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5 古詩詞閱讀(查補能力·提升練)(原卷版)_第1頁
專題05 古詩詞閱讀(查補能力·提升練)(原卷版)_第2頁
專題05 古詩詞閱讀(查補能力·提升練)(原卷版)_第3頁
專題05 古詩詞閱讀(查補能力·提升練)(原卷版)_第4頁
專題05 古詩詞閱讀(查補能力·提升練)(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5古詩詞閱讀目錄01挑戰中考題·查能力漏洞02突破題型·補能力漏洞題型特點答題方法技巧點撥03能力提升演練1.(2023·廣東深圳·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古代詩歌,回答小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詩人將明月人格化,“明月”在詩中扮演什么角色?2.(2023·湖南岳陽·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小題。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淼茫。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1)春江渺茫,正好行船。詩人的心情是為友人行船便利而高興,還是為友人離開太快而不舍?請聯系全詩簡要分析。(2)請簡要賞析“日暮征帆何處泊”一句。3.(2023·湖北·中考真題)學校舉辦“清明詩會”,你班打算誦讀這首詞。蝶戀花·清明晏殊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①。誰把鈿箏②移玉柱③?穿簾海燕④雙飛去。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注釋】①黃金縷:比喻新長嫩葉的柳條。②鈿(diàn)箏:用螺鈿裝飾的古箏。③移玉柱:彈奏箏。④海燕:燕子。

(1)為更好地呈現朗誦效果,有同學提議為本詞選擇一幅圖片,作為舞臺背景素材。右圖是否合適?請說說你的看法。(2)你覺得應該怎樣朗讀下闋中的畫線句子?請簡述理由。(可從重音、節奏、語氣、停連等方面任選一點來談)4.(2023·江蘇無錫·中考真題)閱讀以下詩歌,回答問題。江漢杜甫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①。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②。[注]①腐儒:迂腐不明事理的讀書人。②“古來”二句意為古人存養老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它的智。(1)詩歌常常借助富有特征的景物表達情感。本詩頷聯與李白《渡荊門送別》中的“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均借“云”“月”抒懷。請依據詩句,完成下表。篇名景物情感云月《江漢》(杜甫)①②③《渡荊門送別》(李白)層云明月④(2)杜甫為什么自稱“腐儒”,又言“心猶壯”?請結合全詩,談談你的看法。(2023·湖北十堰·中考真題)閱讀古代詩詞,按要求回答問題。漁家傲[宋]李清照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5.下列選項中,對本首詞內容理解和寫法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的開頭實寫所見景象,寫了天、云濤、曉霧、星河、千帆,展現了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相接圖。B.“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一句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作者仿佛聽到天帝殷勤地垂問,終于得到訴說的機會,自然引出下闋。C.一個“嗟”字,生動地傳達出作者對日暮途遠的嘆息。一個“謾”字,流露出作者對現實的強烈不滿,抒發了空有才華卻無用武之地的感慨。D.這首詞通過記夢,展示一個神奇的境界,抒發作者內心的苦悶,也表現自己不為苦難所磨滅的追求與向往。6.詞分豪放、婉約兩種風格,分析本首詞屬于哪一種,請闡明理由。(2023·湖北黃岡·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甲】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乙】望薊門①祖詠燕臺一去②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③曙色動危旌④。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云山擁薊城。少小雖非投筆吏⑤,論功還欲請長纓⑥。【注釋】①薊門:唐朝屯兵之地。②燕臺一去:一到燕地。③三邊:泛指當時東北、北方、西北邊防地帶。④危旌:高揚的旗幟。⑤投筆吏:指東漢人班超。他投筆從戎,后來因功封為定遠侯。⑥請長纓:纓,繩子。西漢人終軍曾向漢武帝主動請纓,出使南越,后常用來指請求殺敵或請求給予任務。7.請賞析【甲】詩三四句中的“鐘”和“割”這兩個字的妙處。8.兩首詩都緊扣“望”字,寫望中所見,抒望中所感。請結合兩詩的最后兩句內容,說一說兩位作者分別抒發了怎樣的情感。題型特點1.在考查形式上,主要有兩種,一是選擇題;二是主觀題。其中,以主觀題詩歌鑒賞為主。2.在考查內容上,既有對課內詩歌鑒賞的考查,又有對課外詩詞的考查,同時還有部分地區課內外詩歌進行對比鑒賞。方法技巧點撥古詩詞鑒賞題大體上有六種類型。1.分析意境型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題步驟: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2.分析技巧型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答題步驟:(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3.分析語言型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答題步驟:(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4.煉字型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答題步驟:(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5.一詞領全詩型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答題步驟:(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6.賞析思想情感型提問方式: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主旨。對于本詩內涵,你是如何理解的。解答分析:這種題型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情感或某句詩的含義(特殊含義、深層含義、如語境含義、意境含義)。答題步驟:(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思想情感。(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思想感情。1.(2024·廣東廣州·模擬預測)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漁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詩句“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2)請你結合全詩,談談對詩句“學詩謾有驚人句”內容的理解。2.(2024·湖北武漢·一模)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小題。送劉司直赴安西王維絕域陽關道,胡煙與塞塵。三春時有雁,萬里少行人。苜蓿隨天馬,蒲桃①逐漢臣。當令外國懼,不敢覓和親。【注釋】①蒲桃:葡萄。蒲桃與前文的苜蓿、天馬均為漢代使臣以武力打通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從西域傳回中原的物種。下列對本詩內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標題和首聯中的“胡煙”“塞塵”點明劉司直即將奔赴烽煙彌漫的邊塞之地。B.從頷聯中的“時有雁”和“少行人”可看出途經之處環境惡劣、人跡罕至。C.頸聯中的“隨”和“逐”表明苜蓿等西域物產傳入中原是漢臣的歷史功績。D.尾聯中的“當令”和“不敢”是詩人對劉司直安邊定國、功績斐然的贊美。3.(2024·浙江寧波·一模)美術社準備制作手繪明信片,作為詩路之旅的紀念品。請你以下面這首詩為素材,提供設計創意。耶溪①泛舟[唐]孟浩然落景余清輝,輕橈②弄溪渚。泓澄③愛水物,臨泛何容與°。白首垂釣翁,新妝浣紗女。相看似相識,脈脈不得語。【注釋】①耶溪:即若耶溪,今浙江紹興南若耶山下。相傳越國美女西施曾在這里洗衣、談笑。②橈(ráo):船槳。③泓澄:水深澄澈。④容與:從容移動,徘徊動蕩。設計創意一:根據首聯描繪(1)的畫面,展現江南獨有景色。(結合首聯,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具體描繪首聯呈現的畫面。)設計創意二:根據頸聯添加(2)、浣紗等活動,展現若耶溪一帶的風土人情,讓人聯想到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它們的相似之處在于(3)(結合頸聯和《桃花源記》,從內容和情感角度分析。)4.(2024·江蘇無錫·一模)閱讀詩歌,回答問題。客游李賀悲滿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謁承明廬②,老作平原客③。四時別家廟,三年去鄉國。旅歌屢彈鋏④,歸問時裂帛⑤。【注釋】①南山:指李賀家鄉的山。②承明廬:漢代著名宮殿。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趙勝。李賀作客潞州,是舊趙地,故稱“平原客”。④彈鋏:《戰國策》載馮諼才華出眾,在孟嘗君門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彈鋏而歌。⑤裂帛:指寫家信。(1)首聯下句的“暖”字與上句的“”字形成鮮明的對比,“日暖”一句使用手法,表現詩人的情感。(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詩中的“書”指信,李詩尾聯中的“裂帛”指寫家信,請簡要分析兩者表達的情感的異同。5.(2024·遼寧·一模)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列小題。【甲】使至塞上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乙】涼州詞三首(其三)張籍鳳林關①里水東流,白草黃榆六十秋②。邊將皆承主恩澤③,無人解道取涼州④。【注釋】①風林關:在唐代隴右道的河州境內。②六十秋:從吐蕃全部占領隴右之地至作者寫詩之時,已過去了六十年之久。③恩澤:恩惠賞賜。④涼州:泛指隴右失地,代宗寶應、廣德年間淪于吐蕃之手。下面對兩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兩詩都借景抒情,甲詩表達了詩人因受排擠而產生的孤寂之情,乙詩表達了詩人渴望報國殺敵收復失地之情。B.甲詩首聯點題,交代地點及事由,“單車欲問邊”寫自己輕車簡從,要前往邊關慰問將士。C.乙詩用“六十秋”寫出吐蕃占領隴右之地時間之久,表現出詩人深沉的感慨、憤激的譴責。D.兩詩都具有“詩中有畫”的特點,甲詩中“歸雁”“孤煙”“落日”等意象營造雄奇壯麗的邊塞風光;乙詩中“水”“白草”“黃榆”等意象表現了荒涼蕭瑟的邊城風光。(2024·湖北黃岡·二模)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兩則批注采地黃①者白居易麥死春不雨,禾損秋早霜。歲晏無口食,田中采地黃。采之將何用,持以易糇糧②。凌晨荷插③去,薄暮不盈筐。攜來朱門家,賣與白面郎。與君啖肥馬,可使照地光。愿易馬殘粟,救此苦饑腸!【注】①地黃:玄參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藥。②糇糧:泛指糧食。③插:同“鍤”,鐵鍬。白居易作為一名關注民生的現實主義詩人,真實地記錄了很多底層勞動人民的生活情狀。6.這首詩敘事是很有層次的,前八句寫,后六句寫,反映中唐社會的悲慘現實。7.這首詩多處運用對比;增強詩歌的表現力,如的對比、的對比,等等,揭露了貧富差距。(2024·湖南長沙·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小題。紀村事唐·韋莊綠蔓映雙扉①,循墻一徑微。雨多庭果爛,稻熟渚②禽肥。釀酒迎新社③,遙砧④送暮暉。數聲牛上笛,何處餉田⑤歸。【注釋】①扉(fēi):門。②渚(zhǔ):水中間的小塊陸地。③新社:此處指社日,分春社和秋社,均為祭祀土神之日。④砧(zhēn):搗衣石,這里指搗衣聲。⑤餉(xiǎng)田:送飯到田野。8.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中“藤蔓”“雙扉”“墻”“小徑”等鄉村景物展現出了一幅生機勃勃的田園風光圖。B.頷聯“雨多庭果爛”傳達出詩人因農家豐收后任由瓜果在庭院腐爛的景象而產生的不滿之情。C.頸聯通過對農家忙于釀酒,準備祭祀,暮色漸遠處傳來搗衣的聲音的描寫,展現出忙碌而祥和的鄉村生活的場景。D.全詩用語平實,通過描繪鄉村景象展現出濃郁的田園氣息,表達了作者對恬靜美好田園生活的向往和熱愛。9.有人覺得把“數聲牛上笛”中的“數聲”改為“一聲”更好,你同意嗎?請說明理由。(2024·江蘇無錫·一模)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紫騮馬[唐]盧照鄰騮馬照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