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DSS業務知識主講_第1頁
GMDSS業務知識主講_第2頁
GMDSS業務知識主講_第3頁
GMDSS業務知識主講_第4頁
GMDSS業務知識主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GMDSS業務知識主講GMDSS業務知識

4/7/20252內容GMDSS的組成GMDSS的功能GMDSS在中國的發展4/7/20253GMDSS概述

全球海上遇險與安全系統(GlobalMaritimeDistressandSafetySystem即GMDSS)是國際海事組織(IMO)利用現代化的通信技術改善海上遇險與安全通信,建立新的海上搜救通信程序,并用來進一步完善現行常規海上通信的一套龐大的綜合的全球性的通信搜救網絡。該系統主要由衛星通信系統——INMARSAT(海事衛星通信系統)和COS-PAS/SARSAT(極軌道衛星搜救系統)、地面無線電通信系統以及海上安全信息播發系統三大部分構成,如附圖所示。4/7/202544/7/20255一、GMDSS的組成:1.衛星通信系統(1)INMARSATINMARSAT主要由海事通信衛星、移動終端(船舶地球站)、海岸地球站以及網絡協調站和網絡控制中心組成。

(2)COSPAS/SARSATCOSPAS/SARSAT是由加拿大、法國、美國和前蘇聯聯合開發的全球性衛星搜救系統,由示位信標、空間段(極軌道通信衛星)和本地用戶終端和任務控制中心組成。2.地面無線電通信系統地面無線電通信系統用于遇險報警、搜救協調通信、搜救現場通信及日常公眾通信,主要由MF/HF/VHF頻段的通信設備及其終端組成。3.海上安全信息播發系統海上安全信息播發系統由岸基NAVTEX系統及INMARSAT系統中的增強群呼系統(EGC)、船舶交通管理系統(VTS)等組成。

4/7/20256二、GMDSS具有以下七大功能:1.遇險報警是指遇險者迅速并成功地把遇險事件提供給可能予以救助的單位。報警包括船對岸、船對船和岸對船報警3個方向,其中船對岸報警是主要的。2.搜救協調通信RCC通過岸臺或岸站與遇險船舶和參與救助的船舶、飛機以及與陸上其他有關搜救中心進行有關搜救的直接通信。搜救協調通信是雙方進行有關遇險與安全內容的信息交換,即具備雙向的通信功能,與報警功能中只具有向某一方向傳輸特定信息不同。3.救助現場通信在救助現場參與救助的船舶之間、船舶與飛機之間的相互通信稱為現場通信。它包括救助指揮船與其他船、船與救生艇、指揮船與救助飛機之間的現場通信。通常,這種通信的距離比較近。

4/7/202574.現場尋位尋位是指遇險船舶和救生艇所發出的一種無線電信號,便于救助船舶和飛機去尋找遇難的船舶和救生艇。GMDSS中尋位是靠搜救應答器(SART)和救助船或飛機上的雷達完成的。5.海上安全信息的播發是指本系統能夠提供各種手段發布航行警告、氣象預報和其他各種緊急信息,以保證航行安全。6.常規的公眾業務通信是指GMDSS系統要求船舶配備的通信設備不但能進行遇險、緊急和安全通信外,還能進行有關的公眾業務通信。也就是船舶與岸上管理部門之間進行管理、調度等方面的通信以及船舶與船東、用戶等通信。7.駕駛臺對駕駛臺的通信駕駛臺之間的通信是有關航行安全等避讓信息的傳遞,屬于VTS方面的通信,這種通信在狹長的水道和繁忙航道航行中是非常重要的。4/7/20258基本概念:(一)、海區劃分、報警途徑:海區以岸臺使用的各種頻段無線電波覆蓋的海域范圍來劃分。A1海區:指至少有一個VHF海岸電臺可以覆蓋的區域,在此區域可以進行連續的DSC報警和值守,距岸臺25海里為半徑的海域范圍。船對船和船對岸報警用VHFDSC。A2海區:指除了A1海區以外,MF岸臺覆蓋的海域,距岸臺30海里外的約150海里為半徑的海域范圍。船對船和船對岸報警用VHFDSC和MFDSC。A3海區:指A1、A2海區之外,INMARSAT同步衛星所覆蓋的海域,一般指南北緯70?以內的海域。

A4海區:指A1、A2、A3海區以外的海域,即南北緯70?以外到兩極之間的海域。A3、A4海區的船對船報警用VHFDSC和MFDSC,船對岸報警用衛星船站或HFDSC。另外,在A1--A4海區,船對岸報警發射可通過衛星EPIRB(A1海區也可用VHFEPIRB)4/7/20259(二)GMDSS系統使用的技術:1、近距離主要依靠VHF設備;2、用衛星和HF通信提供遠距離業務;3、在有關遇險和安全頻道上的守聽實現自動化;4、使用綜合技術獲得報警信息,包括遇險船舶的識別、定位及尋位信息;5、自動接收有關海上安全信息,包括航行警告和氣象預報;6、在地面通信系統中,將使用單邊帶,數字選呼(DSC)和窄帶直接印字電報(NBDP)。(三)GMDSS對船舶配備無線電設備的要求:1999年2月1日后,所有從事國際航行的客船和300總噸以上的貨船均應按GMDSS要求配備各項設備。4/7/202510GMDSS對船舶配備無線電設備的基本要求4/7/202511三、GMDSS系統在中國的發展與應用

我國主管部門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期就開始注意GMDSS系統的重要發展動向,并向有關單位傳達了海上遇險與安全通信方面的主要構想,1986年我國交通部向下屬各有關單位進行了部署。為了進一步改善我國航運業的通信狀況,進一步保障海上航行安全,我國從1987年開始在北京建造INMARSAT衛星通信地面站(岸站),同時在我國沿海部署建立海上安全信息播發(NAVTEX)系統覆蓋區,并加速對岸臺(站)的通信設施進行技術更新,擴大電路數,增寬覆蓋區域,以適應GMDSS的需要。1992年我國主管部門開始我國的全球海上遇險與安全系統規劃,按該規劃要求,我國沿海的海岸電臺形成鏈狀的A2航區DSC覆蓋區,同時對A3航區進行區域性DSC值守,在北京建成COSPAS/SARSATLUT和MCC,并把北京INMARSAT衛星岸站擴建成具有B/M系統能力的岸站,并服務于我國船舶航行密度大的印度洋區和太平洋區,為適應我國遠洋運輸事業的需要,2003年10月16日又開通了更加先進的INMARSAT-F系統,從而進一步保障海上航行安全。

4/7/202512INMARSAT系統的發展與應用INMARSAT系統在我國的發展始于上世紀70年代后期,為了更好地貫徹INMARSAT組織的宗旨,從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便開始了建立太平洋和印度洋兩個洋區的A/C標準海事衛星地球站(岸站)的準備工作。1991年我國在北京建成了海事衛星地球站(岸站),覆蓋太平洋和印度洋兩個洋區,為這兩個洋區內的海上和陸上用戶提供移動衛星通信業務。我國的INMARSAT-A標準地球站于1991年6月3日正式開通,INMARSAT-A系統穩定可靠,滿足GMDSS系統的要求;1993年7月1日我國的INMARSAT-C標準地球站也正式開通,可以提供雙向存儲轉發電文和數據信息通信業務,滿足GMDSS系統的要求,成為按GMDSS系統要求配備船舶的必備終端設備。這樣我國便可以為太平洋和印度洋兩個洋區內的國內外用戶提供移動衛星通信服務,業務范圍包括、電傳、、數據通信、遇險專線等。1997年7月,我國的INMARSAT-B/M標準海岸地球站投入了運行,同時滿足GMDSS系統的要求,服務于我國船舶航行密度大的印度洋和太平洋;且A/B/M標準站不但可以提供太平洋和印度洋兩個洋區內的數字、電傳、、遇險專線、低中高速數據通信業務,還可以提供大西洋東區和大西洋西區兩個洋區的A/B/M標準站通信業務,從而實現了全球移動衛星通信服務。1997年底,我國的Mini-M標準站正式開通了,Mini-M標準終端可以隨身攜帶、車載或海用,廣泛地應用于各個領域。2002年6月北京海事衛星地面站開始建設符合最新頒布的全球海上遇險與安全系統標準的、最先進的Inmarsat-F衛星通信系統,并于2003年10月16日舉行了開通儀式。4/7/2025132.COSPAS/SARSAT系統的建設與應用

我國由交通部中國交通通信中心負責在北京建設了衛星搜救本地用戶終端(LUT)和搜救任務控制中心(MCC),負責對中國服務區的實時覆蓋和報警數據的處理分配。北京LUT的覆蓋區域包括我國全部陸域和大部分海域,香港特別行政區也建設了COSPAS/SARSAT系統(LUT和MCC),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海事處負責運行和管理。北京的LUT無法實時覆蓋的我國南部海域,由香港的LUT實時覆蓋。

我國的COSPAS/SARSAT系統選用了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數據處理設備——高性能的HP9000系列工作站。LUT采用了冗余備份系統,可以對同時飛過的兩顆衛星分別進行跟蹤。當搜救衛星通過北京LUT的共視區時,LUT的天線就會鎖定與跟蹤這顆衛星,并由幾個數據信號處理器(DSP)對衛星的下行信號中的121.5MHz、243MHz、406MHz信號進行實時處理或對406MHz信號進行延時處理。我國的MCC采用一主一備兩臺高性能的HP9000系列服務器,通過專用的通信接口與國際MCC通信網絡相聯接。根據系統的數據分配計劃,各國的MCC間實時交換定位數據及衛星軌道參數等系統信息。

COSPAS/SARSAT衛星搜救系統的LUT和MCC已經投入正常運行,并發揮了其應有的作用。1999年11月至2002年5月,我國的載人航天實驗飛船“神州1號、神州2號、神州3號”進行了多次實驗,應航天實驗飛船指揮部的要求,我國的極軌道衛星搜救系統參加了載人航天飛船返回倉的回收定位任務,在飛船返回倉到達預定降落地點的關鍵時刻,我國的極軌道衛星搜救系統及時準確地捕捉到返回倉發出的定位信號,并迅速計算出當時返回倉的降落位置,為現場搜尋人員及時找到返回倉提供了可靠的支持,載人航天飛船實驗取得了圓滿的成功,得到了航天實驗飛船指揮部的一致好評。4/7/2025143.地面無線通信系統的發展與應用初期的海上遇險與安全通信中以中、高頻收發信機、緊急無線示位標為主,采用莫爾斯電報、無線等通信方式進行,在一般情況下,發送遇險報警信息要人工啟動和人工操作。從1996年開始,我國交通部按IMO的要求對全國各海岸電臺按GMDSS要求對通信設施進行了大規模的更新與改造,在上海建立了2、4、6、8、12.16MHz和VHF70頻道國際國內DSC值班臺及相應的窄帶直接印字電報(NBDP)和單邊帶無線電路;在廣州、天津建立了HFDSC國內值班臺;在大連、秦皇島、海口等建立了15個MF和VHFDSC值班臺以及相應的NBDP和單邊帶無線電路。各海岸電臺根據其功能分別配置了相應的收發信機、DSC、NBDP和SSB終端設備。船舶則根據GMDSS的要求,按其所航行的“航區”配備了執行GMDSS功能的設備。船舶配備的無線電設備應至少能在兩種無線電分系統中工作,以提供兩種以上的通信方式,每種通信方式應能采用獨立的設備并執行連續的報警功能。4/7/2025154.海上安全信息播發系統的發展與應用

為了保證航行安全,需要及時有效地由岸上向航行的船舶提供有關海上航行的安全信息,海上安全信息包括航行警告、氣象警告、氣象預報和其他海上緊急信息。世界航行警告業務(WWNWS)是由IMO和IHO(國際航道組織)為協調發射區域性無線電航行警告業務和其他緊急信息而設置的。WWNWS的區域界限不是按國家所有權海域劃分的,而是按地理位置和電波可能覆蓋的范圍劃分的,稱為NAVAREA(NavigationArea)區域,把世界劃分為16個航行警告區,每一區域都由一個指定的協調國負責。

WWNWS有3種不同的業務,即遠海域、岸基和本地業務。國際間協調的航行警告有兩種不同的業務:遠海域的NAVAREA業務和岸基的NAVTEX業務。本地警告業務完全由本國主管部門協調完成。

我國在上海、廣州、大連、福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