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福建省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三下學期第三次月考試卷歷史試題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14世紀,歐洲思想文化領域開始擺脫宗教束縛,關注現世人生,追求個性自由,這一轉變起源于A.意大利 B.法國 C.英國 D.西班牙2.如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次重要戰役示意圖。題中所列各項中屬于該戰役背景的有①國際反法西斯聯盟成立②德意軍隊進逼埃及亞歷山大和開羅③北非的戰略地位重要④蘇德戰場處于轉折之中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懲唐季藩鎮,削其兵柄,收其賦入,一兵之籍,一財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為之也。”這一評論是針對A.西周分射制瓦解B.北宋強化中央集權C.西周分裂割據局面D.北宋“重文輕武”治國理念4.夏商周時代青銅器制作精美,代表著中國5000年的聲譽和藝術價值。如圖兩件著名青銅器物A.是擁有者權力和地位的象征 B.分別是商、周兩朝青銅器代表C.是當時手工業者的審美反映 D.青銅器己是當時日常生活用具5.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先后進行了四次進口關稅的修訂,其中先進機械設備的關稅從1928年的5.5%提升至1934年的15.7%,遠低于各類輕工業制成品的進口稅率提升。這一變化A.扭轉了對外貿易逆差局面 B.阻止了西方列強經濟掠奪C.極大促進了農業經濟發展 D.利于提高民族工業競爭力6.斯塔夫里阿諾斯認為:“從東、西方間的關系這一角度看,馬歇爾計劃是走向冷戰的最后一步。”對這一觀點的解釋最合理的是,馬歇爾計劃A.是杜魯門主義在經濟上的具體運用 B.直接導致了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出現C.具有控制西歐拉攏東歐的雙重企圖 D.通過經濟援助造成歐洲事實上分裂7.如表是1929—1934年美國197所高校的教育收人(單位:美元)。據此可知,當時美國年份1929—19301931—19321932—19331933—193450多收入人216100344169196576153116892130084022A.大學教學質量快速下降 B.經濟發展狀況急速惡化C.政府縮小大學教育規模 D.經濟霸主地位受到沖擊8.在蘇聯,1955年以前,國家下達的農業生產計劃指標多達200項。1955年起,國家放寬對農牧業的生產管理,只下達國家收購各類農畜產品的數量指標,農莊有權自行安排生產。但是,這項決定沒有得到認真貫徹,國家仍不時干預農莊的生產安排。這說明A.蘇聯的國家機器運轉不靈B.赫魯曉夫的政策搖擺不定C.斯大林體制沒有受到影響D.傳統觀念阻礙改革的推行9.《史記》記載:“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農之后于焦,黃帝之后于祝,帝堯之后于薊,帝舜之后于陳,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謀士……封尚父于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魯。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鮮于管,弟叔度于蔡……。”從材料中可知周武王實行分封制主要的對象是①王室②功臣③先代的貴族④匈奴后裔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0.“行政權力的受任者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們,也可以撤換他們;對這些官吏來說,這決不是訂立契約的問題,而只是服從的問題。”該觀點意在強調A.以契約來限制官吏職權 B.官吏行使權力需受人民監督C.人民有權隨時撤換官吏 D.個人意志可凌駕于公權之上11.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新上任的鄭莊公不僅不為平王奔喪,還命人入侵王室疆土,搶奪成熟的莊稼,從此“周鄭交惡”。該狀況反映出A.周王朝統治名存實亡B.周王室權威受到挑戰C.官僚政治建立的必要性D.東周時期宗法觀念淡薄12.“敵我之間和人民內部這兩類矛盾的性質不同,解決的方法也不同。簡單地說起來,前者是分清敵我的問題,后者是分清是非的問題。”對于上述著作中“兩類矛盾”學說理解正確的是A.分清敵我與是非問題是中國建設道路的核心內容B.該學說對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起了指導作用C.該學說為新中國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論準備D.該學說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是有益的13.下圖是一幅國外政治漫畫,該漫畫作品A.描繪了冷戰陰影下的國際關系 B.強調了恐怖主義威脅世界和平和安全C.反映了冷戰后一超多強的局面 D.體現了多極化趨勢漫長而復雜的過程14.凌青詩作:“粵海銷煙揚我威,但悲港島易英徽。前仇舊恨今盡雪,只緣華夏已騰飛。”詩中涉及的歷史事件有()①虎門銷煙②簽訂《南京條約》③簽訂《馬關條約》④香港回歸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15.1932年4月15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發布《對日戰爭宣言》,號召“以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同時又強調“不推翻國民黨的統治,就不能實行真正的民族革命戰爭”。對于上述材料,錯誤的看法是A.中國共產黨開始調整八七會議以來的方針B.中國共產黨不再堅持“工農武裝割據”政策C.《宣言》推動了這一時期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D.反映出當時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交錯的復雜局面16.某中學進行《公元前四世紀古羅馬模擬法庭》的課外活動。其中,場景正確的是A.場景一:原告,一羅馬公民;被告,一移居帝國的外邦自由民。案由:追討欠款B.場景二:原告,一新征服地區的自由民;被告,羅馬公民。案由:人身傷害C.場景三:原告,一羅馬平民;被告,羅馬貴族。案由:貴族不允許他的女兒嫁給平民D.場景四:原告,一移居羅馬的外邦自由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區的自由民。案由:商業糾紛17.20世紀70年代初,國家批準“四三方案”(因計劃用外匯43億美元),從美國、日本等西方國家引進先進成套技術設備,興建了二十多個大型工業項目,至1982年全部投產,成為20世紀80年代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該材料主要表明A.對外開放的步伐大大加快 B.拉開中國與西方往來序幕C.外交環境影響經濟的發展 D.“左”傾錯誤得到徹底糾正18.如圖為學生筆記。筆記評價的歷史事件是A.英國圈地運動 B.美國“宅地法”C.俄國1861年改革 D.日本明治維新19.盧梭說:“如果自然曾經注定了我們是健康的人,我幾乎敢于斷言,思考的狀態是違反自然的一種狀態,而深思的人乃是一種變了質的動物。”盧梭在此A.贊賞理性對人類的價值 B.倡導浪漫主義的生活態度C.呼喚人本身的徹底解放 D.強調生命權是人的自然權20.“臣愿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數考問以盡其材,則英俊宜可得矣。”這里的“臣”、“陛下”分別指A.賈誼、漢景帝B.晁錯、漢文帝C.董仲舒、漢武帝D.魏征、唐太宗21.古代雅典社會口傳特征貫穿于知識的生產與再生產中,政治生活很大程度上也依賴口頭辯論。從決議在議事會提出,經過公民大會上的辯論,到最后形成決議,幾乎都是口頭進行。這一現象A.弱化了雅典的政治理性 B.推動了智者運動的興起C.使雅典缺乏法律的保障 D.源于雅典公民素養欠缺22.下表是漢代有關名田(占有土地)規定的記載。據此可知,這些規定A.利于維護小農經濟穩定 B.嚴厲地打擊了商業違法行為C.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 D.嚴格限制了商業規模的擴大23.新中國成立前夕,一些民主人士認為不應選擇對蘇聯的”一邊倒”,因為這樣對于美國來說“太刺激了"。毛洋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說:“對付國內外反動派即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們……并不發生刺激與否的問題,刺激也是那樣,不刺激也是那樣,因為他們是反動派。”意在A.對帝國主義要進行堅決斗爭 B.反對民主人土的外交策略C.論證“一邊倒”方針的合理性 D.為新中國成立做理論上的準備24.法國1875年憲法規定,總統作為國家元首,擁有與兩院一樣的法律創制權,還執掌國防、外交事務,擁有任命文武官員權力。但合約及商約須經兩院通過后才可定案;未經兩院同意,總統不得宣戰。除第一年外,總統再也沒有行使解散議會的權力。可見,當時法國實際上A.建立了三權分立政治架構B.發展了美國總統制民主共和制C.已確立議會制民主共和制D.解決了各政治派別之間的矛盾25.康有為回憶“公車上書”時說,自己在得到簽約求和的信息后,鼓動十八省的舉人聯合上折拒和議,但都察院拒收。后人查閱軍機處檔案,發現在康有為所稱“不收”上書的當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員舉人的上書共計十五件。由此可知A.回憶錄具有主觀性沒有史料價值 B.檔案資料能客觀反映歷史事實C.“公車上書”一事的真偽需要辨析 D.清政府官僚機構故意壓制民意26.1984年,上海市、天津市獲得了自行審批總投資在3000萬美元以下項目的權力,大連市獲得了審批1000萬美元以下項目的權力。這主要得益于A.經濟特區的設立 B.沿海港口城市的開放C.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D.現代企業制度的試點27.1902年,夏曾佑在《最新中國歷史教科書》中指出:“種必有名,而吾族之名,則至難定。……至稱漢族,則以始通匈奴得名,稱曰唐族,則以始通海道得名,其實皆朝名,非國名也。”這表明,在晚清知識分子中A.反對王朝統治的呼聲高漲 B.已產生民族國家觀念C.掀起批判傳統文化的思潮 D.開眼看世界成為主流28.下圖中相關信息解讀準確是A.①俄國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已初見成效B.②列強設立的使館區成為侵華大本營C.③日本推進明治維新與侵略鄰國同步D.④中國主權受損,社會性質發生劇變29.《大博弈:全球政治覺醒對美國的挑戰》一書認為,北約關注阿富汗戰爭打擊所謂的“恐怖主義”,但北約不是為阿富汗這樣的國家而設計的;并進而認定“我們面對一個新世界,用的卻是并非為這個世界而設的體制。”上述觀點旨在反思A.兩極格局B.國際恐怖主義C.國際政治舊秩序D.北大西洋公約組織30.從圖一(漢郡國并行圖)到圖二(元行省分布圖)的變化,最能夠反映出:A.郡縣制仍然是地方一級制度 B.地方勢力是中央集權的隱患C.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逐漸加強 D.中央與地方之間的矛盾消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宋代與唐代相比,商人地位有了實質的提高。他們市籍被完全廢除,同是國家“編戶齊民”;服飾也不再有所限制,衣白還是衣紫任由其自由選擇;商人子弟中“奇才異行者”可以堂而皇之地經由科舉做官,亦可通過捐納或財賄達到入仕的目的。唐宋以來,人們的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不再為傳統的賤商觀念所束縛,紛紛以經營商業而獲利,唐代是“盡去作商賈”,而宋代則是“全民皆商”,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商業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提升,而商人也不再為人們所鄙視。——摘編自何莉《唐宋商人社會地位變化研究》(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代商人社會地位提高的表現。(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宋代商人社會地位得以提高的原因。32.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歷史研究中歷史分期是一項重要工作,關于“近代中國”始于何時有很多爭論,有代表性的三種,如下表:時間依據代表明清兩代交替時期(1600年前后)歐洲探險家、傳教士東來,從南面向上推進;俄國從北向下挺進,形成鉗形勢態直指中國的心臟北京;滿洲興起,清朝建立。傳統的中國史學家19世紀鴉片戰爭(1839—1842)西方入侵,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列強侵華與中國革命的演進。西方歷史學家、馬克思主義學者,接受過西方教育的中國學者折衷方案鴉片戰爭界定為近代的起點,也需要熟悉中國傳統的國家和社會形態;西方入侵被視作催化劑,促使傳統中國轉化為近代中國。徐中約——整理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評述材料中關于“近代中國”起點的觀點。(要求:圍繞材料中的一種或兩種觀點并結合史實展開評述;觀點明確,史論結合。)33.《俄彼得變政記》系康有為在戊戌年間進呈的第一冊書,凡七千余言。以下為節選內容:材料一乃考俄之始,乃以八萬兵敗于瑞典萬人,乃割邊地于瑞國。無學校,無練兵,無通商,無制造良工,愚冥狉榛,既蠢既頑,昧塞小弱,岌岌殆亡,固有甚于我中國者。大彼得知時從變,應天而作,奮其武勇,破棄千年自尊自愚之習,排卻群臣沮撓大計之說……用是數十年而文明大辟,開地萬里,為霸地球。嗚呼!凡數百年一姓之國,既危既弱者,宜鑒于斯。材料二考彼得之能辟地萬里、創霸大地者,豈有他哉?不過紆尊降貴,游歷師學而已。以欲變法自強之故,而師學他國;非徒紆尊降貴,且不惜易服為仆隸、辱身為工匠焉。凡強敵之長技,必通曉而摹仿之;凡萬國之美法,必采擇而變行之。此其神武獨授,破盡格式,操縱自在,動作非常,以發揚神智,丕變國俗。其舉動為千古英王之所無,故其創業遂為大地萬國之雄霸。《易》曰:天行健。又曰:武人為于大君。《書》曰:錫王勇智。《詩》曰:武王桓撥。彼得大力自運,乾坤擂垠,剛武健撥,勇智天錫,宜其遠撫長駕,創業垂統,聲威赫然也。問題(1)結合材料一,“大彼得知時從變”是指哪一事件?該事件對俄國的發展有何影響?(2)結合材料一、二,作者認為彼得能夠“開地萬里”“為霸地球”的原因有哪些?(不得照抄原文)(3)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你如何看待康有為進呈的《俄彼得變政記》?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根據“14世紀”“歐洲”“思想文化領域”“現世人生”“個性自由”并結合所學可知,題干反映的是14世紀的文藝復興,而文藝復興起源于意大利。故答案為A項。綜上所述,法國、英國、西班牙都不符合題意,故BCD項錯誤。2、D【解析】
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是反映的阿拉曼戰役,時間是1942年10-11月,國際反法西斯聯盟成立是1942年初,屬于阿拉曼戰役的背景,①正確;德意軍隊進逼埃及亞歷山大和開羅是阿拉曼戰役之前的北非軍事態勢,②正確;北非的戰略地位重要如果失守,法西斯軍隊就可能占領中東地區,切斷盟國的石油供應,因此當時的盟軍和北非德意軍隊會在阿拉曼對峙,③正確;阿拉曼戰役進行的時候,斯大林格勒戰役正在進行之中,斯大林格勒戰役是蘇德戰場轉折的標志,④正確;故D選項正確;排除A、B、C選項。3、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解讀史料獲取信息能力。材料的大意是:鑒于唐末藩鎮割據的教訓,收回地方的兵權和財權,將地方權力控制在皇帝手中。可見材料描述的是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故選B。其他均錯誤。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北宋加強中央集權4、A【解析】
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均為禮器,代表權力和地位的象征,故A選項正確;二者均是商代青銅器代表,故B選項錯誤;二者體現的是貴族統治者的權力和地位,而不是手工業者的審美,故C選項錯誤;二者均是禮器,與祭祀有關,而不是日常生活用具,故D選項錯誤。5、D【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先進機械設備的關稅遠低于各類輕工業制成品的進口稅率提升,表明輕工業制成品稅率大幅提升,有利于保護輕工業,提升民族工業競爭力,故D項正確;題干涉及機械設備的關稅高速,不能反映對整體對外貿易的影響,排除A項;關稅調整不能阻止西方經濟掠奪,排除B項;機械設備關稅調整與農業經濟無直接聯系,排除C項。故選D。6、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美國開始實施“歐洲復興計劃”,即馬歇爾計劃,目的是援助西歐各國復興經濟,以穩定資本主義秩序,對抗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這樣馬歇爾計劃造成了歐洲事實上分裂,所以說“馬歇爾計劃是走向冷戰的最后一步”,D正確;A未能充分說明馬歇爾計劃導致歐洲的分裂,排除;B項是北約和華約的建立,排除;C側重的是馬歇爾計劃的政治意圖,并未闡明馬歇爾計劃導致歐洲分裂,排除。7、B【解析】
根據材料數據可知,1929—1934年美國197所高校的教育收入呈下降趨勢,聯系所學知識,這表明受1929—1933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影響,美國的經濟發展狀況日益惡化,B項正確;數據體現的是“1929—1934年美國197所高校的教育收入”,“大學教學質量”在題干所給數據中沒有涉及,A項錯誤;題干所給數據體現的是“1929—1934年美國197所高校的教育收入”,無法得出政府縮小大學教育規模的結論,C項錯誤;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美國確立了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霸主地位,D項錯誤。8、D【解析】
1955年起蘇聯放寬對農牧業的生產管理,農莊有權自行安排生產,但是,這項決定沒有得到認真貫徹,國家仍不時干預農莊的生產安排,說明受蘇聯傳統計劃經濟觀念影響,經濟改革推行艱難,故D正確;根據“國家仍不時干預農莊的生產安排”可知,蘇聯國家機器干預力度大,并非國家機器運轉不靈,排除A;B不是材料反映的實質問題,排除;1955年起蘇聯放寬對農牧業的生產管理,實質上就是改革斯大林體制,C錯誤。9、B【解析】
材料“褒封神農之后于焦,黃帝之后于祝”體現的是分封先代貴族,材料“封功臣謀士”體現的是分封功臣,材料“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鮮于管,弟叔度于蔡”體現的是分封王室,故①②③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體現分封匈奴后裔,故④不符合題意。故選①②③組合,故排除ACD,B符合題意。故選B。10、B【解析】
材料強調的是盧梭的“人民主權說”,即官吏的權力來源于人民的授權,也要接受人民的監督,B正確;材料強調“決不是訂立契約的問題”,故A說法錯誤;材料強調的是官吏權力來源于人民,人民也可以撤換,C說法片面;D與材料無關。11、B【解析】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東周初期,鄭國對內、對外進行勢力的擴張,還乘機霸占王室的權力,使得鄭國與周王室的矛盾日益尖銳起來。公元前720年,鄭莊公同王室的斗爭轉向公開化,反映了周王室的權威受到挑戰,B選項符合題意。材料主要反映了公元前720年,鄭國侵犯東周的國境,與周天子交惡的情形。不能僅根據一則事例就盲目推斷出周王朝的統治已經名存實亡。且結合所學可知,此時為東周初期,周天子尚具有一定威信,選項有所夸大,A選項排除。材料主要反映了周天子與諸侯之間的矛盾,實質上就是中央與地方之間的矛盾。而官僚制度的核心是皇權至上,強調皇帝的專制權力,與材料關系不大,C選項排除。材料主要反映了東周初期周鄭交惡,表明了周天子“共主”地位的逐漸喪失,不能僅根據鄭莊公一人的行為就推斷出東周時期宗法觀念淡薄,D選項排除。12、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結合所學知識,給予歷史事物正確認知的能力。根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段材料應該出自《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正確分析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是有益的,D項符合史實和題意。A、B、C三項均不符合材料的描述,排除。故正確答案選D。考點: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思想·概況及認識13、D【解析】
從漫畫《好漢不稀奇》中舊的世界秩序可以看出是美蘇兩極格局,在世界新秩序圖中可以看出美國和蘇聯看到冒出那么多“好漢”,氣得帽子都頂下來了,但是冒出的“好漢”與美蘇力量還是有很大懸殊,體現了多極化趨勢漫長而復雜的過程,故選D;A沒有反映漫畫的主旨思想,排除;B在材料中不能體現,排除;C與漫畫內容不符,排除。14、A【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粵海銷煙……港島易英徽……前仇舊恨今盡雪”分別是指虎門銷煙,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和香港回歸,③《馬關條約》與香港問題無關,所以正確答案選①②④,選A項。考點: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點評:中國近代史以來的重大歷史事件是高考中的常考點,但難度較小,考查角度多涉及對重大歷史事件的識記能力,但近年來創設新情境,挖掘新史料或從新史觀的角度看待傳統重大歷史事件的情形以越來越明顯,希引起注意。【詳解】請在此輸入詳解!15、B【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此時處于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此時中國共產黨在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交織之下,一直堅持“工農武裝割據”的政策,B項表述不符合史實,故B項符合題意;此時中國共產黨一方面號召全民族聯合起來共同抵御日本的侵略,同時也強調只有推翻國民黨的統治,才能實行真正的民族革命戰爭,這調整了八七會議以來的方針,推動了此時的抗日救亡運動,反映了當時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交錯的復雜局面,故A、C、D三項表述符合史實,但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16、C【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公元前四世紀古羅馬的法律是公民法,其適用范圍是羅馬城邦的公民,外邦人不在這個范圍之列,故C項符合題意;ABD中的外邦人不在公民法范圍之內,故排除ABD項。17、C【解析】
20世紀70年代初,中美關系緩和,中日建交,因此中國能夠利用外匯從美日等國購進成套技術設備,說明外交環境影響經濟發展,C正確;對外開放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施的,排除A;“序幕”不符合史實,1964年中法建交,排除B;D中“徹底”表述絕對,20世紀70年代初“文革”尚未結束,排除。18、C【解析】
1861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地主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農奴獲得一塊份地,但是必須出錢贖買,這次改革廢除不徹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改革后,但是農民仍然屬于舊村社管理,剝削更加嚴重,故答案為C;英國圈地運動和美國宅地法都是資本主義制度確立之后,與“沒能從根本上改變封建生產關系”矛盾,AB錯誤;日本明治維新確認土地私有,沒有購買份地,繳納贖金,D錯誤。19、B【解析】
根據“思考的狀態是違反自然的一種狀態,而深思的人乃是一種變了質的動物”可知,盧梭主張“回歸自然",強調人的感性,反對理性至上,符合浪漫主義的特點,故選B;材料反映盧梭反對理性至上,并非贊賞理性,排除A;C材料無法體現,排除;D與材料無關,排除。20、C【解析】試題分析:從材料中的“太學”即可判斷選擇C項。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改造儒學,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由此創辦太學,推崇儒學。考點: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21、B【解析】
口傳以及口頭辯論在雅典的社會生活中意義重大,這種對辯論術重視的現象促進了專門教授類似知識群體的興起,即智者運動興起,B正確;重視辯論并不會削弱雅典的政治理性,反而更加追求邏輯、理性,排除A;題干與雅典法律無關,排除C;雅典城邦政治下,公民素養較高,排除D。22、A【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表格反映的是漢代的抑商政策,這項政策推行的根本目的在于維護封建專制統治的經濟基礎,即維護小農經濟的發展,故選A項。表格內容只涉及對商人的打擊,不涉及對商業經營活動的描述,無法得出B項結論,排除;如果不改變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無法得到有效解決,C項說法明顯錯誤,排除;材料中的規定雖限制了商業資本向土地方面流動,但仍可以向其他方面流動,因而不能限制商業規模的擴大,故排除D項。23、C【解析】
據材料“對付國內外反動派即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們……并不發生刺激與否的問題,刺激也是那樣,不刺激也是那樣,因為他們是反動派。”可知,認為對美國為代表的帝國主義國家并不發生刺激與否的問題,其目的是論證“一邊倒”方針的合理性,C正確;材料是針對“一邊倒”的討論,而不是單獨的強調“對帝國主義要進行堅決斗爭”,A錯誤;材料沒有涉及“反對民主人土的外交策略”,是針對“一邊倒”的討論,B說法錯誤;D違背史實。24、C【解析】
材料“總統作為國家元首,有與兩院一樣的法律創制權”,而且總統的許多權力都受到參議院和眾議院的制約,說明法國實際上沒有建立三權分立的政治架構,故排除A項;法國構建的并不是美國式的三權分立政體,所以并不是發展了美國總統制民主共和制,故排除B項;根據“合約及商約須經兩院通過后才可定案;未經兩院同意,總統不得宣戰”可知在法國政體中議會地位較高,說明法國確立了議會制民主共和制,故選C項;題意論述了法國政體的特點,沒有體現法國各政治派別之間的矛盾,故排除D項。25、C【解析】
康有為、軍機處都是站在自身的立場上進行記錄,因此對于“公車上書”一事的真偽需要辨析。C正確;并非所有的回憶錄都沒有史料價值,A排除;軍機處的記載不一定記載了真實的歷史事實,B排除;材料不能證明康有為所說的是真實狀況,因此不能斷定是清政府壓制了民意,D排除。故選C。26、B【解析】
1984年,我國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上海市、天津市、大連市都屬于被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故選B;上海市、天津市、大連市都不是經濟特區,排除A;90年代對外開放格局形成,排除C;1993年提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排除D。27、B【解析】
依據材料“其實皆朝名,非國名也”來看,晚清時期的知識分子已經將國家與民族區分開來,表明晚晴知識分子民族意識覺醒,國家觀念產生。B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國家觀念,反對王朝統治的觀念不符合材料主旨,A錯誤;明末清初已經產生了批判傳統文化的思潮,C錯誤;依據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可知,材料只是夏曾佑一個人的看法,不能反映整個中國知識分子的狀況,D錯誤。故選B。28、C【解析】
據所學可知,1868年日本民治維新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并對外殖民擴張,1874年侵略就是例證,C正確;據所學可知,俄國亞歷山大二世改革是1861年,與①無關,A錯誤;列強設立的使館區是北京東交民巷,而②是山東地區,與材料無關,B錯誤;④是甲午戰后日本割占,中國主權受損,但社會性質未發生劇變,D錯誤。29、C【解析】
由材料“我們面對一個新世界,用的卻是并非為這個世界而設的體制”可知,作者認為北約是國際政治舊秩序下的產物,已經不能適應世界發展的新形勢,故選C。阿富汗戰爭發生于,兩極格局已經瓦解,排除A;材料并未提及恐怖主義產生的原因,其主體在對北約的論述分析,故B項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在以北約為例說明新世界全球政治覺醒對美國的挑戰,北約本身不是其反思的焦點,排除D。30、C【解析】
漢初的郡國并行制不利于加強中央集權,圖二的行省制加強了中央對于地方的控制,故C正確;元朝時期郡縣不是地方一級制度,排除A;圖片二的信息不能說明地方勢力是中央集權的隱患,排除B;中央與地方一直存在矛盾,并沒有消除,排除D。故選C。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表現:成為“編戶齊民”;政府不再限制商人服飾;允許商人子弟人仕;全民經商出現。(2)原因:商品經濟的發展;宋代以前商人社會地位不斷提高的促進;政府抑商政策松弛的推動;商人勢力的發展及其隊伍的擴大;社會觀念的轉變。【解析】
(1)表現:根據材料“他們市籍被完全廢除,同是國家‘編戶齊民’”可知,宋代商人成為“編戶齊民”;根據材料“服飾也不再有所限制,衣白還是衣紫任由其自由選擇”可知,政府不再限制商人服飾;根據材料“商人子弟中‘奇才異行者’可以堂而皇之地經由科舉做官”可知,允許商人子弟人仕;根據材料“宋代則是‘全民皆商’”可知,全民經商出現。(2)原因: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宋代商品經濟的發展;根據材料“宋代與唐代相比,商人地位有了實質的提高”可知,宋代以前商人社會地位不斷提高的促進;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宋代政府抑商政策松弛的推動;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宋代商人勢力的發展及其隊伍的擴大有助于商人社會地位提升;根據材料“唐宋以來,人們的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不再為傳統的賤商觀念所束縛,紛紛以經營商業而獲利”可知,社會觀念的轉變。32、示例:徐中約先生的折中方案有可取之處鴉片戰爭是引起中國社會內部變化的關鍵。從鴉片戰爭后,中國日益走上殖民地化道路,中國社會開始發生根本性變動,中國社會性質發生變化,開始中國近代史的歷程。1600前后的中國外族入侵、西學東漸,但中國社會未能發生根本性轉型。政治上君主專制強化,經濟上自然經濟仍占統治地位,思想上封建儒家思想仍為正統。但是中國社會已出現銳變前的端倪,政治上君主統治危機加深,經濟上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文化上出現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啟蒙思想。綜上,徐中約先生綜合考慮世界大環境和中國內部環境,在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重點名校2024屆中考數學適應性模擬試題含解析
- 廣西欽州市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達標名校2024年中考數學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
- 左心發育不良的健康宣教
- 凝血功能異常的健康宣教
- 2025鋼筋分包合同
- 2025年花卉苗買賣合同范本
- 2025合同解除通知書范本
- 慢性獲得性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健康宣教
- 惡性肥大細胞瘤的健康宣教
- 2025智能硬件銷售合同協議書范文
- 工程倫理案例分析
- 中學生物學教材分析
- 優秀初中語文說課課件
- A06442《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表(A表)》 (填寫樣例)
- 2022全科醫師轉崗培訓理論考試題庫及答案
- 建筑空間組合論
- 特種工作作業人員體格檢查表
- 清遠市城市樹木修剪技術指引(試行)
- 廣州國際文化中心詳細勘察報告正文-171229end
- 警察禮儀(PPT53頁)
- 《關于加強高等學校食堂管理工作的意見》解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