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地理大一輪復習第一部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講自然界中的水循環和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頁
2025版高考地理大一輪復習第一部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講自然界中的水循環和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頁
2025版高考地理大一輪復習第一部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講自然界中的水循環和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頁
2025版高考地理大一輪復習第一部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講自然界中的水循環和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頁
2025版高考地理大一輪復習第一部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講自然界中的水循環和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第一講自然界中的水循環和水資源的合理利用了解水圈的組成形式及相互關系1.水圈的特點(1)面積約占地球表面的71%。(2)連續但不規則的圈層。2.水圈的組成存在形式:氣態水(數量最少、分布最廣)、液態水(數量最大、分布次之)和固態水。水體類型:海洋水(最主要)、陸地水和大氣水。3.陸地水體間的關系:一般具有相互補給的關系。駕馭水循環的過程及意義[由圖憶知]1.填表分析三類水循環的主要環節和特點。類型主要環節特點海上內循環A蒸發→B降水循環水量最大,對全球熱量輸送有重要意義海陸間循環最重要的循環。使陸地水得到補充,水資源得以再生陸地內循環循環水量少,但對干旱地區特別重要2.“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此詩句中體現了水循環的降水、地表徑流環節。3.人類活動對E(填字母)環節影響最大,主要體現:變更時間分布規律——修建水庫,變更空間分布規律——跨流域調水。4.歸納水循環的地理意義。(1)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2)緩解:不同緯度熱量收支不平衡的沖突。(3)聯系:海陸間的主要紐帶。(4)塑造:地表形態。[特殊提示](1)驅動水循環的動力主要是太陽輻射能和水的重力能,水循環的根本緣由在于水的三相變更。(2)外流區域發生海陸間循環,又存在陸地內循環,但以海陸間循環為主;內流區域以陸地內循環為主。題組練通水循環維持了全球水的動態平衡,如圖是全球多年平均水循環模式圖,S線代表地球表面,假設水循環總量為100單位。讀圖完成1~2題。1.遵循全球水的動態平衡規律,圖中陸地降水量和入海徑流量單位數分別是()A.7913 B.798C.2113 D.2182.a、b為水循環主要環節,則()①環節a不斷地向海洋輸送泥沙②環節a主要動力源自太陽輻射③環節b參加地表形態的塑造④環節b可以輸送水汽和熱量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解析:1.D2.C第1題,由所學學問可知,地球表面水體蒸發量最大的是海洋,這些水體大部分形成海洋上的降水,故海上內循環是參加水量最大的水循環,由此可推斷出圖中海水蒸發為87,海洋上的降水為79,陸地蒸發為13,陸地降水為21;陸地降水除了被蒸發的部分,剩余部分以徑流的形式流回海洋,故入海徑流量為8。第2題,依據上題分析可知,環節a為水汽輸送,該環節將海洋上的水汽輸送到陸地上空,其主要動力源自太陽輻射;環節b為地表徑流,參加地表形態的塑造。北方冬季大棚頂上經常結滿露珠,影響棚內蔬菜光合作用,同時,較冷的水滴滴到蔬菜上,還簡單導致蔬菜腐爛,造成減產。所以大棚設計要盡量減小棚內濕度,并且有利于露水的收集。讀圖完成3~4題。3.水滴由棚頂到集水容器的過程相當于水循環環節中的()A.下滲 B.降水C.水汽輸送 D.地表徑流4.除棚內空氣濕度外,影響集水量的因素還有()A.大棚內外溫差 B.棚內晝夜溫差C.棚外風力大小 D.棚頂傾斜角度解析:3.B4.A第3題,棚內水汽遇到玻璃頂受冷凝聚形成水滴,然后水滴在重力作用下由棚頂著陸到集水容器,類似于水循環的降水環節。第4題,凝聚量與棚內的空氣濕度和大棚內外溫差有關。大棚內的空氣遇到冷的玻璃頂,就會凝聚形成小水滴。大棚內的空氣濕度越大,大棚內外溫差越大,玻璃頂的溫度越低,水汽凝聚越多。駕馭河流的主要補給類型1.河流的主要補給類型河流因其流經地區的氣候、地形等條件存在差異,其補給類型和特點亦存在差異,詳細比較如下:補給類型補給季節主要影響因素我國主要分布地區徑流量的季節變更示意圖雨水補給多雨季節降水量的多少、季節變更和年際變更普遍,尤以東部季風區最為典型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春季氣溫凹凸、積雪多少、地形態況東北地區永久性積雪和冰川融水補給主要在夏季太陽輻射、氣溫變更、積雪和冰川儲量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區湖泊水補給全年湖泊水位與河流水位的凹凸關系普遍地下水補給全年地下水位與河流水位的凹凸關系普遍2.河流補給類型的推斷方法(1)依據氣候類型推斷:大氣降水為河流最主要的補給形式,依據不同氣候區降水的季節差異,河流的徑流年變更存在以下三種形式:①全年徑流量較為穩定:熱帶雨林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區。②夏季為汛期,冬季為枯水期:(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季風和熱帶草原氣候區。③冬季為汛期,夏季為枯水期:地中海氣候區。(2)依據徑流的季節變更特征推斷:冰川融水補給的多少主要受氣溫凹凸的影響,徑流高峰出現在夏季;地下水補給的河流,徑流平穩;湖泊對徑流具有調整作用,使徑流變更減小;春季有明顯汛期的河流則為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3)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的相互補給,取決于三者之間的水位凹凸,如下圖所示:題組練通下圖表示某河流水文測站春夏秋冬四季氣溫、降水量和徑流安排狀況。讀圖,完成1~2題。1.該河流可能分布在()A.恒河流域 B.尼羅河流域C.長江流域 D.亞馬孫河流域2.該地河流的主要補給形式是()A.積雪融水補給 B.雨水補給C.地下水補給 D.湖泊水補給解析:1.C2.B第1題,讀圖可知,該河流流域內降水集中在夏季;氣溫季節變更明顯,且最冷月均溫大于0,可知該河流域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因此最可能是長江流域。第2題,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的河流主要靠雨水補給。讀兩種水體相互補給關系示意圖,回答3~4題。eq\x(長江)eq\o(,\s\up7(a),\s\do5(b))eq\x(洞庭湖)3.箭頭a代表的現象一般發生在()A.1~2月 B.3~4月C.6~7月 D.10~11月4.下列活動中,有利于箭頭b發生的是()A.植樹種草 B.圍湖造田C.大力發展城市建設 D.大量開采地下水解析:3.C4.A第3題,a表示長江水補給洞庭湖水,反映長江水位高于洞庭湖水位,為洪水期,即6~7月。第4題,從圖中可以看出,箭頭b表示洞庭湖水補給長江水,圍湖造田、大力發展城市建設、大量開采地下水都使洞庭湖調蓄實力下降,不利于湖水補給長江水;植樹種草增大洞庭湖豐水期蓄水實力,枯水期才能更多的補給長江水,A項正確。水資源的合理利用1.水資源及其分布(1)水資源概況:人類比較簡單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2)水資源的衡量指標:多年平均徑流總量。(3)水資源的分布。①全球分布:特點具有明顯的地區差異大洲除南極洲之外,亞洲多年平均徑流量最多,其次是南美洲,大洋洲最少國家巴西多年平均徑流量最多,其次是俄羅斯,我國居世界第六位②我國分布:空間上南多北少,東多西少時間上夏秋多,冬春少2.水資源與人類社會(1)水資源的數量、質量影響地區經濟發展。(2)不同生產力條件下,人類對水資源的開發程度不同。3.水資源短缺的緣由及其解決措施緣由解決措施自然緣由空間分布不均跨流域調水時間分布不均修建水庫氣候干旱,水資源總量少節約用水人為緣由人口劇增,工農業生產規模擴大,水資源需求量增大限制人口增長,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水資源奢侈嚴峻節約、合理運用水資源,水資源市場化,加強管理水資源污染嚴峻愛護水資源,防治污染,凈化污水,立法愛護題組練通讀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圖,回答1~2題。1.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規律是()A.南多北少,東多西少 B.夏秋多,冬春少C.與氣溫的分布規律一樣 D.季節變更不明顯2.圖中的多水地帶也時常受水資源驚慌的困擾,最主要的緣由是()A.年降水量削減 B.修建的引水工程過多C.蒸發量大 D.水污染嚴峻解析:1.A2.D第1題,由圖可知,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特點是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地區遞減,其分布規律與氣溫分布規律不一樣。我國水資源的時間分布特點是夏秋多,冬春少,季節變更大。第2題,圖中多水帶地區由于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常造成水體污染,導致水質型缺水。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重視對雨水的攔蓄和利用。以色列幾乎把每一滴雨水都積存起來;我國西部干旱地區收集和儲存的雨水,供生產和生活之用;倫敦和芝加哥則利用收集和儲存的雨水,滿意沖廁所、洗馬桶和清潔車輛之需。完成3~4題。3.攔蓄和利用雨水,可以解決的沖突是()A.水資源空間安排不均B.水資源時間安排不均C.不同地區間水資源運用不均D.農業與工業用水不均4.解決我國西北地區水資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是()A.海水淡化 B.修建水庫C.人工降雨 D.跨流域調水解析:3.B4.D第3題,攔蓄和利用雨水,主要解決的是水資源時間安排不均問題。第4題,我國西北內陸地區距海較遠,氣候干旱、降水少,修建水庫和人工降雨意義不大,海水淡化成本過高,跨流域調水為解決西北地區水資源不足的主要措施。

重難點一影響水循環各環節的因素有哪些—————————————[師說技法]——————————————————(一)影響水循環各環節的因素1.影響蒸發的因素2.影響水汽輸送的因素eq\a\vs4\al(海洋上空的水汽,↓,陸地)eq\b\lc\{\rc\(\a\vs4\al\co1(風\b\lc\{\rc\(\a\vs4\al\co1(風帶信風帶、西風帶、極地東風帶,季風主要為夏季風)),距海遠近,地形阻擋))3.影響降水的因素4.影響地表徑流的因素影響因素對地表徑流的影響年降水量確定地表徑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流域面積同地表徑流量成正比植被涵養水源,起到“削峰補枯”的作用地質條件(土壤質地)河流流經喀斯特地貌區或沙質土壤區,河水易下滲,地表徑流削減蒸發干旱、半干旱地區蒸發旺盛,削減地表徑流人類活動沿岸取水會導致徑流量減小5.影響下滲的因素6.影響地下徑流的因素影響地下徑流的因素可參考影響地表徑流、下滲的因素,并重點考慮喀斯特地貌(巖溶地貌),因為喀斯特地貌區地下溶洞、地下河眾多,儲存有大量的地下水。(二)水量平衡和水循環原理1.水量平衡(1)概念:指隨意尺度的區域(或水體),在隨意時段內,其收入水量與支出水量之間的差額等于該時段區域(或水體)內蓄水的變更量,即水在循環過程中,總體上收支平衡。(2)各區域的水量平衡問題:海洋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徑流量-多年平均蒸發量=0內流區多年平均蒸發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外流區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發量-多年平均徑流量=0全球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發量2.水循環原理的運用利用水循環原理來說明某些自然地理現象的形成,或分析某水體及其特征的演化,要特殊留意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抓住水循環涉及的關鍵環節,說明這些環節在地理事象及其演化過程中的變更或影響;二是分析透徹其中的因果關系,水循環環節中的“因”,導致自然地理特征的“果”,只有因果分明、邏輯清晰,才能精確地闡釋地理問題。—————————————[典題示例]—————————————————(2024·全國卷Ⅲ)下圖所示山地為甲、乙兩條河流的分水嶺,由透水和不透水巖層相間構成。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該山地被破壞的森林植被得以復原,隨之河流徑流量發生了變更,河流徑流的年內波動也減緩了。據此完成(1)~(3)題。(1)森林植被遭破壞后,河流徑流量年內波動劇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轉化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轉化為坡面徑流C.降水變率增大 D.河道淤積(2)森林植被復原后,該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徑流增加③蒸發(騰)量增加④地下徑流增加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3)假如降水最終主要轉化為河流徑流,那么森林植被復原后,甲、乙兩條河流徑流量發生的變更是()A.甲增加,乙削減,總量增加B.甲削減,乙增加,總量增加C.甲增加,乙削減,總量削減D.甲削減,乙增加,總量削減[學解題]第一步:從森林植被涵養水源功能入手,分析森林植被遭破壞后和復原后,對區域徑流的影響。(1)森林植被遭破壞后,降水較多的季節下滲削減,更多降水轉化為地面徑流,河流汛期徑流量增加;枯水期補給河流水量削減,河流枯水期水位下降,因而河流徑流量年內波動劇烈。(2)森林植被復原后,植被覆蓋率增加,植物蒸騰作用明顯加強,下滲增加,地下徑流增加。其次步:分析圖示巖層結構對徑流的影響:森林植被復原后,下滲增加,透水巖層中含水量增加,甲、乙兩河徑流總量會削減。由于巖層傾斜,降水時甲河流一側山體的降水轉化形成的地下水就會成為乙河流的補給水源,導致甲河流徑流量削減,乙河流徑流量增加。[答案](1)B(2)C(3)D—————————————[集訓過關]——————————————————(2024·襄陽檢測)湖泊換水周期的長短可以用公式:T=W/(Q×86400)計算。T為換水周期,以天計;W為湖泊貯水量,以m3計;Q為年平均入湖流量,以m3/s計。平均深度=貯水量/面積。下表示意我國部分湖泊的有關數據,據此完成1~2題。湖名面積/km2貯水量W/億立方米入湖流量Q/(m3/s)洞庭湖282017310353太湖242044195滇池(昆明)2971229青海湖4853742391.分析表中的數據可知()A.洞庭湖水體更新周期最短B.貯水量越大,換水周期越短C.滇池水循環最活躍D.青海湖水體更新周期最短2.依據所學學問結合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結論是()A.青海湖貯水量最大導致湖泊面積最大B.青海湖換水周期短的主要緣由是該湖儲水量大C.洞庭湖平均深度淺是因為泥沙淤積嚴峻D.洞庭湖換水周期長是因為入湖流量大解析:1.A2.C第1題,依據湖泊換水周期公式可知,洞庭湖在四個湖泊中換水周期最短,水循環最活躍,水體更新周期最短;在年平均入湖流量穩定的狀況下,換水周期與貯水量呈正相關,即貯水量越大,換水周期越長,也就是越慢。第2題,依據“平均深度=貯水量/面積”可知,湖泊面積受儲水量和深度共同影響,A錯;依據湖泊換水周期公式可知,青海湖儲水量大、入湖流量小,導致換水周期長,B錯;洞庭湖因入湖流量很大,導致換水周期較短,D錯;讀表格可知,洞庭湖入湖流量很大,入湖河流搬運實力強,可能挾帶大量泥沙入湖,導致湖泊泥沙淤積嚴峻,使洞庭湖平均深度淺,C正確。3.讀青海湖流域圖,回答下列問題。(1)指出青海湖參加的水循環類型,并分析布哈河的水文特征。(2)運用水循環原理,分析青海湖湖水鹽度高的緣由。解析:第(1)題,青海湖地處內流區,參加陸地內循環。布哈河為內流河,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補給,流量隨氣溫的變更而變更。第(2)題,可從降水、蒸發、徑流三個環節分析青海湖湖水鹽度高的緣由。答案:(1)陸地內循環。以高山冰雪融水補給為主,流量較小;流量的季節變更大;有結冰期。(2)青海湖流域地處內陸,氣候干旱少雨,湖水補給量小,但蒸發旺盛;青海湖為內流湖,鹽分隨徑流匯入而不斷積累。重難點二如何把握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師說技法]————————————————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1.正向利用(1)修建水庫,變更地表徑流的季節安排,削減洪水期徑流量,增加枯水期徑流量;同時水面面積的擴大和下滲量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發量和降水量。(2)跨流域調水,變更地表徑流的空間分布,也可以使蒸發量增加,大氣中水汽增多,從而增加降水量。(3)植樹造林、愛護濕地資源,起到涵養水源的作用,使下滲增多,削減地表徑流。(4)城市鋪設滲水磚,可削減地表徑流,增加下滲,增大地下徑流。(5)實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2.負向影響(1)濫伐森林,破壞地表植被,會削減蒸騰,使空氣中水汽削減,降水量削減;降雨時,下滲削減,大量地表徑流匯聚,簡單發生洪澇災難。(2)圍湖造田削減了湖泊自然蓄水量,減弱了其防洪抗旱實力,也減弱了湖泊水體對四周地區氣候的調整作用。(3)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徑流,削減下滲,減小地下徑流,地面蒸發量削減,易造成城市內澇。(4)河流上游地區過度引水澆灌,會導致下游水量削減,甚至出現斷流;對地下水的過量開采和運用,導致地下水位下降,會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現斷流;綠洲地區出現生態惡化和土地荒漠化現象;沿海地區會引起海水倒灌,出現土地鹽堿化現象。—————————————[典題示例]——————————————————(2015·全國卷Ⅰ)雨水花園是一種仿照自然界雨水匯合、滲漏而建設的淺凹綠地,主要用于匯聚并汲取來自屋頂或地面的雨水,并通過植物及各填充層的綜合作用使滲漏的雨水得到凈化。凈化后的雨水不僅可以補給地下水,也可以作為城市景觀用水、廁所用水等。下圖示意雨水花園結構。據此完成(1)~(3)題。(1)鋪設樹皮覆蓋層的主要目的是()A.為植物供應給分 B.限制雨水滲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2)對下滲雨水凈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層是()A.樹皮覆蓋層和種植土層 B.種植土層和砂層C.砂層和礫石層 D.樹皮覆蓋層和礫石層(3)雨水花園的核心功能是()A.供應園林欣賞景觀 B.愛護生物多樣性C.限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調整局地小氣候[學解題]第一步:明確“雨水花園”的各個層次,表層為樹皮覆蓋層,往下有種植土層,底部為砂層和礫石層。其次步:分析各層的作用:樹皮覆蓋層的主要作用在于削減種植土層的水分蒸發;礫石層的礫石之間縫隙較大,其主要作用在于使水下滲;起凈化作用的主要是種植土層和砂層。第三步:揭示雨水花園的核心功能,“雨水花園是一種仿照……使滲漏的雨水得到凈化”,故其核心功能在于利用雨水,同時通過對雨水的利用及收集限制雨洪。[答案](1)D(2)B(3)C—————————————[集訓過關]—————————————————有專家提出水循環可分為自然循環和社會循環兩大類,如圖為某城市水循環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圖中①②③⑦分別表示()A.地表徑流、地下徑流、蒸發、人工降水B.地下徑流、地表徑流、管道輸水、跨流域調水C.地表徑流、跨流域調水、蒸發、人工降水D.跨流域調水、地表徑流、管道輸水、人工降水2.關于人類對城市水循環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A.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B.大量開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C.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增加②D.城市綠地建設,可以削減⑥解析:1.D2.A第1題,結合水循環的自然循環過程和社會循環過程,并結合各個環節所連水體特點即可推斷出來。第2題,⑤為下滲,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增加下滲量。④為蒸發,大量開采地下水會削減蒸發。②為地表徑流,污水回收利用后排放量會減小,地表徑流削減。⑥為水汽輸送,城市綠地建設使植被蒸騰作用增加,水汽輸送量增大。地球上的水圈是一個永不停息的動態系統,地球表面各種形式的水體是不斷相互轉化的,下圖為我國南方某低山丘陵區某小流域水循環示意圖,完成3~4題。3.由于人類某種活動,使蒸騰作用顯著減弱時,可能干脆導致()A.該區域降水增加 B.該區域地表徑流增加C.該區域蒸發量不變 D.該區域地下徑流增加4.若要進一步穩定該流域的徑流量,下列應實行的措施是()A.封山育林 B.圍湖造田C.開發地下水 D.人工降雨解析:3.B4.A第3題,蒸騰作用顯著減弱,說明地表植被遭到破壞,將導致地表徑流增加,下滲削減,地下徑流削減,地表缺乏植被覆蓋,短期蒸發量增加,長期蒸發量削減,整體該區域降水削減。第4題,穩定該流域的徑流量,需封山育林,發揮其涵養水源的作用。重難點三水資源問題的表現和成因是什么—————————————[典題示例]——————————————————(2015·全國卷Ⅰ)海冰含鹽量接近淡水,適當處理后可作為淡水資源。下圖示意渤海及旁邊區域年平均氣溫≤-4℃日數的分布。據此完成(1)~(3)題。(1)圖示甲、乙、丙、丁四海疆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A.甲 B.乙C.丙 D.丁(2)下列城市旁邊海疆,單位面積海冰資源最豐富的是()A.葫蘆島 B.秦皇島C.大連 D.煙臺(3)推想目前沒有大規模開采渤海海冰的緣由是()A.成本過高 B.破壞環境C.資源量不足 D.市場需求不足[解析]第(1)題,讀年平均氣溫≤-4℃日數的分布圖可知,甲、乙兩地年平均氣溫≤-4℃的日數介于20~40之間,丙、丁兩地年平均氣溫≤-4℃的日數介于0~20之間。低溫期持續時間越長,海冰應當越厚,據此可解除C、D兩項;甲地位于渤海內部,遠離海岸,海水相對較深,受海洋影響大,雖緯度略高但水溫較高,因而結冰期較短且海冰較薄。而乙地位于渤海邊緣,靠近大陸,海水較淺,受大陸影響大,雖緯度略低但水溫較低,因而結冰期較長且冰層厚。故選B。第(2)題,比較四個城市,葫蘆島市旁邊海疆年平均氣溫≤-4℃的日數介于60~80之間,說明當地海冰結冰期最長、厚度最大,因而單位面積的海冰資源最豐富。故選A。第(3)題,海冰適當處理后可作為淡水資源,但目前渤海海冰沒有大規模開采,最主要的緣由還是開采難度較大,成本過高。故選A。開采海冰基本不會破壞環境,B項錯;圖文資料顯示渤海海冰資源豐富,C項錯;周邊地區水資源驚慌,市場需求量大,D項錯。[答案](1)B(2)A(3)A—————————————[師說技法]—————————————————1.水資源分布的差異分析(1)時間差異受降水季節變更的影響,水資源分布存在季節差異;受氣溫季節變更的影響,冰川(海冰)資源的分布也存在季節差異。(2)空間差異受降水空間變更的影響,水資源分布存在空間差異;受氣溫空間變更的影響,冰川(海冰)資源的分布也存在空間差異。2.水資源豐富的成因分析3.水資源短缺的成因分析—————————————[集訓過關]——————————————————水資源開發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區域用水量占水資源可利用量的比重。國際上一般認為,一條河流的合理開發限度為40%。而當開發利用率超過40%時,即表明嚴峻缺水,可能制約經濟發展,并引發社會和環境問題。據此并結合下表,回答1~2題。世界平均中國平均河西走廊塔里木河準噶爾盆地海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率30%20%92%79%80%95%1.下列關于我國水資源開發的敘述,正確的是()A.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高于世界平均值B.水資源最緊缺的地區是準噶爾盆地C.解決水資源問題的核心是提高利用率D.解決水資源問題的根本措施是調水2.現階段,河西走廊水資源利用的措施中較合理的是()A.農業全都實現計算機限制的滴灌方式B.上、中、下游合理安排利用水資源C.修建水庫,儲存夏季降水D.大水漫灌,提高農業澆灌面積解析:1.C2.B第1題,表中數據顯示,我國平均水資源開發利用率低于世界平均值;水資源最緊缺的地區是海河流域;要解決水資源問題,就要提高水資源利用率;調水只能緩解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狀況,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資源問題。第2題,農業全部都實現計算機限制的滴灌方式不現實;該地水庫主要是攔截上游冰雪融水,河西走廊位于非季風區,夏季降水少;大水漫灌會導致土壤次生鹽堿化和水資源奢侈;河西走廊水資源利用要上、中、下游合理安排利用水資源。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青島市多年平均降雨量691.2mm,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21.5億立方米,本地水資源可利用量13.69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資源量247m3,僅占全國平均值的11%,遠低于世界公認的人均500m3的肯定缺水界限。充分利用海水資源,大力推動海水淡化產業發展,是將來青島市水資源利用得天獨厚的優勢,也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大重要戰略方向。《青島市海水淡化礦化規劃(2024~2030)》已通過專家評審,標記著青島市向大海要淡水的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大加快。(1)請說出青島市的缺水屬于哪種類型,并分析該市淡水資源嚴峻不足的主要緣由。(2)除海水淡化外,請你說出還可以實行哪些措施解決青島市淡水資源短缺問題。(3)引黃濟青和海水淡化對青島市的發展有何重要意義?解析:第(1)題,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沿海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降水總量相對較小,而人口密度大,經濟發達且發展速度快,水量相對不足。第(2)題,解決淡水資源短缺問題的途徑可從開源和節流兩大方面考慮。第(3)題,引黃濟青和海水淡化都增大了青島市可利用淡水的數量,從而緩解水資源不足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答案:(1)資源型缺水。青島市屬于溫帶季風氣候,降水總量較小,且季節變更大;人口密度大,經濟發達,生活、生產對淡水需求量大;對水資源的污染和奢侈,加劇了水資源的驚慌程度。(2)加快節水型生產工藝設備的改造,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大力發展節水澆灌;改革現行水資源管理體制,建立集中、高效、協調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實現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加強水環境監測和管理,全面建立水質監測系統,嚴格限制水污染物的排放;廢水(污水)回收利用。(3)增大了青島市可利用的水資源量;緩解了水資源供應不足產生的沖突;緩解過度開采地下水帶來的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促進青島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大題增分——河流特征類題目答題規范[試典題——查薄弱點]閱讀圖文材料,結合所學學問,回答問題。甲國降雨較為豐富,年平均降雨量為1180mm,3~5月及9~11月為雨季,其余為兩個旱季。該國東北部地區屬于低降雨區,年平均降雨量為735mm;南部維多利亞湖周邊地區屬于高降雨區,年平均降雨量為1863mm。概括圖示河段白尼羅河的水文特征。[解析]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要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從流量、汛期、含沙量、結冰期等方面描述。[答案]水位季節變更較大;河流的含沙量小;無結冰期;汛期較長,出現在3~5月及9~11月。[析考法——答準答全]考法(一)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描述思維流程失誤防范概念性錯誤:對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范疇理解不到位,描述方法和角度出現混淆或遺漏;信息性錯誤:對河流區域特征歸納失誤,導致描述特征錯誤考法(二)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成因分析思維流程失誤防范基礎學問駕馭不堅固,分析問題不全面、針對性不強,水文特征與相應自然環境特征之間的邏輯關系理解不到位考法(三)兩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差異比較思維流程失誤防范對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的描述要點駕馭不全面;差異比較類的語言描述缺乏嚴謹性[用術語——嚴謹規范]思索方向答題術語水文特征流量流量大(小);流量季節變更大(小)水位水位高(低);水位季節變更大(小)汛期汛期長(短),早(晚);汛期出現夏季(或其他季節)含沙量含沙量大(小)結冰期有(無)結冰期,結冰期長(短);有(無)凌汛現象流速(水力)流速快(慢);水力(能)資源豐富水系特征長度多大江大河;河流短小等流域面積流域面積大(小)支流支流多(少)彎曲度河道彎曲(平直)水系形態扇形水系,向心狀水系,放射狀水系,樹枝狀水系[練類題——全訓沖關]1.(2024·北京高考·節選)讀圖,回答問題。與甲河段相比,說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緣由。解析:甲河段位于山地,乙河段地勢低平,所以甲河段流速快、乙河段流速慢;甲河段所在緯度稍高,乙河段所在緯度稍低,所以乙河段結冰期短;乙河段位于河流下游,有較多支流匯入,所以乙河段水量更大。答案:流經平原地區,落差小,流速慢;有較多支流匯入,流量大;緯度較低,結冰期短。2.(2024·天津高考·節選)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2024年吉林省內水運交通逐月累計旅客發送量統計表月份123456789101112發送量/萬人0.00.00.00.015.642.572.8110.8135.1156.3156.3156.3(1)據表中數據推想,該省境內河流結冰期約為______個月。(2)說明圖中a點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請回答兩項(結冰期長除外)。解析:第(1)題,1~4月,水運交通累計旅客發送量始終為0,說明不能開展水運,應為河流結冰期;11月和12月,累計旅客發送量并未增加,說明當月的旅客發送量為0,亦為河流結冰期。綜上可知,該省境內河流的結冰期約為6個月。第(2)題,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從徑流總量、徑流量的季節變更(水位的季節變更)、汛期、含沙量、結冰期、流速等方面進行描述。答案:(1)6(2)流量較大;含沙量較小;流速較快;流量和水位的季節變更較大。河流流量過程曲線圖的判讀—————————————[典題感悟]——————————————————(2024·江蘇高考)下圖為某流域森林火災后第1年、第6年兩次相同降雨條件下河流流量過程線圖。讀圖,回答(1)~(2)題。(1)關于兩次徑流過程,說法正確的是()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第1年的河流徑流量大(2)導致圖示徑流差異的關鍵環節是()A.蒸發 B.下滲C.蒸騰 D.地下徑流[解析]第(1)題,森林火災后,植被削減,第1年的森林覆蓋率較低,經過幾年的復原,到第6年植被覆蓋率應提高。相同降雨條件下,植被覆蓋率低的時期(第1年),植被涵養水源的實力差,河流的徑流量大,流量峰值大;植被覆蓋率高的時期(第6年),植被涵養水源的實力強,河流的徑流量小,流量峰值小。故選D項。第(2)題,依據上題的分析可知,森林涵養水源實力的大小影響徑流量的大小,即下滲的多少是導致徑流差異的關鍵環節。故選B項。[答案](1)D(2)B—————————————[技法指導]—————————————————1.識別圖中橫、縱坐標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稱、單位及數值一般橫坐標表示時間變更,縱坐標反映數值特征(凹凸、變更幅度),例如下圖中的橫坐標代表時間,縱坐標代表氣溫、流量。2.以橫坐標的時間變更為主線,分析其水文特征(1)讀圖中流量過程曲線,依據縱坐標中流量數值(肯定值或相對值)推斷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2)分析圖中流量過程曲線彎曲狀況,可以確定河流枯水期、豐水期(或枯水年、豐水年)出現的時間段,豐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是否有斷流,斷流出現在哪幾個月份;河流流量年內季節變更規律(或流量的年際變更規律)等。3.依據流量過程分析河流補給(1)洪水期出現在夏秋季、枯水期出現在冬春季的河流,一般多為雨水補給,但地中海氣候區河流剛好相反。(2)汛期出現在夏季的河流,除是雨水補給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補給。(3)春季和夏季出現兩個汛期的河流,除有雨水補給外,還可能有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4)河流在冬季斷流可能是河水封凍的原因,冬季內流河往往由于氣溫低,冰川不溶化,沒有冰川融水補給。(5)流量過程曲線變更和緩,多是地下水補給,也可能是熱帶雨林氣候區或溫帶海洋性氣候區的河流。4.確定河流所在區域的氣候特征判讀思路:圖中流量的大小和汛期出現的時間→降水多的月份→河流所在區域的氣候特征,如圖表示北半球某河流的流量變更,由圖中河流7月份處于枯水期,1月份處于汛期可知,該河流所在地區為地中海氣候。5.常見變式圖分析(1)多種補給方式的河流流量過程曲線圖(以松花江為例)東北地區由于緯度較高,冬季寒冷,積雪深厚,春季積雪消融,4月份左右形成第一次汛期(春汛);7、8月份東南季風帶來降雨,河流出現其次次汛期(夏汛);冬季氣溫低,河流封凍。(2)水庫建成前后的流量變更圖水庫對河流水量具有調蓄功能,汛期時可以蓄水,降低水庫下游的水位;枯水期時通過放水,可以提高水庫下游的水位,這樣就使河流流量變得平緩,達到清除洪峰或推遲洪峰、枯水期增加下游水量的目的,實現趨利避害。(3)入湖、出湖徑流量變更曲線圖汛期時上游來水,一部分流到湖泊中去,減小了下游水量,這樣就使湖泊下游河段在汛期時,水位有所降低;枯水期時,湖泊中的一部分水可以回流到河流,增加了下游水量,這樣就使枯水期時,水位有所上升。湖泊下游的徑流量過程線比上游平緩。(4)同一條河流不同河段的徑流量變更圖判讀思路:第一步,明確徑流量的變更主要受氣候(降水和氣溫)的影響。其次步,依據圖名或材料獲得河流的位置信息,并結合徑流高值區或低值區出現的時間及徑流的變更分析影響徑流變更的因素,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