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鞍山市2022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與參考答案_第1頁
遼寧省鞍山市2022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與參考答案_第2頁
遼寧省鞍山市2022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與參考答案_第3頁
遼寧省鞍山市2022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與參考答案_第4頁
遼寧省鞍山市2022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與參考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遼寧省鞍山市2022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與參考答案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當我們把傳統民間藝術與偉大的經典作品比較時,兩者藝術美感的差異往往表現得非常明顯:前者常見的單調重復和即興隨意的形式,與后者的個性鮮明、精致完美形成強烈對比,令人很容易把前者理解為是后者的早期不完美形態。然而這兩類藝術具有不同的審美趣味背景,并非只是簡單的高低之分。藝術的經典化是不斷追求完美和杰出的過程,因此經典美學對藝術發展的引導突出表現為對完美、個性和創造性的追求方面。民間藝術最普遍的特點是程式化和即興性,程式化意味著缺少創造性,即興性則似乎證明這種藝術活動缺乏完美的標準。許多公眾藝術活動如曲藝、民歌等,也都普遍具有程式化特點。上溯到《詩經》和其他古代歌謠,更容易發現大量重復雜沓的選句、套語、襯詞和固定格式。程式化塑造了觀眾對群體傳統的認同,也塑造了表演者與觀眾之間的默契。從經典美學的觀念看來,程式化可能意味著缺乏個性和創造性的呆板僵化藝術,但這其實是一種誤解。程式化提供了表演者和觀眾共享的期待視野和藝術結構,但在具體表演中并非完全按照固定模式進行,而是由表演者在程式的框架中即興發揮,如隨意插入的插科打評、信口開河的自由渲染表現等,制造出令觀眾驚訝的現場效果。隨著非遺保護觀念的興起,傳統文化的活態傳承越來越受到關注,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對于傳統審美認同的傳承保護,最根本的問題就在于這種活態審美活動得以傳承的生態依據在哪兒?從傳統民間中生長起來的藝術趣味在當代全球化的環境中能否生存?以一般意義上的文化生態學觀念來看,文化活動離開了特定的生態環境,其生存發展是難以持續的。按照這個道理,在全球化和數字時代的當代文化環境中,鄉民社會的審美文化“小傳統”似乎難以傳承延續下去。但這樣理解文化生態其實是不全面的。關于當代文化形態的整體描述實際上只是對處于主導地位的文化形態所做的描述。文化生態的真正含義是對于文化的多元性、復雜性和混生互動關系的認識。在宏觀文化環境的內部存在著不同歷史、空間和族群特征的多種文化形態,每種文化形態都有自己發生發展和繁衍的特殊生態條件。在這里我們可以參考生態學的一個特殊概念“生態壁龕”。所謂“生態壁龕”在生態學上是指與特定生物的生存繁衍具有最直接關系的環境條件。英國藝術史學者貢布里希在文化生態學研究中從生態壁龕引申出“藝術生態壁龕”概念,用以指與藝術形態生成條件關系密切的文化環境?!八囆g生態壁龕”的概念可以幫助解釋一些復雜的文化生態現象。比如許多地區、民族都有的山歌,本來是鄉土社會環境的產物,隨著城市化的進程,鄉土文化空間逐漸萎縮消失,山歌的生態環境似乎也要隨之而消失,山歌的消亡便成為文化生態變化的必然結果??蓪嶋H上有些山歌在城市化的文化環境中仍然生存著。當今社會發展的趨勢正在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大都市化轉向新型城鎮化,這一發展轉型的重要內涵是從工業文明以來以經濟高速增長為標志的現代化發展轉向后增長時代的生態文明建設。構建所謂“望得見青山,看得見綠水,記得住鄉愁”的生態文明不僅需要自然生態的保護,更重要的是整個文化生態的建設。非遺的文化生態壁龕保育與建設正是重構整個文化生態的重要內容。(選自高小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美學研究:公眾參與的一種維度》,有刪改)材料二:1979年,長篇評書《岳飛傳》在全國近百家電臺播出,風靡全國。我說的是北京評書,沒有方言障礙,當時幾乎走遍全國,因而得了個綽號——“全國糧票”?!对里w傳》創作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原著《精忠說岳》局限性比較大,必須進行刪改增補,其中最難的就是查找資料。但我沒有感覺辛苦,相反,心里總有一股昂揚向上的拼勁兒。那段時間我每天晚上前半夜創作,后半夜把先生叫起來幫忙修改,五六點鐘起床背誦幾遍再去電臺錄音,大概要錄四五個小時。好評書要字斟句酌、反復修改,有時候對作品不滿意,我氣得撕了重寫。其實各行各業都一樣,要想取得成績絕非一日之功,必須傾注心血。用評書方式講述岳飛故事,人們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愛國主義精神熏陶。對于老百姓來說,歷史就是由一個個故事構成,這些故事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岳飛精忠報國、孝敬父母、和睦鄰里,他的精神放在現代社會依然值得提倡——無論是“小家”還是“大家”,如果人人都能有岳飛精神,我們的社會就能安定和諧。2007年評選全國道德模范,有同志提議將道德模范故事改編成評書,于是我和先生一起改編了百余集評書。道德模范的故事與我秉持的通過評書宣傳正能量理念是一致的,把“尊師重教”“尊老愛幼”等優良傳統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和充滿趣味的故事講述出來,是當代評書人的責任與擔當。表演過程中,我也受到道德模范精神感召,決心以他們為楷模。從藝60年,我走向老山前線、管教所,走進田間村莊、工廠礦山、社區街道,九到河南,十入山東,還創辦“千山書薈”,開設“劉蘭芳大講堂”“百姓書場”“胡同評書講堂”等等,努力踐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為百姓服務這一原則。文藝的百花園姹紫嫣紅,評書熱度已不能與曾經同日而語。但隨著媒介發展,在網上聽評書的人日益增多,我的《岳飛傳》在網上收聽量已經破了1億;另外,我了解到現在有許多家長也樂意給孩子聽評書,這樣既能讓他們放下手機,又能通過評書里講的故事陶冶性情。這都鼓勵我們要更好地把評書藝術傳承下去,把這一門古老的民間藝術發揚光大。要說好書、說好英雄人物,無論是歷史的還是現代的,我希望把他們的精神貫穿在節目里,寓教于樂,使聽書者在笑聲中獲得啟迪與思考。(選自人民網《訪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講好故事,啟迪人生》,有刪改)1.根據材料一,下列對“傳統民間藝術”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由于審美形式單一,從審美趣味上講,傳統民間藝術比不上偉大的經典作品精致和完善。B.傳統民間藝術相對來說隨意性較強,沒有不斷追求美的價值訴求,表演的標準也不明確。C.許多民間藝術具有程式化特點,但卻能契合觀眾審美需求,也能培育出群體的審美認同。D.當下文化生態背景下,傳統民間藝術面臨生存挑戰,難以傳承延續,文化生態建設困難。2.下列關于材料一論證方面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列舉民間藝術在具體表演中運用的表現手段,主要不是為證明它對表演效果的作用。B.從文章末尾可看出,非遺文化生態保護和建設是當今整個文化生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C.“揚州評話世家傳人王少堂的《武松》十回、《宋江》十回等·王派水滸,,由于一代代口頭傳習和即興表演而保持著活態傳承特征?!薄m合做文章論據D.“評彈被搬入大都市時尚酒吧,配以電子樂器,以古老的說唱方式,唱出切合現實的內容,讓人們重新愛上這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形式?!薄m合做文章論據。3.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人們對傳統民間藝術的認知易于受到主導文化形態的影響,從而不可避免地產生差異。B.新型城鎮化趨勢下,從傳統民間生長出來的活態審美活動有望得到較好地傳承和保護.C.“藝術生態壁龕”理論破解了傳統民間藝術在當今文化生態下為何還能蓬勃生長的難題D.劉蘭芳藝術實踐說明傳統民間藝術具有廣泛群眾基礎,也可佐證“藝術生態壁龕”理論。4.請指出材料一所用的論證方法并簡要分析。(4分)5.請根據下面設定的情境作答。(6分)在“家鄉文化生活”調查中,小駿了解到,素有“評書之鄉”美譽的鞍山,曾涌現出單田芳、劉蘭芳這樣的評書藝術大師,而近年來,評書藝術卻陷入了后繼乏人的窘境。于是,小駿產生了將來投身弘揚優秀評書藝術事業的想法。對此,同學們形成了支持與反對的兩派。反對方認為:評書是一種行將沒落的民間藝術,在文化事業日新月異的今天,越來越難以適應大眾日益提高的欣賞水平,也跟不上不斷提升的時代價值要求,最終會因喪失生存空間而消亡。所以小駿的選擇沒有前途。作為支持小駿的一方,請你根據對兩則材料的認知,列出幾條發言要點,反駁對手,說出支持的理由。(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文本一:與周瑜相遇遲子建一個司空見慣、平淡無奇的夜晚,我枕著一片蘆葦見到了周瑜。那個縱馬馳騁、英氣逼人的三國時的周瑜。因為月色很好,又是在曠野上,空氣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還是一眼認出了他。當時我穿著一件白色的睡袍,烏發披垂,赤著并不秀氣的雙足,正漫無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涼而濕的水氣朝我襲來,我不知怎的聞到了一股燒艾草的氣息,接著是鼓角相聞,我便離開河岸,尋著艾草的味兒和凜凜的鼓角聲而去,結果我見到了一片荒涼曠野,那里的帳篷像蘑菇一樣四處皆是,帳篷前篝火點點,軍馬安閑地垂頭吃著夜草,隱隱的鼾聲在大地上沉浮。就在這種時刻,我見到了獨自立在曠野上的周瑜。我沒有小喬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為在這曠野上,只有兩個人睜著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兩個人,一個是我,一個就是周瑜了。因為見到了我最想見到的一個男性,所以那一瞬間我說不出話來,我見到親密的人時往往都是那個表情。周瑜身披鎧甲,劍眉如飛,雙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氣令我顫抖不已?!皯鹗逻€未起來,你為何而發抖?”周瑜說。我想告訴他,他的英氣令我發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發抖,可我說不出話來。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戰事要發生。這么大規模的安營扎寨,這么使周瑜徹夜難眠的戰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戰前被擦得雪亮的軍刀都會沾有血跡。只有刀染了血跡,戰爭才算結束。多少人的血淤積在刀上,又有多少把這樣的刀被遺棄在黃土里,生起厚厚的繡來。周瑜并沒有在意我的發抖,而是將一把艾草丟進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來??墒窍惹八劦墓慕锹暷??周瑜轉身走向帳篷時我見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號角則攔在帳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揚頓挫地敲了起來,然后又吹起了號角。他陶醉著:為這戰爭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鎧甲閃閃發光。我說:“這鼓角聲令我心煩。”周瑜笑了起來,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號角,朝我走來。他說:“什么聲音不令你心煩?!蔽艺f:“流水聲、鳥聲、孩子的吵鬧聲、女人的洗衣聲、男人的飲酒聲。”周瑜又一次笑了起來。我見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齒。我說:“我還不喜歡你身披的鎧甲,你穿布衣會更英俊?!敝荑ふf:“我不披鎧甲,怎有英雄氣概?”我說:“你不披鎧甲,才是真正的英雄。”我們不再對話了。月亮緩緩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濃而淡,晚風將帳篷前的軍旗刮得飄揚起來。我坐在曠野上,周瑜也盤腿而坐。坐。我們相對著。他說:“你來自何方?為何在我出征前出現?”我說:“我是一個村婦,我收割完蘆葦后到河岸散步,聞到艾草和鼓角的氣息,才來到這里,沒想到與你相遇。”“你不希望與我相遇?”“與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蔽艺f。“難道你不愿意與諸孔明相遇?”“不?!蔽艺f,“諸葛孔明是神,我不與神交往,我只與人交往。”“你說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氣短。”周瑜激動了?!坝⑿蹥舛逃泻尾缓茫俊蔽艺f,“我喜歡氣短的英雄,我不喜歡永遠不倒的神。英雄就該倒下?!敝荑げ辉侔l笑了,他又將一把艾草丟進篝火里。我見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澤使曠野顯得格外柔和安詳。我說:“我該回去了,天快明了,該回去奶孩子了,豬和雞也需要喂食了。”周瑜動也不動,他看著我。我站了起來,重復了一遍剛才說過的話,然后慢慢轉身,戀戀不舍地離開周瑜。走前打著哆嗦,我在離開親密的人時會有這種舉動。我走了很久,不敢回頭,我怕再看見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時候,卻不住還是回了一下頭,我突然發現周瑜不再身披鎧甲,他穿著一件白粗布的長袍,他將一把寒光閃爍的刀插在曠野上,刀刃上跳躍著銀白的月光。戰馬仍然安閑地吃著夜草,不再有鼓角聲,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飄來。一個存活了無數世紀的最令我傾心的人的影子就這樣烙印在我的記憶深處。我想抓住他的手,無奈那距離太遙遠了,我抓到的只是曠野上拂動的風。一個司空見慣、平淡無奇的夜晚,我枕著一片蘆葦見到了周瑜。那片蘆葦已被我淚水打濕。(選自《中國當代小小說精品庫》)文本二:2020年12月,第五屆林斤瀾短篇小說獎頒獎典禮在溫州舉行。遲子建獲“杰出短篇小說作家獎”。評委會認為:遲子建的短篇小說,始終帶有濃厚的地域色彩與突出的個人風格。自然景觀與社會景象的相勾連,生物靈性與各色人性的相貫通,使得她的小說,地氣與元氣相得益彰,靈氣與生氣融為一體,從而使小角度的故事總是蘊含著深邃與豐沛;小人物的悲歡總是攜帶著希冀與溫暖。以地域文化為基點,以底層生存為焦點,努力營造短篇小說的詩意美學,使遲子建具有了清晰俊朗的辨識度,更使地具有了卓爾不群的重要性。(摘編自《澎湃新聞》)6.下列對小說內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3分)()A.小說前后“我顫抖不已”和“我打著哆嗦”這兩處動作描寫,表明了“我”對周瑜的傾心和不舍。B.“流水聲、鳥聲、孩子的吵鬧聲”“布衣”代表和平寧靜的生活,“鼓角聲”“鎧甲”代表戰爭。C.文中“我”和周瑜的交談內容在變化,“我”的感情在變化,可周瑜對待戰爭的態度卻沒有變化。D.文中的“我”認為真正的英雄并非在戰場、在血腥的搏殺里,脫下鎧甲的和平守衛者更是大英雄。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理解與鑒賞,分析不正確的一項(3分)()A.小說第二段中環境描寫突出了夢境的素雅、安靜、荒涼、開闊等特點,渲染了戰前緊張激烈的氛圍,為周瑜的出場做了鋪墊。B.小說多次寫到“燒艾草”這一細節,營造“我”和周瑜相見的氛圍,推動故事的發展;“艾”與“愛”諧音,象征友愛和睦。C.第一人稱適合直接表達人物情感,便于拉近作者和讀者的距離。本文第一人稱的使用,將村婦內心世界的變化描寫得淋漓盡致。D.小說采用夢境方式穿越歷史時空,通過類似寓言的方式寄寓人生道理,以女性的視角看待英雄人物,表達了珍愛和平這一主題。8.文中“我”和周瑜之間存在多處對比,請指出并結合文本分析。(4分)9.文本二中說遲子建的短篇小說“努力營造短篇小說的詩意美學”,《與周瑜相遇》中哪些方面體現了這種“詩意美學”?請結合文本分析。(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漢獻帝初平二年春,關東諸將以朝廷幼沖,迫于董卓,幽州牧劉虞宗室賢俊,欲共立為主。曹操曰:“吾等所以舉兵而遠近莫不響應者,以義動故也。今幼主微弱,制于奸臣,非有昌邑亡國之釁,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諸君北面,我自西向。”初,荀淑有孫曰彧,聞曹操有雄略,乃去紹從操,曰∶“自天子蒙塵,將軍首唱義兵,徒以山東擾亂,未遑遠赴,今鑾駕被軫,東京榛芫,義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懷感舊之哀,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人望,大順也?!辈倌饲矒P州中郎將曹洪將兵西迎天子,董承等據險拒之,洪不得進。操引董昭并坐,問曰:“今當施何計?”昭曰:“將軍誅暴亂,五伯之功也,今留匡弼,事勢不便,惟有移駕幸許耳?!辈僭唬骸吧?”遂遷都許。詔書下袁紹,責以“地廣兵多,而專自樹黨,不聞勤王之師,但擅相討伐”。紹上書深自陳訴,患其有不便于己者,欲移天子自近,使說曹操宜徙都鄄城。操拒之。初,郭嘉往見袁紹,紹甚敬禮之。居數十日,謂紹謀臣辛評、郭圖曰:“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面不知用人之機多端塞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工太難定甄毛之業難關攝將更舉而求主無盍去乎”二人曰:“袁氏有恩德于天下,人多歸之,且今最強,去將何之。”嘉知其不寤,不復言,送去之。操召見,與論天下事,喜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曹操以袁紹新破,欲以其間擊劉表。荀彧曰:“紹既新敗,其眾高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若紹收其余燼,乘虛以出人后,則公事去矣?!辈倌酥?。十月,董昭言于曹操曰:“自古以來,人臣匡世,未有今日之功;有今日之功,未有久處人臣之勢者也?!蹦伺c列侯諸將議,以丞相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勛。荀彧以為:“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不宜如此。”操由是不悅。彧以疾留壽春,飲藥而卒。臣光曰∶孔子之言仁也重矣,而獨稱管仲之仁,豈非以其輔佐齊桓,大濟生民乎!荀彧佐魏武而興之,其功豈在管仲之后乎!而杜牧乃以為“彧之功魏武取兗州則比之高①、光②,官渡不令還許則比之楚、漢,及事就功畢,乃欲邀名于漢代?!背家詾槭刮何錇榈?,則彧為佐命元功,彧不利此而利于殺身以邀名,豈人情乎!(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第九卷》,有刪改)【注釋】①高∶指漢高祖劉邦。②光∶指漢光武帝劉秀。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吾將更舉而求主/子盍去乎/B.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吾將更舉而求主/子盍去乎/C.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吾將更舉而求主子/盍去乎/D.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吾將更舉而求主子/盍去乎/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初平是年號,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始于漢武帝;鑾駕,意思是天子的車駕,因有鑾鈴故稱鑾駕,借指天子。B.北面,舊指臣子拜君王,卑幼見尊長,文中“北面”指向北方迎立劉虞;勤王,后世多指君主的統治受到威脅時臣子起兵救援。C.文中“迫于董卓”和《勸學》中“善假于物也”都是被動句;文中“去將何之”和《赤壁賦》中“而今安在哉”都是賓語前置句。D.文中“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中的“徒”字翻譯成“只,僅僅”,曹操《短歌行》中“但為君故”的“但”也是同樣的意思。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關東諸將欲立幽州牧劉虞為主,曹操卻在此時意識到道義的力量,這是他后來接受荀彧等人提出的“奉迎天子”主張的重要原因。B.朝廷下詔責備袁紹,認為他未盡到臣子責任,為此袁紹深感壓力,于是上書進行辯解,提出遷都主張以表達懺悔之情,被曹操拒絕。C.曹操主張在擊敗袁紹之后進攻劉表,但荀彧卻認為遠征劉表會給袁紹殘部喘息之機,因而主張在袁紹尚未擺脫困境時將其一掃而平。D.董昭建議曹操進爵國公,荀彧卻認為曹操應當心存漢室,這才與匡扶朝廷、安定天下的初心不相違背,荀彧因此引起了曹操的不滿。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吾等所以舉兵而遠近莫不響應者,以義動故也。(4分)(2)今留匡弼,事勢不便,惟有移駕幸許耳。(4分)14.對于荀彧,杜牧是怎樣評價的?司馬光對此不贊同的理由是什么?請簡要說明。(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15~16題。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①杜甫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老去詩篇渾漫與,春來花鳥莫深愁。新添水檻供垂釣,故著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謝②手,令渠③述作與同游?!咀ⅰ竣俅嗽姰斪饔谔拼谏显辏ü?61年)。杜甫時年五十歲,居于成都草堂。短述:篇幅短小的詩作。②陶謝:陶淵明和謝靈運。③渠:他們。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作者寫自己平生喜歡琢磨尋覓好詩句,語言達不到驚人的地步就決不罷休;既交代了“聊短述”原因,也表達了自己的創作態度。B.頷聯寫作者老來詩境已熟,寫詩都是隨性率意而成,面對春天花鳥也失去了深情愁思;“老去”“春來”相對,表達作者對花鳥的歉疚。C.頸聯寫江邊新裝了木欄可供悠然垂釣,又準備了木筏代替出入江河的小舟;轉寫實景,用“水檻”“浮槎”側面寫出江水如海的氣勢。D.整首詩是一個渾厚海涵、博大精深的整體。詩人面對洶涌的江水,抒發內心感受,雖未寫海,但江如海勢,以虛帶實,令人嘆為觀止。16.請簡要說明尾聯是如何體現“語不驚人死不休”的。(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8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不同于《念奴嬌·赤壁懷古》描述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干堆雪”景象,蘇軾《赤壁賦》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度概括了赤壁一帶的自然風貌。(2)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形成鮮明對比,寫出了百姓安于異族統治的現狀。(3)王充《論衡》中有言:“鑿不休則溝深,斧不止則薪多。”荀子《勸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個字與之意思相近。(4)“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杜鵑是我國古代詩歌中常見的意象,因其啼聲哀婉,往往傳達一種凄涼之情。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就表達了這種凄苦之意。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9分)久仰了,南朝石刻,現在我終于走近了你。如果不是因為你守護的那幾具與蛇蟲為伍的腐骨,我真想向你_____________,因為你是如此精美又如此殘破,如此高貴又如此荒涼,如此威猛又如此天真,如此古典又如此與我們_____________。曾經游覽過國內一些頗具盛名的帝王陵墓,它們大都修葺得很好,絡繹不絕的游人也很熱鬧,但必須承認,()。雖然這里早已_____________,只有曠野里幾只遍體鱗傷的石獸,但正是這種蕭瑟和荒僻,令每一個目擊者驚心動魄。如果把這些石獸放到博物館里,配上現代的燈光和_____________的解說,我們會產生這樣的震撼嗎?這是一種蒼涼和殘缺之美,它指向一種超越時空的藝術致境。這里有訣別,有固執,有從容和寧靜,有歲月的殘夢和歷史的淚痕。真應該感謝這1500多年的雪雨風霜,它們讓該朽的與草木同朽,不朽的與歲月共存。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A.頂禮膜拜靈犀相通落盡鉛華伶牙俐齒B.五體投地靈犀相通亂頭粗服巧舌如簧C.頂禮膜拜息息相通亂頭粗服伶牙俐齒D.五體投地息息相通落盡鉛華巧舌如簧19.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句子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我從來沒有被像今天這樣地深深震撼過心靈B.我的心靈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被深深地震撼過C.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地被深深震撼過心靈D.我的心靈從來沒有被像今天這樣地深深震撼過20.下列各句中的修辭運用與畫波浪線部分最相似的一項是(3分)()A.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B.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C.為中國制造強筋健骨,為中國文化立根固本。D.古老的群山終于被感動得戰栗了。(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題.今天,無論我們生活在麥田還是摩天大樓之間,烏鴉都是一個更能引起共鳴的象征:①。根據一項研究,科學家已經破譯出短嘴鴉的23種不同叫聲。智力的另一個標志是復雜的社會生活。烏鴉社會的基本單位是數代同堂的大家庭,至少以一對繁殖期的烏鴉為中心。因此,古埃及人認為烏鴉是家庭和諧的典范。在20世紀以前,全球人類社會絕大多數屬于農村,人們時常會看到烏鴉啄食動物尸休。吃腐肉導致烏鴉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與死亡密切相關。因此,許多地方的傳說都使它們成為生者的導師和死者的向導。從中國人到平原印第安人的各種文化中,②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有時被稱為“數烏鴉”的做法,看到鴉科鳥類從頭頂飛過時計數,將看到的烏鴉數量與命運聯系起來。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4分)22.請用包含因果關系的長單句概括文段大意,不超過40個字。(5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60分)2021年12月9日,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課堂”第一課中做了一個浮力消失的實驗。在太空中,乒乓球并沒有像在地面一樣浮在水面,而是停留在了水中。王亞平介紹,這是因為浮力是隨重力產生的,在太空失重環境下浮力幾乎消失,所以乒乓球不能像在地面一樣浮起來。是的,沒有了向下的重力,也就失去了向上的浮力,這既是一個物理原理,也同時飽含了社會、人生的哲理,對此,你有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要求:選好角度,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裝,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1.(3分)C(A項曲解文意,原文意在表明兩者審美趣味的不同,不可用個性、精致程度的標準簡單比較其高下。B項“沒有不斷追求美的價值訴求”于文無據,“表演的標準也不明確”過于絕對,原文說“似乎證明這種藝術活動缺乏完美的標準”。D項,就本文觀點來看,由于“藝術生態壁龕”現象的存在,說傳統民間藝術“難以傳承延續”言過其實,“文化生態建設困難”于文無據。)2.(3分)D(此事例說明有些民間藝術為適應現代社會文化生活需要進行主動的現代化創新,材料一中沒有這方面的觀點。)3.(3分)C(“破解了”“蓬勃生長”都言過其實,不合文意。)4.(4分)答案示例:①舉例論證,如在證明民間藝術程式化并非缺乏個性和創造性時,列舉了民間藝術在具體表演過程中運用的表現手段。(或舉山歌的例子增加“藝術生態壁龕”理論的可信度。)②對比論證,如在與經典作品的比照中闡釋了民間藝術的程式化和即興性等藝術活動的特點。③道理論證,文章引入“藝術生態壁龕”概念作為理論論據,解釋傳統民間藝術生存的生態條件問題。④類比論證,將生態學概念“生態壁龕”類比到文化生態領域,形成“藝術生態壁龕”概念,幫助解釋傳統民間藝術存在的生態條件問題。5.(6分)答案示例:①“藝術生態壁龕”理論告訴我們,評書作為一種傳統民間藝術,可以有相對獨立的生存條件,不一定在時代的發展中必然沒落。②劉蘭芳評書藝術實踐更可以證明,優秀的傳統民間藝術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和社會需求。③優秀的評書作品,不會故步自封,而是與時俱進,推陳出新,精益求精,不斷挖掘出時代所需的社會價值和藝術價值,因而會保持旺盛的生命力。④優秀的評書藝術傳承者,能夠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為百姓服務;能夠呼應時代召喚,傳播正能量,體現責任擔當,為評書藝術培育了深厚的生存土壤,開創了廣闊的發展空間。⑤優秀的評書藝術傳承后繼乏人,更需要年青一代放開格局,志存高遠,去積極地傳承和弘揚。6.(3分)C(“周瑜對待戰爭的態度卻始終未變”不對。從“周瑜動也不動,他看著我”,到后來“不再身披鎧甲”,換上“白粗布長袍”,說明他對“我”的話有所觸動和認同。)7.(3分)A(“緊張激烈”不對。雖然有“鼓角聲”,但原文“帳逢像蘑菇一樣四處皆是”,“帳逢前篝火點點,軍馬安閑地垂頭吃著夜草,隱隱的鼾聲在大地上沉浮”中并沒有“緊張激烈”的氣氛。)8.(4分)答案示例:(1)人物身份對比:周瑜是帶兵征戰的高級將領;“我”是過著平凡生活的村婦。不同的身份,決定了看待戰爭與英雄的不同立場。(2)人物所處時代對比:周瑜是三國時代的英雄,“我”實際上是夢中化身農婦的現代人。不同時代的對比,便于讀者以平常心態、現代意識,更加清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