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管理規劃說明書_第1頁
城市交通管理規劃說明書_第2頁
城市交通管理規劃說明書_第3頁
城市交通管理規劃說明書_第4頁
城市交通管理規劃說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XX城市交通管理規劃

(2001-2020)

(送審稿)

XX市城市交通管理規劃

目錄

第一章XX市交通管理規劃總則..................................1

一、XX市道路交通管理規劃的目的...................................1

二、XX市交通管理規劃的指導思想...................................2

三、XX市交通管理規劃的規劃原則...................................2

四、XX市交通管理規劃的主要依據...................................2

第二章XX市道路交通管理規劃總體設計..........................4

一、城市交通管理規劃的目標確定.....................................4

二、城市交通管理規劃的組織機構.....................................4

三、城市交通管理規劃的層次、年限、范圍.............................5

四、城市交通管理規劃的工作路線.....................................5

五、城市交通管理規劃過程的總體結構設計.............................6

第三章交通調查分析及交通信息數據庫的建立.....................8

第一節XX市社會經濟及土地利用基礎資料調查...........................8

一、XX市人口現狀.................................................8

二、社會經濟概況...................................................9

三、土地利用.......................................................9

第二節XX市居民出行0-D調查.......................................10

一、概述..........................................................10

二、城市居民出行次數特性..........................................10

三、居民出行目的特性..............................................11

四、居民出行方式特性..............................................11

五、居民出行時段特性..............................................12

六、居民出行時耗分析..............................................12

第三節流動人口出行分析.............................................13

一、流動人口出行主要特征..........................................13

二、出行目的......................................................14

三、出行方式......................................................14

第四節XX市城市出入口機動車OD調查與分析..........................14

——、調查的地點分布................................................14

二、調查點交通量抽樣數............................................15

-1-

XX市城市交通管理規劃

三、出入口交通流分析..............................................15

第五節XX市道路交通流量調查分析....................................18

一、概述..........................................................18

二、交通流量分析..................................................18

三、高峰時段流量分析..............................................20

四、交通組成分析..................................................21

五、典型交叉口交通流高峰小時流量流向分析..........................21

第六節道路交通基礎設施調查.........................................22

一、道路網現狀....................................................22

二、公共交通現狀..................................................22

三、汽車保有量及停車場現狀........................................25

第七節XX市區貨物源流調查..........................................27

一、城市貨運系統構成..............................................27

二、專業運輸部門貨運量現狀分析....................................28

三、城市對外貨運量抽樣調查分析....................................28

四、貨物源流抽樣調查現狀分析......................................28

五、主要存在問題..................................................30

第八節交通管理與控制現狀分析.......................................30

一、交通管理與控制現狀調查........................................30

二、現狀存在問題分析..............................................33

第九節XX市交通信息數據庫的建立....................................36

第四章XX市城市交通需求預測分析.............................37

第一節客運交通需求預測.............................................37

一、XX市客運交通需求預測基本框架................................37

二、XX市社會經濟發展預測........................................37

三、城市客運交通需求預測..........................................48

第二節XX市貨運交通需求預測........................................71

一、城市貨運交通需求預測的總體思路................................71

二、市內貨運量需求預測............................................71

第三節XX市停車需求預測分析.........................................73

一、影響停車需求的因素............................................73

二、停車設施需求量預測模型分析....................................74

三、停車需求預測結果分析..........................................75

第五章XX市交通管理規劃方案設計.............................79

第一節城市交通管理模式.............................................79

-2-

XX市城市交通管理規劃

一、交通需求管理的定義............................................79

二、交通需求管理的目的............................................79

三、XX市交通需求管理框架.........................................80

第二節XX市道路交通系統管理.........................................84

一、交叉口渠化設計................................................84

二、交叉口控制管理................................................91

三、公共交通管理設計..............................................92

四、道路單行線設計................................................96

五、非機動車交通組織..............................................98

六、學生、行人過街設施設計.......................................102

七、靜態交通管理.................................................104

八、貨運交通管理.................................................119

九、交通指揮系統發展規劃.........................................120

十、交通管理設施建設計劃.........................................124

十一、交通管理隊伍建設規劃.......................................124

第六章XX市道路交通管理方案技術評價........................127

一、XX市道路交通管理方案評價的目的與評價過程....................127

二、交通管理方案信息化處理.......................................127

三、交通管理措施下的交通流重分布模擬.............................129

四、城市交通管理方案效果分析.....................................131

五、XX市交通管理方案評價.......................................132

第七章XX市道路交通管理規劃的實施與滾動......................3

一、XX市道路交通管理規劃的實施計劃編制...........................3

二、XX市交通管理規劃的滾動.......................................3

XX市城市交通管理規劃

第一章XX市交通管理規劃總則

一、XX市道路交通管理規劃的目的

XX市位于xx省西北部,東踞西洞庭湖,與南縣、沅江市的湖漢交錯;西倚湘西

山地,與張家界市相鄰,北與湖北省恩施、宜昌、荊州三地區接壤;南抵資水流域,與

益陽、桃江、安化相連,區位和地理優勢顯著。近年來,xx市在國民經濟和社會持續

發展的同時,和全國的部分大中城市一樣,XX市的城市交通擁堵、交通秩序混亂也日

益成為影響城市各方面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為解決這一問題,政府部門大幅度增加城

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新建和改建城市道路,增加交通設施供給,同時,公安交

通管理部門大力整頓交通秩序,依法從嚴加強管理,加強城市交通管理政策和技術措施

的研究,努力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充分挖掘現有交通設施的潛力,這兩方面的努力在一

定程度上緩解了不斷加劇的交通緊張局勢。

但是城市交通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寄希望于僅僅通過城市交通規劃、建設

等工程性措施來解決交通問題是有限的,交通管理作為一種現代科學技術要求較高的社

會行政行為應該更加充分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也表明,隨著城市

由發展階段向發達階段的轉變,城市交通工作的重點也開始由建設向管理轉移,XX市目

前正處于這一階段。

通過制訂XX市道路交通管理規劃,從行政管理和技術管理的角度著手,緊密依托

XX市城市總體規劃、XX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科學、系統、全面地掌握XX市交通的各

項基礎信息,找出影響城市交通的主要因素,全面認識XX市交通問題演變的內在規律,

了解XX市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動態,預測和把握未來可能出現的城市交通問題,

特別是在交通供給相對不足的情況下,通過交通管理充分挖潛,合理引導和控制交通需

求,緩解城市交通擁擠堵塞的局面。明確XX市今后交通管理的發展方向,規劃長遠,

決策當前,防患于未然。對城市開發改造、道路規劃建設、交通需求及交通系統管理等

提出明確要求,合理渠化交通流,適應XX市混合交通的特點,充分發揮各類道路的交

通功能,綜合協調道路-交通流-管理者三者之間的關系,建立交通事故預防、監測和事

故現場勘察處理、緊急救援等一整套的技術保障和社會保障體系,控制道路交通事故尤

其是特大交通事故的發生。建立交通管理安全技術的專職研究和應用開發隊伍,積極研

究、開發、推廣、應用交通安全技術,完善交通管理法規和配套措施,制訂宣傳教育計

劃和執行保障體系,提高交通管理的法制化和科學化水平,努力形成秩序良好、安全暢

通的城市交通環境。

XX市作為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XX省的文明、旅游、衛生模范城

市,做好城市交通管理規劃,對于進一步提升XX市的城市形象、城市品位,促進XX市

XX市城市交通管理規劃

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XX市交通管理規劃的指導思想

編制城市交通管理規劃,必須以國家、城市現行的政策、法規和規范為依據,與城

市的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相適應;與城市總體規劃、城市交通規劃、城市用地規劃相協調;

按照所在城市的交通特點以及現實狀況準確定位,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建立相對應的管理

體系;做到有章可循,減少盲目性、隨意性。既不盲目追求過高標準,又要有超前意識。

盡可能借鑒城市總體規劃、城市交通規劃及建設的基礎資料和成果,與城市交通規劃及

建設的現行標準和準則接軌,通過社會行政管理、技術管理和工程措施,解決城市交通

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管理指標的確定要遠期可行,近期可用。不僅適合專業技術人員,

而且要供非專業人員和領導決策。通過城市交通管理規劃,加強對城市交通的綜合治理,

培養、鍛煉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的人才,提高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造就一支與現代交通

發展相適應,精干、高效的交通管理隊伍。

三、XX市交通管理規劃的規劃原則

在進行XX市道路交通管理規劃時,遵循以下原則:

(1)要有穩定和有實效的組織領導班子和專門機構,并適時對交通管理規劃方案

進行論證、調整與完善。由XX市政府與創建辦公室組織,成立了本次規劃的領導和協

調機構,為規劃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

(2)站在戰略的高度,具有發展的眼光,與城市社會經濟發展計劃、城市總體規

劃、城市交通規劃、城市用地規劃、城市綜合運輸規劃和區域交通管理規劃相匹配。

(3)堅持系統工程的觀點,圍繞城市大系統開展工作,致力于政府各部門的協調

配合。遵循當前服從長遠,局部服從整體,治標服從治本的原則。

(4)以人為本,著重從提高城市環境質量、居住生活質量、增強城市的活力和競

爭力等方面著手。

(5)以制訂交通管理規劃為契機,全面調查、掌握、預測影響城市交通的各項因

素。即立足當前,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提高道路標志標線擁有率,著重解決城市交通擁

擠堵塞問題;又著眼長遠,明確交通管理的發展方向,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努力與城市

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一致,實現交通流均衡、安全暢通、環境污染小的城市交通環境。

(6)注重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對規劃方案進行合理的評估和優選。

(7)方案滾動發展,不斷充實、反饋和調整。

四、XX市交通管理規劃的主要依據

本次規劃遵循、參照以下法規、條例及規劃報告:

-2-

XX市城市交通管理規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

?《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

?《道路交通管理條例》;

?《城市交通管理規劃編制大綱(征求意見稿)》;

?《XX市城市總體規劃(1999-2020年)》;

?《XX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及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

?《XX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

?《XX市道路運輸場站“十五”發展計劃及2015年遠景規劃》

?《XX市城市建設志》;

XX市已經完成的其他有關規劃等。

XX市城市交通管理規劃

第二章XX市道路交通管理規劃總體設計

一、城市交通管理規劃的目標確定

(1)充分發揮交通管理效能,近期以綜合治理交通秩序,合理組織與渠化交通、

緩解城市交通擁擠堵塞為重點,遠期實現與城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一致,安全、暢通、

秩序良好、環境污染小的城市交通環境。

(2)加強交通需求管理,合理控制城市交通總量,積極促進城市形成以社會化公

共運輸為主體,多種交通運輸方式相協調的城市交通結構。

(3)科學組織,合理限制,均衡調控,充分挖掘道路交叉口、路段、網絡的交通

容量潛力,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

(4)力求各類交通設施規范、齊全,布置合理,具備先進的交通管理、控制、指

揮手段。

(5)制訂科學、實用、完善的交通管理政策、法規和執行保障體系,加強宣傳、

教育、培訓,提高全體交通參與者及交通管理者的現代化交通意識和遵守交通法規的自

覺性。

XX市武陵區作為XX市經濟、人口相對集中的地區,交通發展和矛盾較其它片區更

加突出,因此,本次規劃列為重點研究。

二、城市交通管理規劃的組織機構

城市交通系統屬于社會開放系統,變化因素多,涉及范圍廣。城市交通系統管理規

劃的制訂和實施需要廣泛的協調、組織、監督、檢查,非一個部門或專業人員所能完成。

因此,制訂城市交通管理規劃,必須有總攬全局,具有相對穩定性和權威性的領導班子

和工作機構。領導班子是在政府領導下,由政府各有關部門如建委、規劃、交通、公安、

法制和教委等部門及部分社會知名人士、專家組成。根據城市交通管理的具體特點,規

劃的工作機構應分兩部分組成,一是由有關的專業科研單位和相關的人士,組織開展首

次城市交通管理規劃工作,二是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有關人員組成常設機構,特別是在

首次城市交通管理規劃完成后,常設工作機構要根據規劃的總體目標,結合平時的工作

內容進行調整,制訂相應的年、季交通管理計劃和決策方案,保證管理規劃的連續性、

實效性。

-4-

XX市城市交通管理規劃

三、城市交通管理規劃的層次、年限、范圍

1、規劃層次與年限

參照XX市社會經濟發展、城市總體規劃、城市交通規劃,根據城市公安交通管理

的特點,將XX市城市交通管理規劃劃分為以下兩個層次:

(1)城市交通近期管理規劃。依據XX市現狀交通調查與分析,將近期規劃(1-5

年)作為本次規劃的重點進行詳細的研究,提出交通管理和整治方案。

(2)城市交通專項管理規劃。依據XX市城市總體規劃的年限和交通需求預測結果

分析,將專項管理規劃時間定為1-20年。內容包括城市交通流組織方案的確定,重要

路段、交叉路口的渠化、治理,城市靜態交通設施的布置,專項管理法規制定,城市交

通綜合治理和交通擁擠緩解方案等。

2、規劃范圍

為了更好地與XX市城市總體規劃和道路交通規劃相銜接,確定本次XX市交通管理

規劃的工作范圍與前者一致,即:XX市的建成區,包括武陵區、鼎城區和德山開發區。

由于交通管理工作的特點,無論哪一層次的管理規劃,每年都要根據實際對年度計

劃進行調整。

四、城市交通管理規劃的工作路線

城市交通管理規劃的標準與規定的制訂是一項十分嚴肅的工作,必須遵循相應的原

則,按照有關的政策、規定和標準、規范,請有關部門、專家進行充分論證,集思廣益,

避免交通管理政策、措施出臺的盲目性、隨意性,必要時還應該采取試行的辦法,在一

定時間與范圍內反饋、補充、修改、調整后正式出臺。

(1)交通管理規劃應按照合理的程序進行科學的編制、修訂和實施,能夠切實指

導實際工作。

(2)掌握城市社會經濟發展、城市交通規劃及建設的有關情況,進行交通管理規

劃的實踐和反饋。

(3)通過社會法制、行政和經濟杠桿等手段,加大管理力度,對影響城市交通及

交通管理的各項活動綜合調整,使交通管理規劃趨于完善、合理。

(4)通過政府批準,人大立法以及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使交通管理規劃具有

法律效力,減少隨意性,增加科學性,依法治理交通。

城市交通管理規劃的工作過程可參考以下框圖。

XX市城市交通管理規劃

圖2T城市交通管理規劃的工作過程

五、城市交通管理規劃過程的總體結構設計

通常,城市交通管理規劃應該按照圖2-2給出的的流程來進行,但是對于不同的城

市,由于其在城市性質、城市規模、城市發展階段以及城市在交通基礎設施和交通管理

上的工作基礎等方面存在差別,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可以做適當的調整。

XX市城市交通管理規劃

確定城市交通管理規劃口標

城市交通管理方案制定

調

交通管理方案實施后的交通流模擬優

交通管理方案評價

實施計劃的編制

方案實施過程

管理規劃方案的調整與滾動

圖2-2城市交通管理規劃技術流程圖

-7-

XX市城市交通管理規劃

第三章交通調查分析及交通信息數據庫的建立

第一節XX市社會經濟及土地利用基礎資料調查

XX市位于XX省西北部,介于東經110°29'-112°18',北緯28°24'-30°

07,。東踞西洞庭湖,與南縣、沅江市的湖漢交錯;西倚湘西山地,與張家界市相鄰,

北與湖北省恩施、宜昌、荊州三地區接壤;南抵資水流域,與益陽、桃江、安化相連。

XX市中心城區主要分為江北城區、江南城區、和德山開發區三部分。江北城區(即

武陵區)為主城區,是市委、市政府及武陵區政府機關所在地,建設用地面積26.435

平方公里;江南城區為鼎城區政府所在地,建設用地面積6.833平方公里;德山開發區

位于市區東南,建設用地面積8.355平方公里。三大片城區主要通過沅江大橋和沅江東

大橋聯系。除中心城區外,還包含津市市、漢壽、安鄉、澧縣、臨澧、桃源、石門等一

市六縣。

一、XX市人口現狀

(-)人口現狀

2000年末,XX市全市總人口為595.29萬人,土地面積1819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

為327人/平方公里。非農業人口為122.20萬人,占總人口的20.53%;農業人口473.09

萬人,占總人口的79.4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8%。。

XX市包括兩區,一市六縣,各區、縣人口分布見表3-1:

表3-1XX市全市人口分布表

地區武陵區鼎城區安鄉縣漢壽縣澧縣臨澧縣桃源縣石門縣津市市

總人口43.7990.4157.7680.5087.8043.5297.0868.7725.67

農業人口14.6079.1545.5168.1072.4136.4681.9059.6615.29

所占比例33.3487.5578.7984.6082.4783.7884.3686.7559.56

非農業人口29.1911.2612.2512.4015.397.0615.189.1210.38

所占比例66.6612.4521.2115.4017.5316.2215.6413.2640.44

2001年XX市市區人口總數為50.8萬人,具體分布如下表:

-8-

XX市城市交通管理規劃

表3-2XX市市區人口分布表

城市大片區總人口(萬人)非農業人口(萬人)流動人口(萬人)居委會個數

城東4.964.460.517

城南3.292.890.414

城西4.554.050.514

城北4.123.920.214

三岔路5.335.030.314

穿紫河9.693.75——

鼎城10.565.73.57

德山8.34.330.5312

總計50.834.16(大約)92

二、社會經濟概況

XX市地處湘鄂邊境,是湘西北的區域中心城市和XX經濟北進的橋頭堡。改革開

放以來,XX市經濟呈快速、穩步的發展趨勢,經濟實力和生產力水平有了較大的改觀。

2000年,XX市國內生產總值(現價)為349.8億元,比1999年增長9.52%,人均國內

生產總值5871元。經濟結構逐步得到優化,經濟效益在調整和改革中得到提高。國內

生產總值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為104.59億元、138.84億元和106.37億元,所占比

例分別為29.9%、39.7%和30.4%,與1990年相比,產業結構有很大調整,第三產業的

比例明顯增力U。2000年,XX市完成農業總產值155.45億元,實現農業增加值7.47億元,

比上年增長5.05%o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XX市的工業呈快速發展趨勢,2000

年完成工業總產值471.96億元,實現增加值45.83億元,比1999年增長10.75%。

三、土地利用

從交通的角度看,合理的土地利用規劃是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根本手段之一。科學

合理的交通管理規劃需要科學合理的交通需求預測,而科學合理的交通需求預測需要全

面細致地了解一個城市的土地利用狀況(現狀及規劃)。

XX市各交通小區的現狀及規劃的土地利用狀況已按照建設部頒布的《城市用地分

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所劃分的10大類建設用地給予定量化,并按照土地對交通需

求的影響合并成8類,建成數據庫。表4-5和表4-7列出了XX市現狀土地利用的資料。

XX市城市交通管理規劃

第二節XX市居民出行0-D調查

一、概述

研究分析人流、貨流、車流的日常活動基本特征與規律,進而掌握交通需求與供給

的相互關系,是XX市交通管理規劃與城市發展的基礎課題,而居民出行調查正是獲取

這些資料的基礎調查之一。

XX市于2001年7月4日(星期三)開展了一次大規模的居民出行調查。本次居民

出行調查采用問卷(調查表)方式進行,共調查了有效居民樣本11733人,總抽樣率為

2.31%左右。獲得了大量的有價值的資料,為XX市的客運交通研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

基礎。

二、城市居民出行次數特性

XX市區居民(全部被調查者)人均出行次數為2.27次/人?日,市區每天城市居民出

行總量約為115.32萬人次。

(-)不同年齡出行次數特性

調查表明,出行者人均出行次數最高為40-49歲年齡組,達2.36次/人?日;其次

為30-39歲年齡組,達2.28次/人?日;再次為6-14歲和15-19歲年齡組,其值均為2.26

次/人?日;余下依次為50-59、25-29、20-24以及》60歲年齡組。260歲年齡組人均

出行次數最低,僅為2.13次/人?日。各年齡組人均出行次數的多少與各個年齡組的居

民所從事的職業密切相關,具體情況見表3-3。

表3-3各年齡組的出行者人均出行次數表

年齡6?1415?1920?2425?2930?3940?4950?59>60

編號12345678

出行次數

2.262.262.202.232.282.362.252.13

(人次/日)

(二)不同職業出行次數

學生中中學生和小學生(對應年齡一般為14-18歲和8-13歲)人均出行次數較高,分

別為2.27次/人?日和2.20次/人?日。原因主要是中、小學生中午回家的較多。從業人

員中出行次數較高的是職員,人均出行次數為2.45次/人?日,原因是這類從業人員因

-10-

XX市城市交通管理規劃

公務產生的出行一般要比工人和服務人員多,且職員中午回家的也較多。

表3-4各種職業的出行者人均出行次數表

大中專個體勞

職業小學生中學生工人服務員職員家務其它

學生動者

編號123456789

出行次數

2.202.272.272.242.202.452.052.042.23

(人次/日)

三、居民出行目的特性

從表3-5中可見,除回程外,XX市上班出行比例最大,達26.76%;其次為生活購

物,比例為9.44%。這兩種出行比例的和為36.20%,加上這兩種出行的回程,因上班、

上學而引起的出行比例約為76.82%。因此,解決好上班、上學及其回程的交通問題,

是完善XX市區城市客運交通的主要內容。同時在居民出行目的的分析中,也必須抓住

這兩個主要矛盾。

表3-5居民出行目的統計表

生活文娛探親

目的上班上學公務看病回程其它合計

購物體育訪友

比例

26.764.564.369.443.862.981.1840.626.24100.0

(%)

四、居民出行方式特性

從表3-6中可以看出,XX市居民出行方式中,步行出行比例最高,達40.26%。其

次為自行車,比例為27.10%。體力出行比例為40.26%+27.10%=67.36%,非體力出行比

例約為32.64%o

表3-6XX市2001年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統計

輕騎摩單位小單位大

出行方式步行自行車助力車公交車出租車私家車其它

托乍車

所占比例(%)40.2627.100.8816.883.446.111.192.331.220.60

下表為XX市1989年居民出行方式調查結果(資料來源:XX市總體規劃)。

表3-7XX市1989年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統計

出行方式步行自行車公交車社會車輛小汽車

所占比例出)3558.53.580.132.8

-11-

XX市城市交通管理規劃

通過對比可知,從1989年到2001年,XX市居民出行方式有了明顯的改變。體力

出行比例顯著減少,尤其是自行車出行比例,減少了一半多;公交出行比例上升較多,

由3.58%提高到16.88%。這是很好的趨勢。但步行出行卻有所增長,且在各種出行方

式中所占比例最大,這是不合理的出行方式結構,應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將一部分體力

出行轉移到公交出行方式上來。

五、居民出行時段特性

調查表明,XX市一天中居民出行有三個高峰期,其中:

第一個出行高峰時間為7:00-9:30,這一時間內的出行量占全天出行量的比例為

10.48%+16.70%+6.71%+4.08%+4.53%=42.50%。

第二個出行高峰時間為11點到12:30,這一時間內的出行量占全天出行量的比例為

12.54%。

第三個出行高峰時間為17:00—18:30,這一時間內的出行量占全天出行量的比例

為14.62%O

另外,在14:30—15:00左右有一個小高峰,占全天總出行量的4.01%。

三個主要高峰期累計時間為五個半小時,占全天時間的比例不到1/4,但其出行量

卻占了全天出行量的69.66%。由此可見居民出行在時間上的分布是很不均衡。

圖3-1全日各時段(30分鐘為1時段)出行量分布趨勢圖

六、居民出行時耗分析

圖3-2表示了不同方式的出行量在各時耗段的分布,可以看出,步行出行主要集中

在30分鐘以內,其余出行時耗上的比例不足10%。類似地自行車為35分鐘以內,其余

出行時耗上的比例不足10%。公交車為55分鐘,其余出行時耗上的比例不足15%。出

租車為30分鐘,其余出行時耗上的比例不足10%。摩托車為30分鐘,其余出行時耗上

的比例不足10%o單位車為55分鐘。由于圖中數據確切地說是各種出行方式在不同出

-12-

XX市城市交通管理規劃

行時耗上的出行量占該種出行方式出行量的比例,因此它近似的反映了不同出行方式的

“最佳”出行距離區間。當然這僅是現有條件下的“最佳”出行時耗,如果條件變了,

區間一般也要發生變化。

圖3-2不同出行方式的出行耗時趨勢圖

圖3-3不同耗時段的各出行方式比例結構圖

第三節流動人口出行分析

一、流動人口出行主要特征

本次調查共調查XX市流動人口191人次,主要調查對象是旅館、旅店居住的外來

流動人口。

流動人口平均日出行次數為2.09次/人日,比非流動人口平均日出行次數2.27(次/

人日)要低。這與實際情況并不十分相符。依照常理,流動人口來XX的主要目的是旅

游和出差,在XX停留的時間有限,因而每日出行次數應較多。這里出現流動人口平均

-13-

XX市城市交通管理規劃

出行次數低于非流動人口的現象,主要是抽樣的調查對象集中在賓館造成的。

二、出行目的

在調查的過程中,發現到XX的流動人口中,出差最多,其次為旅游人員,之后為

生活購物和探親訪友。

表3-8流動人口出行目的比例表

生活旅游探親

出行目的出差文娛看病回程其他

購物觀光訪友

編號12345678

比例(%)26.756.7518.755.751.006.2529.005.75

從表中可以發現,公務占到出行目的的26.75%,比城市居民要高得多,而購物、

文娛、探親等彈性出行總計占到了31.75%,特別是旅游觀光占到了18.75%,比城市居

民要高很多。這反映了流動人口的出行目的與城市居民相比有很大不同。

三、出行方式

流動人口的出行方式比例見表3-9。由表可知,XX市流動人口的出租車出行比例最

高,單位車次之,且高于城市居民的出行比例。步行的比例也比較高,三者合計共占

84.50%,充分反映出了流動人口沒有自己的交通工具,主要依賴城市交通這一現狀特征。

表3-9流動人口出行方式比例表

公交單位單位出租出租輕騎自行助力三輪

出行方式步行其它總計

車大車小車小車大車摩托車車車

比例(盼12.255.0029.758.5026.750.500.500.000.0014.502.25100

由以上分析可知,流動人口的出行特性與城市居民有很大不同,主要反映在以下幾

點:

1、出行目的多樣化,尤其是購物、文娛等彈性出行比例很多;

2、出行方式以非體力交通為主。

因此,在進行城市交通管理規劃時,除了充分考慮到城市居民外,對流動人口也必

須根據其出行特性加以考慮。

第四節XX市城市出入口機動車OD調查與分析

一、調查的地點分布

根據XX市區地理位置特征以及周邊城市對XX市區的影響,本次出入口O-D調查

-14-

XX市城市交通管理規劃

共設四個調查地點,調查范圍基本覆蓋了XX市區主要的出入口路段。表3-10為各調查

地點位置的詳細情況。

表3-10各調查地點位置的詳細情況

調查地點對應小區編號調查地點具體位置說明

五岔路906XX市進出岳陽方向的車流量

第一加油站904XX市進出XX方向的車流量

三岔路403XX市進出湖北方向的車流量

金霞路口903XX市進出貴州、湘西方向的車流量

二、調查點交通量抽樣數

出入口O-D調查是對XX市區出入口各主要路段進行抽樣調查,各調查點抽樣數以

及抽樣率如表3-11所示。

表3-11出入口調查點交通量抽樣數(輛)及抽樣率(%)

對應小小抽樣抽樣中巴抽樣抽樣抽樣抽樣

調查地點大客小貨中貨大貨

區編號客率率下率率率率

五岔路906440.17110.79960.43690.64250.19230.50

第一加油站904240.05170.15510.18280.13200.1091.00

三岔路403570.03180.23440.121160.21210.1040.09

金霞路口9031020.57151.00900.67440.57490.9850.24

表3-12出入口抽樣機動車屬性(單位:輛)

調查地點市內車輛外市車輛

90681187

9049256

403150110

903133172

三、出入口交通流分析

(一)出入口機動車0-D車輛組成

對調查數據統計、擴充后,得XX市出入口機動車流量如表3-13所示。

表3-13出入口機動車流量(單位:輛)

調查地點對應小區編號小客大客中巴車小貨中貨大貨

五岔路9062641422710713346

第一加油站9045011152832171979

三岔路40321767936155221446

-15-

XX市城市交通管理規劃

金霞路口90317815135775021

(二)車輛組成特性分析

在XX市出入口交通調查中,根據車輛屬性將客車劃分為大客、小客以及中巴車,

貨車劃分為小貨、中貨和大貨。通過對調查數據的處理得到以下相關數據,具體如表3-14

所示。

客車中小、大、中巴車所占的比例分別為39.82%、10.88%、49.30%,市內客車

小、大、中巴車所占的比例分別為42.61%、8.45%、48.94%。市外客車小、大、中巴車

所占的比例分別為37.06%、13.29%、49.65%o平均每車載客為12.881人/車。

貨車中小貨、中貨、大貨的比例分別為62.23%、27.85%、9.92%。其中市內小、中、

大貨車所占的比例分別為71.84%、20.11%,8.05%o市外小、中、大貨車所占的比例分

另I」為55.23%、33.47%、11.30%。

表3-14出入口機動車不同車種車輛組成比例

客車組成比例小客大客中巴車

總比例39.82%10.88%49.30%

市內42.61%8.45%48.94%

市外37.06%13.29%49.65%

貨車組成比例小貨中貨大貨

總比例62.23%27.85%9.92%

市內71.84%20.11%8.05%

市外55.23%33.47%11.30%

(三)車輛運輸效率分析

通過對出入口路段交通量OD調查資料進行分析,還可以獲得車輛運輸效率統計指

標(見表3-15),從表中可以看出該地區車輛的運行效率有如下特點:

1、貨車的空駛率偏高,貨車平均空駛率在49%左右。

2、客車的營運效率較高,其中大客的營運效率最高,達88.47%。但貨車的實際載貨

數較低,小貨車平均載貨僅為0.54噸,中貨車僅2.80噸;大貨車僅3.05噸。這說明該

地區貨車的運輸效率較低,需要切實加大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管理力度。

表3-15車輛運輸效率表

車型平均噸(座)位實際平均載運量(噸,人)實載率(%)

小客車6.013.9465.56

-16-

XX市城市交通管理規劃

大客車33.4829.6288.47

中巴車17.1213.2877.57

小貨車1.300.5441.54

中貨車4.562.8045.61

大貨車6.033.0550.58

(四)出入口路段交通流時空分布特性分析

1、道路路段交通流的空間分布特性

本次交通量調查涉及4個出入口的抽樣調查,觀測精度達到要求,基本上反映了

XX市現狀路網的交通狀況。表3-16為出入口道路路段機動車交通流6小時流量匯總表。

表3-16出入口道路交通流流量流向表(輛)

機動車

觀測點方向編節

絕對車輛數車輛總數全日PCU

五岔路9067919112148

第一加油站904132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