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4文言文閱讀(原卷版)_第1頁
專題04文言文閱讀(原卷版)_第2頁
專題04文言文閱讀(原卷版)_第3頁
專題04文言文閱讀(原卷版)_第4頁
專題04文言文閱讀(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4文言文閱讀

學校:姓名:班級:考號:

一、課內閱讀

(2021?廣東東莞?九年級期末)醉翁亭記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娜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

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設?山之僧智仙也。名

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平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

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酎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低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

而亙肥。釀泉為酒,泉杳而酒洌;山肴野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

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

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

A.行之者誰(命名)B.佳木布而繁陰(茂盛)

C.雜然而前陳?者(陳列,擺開)D.太守歸?而賓客從也(往返)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3.《醉翁亭記》作于歐陽修被貶受挫時,你從作者的生活志趣中得到哪些啟發?

(2021?廣東河源?九年級期末)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

所欲也。一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

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英甚

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

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獻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互

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死亦我所惡?/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B.非獨賢者有盡心也/斯號陋室,惟吾德馨

C.呼爾而與之/大與玄與山巧水

D.鄉為身死而不受/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5.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6.在孟子看來,什么情況下,即使遇到禍患也會挺身而出?(清用原文回答)

(2021?廣東汕尾?九年級期末)閱讀下面文本,完成小題。

岳陽樓記(節選)

范仲淹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

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眼,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橘儲揖摧,薄暮

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殍影沉壁,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2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一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之,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

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7.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1)此則岳陽樓之木理也

(2)去國懷鄉

(3)邢酒臨風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日星隱曜,山岳潛形。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遷客騷人”游覽洞庭湖時或悲或喜,但景物優美,所以產生的感情都是一樣的。

B.“春和景明''的時候,登上岳陽樓,偶爾也會有“去國懷鄉”“滿目蕭然”的情懷。

C“浮光躍金,靜影沉壁''描述了洞庭湖在日光下,水面上波光粼粼的動人景象。

D.”微斯人,吾誰與歸”,表明了作者愿與“古仁人”同道的曠達胸襟和遠大抱負。

(2021?廣東揭陽?九年級期末)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

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

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

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

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0.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1)二者不可隼兼()

(2)所惡有甚于死者()

(3)跳爾而與之()

11.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12.對選文內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誤的一項是()

A.《魚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經典之作《孟子》,《孟子》記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張、哲學主張及個人修

養。《魚我所欲也》從怎樣對待生與死、義與利的角度,闡述了孟子的主張:人性是惡的。

B.本文開篇運用比喻論證方法,以魚和熊掌為喻,論述了人生的選擇應以"義'’為重,必要時要“舍生而取

義”,同時批判了那些見利忘義的人。

C.“非獨賢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等這些善心。

D.面對生死抉擇的時候,那些“舍生取義”者的表現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荷得”“所惡有甚于死者,故

患有所不辟

13.(2021?廣東佛山?九年級期末)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醉翁亭記

①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哪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

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平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③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低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

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萩,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

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

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4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怠思相同的一項是()

A.醉翁之尊不在酒/獸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B.太守歸賓客叢也/擇其善者而叢之

C.至于復者歌于途饞勢競上

D.往來而不絕者/佛印絕類彌勒

⑵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伍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3)結合選文,分析第③段太守"醉''的原因及寫太守"醉''的作用。

(2021?廣東?東莞市長安培英初級中學九年級期末)課內文言文閱讀

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

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

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

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互

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4.解釋下列加卓承塔的意思。

①故審有所不辟也()②螂爾而與之()③是亦不可以?乎()

1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1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理解,不無硯的一項是()

A.作者以嚴肅的態度,莊重的言辭,闡述了“生''與"義”的關系,指出舍生取義是人的本心。

B.文天祥寧死也不投降,他的行動體現了孟子“舍生取義''這一主張。

C.作者用“不受嗟來之食”和“不辯禮義”接受“萬鐘”兩個例子,從正面論證了中心論點。

D.孟子認為: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像賢者那樣,把義放在首位,必要時還要做的“舍生取義”。

(2021?廣東陽江?九年級期末)閱讀下面課內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

曹劌論戰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日:“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

未能遠謀。”乃人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日:“小惠未編,

民弟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

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日:“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日:“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

之。劌日:“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

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齊西伐我/又患無碩用、名人與游

B.犧牲玉帛,弗敢沖也/萬鐘于我何加焉!

C.戰則請叢/便舍船,從口入

D.忠之展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展

1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⑵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19.曹劌認為“肉食者”未能“遠謀”,那么,他自己的“遠課”表現在哪些方面?

20.(2021.廣東佛山.九年級期末)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日:“大王加惠,

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6

秦王謂唐雎白:“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魂,而君以五十里

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恚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

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日:“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

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

頭搶地爾。"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

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房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衩降于天,與臣而

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縮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

者,徒以有先生也。”

(I)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秦王像人謂安陵君曰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

B.4秦火韓亡魏/北山愚公者,年縣九十

C.公亦嘗國天子之怒乎/聞所未日

D.長跪而啰之曰/改容式車,使人稱謝

(2)石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

(3)結合選文,簡要概括唐雎使秦王屈服的過程。

(2021.廣東佛山.九年級期末)醉翁亭記

歐陽修

①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耶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

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崢回路轉,有亭翼然睜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雄?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雀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水之酒也O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杳,佳木秀而繁陰,

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學"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③至于々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低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C臨溪而漁,

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獲,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

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交間者,太守醉也。

④巳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嗚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

鳥如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2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有亭翼然順于泉上者/執策而防之

B.醉翁之茸不在酒/茸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C.四時之量不同/至若春和蒙明

D.至于”者歌于途終篋曳屣

2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23.請找出選文中把“樂”和“醉”聯系起來的句子,并說明它表達的作者志趣。

24.(2021?廣東江門?九年級期末)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問題。

醉翁亭記

歐陽修

①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哪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

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倏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平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③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低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

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杳而酒洌,山肴野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

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

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8

⑴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醉翁之富不在酒

②咽溪而漁,溪深而魚肥

③游人孝而禽鳥樂也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

(3)下列對選文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木文通過對醉翁亭秀麗風光的描寫和對游人之樂的敘述,表達了作者對美好山川的熱愛和與民同樂的情

懷,抒發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懷的放曠情懷。

B.這篇散文中,有景物的描寫,人事的敘述,而這三者都生動而含蓄委婉地表現了歐陽修貶官之后的特殊

心境。

C.本文第③段以醉翁亭的美麗風光為背景,寫滁人的游樂和太守的宴飲,描繪出一幅與民同樂圖

D.本文描寫了眾百姓一派閑適快活、安詳和平的景象,但太守自己卻“頹然乎其間”,形象地描繪出太守精

神不振、借酒澆愁的樣子。

(2021?廣東惠州?九年級期末)湖心亭看雪

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掂衣衣爐火,

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場,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

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

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嘀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2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旦日,客從外來

B.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叫不知人之樂/余強飲三大白加別

C.拉余同飲/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D.”下船/業郡下,詣太守

26.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雪淞沆物,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2)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7.結合原文分析:舟子為什么認為作者“癡”?

(2021?廣東珠海?九年級期末)湖心亭看雪

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挑盤衣爐火,

獨往沏心亭看雪。霧淞沆砌.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

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

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2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湖中人鳥聲俱繼/沿溯阻絕

B.上下一?白長煙一?空

C.一童子燒酒爐.沸/居天下之氐位

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士別三日,即里刮目相待

29.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余孥一小舟,擁曩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2)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30.作者用“痕”“點"芥”“粒”等量詞寫雪景,有何作用?

(2021.廣東肇慶.九年級期末)課內文言文閱讀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

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乳,益慈圣

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

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

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10

當余之從師也,負送曳成,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破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

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

繡,戴朱繆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炸然若神人;余則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恭艷意。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苦此。

3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含義。

(1)以是人多以書像()余(2)援疑圾()理(3)同舍生皆被()綺繡

32.翻譯文段中畫線的句子。

(1)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2)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33.下列關于上文的敘述,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運用細節描寫,寫出了作者謹于求學、

渴求知識的情狀。

B.上文第一段作者通過自己青少年借書求師之難、饑寒奔走之苦,使文章說理形象生動,可信度增強。

C.文中多用對比手法,例如把“先達德隆望尊''與"門人弟子填其室''進行對比。

D.作者寫這篇文章是為了向人仁展示自己成長之路的曲折與艱辛。

(2021?廣東東莞?九年級期末)會靈帝崩,太子即位,太后臨朝。大將軍何進與袁紹謀誅宦官,太后不

聽。進乃召董卓,欲以脅太后。卓到,廢帝為弘農王而立獻帝,京都大亂。卓表太祖為驍騎校尉,欲與計

事。太祖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卓遂殺太后及弘農王。太祖至陳留盡散家名合義兵將以誅卓。初,公為

兗州,以東平畢諾為別駕。張邀之叛也,邀劫諧母弟妻子。公謝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謳頓

首無二心,公嘉之,為之流涕。既出,遂亡歸。及呂布破,諧生得。眾為諧懼,公曰:“夫人孝于其親者,

豈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為魯相。

(節選自陳壽《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有刪改)

【注】①太祖:與下文中的“公”均指曹操。②間:私自,偷偷地。③東平:古地名,在今山東泰安。別駕:

古官職名。

3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A.大將軍何進與袁紹謀?誅宦官7深謀?遠慮

B.終以脅太后/欲與計事

C.遂自歸/河曲智叟亡以應

D.里呂布破/業魯肅過溫陽

35.用三條“尸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太祖至陳留盡散家財合義兵將以誅卓

36.結合選文,說說曹操有哪些過人的美德。

(2021?廣東河源?九年級期末)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景公問晏子曰:“古之蒞國治民者,其任人何如?”晏子對弓:“地不同生①,而任之以一種②,責其俱

生不可得;人不同能,而任之以一事,不可責遍成。責焉無已,智者有不能給;求焉無果③,天地有不能賺

也。故明王之任人,諂諛不邇乎左右,阿黨④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長不強其短任人之工不強其拙。此任人之

大略也。”

(節選自晏子《晏子春秋?內篇問》)

【注釋】①生:性質,質地。②種(zhong):莊稼。③晨(yan):滿足。④阿黨:徇私枉法。這里指徇私枉

法的人。

3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其住人何如(任用)

B.責其俱生不可得(全,都)

C.故明王之任人(因此,所以)

D.此任人之大監也(謀略)

38.請用三條“尸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任人之長不強其短任人之工不強其拙

39.請根據選文簡要概括晏子的用人主張。

(2021?廣東汕尾?九年級期末)閱讀下面文本,完成小題。

自古一代帝王之興,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諸賢,無愧乎此。仲淹初在制中,遺宰相書,極論

12

天下事,他日為政,盡行其言。諸蒿孔明草廬始見昭烈①數語,生平事業備見于是。豪杰自知之審,類如是

乎!考其當朝,雖不能久,然“先憂后樂”之志,海內固巳信其有弘毅之器②,足任斯貴,使究其所欲為,豈

讓古人哉!

(節選自《宋史》)

[注]①昭烈,指劉備,劉備謚號昭烈帝。②弘毅之器:堅毅品德和遠大志向。

40.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二代明世之臣而或長煙;空

B.極論天下事此樂何極

C.然“先憂后樂”之志然*則何時而樂耶

D.盡行基言居廟堂之高則憂基民

41.請用三條給文中畫線句子標劃出停頓。

海內固己信其有弘毅之器

42.結合兩段選文,說說范仲淹為什么被稱為“一代名世之臣”。

(2022?廣東韶關?七年級期末)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識李?觀虎

王戎①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②諸兒競走我之唯戎不動。人問之,冬日:“樹在道旁

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魏明帝于宣武場上斷虎爪牙,縱百姓觀之。王戎亦往看。虎承間③攀欄而吼,其聲震地,觀者無辟易顛仆,

戎淡然不動,了無懼色。

【注釋】①王戎:西晉名士,竹林七賢之一。②折枝:壓斷枝條。③承間:趁機。

43.下列加點詞語意思不同的一項是()

A.樹在道旁而多子羊腸小道

B.縱百姓觀之稍縱即逝

C.王戎力往看有朋自遠方來,不力樂乎

D.[無懼色一走[之

44.請用三條“廣給文中畫橫線句子斷句。

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

45.請結合選文內容說說王戎是一個怎樣的人?

46.(2021?廣東佛山?九年級期末)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御史大夫韓安國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為中大夫。吳處反時,孝王使安國為將,安國持重,以故

吳不能過梁。

建元六年,安國為御史大夫。匈奴來請和親,天子下議。大行王恢,燕人也,教為邊吏,習知胡事。

議日:“漢與匈奴和親,率不過數歲即復倍約。不如勿許,興兵擊之。”安國日:“今匈奴負戎馬之足懷

禽獸之心遷徙鳥舉難得而制也。存其地不足以為廣,有其眾不足以為疆,自上古不屬為人。漢數千里爭利,

則人馬罷,虜以全制其敝。且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納,擊之不便,不如和親。”于是上許和親。

(節選自《史記?韓長孺列傳》有刪節)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吳楚原時叛亂

B.率不過數歲即復倍約大抵,大多

C.以故吳不能?過梁過錯

D.自上古不用為人屬于

(2)請用“尸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今匈奴負戎馬之足懷禽獸之心遷徙鳥舉難得而制也

(3)結合選文,簡要分析韓安國是個怎樣的人。

(2021?廣東?東莞市長安培英初級中學九年級期末)課外文言文閱讀

李密,字令伯,犍為武陽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時年數歲感戀彌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

母劉氏,也自撫養,密奉事以孝謹聞。劉氏有疾,則涕泣側思,未嘗解衣,飲膳湯藥必先學后進。有暇則

講學忘疲,而師事譙周,周門人方之游夏①。

少仕蜀,為郎。黎使吳,有才辯,吳人抄之。蜀平,秦始初,詔征為太子洗馬。密以祖母年高,無人

奉養,遂不應命。乃上疏《陳情表》。

帝覽之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召。

(選自《晉書?列傳第五十八》,有刪改)

[注]①游夏:孔子的學生子游和子夏,他們在文學上皆很有造詣。

14

4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不生硬的一項是()

A.吳人稱之(稱贊)B.零自撫養(親自)

C.掣使吳(多次)D.飲膳湯藥必先學后進(曾經)

48.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密時年數歲感戀彌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

49.結合選文,說說皇帝“乃停召”李密的原因。

(2021?廣東陽江?九年級期末)閱讀下面課外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

青龍①時,禁地多鹿。有詔殺鹿者死,并籍②其家:有不告者同罪。禁地廣輪千余里,鹿日蕃■息,百

姓痞之。是時蜀兵數犯境,帝問高柔日:“安得猛士,使守西界,而虜不敢犯乎?”柔對日:“臣聞圣王

用兵,百獸皆可使戰。今禁地有鹿可萬頭,陛下何不使之?"帝笑曰:“聞有驅虎豹而軍者矣,未聞使鹿

也。”柔曰:“何但鹿,雀亦可使。昔衛懿公有乘軒③之鶴,而民不得余粳稻④,戎人伐之,公使國人逆

之,國人不往,皆曰:'使鶴'。今天下未一戎馬在郊正宜積谷養民以卒大業。而乃有獵禁,群鹿暴犯,

殘食生苗,民雖障防,勢不敢御,至如滎陽⑤左右,周數百里,歲略不收。方今天下,生財者少,而鹿之

所損者多,卒有兵戎之役,水旱之災,何以待之?”于是帝悚然,更令使民得捕鹿,無傷禾稼。

【注】①青龍:三國時魏明帝(西睿)的年號。②籍:沒收入官,③軒:古代一種有帷幕而前頂較高的車。

④梗稻:水稻的一種。⑤滎陽:地名。

5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是時蜀兵藜犯境(多次)B.戎人伐之(砍伐)

C.串數百里(周圍)D.李有兵戎之役(突然)

51.請用三條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今天下未一戎馬在郊正宜積谷養民以卒大業

52.請根據內容,用不超過10個字概括出來作為標題,并分析魏明帝更改法令的原因。

53.(2021?廣東佛山?九年級期末)閱讀回答問題。

宋有富人,天雨墻壞。英子日:“不筑且有盜。”英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盧獷財,其家官尸其子

而疑鄰人之父。昔者鄭武公欲伐胡,乃以其子委之。因問群臣白:“吾欲用兵,誰可伐者?”關其思日:

“胡可住。”乃戮關其思,日:“胡,兄弟之國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聞之以鄭為親己而不備鄭鄭

人襲胡取之。此二說者,其知皆當矣,然而甚者為戮,薄者見疑。非知之難也,處知則難矣。

(節選《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1)下列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暮而果大宰其財丟失

B.家甚削其子同“智”,聰明

C.乃以其子考之嫁

D.胡可伐*攻打

(2)請用“尸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胡君聞之以鄭為親己而不備鄭鄭人襲胡取之

(3)簡要概括鄰人之父被“疑”、關其思被“戮”的原因,并說說你從中獲得的啟示。

(2021?廣東佛山?九年級期末)田弘,字廣略,高平人也。魏永安中,陷于萬俟丑奴。爾朱天光入關,

弘自原州歸順,授都督。及太祖申統眾,弘求哂見,乃論世事,深被引納,即處以小?之任。平蜀之后,

梁信州刺史蕭韶等各據所部,未?朝化,詔弘討平之。又討西平叛羌及鳳州叛氐等,并破之。弘每臨陣摧

鋒直前身被一百余箭破骨者九,馬被十矛,朝廷壯之。信州群蠻反,又詔弘與賀若敦等平之。弘雖武將,

而動遵法式,百姓頗安之。

(選自《周書?田弘傳》,有刪改)

5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不無顧的一項是()

A.及太祖初統眾(剛剛)

B.弘求遇多(拜見)

C.即處以小亭之任(為壞人效力的人)

D.未叢朝化(聽從)

55.請用三條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弘每臨陣摧鋒直前身被一百余箭破骨者九

56.結合選文,簡要分析田弘是個怎樣的人。

16

57.(2021?廣東江門?九年級期末)閱讀下面選段,完成問題。

景公羊于壽宮,睹長年g薪者,面有饑當。公悲之,喟然嘆曰:“令吏養冬!"晏子曰:“臣聞之,

樂賢而哀不肖,守國之本也。今君愛老,治國之本也。“公笑,有春色。晏子曰:“圣王見賢以樂賢見不

肖以哀不肖今請求老弱之不養穌窠之無室者,論而共秩焉。”公曰:“諾。”于是老弱有養,鰥寡有室。

(選自《晏子春秋》)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景公湃于壽宮/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

B.睹長年負?薪者/負?勢競上

c.面有饑色/征于e,發于聲,而后喻

D.令吏養之?/水陸草木之?花

(2)請用三條“U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圣王見賢以樂賢見不肖以哀不肖今請求老弱之不養鰥寡之無室者

(3)結合選文談談,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2021?廣東惠州?九年級期末)李孝恭平江南

唐武德六年,輔公祐盡,詔趙郡王李孝恭等討之。將發,勺將士宴集。命取水,忽變為血,在座皆失

包。孝恭自若曰:“'禍福無門,唯人所召。'毋疑,此乃公裕授首之征也。”遂飲而盡之,眾心為安。

先是,賊將拒險邀戰,孝恭堅壁不出,以奇兵.其糧道。賊饑,夜薄李營,孝恭堅臥不動。明日,以羸兵

扣賊營挑戰,別選騎裨以待。俄而嬴兵卻,賊追北且囂,遇祖尚,羊戰,遂敗。趙郡王乘勝破其別陣輔公

海窮走追的生擒之江南悉平。

(劉的《舊唐書.李孝恭傳》)

5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

A.輔公祐?反(造反)B.與?將士宴集(給)

C.以奇兵絕其糧道(斷絕)D.遇祖尚,尊戰(迫近,接近)

59.請用“/”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

趙郡王乘勝破其別陣輔公幫窮走追騎生擒之江南悉平

60.結合選文簡要分析李孝恭的個性特點。

(2021?廣東珠海?九年級期末)廖德明,字子晦,朱文公高弟也。少時謁夢大乾,夢懷刺①候謁廟虎下,

謁者索刺,出諸袖,視其題字云“宣教郎廖某“,遂覺。后登第,改秩,以宣教郎宰閩。請迓②者及門,思前

夢,恐官止此,不欲行。親朋交相勉,乃質之文公。公曰:“待徐思之。“一夕,忽叩門曰:“得之矣。''因指

案上物曰:“人與器物不同,如筆.止能為筆,不能為硯;劍止能為劍,不能為禁;故其成毀久逸,有一定不

易之數。惟人則不然,虛靈知覺,萬理兼該,固有朝為跖③而暮為舜者,故其吉兇禍福亦隨之而變,難以

一定言。今子赴官但當充廣德性力行好事前行不足芥蒂。”子晦拜而受教。后把麾持節,官至正郎。

(節選自《鶴林玉露》)

【注釋】①刺:名帖,相當于后來的名片。②迓y歸迎接。③跖zhi:人名用字。春秋時大盜,當時人稱為

“盜跖”。

6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不無硼的一項是()

A.夢懷刺候用屆慶卜(拜訪)

B.請迓者季門(到)

C.乃原之文公(質問)

D.凰有朝為跖而暮為舜者(本來)

62.請用三條“尸給文中的畫線句子斷句。

今子赴官但當充廣德性力行好事前夢不足芥蒂

63.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從朱文公給廖德明解夢的話語中得到的啟示。

(2021?廣東肇慶?九年級期末)課外文言文閱讀

唐雎說信陵君戒驕

信陵君殺晉鄙,救邯鄲,破秦人,存趙國,趙王自郊迎。唐雎謂信陵君曰:“臣聞之日,事有不可知

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日:“何謂也?”對曰:“人之憎我也,不可

不如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殺晉鄙,救

邯鄲,破秦人,存趙國,此大德也。今趙王自郊迎,卒然見趙王,臣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無忌

謹受教。”

(選自《戰國策魏策》)

18

64.下列各項中,加點同語怠思相同的一項是()

A.吾有傍于人也繾高望重B.趙王同郊迎/上月勞軍

C.救邯鄲,跋秦人像鏡重圓D.有趙國/雖我之死,有子有焉

65.請用三條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66.結合選文,分析信陵君對唐雎的勸諫欣然接受的原因是什么。

(2021?廣東深圳?九年級期末)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①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哪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

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

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之意

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杳,佳木秀而繁陰,

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③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偃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

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

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酹,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

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酹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醉翁亭記》)

【乙】亭以雨名,志①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風②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木,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

雨麥于岐山③之陽,其占為有年④。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⑤乃雨,甲子又雨,民以

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夫相與懷⑥于野,憂者以樂,病者

以愈,而吾亭適成。

(選自蘇軾《喜雨亭記》,有刪改)

【注】①志:記。②③扶風,岐山:均為地名,在今陜西省。④占:占卜。有年:指豐收。⑤乙卯:古代

用干支紀日。文中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別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⑥件(bian):高興,快樂。

67.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醉翁之亭不在酒

(2)佳木涔而繁陰

(3)民方以為憂

(4)甲子又用

68.將文言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官吏相與慶于庭。

69.下列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甲文用一個“樂”字為主線,把眾多內容連綴在一-起,而這些“樂”,都是為了突出作者的自我陶醉之樂。

B.甲、乙兩文中亭子命名的由來:甲文以作者的號來命名,而乙文以這件久旱逢甘霖的真事命名。

C.甲文第①段是交待醉翁亭的環境位置.,由群山到瑯珊山,由L及泉,由泉及亭,又由亭名引出太守的醉

翁之意,內存的脈絡是連貫的。

D.甲、乙兩文都表達了作者被貶后寄情山水的憂樂之意和愁苦之情。

70.讀了甲乙兩文,你從歐陽修和蘇軾身上得到了什么啟示?請結合自身實際談談獲得的啟示。

(2021.廣東深圳.九年級期末)閱讀下面選文,完成小題。

【甲】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娜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

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

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

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上水之樂,得之心而富之酒也。

(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吾故人黎等①,字希聲。治《春秋》有家法,歐陽文忠公喜之。然為人質木遲緩,劉貢父戲之為“黎

檬子②”,以謂指其德,不知果木中真有是也。一日聯的出,聞市人有唱是果鬻③之者,大笑,幾落馬。今

吾謫海南,所居有此,霜實累累。然二君皆入鬼錄。坐念故友之風味,豈復可見?劉固不泯于世者,黎亦

能文守道不茍隨者也。

(選自蘇軾《黎檬子》)

20

注:①黎北宋著名經學家。斛,音chiin。②黎檬子,水果名。③泄,音yib賣。

71.解釋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詞。

(1)有亭翼然順于泉上者

(2)飲少輒醉

(3)除《春秋》有家法

(4)豈家可見

72.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珊也。

(2)聞市人有唱是果掰之者,大笑,幾落馬。

73.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作者歐陽修便是【乙】文所提“歐陽文忠公”,因他謚號為“文忠”,故稱“歐陽文忠公”,他與【乙】

文作者蘇軾都名歹。唐宋八大家

B.【甲】文開篇由寫全景入手,層層推進,寫遠景、近景,最后于“峰回路轉''處推出主景—醉翁亭。寥

寥數語,神形兼備,給人身臨其境之感。

C.【乙】文最后一段寫出了劉、黎二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共同特點。

D.【乙】文劉貢父戲稱黎金亨為“黎檬子”,是因為他長得像黎檬子。

74.【甲】【乙】兩文都是作者被貶后的作品。請結合兩文內容,簡析他們在生活態度方面的柞同之處。

(2021?廣東深圳?九年級期末)閱讀下面選文,完成小題。

【甲】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哪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

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富之酒也。

(節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

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①飲輒盡,

期在必醉。既胖而退,曾不吝情去留⑦。環堵蕭然③,不蔽風日;短禍穿結④,簞瓠屢空,晏如母也。常著文

率自娛,頗示已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⑥。

(節選自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注釋】①造:至I」,往。②吝情去留:吝情,舍不得;去留,指離開。③環堵蕭然:四面土墻空空蕩蕩。

堵,墻壁;蕭然,空寂的樣子。④短褐穿結:粗布短衣打滿補丁。⑤晏如:安然自若的樣子。⑥自終:過

完自己的一生。

75.解釋下烈加點的詞。

(1)名之者誰

(2)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3)好讀書

(4)不蔽風日

76.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77.請從兩篇選文中選取恰當的語句填空。

(1)以下是關于醉翁亭的一副對聯,請從甲文中選一個恰當的沿句將對聯補充完整。

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亭影不孤。

(2)“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與乙文句所表達的語意最為接

近。

78.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一句的斷句是正確的。

B.乙文連用多個“不”字,突顯五柳先生與世俗格格不入,表現了他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

C.醉翁和五柳先生都喜歡喝酒,他們喝酒的用意也是相同的。

D.甲文作者歐陽修是北宋文學家,他與同時代的范仲淹都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

79.甲乙兩文都表現了人物的“樂”,然而醉翁與五柳先生的“樂”各不相同,請結合甲乙兩文進行分析。

(2021?廣東佛山?九年級期末)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22

醉豺亭記

歐陽修

環滁皆口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哪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

瀉出于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