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劉松第二十課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從教13年曾任職云南省TOP10高中北京大學全國高中歷史教師研修班優秀學員北洋軍閥一、孕育形成期:從甲午戰后袁世凱小站練兵到武昌起義前夕北洋六鎮成立與擴充;二、發展壯大期:從武昌起義后到1916年袁氏死去,是其勢力發展至執掌全國權柄時期;三、混亂衰落期:從袁氏死后到1928年張學良東北易幟歸順國民政府,期間分裂割據、互相混戰,最后走向衰亡。——摘編自王新生等主編:《中國軍閥史辭典》民主科學觀念傳播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社會生活風貌革新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列強橫行國將不國封建思想余毒深厚最好的時代——民國最壞的時代——北洋民國和北洋民主科學的思想維護民主的斗爭民族工業的發展第二十課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張謇榮宗敬榮德生聶云臺吳蘊初劉鴻生方液仙穆藕初項松茂袁世凱馮國璋曹錕段祺瑞張作霖吳佩孚孫傳芳陸榮廷唐繼堯黃興蔡鍔唐紹儀章太炎孫中山宋教仁梁啟超李烈鈞廖仲愷陳獨秀李大釗蔡元培胡適魯迅趙元任錢玄同傅斯年羅家倫維護民主的斗爭01——袁世凱復辟帝制、護國戰爭和北洋時期的軍閥割據革命派締造了民國的基石,袁世凱得到了民國的名器,這是當時中國社會選擇的結果。但前者并不甘心于這一種結果,后者并不滿足于這種結果,于是,開始于清末的民主和專制之爭,注定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展開新的肉搏。而古老的中國,仿佛又進入了一個亂世。——陳旭麓《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維護民主的斗爭01復辟與反復辟◎由袁世凱簽字的“中日民四條約”1912.3.10就任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就任誓詞》世凱深愿竭其能力,發揚共和之精神,滌蕩專制之瑕穢,謹守憲法。依國民之愿望,達國家于安全完固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樂利。同盟會改組成國民黨1912.8維護民主的斗爭01復辟與反復辟就任臨時大總統▲中國憲政之父宋教仁(1882—1913年)同盟會改組成國民黨1912.81913.3.20宋教仁遇刺維護民主的斗爭01復辟與反復辟就任臨時大總統二次革命1913.7現在看透孫黃,除搗亂外無本領,……若彼等能力能代我,我亦未嘗不愿,然今日誠未敢多讓。彼等若敢另行組織政府,我即敢舉兵伐之!——袁世凱《傳語國民黨人談話》黨內分歧,行動遲緩,兵力不足,糧餉有限。失敗1913.3.20宋教仁遇刺同盟會改組成國民黨1912.81913年4月26日英、法、德、俄、日五國銀行團和北洋政府代表于在北京簽訂了善后借款合同,借款總額2500萬英鎊,年息5厘,按84%實交,47年償清,本息共計67893597英鎊,以鹽稅、關稅為抵押。1913.3.20宋教仁遇刺維護民主的斗爭01復辟與反復辟就任臨時大總統1913.11就任正式大總統,下令解散國民黨1914.5頒布《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1914.12發布《修正大總統選舉法》大總統每屆任期10年,連選連任,無限制。——《修正大總統選舉法》二次革命1913.7同盟會改組成國民黨1912.8袁世凱提出“增修《臨時約法》案”:1.外交大權應歸諸總統,凡宣戰、媾和及締結條約,無庸經參議院之同意;2.總統制定官制官規及任用國務員與外交大使、公使,無庸經參議院之同意;3.采用總統制;……6.總統應有緊急命令權;7.總統應有財政緊急處分權。——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維護民主的斗爭01復辟與反復辟1915.5簽訂“中日民四條約”主要內容有:承認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一切特權;進一步擴大日本在南滿和蒙古的權益;規定中國沿海港灣、島嶼不得租借或割讓他國;中國政府須聘用日本人為顧問;袁世凱簽訂《民四條約》的結果是賣國行為,是犧牲國家主權和利益,但相比二十一條,他多方協調,顯示政治家的手腕,說明民主和民族意識的覺醒已經滲透到這一時期政治的方方面面。維護民主的斗爭01復辟與反復辟1915.5簽訂“中日民四條約”1915.10接受“勸進”,復辟帝制籌安會“六君子”楊度(1875年-1931年)1893年順天府鄉試舉人,三次會試均落第,曾附和公車上書,并認識了梁啟超、袁世凱等人。后師從船山書院一代名儒王闿運深受影響,后來長期鼓吹君主制。1898年入長沙時務學堂,后來在日本留學期間曾和梁啟超一起替出洋五大臣寫了考察報告,得袁世凱保薦成為清廷“憲法講師”。袁世凱上位后,他成立“籌安會”積極推動袁世凱實行君主立憲,失敗后遁入空門。晚年積極支持共產黨活動,經周恩來批準1929年加入共產黨。袁世凱祭天大典維護民主的斗爭01復辟與反復辟1915.5簽訂“中日民四條約”護國戰爭1915.12勝利萬戶涕淚,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稱民賊。吾儕昔以大仁大義鑄此巨錯,又焉敢不犯難,誓死戮此民賊,以拯吾民。——孫中山《討袁檄文》1915.10接受“勸進”,復辟帝制現今昆明護國橋交戰雙方:護國軍(蔡鍔、唐繼堯、李烈鈞)VS北洋軍結果:再造共和。維護民主的斗爭01復辟與反復辟1915.5簽訂“中日民四條約”1916.3宣布取消帝制,恢復中華民國1915.10接受“勸進”,復辟帝制護國戰爭1915.12為什么實力雄厚的袁世凱復辟帝制會這么快失敗?恢復帝制,實在是一件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原因在于:經過辛亥革命的洗禮,民主共和國的觀念終究深入人心,人們不再把自己看作“圣明天子”治下的“子民”,開始意識到自己是國家的主人。……何況,袁世凱曾經宣誓效忠共和,現在又要顛覆共和,背叛誓言,這就失去誠信。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在袁氏當國幾年間,談不上什么豐功偉業,沙俄對外蒙和英國對西藏的侵略更加緊了,庫空如洗的財政更依靠外國的高息借款度日,百業凋零,國家的境遇和民眾的生活都沒有改善,同清政府時期沒有多少區別。現在這個并無尺寸功績的袁世凱忽然要做起皇帝來,更引起人們的強烈不滿。——摘編自金沖及著:《二十世紀中國史綱》根本原因:袁世凱復辟帝制違背民主共和的時代潮流。具體原因:袁世凱的統治出賣國家利益且罔顧民生;袁世凱出爾反爾導致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堅決反袁。維護民主的斗爭經濟: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的封閉性政治:北洋軍閥與革命黨及其自身內部矛盾
西方列強忙于戰爭而積極培植代理人思想:洋務運動以來地方性家族式武裝傳統02軍閥割據背景主要派系派系代表支持國占據區域直系馮國璋英、美直隸及長江中下游的蘇、贛、鄂等省皖系段祺瑞日本皖、浙、閩、魯、陜奉系張作霖日本東北三省當權時期皖系軍閥統治時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直系軍閥統治時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奉系軍閥統治時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維護民主的斗爭02軍閥割據背景主要派系當權時期主要特征封建統治、武力至上、依賴列強、反對革命、欺壓百姓、內斗內行1917年馬星馳在《新聞報》發表的漫畫《這把交椅能坐幾人》維護民主的斗爭02軍閥割據背景主要派系當權時期主要特征代表人物“北洋之虎”段祺瑞(1865年-1936年)1885年,入北洋武備學堂得李鴻章賞識,后赴德國留學1895年,入天津小站在袁世凱手下,后鎮壓義和團有功,得到賞識,總領編練新軍,成為北洋三杰之一1912年,聯名46名將領,致電清廷建立共和政府,是為“一造共和”。1915年,反對袁世凱稱帝,拒絕參與,1916年,袁世凱去世后,主張恢復國會和約法,是為“再造共和”,與黎元洪勢力相沖突,形成“府院之爭”府院之爭含義:以黎元洪為首的總統府集團與以段祺瑞為首的國務院集團之間爭權奪利的斗爭爭論核心:是否參加一戰黎元洪段祺瑞參加一戰為爭取國際地位目的:中日“二十一條”交涉后,外交總長向袁世凱建議:唯有參戰,取得參加戰后和會資格,才有挽回《民四條約》中喪失權利的機會......北京政府也亟思在外交上有所突破,乃借參加歐戰之機會,加入協約國陣營......努力收回國權,提升國際地位。——王建朗黃克武《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民國卷)》參加一戰為爭取國際地位目的:英國、法國的軍隊指揮官非常贊賞華工,說他們的效率是外國勞動者里最高的,能吃苦、不鬧事,所以軍隊非常歡迎他們。——《西線戰場上的陌生人》一戰期間,14萬華工來到法國參戰。華工們吃苦耐勞,心靈手巧,是挖戰壕、修鐵路的專家,甚至搏殺于前線,為中國贏得了很高的聲譽……華工們參與一戰,無疑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驚天之舉,也是世界現代史上的動地之事。——徐國琦《一戰中的華工》概況:1917年8月14日,中國向德、奧兩國宣戰,加入協約國一方參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在歐洲的華工參加一戰為爭取國際地位目的:概況:1917年8月14日,中國向德、奧兩國宣戰,加入協約國一方參戰。朱桂生(1896——2002)影響:①收回德、奧在天津、漢口的租界,撤銷兩國領事裁判權。②為協約國一方取得勝利作出了貢獻。③是近代中國第一次主動參與國際事務,標志外交政策從消極回避轉向主動參與。華工回到中國后,有些人成為改造中國社會的開路先鋒力量。五四運動時期流行的兩個口號——“公理戰勝強權”、“勞工神圣”——與旅法華工有直接關聯。——《一戰與中國》府院之爭含義:以黎元洪為首的總統府集團與以段祺瑞為首的國務院集團之間爭權奪利的斗爭爭論核心:是否參加一戰實質:美日矛盾的激化結果:黎元洪貿然罷免段祺瑞,引發張勛復辟黎元洪段祺瑞張勛復辟“辮帥”張勛(1854年-1923年)1884年(光緒十年)在長沙參加軍隊,曾參加中法戰爭。1899年在袁世凱手下升至總兵1901年調北京,宿衛端門御前護衛1911年武昌起義后為表示忠于清廷,張勛及所部均留發辮,人稱“辮子軍”。1915年擁袁世凱稱帝,被封為一等公爵,但內心仍一意維護清廷。1916年邀保皇黨魁康有為至徐州,為復辟進行輿論宣傳1917年
6月7日假意調停黎段之爭率“辮軍”北上1917年7月1日,率領劉廷琛、康有為、王士珍等人入宮,擁立廢帝溥儀,12日為段祺瑞的所擊敗,逃往租界。清室遜位,本因時勢。張勛強求復辟,亦屬愚忠,叛國之罪當誅,戀主之情自可憫。文對于真復辟者,雖以為敵,未嘗不敬之也。——孫中山民主竟如何?世論漸回公已歿;斯人今宛在,黨碑雖異我同悲。——章士釗維護民主的斗爭02軍閥割據背景主要派系當權時期主要特征代表人物“北洋之虎”段祺瑞(1865年-1936年)1885年,入北洋武備學堂得李鴻章賞識,后赴德國留學1895年,入天津小站在袁世凱手下,后鎮壓義和團有功,得到賞識,總領編練新軍,成為北洋三杰之一1912年,聯名46名將領,致電清廷建立共和政府,是為“一造共和”。1915年,反對袁世凱稱帝,拒絕參與,1916年,袁世凱去世后,主張恢復國會和約法,是為“再造共和”,與黎元洪勢力相沖突,形成“府院之爭”1917年,以討逆軍總司令名義討伐張勛,是為“三造共和”,但是拒絕孫中山恢復《臨時約法》的要求,引發護法運動護法運動開始結果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國會議員在廣州召開“非常國會”,決定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舉孫中山為大元帥。特點革命黨人借西南軍閥的力量攻打北洋軍閥引發第二次府院之爭,但孫中山遭軍閥排擠運動失敗
顧吾國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爭雄,南與北如一丘之貉。雖號稱護法之省,亦莫肯俯首于法律及民意之下。
——孫中山維護民主的斗爭02軍閥割據背景主要派系當權時期主要特征代表人物“北洋之虎”段祺瑞(1865年-1936年)1885年,入北洋武備學堂得李鴻章賞識,后赴德國留學1895年,入天津小站在袁世凱手下,后鎮壓義和團有功,得到賞識,總領編練新軍,成為北洋三杰之一1912年,聯名46名將領,致電清廷建立共和政府,是為“一造共和”。1915年,反對袁世凱稱帝,拒絕參與,1916年,袁世凱去世后,主張恢復國會和約法,是為“再造共和”,與黎元洪勢力相沖突,形成“府院之爭”1917年,以討逆軍總司令名義討伐張勛,是為“三造共和”,但是拒絕孫中山恢復《臨時約法》的要求,引發護法運動1918年,與馮國璋約定共同下野,通過安福系幕后操縱政權。1920年,直奉兩系結成反段聯盟進攻皖系,皖軍失敗,被迫辭職1924年,兩次直奉戰爭后,奉系獲勝,張作霖、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段出任臨時執政1926年,“三一八慘案”后被馮玉祥驅逐下臺維護民主的斗爭02軍閥割據背景主要派系當權時期主要特征代表人物歷史影響1916年至1928年,共發生140余次戰爭,如將小規模武裝沖突算在內,僅四川一省就發生了400余次。——黃克武《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全國無論那一省那一地,沒有直接或間接受到軍閥蹂躪的,那真是世外桃源,可謂絕無僅有。——《陳誠先生回憶錄》軍閥割據,政局動蕩,國會黨爭,民眾因為軍隊擴張,互爭地盤,內戰頻仍,的確比之清末時期負擔加重而且痛苦程度加劇。——張鳴《共和中的帝制》由“家國”轉為“民國”,政治生態的大換血,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北洋軍閥的封建專制統治盡管不是資產階級革命黨人所希望的“真正民國”,但較之清朝統治已是歷史的進步。——包訓國《客觀認識北洋軍閥的統治》維護民主的斗爭02軍閥割據背景主要派系當權時期主要特征代表人物歷史影響
1、軍閥武人執政,造成了民初假共和掩飾下的軍閥獨裁專制、政治動亂與社會動蕩;2、辛亥革命開創的民主共和制度雖名不副實,但民主共和思潮卻始終影響并主導著民初中國社會緩緩前進,以致在民初出現了政治與經濟文化發展不完全同步的情況。小結1913.3宋教仁案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1912.3二次革命1913.71914.5頒布《中華民國約法》1915.12袁世凱恢復帝制1915.5“中日民四條約”護國戰爭1915.12取消帝制1916.31917.5府院之爭1917.7張勛復辟1917.7段祺瑞破壞約法護法運動1917.7五四運動1919.51920.7直皖戰爭1922.4第一次直奉戰爭1924.9第二次直奉戰爭北伐戰爭1926.7東北易幟1928.12新文化運動1915.9石家莊二中實驗學校栗乾老師松風堂主未完待續民族工業的發展02——民國初年經濟社會、生活的新氣象除了軍閥混戰政治動蕩外,那時也留下了很多正面的東西……經濟飛速發展,被經濟學家稱為:“中國民族資本發展的黃金時期。”壯大的資產階級開始宣傳更激進的民主思想……中國無產階級人數急劇增加,……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陳欽《北洋大時代》民族工業的發展01經濟春天條件(1)中華民國建立,掃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縛和障礙。今茲共和政體成立,喁喁(yong)望治之民,可共此運會,建設我新社會,以競勝爭存的所謂產業革命者,今也其時也。——《工業建設會趣旨》
(民國初期)是中國民族工業的黃金時期。一直處于不發達狀態的中國資本主義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發展的。——(法)白吉爾:《中國資產階級的黃金時代(1911-1937)》民族工業的發展01經濟春天條件(1)中華民國建立,掃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縛和障礙。(2)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鼓勵民間興辦實業。凡各省種種實業,俱應切實整頓,所有大小工廠悉予竭力維持,一面趁外貨入口稀少之時,改良土貨,仿照外貨。——1914年12月,民國政府農商部向各省發出飭文從1912-1916年間,北京政府所頒發的有關發展實業的條例、章程、細則、法規等達96項之多。……有關工商業方面的重要法令有:《暫行工藝品獎勵章程》《公司條例》《公司注冊規則》《商人通例》《商業注冊規則》《商會法》《商標法》……——《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中國社會之變遷》民族工業的發展01經濟春天條件(1)中華民國建立,掃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縛和障礙。(2)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鼓勵民間興辦實業。(3)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戰歐洲列強對華商品輸出表時間國別減少比例1915年與1914年相比歐洲列強約1/51918年與一戰前相比英國1/21918年與一戰前相比法國1/31918年與一戰前相比德國完全停止出口此時期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特點,表現為一種自發的發展,就其基本的動力而言,既有來自外部的因素——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國際局勢的推動,又有內部的因素——受到中國社會本身的推動。……在進口品不能滿足中國市場需要的情況下,一種“替代型”的工業逐漸發展起來了。——摘編自(法)白吉爾:《中國資產階級的黃金時代(1911--1937)》民族工業的發展01經濟春天條件(1)中華民國建立,掃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縛和障礙。(2)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鼓勵民間興辦實業。(3)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戰。(4)群眾性的反帝愛國斗爭此起彼伏,特別是1915年因反對“二十一條”掀起的抵制日貨、提倡國貨運動。我的第一個企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時的愛國運動推動了這個企業的發展,因為當時每個人都愿意買國貨。——“火柴大王”劉鴻生華僑愛國心大受鼓舞,國貨暢銷,僅爪哇一地月銷“飛馬”1000箱左右。1912年獲利4萬余,1913年獲利增至10萬元,1914年為16萬元。業務蒸蒸日上,發展迅速。——《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史料》民族工業的發展01經濟春天條件代表:榮氏兄弟行業建廠時間地點廠名機磨(座)年用小麥(萬擔)日產面粉(包)職員(人)工人(人)面粉1912上海福新一廠1560550020801914上海福新二廠4850814000764941914上海福新三廠24———1001915上海福新四廠32—7000764941916無錫茂新二廠18306000241601918武漢福新五廠38111250033220行業建廠時間地點廠名織布機(臺)每年用棉(萬擔)職員(人)工人(人)紡織1915上海申新一廠1610109656671917上海申新二廠—8.45562121榮氏企業1912—1918發展一覽表(數據來源:陳文源主編《榮德生文論存稿類選》)榮德生(1875-1952)榮宗敬(1873-1938)無錫梅園念劬塔發上等愿,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民族工業的發展01經濟春天條件代表:核心:實業救國味精大王吳蘊初和他捐贈的“天廚”號近代化學工業之父范旭東和侯氏制堿法民族工業的發展01經濟春天條件代表:核心:特征:輕重工業不均衡——輕工業發達
地區分布不均衡——沿海發達
據《歐戰前后農商部注冊工業公司年別表》,戰前(1914年8月)注冊的工業公司,共計146個,資本總額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冊的公司就有272個,資本額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業眾多,尤以紡織業和面粉業這兩個關系民眾衣食的行業發展得最快。——《中國年檢第一回》商務印書館1924年版民族工業的發展01經濟春天條件代表:核心:特征:局限:資金少、規模小、技術不獨立民族工業的發展01經濟春天條件代表:核心:特征:局限:影響:中國產業工人的人數急劇增加,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隨著中國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中國社會新生階級——工業無產階級也成長壯大起來,到1919年已達到200萬人左右。這個數目,在整個人口中雖然還是很少,但是他們居住很集中,是個有力量的階級……據不完全統計,1920年共發生罷工46次,罷工人數在五萬左右。——胡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維護民主的斗爭02社會新風背景:封建統治結束;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南京臨時政府致力于社會生活方面的除舊布新——改用陽歷,頒布了剪發辮、易服飾和廢止纏足的法律;頒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爺”等清朝官場的稱呼。(陜西)政府剪發之令連篇累犢,而一般頑固者流猶徘個觀望,非用強迫手段不可。軍政府有鑒于此,故昨日于各街衢要口皆派人持剪把守,凡來往人民之有發辮者均攫其尾而剪之。——《申報》(1912年5月1日)維護民主的斗爭02社會新風背景:表現:衣:中山裝、旗袍、洋裝等,食:西餐傳播,中西結合,住:模仿西式建筑“洋樓”,行:火、汽、電車、輪船等近代交通,習俗:剪辮、改稱呼、握手禮、婚喪嫁娶習俗等,觀念:男女平等、女子接受教育等維護民主的斗爭02社會新風背景:表現:特點:中西結合,受西方影響大
區域不平衡,城鄉差別大影響:推動社會生活的文明開化。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昆明和上海小結民族工業的快速發展背景政治:民國建立,為經濟發展清掃一些障礙經濟:民國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勵實業群眾: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西方列強忙于一戰,放松對中國經濟侵略特點輕重工業不均衡——輕工業發達地區分布不均衡——沿海發達資金少、規模小、技術不獨立影響經濟:壯大了民族資產階級力量,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階級:中國產業工人人數增加,力量不斷壯大,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社會:推動社會生活的近代化轉型和傳統習俗觀念的變遷松風堂主未完待續民主科學的思想03——新文化運動的開展一個空前混亂的年代,一個思想大解放的年代,英雄群起逐鹿中原的混亂時代,思想自由百家爭鳴的黃金時代,一個說真話的時代,一個出大師的時代。——陳欽《北洋大時代》民主科學的思想背景
三年以來,吾人于共和國體之下,備受專制政治之痛苦。自經此次之實驗,國中賢者,寶愛共和之心,因以勃發,厭棄專制之心,因以明確。吾人拜賜于執政,可謂沒齒不忘者矣。然自今以往。共和國體,果能鞏固無虞乎!立憲政治,果能施行無阻乎?以予觀之,此等政治根本解決問題,猶待吾人最后之覺悟。——陳獨秀1916年《吾人最后之覺悟》五四新文化運動怎么會發生?它是由人們對辛亥革命失敗原因的痛苦反思而來。前面說過,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活動,沒有很長時間的宣傳教育和組織工作,就很快把重點轉到發動武裝起義上來。這是它的優點,但也帶來弱點:缺少一場有足夠力度的思想文化運動作為先導。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初期新文化運動是對辛亥革命在這方面的補課。——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民主科學的思想政治:軍閥割據,列強環伺,民族危機深重袁世凱尊孔復古,引發激進民主主義者反思辛亥革命局限(直接原因)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資產階級壯大思想: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傳播背景民主科學的思想核心:民主與科學內容民主: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包括人權平等、獨立人格、共和政體等科學:自然科學法則和科學精神,包括進化論、唯物論、無神論,反對封建迷信等背景所謂立憲政體,所謂國民政治,果能實現與否,純然以多數國民能否對于政治,自覺其居于主人的主動的地位為唯一根本之條件。——陳獨秀《吾人最后之覺悟》國人等欲脫蒙昧時代,…當以科學與人權(即民主)并重。——陳獨秀《敬告青年》
科學者何?吾人對于事物之概念,綜合客觀之現象,訴之主觀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謂也…舉凡一事一興,一物一細,罔不訴之科學法則,以定其得失從違。其效將人間之思想云為,一遵理性,而迷信斬焉,而無知妄作之風息焉。——陳獨秀《敬告青年》民主科學的思想主張:三提倡三反對
要擁護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孔教、禮法、貞節、舊倫理、舊政治;要擁護那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要擁護德先生又要擁護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國粹和舊文學。……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陳獨秀《本志罪案答辯書》吾以為今日而言文學改良,須從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須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須講求文法。四曰,不作無病之呻吟。五曰,務去濫調套語。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講對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語。——胡適《文學改良芻議》推倒……貴族文學,建設……國民文學。—陳獨秀《文學革命論》背景核心:民主與科學內容文學革命目的:改造當時國人的精神,推動革新政治的進程主題:反對封建禮教的綱常倫理,揭露封建制度的弊端形式:講求文法,運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進行創作民主科學的思想陣地:《新青年》、北京大學背景主張:三提倡三反對核心:民主與科學內容從蒼天那里取得了雷電,從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權。——法國經濟學家杜爾哥對本杰明·富蘭克林的評價
當我在師范學校做學生的時候,我就開始讀這一本雜志……有很長一段時間,看書,看《新青年》;談話,談《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問題。——毛澤東自主的而非奴隸的;進步的而非保守的進取的而非退隱的;世界的而非鎖國的實利的而非虛文的;科學的而非想象的——陳獨秀《敬告青年》民主科學的思想陣地:《新青年》、北京大學背景主張:三提倡三反對核心:民主與科學內容代表:蔡元培、陳獨秀、胡適、李大釗等如果想使政治由人民發動,不得不先有養成國人自由思想、自由評判的真精神的空氣。我們相信人類自由的歷史,沒有一國不是人民費去一滴一滴的血汗換來的。沒有肯為自由而戰的人民,絕不會有真正的自由出現。——蔡元培:《爭自由的宣言》蔡元培(1868-1940)油畫《北大鐘聲》劉師培陳獨秀辜鴻鳴蔡元培李大釗魯迅周作人錢玄同梁漱溟劉半農胡適民主科學的思想陣地:《新青年》、北京大學背景主張:三提倡三反對核心:民主與科學內容代表:陳獨秀、胡適、蔡元培等發展:十月革命后轉向宣傳馬克思主義我在李大釗手下做圖書館佐理員時,已經很快地傾向馬克思主義了,而陳獨秀對于引導我的興趣到這方面來,也大有幫助。——《毛澤東自傳》自俄國革命以來,“馬克思主義”幾有風靡世界的勢子,……乘本志出“馬克思研究號”的機會,把他轉介紹于讀者,使這為世界改造原動的學說,在我們的思辨中,有點正確的解釋。——李大釗《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上)》人道的警鐘響了!自由的曙光出現了!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釗《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勝利》民主科學的思想背景內容《新青年》驚醒了整個時代的青年。他們首先發現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認識了自己的時代,再來看舊道德,舊文學,心中就生出了叛逆的種子。——北大學生楊振聲有的同學把《新青年》從第一期讀到最后一期,這使我們文風一變,再也不寫堆砌詞藻、空疏無物之古文了。——北京女子高師學生程俊英《新青年》的創刊既是中國文化從封閉走向開放的必然產物,又對中國文化進一步走向開放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新青年》創刊對中國文化從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重大貢獻,是對儒家思想的批判,顛覆了其延續兩千余年的獨尊地位與話語霸權,從而使人們從儒家思想的禁錮中解放了出來。
——鄭大華、王余輝《循著中國近代文化走向回望〈新青年〉》胡適說:這一年(一九一九)之中,至少出現了四百種白話報……時勢所趨,就是政客軍人辦的報也不能不尋幾個學生來包辦一個白話文附張了。——張家康:《<新青年>從創刊到終刊》各種主義都被看做是救國良藥,蜂擁般地被輸入中國……經驗主義、實驗主義、尼采主義、國家主義、無政府主義、民主主義、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等,……尤其是各種社會主義,一律受歡迎。——摘編自任世江著:《高中歷史必修課程專題解析》北京學生街頭政治演說中學用的白話文教材開放女禁的大學評價民主科學的思想背景內容影響: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對文化平民化和國民覺醒有重大意義。為馬克思主義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