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292025年期中復習大串講(問答式提綱)中國歷史第二冊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_________背誦伙伴: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導航01基本重點知識串講(問答式呈現課本基本知識和重點知識,供學生背誦教師串講使用)02重點地圖圖片串講(精選課本地圖和圖片再現,強化時空觀念和識圖意識)03課后習題答案串講(強調課本基礎知識,突破課本,提升成績)第一單元隋唐時期(581-907年)——時代特征: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第1課隋朝統一與滅亡(581-618年)一、隋的統一1、隋朝是哪一年由誰篡奪哪一政權建立的?都城在哪?答:581年楊堅(隋文帝)篡奪北周政權建立隋朝,都城在長安。2、隋統一全國的時間及標志?答:589年,隋文帝滅掉陳朝。3、隋統一有什么意義?答: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順應了民族交融的大趨勢,進一步促進了南北方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4、隋文帝鞏固統一的措施及意義。答:措施:發展經濟,編訂戶籍,核實戶口,減輕百姓賦役負擔,統一幣制和度量衡;加強中央集權,修訂和減省刑律,簡化行政機構,提高效率。意義:隋朝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人口數量和墾田面積大幅度增長,成為國力強盛的王朝。5、隋煬帝有什么貢獻?答:開通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創立科舉制。三次派人前往流求(今天臺灣),加強與流求聯系。二、開通大運河1、隋朝開通大運河的目的?答: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2、隋朝大運河開通時的皇帝是誰?答:隋煬帝。3、簡述隋朝大運河中心、北達什么城市、南到什么城市、全長?答: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郡(今杭州),全長2700多千米。4、隋朝大運河自北向南分為哪四段?答: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5、隋朝大運河連接哪五條河流?答: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6、隋朝大運河的開通有什么意義(作用、影響)?地位?答:大運河的開鑿和貫通,帶動了沿河城市的繁榮與發展,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交流,有利于國家統一和民族交融。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三、開創科舉取士制度1、科舉制正式確立于何時,標志是什么?答:隋煬帝時、設置進士科。2、科舉制的創立有何影響?答:科舉制度是我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朝廷在選官上的權力,使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用人制度逐漸確立。它不僅擴大了范圍,對社會階層流動也起到了積極作用,還顯著提高了整個官僚隊伍的文化素養。此后,科舉制成為歷朝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延續了約1300年。四、隋朝的滅亡1、隋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答:隋煬帝的殘暴統治。2、隋煬帝的暴政表現在哪些方面?答:營建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修筑長城和馳道;多次巡游;三征遼東。3、隋朝滅亡于何時,標志是什么?答: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下殺死。4、隋朝與秦朝都是我國歷史上的短命王朝,它們的相同之處有哪些?答:都結束分裂,實現統一;統治時間短暫;因暴政而亡;開創了新的制度,秦朝郡縣制,隋朝科舉制。【P5想一想】中國東部地區缺乏南北向的天然河道,需要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來溝通由西而東并列平行的幾條大河,聯結相互分隔的不同流域,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P7材料研讀】隋煬帝征發大批勞動力營建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修筑長城和馳道,還多次巡游、三次征遼東,這一系列的徭役和兵役耗費大量人力和財力,影響正常生產生活,嚴重破壞了社會生產力。【P7課后活動】1.加強了朝廷在選官上的權力,使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用人制度逐漸確立;擴大了統治基礎;對社會階層流動起到積極作用;顯著提高了整個官僚隊伍的文化素養。2.隋煬帝急功近利,不恤民力,又縱情享樂,奢侈無度,致使民不聊生,社會矛盾激化,最后在江都被部下殺死。隋煬帝的殘暴統治是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拓展延伸】1.拓展提升:如何評價隋煬帝?(1)功:隋煬帝時開通了大運河,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交流;設置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創立,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重大變革。(2)過: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縱情享樂,奢侈無度。他在位期間,營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屢次發動戰爭,致使民不聊生,社會矛盾激化,最終導致隋朝滅亡。2.秦朝與隋朝的比較。項目秦朝隋朝結束分裂結束春秋戰國長期分裂混亂的局面,實現統一結束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分裂局面,實現統一制度創新中央集權制度、郡縣制科舉制、三省六部制興建工程長城大運河統治時間統治時間短暫,二世而亡滅亡原因統治者實行暴政,導致農民起義提供教訓西漢吸取秦朝滅亡教訓,采取休養生息政策唐朝吸取隋朝速亡教訓,采取以民為本的治國思想【名詞解釋】1.隋朝:建立:581年,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統一:589年,隋文帝滅掉陳朝,統一全國,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大趨勢。2.隋朝大運河:605年,隋煬帝開通的從涿郡到余杭的運河,全長2700多千米(也有說法為全長2000多千米),共四段,分別是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它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河流,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是我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3.科舉制度:隋煬帝時建立的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它標志著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科舉制成為歷朝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維持了1300年。4.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貞觀年間(627~649年),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5.三省六部制:隋朝建立的中央官制,在唐朝時期進一步完善。三省分別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它提高了行政效率。第2課唐朝建立與“貞觀之治”一、唐朝的建立1、唐朝的建立者、建立時間、都城。答:李淵(唐高祖)、618年、長安。2、唐朝第二代皇帝是誰?其年號是什么?他的統治被稱為什么?答:李世民(唐太宗)、貞觀、“貞觀之治”。二、“貞觀之治”1、唐太宗的采取哪些措施鞏固統治?(出現治世的原因)答:(1)主觀方面:吸取隋朝速亡的歷史教訓,勵精圖治,勤于政事,澄清吏治,虛心納諫,從善如流,戒奢從簡,施行與民休息的政策。客觀措施:①廣納賢才,知人善任。任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善于謀略的房玄齡、敢于決斷的杜如晦等。②政治方面: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制定法律,減省刑罰;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嚴格考查各級官吏的政績,尤為重視對地方官的考核。③經濟方面:關注民間疾苦,減輕百姓的田租和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④鞏固邊疆:反擊突厥,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和開放的對外政策。3、唐太宗的革新措施?答:政治方面: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制定法律,減省刑罰;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嚴格考查各級官吏的政績,尤為重視對地方官的考核。經濟方面:關注民間疾苦,減輕百姓的田租和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4、舉出貞觀時期著名的宰相三例。答:敢于直言的魏征、善于謀略的房玄齡、敢于決斷的杜如晦。5、如何評價唐太宗時期的統治?(或貞觀之治的表現)答: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各族友好關系進一步發展,被稱為“貞觀之治”。 三、武則天的統治1、武則天把國號改為什么?如何評價武則天?答:武則天改國號為周;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如何評價武則天的統治?答:武則天參與執政和在位期間,經濟得以持續發展,社會相對安定,人口不斷增長,為后來開元盛世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被郭沫若稱為“治宏貞觀,政啟開元”)3、武則天在發展科舉制方面的貢獻是什么?答:創立殿試,親自面試考生。4、唐朝最高學府和教育行政機構是?答:國子監5、如何評價唐太宗?答:唐太宗汲取隋亡教訓,勤于政事,虛心納諫,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唐太宗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P10材料研讀】魏征是唐太宗時期重要的大臣,他敢于直言,前后共進諫200多次,為唐初社會經濟繁榮局面的出現作出了重要貢獻。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悲傷地認為,他失去了非常重要的監政匡己的幫手,所以他說魏征去世后,他痛失了一面鏡子。【P12課后活動】1.社會狀況:糧食豐收,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社會秩序安定。原因:唐太宗勵精圖治,勤于政事,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澄清吏治,減輕人民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2.【示例】武則天想讓后人去評說她的一生。她要后人客觀地評價她的文治武功,而與自己有利益沖突的兒子李顯肯定不會對自己作出客觀、公允的評價。【拓展延伸】唐朝的清明治世對后世統治者有何啟示?(1)必須正確認識人民力量的偉大,使之有效地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2)清明的政治、安定的社會環境是社會經濟發展,盛世局面出現的重要保證和必要前提。(3)統治者的個人作為至關重要,統治者要勵精圖治、勤于政事、關注民生、重視科技發展和人才的培養等。【名詞解釋】1.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貞觀年間(627~649年),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2.三省六部制:隋朝建立的中央官制,在唐朝時期進一步完善。三省分別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它提高了行政效率。第3課“開元盛世”一、盛世局面的出現1、舉出唐玄宗在位時的賢相兩位?被稱為“救時宰相”的是誰?答:姚崇、宋璟。姚崇2、唐玄宗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有何意義?答:措施:①政治上:抵制權貴,整頓吏治,裁減冗員。②經濟上,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注重興修水利,整頓漕運,改革稅制。③文化上,注重文教,編修圖籍。意義:當時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國庫充盈,人口數量增長明顯,民眾生活安定,唐朝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出現了盛世局面。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3、科舉制是怎樣創立和完善的?答:①隋文帝時,廢除了前朝的選官制度,依才能取士;②隋煬帝時,設置進士科,標志著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科舉制創立。③唐太宗時,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④武則天時,大力發展科舉制,創立殿試,親自面試考生。4、唐朝考核官員的首要標準是什么?答:四善。二、經濟的繁榮1、唐朝農業的繁榮體現在哪些方面?答:①墾田面積不斷擴大;②農業生產技術不斷改進;③發明并推廣了曲轅犁、筒車等重要的生產工具;2、唐朝發明并推廣了哪些重要的生產工具?答:曲轅犁(耕地工具)、筒車(灌溉工具)。3、我國是茶葉的故鄉和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茶葉已成為生活必需品,被尊為“茶圣”的是誰?他的著作是?答:陸羽。《茶經》4、唐朝絲織工藝中以色彩艷麗、紋飾精美冠于全國的是什么?答:蜀錦。5、列舉唐代陶瓷業最著名的代表三例?唐朝陶瓷業中有“類玉”“類冰”之稱的是什么瓷器?有“類雪”“類銀”的是什么瓷器?聞名中外的世界工藝珍品指的又是什么?答:越窯的青瓷、邢窯的白瓷、唐三彩(陶器)。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唐三彩6、唐朝商業繁榮的表現。答:水陸交通發達,出現長安、洛陽等大都市,草市逐漸興起,絲綢之路暢通。三、國際大都市長安1、唐都長安的歷史地位?答:長安城既是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心,也是聞名中外的國際大都市。2、唐都長安主要的商業區和居民區分別是什么?答:東、西兩市(商業區)和坊(居民區)。3、唐朝被奉為戲曲界的祖師爺是誰、他在宮廷創建教授樂舞的機構是?答:唐玄宗梨園4、說出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在治理國家方面采取了哪些相同的措施?答:重視發展農業生產;重視選拔人才,完善發展了科舉制。【P14想一想】都勵精圖治,勤于政事;都善于用人,重用賢能(唐太宗:魏征、房玄齡、杜如晦;唐玄宗:姚崇、宋璟);都重視吏治;都重視發展農業生產;都注重文教等。【P17材料研讀】規模宏偉;規劃井然有序;政治中心的地位。【P18課后活動】1.水路交通發達,港口碼頭往來船舶眾多,商品交流繁盛。2.提示:從政治、經濟、社會風氣等方面回答。【拓展延伸】聯系比較唐太宗和唐玄宗統治措施的共同點。用人上:唐太宗和唐玄宗都重用賢能,注重對官吏的考核;他們都對科舉制度進行不斷完善,其中體現出來的治國之道是要注重人才的選拔、任用與考核。經濟上:兩位皇帝都注重減輕百姓負擔,大力發展經濟,其中體現出來的治國之道是要以民為本,改善民生,使民富足。【名詞解釋】1.開元盛世: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庫充盈,民眾生活安定,唐朝進入鼎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2.盛唐氣象:唐朝前期呈現的社會繁榮的現象,體現在經濟的繁榮、民族關系發達、社會風氣開放和多彩的文學藝術等方面。第4課安史之亂和唐朝衰亡一、安史之亂1、唐朝由盛轉衰是在哪個皇帝在位時期的哪一事件?答:唐玄宗,安史之亂。2、安史之亂發生的原因是什么?答:①朝政日益腐敗。②社會矛盾尖銳。③邊疆形勢緊張。④地方節度使勢力膨脹,中央與地方形成外重內輕的局面。3、安史之亂開始于哪一年?是由誰發動的?哪一年被平定?答:755年;安祿山、史思明;763年。※4、安史之亂對唐朝社會產生了哪些影響?答:①唐朝的國勢由盛轉衰。②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損失嚴重。③唐朝的中央權力衰微,安史舊將和內地節度使擁兵自重,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二、黃巢起義和唐朝滅亡1、唐末農民起義爆發的原因是什么?答:①唐朝后期統治腐朽,宦官專權;②藩鎮割據態勢嚴重,朝廷無力控制藩鎮;③民眾賦役敏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連年災荒。2、唐末農民起義的領導人代表?起義軍在哪建立了什么政權?答:黃巢和王仙芝;長安;大齊政權。3、黃巢起義有何影響?答:唐王朝受到致命打擊。4、唐朝滅亡于何時?標志是什么?答:907年;朱溫建立后梁政權。三、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1、五代十國分別指哪些政權?答:五代: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十國:吳、南唐、吳越、前蜀、后蜀、楚、閩、南漢、南平和北漢。2、十國都在南方嗎?答:不是,北漢割據太原,在北方,其他都在南方。3、如何看待五代十國的局面?(或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特征)答:政治上: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其開國君主都是掌握兵權的將領;北方政權更迭,戰事不斷,政局動蕩不安;經濟上:南方政局相對穩定,經濟有一事實上發展。【P22想一想】(1)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2)唐朝后期,政治腐朽,宦官專權。(3)唐朝后期,藩鎮割據態勢嚴重,朝廷無力有效地控制藩鎮。(4)唐朝后期,民眾賦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連年的災荒,無以為生。最終,大規模農民起義爆發。黃巢起義使唐王朝受到致命打擊。【P24材料研讀】中央無力控制地方,藩鎮守將搶掠財物,濫殺無辜,百姓生活艱難等。【P24課后活動】社會現象:安史之亂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損失嚴重;人民流離失所。詩句:【示例】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春望》)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杜甫《兵車行》)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杜甫《石壕吏》)【名詞解釋】1.安史之亂:755年,安祿山借口朝廷出現奸臣,和部將史思明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于763年平叛。安史之亂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唐朝國勢從此由盛轉衰。2.節度使:唐朝時期的地方最高軍政長官,原為軍事統領。第5課隋唐時期的民族交往與交融一、文成公主入蔵1.吐蕃是哪個民族的祖先?吐蕃的最高統治者被成為什么?定都在哪?答:藏族贊普邏些2、文成公主入藏發生在何時?與誰聯姻?答:641年(唐太宗時期);松贊干布。3、文成公主入藏的意義。答:唐蕃和親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也增進了唐蕃的友好關系。4、《步輦圖》作者?主要描繪的內容?答:閻立本描繪唐太宗接見松贊干布派來求婚使者的場景。二、突厥1、隋唐時期突厥分裂為哪兩部分?分別在哪一皇帝統治時期歸附唐朝。答:東突厥和西突厥唐太宗擊敗東突厥;唐高宗滅西突厥2、唐太宗實行怎樣的民族政策?他被周邊各族尊奉為什么?答:開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3、唐朝如何管理西域?答:唐太宗擊敗東突厥,唐高宗滅西突厥,中央政權完全統一西域。唐朝先后設置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管轄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區。744年,唐朝聯合漠北回紇等出兵平定了后突厥汗國。三、回紇1、唐玄宗時統一漠北地區的人是?建立的政權名稱?后改名為?唐玄宗冊封其的封號是?答:骨力裴羅回紇汗國回鶻懷仁可汗2、回鶻后來西遷到哪一地區,成為維吾爾族先民的主體?答:新疆三、渤海和南詔1、唐朝時被稱為“海東盛國”的是?他們的首領誰被唐玄宗冊封為哪一稱號?他們生活在哪一流域?答:渤海大祚榮渤海郡王黑龍江流域2、南詔政權建立者?唐玄宗冊封其稱號為?答:皮邏閣云南王3、盛唐時的疆域?答:東到大海,西到咸海,西北到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地區,北達貝加爾湖,東北至黑龍江以北、外興安裝嶺一帶,南及南海。4、唐朝疆域的地位?答:成為當時世界上版圖最大、勢力最強的國家。【P27材料研讀】對各民族一視同仁,平等對待,體現了他的民族平等思想。【P28想一想】和親、會盟、戰爭、設置機構、冊封。【P30課后活動】1.(1)“蕃”是我國古代對外族或異國人的泛稱;“胡”是我國古代對北方和西部各族的稱呼。(2)唐代周邊少數民族向漢族學習農業耕作技術,種植谷物,同時少數民族的音樂、飲食、服裝、騎馬等也在唐代廣為流傳,各民族相互影響、不斷交融,共同發展。【名詞解釋】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時期,文成公主嫁于吐蕃贊普松贊干布。這一和親事件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也增進了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第6課隋唐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遣唐使和鑒真東渡1、遣唐使指的是?使團中留學生中的杰出人物是?答:隋唐時期,日本派到中國的使團,當時稱為“遣唐使”“遣隋使”。阿倍仲麻呂2、遣唐使為日本文化作出了哪些貢獻(影響)?答:把唐朝先進的制度、天文歷法、文字、典籍、書畫藝術、建筑技術、社會風俗、佛教等傳到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3、在唐朝與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響的人物是誰?答:鑒真(揚州大明寺高僧)。※4、鑒真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什么貢獻?答:在日本傳授佛經、傳播中國的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貢獻。與新羅的交往二、與新羅的交往1、新羅派遣使臣和留學生中最著名的是?答:崔致遠2、新羅學習唐朝的哪些制度?答: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舉制選拔官員,還引入中國的醫學、天文、歷算等科學技術、建筑、藝術、服飾多受唐朝影響。三、玄奘西行1、玄奘西行天竺(今印度)取經是在何時?答:貞觀初年(唐太宗時)。2、玄奘在天竺游學的佛學最高學府是哪里?答:那爛陀寺3、玄奘的貢獻?答:回國后在長安主持譯經工作,為中國佛教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口述形成《大唐西域記》。4、《大唐西域記》有什么意義?答:記載了玄奘游歷過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山川風物和社會習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四、與東羅馬帝國、大食的交往1、唐朝稱哪一人建立的帝國為大食?中國的哪一發明通過大食傳到西方?答:古代阿拉伯人造紙術2、唐朝時的中國人被稱為?答:唐人【P33材料研讀】政治、經濟、文化方面。【P34想一想】鑒真前后六次東渡用了12年時間,困難重重,但他百折不撓,矢志不渝,終于成功。玄奘西行路途遙遠,他不畏艱險,歷經磨難,為追求真理,堅忍不拔,意志堅定。【P35課后活動】1.唐朝與阿拉伯地區、歐洲和非洲都有交往。2.唐朝時,隨遣唐使來華的留學生吉備真備和學問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好中國漢字標音表意的基礎上,創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動了日本文化的發展。同時,日文的詞匯和文法也受到漢語的影響。【拓展延伸】唐朝對外交往活躍的原因及啟示。(1)原因:國家統一安定;經濟文化繁榮;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對外交通發達(陸上、海上絲綢之路)。(2)啟示:一個國家只有經濟發達,才能有巨大的輻射力和吸引力;一個國家只有對外開放,才會有所進步;一個國家只有積極開放、虛心學習,才能充分吸取別人的精華,豐富自己的文化等。【名詞解釋】1.遣唐使:唐朝時期,日本為了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派遣使節來中國學習,稱為遣唐使。遣唐使把唐朝先進的制度、天文歷法、文字、典籍、制度、書法藝術、建筑技術等傳回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鑒真東渡:唐玄宗時期,鑒真為了弘揚佛法,接受日本僧人邀請去日本傳授佛經。鑒真在日本傳授佛經,還傳播中國的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3.玄奘西行:唐太宗時期,玄奘為求取佛法,前往天竺(古印度)取經并帶回大量佛經回長安。玄奘的口述由其弟子記錄成書,即《大唐西域記》,該書記載了西域地區的山川風物及社會習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第7課隋唐時期的科技與文化一、雕版印刷術1、雕版印刷術出現的時期、影響?答:唐朝促進了世界不同地區文化的交流傳播與文明的發展。天文學和醫藥2、隋唐時期天文學領域的代表人物?成就?意義?答:僧一行制定《大衍歷》,組織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僧一行的成就既對天文學發展有重要意義,也對世界數學的發展具有價值。3、隋唐時期醫藥學領域代表人物?地位或評價他?成就?答:孫思邈藥王成就:著有《千金方》,重視藥物的采集、配制和使用。4、《唐本草》是哪一皇帝在位時期編修的?地位?答:唐高宗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編定頒布的藥典。二、唐朝的思想家1、列舉唐朝時期的思想家代表及其思想主張?答:①韓愈:強烈抨擊佛教,主張復興儒學;②柳宗元:認為宇宙是由混沌的、運動著的元氣構成的;向天呼號,希望它有賞罰,或得到它的憐憫和恩賜,,都是極其荒謬的想法;只要人們掌握了客觀規律,人力足以支配自然。2、評價柳宗元?答:唐朝無神論和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杰出代表。三、唐詩、書法與繪畫1、我國詩歌創作的黃金時期是?答:唐朝2、唐朝詩壇最著名的詩人有哪些?答:李白、杜甫、白居易等3、李白享有什么美譽?他的詩歌有什么特點?代表作?答:李白享有“詩仙”的美譽。李白的詩歌具有濃郁的浪漫情懷,抒發昂揚進取的時代精神。《靜夜思》《早發白帝城》《將進酒》4、杜甫生活在何時?享有什么美譽?他的詩被稱作什么?有什么特點?代表作?答: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被譽為“詩圣”;杜甫的詩有“詩史”之稱;他的很多詩作反映了戰爭和政治腐敗給人民帶來的痛苦。“三吏”“三別”5、白居易的詩有什么特點?代表作?答:白居易的詩直面社會現實,通俗易懂,深受大眾歡迎。《長恨歌》《琵琶行》6、唐朝最著名的書法名家有哪兩位?他們的書法特點及代表作各是什么?答:唐朝最著名的書法家是顏真卿和柳公權。顏真卿書法特點:端正勁美,雄渾敦厚,代表作品《顏勤禮碑》。柳公權書法特點:方折峻麗、筆力勁健。代表作《玄秘塔碑》7、唐朝著名的畫家有哪兩位?代表作各是什么,他們的繪畫各有什么特點?答:唐朝最著名的畫家是閻立本和吳道子;閻立本善長人物故事畫,代表作品《步輦圖》,特點是形態各異,神形兼備;吳道子代表作品《送子天王圖》,特點是落筆雄勁,風格奔放。四、敦煌莫高窟我國有哪三大石窟?都反映了哪一宗教的藝術成就?答:云岡石窟、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體現了不同時期佛教的藝術成就。【P37想一想】雕版印刷術使圖書的印制速度大大加快,從而使得大量書籍能夠被印刷和傳播。這不僅促進了中國文化的普及,還推動了社會文化的整體發展。例如,唱詞、日歷、韻書、佛經等通過雕版印刷術大量印制,極大地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雕版印刷術的發明促進了中國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通過雕版印刷術,中國的文化產品能夠大量出口,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同時,雕版印刷術的外傳也促進了世界出版業的發展。【P39材料研讀】強調文學作品的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要求文學作品要緊密結合時代背景和現實生活,反映社會的真實面貌和人民的需求,以促進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的發展。【P41課后活動】雕版印刷術出現雕版印刷術至少在唐朝前期已經出現傳播雕版印刷術傳入新羅、日本和波斯,經波斯傳到埃及與歐洲,促進了世界不同地區文化的交流傳播與文明的發展天文學僧一行通過天文觀測制定了《大衍歷》,還組織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僧一行的成就既對天文學發展有重要意義,也對世界數學的發展具有價值醫學孫思邈所著的《千金方》,總結唐以前歷代的醫學理論和實踐經驗,重視藥物的采集、配制和使用。孫思邈在醫學和藥物學方面貢獻很大,被后世尊為“藥王”思想家背景魏晉以來,佛教在我國廣泛傳播,寺院大量占有土地和勞動人口,引發社會經濟問題,遭到一些人士的不滿和反對,儒學正統地位也受到挑戰思想家代表人物韓愈強烈抨擊佛教,主張復興儒學;柳宗元是唐朝無神論和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杰出代表唐詩特點唐朝是我國歷史上詩歌創作的黃金時期;唐詩題材豐富,風格多樣,傳世詩歌眾多代表人物盛唐時期的李白有“詩仙”的美譽。他的詩具有濃郁的浪漫情懷,抒發了昂揚進取的時代精神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時期的杜甫被譽為“詩圣”。他的很多詩作反映了戰爭和政治腐敗給人民帶來的痛苦,有“詩史”之稱白居易生活在唐朝后期,他的詩直面社會現實,通俗易懂,深受大眾歡迎書法顏真卿的字端正勁美,雄渾敦厚;柳公權的字方折峻麗,筆力勁健繪畫特點題材和類型廣泛,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以及宗教畫代表人物閻立本的人物畫,人物形態各異,神形兼備;吳道子的畫落筆雄勁,風格奔放(《送子天王圖》)【拓展延伸】唐朝時期科技文化發達的原因。(1)國家強盛,經濟繁榮。唐初統治者吸取隋朝速亡的歷史教訓,調整了統治思想,進行了制度創新,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創造了一個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的局面,為科技文化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開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唐朝政府實行科舉制和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為科技文化的繁榮創造了有利的氛圍。(3)對外交流頻繁。唐朝的對外交往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況,在中外科技文化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的過程中,唐朝的科技文化更加豐富多彩。(4)繼承傳統文化。秦漢以來我國許多領域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魏晉南北朝時,我國北方民族的融合和江南地區經濟的發展,為科學技術及文學藝術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第二單元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政權民族建立者都城建立時間滅亡北宋漢族趙匡胤東京(開封)960年1127年(被金滅)南宋漢族趙構臨安(杭州)1127年1276年(被元滅)遼契丹耶律阿保機上京臨潢府(內蒙古巴林左旗)916年1125年(被金滅)西夏黨項元昊興慶(銀川)1038年1227年(被蒙古滅)金女真完顏阿骨打中都(北京)1115年1234年(被蒙古滅)元蒙古忽必烈大都(北京)1271年1368年(被明滅)第8課北宋的政治一、陳橋兵變和北宋的建立1、北宋建立于何時?是誰通過什么事件建立?都城在哪里?答:960年;趙匡胤(宋太祖)、陳橋兵變;開封。2、北宋建立后采取什么方針消滅了南唐等政權?五代十國分裂局面結束的時間、標志?答:先南后北的方針979年;宋太宗消滅北漢。二、中央集權的加強1、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采取了什么方針?目的是什么?答:崇文抑武目的:強化中央集權。2.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維護政權穩定的措施有哪些?答:措施:(1)軍事方面:解除禁軍高級將領的兵權;經常調換軍隊將領,定期換防。(2)在中央:加強君權,采用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3)在地方:①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實施三年任期制;②設置通判分知州權利;③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力。(4)文教方面:注重發展文教事業,改革和發展科舉制。3、宋朝改革和發展科舉制的措施有哪些?答:①嚴格了科舉考試程序,殿試成為定制,錄取及名次直接由皇帝掌握,進士成為“天子門生“。②大幅度增加科舉取士名額。4、宋朝改革和發展科舉制有何長遠影響?答:①為讀書人進入仕途開辟了道路,使北宋政權基礎進一步擴大。②在全國范圍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促進了整個社會文化素養的提高;③造就了宋朝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5、宋朝實行崇文抑武方針的影響?答:①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情況的發生,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③(消極影響)導致軍隊戰斗力削弱,辦事效率低下,也增加了朝廷的財政支出。6、北宋政治特點?崇文抑武,文人治國;分化事權,內外相制;強干弱枝,守內虛外。三、王安石變法1、王安石變法的時間是、支持的皇帝是?答:1069年,宋神宗。2、王安石變法的目的是?答:擺脫統治危機,實現富國強兵。3、王安石變法的內容是?受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對的措施是?答:經濟方面: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稅法。軍事方面:保甲法。受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對的措施有募役法和方田均稅法。王安石變法為什么失敗?啟示?損害大地主、權貴的利益。改革不是一帆風順,過程是艱難曲折,是要付出代價的。
【P45想一想】為了避免下屬也“黃袍加身”,起兵奪權;為了加強皇權,鞏固統治。【P46材料研讀】反映了當時社會崇文抑武的價值取向。【P48課后活動】1.“權”指的是節度使的行政權力。宋太祖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從而剝奪了節度使的行政權力。“錢”指的是地方財權,即原來節度使在地方收取并截留稅賦的權力。宋太祖加強對地方稅收的控制,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力,這就消除了地方割據的物質基礎。“兵”指的是節度使的兵權。宋太祖通過各種途徑解除節度使的兵權,并且對軍隊進行改編,經常調換軍隊將領,定期換防,使兵不識將,將不專兵;中央設樞密院掌握軍隊的調動、訓練和供給職權。2.措施:(1)改革科舉制度:頒布貢舉法,廢除明經科,而進士科的考試則以經義和策論為主,增加法科。(2)整頓太學:實行分上、中、下三班不同程度進行教學的太學三舍法制度。以學校的平日考核來取代科舉考試,太學生成績優異者不經過科舉考試可直接為官;提舉經義局,修撰儒家經典,編纂《三經新義》;設置武學、醫學、律學專科學校,培養專門人才。(3)惟才用人:重視對中下級官員的提拔和任用,使許多低級官員和下層士大夫得到發揮才干的機會。認識:注重對人才的培養;改革不適合社會發展的教育機制等。【拓展延伸】宋朝政治的特點。(1)崇文抑武,文人治國。這是宋朝政治制度最明顯的特點。(2)分化事權,內外相制。“分權”是宋太祖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則之一,不僅分武將的權,也分文官的權,避免任何一個官職、官員權力過重。(3)強干弱枝,守內虛外。有利于鎮壓地方和農民反抗,但造成邊防空虛,成為宋朝在對遼、西夏等戰爭中屢次戰敗的原因之一。【名詞解釋】1.陳橋兵變: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被擁立為皇帝,改國號為宋,史稱北宋。2.杯酒釋兵權:宋太祖趙匡胤在建立宋朝后,為了防止握有重兵的武將叛亂,采用勸導的方式,以高官厚祿為條件,在酒席間解除了諸大將的兵權。3.通判:宋太祖時在地方設置的用以分割知州權力并監督知州的官職,它的設置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4.重文輕武政策:為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的弊端,宋朝采取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統兵的格局逐漸形成。5.二府三司制:宋朝的中央官制。“二府”指中書門下和樞密院,中書門下是最高行政機構,長官行使宰相職權;樞密院是最高軍政機構,長官為樞密使,負責軍事事務。“三司”指鹽鐵、度支、戶部,掌管財政大權。這樣的制度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權、軍權和財權,加強了皇權。第9課遼、西夏與北宋并立一、遼與西夏的建立1、契丹(遼)是哪個民族建立的,建立的時間、建立者、都城?答:契丹、916年、耶律阿保機、上京。2、阿保機建立政權后采取那些措施?,答:發展生產,創制文字,國力不斷增強。3、西夏是哪個民族建立的,建立的時間、建立者、都城?答:黨項族、1038年、元昊、興慶府(今銀川)。4、元昊統一后采取那些措施?答:仿效唐宋制度,定立官制、軍制和法律,鼓勵墾荒,發展農牧經濟,還創制了西夏文字。二、遼與北宋的和戰1、澶州之戰發生在何時,當時皇帝、力勸皇帝親征的宰相是誰?答:1004年、宋真宗時、寇準。2、遼與北宋簽訂的盟約時間、名稱、內容、影響?答:1005年代;澶淵之盟;內容:雙方皇帝以兄弟相稱,北宋每年送給遼歲幣;影響:此后很長時間,遼宋間保持著和平局面。三、西夏與北宋的關系1、宋夏合約的時間、內容、有何影響?答:1044年,內容:元昊向宋稱臣,宋給西夏歲賜;影響:議和后,宋夏雖時有戰事,但關系一直較為穩定。【P49材料研讀】因俗而治。【P52課后活動】1.政治上,仿效唐宋制度;經濟上,學習農耕,發展生產;文化上,創制文字。2.對社會經濟而言,避免了戰爭給社會生產力帶來的破壞,促進了我國偏遠地區的貿易與開發,有利于經濟的交流和發展。對民眾生活而言,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眾的賦稅負擔,另一方面使邊境民眾生活環境相對安定,加強了各民族間的友好關系,促進了民族交融。【拓展延伸】比較|北宋和遼、西夏的和約的異同點。(1)不同點:北宋與遼雙方皇帝以兄弟相稱,西夏向北宋稱臣。(2)相同點:宋遼、宋夏議和都結束了雙方大規模的戰爭狀態,客觀上有利于雙方和平相處;宋王朝都要給對方錢物。(“歲幣”“歲賜”)拓展提升正確認識北宋與少數民族之間的關系。(1)宋遼、宋夏之間有戰有和,和戰交錯,但“和”始終是民族關系發展的主流。(2)北宋同少數民族政權簽訂的和約,是一種屈辱性的和約,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負擔。但從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來看,少數民族政權接受中原的先進文化,加速了他們的封建化進程,促進了民族交融,有利于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名詞解釋】1.澶淵之盟:1005年北宋與遼在澶州之戰后訂立和約的事件。其內容是遼軍撤回,宋朝給遼歲幣。2.幽云十六州:也叫燕云十六州,是五代后唐將領石敬瑭割讓給契丹的十六州的總稱,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山西北部一帶。3.歲幣:北宋每年送給遼、西夏、金等國的銀、絹等錢物,稱為歲幣。4.靖康之變:在金軍的進攻下,宋政府妥協求和。1127年,金軍攻破開封,北宋滅亡。5.宋金和議(紹興和議):1141年宋金之間達成的和議。其內容是南宋向金稱臣,并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第10課金與南宋對峙一、金的建立1、金是哪一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其建立的時間、建立者?答:女真族、1115年、完顏阿骨打(金太祖)。2、金建立后采取了那些措施?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體制,頒行女真文字,發展生產,女真勢力迅速壯大。二、金滅遼和北宋1、遼是在何時被哪一政權所滅?答:1125年、被金滅。2、北宋是在何時被哪一政權所滅,被金軍擄去的皇帝是誰?這一事件在歷史上被稱為?答:1127年被金所滅;宋徽宗、宋欽宗;靖康之變三、岳飛抗金和南宋偏安江南1、南宋的建立者是誰,定都何地?答:趙構(宋高宗)、臨安(今杭州)2、南宋初年,率軍北伐的抗金將領是誰,他的軍隊被譽為什么,取得了什么戰役的勝利?答:岳飛、岳家軍、郾城大捷。3、殺害岳飛的人物有誰,他們為何陷害岳飛,罪名是什么?答:宋高宗和秦檜、害怕抗金力量壯大,危及他們的統治、莫須有。4、宋金和議的時間、內容和影響是什么?答:1141年代;南宋向金稱臣,并送錢物,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以北為金統治區,以南為宋統治區;宋金對峙局面形成。5、宋金議和后,金遷都到哪,改名為什么?答:燕京、中都。6、①兩宋時期的時代特點:政治上——多民族政權并立;經濟上——經濟重心南移。②兩宋時期各政權關系特點:“戰”與“和”。補充:兩宋時期民族關系的特點及影響。(1)特點:①民族政權并立存在。②和戰交替,以和為主。兩宋政權多次同少數民族政權交兵,但最終都形成和議局面,可見和平是民族關系發展的主流。(2)影響:各少數民族通過對漢族政治制度文化的吸收,加速了本民族封建化進程和彼此融合,使各民族之間的差異逐漸縮小,形成民族大融合的趨勢。兩宋時期與遼、西夏、金分別訂立和約,對社會經濟和民眾生活的影響有哪些?社會經濟:避免了戰爭帶來的破壞,促進了我國邊遠地區的貿易與開發,有利于經濟的交流和發展。民眾生活:一方面使民眾生活相對安定,人民安居樂業,促進了民族交融;一方面和約中的歲幣加重了宋朝人民的負擔。從性質方面如何看待北宋與遼、西夏之間的戰爭?⑴北宋與遼、西夏戰爭,只是中華民族大家庭內部的兄弟沖突,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戰爭。⑵遼、西夏是以劫掠和擴大勢力為目的發動戰爭,是非正義的;北宋軍民的抗遼、西夏斗爭維護了中原和南方社會的相對穩定和生產發展,是正義的。【P54材料研讀】寓意著對政權強大和統治天下的決心,同時也為了展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民族認同感。【P55想一想】岳飛精忠報國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一代又一代的國人。抗金斗爭中,他率領的“岳家軍”紀律嚴明、作戰勇敢,是當時抗金的中堅力量;岳飛和岳家軍抗擊金兵南下,為南方地區創造了相對安寧的生產生活環境,讓南方人民免受戰爭災難,保護了人民的生命財產,維護了南宋人民的利益。【P57課后活動】1.北宋時期,與其并立的政權是遼和西夏;南宋時期,與其并立的政權則是西夏和金。2.諷刺了南宋統治者滿足于現狀、醉生夢死,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拓展延伸】岳飛永遠受到后世人民懷念的原因及岳飛的精神品質。(1)原因:①金軍南下攻宋,燒殺搶掠,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岳飛抗金,維護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保衛了中原地區較高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符合廣大人民的利益。②岳飛領導的“岳家軍”紀律嚴明,作戰勇敢,屢敗金軍,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③岳飛抗金戰功卓著,卻遭到投降派的誣陷而被殺害,更得到人民的深切同情。(2)精神品質:精忠報國、英勇無畏、堅定信念、愛國愛民等。第11課元朝的統一一、元朝的建立1、蒙古政權建立于何時,建立者是誰?尊稱?答:1206年、鐵木真、成吉思汗。2、蒙古政權建立后先后滅掉了那兩個政權?元朝統一的過程?答::1227年蒙古滅西夏。1234年,蒙古滅金。3、將蒙古改國號為大元的是誰?元朝建立于何時,建立者是誰,定都哪里?采取了那些措施?答:忽必烈(就是元世祖)、1271年、忽必烈、大都(今北京)。答:①接受漢族儒臣的建議“行漢法”“行仁政”“不嗜殺”。②施行治國安民的方略,廣開言路,整頓吏治,注重農桑。二、元朝的統一1、元朝統一的時間、標志、意義?答:1279年、滅南宋意義:①結束了我國歷史上長時期多個政權并立的局面②大體確定了中國后來疆域的輪廓;③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進一步促進了民族融合。2、元朝的地位?答:我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朝代三、元朝的統治1、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政治上確立了什么制度?答:中央集權制度。2、元朝在中央設置了哪些機構,分別負責哪些事務?答:設中書省掌管全國的行政事務,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掌管各項政務;設樞密院負責全國的軍事事務,調度全國的軍隊;設御史臺負責監察事務;設宣政院管理全國宗教和西藏地區軍政事務。3、元朝在地方設立哪一機構?實行哪一行政區劃和管理制度?有什么影響?答:行中書省(簡稱行省)行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是我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成為我國省制的開端。4、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方式?管轄措施?答:因地制宜措施:①東南地區,在澎湖設置巡檢司,加強對臺灣的管理;②西北地區,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等機構,管理西域軍政事務。③西藏地區,設置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屯駐軍隊。5、澎湖巡檢司的設置有何影響?答:這是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行政機構。6、設置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管轄西藏有何影響?答: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政管轄權。四、元朝的民族交融1、元朝出現的新的民族是?它是現在哪一少數民族的前身?答:回回回族2、元朝民族交融的意義?答:促進了各族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加強了各族間的了解與聯系,對中華民族進一步交融具有重要意義。【P60材料研讀】元朝的疆域超越漢朝和唐朝,是我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廈門石雕石欄桿施工方案
- 紙質航空航天材料開發與性能評價考核試卷
- 中國橋梁施工方案設計
- 農業經理人考試的必考知識模塊試題及答案
- 生物質燃氣的可行性研究與市場潛力評估考核試卷
- 生物質燃氣的風能利用技術考核試卷
- 電熱電蚊香液消耗速率考核試卷
- 礦山機械電子商城與網絡營銷考核試卷
- 2024年項目管理考試題型分析試題及答案
- 資格認證考試實戰模擬的重要性試題及答案
- 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制度1
- 建設單位保證安全生產措施方案
- 2025年新音樂節明星藝人歌手演出場費報價單
- 2025年人保應聘考試試題及答案
-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四版)讀寫教程2(思政智慧版) 教案 Unit 5 Striving for financial health
- 幼兒園獲獎公開課:大班科學活動《茶》課件
- GB/T 34571-2024軌道交通機車車輛布線規則
- 認知與實踐:AI技術在高校圖書館應用現狀調研分析
- 護理行政查房內容
- 沙灘車租賃合同
- 《用戶體驗人員技術能力等級評價》編制說明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