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全冊表格式_第1頁
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全冊表格式_第2頁
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全冊表格式_第3頁
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全冊表格式_第4頁
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全冊表格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教學設計

1、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并能夠辨別出基本的幾何體。

2、通過豐富的實例、富有趣味性的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進一步認識點、線、面、體,感受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

4、通過展開與折疊活動,了解棱柱、圓柱、圓錐的側面展開圖;能認識棱

柱的某些特性;能根據展開圖判斷和制作簡單的立體模型。

5、進一步認識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系,了解立體圖形可由平面圖形圍

識成,立體圖形可展開為平面圖形;了解圓柱、圓錐的側面展開圖,能根據

點展開圖判斷立體模型。;

6、讓學生通過自己對一些幾何體進行切和截的過程,初步了解空間圖形與

截面的關系,理解截面的意義。

7、能夠熟練地畫立方體及其簡單組合體的三種視圖。

8、會根據俯視圖及其相應位置的立方體的數量,畫出其主視圖與左視圖。

經歷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感受圖形世界的豐富圖形。

單1、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分析進一步認識點、線、面、體,感受點、線、面、

元體之間的關系。

教2、通過展開與折疊活動,了解棱柱、圓柱、圓錐的側面展開圖;能認識棱

目柱的某些特性;能根據展開圖判斷和制作簡單的立體模型。

技3、讓學生參與對實物有限次的切截活動和用通過探索型課件進行的無限次

能的切截活動的過程,使學生經歷觀察用平面截一個正方體,猜想截面的形

狀,實際操作、驗證,推理等數學活動過程,豐富學生對空間圖形的幾何

直覺,激發學生的形象思維。

4、能識別簡單物體的三視圖,會畫立方體及其簡單組合的三視圖,能根據

三視圖描述基本幾何體或實物原形。

1、經歷展開與折疊、模型制作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2、在動手實踐制作的過程中學會與人合作,學會交流自己的思維與方法。

通過展開與折疊的實踐操作,在經歷和體驗圖形的轉換過程中,初步建立

過程

空間概念,發展幾何直覺。經歷“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的活動過程,發

展學生的空間概念和合理的想象。

方法

3、在觀察過程中,初步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得到的結果是不一樣

的。

4、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語言、合理清晰地向別人表述自己的思維過程,能

畫出簡單組合物體的三視圖。

5、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經歷和體驗組合體及俯視圖中數字的變化導致三

種視圖的變化的過程,培養實驗操作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6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多邊形、扇形,培養學生的觀察與概括能力。

1、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活動過程中,培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

能力。

2、在合作、交流活動中,讓學生逐步學會表達自我和傾聽他人,提高學生

的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技能。

3、初步獲得動手制作的樂趣及制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在制作實驗的過程

中感受生活中立體圖形的美。

4、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是密切相關的,認識到許多數學研究的原型都源于

生活實際,反過來,眾多的實際問題也可以借助數學方法來解決。

5、通過活動體驗做數學的快樂,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欲和數學活動的

經驗,并在合作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習數學的興

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情感6、培養學生重視實踐、善于觀察的習慣,在與他人合作、交流時和諧、友好

態度地相處。

價值觀培養主動探索、敢于實踐、勇于發現、合作交流的品質。

7、在豐富的活動中發展有條理的思考,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

創新意識

課時

內容共10課時

計劃

分課時教學計劃

課教學授課

第1課生活中的立體圖形(1)新授課12011-8-24

型課時時間

主備

陸冬梅使用者

課人

學科組

南子榮魏玉琴史春英荊鵬昊劉軍吳俊虹陸冬梅

成員

4、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并能夠辨別出基本的幾何體。

教學5、通過比較,學會觀察物體間的特征,體會幾何體間的聯系和區別,并能根據幾

目標

何體的特征,對其進行簡單分類。

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活動過程中,培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一些基本的幾何體,并能描述這些幾何體的特征。

重難點

難點:是描述幾何體的特征,對幾何體進行分類。

教學用

幾何模型(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棱柱、球等)

具準備

教學

啟法引導

方法

§1.1生活中的立體圖形(1)

一、情境引入

板書二、生活觀察室:考察你的觀察能力

設計

三、畫一畫、說一說:訓練你的表達能力

四、引導歸納

五、小結及作業

教學流程

步驟個性化設計

一、情境教師展示幾何模型(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棱柱、

球等),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幾何體的名稱,并主動尋求這些幾

引入何體的現實背景。

二、生活活動1:教師依次展示上海浦東建筑物圖片、三峽截流石圖片

觀察和金字塔圖片(如下圖)要求學生從圖片中尋找出所熟悉的

幾何體。

三、IH|活動2:學生分組活動,解決課本P3的問題串:

一畫、說活動1:畫一畫:請學生用筆畫出長方體、正方體、棱柱、棱

錐、圓柱、圓錐、球(4個學生上黑板),并用語言描述這些

一說:訓幾何體;

練你的活動2:說一說: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與你描述的

幾何體類似?

表達能

活動3:討論:(1)長方體與圓柱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圓柱與圓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3)根據這些幾何體的特征對它們進行分類。

四、導歸

納內容:

教師針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評,并進行命名、分類規范。

分類名稱圖形主要特征

棱柱

圓柱

棱錐

圓錐

棱臺

*(臺)

圓臺

五、小

結及作球球

業內容

1.小結

談談你在初中的一節數學課上收獲。

教學

反思改

分課時教學計劃

課教學授課

第2課1.生活中的立體圖形(2)新授課12011-8-25

型課時時間

主備

陸冬梅使用者

課人

學科組

南子榮魏玉琴史春英荊鵬昊劉軍吳俊虹陸冬梅

成員

1.通過豐富的實例、富有趣味性的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進一步認識

教學點、線、面、體,感受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3.通過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

目標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4.在合作、交流活動中,讓學生逐步學會表達自我和

傾聽他人,提高學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技能。

教學

重難點重點:認識點、線、面、體,感受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

難點:認識點、線、面、體,感受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

教學用

多媒體課件

具準備

教學

觀賽分析歸納總結

方法

§1.1生活中的立體圖形(2)

一、情境激趣,適時點題

二、對比觀察,理解相關性質

板書

設計三、動手實踐,直觀感知

四、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五、隨堂練習,鞏固質疑

六、師生交流,歸納小結

個性化設計

步驟教學流程

一、情境創設實際情境,激發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同時點明課題,并

激趣,適讓學生體驗從實物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的一般方法.

時點題

二、對比1小組活動,討論并交流下列問題及其解答:

觀察,理

(1)正方體是由幾個面圍成的?圓柱是由幾個面圍成的?它們都

解相關

是平的嗎?

性質

(2)圓柱的側面和底面相交成幾條線?它們是直的還是曲的?

(3)正方體有幾個頂點?經過每個頂點有幾條邊?

2在學生完成上面的交流的基礎上,進一步要求學生在生活中找到

點、線、面、體實例;

3動畫演示“流星劃過天空”、“汽車擋風玻璃上雨刷的運動”以及

圓錐生成(直角三角形的旋轉)過程,要求學生思考從中可以得

到哪些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

三、動手

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一步體驗點動成線、線動成面和面動成

實踐,直

體,豐富對點線面體的直觀認識。

觀感知

四、合作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交流活動進一步理解點、線、面、體之間

交流,探的關系

究新知

1想象下列平面圖形繞軸旋轉一周,可以得到哪些立體圖形?

五、隨堂

練習,鞏

固質疑

六、師生

交流,歸

閱讀書上7-8頁的內容,然后自由發言談本節課的困惑、收獲和體

納小結

會.布置作業:課本P9習題1、2、3、4o

教學

反思改

教案

簽閱

分課時教學計劃

課教學授課

第3課1.2.展開與折疊(1)新授課12011-8-26

型課時時間

主備

陸冬梅使用者

課人

學科組

南子榮魏玉琴史春英荊鵬昊劉軍吳俊虹陸冬梅

成員

1、通過展開與折疊活動,了解棱柱、圓柱、圓錐的側面展開圖;能認識棱柱的某

些特性;能根據展開圖判斷和制作簡單的立體模型。

教學2、經歷展開與折疊、模型制作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在動

目標

手實踐制作的過程中學會與人合作,學會交流自己的思維與方法。

3、初步獲得動手制作的樂趣及制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在制作實驗的過程中感受生

活中立體圖形的美。

教學重點:通過展開與折疊活動,了解棱柱、圓柱、圓錐的側面展開圖;能認識棱

重難點柱的某些特性

難點:經歷展開與折疊、模型制作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用

多媒體課件、常見幾何體

具準備

教學

觀察分析歸納總結

方法

§1.2.展開與折疊(1)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板書

設計二、動手操作、認識棱柱

三、合作學習,探索什么樣的圖形能圍成棱柱

四、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個性化設計

步驟教學流程

同學們小時候做過手工折紙嗎?都會做些什么樣的折紙?教師借

一、創設

此引出本節課題《展開與拆疊》并在黑板上板書

情景,導

入新課

在教師的指導下每個學習小組動手折疊,粘貼以下四個平面圖形

—?、動手

操作、認

識棱柱

請學生從圍成這個棱柱的各個面(底面、側面)以及棱的角度看

看棱柱有哪些特點。請同學們分小組討論一下棱柱的特征。

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完成填表。

棱柱頂點棱數面數

三棱柱695

四棱柱8126

五棱柱10157

六棱柱12188

三、合作

學習,探

索什么在學生經歷了折疊棱柱的過程后,給出幾個圖形讓學生想一想是

樣的圖

否能折成棱柱,使學生經歷平面圖到立體圖的變化過程,培養空

形能圍

成棱柱間概念,是對學生空間想像能力的更高要求。

四、課堂

把你的感受與收獲寫到你的數學日記中,作業習題2。另外設計一

小結,布

置作業。個正方體的展開圖,并做出一個正方體,準備下節課使用。

教案

分課時教學計劃

第4課1.2展開與折疊(2)課型新授課授課時間2011-8-29

主備課人南子榮使用者教學課時

學科組成員南子榮魏玉琴史春英荊鵬昊劉軍吳俊虹陸冬梅

1、進一步認識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系,了解立體圖形可由平面圖形圍成,

立體圖形可展開為平面圖形;了解圓柱、圓錐的側面展開圖,能根據展開圖判斷

立體模型;

2、通過展開與折疊的實踐操作,在經歷和體驗圖形的轉換過程中,初步建立空

間概念,發展幾何直覺。

3、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是密切相關的,認識到許多數學研究的原型都源于生活

實際,反過來,眾多的實際問題也可以借助數學方法來解決。

教學重點通過展開與折疊活動,了解棱柱、圓柱、圓錐的側面展開圖;認識正方體的表

____________面展開圖。

教學難點蕈歷展開與折疊、模型制作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常見幾何體

教學方法觀察分析歸納總結

板§1.2.展開與折疊(2)

書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設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計三、先猜想再實踐,發展幾何直覺

四、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步驟教學流程個性化設計

一、創設情提問:圓柱和圓錐的側面展開圖各是什么圖形導入新課:展開

景,導入新與折疊(二)

二、動手操請同學們將準備好的小正方體紙盒沿某條棱任意剪開,看看能

作、探究新得到哪些平面圖形?注意剪開正方體棱的過程中,正方體的6

知個面中每個面至少有一條棱與其它面相連。

學生進行裁剪,教師巡視。把學生剪好的平面圖形貼在黑板上

(重復的不再貼),可以得出n種不同的展開圖:

BzgziBrg

11aBi1cLBn

問題1、能否將得到的平面圖形分類?你是按什么規律來分類

的?學生討論得出分為4類:

第一類,中間四連方,兩側各一個,共六種。第二類,中間三

連方,兩側各有一、二個,共三種。第三類,中間二連方,兩

側各有二個,只有一種。第四類,兩排各三個,只有一種。

問題2、既然都是正方體,為什么剪出的平面圖形會不一樣呢?

學生觀察手中圖形,小組討論得出同一立體圖形,按不同方式

展開得到的平面展開圖是不一樣的。當然,也有的表面上看似

不同,但通過轉動、翻轉可得相同。

問題3、一個正方體要將其展開成一個平面圖形,必須沿幾條

棱剪開?

學生:由于正方體有12條棱,6個面,將其表面展成一個平

面圖形,面與面之間相連的棱有5條(即未剪開的棱),

因此需要剪開7條棱。

三、先猜想

練習1將一個正方體的表面沿某些棱剪開,展成以下平面圖

再實踐,發形。先想一想,再動手剪,剪錯了不要緊,再粘上,重剪。

展幾何直覺

(1)(2)(3)(4)

學生思考,再動手剪,然后與同伴交流。請剪好的學生介紹自

己的剪法。

練習2貼出一個正方體的展開圖。面A、面B、面C的對面各

是哪個面?

F

四、課堂小

結,布置作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哪些知識?有何體會?

業。小結:

1、我們知道圓柱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是

扇形。

2、正方體有11種形狀的平面展開圖。

3、解決“展開與折疊”問題的方法:一是動手實踐,二是發

揮空間想像,合情推理。

布置作業:習題1.4第1,2題。

教現

反改

思進

分課時教學計劃

第5課1.3截一個幾何體課型新授課授課時間2011-8-30

主備課人南子榮使用者教學課時1

學科組成員南子榮魏玉琴史春英荊鵬昊劉軍吳俊虹:陸冬梅

1.讓學生通過自己對一些幾何體i法行切和截的過程,初步了解空間圖形與截

面的關系,理解截面的意義.

2.讓學生參與對|實物有限次的切任式活動和用通過探索型課件進行的無限次的

切截活動的過程,使學生經歷觀摩:用平面截一個正方體,猜想截面的形狀,

實際操作、驗證,推理等數學活為J過程,豐富學生對空間圖形的幾何直覺,

激發學生的形象思維.

3.通過活動體驗做數學的快樂,i普強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欲和數學活動的經

驗,并在合作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典,驗,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參與用一個平面截一個正方體的數學活動,體會截面和幾何體的關

系,學生充分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學難點同一幾何體不同角度切截所得截面的不同形狀的想象與截法,從切截活動中

發現規律,并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能應用規律來解決問題,培養說理、

交流的能力.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正方體模具若干。小刀等

教學方法觀察分析歸納總結

板§L3截一個幾何體

一、課前準備,明確要求.四、討論交流,展示成果

二、創設情景,引入新課.五、電腦演示,深化理解.

三、動手實驗,觀察思考.六、畫圖小結,鞏固觀念.

步驟教學流程個性化設計

一、課前準備,將學生分成四至五人的小組(注意學生的基礎和動手能力并

明確要求.適當搭配).分別準備實驗用品和工具,如水果刀、胡蘿卜、

土豆、蘋果、梨子,或用橡皮泥捏成的各種形狀的幾何體(以

立方體為主),盤子和食品袋(用來裝拼盤和廢料)。

教師可準備刀具和一些正方體的蛋糕(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去

糕點店訂做)或者一些水果和火腿腸一類易切截的立體物品.

將課題板書出來,并寫出相關要求.

二、引入新課.

活動1:想一想

用一個平面去截正方體(教師展示一個用蘿卜削成的正方

三、動手實驗,

體),想一想截出的面可能是什么形狀?分小組討論。

觀察思考、

活動2:做一做

拿出準備的正方體,學生分小組驗證剛才的想象。

注意事項與效果:

①先商定如何切割?

②想象切割后的幾何體和截面分別是什么形狀?可在草

稿上描出草圖,并指定專人執筆,作好記載.

③切開實物,進行對比.

④通過實驗回答:用平面去截一個正方體,其截面可以

是三角形?梯形?四邊形,六邊形,七邊形嗎?

⑤賓館的筵席上常有用蔬菜雕刻出來的造形,根據自己

的想象設計幾款.

先猜,后想,再議,最后動手操作,符合學生的認知規

律。操作活動中促使學生思考了截面多邊形的成因;猜想與

實際的差異,激發了學生思維。.

展示、交流各組成果(所得到的截面圖形以及截法)。各小組

四、討論交流,展現了豐富的截面圖形、截法以及截面多邊形的成因,展示

展示成果的圖形有: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并對所得到

的圖形進行了歸類,順利地解決了“截面不可能是七邊形”

問題。

五、電腦演示教師利用幾何畫板制作的課件,展示各種截面,并變換圖形的

深化理解

111還原成正方體1

六課堂小結,以小組為單位,鼓勵學生用紙和筆模仿電腦上的畫面畫1-2個

布置作業。截面圖,作為這節課的深化.

教現

學象

反改

思進

分課時教學計劃

第6課1.4從不同方向看(1)課型新授課授課時間2011-8-31

主備課人南子榮使用者教學課時1

學科組成員南子榮魏玉琴史春英荊鵬昊劉軍吳俊虹陸冬梅

1、能識別簡單物體的三視圖,會畫立方體及其簡單組合的三視圖,能根據三視

圖描述基本幾何體或實物原形。

教2、經歷“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的活動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概念和合理的想

學象;在觀察過程中,初步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得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目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語言、合理清晰地向別人表述自己的思維過程,能畫出簡

標單組合物體的三視圖。

3、培養學生重視實踐、善于觀察的習慣,在與他人合作、交流時和諧、友好地

相處。

教學重點能畫出簡單組合物體的三視圖

教學難點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語言、合理清晰地向別人表述自己的思維過程,能畫出簡

單組合物體的三視圖。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常見幾何體

教學方法觀察分析歸納總結

§1.4.從不同方向看(1)

板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二、觀察實物、探究新知

三、想想練練、鞏固提高

四、拼拼畫畫、深化創新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步驟教學流程個性化設計

一、創設情觀看《盲人摸象》的故事,提請學生思考:為什么不同的盲人

景,導入新得出不同的大象形狀?認識物體,當然一個十分重要的方法是

課看、觀察,那么不同的角度觀察是否也會得到不同的感受呢?

活動1:教師在展示臺上放置三樣物體(球、水瓶、水杯),使

它們在一條直線上,水瓶在中間,要求學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二、觀察實觀察,并說說你實際看到了什么?并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請

物、探究新學生思考:同樣的三樣物體,為什么看到的不是一樣的呢?從

知而引出課題“從不同方向看

活動2:辨別活動:小華、小彬也和我們一樣在觀察,你知道

四幅圖中哪幅圖是小華看到的?哪幅圖是小彬看到的嗎(媒體

展示圖片)?學生口述結論,并說出判斷的理由。并適時地提

出新的問題,如“要同時看到兵乓球、水杯、水瓶,那么我們

應該站在什么位置呢?”

活動3:辨別活動:

教師在展示臺上出示正方體、長方體和錐體的幾何模型,要求

學生思考:

(1)Z自己的位置上能看到什么,把看到的結果和同學交流一

下,你們看到的是否一樣?

(2)五幅圖分別是從什么方向上觀察到的結果?

i.uy

11V|

三、想想練教師引導下得出三種視圖的概念,并要求學生畫三種視圖。

練、鞏固提

汽車從小明身邊經過,小明最先看到什么,然后呢?按先后順

序給這幾幅圖標上序號。(多媒體展示汽車行駛的畫面)

四、拼拼畫

畫、深化創①②③④⑤

1、分組拼幾何模型,畫一畫組合體的三視圖。

、有一立方體組合模型,不論從什么方向看都是“田”字形,

五、課堂小2

說說它是怎樣組合的。

結,布置作

(小組間可以互相合作、交流、觀摩)

業。

教-

-

分課時教學計劃

1.4從不同方向看

第7課課型新授課授課時間2011-9-1

主備課人南子榮使用者教學課時1

學科組成員南子榮魏玉琴史春英荊鵬昊劉軍吳俊虹陸冬梅

1.能夠熟練地畫立方體及其簡單組合體的三種視圖。

2.會根據俯視圖及其相應位置的立方體的數量,畫出其主視圖與左視圖。

3.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經歷和體驗組合體及俯視圖中數字的變化導致三種

視圖的變化的過程,培養實驗操作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4.培養主動探索、敢于實踐、勇于發現、合作交流的品質。

教學重點脫離模型,畫出相應的視圖。

教學難點■據俯視圖及其相應位置的立方體的數量,畫出主視圖與左視圖。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小正方體模型

教學方法觀察分析歸納總結

板§1.4.從不同方向看(2)

一、課前準備四、試一試

二、我搭你畫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二、問題探究

步驟教學流程個性化設計

一、課前準備每位同學課前準備邊長為5cm的正方體模型4個;教師準備

二、我搭你畫邊長為10cm的正方體8個。

活動1:拿出課前準備的小正方體,以小組為單位由一位同學

搭幾何體(可以變換不同的搭法)其他同學畫出其三種視圖。

活動2:教師呈現一個搭建的模型,引導學生思考:從正面看

有幾列,每一列有幾層?從左面看呢?從上往下看呢?

例1:如圖是由幾個小立方體塊所搭幾何體的俯視圖,小正方

三、問題探究形中的數字表示在該位置小立塊的個數,請畫出這個幾何體

的主視圖和左視圖。

21

12

(1)小正方形中的數字是何含義?

小正方形中的數字是表示相應的位置有幾個小正方體,也就

是相應位置的層數。

(2)你準備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先按題目所給的條件搭出模型,再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

然后畫出三種視圖。

(3)有沒有用其他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的?

可以不用搭模型。由俯視圖就可以知道,這個幾何體從正面

看有3歹U,第1列有一層、第2列有兩層、第3列有一層,

將俯視圖逆時針旋轉90度,再從正面看有2歹!J,每一列都是

兩層。這樣就可以畫出主視圖和左視圖。

旋轉后

例2如圖所示的兩幅圖分別是幾個小立方塊所搭幾何體的俯

視圖,小正方形中的數字表示在該位置小立方塊的個數,不

搭模型,你能畫出相應幾何體的主視圖、左視圖嗎?

例3用小立方塊搭一個幾何體,使得它的主視圖和俯視圖如

圖所示。

主視圖俯視圖

這樣的幾何體只有一種嗎?它最少需要多少個小立方塊?最

多需要多少個小立方塊?

(學生分組活動,通過嘗試搭小立方塊,相互合作,相互

出點子,從活動中體會到答案不惟一,從活動中發現它最少

需要多少個小立方塊,最多需要多少個小立方塊。)

四、試一試(學根據主視圖和俯視圖,你能否不通過搭幾何體模型,直接確

生活動)定它最少需要多少個小立方塊?最多需要多少個小立方塊?

最少擺法中其中之一所需個數:

3+2+1+1+1+1+1=10

最多時所需小立方塊個數:

3+3+3+2+2+2+1=16

因此,最少需要10個小立方塊,最多需要16個小立方塊。

學生練習:符合下列主視圖和俯視圖的幾何體,它最少需要

多少個小立方塊?最多需要多少個小立方塊?

主視圖俯視圖

五、小結及作1.小結:談談你在本節課的所得

業。2.作業:習題1.7第1、2題

思考題:“試一試”中的主視圖與俯視圖的幾何體,最少

塊數時有幾種擺法?

教案簽閱

分課時教學計劃

1.5生活中的平面圖

第8課課型新授課授課時間2011-9-2

主備課人南子榮使用者教學課時1

學科組成員南子榮魏玉琴史春英荊鵬昊劉軍吳俊虹陸冬梅

1、經歷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感受圖形世界的豐富圖形.(知識

技能)

2、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多邊形、扇形,培養學生的觀察與概括能力.(能力培養)

3、在豐富的活動中發展有條理的思考,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創新

意識.(情感態度)

教學重點t界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多邊形、扇形。

教學難點探索分割平面圖形的一些規律,感受圖形世界的豐富圖形,養成把數學應用于生

活實際問題的習慣.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觀察分析歸納總結

板§1.5.生活中的平面圖形

書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設二、實驗猜想,合作探究.

計三、設計創意,提高能力.

四、回顧思考,鞏固拓展.

步驟教學流程個性化設計

一、創設情境請學生觀看兩個片段,思考這些有趣的圖形是由哪些基本

激發興趣.圖形組成的?在學生得出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

圓等的基礎上,提問學生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從而得出多邊

形的概念;接著就圖中的圓,逐步得出弧和扇形等概念。

在學生說出圖中隱含的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

圓等圖形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現從廠一~、

圖片中抽取出這些圖形的動畫過程,提高學生的/\

興趣;在學生得出相應圖形后,可以提請學生思

考現實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或圖片中蘊含這些\/

圖形,讓學生主動從生活中尋找新的概念的現實V―一

背景,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

二、實驗猜1數一數,圖中有多少個扇形?

想,合作探2從一個多邊形內部的任意一點出發,分別連接這個點與其余各

究頂點,可以把這個多邊形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你能看出什么

規律嗎?

從一個多邊形的同一個頂點出發,分別連接這個頂點與其余各

頂點,也可以把這個多邊形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你又能找出

什么規律呢?若這個點為邊上除頂點外的任意一點呢?你又能

找到什么規律呢?

3一下列的圖看起來象什么?分別由⑥幾個三角形或四邊形組成?

圖形的分解,應該說相對而言比較簡單,但這部分內容在后續

學習中具有很多運用,如三角形的內角和、多邊形的內角和公

式的推導等,因此,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

過程,學會這種歸納的思維方法。而圖形個數的計數,相對而

言,比較復雜,這里的難點關鍵是如何歸類,教學中要注意引

導學生根據圖形的形狀和大小進行分類,當然,這里的重點應

是分類,而并不是最終的計數結果。

三、設計創幻燈片顯示一一我能行:以兩個圓、兩個三角形、兩條平

意,提高能行線段為構件,盡可能多地構思出獨特且有意義的圖形,并寫

力.出一兩句貼切、詼諧的解說詞。

如:禿子打傘無法無天

強調:限制條件必須兩個圓、兩個三角形、兩條平行線段,利

用展臺展示學生豐富的作品。

教-

-

學-

-改

-進

分課時教學計劃

第9課第一章回顧與思考課型新授課授課時間2011-9-5

主備課人魏玉琴使用者教學課時1

學科組成員南子榮魏玉琴史春英荊鵬昊劉軍吳俊虹陸冬梅

1、會辨認基本幾何體(直棱柱、圓柱、圓錐、球等);2、了解直棱柱、圓柱、

圓錐的側面展開圖,能根據展開圖判斷和制作立體模型;3、能想象基本幾何

體的截面形狀;4、)會畫基本幾何體的三視圖,會判斷簡單物體的三視圖,能

根據三視圖描述幾何體或實物原型;5、能從豐富的現實背景中抽象出空間幾

何體和基本平面圖形,進一步認識點、線、面。6、獲得一些研究問題的方法和

經驗,發展思維能力,加深理解相關的數學知識。7、體驗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

聯系,初步形成對數學整體性的認識。

教學重點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一些基本的幾何體,并能描述這些幾何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是描述幾何體的特征,對幾何體進行分類。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幾何模型(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棱柱、球等)

教學方法觀察分析歸納總結

板回顧與思考

一、情境引入三、畫一畫、說一說:訓練你的表達能力

二、生活觀察室:考察你的觀察能力四、引導歸納

五、小結及作業

步驟教學流程個性化設計

一、情境引

教師展示幾何模型(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棱柱、球

入等),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幾何體的名稱,并主動尋求這些幾何

二、生活觀體的現實背景。

察1、(1)在太陽光照射下,如圖所示的圖形中,哪些可以

作為正方體的影子?

D□on

①②③④

(2)請你嘗試一下,如果用手電筒照射正方體,可以得

到哪些形狀的影子?請把各種影子的形狀畫出來,并比較兩種

情形的異同?簡要說明理由.

答案:(1)①②③;

(2)可以得到長方形、正方形、正六邊形、梯形形狀的

三、畫一

影子;?non

畫、說一說:

訓練你的表在太陽光照射與手電筒照射下,都能得到長方形、正方形、

達能力正六邊形,但在太陽光照射下,得不到梯形,而在手電筒照射

下,可得到梯形.

理由:太陽光是平行光線;手電筒的光是點光源.

第二單元教學設計

1.借助生活中的實例,理解有理數的含義,體會負數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

書應用的廣泛性.

2.會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能應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

的量.

知3.通過與溫度計的類比認識數軸,會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有理數;

識4.理解絕對值的概念;求一個數的絕對值;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

點5..經歷探索有理數加法法則的過程,理解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6.經歷探索有理數乘法法則的過程,發展觀察、歸納、猜想、驗證能力;

7.學會進行有理數的除法運算;掌握多個數相乘;商的符號判定方法.

8.掌握有理數混合運算法則,能熟練進行四步以內有理數的混合運算,并

能合理使用運算律進行簡便運算.

教1.通過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

學探索知識的欲望,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探索精神.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學

目生合作精神及團.

標2.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并在數學活動中體驗成功,鍛煉學生克

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發展學生清晰地闡述自己觀點的能力以及培

養學生合作探索、合作交流、合作學習的新型學習方式。

3.經歷由特例歸納出一般規律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達

能力;通過減法到加法的轉化,讓學生初步體會轉化、化歸的數學思想.

4.會求有理數的倒數,會用“除以一個數等于乘以它的倒數”法則進行

有理數的除法運算,提高靈活解題的能力.

過程

1.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抽象、概括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能

力,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方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