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HUANGSHANSHUJINGC
H
I
N
A
H
U
A
N
G
S
H
A
NSchematic
Design黃山墅境HUANGSHANSHUJINGC
H
I
N
A
H
U
A
N
G
S
H
A
NSchematic
Design目錄01設計說明DESIGN
INSTRUCTION02項目認知SITE
ANALYSIS03規劃設計DESIGN
STRATEGIES04技術圖紙DESIGN
DETAILHUANGSHANSC
H
I
N
A
H
U
A
N
G
S
H
A
NSchematic
Design01設計說明月星黃山墅境方案設計說明1、市政處對面鐵路以北部分地塊規劃設計條件。2、實測地形圖。第一章
建筑設計說明3、《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
50352-20054、《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
50180-93(2002
年版)5、《住宅設計規范》GB
50096-2011一、項目概況(一)、地理位置本項目所在黃山市位于安徽省的最南端,境內群峰參天,山丘屏6、《住宅建筑規范》GB
50368-2005列,波流清沏,溪水回環,水秀山靈。地理位置優越,與安徽省重要城市及長三角上海,杭州,蘇州,南京,中部重要城市,交通便利,是周邊地區旅游度假,休閑置業的重要目的地,基地原為黃山市林科所用地,是黃山主城區的綠肺。群山環抱,自然環境良好,植被景觀優越。7、《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9、《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
50067-201410、《黃山市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通則(試行)》11、《無障礙設計規范》GB
50763-201212、國家和地方現行相關規范、法規和文件。(二)、項目規模、規劃條件三、項目設計定位及設計理念該項目用地位于皖贛鐵路北側,總用地面積約
34.6
萬平方米(約500畝),按規劃用地條件,項目南側劃有“綠化區”、“引導區”、“限建區”,面積約
3
萬平方米(約
45
畝);其余為“主體區”,面積約
30萬平方米(約
470
畝)。綠化區為沿鐵路的綠化帶,不得安排建筑;引導區用地性質為商服,容積率≤0.2,建筑高度≤14
米;限建區在保留現狀水面的基礎上。以道路和綠化修整改造提升為主,適量安排建筑,容積率≤0.1;主體區分
A、B
兩區,A
地塊為居住性質,容積率>1.0,<1.05,建筑密度
35%,綠地率≥40%,B
地塊為商服(旅游服務文化)用地,容積率
0.8,建筑密度>35%且≤36%,綠地率≥30%。(一)設計定位項目坐落于風景優美的黃山市,境內群峰參天,山丘屏列,波流清沏,溪水回環,水秀山靈。且地理位置優越,比鄰安徽省重要城市及長三角上海,杭州,蘇州,南京,中部重要城市,交通便利,是周邊地區旅游度假,休閑置業的重要目的地。本次的設計目標為:打造標桿級休閑旅游置業居所。倡導天人合一、健康生活的居住理念。(二)設計理念秉承以人為本,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指導整個社區的布局規劃。四、總體規劃設計構思(三)、項目設計等級和設計標準:1、設計使用年限:主體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
50
年。2、消防等級:地上建筑二級,地下建筑耐火等級均為一級。3、抗震:6
度設防。項目總體規劃依山就勢,有機生長,功能分區明確本著“以人為本”的開發理念,滿足不同消費目標群對生活居住環境的不同需求。(一)、總體布局與空間處理:1.規劃指導思想4、人防:結合
A
區低層住宅地庫區域布置,6
級設防。5、主要結構形式: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6、防水等級:屋面為二級,地下室為二級,地下室種植頂板防水等級為一級,防水混凝土設計抗滲等級為
P61.1.強化現有地形肌理,發揚人居環境精神,汲取先進科技理念,激發城市發展動力。1.2.以高起點、高標準的規劃帶動區域的建設,引導該區建筑和環境空間的發展進入有序的軌道,建設具有現代化、地域化、風情化的高檔綜合社區。二、設計依據11.3.本規劃以建設生態型、高品質的住宅結合活躍便利的商業綜合社區為目標合理地組織了小區的人流、自行車及汽車的流向,又減少人車的相互干擾,保證交通安全。同時滿足消防通道的布置要求。在方便生活、交通、小區物管和社區管理、保障安全的同時,盡可能降低道路占地率。小區內道路一并充分體現了現代設計的理念——設施功能復合化,既滿足消防車道布置的剛性要求,又通過人性化設計滿足住戶步行的柔性需求(曲徑通幽,異步移景)。2.規劃原則2.1.低調奢華,尊貴優雅、浪漫寧靜、私密安全的建筑空間布局和造型,同時保證功能實用和造價經濟。2.2.建筑強調群落共同特征,尊重統一的整體規律,為環境的限定和品質的提升做出重要貢獻。(三)、景觀環境設計:利用現有用地理形態及景觀資源,著力解決建筑、環境、生活的關系,同時融入蘇州園林技巧,望遠有大自然的廣博風光,寸眸處又有小而精的園林景致。遵循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切實保障資源和能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城市生態良性循環,創造生態休閑社區。2.3.依據景觀資源的特征形成產品等級的合理配置。3.功能布局規劃3.1.功能布局規劃的指導思想功能布局是社區規劃最本質的內容,它從根本上決定了建筑群落的相互關系,決定了日常使用的品質,同時也確立了綠地系統和景觀系統的基本格局,并且對社區的交通系統產生深刻的影響。故而,好的功能布局才能實現規劃所追求的生態化、人性化、使用品質、空間品質、視線品質等設計理念,達到設計的目的。五、建筑設計:(一)、設計原則:以山水保護及地形修護為指導思想,地勢與產品相結合,依山而建,順勢而為,借助外面的山景,實現了建筑與自然的融合。在山水間,建筑從自然中生出,“懸浮”于山坡之上,連綿起伏,像極了山林間浮起的朵朵白云。用“懸浮”的方式,將建筑懸挑在坡地上,從而最大程度地保留原生地貌和自然。3.2.功能布局規劃的原則功能布局規劃充分考慮如下幾個原則或概念:a)完整設計,整體開發的思想;(二)、立面設計:項目借鑒了中國傳統山居吊腳樓的建筑形態,設計力求讓建筑從山谷間長出,在完整保留原生山水的基礎上,突破傳統的建筑形態,用大面積玻璃窗代替傳統門窗,最大限度將外部自然景觀引進室內。b)結合場地特征、交通條件及景觀條件;c)對景觀生態資源的高效充分利用與合理共享;d)藝術的、大氣的空間構成。為了讓建筑完全融于山林,放棄傳統高大院墻,以挑出式露臺,完成與自然的共處。在建筑的朝景觀面,采用大面積落地窗和金屬邊框的立面設計形式,在滿足通風采光的同時,讓每扇窗都成為自然寫就的畫卷,居者可在舉手投足間隨時隨地與自然交心。(二)、交通組織原則:1)、交通系統設計體現“便捷性”,并做到組團內人車分流,動靜分離。在北海路至蘋果山路交叉口,設計一座跨越鐵路的平交立交橋通往項目地塊,作為主要出入口;將主要車流從
7
米寬主路引入各組團內地下停車庫之出入口,內部設置環通消防車道,局部盡端消防道路設置消防回車場。組團內部實現人車分流,最大程度地將用地留給景觀綠化,借以最大限度的美化環境,同時又保持了區域內交通的便利性。極簡的玻璃建筑美學,以精美的材質與精湛的工藝,并以獨創的“系統化”的生活場景營造方式,極簡的現代立面、隱奢的庭院空間設計,融合自然、緩慢、流動、審美的空間詩性品質,成為當代隱逸美學的表達。(二)、平面設計:2)、小區主入口、次入口和機動車地上與地下進出口的位置,既科學1.11
層高層住宅2地上計容建筑面積(㎡)高層戶型一字型排布,左右為鄰,前后無所遮擋,南向采光并享有270°景觀視野,戶型方正大氣,邊套戶型端廳設計并帶有大景觀陽臺,最大限度展開景觀面,入戶設計回游空間,公私流線互不干擾。
中間套戶型南向
3
開間,南北通透設計。5734698147022500住宅5683600商業08998975005019860酒店0商業配套其
配套0510608602.合院戶型中配套服務用房5050院子作為最典型的中國居住形態,是中國人居住文化的代表,自古至今中國人講究天地人和、天人合一,院子反應的是一個家族興旺。院落給一代又一代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安定、寧靜、和睦、整齊、舒展的生活環境和歷史記憶。每一個單體都有一個大的主庭院和若干小的庭院。本案最大的特點就在于采用前庭后院的設計,給住戶多重院落的體驗。3F
大露臺設計,戶戶豁達景觀視野。其中物業管理用房364150配套設施
964080300264地下建筑面積人防地下車庫面積12442100037300其中
地下車庫面積
87120地下室面積容積率0010000.203.聯排戶型1.0535%40%<36m0.8036%30%≤19.5建筑密度綠化率戶型采用“啞鈴”狀布局,通過中間交通空間兩邊錯層上下掛使用空間的方式解決山勢高差,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生山體,同時保證了使用空間的完整性。建筑高度(M)備注<14內有中庭,外有露臺,以窗代墻,通透的不止是空間一至二層的低密建筑,戶戶豁達的景觀視野,中庭串聯戶內空間,落地大窗邀來滿目風景,挑出式露臺方便與天地談心,部分奢享下掛庭院,將自然融作背景。A
區經濟技術指標A
地塊綜合技術經濟指標項目總用地面積總建筑面積地下總建筑面積人防地下車庫面積地下車庫面積地下室面積地上計容建筑面積住宅計量單位㎡數值備注546166978812442㎡六、經濟技術指標㎡㎡3730
集中設置經濟技術指標其中其中㎡87120總體指標㎡項目A
地塊住宅(70年)B
地塊限建區引導區商服(40年)綠化區其他(40年)㎡5734656837510文化旅游(40
其他(40用地性質㎡年)年)配套㎡建設用地保留綠地122684配套服務用房其中
物業管理用房配套設施用房居住戶數㎡50用地面積(㎡)5461617008112535870㎡364122739㎡96戶361總建筑面積(㎡)總地上建筑面積(㎡)17118515774313442居住人數人11563.2戶均人口人/戶-容積率1.05總地下建筑面積3機動車停車位地上停車位地下停車位非機動車停車位總占地面積建筑密度輛輛輛輛㎡%542
1.5
個/戶192商業:100
平方米
7
個車位酒店:0.2車位/客房非機動車停車位輛6305其中350總占地面積建筑密度綠地率㎡%8835236%361
1
個/戶19115%30%35%40%建筑高度m≤19.5綠地率%建筑高度m<18m停車配建指標計算指標B
區經濟技術指標計算指標機動車停自行車停車位項目(非機動車)B
地塊綜合技術經濟指標(機動車)
車位(輛)(輛)–項目計量單位
數值備注1
戶1.5
個車1戶1個車位A
區(住宅)
361
戶
57346
㎡542361總用地面積建設用地㎡㎡㎡245422位100
平方米3600.4
個車位100
平方米7
個車位B
區(商業)B
區(酒店)89989
㎡24
個客6300122684122739其中0.3
車位/客0.2
車位/客房7500
㎡85保留山體綠化房房合計9106666總建筑面積㎡㎡981470第二章
結構設計說明地下總建筑面積人防地下車庫面積
㎡0
集中設置其中本項目位于安徽省黃山市,由多幢地上一~四層、小高層建筑物組成,其地下車庫面積地下室面積地上計容建筑面積商業㎡㎡㎡00中部分地上建筑物分別由五座一層地下車庫連在一起。98147本工程建筑物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五十年,設計基準期為五十年,安全等級為二級,建筑物抗震重要性為丙類,抗震設防烈度為六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05g,第一組,場地類別為Ⅱ類,場地特征周期為
0.35
秒。建筑物設計基本風壓取
0.70KN/m2,基本雪壓取
0.45KN/m2,地面粗糙度系數為
B
類。一、設計依據89989750050酒店商業配套㎡㎡其中配套60850配套服務用房
㎡物業管理用房
㎡配套設施用房
㎡其中150408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安徽省主要設計規范、規程:容積率-0.80368<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工程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GB
50153-2008)<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
50009-2001)(2006
年版)<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商業:100
平方米
0.4
個車位酒店:0.3
車位/客房機動車停車位輛其中地上停車位地下停車位輛輛36804<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11)<7>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2008)<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GB/T小高層采用短肢剪力墻結構,抗震等級均為四級。大底盤車庫之上建筑嵌固端為地下車庫頂板,其余獨立于車庫之外建筑嵌固端為基礎頂面。地下室車庫頂板厚度
250mm,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框架抗震等級為四級。各建筑樓層板厚度一般取
120mm,屋面、露臺板厚取
130mm。混凝土強度等級取
C30,地下室抗滲等級為
P6。50476-2008)<9>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
94-2008)<10>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混凝土異形柱結構技術規程》(JGJ根據各號房及車庫詳勘報告,獨立于車庫外的號房基礎擬采用人工挖孔樁基礎(樁+承臺梁)或獨立柱基、條形基礎等天然基礎形式,地下車庫采用人工挖孔樁基礎+防水板或獨立柱基+防水板。149-2017)<1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10)上部建筑連接薄弱處采用抗震縫分為幾個獨立抗震單元,縫寬不小于120mm。二、樓面均布活荷載(標準值)、墻體材料1.樓面均布活荷載(kN/m2):四、結構設計綠建專篇預留裝修荷載(鋪
吊頂及設備管功能分區及樓面用途活荷載注:本工程將預留裝修荷載面)線走廊、樓、電梯門廳商業2.5--------混凝土:采用混凝土強度等級
C30~C35;地下室混凝土抗滲等級:P6。3.填充墻:3.54.02.52.02.52.53.55.03.52.00.5----------------------------------------------------------------------------------------餐飲廚房餐飲住宅臥室、客廳、廚房衛生間填充墻采用非粘土墻體材料:陽臺(一般情況)陽臺(人群密集時)儲藏○
±
0.000以下與土壤接觸的部分采用MU25
混凝土實心磚(容重②24.0kN/m3
)
,M10
預拌砌筑砂漿。消防疏散樓梯上人屋面②±0.000
以上外墻非黏土類燒結保溫砌塊
900
級(暫定
MU7.5
頁巖燒結空心砌塊(容重≤14kN/m
3
)),M5.0
預拌砌筑砂漿:③±0.000
以上電梯井道、廚衛管井填充墻:MU10
混凝土多孔磚(容重≤14kN/m
3
),M7.5
預拌砌筑砂漿;其余填充墻:A5.0
砂加氣混凝土砌塊(容重≤8kN/m
3
),抗壓強度不低于
5.0MPa
的粘結劑砌筑。砌筑質量控制等級均不低于
B
級。不上人屋面露臺2.5--------設備用房7.0(且按實計)--------采用綠色建筑設計技術:三、結構設計概況1)混凝土結構梁、柱采用
400MPa
級受力鋼筋2)對地基基礎、結構體系、結構構件優化設計結構概況:1~4
層地上建筑均采用異形柱框架結構,局部根據需要設矩形柱,53)現澆混凝土采用預拌混凝土4)建筑砂漿采用預拌砂漿5)選用本地生產的建筑材料4.室內外燃氣管道及本基地的室外燃氣調壓設備,均由當地燃氣專業公司負責設
計。三、水源本基地由周邊道路上市政自來水管網一路供水,市政供水管在基地內形成DN200
的枝狀管網。引入管的管徑為
DN200,在
170
米標高處的市政水壓為
0.28MPa。四、生活給水系統第三章
給排水設計說明一、設計依據1.生活用水量1、建筑、結構等專業提供的設計資料及甲方提供的室外市政綜合管線本基地的最高日用水量:1385m3/d;
最大時用水量:104m3/h;用水量表:(本基地共
386
戶,每戶以
4.0
人計);資料;2、《建筑給排水設計規范》
GBJ50015-2003(2009
年版);3、《城鎮給水排水技術規范》GB50788-2012;生活用水量計算表4、《民用建筑節水設計標準》
GB50555-2010;5、《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序號
用戶名稱
用水單位用水定額使用時間
時變化系數
最高日用水量
最高時用水量33數量
單位
數量
單位(h)24248(m
/d)(m
/h)1住宅1544(人)22508(L/人.d)21.51.51386.0782.031.632.248.95.96、《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范》GB50974-2014;7、《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50084-200178、《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2014;9、《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50140-2005;10、《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4;22
街坊商業3
配套公建4
道路沖洗5
景觀補水6
綠化澆灌97746
(m
)(L/m
.d)2239508182200(m
)28(L/m
.d)2(L/m
.d)2(m
)2)2816.42.0(m2102(天/m
.d)28110.01.316393
(m
)(L/m
.d)8132.84.178小計1258.7125.994.49.411、《安徽省城市住宅設計標準》DB34
T
177-199912、《安徽省城鎮燃氣服務規范》DB34/T
5017-2015;13、安徽省《太陽能熱水系統與建筑一體化技術規程》DB34/1801-2012;14、《安徽省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34/1467-2011;15、《安徽省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34/1466-201116、安徽省《二次供水工程技術規程》DB34/T5024-201517、其他國家和安徽省的有關規范標準及有關部門的各項要求。二、設計范圍10%未預見水量2.生活給水系統:(1)在距離市政道路基地內
400
米以內
170
米標高處
1-6
層住宅及
2
層售樓處均利用市政管網的壓力直接供水;在距離市政道路基地內
400
米處設置一生活消防加壓水泵房,在距離市政道路基地內
400-1900
米的疊加、山墅、合院、聯排和酒店,均由加壓水泵房內生活水箱加變頻泵直接供給壓力不超過0.35MPa;每戶住宅水表處水壓不小于
0.10MPa,每個供水超過
0.20MPa
的住戶,均設支管減壓閥減壓后供水,閥后壓力設定為0.15-0.20MPa;本基地采用集中供水方式,住宅的生活消防加壓水泵房設于在距離市政道路基地內
400
米的地面上,共
1
座;(3)室外水景補水、綠地澆灌、道路沖洗等用水,均由本基地內的雨水回用水1.本基地范圍內各單體建筑的室內給排水和消防設計。2.本基地的室外消防及排水工程設計。3.室外給水管網由專業公司負責設計,本次設計僅供參考。6池加壓直接供水,供水壓力不大于
0.20MPa;(4)計量:(4)室外污、廢水合流;污水匯集后直接排入基地周圍的市政污水管道,并在相應區域單獨設置化糞池。1)住宅每戶設DN20干式水表一只,設于每棟住宅室外埋地水管井內;(5)潛水泵應有不間斷的動力供應,其中消防排水泵應采用消防電源;(6)地下汽車庫內不考慮洗車,少量沖洗地坪廢水排水溝收集后,由直通式地漏排至室外污水管道;2)室外綠地內澆灌、道路沖洗的供水管上,均分別在室外設埋地水表井單獨計量。2.雨水:五、熱水系統1)雨水量按黃山地區暴雨公式計算,室外場地的暴雨重現期
P=3
年,平均地面集流時間
t1=20min,暴雨強度為
2.54(l/s.100m2),地面徑流系數取
0.5,本基地總面積約
5.46
公頃,本基地的暴雨設計流量為
692.66(l/s);2)多層公建的屋面雨水重現期取
3
年,均采用重力排水,通過立管直接接入室外雨水井;多層公建的屋面按不小于
10
年重現期,校核屋面雨水立管的泄水能力,并根據需要設置屋面雨水溢流口;1、所有住宅(疊加、山墅、合院、聯排)的水分區(總層數不多于
6
層)住宅,設置太陽能熱水系統,且采用分戶集熱、分戶儲熱模式,即每戶設一套太陽能集熱板及保溫水箱等,太陽能集熱板均設于建筑屋面,保溫水箱設置于每戶設備平臺。住宅疊拼每戶的太陽能集熱板積為
2.0m2,住宅山墅、合院和聯排每戶的太陽能集熱板積為
3.0m2,加熱及儲熱水罐(120L),并采用燃氣輔助加熱的方式;住宅每人每日(60°C)熱水用量為
50(L);2、酒店內餐飲、客房和泳池等有熱水需求的應設置機械循環的集中式太陽能供熱系統制備生活熱水。真空管型平板式太陽能集熱板、儲熱水箱及熱媒循環泵、控制設備等,均設在酒店的屋面上,采用鍋爐房的高溫熱媒水作為輔助加熱的方式。3)下沉庭院的雨水重現期取
50
年,由地面排水溝收集后,通過網框式地漏排至室外雨水窨井。4)室外空調機的冷凝水應有組織排水,不得排入屋面雨水立管,應間接排入室外雨水明溝或雨水溝。5)室外道路及屋面雨水由室外雨水管收集,除部分用作回用水的水源外,其余部分雨水均有組織地直接排入基地周圍的市政雨水管道;6)雨水回用池儲存
3
天道路沖洗、綠化澆灌和水景補水的雨水用水量
200
立方。七、消防設計顧客及服務人員的每人每日(60°C)熱水用量為
15(L)。4、其余配套公建及地下車庫內,均不考慮熱水系統。六、排水設計1、消防用水量采用雨、污水分流制;各類建筑消防用水量表1.污水:序號建筑類別室外消火栓室內消火栓自動噴淋(1)污水最高日排放量約:1080m3/d;(L/s)15(L/s)0(L/s)01234多層住宅多層商業酒店會所(2)衛生間污、廢水合流;污水立管均設置專用通氣立管及伸頂通氣管。廚房間設單獨的廢水立管和設伸頂通氣管;底層污,廢水均單獨排至室外污、廢水窨井。150030201530025(3)所有住戶的陽臺均要按設洗衣機考慮,將上水管接至陽臺并預留好洗衣機龍頭。陽臺地漏的排水接入室外污水管道,并做好防臭措施。2、本基地的消防總用水量按火災用水量最大一起計算,為
80L/s。73、室內消火栓給水系統(3)濕式報警閥組設于酒店一層設備間內,每個報警閥組的控制數量不宜超過800
個,上下噴頭的最大高差不超過
50
米;(1)本基地設
1
套共用的臨時高壓消火栓給水系統;共用消火栓泵(1用
1
備)設于室外地上庫的生活消防合用水泵房內。消火栓系統平時利用高位消防水箱及穩壓泵維持管網的壓力;其中高位消防水箱的有效容積為
18m3,設于酒店后
187
米山上,由生活泵間接補水,并設水表單獨計量,且采取了防止消防儲水被挪用的技術措施;穩壓泵(1
用
1
備)由電接點壓力表自動控制,并配置
V=150L
的給水氣壓罐,1
臺;消火栓主泵由出水管上的壓力開關或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上的流量開關直接啟動,并直接從地下消防水池抽水滅火。地下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積為
468M3,內含
2
小時室內消火栓、2
小時室外消火栓及
1
小時自動噴淋用水量,因本基地由一路市政管網供水,所以消防水池內考慮室外消火栓的用水量。酒店、會所、商業等公建室內及住宅的每層(含地下室),在樓梯間、公共走道等明顯易取處按消防要求設置帶手提式滅火器的單出口消火栓組合箱。在滅火時均應保證最不利點有二股充實水柱同時到達,多層公建的消防水槍充實水柱不小于10
米;。室內消火栓的栓口動壓大于0.5MPa
時,采用減壓穩壓型消火栓;(4)自動噴頭的動作溫度(除廚房內為
93°C
外)均為
68°C。酒店的每個防火分區和會所等公建的每層水平總干管上,均設一組水流指示器及監控閥,在集中防水房的室外設置相應數量的地上式水泵接合器與室內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相連接。水泵接合器銘牌上應注明供水系統、范圍、額定壓力等信息。5、室外消火栓給水系統本基地的室外消火栓系統均采用高壓給水系統,室外
SS150
型(DN150)地上式三出口消火栓按間距不超過120m,沿小區主要道路均勻布置,水源直接接自地上生活消防合用泵房內的消火栓水泵出水管。并滿足室外水泵接合器
15-40m
范圍以內設有室外消火栓。如基地周邊有可利用的已建市政室外消火栓時,本基地內室外消火栓可適當減少。6、其他滅火裝置(1)為提高初期滅火能力,按規范要求在住宅的公共部位和酒店、商業會所及地下汽車庫的室內,按各危險級并以不超過最大保護距離,配置一定數量的磷酸銨鹽型手提式干粉滅火器,并盡量放置在消火栓組合箱內或周圍的地方;八、環境保護室內消火栓系統供水管均成環狀布置。并在每幢設有室內消火栓建筑物的室外,均設置相應數量的地上式水泵接合器與室內消火栓給水系統相連接。水泵接合器銘牌上應注明供水系統、范圍、額定壓力等信息。4、自動噴淋滅火系統1、污水本基地的污水主要來源為生活污、廢水。廢水和污水室外合流,并由小區室外污水管道匯集收集后,經室外化糞池處理后,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道,由城市污水處理廠進一步做集中無害化處理。(1)本基地內的酒店等公建室內,按中危險
II
級布置玻璃球自動閉式灑水噴頭,自動噴淋用水量:30L/S。餐飲等含油廢水在排入室外污水管道前,已經隔油除渣處理并達到排放標準。(2)本基地內設
1
套共用的臨時高壓自動噴淋給水系統,并采用(減壓閥)分區供水方式;共用噴淋泵(1
用
1
備)設于地下車庫的集中消防水泵房內。噴淋系統平時利用高位消防水箱及穩壓泵維持管網的壓力,穩壓泵(1
用
1
備)由電接點壓力表自動控制,并配置
V=150L
的給水氣壓罐,1
臺;噴淋主泵由濕式報警閥組的壓力開關直接啟動,并直接從地上消防水池抽水滅火。地下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積為
468M3,內含
2
小時室內消火栓、2
小時室外消火栓及
1
小時自動噴淋用水量;2、噪音(1)為防止水泵噪音對居民生活及商業活動的影響,水泵房布置在相鄰的地下車庫內,泵房內應貼吸音材料。水泵采用低噪聲水泵,水泵基礎均做隔振器和隔振臺座。水泵進出水管上安裝可曲撓橡膠軟接頭和消音止回閥,并采用彈性支,吊架。(2)排水管采用新型低噪音管材。能有效地降低生活排水時產生的噪音。另8外衛生間的污、廢水排水管道不宜貼鄰臥室的分隔墻上安裝。3、二次供水系統中的地下生活水池等,均設專用的消毒設施,能有效避免飲用水的二次污染。基地內設計控制雨量不小于
11.2mm8、通過經濟技術比較,合理確定雨水集蓄及利用方案。采用本基地的部分室外雨水作為回用水的水源,經收集處理后作為本基地的日常綠化澆灑及道路廣場沖洗的用水。處藝采用過濾、投藥等,使屋面雨水得以凈化并達到雜用水質標準后進入回用凈水池待用。使用時用不銹鋼變頻泵供本基地的綠化澆灌等使用。在回用水供水系統中應采取相應的用水安全保障措施,嚴禁對人體健康與周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在雨水回用水管道上接出取水短管時,應有明顯的標志以防止誤飲誤用。九、節能、節水1、選用高效率節能型水泵,水泵工況選在水泵性能曲線的高效段。其中給水泵應不低于現行國家標準《清水離心泵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GB19762)規定的泵節能評價值。2、住宅、配套公建的每戶(單元)進戶管的供水壓力均不應大于
0.20MPa。3、1-6層住宅和商業、配套公建的生活用水,均利用市政管網壓力直接供應。9、住宅的每戶及商業、車庫等不同用途的公建,均在其給水(熱水)總管上設置高靈敏度計量水表,水表的安裝率應達到100%.。其中高層住戶采用遠傳水表。室外景觀、綠化澆灌、道路澆灑等用水管上已分別設水表單獨計量。十、主要管材4、給水管道均選用摩阻系數較小的新型管道,如襯塑鋼管,PP-R
塑料管等。所有給水管道均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管網的漏損;并按要求采取防凍保溫及防腐措施。給水龍頭及支管閥門等均選用摩阻系數較小、陶瓷芯、旋塞式優質品。其中商業會所、配套公建內公共衛生間的出水龍頭,均應選擇紅外線感應式出水龍頭。1、室內生活給水管給水干管采用外熱鍍鋅內襯塑的鋼塑復合管,絲扣或溝槽連接;(水表后)給水支管采用聚丙烯(PP-R)塑料給水管,熱熔連接。2、室內生活熱水管和太陽能熱媒管5、住宅及商業等公建的衛生間內,選用的水嘴、淋浴器、大小便器及沖洗閥等,均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節水型產品通用技術條件》(GB/T18870-2011)及《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2002)的規定。其中坐便器、水嘴、淋浴器等用水器具的用水效率不低于國家現行有關衛生器具用水效率等級標準規定的
2
級標準。該
2
級標準具體為:坐便器的沖洗水箱容積應不大于
5
升,安裝兩檔型沖洗閥,其小檔排水量應不大于大檔明示排水量的
70%;小便器的每次沖洗平均用水量應不大于
3L;水嘴(0.1+-0.01)MPa熱水干管和熱媒管采用不銹鋼管,卡壓式連接;熱水支管采用熱水型聚丙烯(PP-R)塑料給水管,熱熔連接。3、室內消火栓,噴淋管(1)室內管材:低區減壓閥前管道及高區位于
10
層以下消火栓管道采用加厚熱浸鍍鋅鋼管(也可選用熱浸鍍鋅無縫鋼管)。管徑
DN≥100
時,最小管壁序列號為
Sch30,管徑
DN<100
時,最小管壁序列號為
Sch20;
其他采用普通熱浸鍍鋅鋼管;管徑≤DN50
時采用絲扣連接,管徑>DN50
時采用卡箍連接。消防給水管道工作壓力大于
1.2MPa
小于等于
1.6MPa
時采用熱浸鋅加厚鋼管;動壓下的出水量為
0.125L/S;淋浴龍頭(0.1+-0.01)MPa
動壓下的出水量為
0.12L/S。6、室內排水管道均采用新型防噪聲的塑料排水管。DN15、DN20
對應鋼管公稱壁厚為
3.57、本基地的雨水系統采用合理規劃地表與屋面雨水徑流途徑,降低地面徑流,并與建筑專業密切配合選用透水性強的路面作法,增加雨水滲透量,降低雨水的徑流系數以達到控制本基地雨水外排總量的要求,使本DN25、DN32
對應鋼管公稱壁厚為
4.0DN40、DN50、DN65
對應鋼管公稱壁厚為
4.5DN80、DN100
對應鋼管公稱壁厚為
5.09DN125
對應鋼管公稱壁厚為
5.5一、設計依據:DN150
對應鋼管公稱壁厚為
6.01.1甲方提供的有關資料及設計要求;消防給水管道工作壓力大于
1.6MPa
時采用熱浸鋅無縫鋼管。1.2建筑、給排水、暖通空調等專業提供的設計條件和資料;(1)《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2)《低壓配電設計規范》
(GB50054-2011)(3)《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52-2009)(4)《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
16-2008)(5)《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8-2010)(6)《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13)(7)《住宅設計規范》(GB50096-2011)(2)室外管材:采用球墨鑄鐵管,承插連接。4、室內排水管采用硬聚氯乙烯(PVC-U)低噪音排水塑料管,承插粘合連接;5、雨水管及空調冷凝水管采用耐壓型抗紫外線的硬聚氯乙烯(PVC-U)排水塑料管,承插粘合連接。6、室外生活給水管(1)市政給水管
DN≥100
采用水泥砂漿襯里球墨鑄鐵管,DN<100
采用(8)《住宅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
242-2011)(9)《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范》(GB50217-2007)(10)《通用用電設備配電設計規范》(GB50055-2011)(11)《20kV
及以下變電所設計規范》(GB50053-2013)(12)《商店建筑設計規范》(JGJ
48-2014)(13)《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2014)(14)《電動汽車充電站設計規范
》GB50966-2014(15)《電動汽車充電站及充電樁設計規范》(Q/CGS
11516.2-2010)(16)《建筑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50981-2014)(19)《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電氣》2009
版(20)《居住區供配電系統技術規范》DB34/T1469-2011二、設計內容:襯塑鋼管。(2)加壓給水管埋地部分采用襯塑鋼管,DN≤100絲扣連接,DN>100法蘭連接,(3)綠化、噴灌管材,采用
PP-R
給水管。7、室外排水管(1)地質情況較差,基礎需處理時,DN≤500mm
采用
UPVC
雙壁波紋管,DN>500采用鋼筋混凝土管。(2)地質情況較好,基礎不需處理時,DN≤400mm
采用
UPVC
雙壁波紋管,DN>400
采用鋼筋混凝土管。(3)采用雙壁波紋管時,位于人行道及綠化帶下采用環剛度
S1
級(4KN/㎡);位于2.1供電與動力配電設計;2.2照明配電設計;車行道下采用環剛度
S2
級(8KN/㎡)。2.3防雷、接地安全設計;三、設計范圍:3.1
供電與動力設計:第四章
電氣設計說明項目總用地面積為
34.6
萬平方米。總用電負荷
6487.0KW.宜選用供電電壓為35KV
和
10KV,在工程建設地點負荷計算原則設開閉所一座,面積約為
120
平米左強電篇10右,內部設配電房六處,面積約為
60-90
平米。配電房一至配電房六待單體建筑負荷確定后在深化設計和確定變壓器容量。本次初步設計設置電纜井為大概位置,井與井控制距離不大于
50
米。后期根據單體設計再深化設計。接地共用,聯合接地電阻要求小于
1
歐;凡電氣設備在正常情況下不帶電的外露導體及金屬管道、金屬構架等應可靠接地;本工程采用
TN-C-S
制式的接地保護系統,在電纜豎井內設專用保護接地干線。上述開閉所及配電房位置,面積,變壓器容量須由當地供電部門審核。根據規范要求,本工程應按一、二級負荷要求供電,其中:一級用電負荷:地下車庫消防設備用電、應急照明;網絡機房、安防系統用電弱
電
篇一、設計依據:1.1
甲方提供的有關資料及設計要求;1.2
建筑、給排水、空調等專業提供的設計條件和資料;二級用電負荷:酒店的消防設備用電、應急照明;客梯、排水泵用電;排污泵、生活水泵用電;車庫照明用電。《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16-2008)《住宅區和住宅建筑內光纖到戶通信設施工程設計規范》(GB
50846-2012)《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
(GB50311-2016)一、二級負荷以外的負荷為三級負荷(如住宅用電負荷)。一、二級消防負荷采用雙重電源供電。《有線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范》
(GB50200-94)三級負荷采用單電源供電。《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
(GB50116-2013)3.2照明配電設計:《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GB50343-2012)二、設計內容:a、照明設計標準:照度值及照明功率密度值應滿足《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13)的有關要求。2.1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1)系統組成及保護等級確定b、照明光源:根據本工程性質及建筑規模,確定該工程采用集中報警系統,消防控制室設在地面一層,設可直通室外安全出口,消防系統對地下車庫、酒店及商業火警進行監視。本系統為智能化全總線報警系統。由若干光電煙探測器、感溫探測器、手動報警開關、消火栓開關、水流指示器和信號閥、濕式報警閥和壓力開關、樓層報警警鈴、輸入、輸出模塊,末端試水裝置和樓層顯示器、消防報警控制器、計算機控制裝置組成,構成完整的消防報警及聯動系統。2)報警設備選擇及設置采用高效節能熒光燈為主,LED
燈為輔;c.設計內容包括一般照明、應急照明、誘導及疏散照明;d.消防配電電纜采用礦物絕緣電纜沿電纜橋架敷設,一般負荷采用普通電纜沿電纜橋架敷設;從各層配電箱引出的支線采用塑料銅芯線穿阻燃PVC
管暗敷。3.3
防雷與接地本工程按年預計雷擊次數,部分建筑按二類防雷設防,部分建筑按三類防雷設防,二類防雷在屋面裝設避雷帶,并形成不大于
10×10m
或12×8m
網格進行聯合保護:三類防雷在屋面裝設接閃帶,并形成不大于20×20m
或
24×16m
的網格,利用柱內主鋼筋通長焊接作防雷引下線,利用建筑的鋼筋混凝土基礎鋼筋相互焊接作自然接地極,設備接地和防雷設備用房分別設煙、溫探測器;發電機房設煙溫復合探測器;商業、車庫、走廊等處設感煙探測器;在上述各處走廊及出口,電梯前室等地設手動報警按鈕。3)消防聯動及控制要求當大樓任意一處發生火災時,消防控制室接受火警信號,并經確認后,聯動相關設備:啟動噴淋泵,消火栓泵,排煙風機;關閉失火區防火卷簾門;打開排11煙口;當火災發生時要求立刻切斷的電源有中央空調、康樂設施、廚房等電源。消防栓泵及噴淋泵啟動前要求切斷火災區非消防電源;接通聲光報警控制器、疏散標志燈;消防電梯自動返回首層;消防控制室接收設備動作返回信號。重要消防設備除采用總線模塊聯動外,另設手動直接控制。房分區引入總配線架,位置可放置在綠化帶及花圃內。安廣網絡同于電信,同路由敷設各分致電視前端箱,位置可放置在花圃內。所有弱電均設置雷電保護措施,后期深化設計一并設計。上述弱電機房及總配線架位置,前端箱位置,須由當地電信,電視部門審核。4)火災廣播及火警專用通信消防控制室設聲光報警控制器,在公共走廊、設備用房等地設火災聲光報警器,消防控制室設總線制火警電話總機,在各層電梯前室、重要設備用房設火警電話分機,各層公共走廊、樓梯口等處設火警電話插口。電話主機設有自動錄音,并配有市消防局聯絡直通電話。5)消防設施電源供給及接地第五章
暖通設計說明一、項目概況本項目由酒店、住宅、配套商業以及地下車庫等子項組成,總建筑面積為218273
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為
160673
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為
57600消防設施由變電所及發電機配電屏分別提供電源,采用雙電源末級配電箱自動切換供電,報警系統另配備
UPS
后備電源。消防系統接地與建筑其它接地共用接地體,接地電阻R≤1Ω。平方米。二、設計依據2.1.
《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2.2.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736-2012GB50016-2014GB50096-2011DGJ08-20-2013DGJ08-205-2015JGJ62-2014GB50067-2014JGJ48-20146)應急、疏散照明地下車庫、酒店及商業內走道、樓梯間、消防前室及設備房設置帶集中應急蓄電池的應急照明燈及疏散指示標志燈具,集中應急蓄電池箱設置于樓層電氣豎井內。應急、疏散照明電源供電時間不少于
30min。7)漏電火災報警系統2.3.
《住宅設計規范》2.4.
《住宅設計標準》2.5.
《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2.6.
《旅館建筑設計規范》7.1本工程在消防控制室設漏電火災報警系統,每層的層配電箱裝設現場監控器,并通過
RS485
線將數據傳輸至消控室的
GU3/C1
型智能防火漏電電流動作監控主機。漏電火災報警系統應具有探測漏電電流、過電流等信號,發出聲光信號報警,準確報出故障線路地址,監視故障點的變化,切斷漏電線路上的電源,并顯示其狀態的功能。防火剩余電流動作報警值為
300mA。2.7.
《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2.8.
《商店建筑設計規范》2.9.
《車庫建筑設計規范》JGJ100-20152.10.
《機動車停車庫(場)環境保護設計規程》
DGJ08-98-20142.11.
《飲食行業環境保護設計規程》2.12.
《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2.13.
《聲環境質量標準》DGJ08-110-2004GB50118-2010GB3096-20087.2電視管路系統:本設計僅考慮住戶電視管路的預埋,詳細的線路選型、放大器及分配器,分支器的選型等由當地的有線電視部門負責。7.3在本區域內設弱電機房三處,在售樓處及兩個地下室位置各設一處。由電信部門引入通信光纜和光纜至一層或負一層弱電機房,在由機2.14.
《餐飲業油煙排放標準》DB31/844-2014DB31/405-2012DB31/387-20142.15.
《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管理規范》2.16.
《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12餐飲區
25±2商業區
25±2≤65±5
18±2≤65±5
18±2----25200.50.42人/間0.2≤45≤45≤402.17.
《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暖通空調.動力(2009年版)客房26±1≤60±5
21±1
≥35±530302.18.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4DGJ08-2139-2014DGJ08-2143-2014DB34-1467-2011辦公26±1≤60±5
18±1
≥30±5≤502.19.
《住宅建筑綠色設計標準》2.20.
《公共建筑綠色設計標準》2.21.
《安徽省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2.22
甲方的設計要求以及建筑專業提供的圖紙三、設計范圍室內風速:供熱工況≤0.2m/s,供冷工況≤0.25m/s五、空調冷熱源及冷熱負荷指標單體住宅冷熱指標(W/m2)100/80空調系統類型每戶一套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辦公(售樓處)商業110/90180/150100/100各單體及地下室的供暖通風空調系統及防排煙系統設計。四、室內外參數按商鋪單元預留空調外機位置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4.1.室外設計參數酒店客房服務區夏季通風室外計算干球溫度:19.2°C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干球溫度:22.0°C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濕球溫度:19.2°C夏季平均室外風速:6.1m/s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酒店餐飲區酒店泳池區250/18080/380承壓熱水鍋爐5.1
可售住宅、自持住宅每戶設置一套多聯式空調機組。室外機設置于庭院或者獨立的室外機平臺。夏季大氣壓力:814.3mbar冬季通風室外計算干球溫度:-2.4°C冬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干球溫度:-13.0°C冬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相對濕度:63%冬季平均室外風速:6.3m/s5.2售樓處接待大廳、辦公區每層按功能分區,分別設置多聯式空調系統,夏天供冷冬季供熱。5.3酒店泳池區的生活熱水、空調熱水以及池岸部分的地暖熱源為設置于一層的鍋爐房內的兩臺承壓熱水鍋爐,單臺供熱量位
0.21MW,提供的熱水溫度為95/70℃,空調熱水以及地板輻射供熱部分的循環熱水為經板式換熱器后的55~45℃的低溫熱水;而生活熱水由鍋爐房直接供給水泵房的容積式換熱器,詳給排水說明;泳池區的冷源為自帶室外散熱冷凝器的三位一體泳池空調處理機組,夏季可直接提供制冷量。冬季大氣壓力:817.4mbar3.2.
室內設計參數夏季干房間名稱
球溫度℃冬季干球溫度℃人員
噪聲級(A
聲級,dB)夏季相對濕度%冬季相
新風量對濕度%
m3/p.h密度p/m2晝間
夜間≤37≤40住宅臥室
25±1≤50±5
20±1
≥30±5≤50±5
20±1
≥30±53030/5.4
酒店客房服務區、以及餐飲區的冷熱源為分層分功能設置的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分別設置于酒店制定的室外機位處。住宅起居25±1室≤40/六、空調系統設置大堂26±2≤50±5
18±2≤70±5
30±2
≤70±5≤65±5
18±2
----10
0.14≤50≤55≤45泳池區
30±2健身區
25±230300.30.46.1
住宅戶內、住宅大堂均采用吊頂暗裝式多聯空調室內機(設除濕再熱功能),13每戶設置帶熱回收的新風換氣設備,新風系統的設備設置于廚房區域。室內空調氣流形式均為上送上回方式。八、消防系統設計8.1每個單體(酒店、住宅以及售樓處等)的封閉樓梯間均設置滿足自然排煙要求的可開啟外窗,每五層滿足可開啟外窗的面積為
5
㎡,頂層不小于
1
㎡。8.2
酒店區的大堂、餐飲區、售樓處辦公區以及泳池區等采用自然通風排煙方式,自然排煙面積根據規范要求,按照不同的層高和風速要求設置,滿足最小可開啟面積,詳見建筑平面圖。6.2售樓處(辦公)的多聯式空調根據室內裝修條件設置不同形式的室內機,并同時設置新風換氣設備,按照規定的新風人均指標設計。6.3酒店客房服務區設置的多聯式空調同樣設置帶熱回收的新風換氣設備,新風設備設置于附近的新風機房或儲藏間內,室外新排風百葉根據建筑立面的位置設置,且不能短路。8.3
商業、公共區的房間(層高不大于
3m)均設不小于房間面積
2%的可開啟外窗(房間
1/2
高度以上)自然排煙。七、通風系統設計通風換氣次數8.4
對不小于以下面積或長度且無法自然排煙的場所設機械排煙系統:位置功能場所面積
m2公共衛生間餐飲廚房水泵間≥10
(次/時)
住宅衛生間
≥6
(次/時)≥40
(次/時)
垃圾房≥4
(次/時)
儲藏室≥3(次/時)
地下汽車庫按供電部門要求設置≥15
(次/時)≥5(次/時)地下室
經常有人停留的房間、丙類儲
單間面積≥50m2
或總面積≥200m2藏室,電動自行車充電區非機動車庫≥6(次/時)地上經常有人停留的房間單間面積≥100m2(有窗),單間面積≥50m2(無窗)變電站(P
型、K
型)7.1每套住宅單元均分別設置全熱回收(配旁通裝置)及新風凈化(過濾效率不低于
F4)的機械新排風系統。地上丙類儲藏室單間面積≥300m2,單間面積≥50m2(無窗)7.2酒店餐飲區及泳池區域均設機械排風裝置(與新風系統相對應),排風機與對應的空氣處理機組或新風機組聯鎖啟停。地上及
疏散走道地下長度≥20m7.3衛生間均設機械排風,補風由走廊引入。對無法自然補風的大空間進行機械補風。7.4采用燃氣的無外窗餐飲廚房或備餐、地下燃氣熱水器機房均設置送排風機且與氣體泄漏探測器聯鎖設事故通風。8.5機械排煙量按
60CMH/m2
計算(其中走道排煙量≮13000CMH),汽車庫根據其凈高設置,各防煙分區機械排煙量按≮32500CMH
計算。7.5消控室、庫房、更衣室等均設機械通風系統。8.6機械排煙系統末端排煙口均為常閉,由消防中心或現場手動執行機構打開,并聯動排煙風機(及補風機)開啟。排煙口距離房間最遠端不大于30m。所有排煙風機入口均設有的排煙防火閥(280℃熔斷),當其熔斷時,聯鎖風機停止運行。8.7空調、通風風管穿越機房的隔墻、樓板及防火分區的隔墻處,均設置防火閥(70℃熔斷)。7.6機電設備用房(變配電間、水泵間、電梯機房)均按規范要求設置機械排風系統,并設機械補風。其中變配電間、電梯機房夏季采用空調冷卻,過渡季節及冬季采用通風冷卻。7.7垃圾房設掛壁式內循環除臭裝置,并設機械排風系統(設風道除臭裝置),于室外排放。8.8餐飲廚房的排風總管上均設置防火閥(150℃熔斷)。7.8泳池區設置帶熱回收的三位一體(除濕、制冷以及供熱)全空氣空調系統,上送下回的氣流組織,保證泳池區不結露以及相應的除濕量。8.9.防排煙控制:
火災時加壓風機、排煙風機、地下層排風(兼排煙)風機以及與之相對應的送(補)風機均可由消防中心啟動。14九、節能設計11.3
合理組織空氣流向,建立正確的壓力梯度。9.1.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的綜合能源效率
IPLV(C),不低于
5.0,采用變頻方式控制容量。11.4
空調冷凝水排水采取間接排水方式。11.5
新風口均設防雨罩或防雨百葉,內側設置防護、防蟲網。11.6
新風處理機組和空氣處理機組冷凝水盤出水口設置水封。11.7
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配備供風管系統清洗、消毒用的可開閉檢查孔。十二、各系統管材9.2.房間空調器(額定制冷量>7.1kW)的額定能效指標不小于
3.2.9.3.風機和電機的總效率不小于62%,新風系統、通風系統、空調的風道系統單位風量耗功率分別低于
0.24、0.27、0.30。9.4.對風量不小于
10000CMH
的空氣處理機組采用變頻風機。9.5.空調風管絕熱層的最小熱阻均大于
0.81m2.K/W。9.6.住宅設機械新排風系統設全熱回收(配旁通裝置),熱回收裝置的焓效率大于
55%、溫度效率大于
65%。12.1泳池區供熱熱水系統采用鍍鋅鋼管,空調冷凝水管采用
UPVC
管,保溫材料均為難燃橡塑。12.2
通風管道材料均采用鍍鋅鋼板制作,并按照《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3-2002)的要求設計、施工和驗收。12.3空調風管絕熱層采用
A
級離心玻璃棉保溫。9.7.室內恒溫泳池采用除濕熱泵熱回收機組,全空氣系統最大新風比不小于
70%,根據焓差法對新風比進行控制。十三、暖通綠建專篇9.8
鍋爐的熱效率不小于
92%。13.1.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
IPLV(C)及單元機、分體式空調的能效比均優于
GB50189-2015
限定值。十、環保設計10.1.所有空調、通風設備的運轉部分均采用減振基礎.隔振墊或避振吊架、軟接頭等措施防止固體傳聲。13.2.風機和電機的總效率不小于
62%,新風系統、通風系統、空調的風道系統單位風量耗功率分別低于
0.24、0.27、0.30。10.2
選用低噪聲風機、空調設備。13.3.功能空間均可開窗通風、可實現新風降溫等。13.4.對不同朝向的房間分別設置室內機進行分區控制。不小于
90%主要功能房間均設獨立溫控調節。10.3.環保冷媒:多聯機采用
R410a。10.4.地下車庫廢氣排放口距室外地面2.5m以上,機動車停車庫排風口與環境敏感目標的間距不應小于
10m。13.5.冷熱源臺數及容量合理選擇,多聯式空調主機
IPLV(C)達標。多聯機采用變制冷劑流量及變頻控制。10.5.餐飲廚房油煙排風分別經凈化、除味處理后集中在裙房屋頂高位排放,排放口距敏感目標不小于
10m,排放濃度小于
1.0mg/m3。10.6.泳池區燃氣熱水器煙囪接至
15#房屋頂排放。10.7.垃圾房排風接至裙房屋頂排放,排放口距屋頂人行地面不小于
2m。10.8鍋爐房的燃燒廢氣升至屋面后高空排放。十一、衛生防疫措施13.6.住宅設置帶旁通方式的全熱換氣機組,空調季節回收室內冷熱量。13.7.衛生間、廚房等區域設置機械排風措施保持負壓,以免污染物串通到其他空間。13.8.室外機百葉有效率
85%以上,保證通風散熱良好;室內機設置也要滿足用戶要求(如不直接對床吹等)。住宅室內外機配管長度在機組技術條件允許范圍內。13.9
熱水鍋爐為燃氣熱水鍋爐,燃燒廢氣高空排放,鍋爐熱效率不小于
92%。11.1
通過機械通風設施排除各房間的污濁空氣,排風排放口均高于人體呼吸帶。11.2
集中空調系統的室外進、排氣口間距不小于
5m。第六章
消防設計專篇15一、建筑消防設計風面積≥5%;1、建筑總平面消防設計2.4、防火分隔1.1、消防車道上下層開口之間窗檻墻高度≥1.2m,設有自動滅火系統時,不小于0.8m;防火墻兩側門窗洞口水平距離不小于
2m,轉角不小于
4m;筑物內變配電間、電信間等機房采用防火隔墻與甲級防火門。管道井采用丙級防火門。封閉樓梯間的門采用乙級防火門。二、給排水消防設計消防車道的凈寬度及凈高度均不小于
4
米,轉彎半徑滿足消防車轉彎的要求且消防車道坡度不>8%。。盡端式消防車道設置不小于
12mX12m
的回車場地,對于高層建筑組團設置不小于
15mX15m
的回車場地。1.2、防火間距多(低)層住宅及公建之間的防火間距不小于
6
米。高層住宅及公建之間的防火間距不小于
9
米。高層住宅之間間距不小于
13
米。1、消防用水量各類建筑消防用水量表序號建筑類別室外消火栓室內消火栓自動噴淋1.3、消防車道、室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等處應設置消防安全警示標志。2、建筑單體消防設計(L/s)15(L/s)0(L/s)01234多層住宅多層商業酒店會所15002.1、防火分區及安全出口302015300多(低)層住宅每個單元任一層建筑面積不大于
650
㎡,設一個安全出口;252、本基地的消防總用水量按火災用水量最大一起計算,為
80L/s。多(低)層商業層數不超過
3
層,每層建筑面積不大于
200
㎡且人數不超過
50
人,設一個安全出口;3、室內消火栓給水系統(1)本基地設
1
套共用的臨時高壓消火栓給水系統;共用消火栓泵(1
用
1
備)設于室外地上庫的生活消防合用水泵房內。消火栓系統平時利用高位消防水箱及穩壓泵維持管網的壓力;其中高位消防水箱的有效容積為
18m3,設于酒店后
187米山上,由生活泵間接補水,并設水表單獨計量,且采取了防止消防儲水被挪用的技術措施;穩壓泵(1
用
1
備)由電接點壓力表自動控制,并配置
V=150L
的給水氣壓罐,1臺;消火栓主泵由出水管上的壓力開關或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上的流量開關直接啟動,并直接從地下消防水池抽水滅火。地下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積為
468M3,內含
2
小時室內消火栓、2
小時室外消火栓及
1
小時自動噴淋用水量,因本基地由一路市政管網供水,所以消防水池內考慮室外消火栓的用水量。酒店、會所、商業等公建室內及住宅的每層(含地下室),在樓梯間、公共走道等明顯易取處按消防要求設置帶手提式滅火器的單出口消火栓組合箱。在滅火時均應保證最不利點有二股充實水柱同時到達,多層公建的消防水槍充實水柱不商業中心、酒店防火分區面積不大于
5000
㎡,每個防火分區安全出口均不少于
2
個;地下車庫防火分區面積不大于
4000
㎡,每個防火分區安全出口均不少于2個;2.2、樓梯間形式及疏散多(低)層公建均采用封閉樓梯間,疏散寬度不小于
1.2m,疏散距離滿足消防規范要求;地下車庫疏散距離不大于
60m;2.3、防排煙防煙分區不大于
500
平米,且不跨越防火分區;封閉樓梯間每
5
層通風面積≥2
㎡;建筑面積>100m
2
且經常有人停留的公共建筑房間排煙面積≥2%,通16小于
10
米;。室內消火栓的栓口動壓大于
0.5MPa
時,采用減壓穩壓型消火栓;6、其他滅火裝置(1)為提高初期滅火能力,按規范要求在住宅的公共部位和酒店、商業會所及地下汽車庫的室內,按各危險級并以不超過最大保護距離,配置一定數量的磷酸銨鹽型手提式干粉滅火器,并盡量放置在消火栓組合箱內或周圍的地方;三、電氣消防設計室內消火栓系統供水管均成環狀布置。并在每幢設有室內消火栓建筑物的室外,均設置相應數量的地上式水泵接合器與室內消火栓給水系統相連接。水泵接合器銘牌上應注明供水系統、范圍、額定壓力等信息。4、自動噴淋滅火系統1、系統組成及保護等級確定(1)本基地內的酒店等公建室內,按中危險
II
級布置玻璃球自動閉式灑水噴頭,自動噴淋用水量:30L/S。根據本工程性質及建筑規模,確定該工程采用集中報警系統,消防控制室設在地面一層,設可直通室外安全出口,消防系統對地下車庫、酒店及商業火警進行監視。本系統為智能化全總線報警系統。由若干光電煙探測器、感溫探測器、手動報警開關、消火栓開關、水流指示器和信號閥、濕式報警閥和壓力開關、樓層報警警鈴、輸入、輸出模塊,末端試水裝置和樓層顯示器、消防報警控制器、計算機控制裝置組成,構成完整的消防報警及聯動系統。2、報警設備選擇及設置(2)本基地內設
1
套共用的臨時高壓自動噴淋給水系統,并采用(減壓閥)分區供水方式;共用噴淋泵(1
用
1
備)設于地下車庫的集中消防水泵房內。噴淋系統平時利用高位消防水箱及穩壓泵維持管網的壓力,穩壓泵(1
用
1
備)由電接點壓力表自動控制,并配置
V=150L
的給水氣壓罐,1
臺;噴淋主泵由濕式報警閥組的壓力開關直接啟動,并直接從地上消防水池抽水滅火。地下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積為
468M3,內含
2
小時室內消火栓、2
小時室外消火栓及
1
小時自動噴淋用水量;(3)濕式報警閥組設于酒店一層設備間內,每個報警閥組的控制數量不宜超過
800
個,上下噴頭的最大高差不超過
50
米;地下車庫、酒店及商業設火災自動報警系統。3、消防聯動及控制要求當大樓任意一處發生火災時,消防控制室接受火警信號,并經確認后,聯動相關設備:啟動噴淋泵,消火栓泵,排煙風機;關閉失火區防火卷簾門;打開排煙口;當火災發生時要求立刻切斷的電源有中央空調、康樂設施、廚房等電源。消防栓泵及噴淋泵啟動前要求切斷火災區非消防電源;接通聲光報警控制器、疏散標志燈;消防電梯自動返回首層;消防控制室接收設備動作返回信號。重要消防設備除采用總線模塊聯動外,另設手動直接控制。(4)自動噴頭的動作溫度(除廚房內為
93°C
外)均為
68°C。酒店的每個防火分區和會所等公建的每層水平總干管上,均設一組水流指示器及監控閥,在集中防水房的室外設置相應數量的地上式水泵接合器與室內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相連接。水泵接合器銘牌上應注明供水系統、范圍、額定壓力等信息。4、火災廣播及火警專用通信消防控制室設聲光報警控制器,在公共走廊、設備用房等地設火災聲光報警器,消防控制室設總線制火警電話總機,在各層電梯前室、重要設備用房設火警電話分機,各層公共走廊、樓梯口等處設火警電話插口。電話主機設有自動錄音,并配有市消防局聯絡直通電話。5、室外消火栓給水系統本基地的室外消火栓系統均采用高壓給水系統,室外
SS150
型(DN150)地上式三出口消火栓按間距不超過
120m,沿小區主要道路均勻布置,水源直接接自地上生活消防合用泵房內的消火栓水泵出水管。并滿足室外水泵接合器
15-40m
范圍以內設有室外消火栓。如基地周邊有可利用的已建市政室外消火栓時,本基地內室外消火栓可適當減少。5、消防設施電源供給及接地消防設施由變電所及發電機配電屏分別提供電源,采用雙電源末級配電箱自動切換供電,報警系統另配備
UPS
后備電源。消防系統接地與建筑其它接地共用17地上
丙類儲藏室單間面積≥300m2,單間面積≥50m2接地體,接地電阻R≤1Ω。(無窗)6、應急、疏散照明地上
疏散走道長度≥20m地下車庫、酒店及商業內走道、樓梯間、消防前室及設備房設置帶集中應急蓄電池的應急照明燈及疏散指示標志燈具,集中應急蓄電池箱設置于樓層電氣豎井內。應急、疏散照明電源供電時間不少于
30min。7、漏電火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EC TR 61364:1999 FR-D Nomenclature for hydroelectric powerplant machinery
- 【正版授權】 IEC 61340-4-11:2025 EN-FR Electrostatics – Part 4-11: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Testing of electrostatic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IBC
- 2025年護士年度個人方案
- 企業數字化轉型規劃
- 我的教育故事
- 2025年餐廳工作方案
- 清新風畢業論文答辯模板
- 酒場白酒知識培訓課件
- 2025年感恩父親節活動方案父愛以寬厚的胸膛為我們擋風遮雨演講稿
- 機械助理工程師下半年工作方案演講稿2025年
- 電力系統負荷預測研究綜述與發展方向的探討
- 高三勵志班會主題高考沖刺主題班會
- 4D廚房區域區間管理責任卡
- 全球衛生合作國際援助與醫療外交的重要性培訓課件
- 醫院“無陪護”病房試點工作方案
- JGJT411-2017 沖擊回波法檢測混凝土缺陷技術規程
- 2023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課件
- 【課件】探究影響感應電流方向的因素(課件)
- 《紅軍長征與遵義會議》開辟新的發展道路課件
- 汽車坡道玻璃雨棚施工方案
- 貴州省師范大學貴安新區附屬初級中學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卷(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