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最新版執業獸醫考試知識點大全2024動物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1.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膜具有物質轉運、信號轉導等功能,其主要成分是脂質和蛋白質。細胞質包含細胞器、細胞質基質等,線粒體是細胞的“動力工廠”,內質網參與蛋白質和脂質合成。2.上皮組織分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被覆上皮根據細胞層數和形態可分為單層扁平上皮、單層立方上皮、單層柱狀上皮、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復層扁平上皮等。單層扁平上皮分布于心臟、血管和淋巴管內表面(內皮)以及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間皮)。3.疏松結締組織由細胞和細胞外基質組成,細胞包括成纖維細胞、巨噬細胞、漿細胞等,細胞外基質由纖維(膠原纖維、彈性纖維、網狀纖維)和基質構成。4.骨的構造包括骨膜、骨質和骨髓。骨髓分為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骨的生長包括長長和長粗,長長與骺軟骨有關,長粗與骨膜有關。5.關節的基本結構包括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關節的輔助結構有韌帶、關節盤等。根據關節運動方式,可分為單軸關節、雙軸關節和多軸關節。6.牛的胸椎13個,腰椎6個;馬的胸椎18個,腰椎6個;豬的胸椎14-15個,腰椎6-7個。7.前肢骨包括肩胛骨、肱骨、前臂骨(橈骨和尺骨)、腕骨、掌骨、指骨和籽骨。肩關節為多軸關節,肘關節為單軸關節。8.后肢骨包括髖骨(髂骨、坐骨和恥骨)、股骨、膝蓋骨、小腿骨(脛骨和腓骨)、跗骨、跖骨、趾骨和籽骨。髖關節為多軸關節,膝關節為單軸關節。9.腹壁肌由外向內依次為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直肌和腹橫肌。腹股溝管位于腹底壁后部,是腹內斜肌與腹股溝韌帶之間的斜行裂隙。10.消化系統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大腸(盲腸、結腸、直腸)和肛門。消化腺分為壁內腺(如胃腺、腸腺)和壁外腺(如唾液腺、肝臟、胰腺)。11.牛、羊為復胃動物,包括瘤胃、網胃、瓣胃和皺胃。瘤胃是最大的胃,具有微生物消化的功能;皺胃是真正的胃,能分泌胃液。12.馬的盲腸呈逗點狀,位于腹腔右側。豬的胃為單胃,呈彎曲的囊狀。13.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氣管和支氣管。肺分為左肺和右肺,肺小葉是肺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14.泌尿系統由腎、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組成。腎的結構包括皮質、髓質和腎盂。腎單位是腎的基本功能單位,由腎小體(腎小球和腎小囊)和腎小管組成。15.公畜生殖系統由睪丸、附睪、輸精管、尿生殖道、副性腺、陰莖和陰囊組成。睪丸具有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激素的功能。16.母畜生殖系統由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尿生殖前庭和陰門組成。卵巢具有產生卵子和分泌雌激素、孕激素的功能。牛、羊的子宮為雙角子宮,有子宮角、子宮體和子宮頸。17.心血管系統由心臟、血管(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和血液組成。心臟分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體循環起于左心室,止于右心房;肺循環起于右心室,止于左心房。18.淋巴系統由淋巴管、淋巴器官(淋巴結、脾、胸腺等)和淋巴組織組成。淋巴結具有過濾淋巴、產生淋巴細胞和參與免疫反應的功能。19.神經系統分為中樞神經系統(腦和脊髓)和外周神經系統(腦神經和脊神經)。神經系統的基本活動方式是反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20.眼球壁由外膜(纖維膜,包括角膜和鞏膜)、中膜(血管膜,包括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和內膜(視網膜)組成。眼的折光系統包括角膜、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21.家禽的消化系統特點:有嗉囊儲存和軟化食物,腺胃分泌消化液,肌胃有強大的肌肉壁和角質膜,用于磨碎食物。家禽的盲腸有兩條,對粗纖維有一定的消化能力。22.家禽的呼吸系統特點:有氣囊,氣囊與肺相通,具有減輕體重、增加氣體交換面積、散熱等功能。家禽的肺相對較小,但氣體交換效率高。23.家禽的生殖系統特點:公雞的睪丸位于腹腔內,母雞的左側卵巢和輸卵管發達,右側退化。母雞的輸卵管分為漏斗部、膨大部、峽部、子宮部和陰道部。動物生理學24.機體的內環境是指細胞外液,包括血漿、組織液、淋巴液等。內環境的穩態是指內環境的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是機體維持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25.細胞的跨膜物質轉運方式包括單純擴散(如氧氣、二氧化碳等氣體分子的轉運)、易化擴散(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借助載體蛋白或通道蛋白的轉運)、主動轉運(如鈉-鉀泵的活動,維持細胞內外鈉、鉀離子的濃度差)和出胞與入胞(如大分子物質或顆粒物質的轉運)。26.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漿的主要成分是水,還含有蛋白質、電解質、營養物質、代謝產物等。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紅細胞的主要功能是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其數量和血紅蛋白含量可反映機體的攜氧能力。27.生理性止血過程包括血管收縮、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個過程。血液凝固的基本過程分為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和纖維蛋白的形成三個階段。28.血型是指紅細胞膜上特異性抗原的類型。動物的血型系統復雜,如馬有A、C、D、K、P、Q、U等多個血型系統,血型在輸血和繁殖等方面有重要意義。29.心臟的泵血過程包括心房收縮期、心室收縮期和心室舒張期。心室收縮期又分為等容收縮期和射血期,心室舒張期又分為等容舒張期和充盈期。30.心輸出量是指一側心室每分鐘射出的血液量,等于每搏輸出量乘以心率。影響心輸出量的因素包括前負荷(心肌初長度)、后負荷(動脈血壓)、心肌收縮能力和心率。31.動脈血壓的形成主要取決于心輸出量和外周阻力。動脈血壓的影響因素包括每搏輸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動脈和大動脈的彈性貯器作用以及循環血量和血管系統容量的比例。32.微循環是指微動脈和微靜脈之間的血液循環,包括迂回通路(營養通路)、直捷通路和動-靜脈短路。33.呼吸過程包括外呼吸(肺通氣和肺換氣)、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和內呼吸(組織換氣)三個環節。肺通氣的動力來自呼吸運動,包括吸氣運動和呼氣運動。34.肺換氣和組織換氣的原理是氣體的擴散,氣體擴散的動力是氣體分壓差。氧氣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運輸形式有物理溶解和化學結合兩種,氧氣主要以氧合血紅蛋白的形式運輸,二氧化碳主要以碳酸氫鹽的形式運輸。35.消化方式包括機械性消化、化學性消化和微生物消化。唾液的主要作用是濕潤和溶解食物、清潔和保護口腔、初步消化淀粉。胃液的主要成分有鹽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內因子等。36.胰液含有多種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等,是最重要的消化液。膽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膽汁中的膽鹽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有重要作用。37.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其吸收的物質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水、無機鹽和維生素等。吸收的方式有被動轉運和主動轉運。38.體溫是指機體深部的平均溫度。恒溫動物通過產熱和散熱的平衡來維持體溫的相對穩定。產熱的主要器官是肝臟和骨骼肌,散熱的方式有輻射、傳導、對流和蒸發。39.腎臟的主要功能是排泄代謝產物、調節水和電解質平衡、調節酸堿平衡以及分泌生物活性物質(如腎素、促紅細胞生成素等)。尿液的生成過程包括腎小球的濾過作用、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以及腎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40.神經纖維傳導興奮的特征有生理完整性、絕緣性、雙向傳導性、相對不疲勞性。突觸傳遞的特征有單向傳遞、突觸延擱、總和現象、興奮節律的改變、對內環境變化敏感和易疲勞。41.膽堿能纖維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節前纖維、副交感神經的節后纖維、少數交感神經的節后纖維(如支配汗腺的神經和骨骼肌的血管舒張神經)以及軀體運動神經纖維。腎上腺素能纖維是指大部分交感神經的節后纖維。42.內分泌系統是由內分泌腺和散在的內分泌細胞組成的信息傳遞系統。激素是由內分泌腺或內分泌細胞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質,按化學性質可分為含氮激素、類固醇激素和脂肪酸衍生物激素。43.腺垂體分泌的激素有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和黃體生成素)、催乳素和促黑激素等。生長激素具有促進生長發育和調節物質代謝的作用。44.甲狀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進新陳代謝、促進生長發育、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腦-腺垂體-甲狀腺軸的調節。45.胰島素是由胰島B細胞分泌的,其主要作用是降低血糖,促進葡萄糖的攝取、利用和儲存,抑制糖原分解和糖異生。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島A細胞分泌的,其主要作用是升高血糖。46.雄性激素主要由睪丸間質細胞分泌,其主要作用是促進雄性生殖器官的發育和成熟、維持雄性第二性征、促進蛋白質合成等。雌性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其主要作用是促進雌性生殖器官的發育和成熟、維持雌性第二性征、促進子宮內膜增生等。孕激素主要由黃體分泌,其主要作用是使子宮內膜進一步增厚,為受精卵著床和妊娠做準備。47.家禽的消化生理特點:家禽的口腔沒有牙齒,靠喙采食,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少。嗉囊可儲存和軟化食物,腺胃分泌鹽酸和胃蛋白酶原,肌胃有強大的研磨功能。家禽的腸道較短,消化吸收速度快。48.家禽的呼吸生理特點:家禽的呼吸頻率較快,氣囊的存在使家禽的呼吸更為高效。吸氣時,新鮮空氣一部分進入肺進行氣體交換,一部分進入氣囊;呼氣時,氣囊中的氣體又進入肺進行氣體交換,實現了雙重呼吸。49.家禽的生殖生理特點:公雞的精子生成和存活受溫度等因素影響較大。母雞的產蛋周期受光照等環境因素影響,光照時間的變化可調節母雞的內分泌,從而影響產蛋。動物生物化學50.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有20種。氨基酸通過肽鍵連接形成肽鏈,蛋白質具有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結構。一級結構是指氨基酸的排列順序,二、三、四級結構是蛋白質的空間結構。51.蛋白質的變性是指在某些物理或化學因素作用下,蛋白質的空間結構被破壞,從而導致其理化性質改變和生物學活性喪失的現象。變性的蛋白質易被蛋白酶水解。52.核酸分為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DNA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其基本組成單位是脫氧核苷酸,由脫氧核糖、磷酸和含氮堿基(腺嘌呤A、鳥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組成。RNA主要參與蛋白質的合成,其基本組成單位是核糖核苷酸,含氮堿基中尿嘧啶U代替了胸腺嘧啶T。53.酶是由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質或RNA(核酶)。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特異性、可調節性等特點。酶的活性中心是酶分子中與底物結合并催化反應的特定區域。54.糖的無氧分解(糖酵解)是指在無氧條件下,葡萄糖分解為乳酸并釋放少量能量的過程,其反應部位是細胞質。糖的有氧氧化是指在有氧條件下,葡萄糖徹底氧化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大量能量的過程,其反應部位包括細胞質和線粒體。55.糖原合成是指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過程,主要在肝臟和肌肉中進行。糖原分解是指糖原分解為葡萄糖的過程,肝臟中的糖原可分解為葡萄糖補充血糖,而肌肉中的糖原不能直接分解為葡萄糖。56.糖異生是指由非糖物質(如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轉變為葡萄糖或糖原的過程,主要在肝臟中進行。糖異生的生理意義在于維持血糖水平的相對穩定。57.脂肪的消化主要在小腸中進行,需要膽汁酸鹽的乳化作用和胰脂肪酶的催化。脂肪的吸收有兩條途徑,短鏈和中鏈脂肪酸直接進入門靜脈,長鏈脂肪酸和甘油一酯先在腸黏膜細胞內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再形成乳糜微粒進入淋巴循環。58.脂肪酸的β-氧化是指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β-碳原子上進行氧化,逐步生成乙酰輔酶A的過程,其反應部位是線粒體。酮體是脂肪酸在肝臟中不完全氧化的產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羥丁酸和丙酮。酮體在肝外組織被氧化利用。59.膽固醇的合成部位主要是肝臟,合成原料是乙酰輔酶A。膽固醇在體內可轉變為膽汁酸、維生素D3、類固醇激素等重要物質。60.生物氧化是指營養物質在生物體內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能量的過程。生物氧化的特點是在溫和條件下進行,能量逐步釋放,通過呼吸鏈進行電子傳遞和氧化磷酸化產生ATP。61.呼吸鏈是指存在于線粒體內膜上的一系列遞氫體和遞電子體按一定順序排列組成的連鎖反應體系,其功能是將代謝物脫下的氫傳遞給氧生成水,并產生ATP。呼吸鏈中的遞氫體和遞電子體包括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黃素蛋白、鐵硫蛋白、輔酶Q和細胞色素等。62.氧化磷酸化是指在生物氧化過程中,代謝物脫下的氫經呼吸鏈氧化生成水時,所釋放的能量驅動ADP磷酸化生成ATP的過程。氧化磷酸化的偶聯部位有三個,分別是NADH與輔酶Q之間、細胞色素b與細胞色素c?之間、細胞色素aa?與氧之間。63.氮平衡是指攝入氮與排出氮之間的平衡關系,可分為氮總平衡、氮正平衡和氮負平衡。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取決于其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種類、數量和比例。64.氨基酸的脫氨基作用方式有氧化脫氨基作用、轉氨基作用、聯合脫氨基作用等。聯合脫氨基作用是體內氨基酸脫氨基的主要方式。65.氨的代謝去路主要有合成尿素、合成谷氨酰胺、參與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等。尿素合成的主要器官是肝臟,尿素合成的過程稱為鳥氨酸循環。66.一碳單位是指某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含有一個碳原子的基團,如甲基、亞甲基、次甲基、甲?;取R惶紗挝坏妮d體是四氫葉酸,一碳單位參與嘌呤、嘧啶等物質的合成。67.核苷酸的合成有從頭合成途徑和補救合成途徑。從頭合成途徑是指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單位及二氧化碳等簡單物質為原料,經過一系列酶促反應合成核苷酸的過程。補救合成途徑是指利用體內游離的堿基或核苷,經過簡單的反應合成核苷酸的過程。68.維生素可分為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D、E、K)和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維生素A與視覺有關,缺乏時可導致夜盲癥;維生素D可促進鈣、磷的吸收和利用,缺乏時可導致佝僂病或骨軟化癥;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維生素K參與血液凝固過程。維生素B族包括維生素B?(硫胺素)、維生素B?(核黃素)、維生素B?、維生素B??、煙酸、泛酸、生物素等,它們在物質代謝中起重要作用。69.礦物質根據其在體內的含量可分為常量元素(如鈣、磷、鈉、鉀、氯、鎂、硫等)和微量元素(如鐵、銅、鋅、錳、碘、硒等)。鈣和磷是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鈣還參與神經傳導、肌肉收縮等生理過程。鐵是血紅蛋白的組成成分,參與氧氣的運輸。動物病理學70.萎縮是指發育正常的實質器官、組織或細胞的體積縮小,可分為生理性萎縮和病理性萎縮。病理性萎縮又可分為營養不良性萎縮、壓迫性萎縮、廢用性萎縮、去神經性萎縮和內分泌性萎縮等。71.肥大是指細胞、組織或器官的體積增大??煞譃樯硇苑蚀蠛筒±硇苑蚀?,病理性肥大又可分為代償性肥大和內分泌性肥大。72.增生是指實質細胞數量增多而引起的組織、器官體積增大。增生可分為生理性增生和病理性增生,病理性增生又可分為再生性增生、內分泌性增生和腫瘤性增生。73.化生是指一種分化成熟的組織轉化為另一種分化成熟組織的過程。常見的化生有上皮組織的化生(如柱狀上皮化生為鱗狀上皮)和間葉組織的化生。74.細胞的死亡可分為壞死和凋亡。壞死是指局部組織、細胞的死亡,可分為凝固性壞死(如心肌梗死)、液化性壞死(如腦軟化)、纖維素樣壞死(常見于結締組織和血管壁)和壞疽(干性壞疽、濕性壞疽和氣性壞疽)。壞死的結局包括溶解吸收、分離排出(形成潰瘍、空洞等)、機化與包裹、鈣化。75.充血是指局部組織或器官的血管內血液含量增多??煞譃閯用}性充血(生理性充血、病理性充血)和靜脈性充血(淤血)。淤血可導致器官組織缺氧、代謝障礙,引起淤血性水腫、淤血性出血、實質細胞萎縮變性壞死、間質纖維組織增生等病變。76.出血是指血液流出心血管系統之外。可分為破裂性出血和漏出性出血。根據出血的部位可分為內出血和外出血。少量慢性出血可導致缺鐵性貧血,大量急性出血可導致失血性休克。77.血栓形成是指在活體的心臟和血管內,血液發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體質塊的過程。血栓形成的條件包括心血管內膜損傷、血流狀態改變(血流緩慢、渦流形成)和血液凝固性增加。血栓的類型有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紅色血栓和透明血栓。血栓的結局包括軟化溶解吸收、機化與再通、鈣化。78.栓塞是指在循環血液中出現的不溶于血液的異常物質,隨血流運行阻塞血管腔的現象。這些異常物質稱為栓子,常見的栓子有血栓栓子、脂肪栓子、空氣栓子、細菌栓子等。79.梗死是指局部組織、器官因血流迅速阻斷而引起的缺血性壞死。根據梗死灶的含血量可分為貧血性梗死(多見于心、脾、腎等器官)和出血性梗死(多見于肺、腸等器官)。梗死的原因有血栓形成、動脈栓塞、動脈痙攣、血管受壓閉塞等。80.炎癥是指機體對各種致炎因子引起的損傷所發生的以防御為主的局部組織反應。炎癥的基本病理變化包括變質、滲出和增生。變質是指炎癥局部組織、細胞的變性和壞死;滲出是指炎癥局部血管內的液體和細胞成分通過血管壁進入組織間隙、體腔、體表或黏膜表面的過程;增生是指炎癥局部實質細胞和間質細胞的增生。81.炎癥介質是指在炎癥過程中由細胞釋放或由體液中產生的、參與或引起炎癥反應的化學活性物質。常見的炎癥介質有組胺、5-羥色胺、前列腺素、白細胞三烯、補體系統等。82.炎癥的類型根據炎癥的持續時間可分為急性炎癥和慢性炎癥。急性炎癥以滲出性病變為主,可分為漿液性炎、纖維素性炎、化膿性炎和出血性炎。慢性炎癥以增生性病變為主,可分為非特異性慢性炎和特異性慢性炎(如結核、梅毒等)。83.發熱是指由于致熱原的作用使體溫調節中樞的調定點上移而引起的調節性體溫升高。發熱的過程可分為體溫上升期、高熱持續期和體溫下降期。發熱對機體既有有利的一面(如增強機體的防御功能),也有不利的一面(如消耗過多能量、引起代謝紊亂等)。84.應激是指機體在受到各種強烈因素(應激原)刺激時所出現的非特異性全身反應。應激原可分為外環境因素、內環境因素和心理社會因素。應激反應包括神經內分泌反應(如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興奮、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激活)、細胞體液反應(如熱休克蛋白的產生)和機體功能代謝變化(如代謝率升高、免疫功能改變等)。85.休克是指機體在嚴重失血失液、感染、創傷等強烈致病因素作用下,有效循環血量急劇減少,組織血液灌流嚴重不足,導致各重要器官功能代謝障礙和細胞損傷的病理過程。休克可分為休克早期(缺血性缺氧期)、休克期(淤血性缺氧期)和休克晚期(難治期)。86.腫瘤是指機體在各種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組織的細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對其生長的正常調控,導致克隆性異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腫瘤可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良性腫瘤生長緩慢,有包膜,與周圍組織界限清楚,不發生轉移,對機體影響較?。粣盒阅[瘤生長迅速,無包膜,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常發生轉移,對機體影響較大。87.腫瘤的命名原則:良性腫瘤一般在起源組織名稱后加“瘤”字,如脂肪瘤、纖維瘤等。惡性腫瘤來源于上皮組織的稱為癌,如鱗狀細胞癌、腺癌等;來源于間葉組織的稱為肉瘤,如骨肉瘤、纖維肉瘤等。88.動物疾病的經過可分為潛伏期、前驅期、臨床明顯期和轉歸期。疾病的轉歸有完全康復、不完全康復和死亡三種形式。死亡的過程可分為瀕死期、臨床死亡期和生物學死亡期。獸醫藥理學89.藥物的基本作用包括興奮作用和抑制作用。藥物作用的選擇性是指藥物在一定劑量下對某一組織或器官產生明顯作用,而對其他組織或器官作用較弱或無作用。藥物的治療作用可分為對因治療和對癥治療。90.藥物的不良反應包括副作用(在治療劑量下出現的與治療目的無關的作用)、毒性反應(用藥劑量過大或用藥時間過長引起的機體損害性反應)、變態反應(過敏反應)、后遺效應(停藥后血藥濃度已降至閾濃度以下時殘存的藥理效應)、繼發反應(藥物治療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等。91.藥物的體內過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吸收是指藥物從用藥部位進入血液循環的過程,不同給藥途徑的吸收速度不同,一般靜脈注射>吸入>肌內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腸給藥>皮膚給藥。分布是指藥物隨血液循環到達全身各組織器官的過程,影響藥物分布的因素有藥物的血漿蛋白結合率、組織親和力、血腦屏障、胎盤屏障等。代謝是指藥物在體內發生的化學結構改變,主要在肝臟進行,參與藥物代謝的酶主要是細胞色素P-450酶系。排泄是指藥物及其代謝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腎臟是主要的排泄器官。92.藥物的劑量是指用藥的分量。最小有效量是指能引起藥物效應的最小劑量;極量是指安全用藥的最大劑量;治療量是指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極量之間的劑量;中毒量是指超過極量并能產生中毒反應的劑量;致死量是指能引起死亡的劑量。93.抗菌藥是指能抑制或殺滅病原菌的藥物??咕幍淖饔脵C制包括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如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影響細菌細胞膜通透性(如多黏菌素類)、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如氨基糖苷類、四環素類、氯霉素類、大環內酯類)、抑制細菌核酸合成(如喹諾酮類、磺胺類)等。94.青霉素類藥物包括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和半合成青霉素(如苯唑西林、阿莫西林等)。青霉素G主要作用于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球菌、螺旋體等,其抗菌機制是抑制細菌細胞壁黏肽的合成。青霉素G的主要不良反應是過敏反應,嚴重時可導致過敏性休克。95.頭孢菌素類藥物根據其抗菌譜、抗菌活性、對β-內酰胺酶的穩定性以及腎毒性等可分為四代。第一代頭孢菌素對革蘭陽性菌作用較強,對革蘭陰性菌作用較弱,腎毒性較大;第二代頭孢菌素對革蘭陽性菌作用略遜于第一代,對革蘭陰性菌作用增強,腎毒性較??;第三代頭孢菌素對革蘭陰性菌作用強,對革蘭陽性菌作用較弱,基本無腎毒性;第四代頭孢菌素對革蘭陽性菌和革蘭陰性菌均有強大的抗菌活性。96.氨基糖苷類藥物包括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其抗菌譜主要是革蘭陰性桿菌,抗菌機制是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氨基糖苷類藥物的主要不良反應有耳毒性、腎毒性、神經肌肉阻滯作用等。97.四環素類藥物包括四環素、土霉素、金霉素、多西環素等。其抗菌譜廣,對革蘭陽性菌和革蘭陰性菌、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等均有抑制作用。四環素類藥物的不良反應有胃腸道反應、二重感染、影響骨骼和牙齒發育等。98.氯霉素類藥物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等。氯霉素對革蘭陰性菌作用較強,對革蘭陽性菌作用較弱,對厭氧菌、立克次體、支原體等也有一定作用。氯霉素的主要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房屋買賣合同】深圳二手房買賣合同10篇
- 翻譯服務合同常用樣本7篇
- 合同范本之幼兒園勞動合同制度模板
- 育兒嫂合同書8篇
- 全國人教版初中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2課一、《從網上下載圖片》教學設計
- 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三章第一節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教學設計
- 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下冊9.1溶液的形成 教學設計
-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教學設計:1.2成長的不僅僅是身體
- 人教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1 古詩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教案設計
-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 第一單元 我的好習慣《4 不做“小馬虎”》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2023年赤峰龍韻城市建設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人工智能導論)課件
- 專利申請培訓課件
- DPtechIPS2000系列入侵防御系統培訓膠片課件
- 競爭性談判二次報價單
- 危大工程巡視檢查記錄
- (房屋建筑部分)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2023年版
- 空氣自動監測站運維技術服務合同模版
- (完整)康復醫學考試題(含答案)
- 延期還款申請表
- 江蘇省地圖矢量PPT模板(可編輯)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