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師用書
(第3-8單元)
第三單元識字
單元說明
本單元是識字單元,圍繞“傳統文化”主題編排了《神州謠》《傳統節日》
《“貝”的故事》《中國美食》4篇課文。課文形式活潑、內容豐富,便于引導學
生在不同的語境
中識字學詞,激發兒童的識字興趣,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識字、寫字教學是本單元的重點教學內容。本單元出現的生字,大部分是形
聲字。圍繞形聲字形旁表義的特點,教材在課文和語文園地設計了多個維度的訓
練。在《“貝”的故事》課后練習中,看圖猜加點字的偏旁與什么有關;在語文
園地''字詞句運用"板塊,運用形聲字的構字特點猜字的意思,再查字典驗證。
在《中華美食》課后練習中,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發現帶“火”和“八、、”的字
多與“火”有關;在“我的發現”板塊,發現帶“心”和“小”的字多與“心理、
情感”有關,帶“刀”和“的字多與“刀或切割”有關。
通過前面三冊的學習,學生對形聲字的構字規律有了一定的了解,認識了一
些常見的偏旁,知道了聲旁表音、形旁表義的基本規律。在此基礎上,本單元引
導學生發現“心”與“火”、“心”和一"、"刀''和"這些偏旁之間的關
聯,體現了不同冊次之間識字教學的銜接和發展。
本單元的課文以淺顯的韻文為主,易讀易記。課堂上,要給學生充分朗讀的
時間,在讀中識字,突破''音"和“形”的難點。要繼續引導學生運用形聲字的
構字規律識字,幫助學生建立生字音、形、義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不斷發現漢
字的奧秘,感受識字的樂趣。課文以簡潔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了壯美
的祖國山川、熟悉的傳統佳節、神奇的漢字和豐富的中國美食。在識字的同時,
還要重視引導學生了解傳統文化,激發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
教學要點和課時安排
分類內容課教學要點
時
神州謠21.認識6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漂”“炸”,會寫
傳統節日236個字,會寫37個詞語。
“貝”的故22.能利用韻語、形旁與字義的聯系、借助圖片識字。
事3.能在語言環境中初步感受“奔、涌”“長、聳”
中華美食2的表達效果;能說出用“炒、烤、燒”等方法制
作的美食。
4.積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等詞語。
5.朗讀《神州謠》,能背誦《傳統節目》,初步感受
祖國山河的壯美和文化的悠久。
6.能講漢字“貝”的故事,初步感受漢字的魅力。
口語長大以后做11.能把自己長大后想干什么說清楚,簡單說明理由。
交際什么2.能聽明白同學說的內容,對感興趣的內容提出疑
問
語文識字加油站1.認識“津、溜”等9個生字。
園地字詞句運用2.認讀“甜津津、酸溜溜”等詞語,能聯系生活說
我的發現4說自己想到的食物,理解詞語的大致意思。
日積月累3.能借助形旁猜測字義、正確選用形聲字并查字典
我愛閱讀驗證。
4.知道“鹿、金”等字可以作為部首,記住這些部
首字,
能用這些部首查字典。
5.能發現“火”與“,、、、”、“心”與豎心旁、“刀”
與立刀旁等偏旁之間的聯系及表示的意思。
6.能按順序背誦十二生肖,初步了解生肖文化。
7.閱讀《小柳樹和小棗樹》,了解小柳樹想法的變
化,能明白事物各有長處的道理。
合計13
1神州謠
教材解析
這是一首篇幅短小卻內涵豐富的歌謠,氣勢恢弘,贊美了中華民族歷史悠久、
文化燦爛,山川壯美,風景如畫,表達了中華兒女盼望祖國統一,為祖國繁榮昌
盛共同奮的愿望。
全文有4個小節。第一小節,概要地寫了神州大地山川壯美,風景如畫;第
二小節列舉了黃河、長江、長城、珠穆朗瑪峰4個代表性的事物,具體描繪了神
州大地之美;第三小節講了臺灣與大陸隔海相望,是不能分割的一家人;第四小
節寫各族人民情誼深厚,精誠團結,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共同奮斗。
兒歌句式整齊,每節4句,每句3字,韻腳“a”和“ong”有規律交替出現,
第一、
三節押“a”韻,第二、四節押“ong”韻,讀起來朗朗上口。
文中插圖有蜿蜒的長城和巍峨的群山,與課文內容互相呼應,既表現了神州
大地山河壯美,也留給讀者無限遐想。
..............教學目標.................
1.認識“州、涌”等15個生字,會寫“州、灣”等9個字,會寫“神州、
中華”
等10個詞語,積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等8個詞語。
2.朗讀課文,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
3.能在語言環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詞語的表達效果。
..............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1.識字。
字音方面,要關注不同方言區易錯讀音,分組強化訓練。本課要認的15個
字中,“涌、聳、濃、榮”都含有后鼻韻母。ng,可以放在一起拼讀;“涌”和“榮”
聲母易混淆,“奮”和“峰”分別是前鼻韻母和后鼻韻母,“州”和“聳”分別是
翹舌音和平舌音、''濃"和“陸”分別是鼻音和邊音,可以引導學生分組對比拼
讀。要注意“誼”不要讀成第二聲。
識記字形,理解字義,可以采取多種方法:
(1)偏旁歸類識記。如,“涌、灣、濃都有三點水,“隔、陸,,都有左耳
刀,“峰、夾”都有山字旁,可以進行歸類識記。
(2)利用熟字識記。“聳、灣、峽、濃、奮”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
“涌、峰”可以用“換一換”的方法識記,如通一涌;鋒一峰。“與”可聯系“寫”
用“減一減”的方法識記。“濃、陸”二字可利用意思相對的詞語“濃一淡”“水
-陸”來識記。
(3)字理識記。“州”是象形字,可以先與“川”進行字形比較,再展示“州”
的字形演變過程,滲透漢字文化。
(4)生活識字。“灣、峽、州、峰、齊、奮、隔”7個字可充分調動學生經驗
識記。如,結合地名識記,灣一一臺灣、大亞灣;峽一一三峽、劉家峽;州一一
廣州、蘇州、蘭州;結合山名識記,峰一一珠穆朗瑪峰、香爐峰、飛來峰。
(5)語境識字。一些生字與熟字組成常用詞,引導學生讀一讀,鞏固生字。
如。齊一齊心、齊讀、齊唱;奮一奮斗、奮發圖強、奮戰;隔一隔開、隔音、隔
壁。有的生字比較難理解,如“聳、涌”,可結合上下文,補充描繪“危峰聳立”
“波濤洶涌情景
的圖片,在情境中識記。“繁、榮”二字可組成詞語“繁榮”,在具體的語境中加
深理解。
2.寫字。
本課要寫9個字,書寫的時候要注意引導學生發瑰字形結構規律,把握同一
類字的與寫規律與不同點:左右結構的字“灣、峽、族、誼”,書寫時要注意左
窄右寬的結構特點,“峽、族”最后一筆為捺;上下結構的字“齊、奮”都要寫
得上大下小,兩個字上部分的主筆橫要寫得平直,撇、捺要寫得長而舒展;“島”
是半包圍結構,注意該字和“灣”都有豎折折鉤,書寫時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比
較;“民”是獨體字,主體居左半格。
本課9個字書寫要占:
州第二筆是撇,中豎稍短,右豎要長,三個點的朝向有變化。
灣右上兩豎較短,兩點呈八字分開;右下“弓”三筆寫成。;
島筆順是撇、橫折鉤、點、豎折折鉤、豎、豎折、豎。第四筆豎折折鉤要寫得
寬而扁,包圍住下方的“山”字。
峽“山”靠左上,“夾”得到兩點呈八字形,最后撇、捺舒展
民上窄下寬,豎提要直,斜鉤呈弓形,寫舒展。
族“方”的筆順是點、橫、橫折鉤、撇。右上部的撇、橫不要漏掉,最后一筆
為捺。
誼右邊“…”稍扁,覆蓋“且”,最后一筆橫較長。
齊下部撇、豎兩筆從橫中線下方起筆,分列豎中線兩側,豎收筆較低。
奮“大”要寫得寬,“田”要寫得小,稍扁,“大”罩住“田
本課要求會寫的字,可以通過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加以鞏固,如神州、
臺灣島、海峽、民族、奮發;也可以和熟字組成常用的詞語,如海島、人民、情
誼、友誼、齊唱、奮力,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寫一寫。
二、課文學習
1.朗讀指導。
課文句式整齊、節奏明快,內涵卻極為豐富,宜于在朗讀中加深理解和體會。
注意讀出恰當的停頓。要注意每一小節內句子間的連接要流暢,小節之間要
有適當的停頓。小節間停頓的時閭長短要依據小節內容之間的聯系緊密程度來處
理。第一小節和第二小節,是概括與具體的關系,聯系緊密,朗讀時停頓的時間
應較短;第三小節和第四小節在內容上有承接,朗讀時候的停頓時間也應較短;
第二小節和第三小節問,意思由“山川美”跳轉到㈠隋意濃”,停頓時間應稍長。
可以通過范讀、師生對讀、打節拍讀等多種方法,引導學生感受兒歌明快的節奏。
整首歌謠洋溢著中華民族厚重的歷史感和濃郁的時代氣息,氣勢磅礴、擲地
有聲,可以引導學生以洪亮的聲音,自豪的語氣,反復朗讀。第三句“臺灣島,
隔海峽,與大陸,是一家”,可用低緩、深情的聲音,表現盼望祖國統一的心愿。
第四句“各民族,情意濃,齊奮發,共繁榮”,可讀出奮發向上的氣勢,表現出
盼望祖國繁榮昌盛的強烈愿望。
2.理解運用。
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先自由說一說從每一小節中讀出了什么,
體會到了什么。如,從第一小節中讀出祖國山河壯美、風景如畫;從第二小節中
讀出黃河、長江、長城、珠峰的美;從第三小節中讀出寶島臺灣與大陸是一家,
兩岸人民盼望著早日實現祖國統一;從第四小節中讀出各族人民正齊心協力、奮
發圖強,振興中華。注意課文內容只需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大致說說,不要一句一
句地講解。
中華民族的情況,黃河、長江、長城、珠峰、臺灣等地理名詞,不要做過細
的講解,教師可適當補充黃河、長江、長城、珠峰和反映祖國繁榮昌盛的圖片、
視頻資源,
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奔、涌”形象地寫出了黃河之水奔騰不息,一瀉
千里;長江之水驚濤拍岸、洶涌澎湃;“長、聳”寫出了長城蜿蜒盤旋,珠峰巍
峨峻拔;“繁榮”寫出了祖國面貌日新月異、人們生活幸福美滿。教學中要注意
調動學生的已有知識,讓他們自己說說,教師再適當予以點撥。
3.課后練習。
第一題可貫穿于本課教學過程逐層落實,詳見“朗讀指導”。
第二題可結合第二小節的學習完成,詳見“理解運用”。
第三題為學生提供了4組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四字詞語,每組的兩個詞語,或
意思相近,或承接緊密,旨在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可引導學生采用輪讀、對讀
等多種形式朗讀,學有余力的學生可達到熟讀成誦。
..............教學設計舉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州、涌”等15個生字,會寫“州、灣、島”2個字。
2.朗讀課文。在語言環境中初步感受“奔、涌、長、聳”等詞語的表達效
果。
課前準備:
1.課件
2.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直奔課題
1.導人: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神州謠》。
2.學生齊讀課題,識記“州”字。
(1)指名認讀“州”字,注意讀準翹舌音。
(2)比較“州,,和“川”:“州”與我們學過的哪個字長得很像?"州''和''川"
有什么關系呢?
(3)教師出示古文字"州''字圖片,引導學生觀察、發現。
楸1(1州
甲骨立金文小篆楷體
教師補充“州”字的字源解說:“州”是象形字。“川”是河流的意思,''州"
是河流或水中間的小塊陸地,那些點就是小島。
(4)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識記“州”字。
教師:在生活中,你聽過、見過這兩個字嗎?說一說。
(如州一一廣州、蘇州、杭州、揚州。)
教師相機補充:“州”是舊時的一種行政區劃,多用于地名。
(5)指導書寫“州二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教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同座互相檢查認讀課后生字。
3.教師檢查生字讀音情況,突出重點。
分組認讀生字:(1)涌、榮、聳、濃;(2)奮一峰;州一聳;濃一陸。
4.識記生字字形。
(1)教師:哪些生字可以利用熟字來識記?(教師出示15個生字,學生交流。)
(2)出示3組字:“涌、灣、濃”“隔、陸”“峰、峽”,讓學生聯系生活,
組詞識記。
(3)認讀“繁榮”。借助近義詞理解,如“興旺、富強”。
(4)開火車認讀詞語。
神州奔涌高聳分隔參與陸地友誼
濃霧看齊民族海峽山峰繁榮奮發
二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具有一定獨立識字的能力,放手讓
學生個性化識記生字,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再讀課文,感受特點
1.教師:自由讀一讀課文,看看你有什么發現。
2.學生交流自己的發現:每句話都有3個字;讀起來很有氣勢;朗朗上口。
3.教師小結:同學們真會發現!學習這篇課文,我們要讀出自己的感受。
四、朗讀課文,隨文理解字義
1.朗讀第一小節。
(1)學生自由朗讀第一小節,邊讀邊想:你知道了什么?
(2)學生交流,教師點撥:“神州”和“中華”都指的是中國。(板書:我神
州山川美)
(3)齊讀第一小節。
2.朗讀第一+節。
(1)指名讀第二小節,思考:寫了哪些壯美的山川?
(2)學生交流,教師范讀。說一說:從“奔、涌、長、聳”幾個字中,感受到
了什么?
⑶出示資料,教師簡要解說:黃河、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奔流不息,
氣勢磅礴;長城像一條巨龍在群山之間蜿蜒盤旋;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的最高峰。
神州大地,多么壯美!,
(4)男女生對讀第二小節。
3.朗讀第三小節。
(1)指名讀課文。
(2)出示地圖,讓學生指認臺灣、海峽、大陸的地理位置。
(3)看圖理解“隔”的意思,用“隔”組詞。
(4)指導書寫“灣”和“島
4.朗讀第四小節。
(1)全班齊讀。(板書:各民族情誼濃)
(2)聯系生活,結合圖片理解“繁榮”: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一條條鐵路四通
八達……
2傳統節日
..............教材解析..............
本文是一首以我國傳統佳節為題材的韻文。傳統佳節,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
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中華兒女的家國情懷,連接著中華兒女的精神血脈,也承載
著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古老文化。
全文共有8句話,前7句話按時間順序分別介紹了春節、元宵節、清明節、
端午節、乞巧節、中秋節、重陽節這7個一年中重要的傳統佳節和相關習俗。第
八句話與第一句話相呼應,表示新春佳節轉眼又至。全文語言平實,句式整齊,
讀起來朗朗上口,易讀易記。
配合韻文內容,安排了貼窗花、賽龍舟兩幅插圖,體現了傳統佳節的熱鬧、
喜慶,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象、直觀地了解節日習俗。
..............教學目標.................
1.認識“傳、統”等15個生字,會寫“貼、街”等9個字,會寫“節日、
春節”等12個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能按時間順序排列。聯系生活,選一兩個節日,
說說自己是怎么過節的。
..............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1.識字。
本課按時間順序寫了7個傳統節日,與節日風俗、活動相關的生字分散于全
文,可采用隨文識字與集中識字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
字音方面,“傳、舟、賞”是翹舌音,借助詞語“傳統、龍舟、賞菊”幫助
學生讀準;“乞巧”一詞兩個字都是第三聲,注意在語流中“乞”的變調。“巷、
祭”二字易誤讀,可借助拼音和詞語“大街小巷和“祭掃”加以鞏固。“重”
是多音字,在“重陽節”一詞中讀“chong",這個字的字音學生已經學過,可以
出示詞語“重復、重新、重合”“重要、重量、輕重”讓學生辨讀。
字形、字義方面,要根據本課生字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識記。
(1)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識記,如,''傳、宵、餅、菊”,可以借助形旁表
義的規律來識記字形、了解字義。
(2)利用熟字識記。“貼、賞、宵、郎”可以用“換一換”的方法識記,
如站、粘一貼、常一賞、消一宵、朗一郎。“祭、乞”可以用“減一減”的方法
識記,如察一祭、吃---乞。
(3)生活識字。可以借助地名識記,如巷一北京的“南鑼鼓巷”。可以借助
物品識字,如艾一艾灸、艾草。
(4)語境識字。一些生字與熟字組成常用詞,引導學生讀一讀,鞏固識記。
統:總統、統帥、統一、統治堂:課堂、禮堂、澡堂、大堂
乞:乞丐、乞求、乞討巧:巧妙、巧手、花言巧語
2.寫字
本課要求會寫的9個字中,“貼、敬、轉”是左右結構,3個字左右兩部分
的高低一致,“貼”左右寬窄一致,“敬”左寬右窄,“轉”左窄右寬。“街”是左
中右結構,要注意各部分的寬窄、長短、高低和筆畫的穿插。“團”是全包圍結
構,“鬧”是半包圍結構,注意國字框和門字框要寫的大而方正。“舟-”是獨體字,
要注意關鍵筆畫在用字格中的位置。''艾、熱”是上下結構,“艾”上部扁,下部
長,“熱”上部長,下部扁。
本課9個漢字書寫要點:
貼貝字旁的撇要寫長,最后一筆是“點”,要收在豎中線左側,避讓“占”。
街左中右三個部分要寫緊湊,注意穿插避讓,左、中高,右邊低。右部第
一橫和中部第一橫起筆一樣高。
舟筆順是撇、撇、橫折鉤、點、橫、點。首筆撇是從豎中線起筆,第二
筆撇和第三筆橫折鉤均寫長,橫壓橫中線,兩點上下對稱。
艾草字頭橫平且長,撇、捺要寫得舒展。
敬右邊首筆撇的收筆,末筆捺的起筆在田字格的中心,末筆捺寫舒展。
轉左部“車”的筆順是橫、撇折、豎、提,右部“專”的第二橫在橫中
線上。
團先外后內最后封口。“口”左右兩邊的豎畫平行,“才”的豎鉤壓豎中
線。
熱上下寬度一致。上部“丸”筆順為撇、橫斜鉤、點。四點底寬而扁,
第一點與另外三點的方向不同。四個點間距均勻,高度一致。
鬧先外后內。“門”的點在左上格,''市”的點、豎均在豎中線上。
本課要求會寫的字,可以抄寫“詞語表”中的字加以鞏固,如龍舟、轉眼、
團圓、熱鬧;也可以和熟字組成常用的詞語,如街頭、敬愛、轉身、團結、熱心、
打打鬧鬧,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寫一寫。
二、課文學習
1.朗讀指導。
本課內容貼近生活,節奏輕快,富有韻律美。在學生自主朗讀過程中,教
師可對朗讀的停頓、重音做適當點撥。
要注意停頓適當,句子之間的停頓稍長,句子內的停頓稍短。全文共8句話,
前7句話每句分別介紹了一個節日的習俗,對佳節的名稱可適當重讀,以加深學
生對節日的印象。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節日傳遞的情感,正確把握朗讀的感情基
調,這7個節日并不都是歡快的,如,讀“清明節,雨紛紛,先人墓前去祭掃”,
可聲音低沉,讀出緬懷之情。
本課要求背誦,教師應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朗讀,如個人表演讀、同桌拍手
讀、師生對讀、生生接力讀,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2.理解運用。
傳統佳節源于生活,學生一讀句子,就會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情感的共鳴。
教學中要注意喚醒學生的情感體驗,以加深他們的理解。
文中一些詞語,如“傳統、乞巧、祭掃”,內涵豐富,學生理解有一定難
度。可采用聯系生活、聯系語境、借助圖片等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
聯系生活理解“傳統”。在朗讀課題環節,引導學生說一說:你和家人
年年都過哪些節日?是怎么過節的?引導學生感知“傳統”的意思:春節、清明節、
中秋節,這些
世世代代都過的節日就是傳統節日;“過春節、貼窗花、放鞭炮”,這些祖祖輩輩
傳下來
的習俗就是“傳統習俗:在適當環節,還可以讓學生說一說,除傳統節日外,
你還知
道哪些事物是代代相傳的?相機引導學生朗讀與節Et有關的古詩,讓學生知道古
詩、諺語等是中華傳統文化。
補充資料理解“乞巧”。乞巧節對孩子來說比較陌生,教師可以講述牛郎織
女的故事,介紹乞巧節的習俗,讓學生理解“乞巧”的意思是乞求上天讓自己也
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
借助圖片理解“祭掃"。出示''祭”的甲骨文字形,讓學生觀察發現,借助
字形理解字義:左邊是牲肉,右邊是“又”(手),中間像祭桌。再出示祭祀、祭
掃場景的圖片或視頻,幫助理解“祭掃”的意思。
3.課后練習。
第一題旨在引導學生積累語言、積累傳統文化常識,可貫穿本課教學過程逐
層落實。(詳見“朗讀指導”)
第二題可分兩部分落實,''按照時間順序排列下面的節日”可在課文學習結
束后作為鞏固環節運用;“選一兩個說說你是怎么過節的",可于隨文識字環節落
實,讓學生聯系生活,講講自己怎么過節的。
第三題旨在引導學有余力或對此主題感興趣的同學拓展學習,不做統一要
求。對愿意選做的同學,可指導其搜集圖片、文字,采取辦個人小報的方式進行,
并為其提供展示機會和平臺。
3“貝”的故事
..............教材解析..............
課文介紹了“貝”字的由來、演變及發展,共有2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引
出“貝”字。第二自然段主要講貝殼因為漂亮、珍貴又便于攜帶、不易損壞,人
們把貝殼當作錢幣使用,因此貝字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由一個簡單的“貝”
字,引出用“貝”作偏旁的一系列的漢字,并由“貝”的字義,指出用“貝”作
偏旁的一系列漢字的大致意思。
課文用4幅圖簡潔明了地展示了“貝”字演變的過程。4幅圖從左到右依次
是:貝
殼實物圖、甲骨文“貝”字、小篆“貝”字、楷書“貝”字。圖畫與課文內容映
照,可幫助學生直觀感受“貝”字的形態變化過程。
..............教學目標.................
1.認識“甲、骨”等1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漂”,會寫“貝、殼”等9
個字,會寫“動物、貝殼”等9個詞語,積累“珍、幣”等生字拓展的12個詞
語。
2.朗讀課文,能講述“貝”字的故事,了解“貝”作偏旁的字大多與錢財
有關。
3.能借助圖片,了解“鏡、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
...............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1.識字。
字音方面,可將平舌音、翹舌音和前鼻韻母的生字歸類認讀。“珍”和“貧”
是前鼻音的字,可借助熟字幫助學生讀準字音。“珍”可與同音字“真、針”聯
系起來;“貧”可與“平、蘋、萍、評”4個后鼻音的字進行對比。“珍、飾、賺”
是翹舌音,“隨、損、財”是平舌音,可分組出示,對比認讀。“甲骨”一詞兩個
字都是第三聲,注意在語流中“甲”的變調。另外,“漂”是多音字,在本課讀
“piM”,在“漂浮、漂流”中都是讀“Pido”。
針對生字特點,可采用多種方法識記字形、了解字義。
(1)利用圖片或實物識記。出示甲骨文的圖片或視頻,認識“甲、骨”;出示
由貝殼做的飾品,認識''飾、品";出示人民幣,認識''幣
(2)隨文歸類識記。“財、賺、賠、購、貧”5個字都是貝字旁的字,聯系課
文,知道“貝”字作為偏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然后讀一讀課后練習第二題中
由“財、賠、購、貧”組詞的詞語,并繼續擴詞,如“發財、網購”。還可以讓
學生聯系生活說一說,如,房子、汽車都是家里的“財”產;做生意可以“賺”
錢,也可能“賠”錢;“購”買東西要花錢。
(3)利用熟字識記。“甲、幣”兩字可以用“加一筆”的方法識記:日一甲、
巾一幣。''品”字則可以對比熟字“晶、森、眾”3字,采用相同結構歸類的方
法識記。“易、
損”可以運用找近義詞的方法識記:容易一一簡單;損壞一一破壞、破損。
(4)語境識字。有些生字可采取組詞的方法識記,如:
類:人類、分類、種類隨:隨身、隨手、隨從
珍:珍惜、珍愛、珍寶貧:貧苦、貧窮
2.寫字。
本課要求會寫9個字。“貝、甲、幣、與"4個是獨體字,注意書寫在田字
格的正中間。“骨、關”是上下結構,“骨”上寬下窄,''關”上窄下寬。“殼”可
以認為是上中下結構,“士”要窄,中間要扁,“幾”要寬。“錢、財”是左右結
構,“錢”左窄右寬,''財"左右寬度相等。
對于筆畫有變化的字可做重點指導:“骨”字的偏旁“月”處于底部時,撇
變成豎;
“貝、財”可進行對比,注意“貝”字最后一筆是長點而不是捺,用作偏旁時,
長點變
短點。
本課9個字書寫要點:
貝豎與橫折的折段一樣長,撇從豎中線起筆向左下格撇出,最后一筆是
長點。
殼上邊是“士”不是“土”;“士”的豎寫在豎中線上,禿寶蓋的橫鉤在
橫中線上,最下邊的“幾”的撇和橫折彎鉤要寫得伸展。
甲"日"要寫得扁而寬,第四筆橫寫在橫中線上,末筆豎寫在豎中線上。
骨上半部分的筆順是豎、橫折、橫折、點、橫鉤。
錢第五筆是豎提。注意右邊是兩短橫、一短撇,而不是三橫。
幣起筆是撇,“巾”的末筆豎寫在豎中線上。
與第一筆是橫,第二筆豎折折鉤的第一折寫在橫中線上;上橫稍短,下
橫稍長。
財“貝”末兩筆撇尖低,點高。
關第二筆是撇,第二橫長,寫在橫中線上,擻、捺要寫舒展。
本課要求會寫的字,可以抄寫“詞語表”中的字加以鞏固,如貝殼、甲骨文、
錢幣、錢財、有關;可以和熟字組成常用的詞語,如寶貝、骨頭、財產、關門,
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寫一寫。
二、課文學習
1.朗讀指導。
本文篇幅短小,語言平實卻內涵豐富,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可從以下方面
進行指導。
(1)讀好難讀的詞語。如甲骨文、漂亮、飾品、隨身攜帶、損壞,要注意示
范引導。
(2)讀好恰當的停頓。本課出現了較多的頓號,如,“所以,用'貝'作偏旁
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比如,'賺、賠、購、貧、貨”'一句,要注意頓號與逗號
停頓的區別,頓號停頓時間較逗號略短。
(3)注意語速。本文名為“貝”的故事,卻沒有具體生動的情節,以說明的
方式介紹了“貝”字的相關知識。讀這篇文章要像說話一樣不疾不徐,讓人能聽
清楚、聽明白。
2.理解運用。
(1)學習第一自然段。可先向學生展示幾幅美麗的貝殼圖片,讓學生對貝殼
的樣子有基本的認識,接著出示“貝”字演變過程圖,讓學生初步了解“貝”字
的由來,再出示關于“甲骨文”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理解“甲骨文”就是古人
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也可以用圖文結合的方法再展示幾個其他漢字的演變
過程,引導學生感受這一“類”漢字的特點,理解“類”的意思。
(2)學習第二自然段。建議在朗讀后,先引導學生說一說:“從第二自然段,
你讀懂了什么?”在交流的過程中用換詞、組詞、舉例子等方法理解文中生字的
意思。組詞時,教師可有意識融入課后練習第二題“珍貴、珍惜”等詞語的讀、
記。再通過抓住兩組關鍵詞(漂亮、珍貴,當作飾品;隨身攜帶、不易損壞,當
作錢幣),指導學生講述“貝”字的故事。可以嘗試用上“因為……所以……”
等關聯詞。
落實泡泡的內容,要盡量與學生己有知識經驗聯系起來。如,說說你知道的
漢字故事。也可以列舉其他有趣的形聲字,引導學生交流、討論。
3.課后練習。
第一題建議在學習課文時分步落實,在熟讀、理解的基礎上講故事。具體方
法見“朗讀指導”和“理解運用”。
篇二題旨在指導學生拓展生字詞,積累語言,可融入識字中去落實。
第三題建議先指導學生觀察圖文,猜猜金字旁和王字旁與什么事物有關,教
師相機點撥:金字旁與金屬有關。古時候的鏡子是銅做的,所以“鏡”是金字旁;
王字旁與珍貴的玉石有關,所以“珠”是王字旁。最后,還可以拓展其他金字旁
和王字旁的漢字,深化學生對形聲字形旁表義特點的理解。
三、實踐活動
以“漢字故事”為主題開展活動,可以講漢字故事,也可收集漢字故事圖片、
文
章,剪貼制作小報。
4中國美食
..............教材解析...............
本課是以形聲字為主體的歸類識字,形聲字分布在美食名中,主要包括“什”
“火3個偏旁。美食包括7種菜肴和4種主食。以圖片配漢字的方式呈
現菜肴名,以列舉的方式呈現主食名。
7種菜肴名,每種包含著一種烹飪方法,表示烹飪方法的有“煎、烤、煮、
爆、燉”54個生字,表示蔬菜名的有“菠、茄、蘑、菇”4個生字,都是需要識
記的形聲字。每種菜肴均配有色彩鮮明的圖片,圖文并茂,讓學生在識菜名的同
時又能了解制作方法、理解字義,一舉多得。4種主食名包含需識記的“蒸、炸、
餃、醬”等形聲字。
泡泡“我還能說出更多的家鄉美食”,是基于學生經驗的美食種類拓展,是
對第一、二部分內容的豐富和拓展。
本課出現的美食均為生活中常見的,利于學生自主朗讀以及識記與美食相關
的形聲字,了解豐富的中國美食,感受中國特有的飲食文化。
..............教學目標...............
1.認識“菠、煎”等1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炸”,會寫“燒、茄”等9
個字,會寫“美食、紅燒”等6個詞語。
2.能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灶、燙、焦”等字,發現偏旁“火”和“,、、、”的
聯系。
3.能說出用“炒、烤、爆”等方法制作的美食。
4.能說說自己家鄉的美食。
................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1.識字。
“炸”是個多音字,在課文里讀“zhd”,建議結合詞語“炸醬面”讓學生識
記,也可拓展“油炸、炸魚、炸糕”等詞語,讓學生認讀,加強識記。還可出示
讀音為zhG的詞語,如“爆炸、炸藥、炸彈”,讓學生對比辨讀。其他字音訓練
可關注不同方言區易錯讀音,分組強化訓練。如翹舌音的字“煮、蒸、炸、粥”;
上聲的字“腐、煮、餃”;音節含介母的字“煎、餃、醬”等。可以將生字組成
詞語反復認讀,加強字音識記。
根據生字的特點,可以運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進行識記。
看圖識字識詞。將菜肴圖片和主食圖片直觀呈現,結合圖認讀7種菜名、4
種主食名;相機補充植物圖片“菠菜、茄子、蘑菇”,幫助直觀記憶“菠、蘑、
菇”3個字;播放視頻資料,了解“煎、烤、煮、爆、燉、蒸、炸、炒”等烹飪
方法,引導學生發現字的意思都與“火”有關。再結合課后練習第一題,說一說
制作哪些食物時需要用到這些方法,如清炒白菜、烤羊腿、紅燒肉、爆豬肝、牛
肉燉蘿卜、炸雞腿、煎雞蛋、蒸肉、煮飯。
利用形聲字特點識記。本課偏旁為“,、、、”“火”和“H”的字比較集中,要
充分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調動學生已有識字經驗幫助識記。“煎、煮、蒸”3個
字和“烤、爆、燉"3個字在字義上有內在的關聯,可以與課后練習第二題結合,
通過部首查字法查“灶、焰”“燙、煲”“焦、烹”,發現偏旁“,、、、”與“火”在
意義上的聯系。
利用熟字識記。“腐、餃、粥、菠、茄、煎”等字都是由熟字加偏旁構成,
可采取“加一加”“換一換”的方法強化字形識記。
利用菜名識字。還可進一步找與生字相關的菜名和主食名,如,腐一一臭豆
腐、麻婆豆腐;醬一一豆醬、芝麻醬、辣椒醬;粥一一白粥、青菜粥、八寶粥,
通過說名稱和讀詞語加深記憶。
聯系生活識字。利用泡泡“我還能說出更多的家鄉美食”,引導學生交流,
相機選取部分詞板書,或者出示相應的配有文字的圖片,鼓勵學生利用美食多識
字。
2.寫字。
本課要求會寫的字有9個,“燒、烤、炒、飯、雞、鴨”是左右結構,要注
意左右兩部分的不同比例,6個字都要寫得左窄右寬;“燒、烤、炒”3個字左邊
的“火”字做偏旁時,最后一捺要變成點。“茄、蛋”是上下結構,“茄”上收下
放,“蛋”上下兩部分均寬而扁,結構勻稱。“肉”是三包圍結構,先外后內,注
意內外的協調。
本課9個字書寫要點:
燒斜鉤從豎中線起筆,要舒展,“兀”的一撇穿插到“火”的下方,
豎彎鉤要寫舒展。
茄“H”的橫要長,兩豎往內收,“加"的''力”和“口”在豎中線
兩邊左右對稱。
烤“考”的長撇要穿插到左邊“火”的下方,第九筆短橫壓橫中線,最
后一筆為豎折折鉤。
鴨“鳥”的短撇落筆在豎中線上,最后一橫不與右邊筆畫相連。
肉外面的框要寫方正,能包住里面兩個“人“人”的兩撒均從豎
中線起筆,捺變點。
雞“又”的第二筆是長點,“鳥”的豎折折鉤的豎筆壓豎中線,左右
寫緊湊。
蛋上部筆順:橫鉤、豎、橫、撇、捺,捺要寫得平而舒展。下邊是一個
蟲字,穩穩托住上方。
炒右邊“少”第一筆落筆在橫中線上,右點稍高,最后一撇要舒展,穿
插到左邊“火”的下方。
飯“勺”的撇長、橫鉤短,“反”的第一筆撇短、第二筆撇長,末筆
捺從中心點起筆,寫舒展。,
本課要求會寫的字,可以抄寫“詞語表”中的字加以鞏固,如紅燒、茄子、
烤鴨、羊肉、蛋炒飯;可以和熟字組成常用的詞語,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寫一寫。
二、課文學習
1.朗讀指導。
全文由11個美食名稱組成,詞語的字數、結構不盡相同,詞語間彼此獨立,
沒有意思的關聯,朗讀好詞語是重點。
(1)讀正確。
課文詞語均為常見美食名,貼近生活,易于理解,比較容易達到讀正確的要
求。可以創設互助合作學習的情境,鼓勵相互聽讀,相互賽讀,比一比誰讀得準
確、讀得快。
(2)讀流暢。
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好詞語。詞語要讀得干凈利落,不破詞,不拖長音。
詞與詞之間要適當停頓,有一定的節奏。教師可以通過范讀、引讀、對讀等方式,
強化詞語讀連貫,不唱讀。也可將菜名與主食名分類朗讀,初步理解文本內容,
積累語言。
2.理解運用。
本課的學習難點是理解“煎、煮、蒸”和“烤、爆、燉”等字的意思,能說
出用“炒、烤、燒”等方法制作的美食;能發現偏旁為“火”和“,、、、”的字在意
義上的聯系。
建議在教學導入部分,利用豐富的美食圖片或短片,帶學生進入中國美食世
界,直觀感受中國美食品種多樣、烹飪手法變化多端的特點,激發學習興趣。
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緊扣課文圖文,說說自己了解的制作方法,采取兩兩
對比的方法,理解“煎、烤、煮、爆、燉、蒸”等字的不同意思。也可以說一說
還有哪些菜肴含有這些字,是怎么做的。教師可有針對性地補充圖片、播放視頻
幫助學生理解,也可在課前有意識地布置學生自己學做一道菜。如蒸雞蛋、煎雞
蛋、炒雞蛋、煮雞蛋,或觀察自己家飯菜的制作步驟、烹飪方法,相互交流。
在理解“煎、炒、烤、爆、燉、蒸”等字的不同意思后,可開展說美食大賽,
要求美食中用上課后練習第一題列出的烹飪方法,增進學生對這些字的理解,感
受中國豐富而獨特的美食文化。
三、課后練習
第一題旨在結合生活中的美食,正確運用“炒、烤、燒”等字。建議在隨文
識字環節落實。
第二題,先引導學生觀察3組字的特點,再讓學生猜猜火字旁(底)和“小、”
的字有什么聯系,然后通過查字典印證之前的猜測,總結出帶有火字旁(底)和
“八、”的字,都與“火”有關,為語文園地三中“我的發現”奠定基礎。也可提
供更多此類字讓學生進行查字典練習。如“婀、煨、煽、:):會”“熏、熬”。
四、實踐活動
分小組以“家鄉的美食”為主題制作一張小報。可以收集家鄉美食的圖片,
按制作方法分類并附上美食的名稱,也可以把介紹家鄉美食的制作方法的文章剪
貼在小報上,在班級文化墻上展示,與大家分享。
.............教學設計舉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菠、煎”等1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炸”;會寫“燒、烤”等6
個字。
2.能運用部首查字法理解字義,發現偏旁“火”和,、、、”的聯系。
3.能說出用“炒、烤、爆”等方法制作的美食。
課前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圖片視頻導人,激發興趣
1.播放美食烹制片段,請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么。
2.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隨文識記
1.學生借助課文圖片和拼音,自由朗讀課文,難讀的生字多讀幾遍。
2.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檢查生字讀音,重點關注易誤讀的字。
認讀詞語“炸醬面”,用“炸(zh6)”字組詞,出示詞語?“油炸、炸魚、炸雞”
等,讓學生認讀。
3.教師出示帶生字的詞語,學生開火車認讀。'
菠菜煎蛋豆腐燒烤茄子水煮魚
爆竹蘑菇清燉蒸餃炸醬面小米粥
4.師生多種形式合作讀詞語,做到不破詞、不拖腔;讀準確、讀響亮。
三、走進文本,隨文識記
1.看圖片,認讀菜名,識記帶有“甘”的生字。
(1)出示圖文:涼拌菠菜、紅燒茄子、小雞燉蘑菇,指名認讀。
(2)教師板書詞語:菠菜、茄子、蘑菇。
(3)引導學生觀察3個詞語: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發現帶有“什”的字在
字義上的共性。
(4)教師指導學生結合圖片以及生活經驗,總結帶有“什”的字大多與“植
物”有關。
集中識記帶“什”的字,有利于學生形象理解字義。
2.談美食,講做法,識記偏旁為“火”和“小、”的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找一找:在菜名和主食名中有哪些烹飪方法?
教師隨機板書“煎、煮、蒸”“燒、烤、爆”等字。
(2)播放“煎、煮、蒸”“燉、炸、烤”等烹飪方法的視頻,讓學生初步理解
這些烹飪方法的區別。
(3)學生暢談自己喜歡的美食和烹飪方法:你喜歡什么美食,它是怎么制作
的?
(4)學生說美食,如煮雞蛋、烤肉串、清蒸妒魚、煎牛排、燉藕湯。
3.指導觀察,發現偏旁為“火”和“,、、、”的字之間的關聯。
(1)學生回顧烹飪方法,觀察“煎、煮、蒸”“燉、烤”等字,說說有什么發
現。
(2)教師點撥:帶有“火”和“升”的字,字義都與“火”有關。
(3)學生嘗試說其他帶“火”或”,、、、”的字,如“熱、焦、煙、燈”等,進
一步感受偏旁為“火”和,、、、”的字在字義上的關聯。
四、抓住要點,分類指導寫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燒、烤、炒、飯、雞、鴨。
2.引導學生觀察共性,提示要點。
(1)說一說字形特點。
(2)交流偏旁筆畫發生了什么變化(捺變點:火一燒、烤、炒,又一雞)
3.學生練寫,個別指導。
4.作業展示,評價反饋。
五、作業超市,感受美食文化
以''家鄉的美食''為主題制作一份小報,可以介紹幾種家鄉的美食,也可
收集家鄉美食圖片、文章剪貼在小報上,附上美食的名稱,與大家分享。
(何美玲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崗區實驗小學中南校區)
口語交際
長大以后做什么
..............教材解析.................
本次口語交際以“長大以后做什么”為主題,引導學生以小組交流的形式,
圍繞主題簡單清楚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對感興趣的內容多提問。
教材中的插圖直觀呈現了四種常見的職業:消防員、醫生、教師和廚師。消
防員,參加救援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醫生,治病救人,救死扶傷;
教師,教書育人,培養優秀人才;廚師,烹制美食,滿足生活需求。以上這些都
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比較熟悉的職業,可提示學生交流的范圍,也暗含了不同的社
會分工產生了不同的職業之意。
教材從兩個方面提出了交際要求:一是把話說清楚一一“清楚地表達想法”
“簡單說明理由“。說話清楚,注意有理有據,是對E1頭表達方面的具體要求,
也利于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二是認真聽一一“對感興趣的內容多問一
問”,引導學生學習邊聽邊思考,積極參與交流。
“說清楚”首先要解決說什么的問題,二年級學生對職業了解有限,對于長
大以后做什么,可能更多是出于感性認識,不必拔高要求,能結合實際說出自己
的理由即可,必要時可引導課前對某些或某一職業進行適當了解。其次,要解決
“怎么說”的問題:通過師生對話,引導學生明確有序表達的方式,先說想做什
么,再簡單說明理由。然后,還要關注學生聽清楚說話的內容,邊聽邊思考,并
對感興趣的內容提出疑問。
..............教學目標.................
1.能把自己長大后想干什么說清楚,簡單說明理由。
2.能聽明白同學說的內容,對感興趣的內容提出疑問。
..............教學建議...............
一、課前調查,為交際做鋪墊
教師事先設計好“我是小記者”調查表,明確采訪對象、采訪主題,設計好
采訪問題。例如:
“我是小記者”調查表
主題:你的職業是什么
采訪對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訪問題:
1.請問您的工作是什么?
2.您為什么要做這項工作?
3.您喜歡這項工作嗎?
4.(設計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采訪感受:
聽了他的介紹,我想說
通過調查,了解身邊常見的職業,并且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職業進
行適當地了解,為課堂上更好的交際做好準備,為學生學會邊聽邊思考并提出疑
問做鋪墊。
二、全班交流,認識多種職業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不銹鋼欄桿工程施工合同書
- 精準農業設備租賃及服務合同
- 專業培訓機構線上培訓服務合同
- 勞動合同范本保密
- 私企買房合同范本
- 2025年裝運亂石租船合同
- 春季開學安全教育主題班會
- (8)-小學文言文閱讀訓練 70 篇
- 鉤機施工合同范本
- 布料釆購合同范本
- 信陽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參考試題庫(含答案)
- 國旗護衛工作總結
- 2024年河南藝術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英語/數學/語文)筆試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課件
- 2022撬裝式承壓設備系統制造監督檢驗技術導則
- 2021年江蘇省徐州市中考數學試卷(學生版)
- 供水客服培訓課件
- 保潔管理目視化服務標準手冊
- 2023年10月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招考2名工作人員筆試歷年高頻考點-難、易錯點薈萃附帶答案詳解
- 教、學、評一體化的小學語文課堂作業設計研究
- 2022年初中英語新課標解讀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