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沭陽銀河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第一次大聯考歷史試題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江蘇省沭陽銀河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第一次大聯考歷史試題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江蘇省沭陽銀河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第一次大聯考歷史試題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江蘇省沭陽銀河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第一次大聯考歷史試題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江蘇省沭陽銀河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第一次大聯考歷史試題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沭陽銀河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第一次大聯考歷史試題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如表是50年代我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占工農業總產值的比重表(單位:億元)。對表中數據的變化最為合理的解釋是A.工農業生產協調發展 B.市場仍發揮著重要作用C.社會主義改造步履維艱 D.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啟動2.美國歷史學家包弼德在《唐宋轉型的反思--以思想的變化為主》中認為宋代標志了中國歷史現代性的開端,但同時也出現了逆現代性的因素。以下屬于宋代“逆現代性”的是A.社會流動更趨頻繁B.世俗文化蓬勃發展C.皇室權威更趨強化D.貨幣經濟地位提高3.唐初史家認為契丹族“出自炎帝神農氏,為黃帝所滅,子孫遁居朔野”,而遼朝史官在修撰的《實錄》《國史》中,則認為契丹族出于黃帝之后。元人撰修《遼史》遵從唐代觀點,指出“君四方者,多二帝子孫”“本同出也”。這說明A.儒家華夷之辨的觀念已被徹底打破 B.契丹族為黃帝后代的可能性更大C.多元一統的民族認同意識不斷增強 D.契丹族的族源無法得到準確判定4.據江南與山越同居共耕的政權位于如圖處A.① B.② C.③ D.④5.西漢桓寬在《鹽鐵論》中記載了漢昭帝時所召開的鹽鐵會實況。法家思想代表桑弘羊站在加強中央政府權威的角度,要求加強嚴刑峻法,崇尚功利,重視工商,堅持鹽鐵專賣;儒家思想代表們則要求講道德仁義,反對與民爭利,主張廢除鹽鐵專賣。這反映了當時A.儒家正統地位受到了挑戰 B.社會環境相對寬松自由C.統治者實施德主刑輔政策 D.在治國理念上存在爭論6.“既然建立社會主義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那么,我們為什么不能首先在我國為這種文明創造前提,如驅逐地主,驅逐俄國資本家,然后開始走向社會主義呢?”為“創造前提”,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A.發動無產階級革命 B.實行新經濟政策C.退出帝國主義大戰 D.推行農業集體化7.1981年4月,在一份以中共中央書記處研究室名義印發的材料上,按照對計劃與市場的態度,將經濟學家劃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堅持計劃經濟的;第二類是贊成計劃經濟但不那么鮮明的;第三類是贊成商品經濟但不那么鮮明的;第四類則是主張發展商品經濟的。這表明當時A.傳統計劃經濟觀念束縛亟待突破B.照搬西方市場經濟成為時人共識C.國營企業的股份制改革正式啟動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8.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個重要特征。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是①唐朝設立三省六部制②清初實行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③宋朝設立參知政事④元朝設立行中書省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9.唐初以三省長官為宰相。高宗時,打破宰相任用資歷限制,允許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員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名義行宰相權,參預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舉取士 B.分割相權,加強君主專制C.分工協作,提高行政效率 D.緩和矛盾,抑制朋黨之爭10.古代中國歷朝統治者都非常重視刑事審判權的行使。宋代在各路設提點刑獄司,掌管一路的司法、刑獄,并規定凡死刑需報中央,由刑部復核執行,有時皇帝還派人到各地處理案件,并經常用各種手段控制刑事審判權。其目的是A.提高依法辦事的行政效率 B.建構與維護統治秩序C.建立自上而下的監察體系 D.解決官員的腐敗問題11.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提到:“孫中山割辮子于廣州起義失敗之后,顯示了一個革命先行者同王朝的決裂;黎元洪割辮于武昌起義的槍口逼迫之下,顯示了一個舊官僚在推拽之下的政治轉折;袁世凱割辮于就任民國大總統前夕,顯示了一個名義上是共和主義者,但內心卻是專制君主的人舍魚而取熊掌的權衡?!睂Υ死斫庹_的是()A.孫中山割辮表明了堅持改良主義的立場B.黎元洪割辮體現了其人堅持革命的傾向C.袁世凱割辮反映了民主科學已深入人心D.三人割辮折射了近代民主革命成為潮流12.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們用解剖、明暗、透視法等方法對人物和景致進行現實主義的“逼真”刻畫,由此達·芬奇稱畫家是“一切看得見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這表明,在文藝復興運動中A.現實主義作品追求體現求真訴求B.透視畫法引發了技法與視覺革命C.畫家運用科學知識表現真實世界D.人物畫和風景畫取代宗教畫地位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材料1940年6月4日,盟國軍隊完成敦刻爾克撤退后,德國軍隊繼續向南推進,并于6月13日占領巴黎。士氣低落的法國政府接受了條件苛刻的停戰協定,其中包括釋放所有的德國戰俘,遣散法國軍隊,交出法國軍艦,由德國占領法國一半多的領土。法國被認為是西方最強大的國家,它的迅速崩潰自然是一個令人心痛的打擊。有人指責說,叛國和怯懦是造成這一巨大災難的原因。雖然這些指責也并非毫無根據,但另一些因素卻似乎更具決定性。其中一個因素就是《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影響,這一條約使得希特勒能夠將軍隊集中在一條戰線上。此外,也許最重要的還是德國在好幾個方面,特別是發展閃電戰新戰術方面所占有的優勢?!幾运顾蚶戆⒅Z斯《全球通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法國淪陷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法國淪陷的影響。14.(20分)中學西傳材料一:“公元8世紀中國發明了印刷術,11世紀發明了活版印刷,但直到15世紀這一技術才傳到歐洲。造紙術公元2世紀出現于中國,7世紀傳到日本,8世紀向西傳播到中亞,10世紀到北非,12世紀到西班牙,13世紀到北歐。中國的另一項發明——火藥,產生于9世紀,幾百年后它才傳到阿拉伯國家,14世紀才到達歐洲。”——亨廷頓《文明的沖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材料二:歐洲文藝復興初期,四種偉大發明的傳入流播,對現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要的作用?!ㄌ亍吨袊∷⑿g的發明和它的西傳》材料三:18世紀時,歐洲對中國的崇拜達到異乎尋常的高度,那些以耶穌會士的報告作為自己觀點基礎的啟蒙思想家們在這方面堪稱獨步。伏爾泰曾把中國的政治制度譽為“人類精神所能設想出的最良好的政府”。這種崇拜在英國也引起了回應和共鳴,但是其熱烈程度卻要低得多,而且還夾雜著一些敵視的言論。1719年,英國出版了長篇小說《魯賓遜漂流記》,作者笛福就把中國人描寫成是一個“可惡的民族”。——摘編自英·羅伯茨編著《十九世紀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問題:(1)根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說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傳到歐洲,為什么歷時幾個世紀之久?(2)請以相關史實說明材料二中作者的觀點。(3)從材料三來看,同時代的英、法對中國文化的看法有何差異?為什么會產生這種差異?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從表中數據可知,50年代我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及所占工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呈上升趨勢,這表明市場在當時仍發揮著重要作用,故B正確;數據體現不出工農業生產協調發展,故A錯誤;材料數據和社會主義改造無關,故C錯誤;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啟動,故D錯誤。2、C【解析】

所謂“現代性”在古代政治方面應指皇權專制的趨勢逐漸減弱,或者是出現帶有民主色彩的制度或現象,社會有向公平發展的趨勢。宋朝設中書門下為最高行政機構,行使宰相權力,并設立參知政事、三司使、樞密使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權、財權和軍權,從而制約宰相,加強皇權,屬于宋代“逆現代性”,故選C;社會流動更趨頻繁體現了社會的進步,且屬于“現代性”社會上的表現,排除A;世俗文化蓬勃發展體現了社會的進步,且屬于“現代性”文化上的表現,排除B;貨幣經濟地位提高體現了社會的進步,且屬于“現代性”經濟上的表現,排除D。3、C【解析】

材料內容強調某些少數民族也是炎黃子孫的觀點,說明多元一統的民族認同意識不斷增強,故C選項正確;A項中“徹底”表述過于絕對,故A選項錯誤;材料沒有對契丹族源的定論或傾向,故B選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契丹族的族源無法得到準確判定的問題,故D選項錯誤。4、D【解析】

孫吳政權開發江南的舉措:迫使“山越”出山,與平原地區的漢族農民同居共耕。這一舉措對推動山越人經濟文化的進步,加速平原沃野的開發,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故④是孫權建立的吳政權所處地,答案為D;①在當時屬于部落時代,②是魏國,③是蜀國,均不符合題意,排除ABC。5、D【解析】

材料中的儒家和法家代表人物針對鹽鐵問題提出了針鋒相對的主張,這表明當時在治國理念上存在爭論,故選D項;儒家思想正統地位受到挑戰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因此A項與史實不符,排除;材料只是反映法儒兩家代表關于鹽鐵專賣的觀點,不能得出當時的社會環境相對寬松自由,而且這也與史實不符,排除B項;材料能體現統治者禮法并用,但無法體現以德政為主、刑法為輔的特點,排除C項。6、A【解析】

1917年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發動了無產階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A正確;B項此時蘇俄已經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排除;C項此時布爾什維克黨已經打敗了俄國資本家,排除;D項是斯大林時期的政策,排除。故選A。7、A【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這份材料有傾向性地將經濟學家劃為四類,說明當時決策層尚未正確認識計劃和市場的關系,傳統的計劃經濟觀念仍然束縛著人們的頭腦,亟待突破,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錯誤,依據材料可知,當時經濟學家對于計劃與市場存在不同看法,說明照搬西方市場經濟并未成為共識;C選項錯誤,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于1984年,與材料時間不符;D選項錯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于初,與材料信息不符。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8、D【解析】

試題分析:①唐朝設立三省六部制和③宋朝設立參知政事都是采取分相權集君權的方法,②清初實行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實際上分割了部分專制主義權力。④元朝設立行中書省有利于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所以①③④符合題意,故選D項,排除包含②的ABC項??键c: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詳解】9、B【解析】題中,唐高宗時宰相資歷門檻更低、數量更多,這是弱化相權、強化君權的反映。10、B【解析】

宋代采用各種手段控制刑事審判權,是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鞏固統治,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故選B;宋代加強控制刑事審判權,對待死刑需要復核,某種程度上是為了防止冤假錯案的出現,但是卻降低了行政效率,排除A;控制刑事審判權不屬于監察體系的內容,排除C;材料主旨和解決官員腐敗無關,排除D。故選B。11、D【解析】

辛亥革命時期的割辮體現出的是革命的精神,不管是哪種形式的割辮都折射了近代民主革命成為潮流,D正確;孫中山割辮表明了革命的立場,A錯誤;黎元洪屬于舊官僚,顯然不傾向于革命,割鞭子顯然是處于無奈,B錯誤;民主科學是新文化運動時期口號,袁世凱割辮是欺騙革命的需要,C錯誤。12、C【解析】

從材料中的“用解剖、明暗、透視法等方法”和“一切看得見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等信息來看,表明在文藝復興運動中畫家運用科學知識表現真實世界,故答案為C項;材料不是反映現實主義作品的追求,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科學對繪畫技法的影響,排除B項:材料沒有反映美術作品主題的變化,排除D項。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原因:綏靖政策的長期推行;敦刻爾克撤退,法國孤立無援;《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影響;德國軍事戰略戰術的優勢。(2)影響:削弱了法國的國際地位;刺激了法西斯德國擴大戰爭規模的野心;使英國直接面臨法西斯德國軍事打擊的威脅;客觀上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解析】

(1)原因:根據材料中“盟國軍隊完成敦刻爾克撤退后,德國軍隊繼續向南推進”,“叛國和怯懦是造成這一巨大災難的原因”,“《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影響”,“發展閃電戰新戰術方面所占有的優勢”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從敦刻爾克撤退、綏靖政策的惡果、孤立無援、《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影響以及德國軍事戰略戰術的優勢等方面,概括法國淪陷的原因。(2)影響:根據材料中“遣散法國軍隊,交出法國軍艦,由德國占領法國一半多的領土”,“法國被認為是西方最強大的國家,它的迅速崩潰自然是一個令人心痛的打擊”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法國淪陷的主要影響有,法國國際地位下降、德國擴大戰爭規模的野心受到鼓勵、英國面臨德國軍事打擊,同時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等。14、(1)交通及工具不發達、國與國之間交流往來不頻繁、對文明的認識程度不同、戰爭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