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學真題分類匯編(全國):專題08 質量守恒定律和化學方程式(第03期)(教師版)_第1頁
2024年中考化學真題分類匯編(全國):專題08 質量守恒定律和化學方程式(第03期)(教師版)_第2頁
2024年中考化學真題分類匯編(全國):專題08 質量守恒定律和化學方程式(第03期)(教師版)_第3頁
2024年中考化學真題分類匯編(全國):專題08 質量守恒定律和化學方程式(第03期)(教師版)_第4頁
2024年中考化學真題分類匯編(全國):專題08 質量守恒定律和化學方程式(第03期)(教師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8質量守恒定律和化學方程式

考點01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

考點02微觀反應示意圖

考點03化學式、化學計量數的推斷

考點04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及意義基本反應類型

考點01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

1.(2024·山東濟南·中考真題)下列探究實驗的設計中,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測定氧氣含量B.探究質量守恒

C.探究分子運動D.比較金屬活動性

【答案】A

【解析】A、蠟燭燃燒消耗氧氣的同時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沒有產生壓強差,不能用于測定氧氣含量,選

項錯誤;

B、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氫氧化銅沉淀,裝置密閉防止了氫氧化鈉吸收外界的二氧化碳,反

應前后質量不變,能用于探究質量守恒定律,選項正確;

C、濃氨水具有揮發性,氨水中的氨分子運動到空氣中,接觸到b溶液的水,形成氨水,使酚酞變紅,能用

于探究分子運動,選項正確;

D、左右兩試管中只有金屬種類不同,左側的試管鋅片表面有氣泡產生,右側銅片無現象,說明鋅的金屬活

動性大于銅,能用于比較金屬活動性,選項正確。

故選A。

2.(2024·山西·中考真題)在一次實驗課上,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了對密閉容器中少量小蘇打與

少量白醋反應的質量測定。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反應后小蘇打的質量增加B.反應過程中各物質的質量都不變

C.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D.反應前稱量的是小蘇打和白醋的總質量

【答案】C

【解析】白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小蘇打是碳酸氫鈉的俗稱,醋酸能與碳酸氫鈉反應生成醋酸鈉、二氧化

碳和水,所以反應后小蘇打的質量減少,故A分析錯誤;白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小蘇打是碳酸氫鈉的俗

稱,醋酸能與碳酸氫鈉反應生成醋酸鈉、二氧化碳和水,反應過程中各物質的質量改變,故B分析錯誤;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與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相等,該裝置密閉,

則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故C分析正確;根據圖示,反應前稱量的是小蘇打和白醋以及裝置的

總質量,故D分析錯誤。

3.(2024·云南·中考真題)密閉容器內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

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表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物質甲乙丙丁

反應前的質量/g2.811610

反應后的質量/g09.86.4a

A.a=13.6B.甲和丙為反應物

C.該反應是化合反應D.甲、乙發生改變的質量比為7∶22

【答案】C

【解析】密閉容器內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則有

2.8g+1g+16g+10g=0g+9.8g+6.4g+ag,a=13.6;反應前后甲的質量減少了2.8g-0g=2.8g,則甲為反應物;反

應前后乙的質量增加了9.8g-1g=8.8g,則乙為生成物;反應前后丙的質量減少了16g-6.4g=9.6g,則丙為

反應物;反應前后丁的質量增加了13.6g-10g=3.6g,則丁為生成物;故該反應為甲和丙在一定條件下反應

生成乙和丁。由分析可知,a=13.6,故A說法正確;由分析可知,反應前后甲和丙的質量均減少,則甲和

丙為反應物,故B說法正確;由分析可知,該反應為甲和丙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乙和丁,該反應的生成

物是兩種,不符合化合反應“多變一”的特點,故不屬于化合反應,故C說法錯誤;由分析可知,甲、乙發

生改變的質量比為(2.8g-0g)∶(9.8g-1g)=2.8g∶8.8g=7∶22,故D說法正確。

4.(2024·黑龍江綏化·中考真題)現將4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熱。A與B發生化學反應,40gA完全反應

后生成32gC和22gD,則參加反應的B與生成的D的質量比是()

A.20:7B.7:11

C.5:4D.16:11

【答案】B

【解析】40gA完全反應后生成32gC和22gD,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參加反應的B的質量=32g+22g﹣40g

=14g,故參加反應的B和D的質量比是14g:22g=7:11。

故選:B。

5.(2024·福建·中考真題)我國商代時就已經發現,貯存于鉛罐的酒(含乙醇)會發酵成醋(含醋酸,

醋酸的化學性質與鹽酸相似),鉛與醋反應生成鉛霜,鉛霜在空氣中轉化為浮粉(PbCO3),加熱浮粉得鉛白

(PbO)固體,鉛白可用作白色顏料。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酒能變醋體現乙醇的化學性質B.鉛能與醋酸反應產生氫氣

C.浮粉中鉛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D.浮粉變鉛白,固體質量增大

【答案】D

【解析】酒能變醋,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體現乙醇的化學性

質,故A說法正確;鉛屬于氫前金屬,鉛能與醋酸反應產生氫氣,故B說法正確;浮粉的化學式為PbCO3,

其中碳酸根顯-2價,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則鉛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故C說法正確;

加熱浮粉(PbCO3)得鉛白(PbO)固體,浮粉變鉛白,固體質量減小,故D說法錯誤。

6.(2024·四川廣元·中考真題)乙醇(C2H5OH)是常用的燃料?,F有4.6g乙醇與一定量氧氣混合于密閉容器

內,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物全部轉化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恢復到室溫,測得所得氣體中氧元素質量

分數為70%,則參加反應的氧氣質量為()

A.6.4gB.8.0g

C.8.8gD.9.6g

【答案】C

【分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和質量不變,物質的總質量不變來分析。

【解析】現有4.6g乙醇與一定量氧氣混合于密閉容器內,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物全部轉化為一氧化碳、二氧

122

化碳和水,4.6g乙醇(C2H5OH)中碳元素的質量為4.6g××100%=2.4g,氫元素的質量為

1221616

16

4.6g××100%=0.6g,恢復到室溫所得氣體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其中氧元素質量

1221616

分數為70%,則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70%=30%,所以混合氣體的質量為2.4g÷30%=8g,乙醇燃燒生成水

12

的質量為0.6g÷×100%=5.4g,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為(8g+5.4g)-4.6g=8.8g。

1216

故選C。

7.(2024·河北·中考真題)當前,氨氣(NH3)的能源化應用逐漸成為研究熱點。工業上常用氮氣和氫

氣合成氨氣,一定條件下,在密閉容器中加入反應物和催化劑進行該反應,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圖所

示,圖中有兩處被墨跡遮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后催化劑的質量為8g

B.參加反應的氫氣質量為6g

C.氨氣分子的微觀示意圖為

D.參加反應的氮氣和生成的氨氣分子個數比為4∶1

【答案】B

【解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催化劑的質量不變,反應前催化劑的質量為5g,故反應后催化劑的

質量也為5g,故A錯誤;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氫氣質量為52g+9g+34g-80g-0g=15g,參加

反應的氫氣質量為15g-9g=6g,故B正確;氨氣是由氨分子構成的,每個氨分子是由1個氮原子和3個

氫原子構成的,氨氣分子的微觀示意圖為,故C錯誤;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反應的氮氣質量

為:80g?52g=28g,生成的氨氣質量為34g?0g=34g,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的氮氣和生成的

氨氣分子個數比為28∶34=14∶17,故D錯誤。

8.(2024·山東東營·中考真題)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思維方式?!啊北硎竟?/p>

原子,“”表示氧原子,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圖中,表示同一種物質的是(填字母序號,下同),表示化合物的是。

(2)①請寫出下圖中變化2的化學方程式:;

②關于上述變化過程的理解,正確的有。

A.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

B.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原子重新組合的過程

C.化學變化前后分子、原子數目均不變

D.控制反應條件,可以實現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相互轉化

【答案】(1)ADB

Δ

(2)2Hg+O22HgOD

【解析】(1)圖A表示的是氧分子構成的氧氣,圖B表示的是氧化汞分子構成的氧化汞,圖C表示的是汞

原子構成的汞,圖D表示的是氧分子構成的氧氣,所以表示表示同一種物質的是:AD;表示化合物的是B;

(2)①由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可知,變化2是汞和氧氣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氧化汞,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Δ

2Hg+O22HgO;

②A、物質不都是由分子構成的,例如汞是由原子構成的,故說法錯誤;

B、如圖可知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重新組合的過程,故說法錯誤;

C、化學變化前后原子的數目一定不變,但分子的數目不一定變,故說法錯誤;

D、據圖可知,控制反應條件,可以實現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相互轉化,故說法正確;

故選D。

9.(2024·四川內江·中考真題)下列有關化學基本觀念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A.元素觀:氧氣、臭氧(O3)是由氧元素組成的兩種不同物質

B.微粒觀:氫氧化鈉是由鈉離子與氫氧根離子構成

C.轉化觀:銅在空氣中受熱可轉化為氧化銅

D.守恒觀:化學反應前后原子、分子總數都不發生改變

【答案】D

【解析】A、氧氣、臭氧(O3)是由氧元素組成的兩種不同物質,故選項說法正確;

B、氫氧化鈉是含有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鈉離子與氫氧根離子構成的,故選項說法正確;

C、銅在空氣中受熱與氧氣反應可轉化為氧化銅,故選項說法正確;

D、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總數不發生改變,分子總數可能會發生改變,也可能不變,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D。

10.(2024·安徽·中考真題)某實驗小組按圖a裝置驗證質量守恒定律,一段時間后,發現錐形瓶內部

分固體變為紅棕色。實驗過程中瓶內物質或元素質量變化與圖b相符的是()

A.鐵粉的質量B.氮氣的質量

C.氧元素的質量D.固態物質的質量

【答案】A

【解析】食鹽水中的鐵粉生銹,鐵粉的質量將隨時間的增加而減少,錐形瓶中氧氣反應完,鐵粉的質量不

變,A符合題意;食鹽水中的鐵粉生銹過程中,氮氣不參與反應,氮氣的質量不變,B不符合題意;食鹽水

中的鐵粉生銹過程中,氧氣轉化到鐵銹中,氧元素的質量不變,C不符合題意;原固態物質是鐵粉,生銹后

固態物質變為鐵銹,固態物質的質量先增加后不變,D不符合題意。

11.(2024·廣東廣州·中考真題)關于下列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11

A.實驗①:集氣瓶內水平面上升約,說明氧氣約占空氣體積

55

B.實驗②:電解水的玻璃管內分別生成H2和O2,說明水由H和O兩種元素組成

C.實驗③:白磷燃燒但紅磷不燃燒,說明白磷的著火點比紅磷的低

D.實驗④:反應前后稱量的總質量不同,說明該反應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答案】D

【解析】A、實驗①是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紅磷在集氣瓶中燃燒消耗空氣中的氧氣,集氣瓶中水平面上

升的液位為氧氣站空氣的體積,選項正確;

B、實驗②電解水在電源兩級的玻璃管內分別生成氫氣和氧氣,可說明水是由氫和氧兩種元素組成,選項正

確;

C、實驗③是紅磷和白磷在相同的條件下,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可說明白磷的著火點比紅磷低,選項正

確;

D、稀鹽酸和大理石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會進入空氣中,不在密閉空間內,不可說明質量守恒定律,選項錯

誤。

故選D。

12.(2024·山東濟南·中考真題)化學觀念是化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分子、原子、離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

B.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都發生了改變

C.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時,往往伴隨著能量的變化

D.控制反應條件可以促進或抑制化學反應

【答案】B

【解析】A、分子、原子、離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它們在物質的結構和性質中起著不同的作用,選

項正確;

B、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原子的數目也沒有增減,各種原子的質量也沒有變化。化學反應

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選項錯誤;

C、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反應物化學鍵的斷裂和生成物的化學鍵形成。在這個過程中,化學鍵的斷裂需要吸收

能量,而化學鍵的形成則會釋放能量。因此,化學反應過程中一定伴隨能量變化,選項正確;

D、化學反應中溫度、壓力、催化劑等可以影響反應速率,可以通過控制這些反應條件,促進或者抑制化學

反應,選項正確。

故選B。

13.(2024·海南·中考真題)天然氣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使用前需對其進行預處理,除去對生產有害的

成分。下圖為利用催化劑除去天然氣中X的反應原理示意圖。

(1)天然氣主要成分的化學式是。

(2)寫出圖中X變成最終產物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答案】(1)CH4

催化劑

(2)H2SH2+S

【解析】(1)天然氣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由甲烷分子構成,1個甲烷分子由1個碳原子和4個氫原子構成,

故甲烷的化學式寫為CH4。

(2)由圖可知,X為硫化氫,該反應是硫化氫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生成氫氣和硫,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為:

催化劑

H2SH2+S。

考點02微觀反應示意圖

1.(2024·北京·中考真題)CH4與CO2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H2和CO,該制氫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

圖中丁的微觀圖示為()

A.B.

C.D.

【答案】D

一定條件

【解析】CH4與CO2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H2和CO,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CO?2H?

+2CO。根據方程式和微觀示意圖可知,丁中含有2個一氧化碳分子,1個一氧化碳由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

原子構成,圖中丁的微觀圖示為。

故選D。

2.(2024·江蘇南通·中考真題)SO2與O2反應制備SO3是硫酸工業中的重要反應,其微觀變化過程如圖所

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屬于氧化反應

B.反應后催化劑的質量減少

C.參加反應的SO2和O2的質量比為2:1

催化劑

D.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O2+O2SO3

【答案】A

【分析】由微觀反應示意圖可知,二氧化硫和氧氣在催化劑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三氧化硫,反應的化學方程

催化劑

式為:2SO2+O22SO3;

【解析】A、該反應是物質與氧氣發生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故選項說法正確;

B、催化劑可以改變化學反應的速率,但其質量與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保持不變,故選項說法錯誤;

C、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的SO2和O2的質量比為(64×2):32=4:1,故選項說法錯誤;

催化劑

D、由分析可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SO2+O22SO3,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A。

3.(2024·江蘇宿遷·中考真題)二氧化碳的捕集與綜合利用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途徑。捕集工業廢氣中的

CO2并與H2O反應制甲醇(化學式為CH3OH)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參加反應的CO2與H2O的分子個數比為1:1

B.該反應實現了無機物向有機物的轉變

C.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都不變

D.反應生成的甲醇和氧氣的質量比為2:3

【答案】A

【分析】由圖可知,該反應為二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劑和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甲醇和氧氣,該反應的化學

催化劑

方程式為:2CO2+4H2O2CH3OH+3O2。

Δ

【解析】A、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的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個數比為:2:4=1:2,符合題意;

B、該反應中,二氧化碳和水均屬于無機物,甲醇含碳元素,屬于有機物,故該反應實現了無機物向有機物

的轉變,不符合題意;

C、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不符合題意;

D、反應生成的甲醇和氧氣的質量比為:322:3232:3,不符合題意。

故選A。

4.(2024·江蘇鎮江·中考真題)如圖表示甲轉化為丙的微觀過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轉化①是化合反應B.轉化②中乙與H2的分子個數比為1:3

C.整個轉化過程中共有3種氧化物D.甲、乙、丙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依次減小

【答案】D

【解析】根據微觀示意圖,甲是CO、乙是CO2、丙是CH3OH、丁是H2O。

A、轉化①是CO與O2反應生成CO2,該反應由兩種物質反應生成一種物質,屬于化合反應,A選項正確;

一定條件

B、轉化②是CO2、H2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CH3OH、H2O,化學方程式為CO2+3H2CH3OH+H2O,

則乙(CO2)與H2的分子個數比為1∶3,B選項正確;

C、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整個轉化過程中涉及的氧化物有CO、CO2、H2O,共

3種,C選項正確;

12

D、甲(CO)、乙(CO2)、丙(CH3OH)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分別是100%42.9%、

1216

1212

100%27.3%、100%37.5%,因此甲、乙、丙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不是依次

121621213161

減小,D選項錯誤。

故選:D。

5.(2024·山東濟南·中考真題)下圖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模擬示意圖(甲、乙、丙、丁分別代表圖中對應的

四種物質),下列有關該反應的說法中,合理的是()

A.物質丙與物質丁都屬于有機物

B.該反應前后分子的總數發生改變

C.參加反應的甲、乙兩物質的質量比為14:1

D.反應前后氫元素的化合價發生改變

【答案】BD

Fe、Co或Ni

【分析】據圖可得化學方程式CO3H2CH4H2O。

250℃,101KPa

【解析】A、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物質丙為甲烷,屬于有機物;物質丁為水,不屬于有機物。A說法不

合理;

B、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該反應前分子的總數為4,反應后分子的總數為2,所以該反應前后分子的總數

發生改變。B說法合理;

Fe、Co或Ni

CO3H2CH4H2O

C、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250℃,101KPa,參加反應的甲、乙兩物質的質量

286

比=28:6=14:3。C說法不合理;

D、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前氫氣中含有氫元素,氫氣是單質,氫氣中氫元素的化合價為0;反應后生

成的甲烷、水中氫元素化合價都為+1,所以反應前后氫元素的化合價發生改變。D說法合理。

綜上所述:選擇BD。

.(山東青島中考真題)如圖是工業上用氨氣制取尿素CONH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

62024··22...

的是()

A.該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B.丙中氮、氫元素的質量比為7:1

C.該反應實現了無機物向有機物的轉化D.參加反應的甲、乙分子的個數比為1:1

【答案】D

一定條件

【分析】A、由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化學方程式為2NH3CO2CO(NH2)2+H2O。

【解析】A、依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說法正確;

、丙中尿素氮、氫元素的質量比為,說法正確;

BCONH22=(214):(14)7:1

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般叫做有機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鈣等除外,尿素屬于有機物,該反應

實現了無機物向有機物的轉化,說法正確;

一定條件

D、由化學方程式2NH3CO2CO(NH2)2+H2O可知:參加反應甲、乙分子個數比=2:1,說法錯誤;

故選:D。

7.(2024·四川內江·中考真題)如圖是汽車尾氣處理裝置中發生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通過該反應,可減少汽車尾氣對大氣的污染

B.化學變化中,構成反應物的分子直接組合成新的分子

C.反應后催化劑的質量和化學性質都不發生改變

D.CO和CO2的分子結構不同,二者化學性質有差異

【答案】B

【分析】根據圖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劑作用下反應生成氮氣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

催化劑

2CO2NON22CO2。

【解析】A、由反應的微觀過程圖可知,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劑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氮氣和二氧化碳,

通過該反應,可減少汽車尾氣對大氣的污染,故選項說法正確;

B、化學變化中,構成反應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故選項說法錯誤;

C、在化學反應里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沒有發生變化的

物質叫做催化劑。反應后催化劑的質量和化學性質都不發生改變,故選項說法正確;

D、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CO和CO2的分子結構不同,不同種的分子

化學性質不同,則二者化學性質有差異,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B。

8.(2024·內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題)利用CH4和CO2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可得到合成氣(CO和H2),

是實現“雙碳”經濟的有效途徑之一。催化劑表面同時發生積碳反應和消碳反應,原理如圖1。當催化劑表面

的積碳量變大,會影響催化劑與反應物接觸而使反應減慢。其他條件相同時,積碳量與溫度的關系如圖2。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一定條件

A.積碳反應的方程式為CH42H2C

B.消碳反應的產物是CO

C.500℃—600℃積碳量增加的原因是積碳反應產生的碳量高于消碳反應消耗的碳量

D.在催化劑作用下,CH4和CO2得到合成氣的反應適宜在600℃時進行

【答案】D

【解析】A、由圖可知,積碳反應中,甲烷分解為氫氣和碳,方程式書寫正確,該選項說法正確;

B、由圖可知,消碳反應中,碳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一氧化碳,該選項說法正確;

C、根據碳元素守恒,當積碳反應產生的碳量高于消碳反應消耗的碳量時,積碳量增加,該選項說法正確;

D、由圖可知,600℃時,積碳量最高,此時不利于合成氣的反應,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故選D。

9.(2024·廣東廣州·中考真題)甲醛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同時也是一種常見的室內空氣污染物。利用羥

基磷灰石【Ca5(PO4)3OH】可將空氣中的甲醛轉化為無污染的物質,反應過程的微觀示意圖如下:

(1)羥基磷灰石在甲醛的轉化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都沒有發生變化,羥基磷灰石的作用是。

(2)甲醛的化學式為,上述轉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將1.5g甲醛完全轉化為無污染的物質,需要消耗氧氣的質量為g。

(4)羥基磷灰石可用機械球磨法制備:將Ca(OH)2和P2O5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到球磨機中,球磨一段時

間,發生反應10Ca(OH)2+3P2O5=2Ca5(PO4)3OH+9H2O。機械球磨法的工作原理如圖所示。

①機械球磨的目的是。球磨過程中常加入一定比例的生石灰用于吸水,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為。

②按照綠色化學思想,反應物中的原子全部轉化為期望的最終產物,這時原子利用率為100%。為使反應物

中的原子全部轉化為羥基磷灰石,理論上CaO、Ca(OH)2、P2O5作為原料加入的質量比為。

【相對分子質量:CaO56Ca(OH)274P2O5142】

【答案】(1)催化

羥基磷灰石

(2)CH2OCH2O+O2CO2+H2O

(3)1.6

(4)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CaO+H2O=Ca(OH)2252∶37∶213

【解析】(1)羥基磷灰石在甲醛的轉化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都沒有發生變化,說明羥基磷灰石是該反

應的催化劑,其作用是催化。

(2)根據微觀示意圖,該反應是CH2O、O2在羥基磷灰石的催化作用下反應生成CO2、H2O,所以甲醛的

羥基磷灰石

化學式為CH2O,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2O+O2CO2+H2O。

(3)設需要消耗氧氣的質量為x

羥基磷灰石

CH2O+O2CO2H2O

3032

1.5gx

301.5g

32x

x=1.6g,故填:1.6。

(4)①反應物的接觸面積越大,反應速率越快,所以機械球磨的目的是: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加快反

應速率。

生石灰(CaO)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化學方程式為:CaO+H2O=Ca(OH)2。

②為使反應物中的原子全部轉化為羥基磷灰石,則理論上CaO、Ca(OH)2、P2O5完全轉化為Ca5(PO4)3OH。

根據題目信息,將Ca(OH)2和P2O5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到球磨機中,球磨一段時間,發生反應

10Ca(OH)2+3P2O5=2Ca5(PO4)3OH+9H2O,將此化學方程式與CaO+H2O=Ca(OH)2聯立,得出總化學方程式

為:9CaO+Ca(OH)2+3P2O5=2Ca5(PO4)3OH,則理論上CaO、Ca(OH)2、P2O5作為原料加入的質量比為

(9×56∶)(74∶)(3×142)=252∶37∶213。

10.(2024·江蘇常州·中考真題)乙烷和二氧化碳反應制乙烯(C2H4)有助于實現“碳中和”,其反應微觀示意

圖如下(相同小球表示同種原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甲的化學式為C2H6B.參加反應的甲乙質量比為1∶1

C.分子的種類發生改變D.丙與丁的分子個數之比為1∶1

【答案】B

【解析】A.由微觀示意圖可知,甲的化學式為C2H6,故A正確;

B.由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是C2H6(甲)與CO2(乙)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C2H4(丙)、CO(丁)和

一定條件

H2O(戊),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2H6CO2C2H4COH2O,參加反應的甲乙質量比為:

30:44=15:22,故B錯誤;

C.該反應有新物質生成,分子的種類發生改變,故C正確;

D.由反應的方程式可知,丙與丁的分子個數之比為1∶1,故D正確。

故選:B。

11.(2024·四川德陽·中考真題)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參與某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下列

說法錯誤的是()

A.微粒“R”的化學式為CO2

B.反應前后,原子和分子數目均保持不變

C.參加反應的與的質量之比為1:2

D.天然氣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答案】C

【解析】A、根據圖示可知,該反應反應物為甲烷和氧氣,生成物之一為水,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

前后原子個數不變、種類不變,則微粒R的化學式為CO2,故A正確;

點燃

B、根據圖示可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4+2O2CO2+2H2O,則反應前分子數為3,反應后分子

數也為3,則該反應反應前后原子、分子數目均不變,故B正確;

點燃

C、根據圖示可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4+2O2CO2+2H2O,則參加反應的甲烷和水的分子數目

之比為1:2,則其質量之比為116:232=1:4,故C錯誤;

D、天然氣為遠古生物遺蛻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反應生成,屬于不可再生能源,故D正確;

故選C;

12.(2024·山東濰坊·中考真題)“宏觀—微觀—符號”是化學獨特的表示物質及其變化的方法。某興趣小組

對鹽酸和硫酸的共性和差異性進行以下研究。回答下列問題。

(1)向稀鹽酸和稀硫酸中分別滴加石蕊試液,試液變紅,說明兩種酸溶液中均存在(填微粒符號)。

(2)將表面生銹的鐵釘(鐵銹的主要成分為Fe2O3)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鐵銹脫落、溶解,溶液變黃,化

學方程式為;鐵釘表面產生氣泡,該氣體為;一段時間后,溶液慢慢變為黃綠色,圖1是對溶

液變為黃綠色的一種微觀解釋,參加反應的微粒是(填微粒符號)。

()分別向兩份相同的溶液中勻速滴加相同的稀鹽酸和稀硫酸,觀察現象并繪制溶液電導率

3BaOH2pH

隨時間變化曲線(圖2)(電導率能衡量溶液導電能力大小,相同條件下,單位體積溶液中的離子總數越多,

電導率越大)。

①圖中曲線表示向溶液中滴加;曲線反應中的實驗現象為;結合圖解釋電

21BaOH223

導率Q點小于N點的原因。

②該實驗說明,不同的酸中,由于不同,酸的性質也表現出差異。

【答案】(1)H+

3+

(2)Fe2O3+3H2SO4=Fe2(SO4)3+3H2O氫氣/H2Fe、Fe

(3)稀鹽酸產生白色沉淀Q點離子濃度較小(答案合理即可)陰離子/酸根離子

【解析】(1)向稀鹽酸和稀硫酸中分別滴加石蕊試液,試液變紅,說明兩種酸溶液中均存在相同的陽離子

一氫離子。故填:H+。

(2)將表面生銹的鐵釘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鐵銹脫落、溶解,溶液變黃,是由于氧化鐵與硫酸反應生成

硫酸鐵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3H2SO4=Fe2(SO4)3+3H2O;

鐵釘表面產生氣泡是由于裸露出來的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

由圖可知,鐵與硫酸鐵反應的微觀實質是鐵原子與鐵離子反應生成亞鐵離子,故填:

3+

Fe2O3+3H2SO4=Fe2(SO4)3+3H2O;氫氣或H2;Fe、Fe。

(3)①由化學方程式H2SO4Ba(OH)2BaSO42H2O、2HClBa(OH)2BaCl22H2O可知,稀硫酸與

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水,當二者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中基本不存在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此

時電導率接近0;而稀鹽酸與氫氧化鋇反應生成氯化鋇和水,反應過程無沉淀生成,當二者恰好完全反應時,

溶液中離子濃度最小,但此時導電率不會為0,即滴加稀硫酸的溶液導電導率的最小值小于滴加稀鹽酸溶液

中電導率的最小值,結合圖可知,圖中曲線表示向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曲線表示向

221BaOH22BaOH2

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曲線2反應中的實驗現象為產生表示沉淀;Q點電導率小于N點,電導率最小,說明

溶液中幾乎沒有離子,即離子濃度較小。故填:稀鹽酸;產生白色沉淀;Q點離子濃度較?。ù鸢负侠砑?/p>

可)。

②該實驗說明,不同的酸中,由于陰離子不同,酸的性質也表現出差異。故填:陰離子或酸根離子。

考點03化學式、化學計量數的推斷

1.(2024·海南·中考真題)《天工開物》中記載了我國古代利用爐甘石冶煉金屬鋅的工藝,其反應原理為ZnCO3

高溫

+2CZn+xCO↑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CO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B.ZnCO3屬于氧化物

C.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x為3D.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答案】C

【解析】A、一氧化碳中氧元素化合價為-2,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可知碳元素的化合價為

+2,故錯誤;

B、氧化物中含有兩種元素,其中一種是氧元素,而碳酸鋅中含有3種元素,不屬于氧化物,故錯誤;

C、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均保持不變,反應前有3個碳原子,則反應后也有

3個碳原子,故x=3,故正確;

D、復分解反應是指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反應產生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而題干中是一種化合物和

一種單質反應產生另外一種單質和另外一種化合物,不屬于復分解反應,故錯誤。

故選C。

2.(2024·山東濟寧·中考真題)火藥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引爆時發生S2KNO33CK2SN23X

反應,下列有關物質X的說法錯誤的是()

A.是空氣的成分之一B.可用于滅火

C.其水溶液顯酸性D.有毒性

【答案】D

【分析】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個數不變,推出X為CO2,根據CO2的相關性質

來解答本題。

【解析】A、CO2占空氣體積的0.03%,是空氣的成分之一,故此項說法正確;

B、CO2不可燃也不助燃,能用于滅火,故此項說法正確;

C、CO2與水反應生成碳酸,水溶液顯酸性,故此項說法正確;

D、人體吸入過多CO2會窒息,但CO2本身沒有毒性,故此項說法錯誤。

故選D。

3.(2024·山東濟南·中考真題)火藥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黑火藥是由木炭、硫黃和硝酸鉀按一定比例混合

點燃

S2KNOxCKSN3CO

而成的,爆炸時發生的主要反應為3222。其中x的數值和K2S中硫元素

的化合價分別是()

A.2,-2B.2,+3

C.3,+4D.3,-2

【答案】D

【解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不變,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后碳原

子的個數為3,則反應前的碳原子個數也應為3,故x=3;在K2S中鉀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根據化合物中

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知,硫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故選D。

4.(2024·江蘇鎮江·中考真題)配制波爾多液的反應為CuSO4+Ca(OH)2=X↓+CaSO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

是()

A.CuSO4可用于游泳池消毒B.Ca(OH)2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X為Cu(OH)2D.反應前后溶液的質量保持不變

【答案】D

【解析】A、CuSO4能夠殺菌,可用于游泳池消毒,故選項說法正確;

B、Ca(OH)2屬于堿與酸發生中和反應,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選項說法正確;

C、硫酸銅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鈣,X為Cu(OH)2,故選項說法正確;

D、由于有沉淀生成,反應后溶液的質量減少,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D。

5.(2024·江蘇常州·中考真題)在電化學儲能領域擁有巨大潛力的CuFeS2可由以下化學反應制得:

無水乙二胺

CuClFeCl2XCuFeS4NHCl,則可推測X是()

324

.NH.

A3BNH42S

C.NH4ClD.NH42SO4

【答案】B

無水乙二胺

【解析】根據化學方程式CuClFeCl2XCuFeS4NHCl可知,反應后有1個銅原子、1個

324

鐵原子、2個硫原子、4個氮原子、16個氫原子、4個氯原子,反應前有1個銅原子、1個鐵原子、4個

氯原子和2X,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所以2X中含有2個硫原子、4個氮原子、16個氫原

子,即X為(NH4)2S。

故選B。

6.(2024·山東青島·中考真題)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優質的能源和材料為飛

船“保駕護航”。神舟十八號飛船的主電源儲能電池由鋰離子電池替代了以往神舟系列飛船中的鎘鎳電池。與

鎘鎳電池相比,鋰離子電池循環使用壽命更長,自放電率更低,單位質量儲存的電能更高。船箭組合體制

造中使用了鋁鋰合金,使其能夠承受更高的應力和腐蝕性環境。

()鎘鎳電池放電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其中的化學式

1Cd2NiOOH2X=CdOH22NiOH2X

是。放電過程中,能轉化為電能。

(2)兩種電池相比,儲存相同的電能,質量更小的是。

(3)如圖是鋰(Li)原子結構示意圖,工業上常用電解熔融氯化鋰的方法冶煉金屬鋰,同時產生氯氣Cl2,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答案】(1)H2O化學

(2)鋰離子電池

通電

(3)2LiCl熔融2Li+Cl2

【解析】(1)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及數目不變,根據化學方程式

,化學方程式左邊有個鎘原子、個鎳原子、個氧原子、個

Cd2NiOOH2X=CdOH22NiOH21242

氫原子和2個X分子,化學方程式右邊有1個鎘原子、6個氧原子、6個氫原子和2個鎳原子,則2個分子

中含有2個氧原子和4個氫原子,則1個X分子中含有1個氧原子和2個氫原子,故X的化學式為H2O;

鎘鎳電池放電過程中,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2)由題干信息可知,與鎘鎳電池相比,鋰離子電池循環使用壽命更長,自放電率更低,單位質量儲存的

電能更高,因此兩種電池相比,儲存相同的電能,質量更小的是鋰離子電池;

(3)由鋰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鋰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1<4,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1個電子形成帶1個

單位正電荷的陽離子,化合價的數值等于離子所帶電荷的數值且符號一致,則鋰元素顯+1價,氯元素常顯

-1價,根據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氯化鋰的化學式為LiCl,工業上常用電解熔融氯化

通電

鋰的方法冶煉金屬鋰,同時產生氯氣Cl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LiCl熔融2Li+Cl2。

考點04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及意義基本反應類型

1.(2024·山東濟寧·中考真題)下列化學方程式書寫錯誤的是()

點燃

..

A4Al3O22Al2O3BCu2AgNO32AgCuNO32

..

CMgCl2CaOH2MgOH2CaCl2D2NaHCO3Na2CO3H2OCO2

【答案】D

點燃

【解析】A、鋁和氧氣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氧化鋁,化學方程式為4Al3O22Al2O3,化學方程式書

寫完全正確。

、銅和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銀和硝酸銅溶液,化學方程式為,化學方程式

BCu2AgNO32AgCuNO32

書寫完全正確。

C、氯化鎂溶液與氫氧化鈣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氯化鈣溶液,化學方程式為

,化學方程式書寫完全正確。

MgCl2CaOH2MgOH2CaCl2

D、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2NaHCO3Na2CO3H2OCO2,原化

學方程式中沒有加熱這個反應條件,即化學方程式書寫錯誤。

綜上所述:選擇D。

2.(2024·江蘇鎮江·中考真題)下列指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

點燃

A.甲烷完全燃燒:CH4+O2CO2+H2O

B.濕法煉銅:2Fe+3CuSO4═Fe2(SO4)3+3Cu

C.小蘇打治療胃酸過多:Na2CO3+2HCl═2NaCl+CO2↑+H2O

催化劑

D.汽車尾氣中CO和NO催化轉化為無毒氣體:2NO+2CON2+2CO2

【答案】D

點燃

【解析】A、甲烷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4+2O2CO2+2H2O,錯誤

是:未配平,不符合題意;

B、濕法煉銅為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CuSO4=FeSO4+Cu,錯誤

是:生成物錯誤,不符合題意;

C、小蘇打是碳酸氫鈉的俗稱,碳酸氫鈉能與胃液中的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故小蘇打可用

于治療胃酸過多,小蘇打不是碳酸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HCO3+HCl=NaCl+H2O+CO2,不符合

題意;

D、汽車尾氣中CO和NO催化轉化為無毒氣體,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反

應物中含C、N、O,生成物中也應含C、N、O,故生成的無毒氣體是氮氣和二氧化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

催化劑

式為:2NO+2CO2CO2+N2,符合題意。

故選D。

催化劑

3.(2024·北京·中考真題)甲烷水蒸氣重整制氫的反應為CHHOCO3H,下列說法不正確的

42高溫2

是()

A.反應涉及兩種氧化物B.反應前后氫原子個數不變

C.生成的CO、H2的分子個數比為1:1D.參加反應的CH4、H2O的質量比為8:9

【答案】C

【解析】A、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反應中有甲烷(CH4)和水(H2O),

一氧化碳(CO)和氫氣(H2)生成,其中水和一氧化碳屬于氧化物,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氫原子個數不變,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生成的CO和H2的分子個數比為1:3,而不是1:1,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D、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的CH4、H2O的質量比=(12+1×4):(1×2+16)=16:18=8:9,說法正確,

不符合題意。

故選C。

4.(2024·江蘇宿遷·中考真題)“端午時節,粽葉飄香”。包粽子的主要食材包括糯米、瘦肉、植物油等。

(1)從營養角度考慮,除水、食鹽等無機物外,上述食材未涉及的營養素是。

(2)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氯化鈉以離子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其中帶正電荷的離子是(填離子

符號)。

(3)若煮粽子用的燃料是天然氣,天然氣的主要成分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

光照

(4)二氧化碳與水參與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6CO6HOCHO6O。其能量轉化形式是太陽

22葉綠素61262

能轉化為能。此外,二氧化碳還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同樣是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產物卻不相同,

原因是。

【答案】(1)維生素

(2)Na+

點燃

(3)CH4+2O2CO2+2H2O

(4)化學反應條件不同

【解析】(1)糯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屬于糖類;瘦肉中富含蛋白質;植物油中富含油脂;因此從營養角度

考慮,除水、食鹽等無機物外,上述食材未涉及的營養素是維生素;

(2)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氯化鈉以離子的形式分散在水中,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其

中帶正電荷的離子是鈉離子,離子符號表示為Na+;

點燃

(3)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

(4)二氧化碳與水在光照和葉綠素下,參與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其能量轉化形式是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

二氧化碳和水在常溫下即可反應生成碳酸,而二氧化碳和水在有光照和葉綠素的作用條件下才能生成葡萄

糖,這兩個反應的反應條件不同,所得到的產物也不同。

.(北京中考真題)電石渣[主要成分為]是電石法生產乙炔的副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