇西路、川中公路、川康公路和從重慶到漢中的漢渝公路”并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道路建設與長期抗戰相結合(或道路建設服務于抗戰);以重慶為中心,輻射西南地區;據材料“1938年10月,廣州、武漢相繼淪陷后,國民政府規劃建設西南地區公路網,旨在聯通湘、粵、桂、川、貴、滇各省,至1941年底,新修筑公路累計達5000余公里”并結合所學可知,材料體現的是以政府主導;打通國際國內交通線;覆蓋面廣,里程較長。作用:根據材料“廣州、武漢相繼淪陷后,國民政府規劃建設西南地區公路網,旨在聯通湘、粵、桂、川、貴、滇各省”并結合所學可得,堅定了抗戰勝利的信心;利于戰時物資流動;根據材料“國際交通方面,在西南修建桂越、滇越、滇緬、中印等交通線路。”并結合所學可得,便于獲得國際援助;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戰爭。(3)意義:據材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和國家把發展民族地區公路、鐵路、航空等交通運輸業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并結合所學可知,新中國成立后,形成了基本的交通網絡;有利于加強民族交融;據材料“譬如,在公路建設方面,經過幾年艱苦的修筑,世界聞名的康(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于1954年12月同時通車,‘所有這些,都是西藏破天荒的大好事’”并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南地區交通的變化,有利于方便民眾,促進經濟發展,有利于西南地區發展;加強邊防,維護多民族國家統一。18.【答案】(1)內涵:中國古代“文明觀”指良好的道德修養和天人合一的觀念。中國近代“文明觀”指物質和精神方面的進步,尤以精神文明為重。中國現代“文明觀”是“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型文明觀。變化原因:①19世紀中葉后西方文明觀的沖擊。②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的探索和改造。(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歷程的不斷深化)③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對中國式現代化的不斷探索。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深化。⑤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綜合國力及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2)意義: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理論指導。②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詳解】(1)內涵:根據材料“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知,中國古代“文明觀”指良好的道德修養和天人合一的觀念;根據材料“文明者,有形質焉,有精神焉;求形質之文明易,求精神之文明難。精神既具,則形質自生;精神不存,則形質無附。然則真文明者,只有精神而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近代“文明觀”指物質和精神方面的進步,尤以精神文明為重;根據材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具體體現為對馬克思主義文明觀的創新性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既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又包括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核心的人類和平發展新道路”可知,中國現代“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