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語文系統總復習:文言文翻譯題目的解題技法_第1頁
2025年高考語文系統總復習:文言文翻譯題目的解題技法_第2頁
2025年高考語文系統總復習:文言文翻譯題目的解題技法_第3頁
2025年高考語文系統總復習:文言文翻譯題目的解題技法_第4頁
2025年高考語文系統總復習:文言文翻譯題目的解題技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講千年古人語,譯作今時言——文言文翻譯一、命題角度翻譯文言文句子是對文言文閱讀能力的綜合考查。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層級,一共包括五個方面:(1)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3)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5)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翻譯文言文句子不僅直接對應第五個方面,而且包含了對前四個方面的考查。根據歷年高考真題,以及高考閱卷評分的實際情況,該類題得分點主要包括兩大方面:一是整個句子的大意,往往在2分左右;二是句中的關鍵實詞(主要包括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偏義復詞等)、特殊用法(詞類活用)、文言句式[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和省略句]等,命題者一般在一道小題中設置三個左右這樣的得分點,每個1分。根據文言文翻譯命題選材和閱卷評分時指定的得分點來分析,翻譯題的選材主要有如下幾個特點:(1)含有重點實詞的句子;(2)含有詞類活用現象的句子;(3)含有古漢語特殊句式的句子;(4)只有聯系上下文才能準確理解的句子。文言文句子翻譯為文言文閱讀的重中之重,近年全國卷賦分10分,2020年新高考全國卷Ⅰ、Ⅱ賦分8分。命題特點如下:(1)選句有二,句子不甚長,多為敘事性的,兼有陳述句、疑問句或感嘆句。(2)考點全面而突出。全面:從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重要虛詞到特殊句式,乃至語氣、文意通順,多有涉及。突出:對關鍵實詞、文意通順的考查。(3)賦分重點是關鍵實詞,生僻字是得分難點。二、解題技法方法一知識遷移法在文言文句子翻譯中,知識的積累是基礎,遷移是目的;只知積累,不能遷移,是知識的“書櫥”;只想著考場發揮,不注重積累,結果必然是竹籃打水。文言文需要綜合的知識基礎,積累的內容包括重要的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實詞又包括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偏義復詞等。積累的途徑包括課本、成語、做過的練習題。(一)從課本中遷移試題中的重要實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常常可以從課本中找到依據。

(2017·全國卷Ⅰ)把下面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弘微口不言人短長,而(謝)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論,弘微常以它語亂之。

解析:臧否,褒貶。《出師表》中有“陟罰臧否,不宜異同”。答案:而謝曜喜歡褒貶人物,謝曜每每發表議論,弘微常說其他的事岔開話頭。

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并注意加點的字的翻譯。又僉都御史趙開心素為(馮)銓所忌,相繼構陷去官,乞矜察。

解析:素,向來,《鴻門宴》中有“素善留侯張良”。矜,一詞多義,有憐憫、夸耀、持重等多個義項。《陳情表》“愿陛下矜憫愚誠”中的“矜”為“憐憫”的意思;“不矜名節”中的“矜”為“夸耀”的意思;而現代漢語“矜持”中的“矜”為拘束、持重的意思。答案:還有僉都御史趙開心向來被馮銓忌恨,(這些人)相繼被誣陷罷了官,請求憐憫體察。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上問爰盎曰:“今吳、楚反,于公意何如?”對曰:“不足憂也,今破矣。”上問曰:“計安出?”盎對曰:“吳、楚相遺書,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賊臣晁錯擅謫諸侯,削奪之地,以故反,名為西共誅錯,復故地而罷。方今計,獨有斬錯,發使赦吳、楚七國,復其故地,則兵可毋血刃而俱罷。”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錯,紿載行市。錯衣朝衣,斬東市。謁者仆射鄧公為校尉,擊吳、楚為將。還,見上。上問曰:“聞晁錯死,吳、楚罷不?”鄧公曰:“吳為反數十歲矣,發怒削地,以誅錯為名,其意不在錯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復言矣。”上曰:“何哉?”鄧公曰:“夫晁錯患諸侯強大不可制,故請削之,以尊京師,萬世之利也。計劃始行,卒受大戮,內杜忠臣之口,外為諸侯報仇,臣竊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長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選自《漢書·晁錯傳》)(1)吳、楚相遺書,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解析:這個句子有兩個難點,一是“相”的翻譯,不能翻譯成“互相”,應是偏指一方,如《孔雀東南飛并序》中“嬉戲莫相忘”(嬉戲的時候不要忘了我);二是“王”為活用中的使動用法,應翻譯為“使……稱王”,如《鴻門宴》“先入關,破咸陽者王之”中的“王”也是這種用法。答案:吳王和楚王送給我書信,說高皇帝讓子弟稱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封地。(2)計劃始行,卒受大戮,內杜忠臣之口,外為諸侯報仇,臣竊為陛下不取也。解析:卒,通假字,通“猝”。如《荊軻刺秦王》中有“卒惶急無以擊軻”。另外重點實詞“始”是“才”的意思。如《六國論》中“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答案:計劃才實施,突然遭受殺身之禍,(這樣一來)在朝廷之內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諸侯報了仇,我私下認為陛下不該這樣做。參考譯文:皇上問爰盎:“如今吳、楚謀反,依你的意見怎么辦?”爰盎回答說:“這件事不值得憂慮,現在就可以解決。”皇上問道:“怎樣定計呢?”爰盎回答說:“吳王和楚王送給我書信,說高皇帝讓子弟稱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封地,如今賊臣晁錯擅權貶謫諸侯,削奪他們的土地,因此才反叛,名義是共同向西來誅討晁錯,恢復原有的封地也就作罷。如今謀劃對策,只有斬殺晁錯,派出使者赦免吳、楚七國(造反的罪過),恢復他們原有的封地,那么不必動用武力就完全可以平息叛亂。”皇上沉默許久沒有說話。后來就派中尉去叫晁錯,騙他乘車在街市上走。晁錯穿著朝服,在東市被殺害。謁者仆射鄧公是校尉,攻打吳、楚叛軍擔任將領。回到京城,覲見皇上。皇上問他:“聽到晁錯已死的消息,吳、楚叛亂平息了沒有?”鄧公說:“吳地謀反幾十年了,(這次是)發怒于削奪他們的封地,借誅討晁錯為名,他們的本意并不在于晁錯。而且我擔心天下的士人將要封住嘴巴不敢再進言了。”皇上問:“為什么呢?”鄧公說:“晁錯憂慮的是諸侯強大了無法控制,所以請求削弱他們的勢力,借以提高朝廷的尊嚴,這是千秋萬代的利益啊。計劃才實施,突然遭受殺身之禍,(這樣一來)在朝廷之內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諸侯報了仇,我私下認為陛下不該這樣做。”于是景帝長長嘆息,說:“你說得對。我也感到遺憾了!”(二)從成語中遷移

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今賢否雜糅,風俗澆浮,兵未強,財未裕,宜臥薪嘗膽以圖內治。解析:

治,除了動詞“治理”,還有形容詞“太平安定”的意思,可聯系成語“勵精圖治”思考。答案:如今有德才和無德才的人混雜一道,風俗澆薄虛浮,兵力未強,財力未富,應當臥薪嘗膽以求國內太平安定。

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諜知金渝盟,郡乏舟,眾以為慮,濛力為辦集,及敵犯境,民賴以濟。解析:句中“渝”的含義是“改變、違背”,如成語“矢志不渝”。答案:間諜得知金人背棄盟約,州里缺少船只,人們為此憂慮,莫濛盡力辦理收集,等到敵人侵犯邊境時,百姓依靠這些船只渡河。【即時訓練】1.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并注意加點的字的翻譯。“今臺臣坐譴,公論杜塞,何謂法祖宗耶!”章三上,不報。解析:三,表多次,如《鴻門宴》中“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報,回復,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求人可使報秦者”。答案:“現在御史臺官員無故遭受譴責,公正的言論被阻止,還說什么效法祖宗呢!”張起巖多次上奏章,都沒有得到回復。2.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今四方讞獄例擬貸死,臣謂有司當守法,人主察其可貸則貸之。解析:獄,案件,如《曹劌論戰》中“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貸,寬恕,如成語“嚴懲不貸”。答案:現在各方面審理案件依例打算赦免死罪,我認為有關部門應當信守法令,皇上審察可以赦免就赦免他。方法二語境整合法本考點是“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文中”決定了該考點不止考查詞語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在語境中的推敲、分析、整合能力。語境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句內的小語境,二是語段的大語境。小語境主要是選擇與句內的相關詞語搭配的能力;大語境主要是依據事理加以分析的能力。

(2017·全國卷Ⅱ)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大姓李子春先為瑯邪相,豪猾并兼,為人所患。憙下車,聞其二孫殺人事未發覺,即窮詰其奸,收考子春,二孫自殺。京師為請者數十,終不聽。時趙王良疾病將終,車駕親臨王,問所欲言。王曰:“素與李子春厚,今犯罪,懷令趙憙欲殺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無復言。解析:本題中“奉”和“枉”的翻譯是難點,聯系句中“法”與“律”,尋找與之搭配的詞語,“奉”可翻譯成“奉行”,“枉”可翻譯成“違犯”。此外還要注意“更”的翻譯,應為“再”的意思;“所欲”可翻譯成名詞性短語,要求。答案:皇上說:“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違犯的,再說說其他要求。”趙王沒有再說話。參考譯文:大姓李子春先前任瑯邪相,又奸又猾,百姓很怕他。趙憙到任,聽說他兩個孫子殺人的事沒有被揭發,立即追查其中的奸情,逮捕審訊李子春,他的兩個孫子自殺了。京城中替李子春說情的有幾十人,他終究不聽。這時趙王劉良生病將死,皇上親自看望趙王,問他想說什么。趙王說:“我一向和李子春交情深,如今他犯罪,懷縣縣令趙憙要殺他,我希望饒他一命。”皇上說:“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違犯的,再說說其他要求。”趙王沒有再說話。

(2016·全國卷Ⅰ)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加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尋加戶部尚書。帝不豫,遼使至不能見,命公亮宴于館,使者不肯赴。公亮質之曰:“錫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親臨,處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節選自《宋史·曾公亮傳》)解析:本題有兩個難點,其一,“錫”的翻譯,聯系語境,上文有“帝不豫,遼使至不能見,命公亮宴于館”,“帝——命——宴”即“賜宴”。通假字的判斷最能考查語境分析能力,需要引起注意,當然也要適當掌握通假字的知識,如通假字常是本字的形近字、同音字或音近字。其二,“虔”字的翻譯,皇帝命宴,拒絕參加,當然是對皇帝不敬。這兩個字的翻譯都需要結合語境,仔細推敲。答案:賜宴不到場,這是對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身體不適,卻一定要他親臨宴會,做這樣的事能心安嗎?參考譯文:(曾公亮)任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不久又兼任戶部尚書。仁宗身體不適,遼國使者到來不能接見,讓曾公亮在館中設宴招待,使者不愿赴宴。曾公亮質問使者說:“賜宴不到場,這是對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身體不適,卻一定要他親臨宴會,做這樣的事能心安嗎?”使者于是赴宴。

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王永吉請撤寧遠吳三桂兵守關門,冀緩急有以可恃。解析:此句難在“緩急”的翻譯,如果翻譯成“和緩和緊急”,則“和緩”與后面的“可恃”不相合,根據語境,“緩急”為偏義復詞,偏在“急”,譯為“緊急”。答案:王永吉請求撤回寧遠吳三桂的軍隊來把守山海關關門,希望在事情緊急時有用來依靠的軍隊。【即時訓練】1.(2019·全國卷Ⅰ)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解析:此句中“短”是翻譯的難點,聯系語境,前文“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嫉妒賈誼,引號中的內容是在說賈誼的壞話,故可翻譯為“詆毀”。答案:便(在皇帝面前)詆毀賈誼說:“這個洛陽人,年輕沒有經驗,專想攬權,把許多事情都搞亂了。”參考譯文:絳侯周勃、潁陰侯灌嬰、東陽侯張相如、御史大夫馮敬等人都嫉妒賈誼,便(在皇帝面前)詆毀賈誼說:“這個洛陽人,年輕沒有經驗,專想攬權,把許多事情都搞亂了。”因此,皇帝后來也疏遠了賈誼,不再采納他的建議,并派他去做了長沙王吳差的太傅。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其歲九月,人吏浹和,公與監軍使燕于此閣,文武賓士皆與在席。酒半,合辭言曰:“此屋不修,且壞。前公為從事此邦,適理新之,公所為文,實書在壁;今三十年而公來為邦伯,適及期月,公又來燕于此,公烏得無情哉?”解析:“燕”的翻譯是難點,聯系語境“公與監軍使燕于此閣,文武賓士皆與在席。酒半”,很顯然是在舉行宴會,所以“燕”應為通假字,通“宴”。答案:現在三十年后,您來到南昌做地方長官,今天剛好一個月,您又來這設宴,您怎么能不動情呢?參考譯文:這年九月,百姓和官員融洽,王公和監軍讓人在這個地方設宴,文官武將賓客士人都在酒席上。宴會進行中途,匯合各種言辭說:“這閣子若不修整,將毀壞。以前您作為這里的官員,有恰當理由來使它翻新,您的文章,確實寫在墻壁上;現在三十年后,您來到南昌做地方長官,今天剛好一個月,您又來這設宴,您怎么能不動情呢?”方法三語法分析法在翻譯文言文句子時多做一些語法分析,既有助于理解語意,又常常能突破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宓子賤治單父。有若見之曰:“子何臞[注]也?”宓子曰:“君不知賤不肖,使治單父,官事急,心憂之,故臞也。”有若曰:“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風》之詩而天下治。今以單父之細也,治之而憂,治天下將奈何乎?故有術而御之,身坐于廟堂之上,有處女子之色,無害于治;無術而御之,身雖瘁臞,猶未有益。”【注】臞:同“癯”,瘦。解析:從句子的結構來看,主語是“身”,兩個分句之間是復句關系。考查點為“雖”“瘁臞”“猶未有益”。這里只要用六法中的“換”,逐一對應翻譯即可。“瘁臞”兩字較生僻,均有“瘦”的意思,翻譯的時候只要扣住“瘦”意譯即可。答案:你即使(是因為勞苦而)憔悴消瘦,也沒有什么好處啊。參考譯文:宓子賤治理單父。有若拜見他說:“你為什么這么瘦啊?”宓子回答:“君主不知道我不賢能,讓我來治理單父這個地方,公家的事情很急,我心里憂慮,所以瘦了。”有若說:“從前舜彈奏五弦琴,唱《南風》而使天下得到了治理。現在單父這個地方這樣小,你還擔心,那治理天下又能怎么辦呢?所以如果有好的策略來治理的話,你坐在宗廟的堂上,身處于女子的美色之中,也對治理沒有妨害;沒有什么好的策略來治理,你即使(是因為勞苦而)憔悴消瘦,也沒有什么好處啊。”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越五日,無肯承其事者,傅曰:“吾為太子傅,當同生死。金人雖不吾索,吾當與之俱行,求見二酋面責之,庶或萬一可濟。”遂從太子出。金守門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預?”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當死從。”是夕,宿門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朝廷。解析:“不吾索”中“吾”作“索”的賓語,翻譯時應提到前面;“面”用在動詞“責”的前面,作狀語,譯為“當面”。答案:金人雖然沒有點名要我,我卻應該與太子同去,求見兩位首領,當面指責他們,或許有成功的可能。參考譯文:過了五天,沒有人肯承擔這件事。孫傅說:“我是太子傅,應當與太子同生死。金人雖然沒有點名要我,我卻應該與太子同去,求見兩位首領,當面指責他們,或許有成功的可能。”于是跟從太子出城。守城門的金兵說:“(我們)想要的是太子,留守何必參與?”孫傅說:“我是宋朝大臣,而且是太子傅,應當死從。”當晚,住在城門下;第二天,金人召他前去。第二年二月,死在金人朝廷。

【即時訓練】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肅宗自鳳翔還京,勵精聽受,嘗謂休烈曰:“君舉必書,良史也。朕有過失,卿書之否?”對曰:“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規過,臣不勝大慶。”

……恭儉溫仁,未嘗以喜慍形于顏色。而親賢下士,推轂后進,雖位崇年高,曾無倦色。(節選自《舊唐書·于休烈傳》)(1)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規過,臣不勝大慶。解析:“罪”帶了賓語,所以應翻譯為動詞“歸罪”;“勃”為興起的狀態,作狀語,翻譯時應提到前面,“蓬勃地興起”。答案:大禹、商湯歸罪自己,他們能夠蓬勃地興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過錯,我深表慶賀。(2)而親賢下士,推轂后進,雖位崇年高,曾無倦色。解析:“親賢下士”為整齊結構,“親”和“下”為謂語動詞,“賢”和“士”為賓語,“后進”應為晚輩,“推轂”為推薦之意。“曾”聯系《赤壁賦》中“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翻譯為“連……都”。答案:而親近賢才,屈身交接士人,薦舉后輩,雖然位尊年高,一點倦怠的神色都沒有。參考譯文:肅宗從鳳翔回到京城,振奮精神致力于聽從接受大臣建議,曾經對休烈說:“國君的舉動一定書寫,是好的歷史。我有過失,你書寫嗎?”于休烈回答說:“大禹、商湯歸罪自己,他們能夠蓬勃地興起。有道德的君主,不忘改正過錯,我深表慶賀。”

……為人恭敬節儉溫和仁愛,不曾在臉上顯現歡喜生氣的神情。而親近賢才,屈身交接士人,薦舉后輩,雖然位尊年高,一點倦怠的神色都沒有。原則“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直譯和意譯是翻譯的兩種基本方法。高考文言文翻譯要求以直譯為主,不能直譯的地方,再采用意譯,即采用“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原則。直譯,就是嚴格按照原文的詞句進行翻譯,“一一對譯,單音變雙音”。意譯,是指按照原文的大意靈活變通地進行翻譯,主要是對句式、修辭等的翻譯。

1.直譯的方法首先要注意逐字逐詞的翻譯,力求字字落實。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從構詞上最大的差別是,古代漢語以單音詞為主,現代漢語以雙音詞為主。翻譯時要把單音詞翻譯成雙音詞。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將古代漢語的兩個單音詞,誤認為一個雙音詞,如“妻子”要翻譯成“妻子兒女”,“可以”常翻譯為“可以憑借”。

(2018·全國卷Ⅰ)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武帝踐阼,轉鎮東將軍,進爵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無居宅,使軍兵為作屋五十間。解析:“清忠履正”,都是單音詞,注意翻譯成雙音詞,其他詞語也要注意轉化。答案:皇上因為魯芝清廉忠誠行為端正,一向沒有私宅,讓士兵為他建造五十間房屋。參考譯文:武帝登基后,調任鎮東將軍,進爵為侯。皇上因為魯芝清廉忠誠行為端正,一向沒有私宅,讓士兵為他建造五十間房屋。【即時訓練】(2018·全國卷Ⅲ)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徽宗立,以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前尹以刻深為治,純禮曰:“寬猛相濟,圣人之訓。方務去前之苛,猶慮未盡,豈有寬為患也。”由是一切以寬處之。解析:注意“方”“去”“苛”“猶”“慮”“豈”的翻譯。答案:正盡力去除先前的苛責,尚且擔心做得不夠,哪有寬松成為禍患的呢。參考譯文:宋徽宗即位,以龍圖閣直學士任開封知府。前任府尹治政苛刻嚴酷,范純禮說:“寬厚和剛猛相互結合,這是圣人的教誨。正盡力去除先前的苛責,尚且擔心做得不夠,哪有寬松成為禍患的呢。”因此一概以寬大處理事務。2.意譯的方法

在直譯無法翻譯時,則需要根據詞語表達的意思去翻譯,這種翻譯常常出現在運用比喻、類比等手法的語句中。

(2017·江蘇卷)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謝侍郎墉提學江左,特取先生為拔貢生。每試,別為一榜,列名諸生前。侍郎嘗謂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學,則予于容甫當北面矣。”其見重如此。解析:“于容甫當北面”如果翻譯成“我對于容甫應當面向北”,則沒有把句子的意思清晰表達出來,所以可用意譯,“把容甫當老師”。答案:我超過容甫,是憑借官位;如果論學問,那么我應以容甫為老師。參考譯文:侍郎謝墉在江左擔任提學一職,特地選取先生為拔貢生。每次考試,先生都在整個榜單上與眾不同,名字列在眾貢生前面。謝侍郎曾經對人說:“我超過容甫,是憑借官位;如果論學問,那么我應以容甫為老師。”先生就像這樣被看重。【即時訓練】1.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張生卓犖倜儻,人未之識也,置諸盤錯,利器當見。解析:盤錯,盤根錯節,根據語意,應譯為“錯綜復雜的局勢”;“利器”是比喻的說法,應意譯為“能力才華”。答案:張生學識出眾,人品灑脫,只不過是世人都還不知道他的了不起之處,將他放在錯綜復雜的局勢之中,他的能力才華自然就顯現出來了。2.(2018·全國卷Ⅲ)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中旨鞫享澤村民謀逆,純禮審其故,此民入戲場觀優,歸途見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與劉先主如何?”遂為匠擒。明日入對,徽宗問何以處之,對曰:“愚人村野無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應為杖之,足矣。”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間知陛下刑憲不濫,足以為訓爾。”徽宗從之。解析:“村野”不能直譯,需要意譯,可譯為“粗魯”;“蔽罪”也不能翻譯成“遮蔽罪過”,可譯為“定罪”。答案:鄉村的愚人粗魯無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會辜負陛下愛惜生靈的仁德。參考譯文:皇帝下旨讓審訊享澤村百姓謀反一事,范純禮審察其中的原因,原來是這個百姓進入戲場看戲,回來的路上看到工匠制作木桶,(就)拿來戴在頭上說:“和劉先主相比怎樣?”于是被工匠抓住。第二天入朝應對,宋徽宗問怎樣處理(此事),(范純禮)回答說:“鄉村的愚人粗魯無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會辜負陛下愛惜生靈的仁德。用不應該做這件事(的理由)杖責他,就足夠了。”(宋徽宗)說:“憑這個怎能使后人為戒呢?”(范純禮)說:“正是想使外人通過此事知道陛下不濫施刑法,足以作為教訓了。”宋徽宗聽從了他。【技法歸納】文言文句子的翻譯題,命題者在選材時,青睞的對象之一,就是含有與現代漢語不同的特殊句式的句子。答題時要把文言文的特殊句式變換成現代漢語的規范表達。(1)抓標志如判斷句有“……者,……也”“乃”“皆”“非”等;被動句有“為……所……”“見”“于”等;倒裝句有介詞結構、否定副詞、“之”“是”等。(2)重語感有些沒有標志的特殊句式,可以邊讀原文邊試著翻譯一遍,如果感覺語意不順,或者不合情理就要特別留意。如感覺主語不是施事者,就要考慮是不是被動句。(3)析結構有時,進行語法結構分析也是必要的。省略句尤其要重視此法。如缺主語、缺賓語甚至缺謂語的語句是常見的,翻譯時就要補譯出省略的部分。“以”作介詞時,不少情況下省略“之”等,地名前往往省略“于”,通過分析結構可以發現。文言文翻譯口訣縱覽全篇,明曉大意。由詞到句,串聯成義。實詞必譯,重復合一。虛詞實義,定要翻譯。虛詞虛義,留住語氣。單音詞語,雙音代替。年號地名,不必翻譯。若有省略,補出本意。修辭用典,可用意譯。詞類活用,尤為注意。是否通假,全靠累積。揣測推斷,前后聯系。重點難詞,采分所系。切莫望文,以致生義。大膽推斷,下筆心細。特殊句式,調整詞序。省略倒裝,皆有定律。因句定調,皆按慣例。忠實原文,不違原意。句子通暢,完美翻譯。三、思維提升1.(2019·北京卷改編)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非曰: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陰與陽者,氣而游乎其間者也。自動自休,自峙自流,是惡乎與我謀?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惡乎為我設?彼固有所逼引,而認之者不塞則惑。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都以糜百物;畦而灌者,必沖蕩濆激以敗土石。是特老婦老圃者之為也,猶足動乎物,又況天地之無倪,陰陽之無窮,以澒洞轇轕[注]乎其中,或會或離,或吸或吹,如輪如機,其孰能知之?且曰:“源塞,國必亡。人乏財用,不亡何待?”則又吾所不識也。且所謂者天事手?抑人事乎?若曰天者,則吾既陳于前矣;人也,則乏財用而取亡者,不有他術乎?而曰是川之為尤!又曰:“天之所棄,不過其紀。”愈甚乎哉!吾無取乎爾也。(取材于柳宗元《非國語》)【注】澒洞轇轕:彌漫無際廣闊深遠。(1)認之者不塞則惑。(2)吾無取乎爾也。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譯要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按照翻譯六字訣“換、調、補、刪、留、變”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實。注意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譯,不能翻譯的助詞要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平時訓練時注意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1)認,辨認;塞,閉塞;惑,惑亂。(2)取,贊同,同意;爾,此、這個。答案:(1)認同伯陽父說法的人不是孤陋寡聞的就是糊涂的。(2)我不同意《國語》的上述說法。參考譯文:柳宗元非議說:高山和大河,不過是天地間的自然物體。陰氣和陽氣,不過是天地間的元氣。它們自己運行,自己休止,自己屹立,自己流動,這哪里是與人商量過的呢?它們自己沖擊,自己枯竭,自己崩塌,自己缺損,這哪里是人安排的呢?自然界的事物本來就是互相排斥又互相吸引的,而認同伯陽父說法的人不是孤陋寡聞的就是糊涂的。用鍋煮飯,湯水翻滾蒸氣升騰必然會煮爛各種食物;引水灌田,水勢奔騰波浪激蕩必然會破壞田里的土石。這些老婦老農所做的事,尚且可以改變物體的形態,何況天地之大無邊無際,陰陽變化無窮無盡,陰陽二氣,充滿于茫茫無際的天地之間,有時聚集,有時分散,有時互相吸引,有時互相排斥,好像車輪滾動,好像紡機運轉,它們的變化我們怎么能夠知道呢?伯陽父說:“水源堵塞了,國家必然滅亡。人們缺乏財物,國家還不滅亡嗎?”這又是我們不能理解的了。這里所說的究竟是天造成的呢?還是人造成的呢?如果說是天造成的,那么我在前面已經講過了;如果說是人造成的,那么由于缺乏財物而導致亡國的,難道沒有其他原因嗎?何以硬要說是那幾條河的過失!還說:“天既要拋棄一個國家,不會超過十年。”這就越發荒謬了!我不同意《國語》的上述說法。2.(2019·天津卷改編)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衡州新學記[宋]張孝祥先王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