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考地理二輪復習高考非選擇題專練專練八以世界典型區域為背景的綜合題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高考地理二輪復習高考非選擇題專練專練八以世界典型區域為背景的綜合題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高考地理二輪復習高考非選擇題專練專練八以世界典型區域為背景的綜合題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高考地理二輪復習高考非選擇題專練專練八以世界典型區域為背景的綜合題含解析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專練八以世界典型區域為背景的綜合題1.(2024·湖北華中師大一附中高考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菲爾德斯半島面積約為40平方千米,作為喬治王島上最大的無冰區,是進行南極科學探討的志向場所。半島年平均大風日數為133天,地層主要由玄武巖、火山碎屑巖等組成。菲爾德斯半島是南極生物分布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下圖為我國某次南極科考土壤樣品采樣點簡圖,下表為長城站的氣候資料。季節平均氣溫/℃季平均降水量/mm春季-2.6119.5夏季1.0136.1秋季-1.5169.8冬季-5.8120.8(1)菲爾德斯半島是南極洲最潮濕的地區,試分析緣由。(2)各采樣點的地表均有一層棱角狀礫石平鋪在土壤的表面,稱之為漠境礫冥。請推想漠境礫冥的形成過程。(3)菲爾德斯半島上幾乎見不到植食性或雜食性鳥類,而全為肉食性鳥類,試分析緣由。(4)有人建議將菲爾德斯半島建設成為南極旅游的目的地,你是否贊同?請說明理由。解析:第(1)題,從圖中看菲爾德斯半島位于南極洲緯度較低處,溫度較南極洲大陸高,降水較多,空氣中水汽較多;三面環海,海洋性氣候明顯,海洋暖濕空氣在半島登陸易形成降水;南極大陸氣候冷干,因此菲爾德斯半島成為南極洲最潮濕的地區。第(2)題,材料中“地層主要由玄武巖、火山碎屑巖等組成”,因此漠境礫冥的形成過程首先是地質時期巖漿活動猛烈,地表玄武巖、火山碎屑巖廣布。棱角分明棱角狀礫石的形成緣由是氣溫日改變和季節改變較大,巖石熱脹冷縮作用猛烈;降水較豐富,巖石的裂隙中水的凍融作用猛烈。組成棱角狀礫石的碎屑物質,一般因原地積累或搬運距離很短,因此磨圓度極低,分選很差,形態各異。第(3)題,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菲爾德斯半島上終年氣溫較低,不適合生長大型植被,植物以地衣、苔蘚和藻類等低等植物為主,因此幾乎見不到植食性或雜食性鳥類。南極周邊海疆磷蝦和魚類資源極為豐富,為鳥類供應了大量食物,因此全為肉食性鳥類。第(4)題,南極旅游開發難度較大,面臨的主要困難是大風雪,冰縫、雪盲、凍傷、曬傷、生態環境脆弱、補給困難等,因此可以大量安置游客的地點不多。從圖中看菲爾德斯半島緯度較低,氣候較為相宜;極地景觀環境獨特,巡游價值高;無極夜現象,可開展旅游的時間較長;距離其他大陸相對較近,補給足夠。答案:(1)緯度較低氣溫較高,海面蒸發較旺盛,水汽較足夠;半島(面積狹小)四周海疆廣袤,氣候海洋性強;多大風天氣,水汽在半島遇冷降溫,降水較豐富。(2)地質時期巖漿活動猛烈,地表玄武巖、火山碎屑巖廣布;氣溫日改變和季節改變較大,巖石熱脹冷縮作用猛烈;降水較豐富,巖石的裂隙中水的凍融作用猛烈;經過風力、流水等外力的侵蝕、搬運和積累作用,形成漠境礫冥。(3)半島植物以地衣、苔蘚和藻類等低等植物為主,缺少大型植物,植食性鳥類食物匱乏;島嶼周邊海洋面積廣袤,磷蝦和魚類資源極為豐富,為肉食性鳥類供應豐富食物來源。(4)贊同。理由:緯度較低,氣候較為相宜;極地景觀環境獨特,巡游價值高;無極夜現象,可開展旅游的時間較長;距離其他大陸相對較近。(任答2點)不贊同。理由:多大風、暴風雪等氣象災難;面積狹小,基礎設施匱乏,接待實力有限,旅游環境承載力小;生態環境脆弱,易造成生物多樣性削減;對南極科學探討活動產生干擾。(任答2點)2.(2024·湖北宜昌市一中高考模擬)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貝殼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樹種之一,喜溫熱潮濕氣候,是中性喜光樹種,幼樹較耐陰,根深,長成參天大樹須要兩百多年。大屏障島(見下圖)歷史上曾是貝殼杉的天堂,原是無人荒島,后來毛利人登陸大屏障島,毛利人對貝殼杉懷有特別的敬意。當歐洲殖民者踏上大屏障島之后,大肆砍伐貝殼杉,將貝殼杉通過漂流的方式從森林運到沿海港口,用貝殼杉建立房屋、修造船舶并將大量原木出口海外。殖民者還用貝殼杉木修筑了一座貝殼杉大壩。貝殼杉自然林遭到嚴峻破壞。20世紀后半期,當地政府重視貝殼杉林的生態復原。(1)簡述歷史上大屏障島與新西蘭大部分地區相比,成為貝殼杉的天堂的條件。(2)推想殖民者修筑貝殼杉大壩的緣由。(3)分析大量砍伐貝殼杉給當地生態帶來的威逼。(4)在貝殼杉林復原過程中,有人認為可以混交引入其他樹種,你是否同意,并說明理由。解析:第(1)題,讀材料可知,貝殼杉喜溫熱潮濕氣候,是中性喜光樹種,視察大屏障島圖發覺其緯度較低,熱量足夠,受海洋影響,冬季氣溫高于0℃;冬季全球氣壓帶整體南移,受副熱帶高氣壓帶限制,盛行下沉氣流,多晴朗天氣,光照足夠;且材料中提到大屏障島原是無人荒島,后來毛利人登陸大屏障島,毛利人對貝殼杉懷有特別的敬意,說明開發歷史短,受人類影響小。第(2)題,由材料可知,當歐洲殖民者踏上大屏障島之后,大肆砍伐貝殼杉,將貝殼杉通過漂流的方式從森林運到沿海港口,用貝殼杉建立房屋、修造船舶并將大量原木出口海外。讀圖可知大屏障島面積較小,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部分河段有險灘、急流,原木難以漂移通過;修筑大壩蓄水便于限制水位、穩定流速,有利于將原木順當漂流到沿海地區。第(3)題,材料中提到,貝殼杉長成參天大樹須要兩百多年,說明貝殼杉生長緩慢,一經破壞難以復原,大量砍伐會造成森林資源枯竭;植被覆蓋率降低,森林保持水土實力下降,簡單誘發水土流失;森林植被削減,野生動物棲息地和食物來源削減,導致野生動物銳減,生物多樣性削減。第(4)題,該題型即可同意也可不同意;同意引入其他樹種,應從主動方面分析,如:能在短時間內復原森林植被,提高植被覆蓋率,改善小氣候,減輕水土流失;為野生動物營造多樣化生存環境,提高生物多樣性。不同意引入其它樹種,應從消極方面分析,如:可能導致外來物種入侵,減小貝殼杉的生長空間;其他樹種在種間競爭中也可能處于劣勢,成活率低,長勢差;人工干預消耗人力物力,增加經濟成本。答案:(1)緯度較低,氣候溫柔,冬季氣溫高于0℃;受西風帶限制時間較短,影響較弱,夏季能受副熱帶高氣壓帶限制,光照條件較好;開發歷史較晚,且毛利人對貝殼杉的敬意使得歷史上貝殼杉受人為干擾較小。(2)大屏障島面積較小,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部分河段有險灘、急流,原木難以漂移通過;修筑大壩便于限制水位、穩定流速,有利于將原木順當漂流到沿海地區。貝殼杉林茂密,就地取材。(3)貝殼杉生長緩慢,一經破壞難以復原,造成森林資源枯竭;缺少林冠攔截和枯枝落葉涵蓄,地表徑流加強,誘發水土流失;棲息地和食物來源削減,導致野生動物銳減,生物多樣性削減。(4)同意:混合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