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學基礎綜合復習含習題及參考答案_第1頁
地質學基礎綜合復習含習題及參考答案_第2頁
地質學基礎綜合復習含習題及參考答案_第3頁
地質學基礎綜合復習含習題及參考答案_第4頁
地質學基礎綜合復習含習題及參考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質學基礎綜合復習資料

緒論

一一、運遙班奔

1、地球的形狀為D

A^球形;B、理想的旋轉橢球體;C、蘋果形;D^近似梨形的旋轉橢球體;

2、下列單元不屬于大陸地表形態的是A

A、島弧:B、丘陵;C、裂谷;D、盆地;

3、下列單元不屬于海底地表形態的是B

A、大陸邊緣;B、裂谷;C、島弧;D、洋中脊;

4、下列地點,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B

A、赤道;B、南極;C、北回歸線;D、北京;

5、根據磁異常的范圍大小,下面不屬于地磁異常分類的是C

A、大陸磁異常;B、區域磁異常;C、全球磁異常;D、局部磁異常;

6、下列地區中熱流值最高的地區是B

A、大陸區;B、太平洋;。、大西洋;D、印度洋;

7、大氣圈中與人類活動和地質作用密切相關的是A

A、對流層;B、平流層;C、中間層;D、暖層;

8、下列地區中,發生地震機率最小的地區是D

A、日本;B、臺灣;C、阿拉斯加;D、廣州;

9、地磁要素包括ABD

A、磁偏角;B、磁傾角;C、磁異常;D、磁場強度;

10、根據大陸地表以下溫度的分布狀況和地熱來源,可將地球內部分為以下幾個溫

度層BCD

A、高熱層;B>外熱層;C^常溫層;D、內熱層;

11、根據氣溫的變化和密度狀況,可將大氣圈進一步分為ABCDE

A、對流層;B、平流層;C、中間層;D、暖層;E、散逸層;

12、大陸地殼由AR組成

A、硅鋁層;B硅鎂層;C、鎂鐵層;D、硅鐵層;

三、填空

1、國際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協會1975年公布的地球參數表面地球的形狀是

;近似梨形的旋轉橢球體

2、地磁要素包括、和;磁偏角、磁傾角和

磁場強度

3、根據大陸地表以下溫度的分布狀況和地熱來源,可將地球內部分為三個溫度層,

分別是、和;外熱層,常溫層,內熱層

4、根據氣溫的變化和密度狀況,可將大氣圈進一步分為、

、、和;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

暖層,散逸層

5、地球的內部有兩個最重要的地震波速度變化界面,是和

,據此可將地球內部劃分為、和

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殼,地幔,地核

四、判斷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就是指大地水準面的形態和大小;V

2、高原是海拔在800m以上,地勢較為平坦或有一定起伏的廣闊地區;如我國的青

藏高原、云貴高原等;X

3、每個大洋底都有一個洋脊或者洋隆,其中,太平洋底為洋隆,其余三大洋底都為

洋脊;J

4、平頂海山是高度在海平面附近的海山,其頂部被風化剝蝕和海水沖蝕夷平后,由

于區域性下沉淹沒于水中而形成的;J

5、古登堡面是地殼和地幔的分界面;X

6、地殼由硅鋁層和硅鎂層兩層組成;X

7、大陸地殼和大洋地殼的分界線在海岸線處;X

8、地表的重力隨著緯度的增高而減小;X

9、地磁極隨著時間的變化而不斷變化;J

10、地球內部的電性主要與地內物質地磁導率和電導率有關;J

11>放射性元素一般都集中在固體地球表層,而且主要集中在變質巖中;X

12、縱波可以通過固體、液體和氣體等介質傳播;J

13、橫波可以通過固體、液體和氣體等介質傳播;X

二、選擇

1、地表出露的褐鐵礦,稱為“鐵帽”,常常是尋找地下多金屬礦床的標志;它是由A

形成的;

A、氧化作用;B、溶解作用;C、水解作用;D、水化作用;

2、下列硅酸鹽礦物中最易風化的是C

A、石英;B、黑云母;C、橄欖石;D、角閃石;

3、分布于洋中脊的地震特點是C

A、震源淺而震級大;B、震源深而震級大;C、震源淺而震級小;D、震源深而震

級小;

4、外力地質作用的主要能源是B

A、河流進入湖泊處;B、河曲的凹岸;C、河曲的凸岸;D、山區河流進入平原處;

15、海水的運動方式主要表現為ABCD

A、海浪;B、潮汐;C、洋流;D、濁流;

16、冰川搬運冰運物的方式有CD

A、懸運:B、躍運:C、推運:I)、載運;

17、成巖作用主要包括ABC

A、壓實作用;B、膠結作用;C、重結晶作用;D、膠體沉積作用

三、填空

1、根據引起地質作用的能量來源和特點,可將其分為內能和外能兩大類,它們包括

、、、、和

;重力能,放射能,旋轉能,結晶能和化學能,太陽輻射能,日月引力能

2、根據變質作用的地質環境、物理化學因素,可將變質作用分為、

、和;動力變質作用,接觸變質作用,區域變

質作用,混合巖化作用

3、雙變質帶分別是靠大洋一側的和與之平行的;高壓低

溫變質帶,高溫低壓變質帶

4、化學風化作用包括幾種重要的化學反應,它們是、、

、和;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

月,生物化學風化作用

5、影響風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和;自然地理條件,巖性

6、河流的下蝕極限是;侵蝕基準面

7、海水的運動方式主要有、、和;

海浪,潮汐,洋流,濁流

8、按冰川在大陸上的分布及其本身的特點將冰川分為和;

大陸冰川,山岳冰川

9、地表松散堆積物由風通過、和搬運到別

處;懸移,躍移,推移

10、風積物包括和;風成砂,風成黃十

四、判斷

1、地殼運動按運動的方向可以分為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V

2、第四紀以后發生的地殼運動一般被稱為新構造運動;X

3、引起地震的根本原因在于板塊運動;J

4、活火山只能分布在板塊邊緣;義

5、地幔柱位置固定,板塊運動通過地幔柱的時候匕能形成火山鏈;V

6、整個地球內部都是熔融的,到處都存在巖漿;X

7、變質作用中,靜壓力的主要作用是使變質反應的溫度升高;J

8、糜棱巖是動力變質作用形成的巖石;J

9、水化作用不屬于化學風化作用;義

10、相同氣候條件下,非晶質、細粒、等粒結構或孔隙度大的巖石比成分相同的結

晶質、非等粒和粗粒的巖石更不易于化學風化;X

11、在風化作用中,巖石最不易風化的礦物組分是石英;J

12、碎屑物質在流水中搬運時,粘土級顆粒一旦沉積后被再一次侵蝕需要更大的流

水速度;V

13、瀑布的后退是河流的下蝕作用造成的;J

14、云南路南石林是河流的侵蝕作用形成的;X

15、泉華是地下水沉積作用的產物;J

16、南極洲屬于大陸冰川;V

17、千湖之國芬蘭,其眾多的湖泊是河流成因;X

18、蜂窩石是風蝕作用的產物;J

19、風積物包括風成砂和風成黃土;J

五、簡答與論述

1、簡述世界地震的分布;

答:引起地震的根本原因在于板塊運動;由于板塊的相對運動,在板塊的邊緣造成

地應力的積累和應變能的突然釋放,從而形成地震;所以地震的分布受板塊邊界的

控制,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以下四個地區:環太平洋地震帶;地中海一印度尼

西亞地震帶;洋脊地震帶;大陸裂谷地震帶;

2、簡述變質作用的影響因素及其結果;

答:影響和控制變質作用發生的主要因素是溫度,壓力和化學活動性流體;在變質

過程這些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常常是同時存在,相互配合而又相互制約,在不同

情況下起不同作用,從而形成不同的變質作用特征;一般說來,溫度是其中最重要

的因素;溫度升高,巖石內部分子或原子活動性加大,為變質創造前提條件,主要引

起重結晶和新生礦物形成;壓力的作用分兩種;靜壓力是上覆物質重量造成的,隨

深度增加;其作用使變質反應的溫度升高以及形成分子體積較小和比重較大的礦

物;而應力是一種定向壓力與構造運動有關,在地殼淺部較強,深部則減弱;地殼

淺部,地殼運動應力最集中,以形成巖石構造上的變化為主機械改造;在地殼深處,

由于溫度較高,礦物之間易發生化學反應;最大應力方向溶解壓溶,最小應力方向

沉淀,在定向壓力作用下形成柱狀,片狀礦物;在地下流體中,主要是HOC。?還有F、

Cl、B等揮發分;一般存在于礦物粒間孔隙,裂隙中;可能來自于原巖粒間孔隙,原巖

礦物脫水,或巖漿及地殼深處;流休的作用是起溶劑作用,促進組分的溶解,加大擴

散速度,從而促進重結晶和變質反應的進行,也可以作為一種組分參加變質反應,

形成不含水或含水的礦物,水溶液又是交代作用中物質帶入或帶出不可缺少的介

質;上述各因素不是孤立的,而是并存的、相互配合和制約的,在不同情況下,以某

種因素起主導作用,因而表現出不同的變質作用特征;

3、簡述風化作用的主要類型

答:風化作用是指地表巖石在各種地質營力作用下遭受破壞的作用;風化作用包括

三種類型:物理機械風化作用、化學風化作用和生物風化作用;機械風化作用主要

是由于溫度變化、水的物態變化水的凍結與融化以及鹽晶體的生長、巖石的釋重

以及正在生長的植物根的作用;化學風化作用是巖石的化學分解,主要包括氧化作

月、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等重要的化學反應;生物風化作用是指生物在

其生命活動中,新陳代謝產物及尸體腐爛分解產物與巖石中礦物的化學元素發生

生物化學反應,使原礦物或巖石破壞的過程;

4、簡述母巖風化產物的類型

答:母巖的風化產物有三類:

其一,陸源碎屑物質:它是母巖遭受機械風化后破碎而成的碎屑物質再經機械搬運

作用和沉積作用所形成的碎屑物質,如石英、長石等;

其二,粘土物質:粘土礦物主要是由母巖化學風化中長石分解而成;

其三,化學及生物化學物質:這類沉積物來源于母巖化學分解;主要是:AbOs'Fe。,、

FeO、SiO2>CaO、Na2O>KQ、MgO等;它們以膠體真溶液的形式在水中搬運至適當

的環境中沉淀下來;

5、解釋機械沉積分異作用

答:機械沉積是在碎屑的重力大于水流的搬運力時發生的;由于流水的流速、流量

不定,碎屑本身的大小、形狀、比重不同,故沉積順序有先后之分;從碎屑大小上看,

最先沉積的是顆粒粗大的碎屑,依次過渡到最小的碎屑;從碎屑比重上看,比重大

的顆粒沉積先于比重小的顆粒;這樣,在沉積的過程中,使原來粗、細、輕、重混雜

在一起的物質,按一定順序依次沉積下來,這種作用稱機械沉積分異作用;這種作

月的結果使沉積物按照礫石一砂一粉砂一粘十的順序,沿搬運的方向,形成有規律

的帶狀分布,因此,沉積物固結后分別形成礫巖、砂巖、粉砂巖和粘土巖;

6、簡述成巖作用的主要類型

答:成巖作用是指沉積物沉積以后,由疏松的沉積物變成固結巖石的作用;成巖作

月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壓實作用

日于上覆沉積物逐漸增厚,壓力也不斷增大,因此,沉積物中的附著水分逐漸排出,

顆粒間的孔隙減少,體積縮小,顆粒之間的聯系力增強,進而使沉積物固結變硬;

2、膠結作用

填充在沉積物孔隙中的礦物質將分散的顆粒粘結在?起,稱為膠結作用;

3、重結晶作用

沉積物受溫度和壓力影響,使非結晶物質變成結晶物質,使細粒結晶物質變成粗粒

結晶物質,這種作用稱重結晶作用;

7、解釋喀斯特的概念及其形成的基本條件

答:地下水中含有大量的CO?和有機酸,在可溶性碳酸鹽巖廣泛分布的地區,地下水

沿層面及孔隙流動,在流動過程中不斷溶蝕沿途巖石;地下水的溶蝕作用為主,再

加上地表水的共同作用,使地表和地下形成一些特殊地形,這些地形以及作用過程

稱喀斯特;喀斯特形成的基本條件為:節理等裂隙發育的、產狀平緩的厚層可溶性

巖石及豐富的可流動的地下水;

8、簡述海蝕地貌的形成過程

答:海水運動的動能、海水的溶解作用及海洋生物活動等因素引起海岸及海底巖

石的破壞作用稱海蝕作用;海蝕作用方式有機械剝蝕作用和化學溶蝕作用,但以機

械剝蝕作用為主;機械剝蝕作用有兩種:一種是海水在運動過程中對巖石進行沖積

導致巖石破壞,稱為沖蝕;一種是運動著的海水所挾帶的礫砂摩擦、碰撞海岸或海

底使其遭受破壞,稱為磨蝕作用;海蝕作用的主要營力是海浪;海浪在基巖組成的

海岸帶以拍岸浪猛烈沖積海岸以及以其挾帶的礫砂磨蝕海岸帶海底和海岸巖石;

潮汐在開闊的海岸帶可助長海浪的破壞作用;

在海浪和潮汐的不斷破壞下,首先在岸壁基部海浪達到的高度附近,形成沿海岸延

伸的凹槽,稱為海蝕凹槽;海蝕凹槽繼續擴大、加深,海蝕凹槽上部巖石失去支撐而

垮塌,形成直的陡峭巖壁,稱為海蝕崖;海蝕崖在海浪作用下不斷后退,則在海蝕崖

前形成由基巖組成的微向海傾斜的平臺,稱為海蝕平臺或波切臺;底流把剝蝕海岸

的物質帶到波切臺外靠海水?側沉積下來形成波筑臺;殘留丁?波切臺上未被剝蝕

掠的基巖巖柱稱海蝕柱;海蝕平臺因海蝕作用而不斷加寬,使波浪沖擊崖基時要經

過越來越長的距離,波浪的能量消耗越來越大;最終,海浪的能量全部消耗在海蝕

平臺上;海蝕作用趨于停止;此后,如果地殼上升使波切臺上升到海水不能淹沒的

高度時,形成海蝕階地;

二、選擇

1、下列不是礦物的是C

A、冰;B、石英;C、煤;D、自然金;

2、不參加晶體組成,且與礦物晶體無關的水是D

A,沸石水;B、化合水;C、層間水;D,吸附水;

3、下列礦物中,硬度比石英大的是A

A、黃玉;B、螢石;C、正長石;D、方解石;

4、白云母和黑云母屬于C

A、完全解理;B、不完全解理;C、極完全解理;D、中等解理;

5、橄欖石屬于R礦物

A、環狀結構硅酸鹽;B、島狀結構硅酸鹽;C、架狀結構硅酸鹽;D、鏈狀結構硅

酸鹽;

花崗巖屬于A

A、酸性深成侵入巖;B、中性淺成侵入巖;C、基性深成侵入巖;D、基性淺成侵

入巖;

三、填空

1、根據水在礦物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在礦物晶體結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分為

、、、和;吸附水,結晶

水,結構水,沸石水,層間水

2、根據二氧化硅的含量,可將巖漿巖分為、、

和;標明其二氧化硅含量,否則判錯超基性巖SiO2<45%,基性巖Si02

45-52%,中性巖SiO252-65%,酸性巖SiO2>65%

四、判斷

1、結構水不參加晶體組成,且與礦物晶體無關;X

2、火山巖中的杏仁體屬于顯晶集合體形態;X

3、礦物的顏色可以用類比法進行描述,比如說赤鐵礦的豬肝色;J

4、礦物的光澤其實是指礦物表面的發光性;X

5、金剛石的摩氏硬度為10;V

6、白云母的解理為不完全解理;X

7、普通輝石和普通角閃石都是鏈狀結構硅酸鹽礦物;J

8、高嶺石和云母是屬于層狀結構硅酸鹽礦物;J

9、沉積巖與變質巖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J

10、巖漿巖中石英和角閃石具有特殊意義,能夠反映巖漿巖中SiO?飽和度,因此可

以稱為酸度指示礦物;X

11、鮑溫反應系列解釋了巖漿巖中礦物共生組合的一般規律;J

12、花崗巖是酸性深成侵入巖;J

13、安山巖是中性噴出巖;J

14、由沉積巖經變質作用形成的變質巖被稱為正變質巖;X

15、按照李克定律,在地殼深處,礦物在最大應力方向沉淀,最小應力方向溶解;X

16、片麻巖是一種區域變質巖;V

五、簡答與論述

1、簡述礦物中水的存在類型

答:水是很多礦物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水在礦物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在礦物晶體結

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分為:

1、吸附水:中性水分子被機械吸附于礦物顆粒表面或孔隙中,如粘土礦物表面的

薄膜水,T^llOC全部脫失,水的數量也不固定;水不參加晶體構成,與礦物晶體結

構無關;

2、結晶水:以中性水分子形式參與構成礦物晶體結構,水的數量固定,并遵守定比

定律,因受晶格束縛,脫失溫度較高,約200~500℃,甚至更高,脫失后,結構被破壞;

3、結構水或化合水:以0H或H\HO離子形式參與構成礦物晶體結構,因而也有

確定的含量比;結合強度更高,脫失溫度500~900°。,以放出;

4、沸石水:沸石礦物的晶體結構中存在大的空腔和通道,以乩0存在其中,占有確

定位置,含量有一定上限,隨溫度變化逸失后不破壞結構;

5、層間水:存在于層狀結構硅酸硅礦物結構單元之間的中性水分子,如蒙脫石的

層間水,含量不定,水逸失,結構不破壞,只是相鄰結構單元層間距縮小,有水時,再

吸收,膨脹;

2、簡述鮑文反應序列及其用途

答:美國學者N.L.鮑文1922年根據人工硅酸鹽熔漿的實驗發現:巖漿在冷卻時,

主要造巖礦物的結晶析出遵循一定的順序,可劃分為兩個系列,即斜長石的連續反

應系列和暗色礦物的不連續反應系列,被稱為鮑文反應系列;

根據反應的性質不同,鮑溫把巖漿巖中主要造巖礦物分為兩個反應系列;連續

反應系列為架狀的硅鋁礦物,礦物成分上有連續漸變關系,內部的結晶格架無質的

變化;不連續反應系列為鐵鎂礦物,礦物成分的變化是不連續的,內部結晶格架發

生了質的變化;如橄欖石變為黑云母,其結晶格架由島狀變為層狀;

上述兩個系列在巖漿結晶過程中,硅鋁礦物與鐵鎂礦物依次對應出現共結關系,

最后兩個系列演化成一個系列,即鉀長石、白云母和石英,它們是巖漿結晶的最終

產物;

根據上述反應系列可以解決下列實際問題:

1確定礦物的結晶順序;反應系列上部的礦物比下部的礦物早結晶;顯然橄欖

石、基性斜長石是最早結晶的礦物,石英則是巖漿結晶的最后產物;

2解釋了巖漿巖中礦物共生組合的一般規律;日于兩種反應系列存在著共結關

系,當巖漿冷卻到一定溫度時,必定同時結晶出一種淺色礦物和一種暗色礦物;例

如當巖漿降至1550C時,析出橄欖石、斜方輝石和基性鈣、培長石而組成超基性巖;

巖漿溫度降至1270c時,單斜輝石和拉長石同時析出組成基性巖;

3解釋了巖漿巖多樣性的原因;同一種巖漿可以形成不同類型的巖漿巖;

4解釋了巖漿巖中某些結構上的特征;如斜長石的正常環帶結構和暗色礦物的反應

邊結構;

二、選擇

1、Fe3+:Fe2+如果大于3,則沉積巖底顏色多為D

A、棕色;B、黑色;C、淺綠灰色;D、紅色或棕紅色;

2、某碎屑巖含中礫石8%,細礫石10%,粗砂17%,中砂16%,細砂18%,粗粉砂

14%,細粉砂17%,則應命名為A

A、含礫的粉砂質砂巖;B、含粉砂的礫質砂巖;C、礫質粉砂巖;D、粉砂質礫巖;

3、竹葉狀灰巖是B

A、生物骨架結構;B、粒屑結構;C、晶粒結構;D、泥狀結構;

4、碳酸鹽巖結構中常見的粒屑有ABCD

A、內碎屑;B、生物碎屑;C、鮑粒;D、團粒;

三、填空

1、沉積物的成巖作用主要包括、和;壓實作用,

膠結作用,重結晶作用

2、沉積巖的顏色按照成因可分為、和;繼承色,

原生色,次生色

3、碳酸鹽巖的結構類型主要有、和;粒屑結構,

生物骨架結構,晶粒結構

4、碳酸鹽巖中常見的粒屑有、、和

等;內碎屑,生物碎屑,鮑粒,團粒

四、判斷

1、機械沉積分異作用的結果使沉積物按照礫石一砂一粉砂一粘土的順序,沿搬運

的方向,形成有規律的帶狀分布;J

2、純石英砂巖為白色是繼承了石英的顏色,是一種繼承色;V

3、厚度?的巖層我們稱為薄層;X

4、按照石油行業碎屑顆粒粒度分級標準,?的碎屑顆粒為中砂;V

5、某碎屑巖含中礫石8%,細礫石10%,粗砂17%,中砂16%,細砂18%,粗粉砂

14%,細粉砂17%,則應命名為“含礫的粉砂質砂巖”;V

6、圓度好的碎屑顆粒一般來說球度也比較高;X

7、基底膠結代表碎屑與膠結物同時沉積,是快速堆積的產物;J

8、在砂巖和雜砂巖中,按照三個端元組分石英Q、長石F、及巖屑R的相對含量劃

分類型;V

9、粘土巖主要是指粒度〈的細顆粒組成,并含大量粘土礦物高嶺石、蒙脫石、水

云母等的疏松或固結的巖石;X

10、我國華北地區廣泛分布的竹葉狀灰巖中的“竹葉”體是一種典型的內碎屑;V

五、簡答與論述

1、列舉沉積巖層理構造的主要類型,并加以說明;

答:層理是沿原始沉積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礦物成分、顏色、結構等特征發生變化

所構成的一種層狀構造;層理不僅是沉積巖的基本構造特征,而且也是研究沉積環

境或沉積相的良好標志;一般按形態特點把層理分為下列類型:

1、水平層理:細層之間以及細層與層系界面之間互相平行,主要形成于細粉砂和

泥質巖石中,多見于水流緩慢或平流的環境中形成的沉積物內,如河漫灘、牛輾湖、

瀉湖、沼澤、閉塞的海灣沉積物中;

2、平行層理:類似水平層理,細層之間以及細層與層系界面之間也互相平行,但出

現在粒度較粗的砂巖中,常伴有沖刷現象,它形成于急流、水淺的水流條件下;

3、波狀層理:細層呈波狀起伏,但其總方向相互平行,并平行于層系面;其成因有

兩種,一種是往復振蕩的波浪造成的,波層對稱,多見于湖泊淺水帶、海灣、瀉湖環

境的沉積物中:另一種是微弱的單向水流造成的,波層不對稱,多見于河漫灘沉積

物中;

4、斜層理:細層與層系界面斜交,且層系之間可以重疊、交錯;它是水流或風中形

成的沙紋或沙波被埋藏以后在巖層剖面上所呈現出的構造特征;細層的傾向反映

了介質的流向風向,細層的厚度相當于沙紋或沙波的高度反映介質的流速;因此,

斜層理常用來作為水流動態流速、方向、水深等和沉積環境的重要標志;常見者如

下:

a、板狀斜層理:細層單向傾斜?,單向水流所造成,見于河床沉積中;

b、槽狀交錯層理:在層理的橫切面上,層系界面呈凹槽狀,細層的彎度與凹槽一致

或以很小的角度與之相交;在縱剖面上,層系界面呈緩弧狀彼此切割,細層與之斜

交;河流沉積物中常見之;

c、楔形層理:層系呈楔形,多出現于三角洲及湖、海的淺水地帶;

5、透鏡狀層理:砂質小透鏡體連續地且較有規律地包裹于泥質層中,砂巖透鏡體

內部又具有斜層理;它在潮汐沉積物中最常見;

6、粒序層理:又叫遞變層理,是無明顯的細層界線,整個層理主要表現為粒度的變

化,即由下至上粒度由粗到細逐漸遞變;它是濁流的沉積特征,并且比較常見;

7、塊狀層理:巖層自下至上巖性均一,肉眼看不出其它內部層理構造,一般厚度大

于1m,是沉積物快速堆積的產物;也可為生物擾動所致;

2、列舉陸源碎屑巖的類型并說明其粒度含量標準;

答:碎屑巖中礫石粒度>2mm的含量大于50%者叫礫巖;碎屑巖中粒度為2?的陸

源碎屑含量大于50%者稱為砂巖;碎屑巖中粉砂級碎屑粒度?占50%以上者叫粉

砂巖;粘土巖主要是指粒度〈的細顆粒組成,并含大量粘土礦物高嶺石、蒙脫石、

水天母等的疏松或固結的巖石;

3、解釋成分成熟度和結構成熟度的概念;

答:成分成熟度一一指碎屑組分在風化、搬運、沉積作用的改造下接近最穩定的

終極產物的程度;一般來說,不成熟的砂巖是靠近物源區堆積的,含有很多不穩定

碎屑,如巖屑、長石和鐵鎂礦物,高成熟度的砂巖是經過長距離搬運,遭受改造的結

果,幾乎全由石英組成;因此,砂巖中存在的巖屑、碎屑礦物的種類和相對豐度,即

成分成熟度,是物源區地質條件、風化程度和搬運距離的反映;

結構成熟度一一碎屑顆粒的分選性、磨圓度即顆粒含量接近極限的程度;它一般隨

搬運距離的增加而增高;

砂巖的結構成熟度通常與成分成熟度協調?致;

4、簡述砂巖成分分類的依據并解釋為什么以此為分類依據;

答:在巖石分類時,首先必須選擇在客觀上能夠鑒定而又最能聯系巖石成因的特征

作為分類的依據;其次應當考慮分類方案既適用于野外工作,又適用于室內研究;

根據上述原則,目前一致認為砂巖分類應當反映這樣三個問題:

1、來源區的母巖性質;

2、搬運和磨蝕歷史,即巖石成熟度;

3、沉積時的介質物理條件,即流動因素;

因此,從具體標志來說,應當選擇砂巖中的石英、長石、巖屑和粘土基質四種組分

作為分類依據;因為這些變量容易鑒別,又有成因意義,它們彼此間的數量關系可

以反映砂巖的成因特征;

不穩定碎屑組分可以反映物質來源;長石是花崗質母巖的標志,巖屑則是火山巖、

沉積巖和淺變質巖母巖的標志;長石和巖屑的比值即F/R,稱來源指數可以反映出

來源區母巖組合的基本特征;

搬運和磨蝕的歷史可以通過穩定組分和不穩定組分的相對量比來表示即Q/F+R,

稱礦物成熟度;在一般情況下,礦物成熟度越高,磨蝕條件越好、搬運歷史也越長;

砂巖中分布最普遍的穩定組分是石英;

介質的物理條件密度和粘度是影響碎屑物機械沉積的重要因素,砂巖中粘土基質

的有無和數量多少,是機械分異作用好壞的具體指標,介質的這種性態可以用碎屑

與基質比值即(:/\1,稱流動指數來表示;(:/\1比值可以直接反映砂泥混雜的程度,

即巖石分選性的好壞;如果C/M比值很小,則砂泥混雜、分選性很差,說明簸選不

徹底,沉積物堆積速度很快;

二、選擇

1、按照湖水鹽度,含鹽度1%一%的湖泊為C

A、微咸水湖;B、淡水湖;C^咸水湖;D、鹽湖;

2、無障壁海岸帶的波浪帶中能量最高的是B

A、升浪帶;B、破浪帶;C、碎浪帶;D、沖浪帶;

3、無障壁海岸沉積環境中代表潮上帶的是B

A、海岸沙丘;B、后濱;C、前濱;D、近濱;

4、障壁海岸潮坪亞相中砂坪屬于C

A、高潮坪;B、中潮坪;C、低潮坪;D、潮上坪;

5、下列環境中不可能有濁積巖出現的是D

A、深海;B、淺海;C、湖泊;D、河流;

6、標準相模式應該能起到以下作用ABCD

A、可以作為對比的標準;B、可以作為進一步研究的提綱和指南;C、可以對新區

進行預測;D、可以作為環境或體系水動力條件解釋的基礎;

7、河流相根據環境和沉積物特征可進一步劃分為ABCF.亞相

A、河床亞相;B、堤岸亞相;C、天然堤亞相;D、河漫亞相;E、牛胡湖亞相;

8、進積式三角洲沉積的層序由底向上依次為BAC

A三角洲前緣粉砂和泥;B、前三角洲泥;C、三角洲平原的粗粒河流和漫灘沼澤沉

積;D、遠砂壩沉積;

9、一個典型的現代無障壁海岸沉積環境可分為BCDE

A、瀉湖;B、海岸沙丘;。、后濱;D、前濱;E、近濱;

10、根據沉積物顆粒在塊體流中的支撐機理,把重力流劃分為ABCD類型

A、濁流;B、顆粒流;C、液化沉積物流;D、碎屑流;

11、重力流的形成條件包括BCD

A、一定的深度;B、物源條件;C、觸發機制;D、滯水環境;

三、填空

1、沖積扇的沉積類型包括、、和;

泥石流沉積,辮狀河道沉積,漫流沉積,篩余沉積

2、按照河道的平面幾何形態,可將河流分為、、

和四種類型;平直河,曲流河,辮狀河,網狀河

3、河流相根據環境河沉積物特征可進一步劃分為、、

河四個亞相;河床,堤岸,河漫,牛胡湖

4、按湖水深度和所處的地理位置,可將碎屑型湖泊相劃分為

、、和等幾個亞相;湖泊三角洲匕濱

湖,淺湖,半深湖,深湖

5、蓋洛韋關于三角洲的成因類型包括、和;河

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潮控三角洲

6、根據二角洲的沉積環境和沉積特征,可將二隹洲進一步劃分為、

和三個亞相類型;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緣,前三角洲

7、一個典型的現代無障壁海岸沉積環境可分為、、

和等幾個次級環境;海岸沙丘,后濱,前濱,近濱

8、障壁海岸相的亞相類型有、和;瀉湖亞相,潮

坪亞相,障壁島亞相

9、根據沉積物顆粒在塊體流中的支撐機理,重力流可分為、

、和;濁流,顆粒流,液化沉積物流,碎屑流

10、重力流的形成條件為、和;物源條件,觸發

機制,滯水環境

11、按海洋潮汐作用將援酸鹽巖沉積相帶劃分為、和

;潮上帶,潮間帶,潮下帶

四、判斷

1、沖積扇相沉積物一般分選磨圓都很差;J

2、網狀河一般都是幼年河;X

3、河流相中,心灘沉積相對于邊灘沉積而言,成分更為復雜,成熟度更低,粒度變化

范圍大的多,粒級也更粗一些;V

4、河流沉積的多階性是由區域性地殼振蕩運動造成的;X

5、在干旱、半干旱氣候帶的閉塞湖泊中,湖水化學沉積物的成分和海水化學沉積

物的成分十分接近;X

6、咸湖是指鹽度大于千分之三十五的湖泊;J

7、碎屑湖泊的沉積物一般是圍繞湖盆呈環帶狀分布,由邊緣到中心,依次為砂礫

巖、砂巖、粉砂巖、泥巖;X

8、珠江二角洲屬于以潮汐作用為主的破壞性二角洲;J

9、黃河三角洲在平面上呈扇形或半圓形,稱朵形三角洲,屬于破壞性三角洲;X

10、三角洲相中最有利的儲集體可能是三角洲前緣亞相的各種類型砂體;V

11、三角洲沉積在垂向上由底向上粒度由粗變細,呈反旋回性質;X

12、根據PH值,海水屬弱堿性介質;V

13、根據波浪的變形程度,可以把海岸帶的波浪劃分為升浪帶、破浪帶、碎浪帶、

沖浪帶等4個部分,其中能量最高的是破浪帶;V

14、無障壁海岸沉積環境中,后濱亞相位于高潮線以上,也叫做潮上帶;J

15、海岸帶沉積的特征是砂質的成分純、成熟度高,含有生物介殼,狀態為凸而朝

上,發育各類交錯層理,波痕等;V

16、障壁海岸潮坪亞相中,高潮坪也叫做砂坪;X

17、深度是濁流形成的決定因素;X

18、重力流中的水起到了搬運介質的作用;X

19、濁積巖的物質成分和層理構造在垂向上的變化遵循鮑瑪序列,自然界中的濁積

巖剖面都應當呈現出完整的鮑瑪序列;義

20、濁流方向從近物源到遠物源,粒度是由粗到細的;J

21、海洋中碳酸鈣的補償深度一般為500米左右;X

22、湖泊碳酸鈣一般規模較小,是局部性的;X

23、威爾遜按照地理位置分布劃分碳酸鹽沉積相帶,其中臺地沉積區應該屬于歐文

按海水能量劃分的Z帶,也就是近岸低能帶;J

五、簡答與論述

1、解釋沃爾索相律

答:沃爾索相律指出:只有那些沒有間斷的,現在能看到的相互鄰接的相和相區才

能重登在一起;換句話說,只有在橫向上成因相近且緊密相鄰而發育著的相,才能

在垂向上依次疊覆出現而沒有間隔;這是相分析中的一條基本準則;簡單的說,就

是在沒有沉積間斷的地層剖面里,垂向上彼此鄰接的相在橫向上也一定彼此鄰接;

2、簡述山麓一洪積相沖積扇相的形成過程;

答:山麓一洪積相發育在大陸地區的山前帶,有大小不一的沖積扇和充填其間的山

麓坡積、墜積物組合而成,其中沉積扇是山麓一洪積相的主體;

沖積扇是山區河流注入盆地時在山前地帶快速堆積而成的扇狀粗碎屑堆積體,在

陸相沉積中,它是粒度最粗,分選最差的近源沉積單位,向其下傾方向可以漸變為

沖積平原的河流體系;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攜帶有大量碎屑物質的山區河流流出山

口,進入平原后,在山口處由于坡度突然變緩,流速變小,水流分散,再加上蒸發和

向下滲透等原因,使流水介質的搬運能力大為減弱,從而使碎屑物質快速堆枳下來,

形成沖積扇;一般來說,在干旱、半干旱地區,暴雨季節,最容易發育;

3、簡述河流沉積的二元結構

答:在河流相的垂向剖面中,下部為河床亞相,常為河流相沉積的主體,一般厚度較

大,主要由河床滯留礫巖、砂巖邊灘或心灘組成,因位于河流相剖面的下部,又稱為

底層沉積;剖面上部為堤岸亞相與河漫亞相,稱為河流相的頂層沉積,主要由粉砂

巖、粘土巖等細粒沉積組成;底層沉積和頂層沉積的組合所組成的垂向剖面下粗上

細的正旋回稱之為河流沉積的二元結構;

4、論述湖泊相的相組合

答:在理想情況下,湖泊沉積在平面上基本呈環帶狀,由湖岸至中心依次為濱湖亞

相、湖泊三角洲亞相一淺湖亞相、扇三角洲亞相一半深湖、深湖亞相湖底扇沉積;

碎屑沉積物的粒度由粗變細,深湖區為盆地中心;但在斷陷湖盆內,情況則有所不

同,湖盆具不對稱結構;理想的湖泊沉積層序是從下向上為:深湖的粘十質沉積一

淺湖細碎屑沉積一濱湖砂質沉積一河流粗碎屑沉積,形成下細上粗的反旋回層序;

5、簡述三角洲的形成過程

答:三角洲是帶有泥砂的河流進入蓄水盆地,因流速減小,沉積物在河口地區大量

堆積,并導致岸線向盆地方向不規則進積而進行的沉積體;形成三角洲的原因是由

于河流流速驟減,泥砂在河口地區堆積,形成淺灘,不斷加大增高,露出水面,形成

河口砂壩,這樣就把原來的水流分為兩支,分支河道向前發展,形成次一級的河口

砂壩,這一過程不斷重復,就形成了一個喇叭形向海延伸的多叉道河網系統;這就

是三角洲;

6、簡述進積式三角洲沉積的垂向層序,說明三角洲相與油氣的關系;

答:進積式三角洲沉積的層序由底向上是前三角洲泥一三角洲前緣粉砂和砂一三

角洲平原的粗粒河流和漫灘沼澤沉積;粒度由細變粗,呈反旋同性質;

在三角洲相中,前三角洲以粘土質沉積為主,厚度大、分布廣,富含河流帶來和原地

堆積的有機物質,堆積速度和埋藏速度快,有利于有機質的保存和向石油轉化;三

角洲沉積體中有大量的各種類型砂體,如前緣帶的席狀砂和河口砂壩,分選好,儲

油物性好,又最靠近前三角洲泥生油帶,聚集油氣最有利;其次是三角洲平原上的

分流河道砂體,也能形成中小型油田;海進階段形成的海相粘土夾層、三角洲平原

上分流河道間的沼澤沉積都可以作為蓋層和隔層:三角洲沉積速度很快,厚度大,

區域性向海傾斜容易產生重力滑動,產生同生斷層,斷層下降盤厚度大,常形成狹

長形的滾動背斜,這些都是有利于油氣聚集的構造條件;

7、簡述無障壁海岸相的亞相類型及特征;

答:無障壁海岸海岸線平直,向廣海沒有障壁,水動力條件主要為波浪,水動力條件

強;無障壁海岸帶的沉積后境可分為海岸沙丘、后濱、前濱、臨濱近濱等幾個亞相;

1、海岸沙丘亞相:海岸沙丘砂是海灘砂被風改造的產物;粒度較細,細一中粒,分

選好,磨圓度高,重礦物富集,以石英為主,或以碳酸鹽顆粒為主,含大量生物介殼,

平行層理,風成大型交錯層理,細層較陡,達30°-40°;

2、后濱亞相潮上帶:位于高潮面之上,只有在風暴潮時才被海水淹沒,經常暴露水

上,遭受風的改造;中砂為主,平行、小型交錯層理,低洼地區可富集大量生物介殼、

介殼凸面朝上,發育蟲孔、生物擾動構造,重礦物含量高,局部可富集成礦床;

3、前濱亞相潮間帶:是海灘的主要部分,地形平坦,一般為砂質海灘,在高能情況

下也可形成礫質海灘;成分純,圓度高、分選好,發育低角度沖洗交錯層理,波痕、

沖刷痕構造,含有介殼、云母碎片、介殼凸面朝上,呈席狀或寬條帶狀;

4、臨濱亞相近濱亞相:潮下高能帶,近濱中部位于破浪帶,這個帶能量高,可形成

沿岸砂壩;細一中粒砂,成分純,含少量介殼,發育低角度楔形交錯層理,槽狀交錯

層理,浪成交錯層理,越靠近下部,粒度越細,發育水平、波狀層理;

總之,海岸帶沉積的特征是砂質的成分純、成熟度高,含有生物介殼,狀態為凸面朝

上,發育各類交錯層理,波痕等,在進積序列中,自下而上為反施回下細上粗,由臨

濱一前濱一后濱,在退積序列中,正旋回;

8、簡述鮑瑪序列

答:濁流沉積物的物質成分和層理構造在垂向上的變化很有規律,具獨特的特

征;60年代初期,荷蘭學者鮑瑪Bouma,1962對濁流沉積進行了系統研究,綜合總結

出一個理想的層序;認為一次濁流過程形成的濁積巖由5段組成,這5段構成一個

韻律;

A段一一底部粗粒遞變層段,以砂為主,底部有礫,正遞變;

B段一一下部平行紋層段,細砂、粉砂、含泥、平行層理;

C段一一流水波紋層段,以粉砂為主,有細砂和泥,具小型流水波紋層理和上攀層理,

并出現包卷層理,變形層理;

D段一一上部水平紋層段,以粉砂質粘土巖為主,水平層理;

E段一一泥巖段,塊狀泥巖,有時與湖相泥巖混為一體;

這就是著名的鮑瑪序列,它反映了濁流沉積隨時間進展,沉積范圍擴大,能量減弱

的結果;

9、總結現代海洋碳酸鹽巖沉積的規律

答:絕大多數的碳酸鹽是在淺水的海洋環境中形成的,其沉積作用過程主耍受化學

及生物化學條件的控制;海相碳酸鹽沉積在成因上有許多獨特之處,其主要特征可

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生物在碳酸鹽沉積中具有重要作用

生物直接吸收C/、(XV一,形成骨骼或介殼、礁等,糞球粒;

生物的新陳代謝,吸收C()2改變水體的物化條件,促進碳酸鹽的結晶沉淀;

2、水動力條件對碳酸鹽沉積具有控制作用

如灰泥代表安靜環境,而顆粒代表的是動蕩環境,特別是鮑粒;

3、碳酸鹽沉積基本上是在原地形成的

碳酸鹽沉積基本上是在原地或盆內形成的,而不是由河流等由盆外搬運來的,雖然

在盆內形成的一些較粗顆粒內碎屑、生粒、鮑粒等可以經過流水或波浪的改造,但

搬運距離通常很小,只有風暴和濁流可以遠距離搬運;

4、碳酸鹽沉積主要形成于溫暖、清潔、透光的淺水環境

現代海洋中的碳酸鹽沉積物主要分布在赤道兩側南北緯30°以內的熱帶及亞熱帶

地區;在這種溫暖的水域中,各種鈣質的生物大量繁衍,表層水的CaCOs已達到飽和

程度,各種碳酸鹽顆粒廣泛分布,因此,溫暖的氣候是碳酸鹽沉積的一個有利條件;

雖然在熱帶、亞熱帶海水中,CaCQs基本上是飽和的,但并非在各地都能發生碳酸鹽

沉積,其關鍵在于海水清潔度和深度;現代的碳酸鹽主要分布在沒有碎屑物注入的

清潔的淺水環境;在有河流注入的地區,由于濁水降低了海水的透光度,不利于生

物的生活生長,同時渾水對碳酸鹽沉積有抑制作用:

淺水是碳酸鹽沉積的另一個有利條件,因為水淺、溫度較高,透光性好、含氧充足,

有利于生物的生存與繁衍;另外,在動蕩的水中,C03容易逸此也有利于Cat%的沉

淀;

5、碳酸鹽的沉積作用迅速,但容易受到抑制

現代碳酸鹽沉積速度是非常快的,以波斯灣為例,有人推算,按照現代的沉積速率,

會在幾百萬年的時間內堆滿,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因為碳酸鹽沉積還受到地殼沉

降,陸源碎屑物的注入,以及因地表出露被溶解等條件的限制,所以,在同一沉積盆

地中,碳酸鹽巖的厚度往往沒有碎屑巖厚,要造成巨厚的碳酸鹽沉積,盆地的沉降

速率必須與沉積速率相匹配,其它條件氣候、清水、生物等也要適宜,因此,在地質

歷史中,碳酸鹽巖的沉積是間歇性發生的;

一、璉徉

1、下面不屬于年代地層單位的是C

A,宇;B、統;C、宙;D,階;

2、二疊紀屬于A

A、古生代;B、中生代;C、新生代;D、元古代;

3、燕山構造階段屬于B

A、新生代;B、中生代;C、古生代;D、元古代;

4、寒武紀最重要的標準化石是I)

A、筆石;B、珊瑚;C、半淡水魚;D、三葉蟲;

5、中生代包括BCD

A、二疊紀;B、三疊紀;C、侏羅紀;D、白堊紀;

在下列地層中發現煤最多ABC

A、石炭紀;B、侏羅紀;C、二疊紀;D、三疊紀;

三、填空

1、地層劃分的方法由于劃分依據多種多樣也種類繁多,具體的方法主要有

.和;巖性法,標志層法,沉積旋回法,標準化石法,生物組合

法,同位素測年,古地磁測年,地球物理法

2、巖層的產狀要素是、和;走向,傾向,傾角

3、地層接觸關系主要有、和三種類型;整合,平

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四、判斷

1、三疊紀屬于古生代;X

2、煤在石炭紀、二疊紀和侏羅紀地層中發現最多:J

3、白堊紀的代號為T;義

4、新生代構造階段主要是喜馬拉雅構造階段;J

5、地槽是地殼上相對穩定的地區;X

6、三葉蟲高度繁盛并迅速演化的時期是寒武紀;。

7、早古生代是一個廣泛海侵的時期,因此下古生界主要是海相地層;V

8、泥盆紀是生物大變革的時期,生物界大舉登陸,形成陸生植物、陸生脊椎動物和

海生無脊椎動物興衰交替的局面;V

9、所謂“恐龍時代”指的是中生代;V

10、所謂“裸子植物時代”指的是古生代;

11、被子植物到新生代開始占統治地位;J

五、簡答與論述

1、默寫地質年代表

宙代紀

顯生宙新生代Kz第四紀Q

晚第三紀N

早第三紀E

中生代Mz白堊紀K

侏羅紀J

三疊紀T

古生代Pz二疊紀P

石炭紀C

泥盆紀D

志留紀S

奧陶紀0

寒武紀

隱生宙元古代Pt震旦紀Z

一44b壇

1、巖層產狀要素包括ACD

A、走向;B、厚度;C、傾向;D、傾角;

2、斷層的幾何要素包括ABC

A、斷層面;B、斷盤;C、位移;D、傾角;

3、含油氣盆地內的一級構造單元有

A、背斜帶;B、隆起;C、坳陷;D、斜坡;

三、填空

1、褶曲的基本形態為和;背斜,向斜

2、按形成時的力學性質,節理可分為和兩類;張節理,剪節

3、斷層的幾何要素包括、和;斷層面,斷盤,位

4、根據斷層兩盤的相對位移關系可分和兩類;正斷層,逆斷

5、含油氣盆地內部的一級構造單元為、和;隆

起,坳陷,斜坡

6、板塊間的分界線有、、和四種類

型;海嶺,轉換斷層,俯沖帶和深海溝,地縫合線

四、判斷

1、火山噴發物的原始產狀大都是傾斜的;J

2、巖層傾向為125°,傾角為40°,可記為N35°E/40°SE;V

3、水平巖層的地質界線并不完全受地形控制,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X

4、當巖層傾向與坡向相同,且巖層傾角大于地面坡角時,巖層露頭界線與地形等高

線反向彎曲,在河谷中,“V”字尖端指向上游,穿越山脊時,指向山脊的下坡;X

5、平行不整合在平面地質圖和剖面圖上都表現為:不整合面上、下地層的地質界

線在較大范圍內都呈平行展布、不相交,產狀也基本一致,但其間缺失部分地層;V

6、背斜核部層位新,兩翼層位老;X

7、向斜在地表的出露特征為:從中心到兩側,巖層由新到老,呈對稱性的重復出現;

X

8、穹隆構造在平面上呈現中心為老巖層,四周為年輕巖層的特點;V

9、同沉積褶皺若為背斜,則核部地層厚度較薄有的地層甚至缺失,而向兩翼巖層的

厚度就會逐漸變厚,若為向斜,則情況相反;V

10、隔檔式褶皺由軸向平行,發育規模不等的一系列背、向斜組成,背斜緊閉,向斜

寬緩;V

11、隔槽式褶皺由軸向平行,發育規模不等的一系列背、向斜組成,背斜緊閉,向斜

寬緩;X

12、砂、礫巖中的節理切穿砂粒和礫石,但方向不變,是剪節理;J

13、正斷層上盤上升,下盤下降;X

14、地塹由兩條走向基本一致地相向傾斜地正斷層構成,兩條斷層之間有一個共同

的下降盤;V

15、地壘由兩條走向基本一致地相向傾斜地正斷層構成,兩條斷層之間有一個共同

的下降盤;X

16、同沉積斷層一般為走向正斷層,剖面上呈上陡下緩凹面朝上的勺狀,而且下降

盤地層明顯增厚;J

17、轉換斷層是切割大洋中脊的橫斷層,是因海底擴張而改變了性質的橫斷層;是

一種剪切型板塊分界;V

五、簡答與論述

1、圖示巖層產狀要素并加以說明;

答:巖層的產狀是以巖層面在三維空間的延伸方位及其與水平面的交角關系來確

定的;一般是用走向來傾角三個要素來表示;

1走向:巖層面與水平面的交線為走向線,走向線兩端所指示的方向就是巖層的走

向兩頭有兩個方向

2傾向:層面上與走向線垂直并沿傾斜面向下的垂線叫傾斜線,傾斜線在水平面上

的投影線方向就是巖層的傾向;

3傾角:巖層面與水平面的最大夾角,就是巖層的傾角;也就是巖層的傾斜線與水平

投影之間的夾角;

2、論述傾斜巖層露頭形態的V字形法則

答:傾斜巖層露頭形態取決于巖層產狀,地形特征及二者相關系;是體表現為地層

界線與地形等高線成交切關系,并有一定規律可循;“V”字形法則:

①傾向與坡向相反,巖層露頭與地形等高線同向彎曲,但地層露頭線的彎曲程度

總是比地形等高線的彎曲度小;在河谷中,“V”字楔形尖端指向河谷上游,穿越山

脊時,“V”字尖端指向山脊的下坡;

②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