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鹽城高糧~鴻旭220 千伏線路工程報告表_第1頁
江蘇鹽城高糧~鴻旭220 千伏線路工程報告表_第2頁
江蘇鹽城高糧~鴻旭220 千伏線路工程報告表_第3頁
江蘇鹽城高糧~鴻旭220 千伏線路工程報告表_第4頁
江蘇鹽城高糧~鴻旭220 千伏線路工程報告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公示本)項目名稱:江蘇鹽城高糧~鴻旭220千伏線路工程建設單位(蓋章):江蘇高旭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編制單位:江蘇朗慧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編制日期:2024年4月一、建設項目基本情況 二、建設內容 4三、生態環境現狀、保護目標及評價標準 四、生態環境影響分析 五、主要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22六、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監督檢查清單 26七、結論 31電磁環境影響專題評價 32建設項目名稱江蘇鹽城高糧~鴻旭220千伏線路工程項目代碼建設單位聯系人聯系方式建設地點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經濟開發區境內地理坐標建設項目行業類別55-161輸變電工程用地(用海)面積占地面積約2532m2,塔基永久2.3km。建設性質?新建(遷建)□技術改造建設項目申報情形?首次申報項目□不予批準后再次申報項目□超五年重新審核項目□重大變動重新報批項目項目審批(核準/備案)部門(選填)總投資(萬元)環保投資(萬元)環保投資占比(%)施工工期約6個月是否開工建設專項評價設置情況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設置電磁環境影響專題評價規劃情況無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情況無規劃及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符合性分析無江蘇朗慧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第2頁其他符合性分析(1)本項目輸電線路路徑已獲得建湖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原則同意,項目的建設符合當地城鎮發展的規劃要求。(見附件4)(2)江蘇鹽城高糧~鴻旭220千伏線路工程位于鹽城市建湖縣經濟開發區境內,對照《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的通知》(蘇政發[2020]1號),本項目不進入且生態影響評價范圍不涉及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對照《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的通知》(蘇政發[2018]74號本項目不進入且生態影響評價范圍不涉及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本項目與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及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位置關系示意圖見附圖8、附圖9。(3)本項目不進入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海洋特別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第三條(一)中的環境敏感區。《江蘇省自然資源廳關于鹽城市建湖縣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調整方案的復函》(蘇自然資函〔2021〕1668號),本項目評價范圍內不涉及(建湖縣)重點管控單元和鐘莊街道一般管控單元,工程生態影響評價《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提出創建全國生態文明江蘇朗慧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第4頁地理位置本項目高糧220kV變電站位于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建湖經濟開發區鐘莊社區境內;輸電線路位于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經濟開發區境內。本項目地理位置示意圖見附圖1。項目組成及規模2.1項目由來鴻旭(江蘇)新能源有限公司年產12GWN型TOPcon電池建設項目位于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經濟開發區北京路128號,用戶變電站接入系統項目由江蘇高旭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承建,鴻旭新能源項目本期申請容量100MVA(2×50MVA),遠景容量150MVA,均為普通電力負荷,計劃新建220kV變電站一座。該項目現已獲得江蘇省投資項目備案證(建行審備[2023]236號)。因此,為滿足用戶用電需求,本項目作為220kV變電站線路工程,工程的建設是必要的。本項目線路起于220kV高糧變,止于220kV鴻旭變。高糧變構架~糧段架空線路利用高糧-潤陽東方220千伏線路工程中預留回路,線路長11.2km(前期工程已完成雙回架線)。本期建設自糧潤線37#~擬建鴻旭220kV變電站段單回架空線路長約2.3km。江蘇高旭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與江蘇省建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建湖縣供電分公司簽訂了電力接入服務三方契約書(附件7架空線路土建部分由政府投資建設,間隔擴建工程和架空線路電氣部分由供電公司投資建設。2.2建設規模(1)高糧220千伏變電站220千伏間隔擴建工程本期擴建1回220kV出線間隔,至鴻旭。(2)高糧-鴻旭220千伏線路工程本期新建自糧潤線37#~擬建鴻旭220kV變電站段單回架空線路長約2.3km。導線采用2×JL/G1A-300/25型鋼芯鋁絞線,地線采用2根48芯OPGW-120,新建單回桿塔12基。2.3項目組成及規模項目組成詳見表2-1。表2-1項目組成一覽表項目名稱建設規模主體工程高糧220千伏變電站220千伏間隔擴 建工程前期規模本期規模主變為開關站,現正在擴建/主控通信樓1幢主控通信樓,設有主控室等/220kV配220kV戶外GIS設備/110kV戶外GIS設備/220kV出線間隔現有架空出線7回擴建出線間隔1回線間隔在建架空出線12回/高糧-鴻旭220千伏線路工程線路長度新建單回線路長2.3km。導線型號新建段:2×JL/G1A-300/25型鋼芯鋁絞線。桿塔數量、塔型單回桿塔12基(含終端桿1基,轉角桿4基,直線桿7基)。基礎均采用灌注樁基礎。架設方式單回架設。輔助工程高糧-鴻旭220千伏線路工程地線采用2根OPGW-120(48芯)。環保工程/依托工程高糧220千伏變電站220千伏間隔擴 建工程高糧220kV變電站。高糧-鴻旭220千伏線路工程220kV糧潤4621線。工程高糧220kV變電站220kV伏間隔 擴建工程本期間隔擴建在站內預留場地進行,不新增占地。高糧-鴻旭220千伏線路工程牽張場設2處牽張場,臨時用地面積約800m2。跨越施工場設置跨越施工場地5處,臨時用地面積約1000m2。塔基施工每處塔基施工臨時用地設1座臨時沉淀池,圍擋、密目網苫蓋。每處塔基施工臨時用地面積約60m2,合計臨時用地面積約720m2,設12座臨時沉淀池。臨時施工道路利用已有道路運輸設備、材料等。(1)桿塔本項目新建220kV線路工程共新建桿塔12基,其中終端桿1基,轉角桿4基,直線桿7基。新立桿塔設計參數詳見表2-2。桿塔一覽圖見附圖4。表2-2本項目桿塔設計參數一覽表序號桿塔類型塔型數量設計檔距(mm)允許轉水平檔距垂直檔距1直線桿220-FC21GD-線桿220-FC21GD-Z12362503003直線桿220-FC21GD-Z11392503004轉角桿220-FC21GD-J11272503000°-20°5轉角桿220-FC21GD-J422725030060°-90°6轉角桿220-FC21GD-J413325030060°-90°7轉角塔220-FC21GD-J412425030060°-90°合計////(2)導線對地和交叉跨越距離根據設計資料,導線對地和交叉跨越距離見表2-3,本項目線路在滿足導線最小距離要求基礎上設計建設。本項目220kV輸電線路主要跨越110kV線路1處,園區道路5處,一般河流2處。表2-3導線對地和交叉跨越距離對地的最小距離線路經過耕地等場所線路經過電磁環境敏感區24.4m交叉跨越(最小垂直距離)公路(地面)弱電線和電力線32.32m非通航河流至百年一遇洪水位24m至冬季冰面24m總平面及現場布置2.4高糧220kV伏變電站220kV間隔擴建工程高糧變電站進站大門位于站址東側,站內設環形道路。主變場地、10kV配電裝置綜合樓(從西向東為10kV配電裝置室、二次設備室、蓄電池室及資料室等)位于站區中部,主變戶外布置;220kV配電裝置場地位于站區北部;110kV配電裝置場地位于站區南部;10kV電容器場地位于站區西部,戶外布置。事故油池位于主變場地東側。本期利用西起第二個間隔(預留間隔)擴建1回220kV出線至鴻旭變,與前期一致采用雙母線接線。高糧220kV變電站總平面布置圖見附圖2。2.5鹽城高糧-鴻旭220kV線路路徑新建線路路徑起自220kV糧潤4621線37#塔西側橫擔,向南架設至緯一路北,沿緯一路北側綠化帶向西依次跨過110kV柒捌玖電子線路、經三路、濱河東路、紅旗河、濱河西路后,沿濱河西路西側轉向南跨過緯一路至緯二路北,沿緯二路北側綠化帶向西架設,沿線跨越南華中心河、明星路后,轉向南接入220kV鴻旭變。本項目線路路徑圖詳見附圖4。2.6現場布置高糧220千伏變電站220千伏間隔擴建工程均在站內進行,不新增用地。本項目線路工程共新立12基桿塔,桿塔永久占地12m2,每處塔基區施工臨時用地設有表土堆場、臨時排水溝及臨時沉淀池,塔基區臨時面積為720m2。擬設2處牽張場,臨時用地面積約800m2。設置跨越施工場地5處,臨時用地面積約1000m2。合計永久占地面積約12m2,臨時用地面積約2520m2。本項目線路主要為平地,線路沿線有交通主干線,交通便利,可利用現有道路運輸進場施工及材料。本項目環境保護設施、措施布置示意圖見附圖10,生態環境保護典型措施設計圖見附圖11。施工方案2.7施工工藝及施工時序(1)變電站施工本期間隔擴建1個220kV架空出線間隔,在高糧220kV變電站圍墻內擴建,無新征用地。220kVGIS設備基礎利用前期,本期按需校核基礎埋件;新增3支避雷器支架及基礎。設備支架采用鋼管桿,基礎采用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天然地基。(2)架空線路施工本項目新建架空輸電線路包括塔基施工、鐵塔組裝、安裝及架線等工作。本項目線路施工工藝流程示意圖見圖2-1。①塔基施工基坑開挖→混凝土澆筑。塔基開挖回填后,尚余一定量的土方,因此最終塔基占地區回填后一般僅高出原地面不足10~15cm,為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先將余土就近堆放,后期回填至塔基部位。采取人工夯實方式對塔基開挖產生的土石方在塔基周邊分層碾壓,夯實工具采用夯錘。②鐵塔安裝施工工程鐵塔安裝施工采用分解組塔的施工方法。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根據鐵塔的形式、高度、重量以及施工場地、施工設備等施工現場情況,確定正裝分解組塔或倒裝分解組塔。利用支立抱桿,吊裝鐵塔構件,抱桿通過牽引繩的連接拉動,隨鐵塔高度的增高而上升,各個構件頂端和底部支腳采用螺栓連接。③架線施工架線施工時初級導引繩展放可采用的飛行器主要有飛艇、直升機、多旋翼飛行器等。配合其余常規裝備如各種鋼絲繩、纖維繩、導地線滑車、各種牽引機和張力機等可完成架線工程的全過程機械化施工的要求。施工方法依次為:放線通道處理、架空地線展放及收緊、展放導引繩、牽放牽引繩、牽放導線、錨固導線、緊線臨錨、附件安裝、壓接升空、間隔棒安裝、耐張塔平衡掛線和跳線安裝等。線路沿線設置牽張場,采用張力機緊線,一般以張力放線施工段作為緊線段,以直線塔作為緊線操作塔。緊線完畢后進行附件、線夾、防振金具、間隔棒等安裝。架線施工中對交叉跨越情況一般采用占地和擾動均較小的搭建竹木塔架的方法,在需跨越的線路、公路、鐵路的兩側搭建竹木塔架,竹木塔架高度以不影響其運行為準。圖2-1本項目架空線路施工工藝流程示意圖2.8施工工期本項目總工期為6個月。其他無生態環境現狀3.1功能區劃情況對照《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本項目屬于“兩心三圈四帶”中的沿海陸海統籌帶。對照《鹽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本項目屬于“一核一極三帶”中的沿西部湖蕩-淮河帶。對照《江蘇省“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鹽城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方案》(鹽環辦〔2020〕200號)、《江蘇省自然資源廳關于鹽城市建湖縣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調整方案的復函》(蘇自然資函〔2021〕1668號本項目評價范圍內不管控單元和鐘莊街道一般管控單元,工程生態影響評價范圍不涉及生態紅線和生態空間,符合管控的要求;工程周圍環境敏感目標環境質量現狀和環境影響均可以滿足相應控制限值要3.2土地利用現狀及動植物類型項目處于建湖縣經濟開發區境內,高糧變電站周邊區域主要為農田,新建220kV線路所經區域主要為平地,沿線主要為農田。本項目以最新的遙感影像作為源數據,按照《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21010-2017)分類體系,采用人機交互式解譯方法提取土地利用數據,根據實地調查結果,同時利用水系圖、地形圖等相關輔助資料,以解譯獲取到的土地利用數據為基礎,以地理信息系統(GIS)為技術支撐,開展土地利用和植被類型現狀評價。評價區總面積約為251.33hm2。(1)土地利用類型根據調查結果,本項目評價區土地利用類型占地面積最大為耕地,占評價區總面積的55.71%,其次為林地,占8.74%。本項目沿線評價范圍內土地利用見表3-1和附圖6。表3-1評價區土地利用情況匯總土地類型面積(hm2)耕地水田140.0155.71%林地灌木林地21.958.74%草地其他草地0.54%工礦倉儲用地工業用地6.27%住宅用地城鎮住宅用地21.888.71%農村宅基地2.85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公用設施用地0.970.39%交通運輸用地城鎮村道路用地8.923.55%農村道路3.21.27%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河流水面5.83%坑塘水面7.653.04%內陸灘涂6.312.51%溝渠5.812.31%總計251.33(2)動植物類型評價區有植被區域面積163.32hm2,約占評價區64.99%,其中面積最大的為農作物,面積為140.01hm2,約占評價區55.01%。無植被區域面積88.01hm2,約占評價區35.01%。本項目沿線評價范圍內植被類型利用見表3-2和附圖7。表3-2評價區植被類型情況匯總植被類型面積(hm2)比例(%)有植被區域農作物140.0155.71%楊樹、香樟、灌木叢等21.958.74%草叢0.54%無植被地段88.0135.01%總計251.33根據調查結果,本項目評價范圍內由于人類活動頻繁,兩棲類、爬行類和小型哺乳動物較少,鳥類主要有麻雀、家鴿、灰喜鵲等常見品種。本項目評價范圍內未發現《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公告2021年第3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公告2021年第15號)中收錄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3.3環境狀況本項目運行期主要涉及的環境要素為電磁環境和聲環境。本次環評對電磁環境和聲環境進行了現狀監測。我公司委托江蘇博環檢測技術有限公司(CMA編號:211012340054)對變電站四周以及線路沿線聲環境保護目標處的聲環境進行了現狀監測。3.3.1聲環境現狀監測高糧220kV變電站站界環境噪聲排放監測值晝間為38dB(A)~40dB(A),夜間為37dB(A)~39dB(A),能夠符合《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2類標準要求。擬建220kV架空段線路沿線(含聲環境保護目標)處晝間聲環境質量為50dB(A)~52dB(A),夜間聲環境質量在48dB(A)~49dB(A),晝間、夜間均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4a類標準(晝間70dB(A)、夜間55dB(A))。3.3.2電磁環境現狀監測電磁環境現狀監測結果表明,高糧220kV變電站站界外5m、地面1.5m高度處的工頻電場強度為34.0V/m~302.1V/m,工頻磁感應強度為0.098μT~0.819μT;擬建220kV輸電線路沿線工頻電場強度現狀監測值為0.2V/m~40.7V/m、工頻磁感應強度為0.032μT~0.438μT,均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4000V/m和100μT公眾曝露控制限值要求。電磁環境質量現狀詳見電磁環境影響專題評價。與項關的原有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高糧220kV變電站前期環保手續履行情況:高糧220kV變電站本期需擴建220kV出線間隔1個,變電站前期工程已履行環境保護審批手續。一期工程:高糧變電站一期為開關站,220kV側采用戶外GIS設備,220kV出線6回(龍口2回、高糧2回、慶元1回、榆河1回),采用雙母線接線。于2019年12月18日鹽城高糧220kV輸變電工程取得鹽城市生態環境局的環評批復(鹽環輻(表)審【2019】31號2022年3月30日鹽城高糧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取得驗收意見(《鹽城高糧220千伏等16項輸變電工程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意見》)。二期擴建工程(目前正在建設中):擴建1號主變,主變容量為180MVA,220kV配電裝置為戶外GIS布置,擴建220kV主變進線間隔2個。110kVkV配電裝置為戶外GIS布置,采用雙母線接線,擴建110kV主變進線間隔2個,110kV出線間隔12個,設置事故油坑,有效容積約為18m3,1座事故油池,位于主變場地東側,容積為80m3。于2022年7月15日鹽城高糧220千伏開關站主變擴建工程取得鹽城市生態環境局的環評批復(鹽環輻(表)審【2020】39號),見附件4。經現場調查及向當地生態環保部門咨詢,高糧110kV變電站運行至今未收到環保相關的投訴情況。因此,高糧220kV變電站落實了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及批復文件提出的污染防治及生態保護措施,無環保遺留問題。鹽城高糧-潤陽東方220千伏線路工程:高糧-潤陽東方220千伏線路和高糧220kV變電站220kV間隔擴建1回包含在鹽城高糧-潤陽東方220千伏線路工程中。該項目目前無環保手續,根據現狀監測鴻旭(江蘇)新能源有限公司220kV變電站工程:擬建鴻旭(江蘇)新能源有限公司220kV變電站工程委托了江蘇綠艾普安全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編制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生態環境保護3.4生態保護目標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19-2022生態敏感區包括法定生態保護區域、重要生境以及其他具有重要生態功能、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的區域。其中,法定生態保護區域包括:依據法律法規、政策等規范性文件劃定或確認的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世界自然遺產、生態保護紅線等區域;重要生境包括:重要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棲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和洄游通道,遷徙鳥類的重要繁殖地、停歇地、越冬地以及野生動物遷徙通道等。本項目未進入生態敏感區,對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本項目220kV架空輸電線路確定以邊導線地面投影外兩側300m;220kV變電站生態環境影響評價范圍為圍墻外500m。本項目評價范圍內均不涉及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海洋特別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第三條(一)中的環境敏感區。對照《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的通知》(蘇政發[2018]74號)、《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的通知》(蘇政發[2020]1號)及《江蘇省自然資源廳關于建湖縣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調整方案的復函》蘇自然資函[2021]1686號,本項目評價范圍不涉及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本項目與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江蘇省生態空間保護區域相對位置關系示意圖見附圖8、附圖9。本項目評價范圍不涉及《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19-2022)中的重要物種、生態敏感區以及其他需要保護的物種、種群、生物群落及生態空間等生態保護目標。3.5電磁環境敏感目標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本項目220kV架空輸電線路電磁環境影響評價范圍為邊導線地面投影外兩側各40m。220kV變電站電磁環境影響評價范圍為站界外40m。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電磁環境敏感目標為電磁環境影響評價與監測需重點關注的對象。包括住宅、學校、醫院、辦公樓、工廠等有公眾居住、工作或學習的建筑物。根據現場踏勘,220kV變電站評價范圍內無電磁環境敏感目標;220kV架空線路擬建址評價范圍內有1處(2戶看護房)電磁環境敏感目標。3.6聲環境保護目標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規定,確定220kV架空線路聲環境評價范圍為邊導線地面投影外兩側各40m。參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技術指南(污染影響類試行)》,調查本項目高糧220kV變電站圍墻外50m范圍內的聲環境保護目標。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21),聲環境保護目標為依據法律法規、標準政策等確定的需要保持安靜的建筑物及建筑物集中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噪聲敏感建筑物是指用于居住、科學研究、醫療衛生、文化教育、機關團體辦公、社會福利等需要保持安靜的建筑物。根據現場踏勘,220kV變電站評價范圍內無聲環境保護目標;本項目220kV架空線路評價范圍內有1處(2戶看護房)聲環境保護目標。評價標準3.7環境質量標準(1)聲環境標準根據前期環評文件及批復,高糧220kV變電站聲環境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的2類標準。圖12本項目線路位于3類聲功能區時,聲環境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3類標準(晝間65dB(A)、夜間55dB(A線路線路位于4a類聲功能區時,聲環境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4a類標準(晝間70dB(A)、夜間55dB(A。(2)電磁環境標準根據《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中頻率為50Hz所對應的公眾曝露控制限值,工頻電場強度的公眾曝露控制限值為4000V/m,工頻磁感應強度的公眾曝露控制限值為100μT。架空輸電線路線下的耕地、園地、牧草地、禽畜飼養地、養殖水面道路等場所,其頻率50Hz的電場強度控制限值為10kV/m,且應給出警示和防護指示標志。3.8污染物排放標準(1)高糧220kV變電站根據前期環評文件及批復,高糧220kV變電站站界噪聲排放值執行《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2類標準。(2)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施工期場界噪聲執行《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即晝間70dB(A),夜間55dB(A)。(3)施工場地揚塵排放標準根據江蘇省地方標準《施工場地揚塵排放標準》(DB32/4437-2022),施工場地所處設區市空氣質量指數(AQI)不大于300時,施工場地揚塵排放濃度執行該標準“表1”中控制要求,詳見表3-7。表3-7施工場地揚塵排放濃度限值監測項目濃度限值/(μg/m3)標準來源TSPa500《施工場地揚塵排放標準》(DB32/4437-2022)PM10ba任一監控點(TSP自動監測)自整時起依次順延15min的總懸浮顆粒物濃度平均值不應超過的限值。根據HJ633判定設區市AOI在200~300之間且首要污染物為PM10或PM2.5時,TSP實測值扣除200μg/m后再進行評價。b任一監控點(PM10自動監測)自整時起依次順延1h的PM10濃度平均值與同時段所屬設區市PM10小時平均濃度的差值不應超過的限值。其他無施工期生態環境影析4.1生態環境影響分析本項目評價范圍內不涉及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本項目評價范圍內不涉及《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19-2022)中規定的重要物種、生態敏感區以及其他需要保護的物種、種群、生物群落及生態空間等生態保護目標;本項目未進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中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海洋特別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本項目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為土地占用、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1)土地占用本項目對土地的占用主要表現為永久用地和臨時用地。經估算,本項目新增永久占地面積為12m2,為塔基用地;新增臨時占地2520m2,為塔基施工用地、牽張場、跨越場、施工道路等。本項目占地類型主要為耕地,施工結束應及時整治并恢復原貌。(2)對動植物的影響本項目建設時土地開挖、臨時占地等會破壞施工范圍內的地表植被。開挖作業時采取分層開挖、分層堆放、分層回填的方式,盡量把原有表土回填到開挖區表層,以利于植被恢復。項目建成后,對臨時施工用地及時進行綠化處理,景觀上做到與周圍環境相協調。采取上述措施后,本項目建設對周圍植被的影響很小。本項目周圍未發現珍稀保護野生動物,本項目建設對動物影響較小且影響時間較短,這種影響將隨著施工的結束和臨時占地的恢復而緩解、消失。(3)水土流失本項目在施工時土方開挖、回填以及臨時堆土等導致地表裸露和土層結構破壞,若遇大風或降雨天氣將加劇水土流失。施工時應先行修建臨時排水溝等臨時設施,對堆土及裸露地表采用苫蓋措施;合理安排施工工期,避開雨天土建施工;施工結束后,對臨時占地采取工程措施恢復水土保持功能,最大程度的減少水土流失。采取上述措施后,本項目建設對周圍生態環境影響很小。4.2聲環境影響分析(1)施工噪聲水平類比調查本項目施工主要有運輸車輛的噪聲以及基礎、架線施工中各種機具的設備噪聲。參考《環境噪聲與振動控制工程技術導則》及實際監測資料,表4-1列出了常見施工設備聲源10m處的聲壓級。表4-1主要施工設備噪聲水平及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單位:dB(A))設備名稱距設備距離(m)聲壓級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晝間夜間挖掘機7055機動絞磨機重型運輸車(2)施工噪聲預測計算模式施工設備一般露天作業,噪聲經幾何發散引起衰減。主要施工設備與施工場界之間的距離一般都較大,因此,可將施工設備等效為點聲源。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21),施工噪聲預測計算公式如下:式中:L1——為距施工設備r1(m)處的噪聲級,dB;L2——為與聲源相距r2(m)處的施工噪聲級,dB。(3)施工噪聲預測計算結果與分析根據施工噪聲預測計算公式,計算出表4-1中列出的主要施工設備噪聲源不同距離處的聲壓級,預測結果見表4-2。表4-2距施工設備噪聲源不同距離處的聲壓級(單位:dB(A))施工階段施工設備10m15m20m30m40m50m57m80m100m200m300m600m土石方挖掘機797573717067655955/移動材料797573717067655955/架設線路機動絞磨機767470686665626054//(4)施工噪聲影響預測分析由表4-2可知,施工階段各施工機械設備的噪聲均較高,在距挖掘機、混凝土振搗器、吊車、機動絞磨機分別大于57m、57m、30m時,晝間施工噪聲滿足《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70dB(A)的限值要求。本項目為線性工程,施工分散,噪聲源主要產生在電纜溝、電纜工井、塔基基礎施工階段,為非持續性噪聲。施工時通過采用低噪聲施工機械設備,控制設備噪聲源強;設置圍擋,削弱噪聲傳播;同時施工過程加強管理,文明施工,嚴格限定施工時間,夜間不進行施工作業;運輸車輛為移動式聲源,無固定的施工場地,進出施工現場應控制車速、禁止鳴笛。高糧220千伏變電站本期間隔擴建1個220kV架空出線間隔,新增3支避雷器支架及基礎。工程量小,施工時間短,對周圍聲環境影響很小。本項目施工量小,施工時間短,對環境的影響是小范圍的、短暫的,隨著施工期的結束,其對環境的影響也將消失,對周圍聲環境影響較小。4.3施工揚塵分析施工揚塵主要來自土建施工的開挖作業、建筑材料的運輸裝卸、施工現場車輛行駛時產生的揚塵等。本期變電站工程不涉及大規模土方開挖和大型設備運輸,施工區域在變電站的圍墻內進行。施工所需的施工材料、電氣設備等材料在站內空地存放;線路施工運輸車輛、施工機械設備運行時會產生少量的尾氣,這些揚塵、粉塵、尾氣都將以無組織的形式影響環境空氣質量。施工揚塵隨工程進程不同,工地上的塵土從地面揚起逐漸發展到從高空中逸出,嚴重時排塵量可高達20~30kg/h。地面上的灰塵,在環境風速足夠大時就產生揚塵,其源強大小與顆粒物的粒徑大小、比重以及環境的風速、濕度等因素有關,風速越大,顆粒越小,土沙的含水率越小,揚塵的產生量就越大。在施工過程中,由于土地裸露還會產生局部、少量的二次揚塵,對周圍環境產生短暫影響。施工時應設置圍擋,使用商品混凝土,現場不設置攪拌站,施工棄土棄渣等合理堆放并采取遮蓋措施,施工場地定期灑水進行揚塵控制,對可能產生揚塵的材料,在運輸時采用防水布覆蓋等措施,進出施工場地的車輛限制車速。通過采取上述環保措施,本項目施工揚塵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4.4地表水環境影響分析(1)項目施工時,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產生的施工廢水較少。施工廢水主要為施工泥漿水等。施工廢水排入臨時沉淀池,去除懸浮物后的廢水循環使用不外排,沉渣定期清理;(2)本項目輸電線路施工屬移動式施工方式,施工人員較少,一般租用當地民房,停留時間較短,產生的污水量較少,生活污水可納入當地生活污水處理系統。(3)本項目新建輸電線路沿線評價范圍內無大型地表水系。項目所涉及的水體主要功能為工業用水、農業灌溉和排澇。通過采取上述環保措施,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水不會影響周圍水環境。4.5固體廢物環境影響分析施工期固體廢物主要產生環節為挖掘土方、建材廢棄物和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變電站間隔擴建工程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應分別堆放,施工廢物料應分類集中堆放,盡可能回收利用,不可利用的與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集中定點收集后交由有關部門進行統一定期清運處理。線路工程不設棄渣場,經計算塔基區產生的土石方量很小,可全部用于回填,不產生棄渣。塔基開挖時的表土堆存于臨時場地一角,施工結束后用作塔基施工跡地的綠化覆土。線路施工人員產生的少量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運至居住村莊的垃圾收集點,不得隨意丟棄。通過采取上述環保措施,施工固廢對周圍環境影響很小。綜上所述,通過采取上述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并加強施工管理,本項目在施工期的環境影響是短暫的,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運營期生態環境影析4.6生態環境影響分析運行期應強化設備檢修維護人員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教育,并嚴格管理,減少運行期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4.7電磁環境影響分析通過對已運行的220kV位莊變的類比監測分析,可以預測高糧220kV變電站間隔擴建工程投運后產生的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均能滿足相應的控制限值要求。按照設計資料的導線對地最低高度進行電磁環境影響分析可知,220kV單回輸電線路經過耕地等場所時對地最低高度19.7m,地面1.5m處的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滿足10kV/m、100μT控制限值;經過電磁環境敏感區時對地最低高度24.4m,線路沿線環境敏感目標處的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滿足4kV/m、100μT控制限值的要求。電磁環境影響分析詳見《電磁環境影響專項評價》。4.8聲環境影響分析4.8.1高糧220千伏變電站220千伏間隔擴建工程聲環境影響分析本期僅為高糧變電站220kV間隔擴建,不增加新的噪聲源,即對圍墻側噪聲不構成貢獻值,因此根據高糧變站界的現狀噪聲監測結果,本期變電站站界環境噪聲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相應標準。4.8.2輸電線路聲環境影響分析本項目220kV輸電線路主要采用架空方式架設,220kV架空輸電線路運行,電暈會產生一定的可聽噪聲,一般輸電線路走廊下的噪聲對聲環境貢獻值較小,不會改變線路周圍的聲環境質量現狀。為預測架空線路運行期噪聲環境影響,本次環評選擇與本項目輸電線路建設規模、導線架設布置類似的已運行的送電線路進行類比監測。220kV單回架空線路的類比對象選擇已運行的220kV暨園2X22線路。線路類比情況見表4.4。表4-4單回線路類比情況一覽表項目名稱本項目220kV暨園2X22線可比性分析電壓等級220kV220kV電壓等級相同導線類型2×JL/G1A-300/25型鋼芯鋁絞線2×JL3/G1A-300/25型鋼芯鋁絞線導線截面積一致,具有可比性架線形式單回單回架線形式相同線高對地最低高度19.7m對地高度約17m類比項目對地高度更低,對環境影響更大,具有可比性環境條件平原地區面無其他聲源影響本項目線路沿線區域與類比對象相似,具有可比性(1)監測項目等效連續A聲級。(2)監測方法按《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的監測方法。(按照HJ24-2020,噪聲類比監測方法按照GB12348,相較GB3096中監測方法,本項目噪聲類比數據未根據背景噪聲值進行修正扣減,依此方法獲得的類比監測數據更為保守,可以作為判斷輸電線路運行后噪聲達標情況)(3)監測布點對類比線路以導線弧垂最大處線路中心的地面投影點為監測原點,沿垂直于線路方向進行,測點間距5m,監測至50m處。(4)監測數據來源、監測期間氣象條件、監測工況表4-5類比監測數據來源、監測時間及監測工況序號分類220kV暨園2X22線路1數據來源引用《無錫220kV暨園2X22線#14~#17遷改工程等周圍電磁環境和聲環境現狀檢測報告》2020)蘇核環監(綜)字第(0551)號,江蘇核眾環境監測技術有限公司,2020年11月編制2監測時間3天氣狀況4監測工況220kV暨園2X22線:U=223.1kV~226.8kV,I=98.4A~110.5A(5)監測結果220kV單回路輸電線路的噪聲類比監測結果見表4-6所示。表4-6220kV單回輸電線路運行時產生的噪聲類比監測值測點序號距線路中心位置測量結果(dB(A))晝間夜間1220kV暨園2X22線#21~#22塔間線路中央弧垂最低位置的橫截面方0m43.440.625m43.640.5343.340.4443.440.5江蘇朗慧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第20頁5向上,距弧垂最低位置處中相導線對地投影點(線高20m43.440.3625m43.440.4730m43.840.5835m43.640.5940m43.640.445m43.540.550m43.440.238.3dB(A)~40.8dB(A),夜間噪聲為36.0dB(A)~38.3dB(A);線路周圍聲環境保護目標處晝間噪聲為40.1dB(A),夜間噪聲為38.1dB(A),聲環境質量可以滿足《聲環質量標準》(GB3096-2008)1類標準限值要求。綜上所述,輸電線路走廊下的噪聲對聲環境貢獻值較小,不會改變線路周圍的聲環境質量現狀。對于位于線路走廊外的居民住宅而言,考慮到距離衰減因素后其區域環境噪聲小于《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1類標準晝間55dB(A)、夜間45dB(A)的要求。從類比監測結果可知,線路噪聲貢獻值很小,對沿線聲環境影響較小,與線路沿線聲環境背景值疊加后,沿線聲環境維持現有水平。因此可以預測在好天條件下,本次擬建的220kV輸電線路運行后產生的噪聲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相應地段的標準要求。4.9地表水環境影響分析高糧220kV變電站為無人值守變電站,本期間隔擴建不新增值班人員,不新增生活污水量,本期間隔擴建對水環境無影響。220kV輸電線路運行無廢水產生。4.10固廢影響分析高糧220kV變電站本期不新增值班人員,不新增生活垃圾量。220kV輸電線路運行期間不產生固廢。江蘇朗慧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第21頁選址選線環境合理性分析本項目原有變電站選址滿足規劃情況,輸電線路路徑已獲得建湖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原則同意,項目的建設符合當地城鎮發展的規劃要求。本項目生態影響評價范圍不涉及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海洋特別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第三條(一)中的環境敏感區。對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19-2022),本項目評價范圍內不涉及法定生態保護區域、重要生境以及其他具有重要生態功能、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的區域等生態敏感區,不涉及重要物種以及其他需要保護的物種、種群、生物群落及生態空間等生態保護目標。本項目生態環境影響評價范圍內不涉及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及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故生態環境對本項目不構成制約因素。根據架空線路模式預測可知,本項目運行期產生的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均能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中工頻電場強度4000V/m、工頻磁感應強度100μT公眾曝露控制限值要求及架空線路下的園地、道路等區域的電場強度10kV/m的控制限值要求,故電磁環境對本項目不構成制約因素。根據類比分析,本項目架空線路運行期噪聲對周圍聲環境幾乎無影響,故噪聲對本項目不構成制約因素。本項目避讓了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本項目輸電線路利用段采取同塔雙回架設,減少了新開辟走廊,優化線路走廊間距,降低環境影響;輸電線路不經過集中林區,減少了林木砍伐,減少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綜上所述,本項目選線、設計等階段均能滿足《輸變電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技術要求》(HJ1113-2020)。因此,本項目線路路徑的選擇是合理的。施工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5.1施工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1)嚴格控制施工活動范圍,減少施工臨時占地面積;加強施工管理,對植被應加強保護,禁止亂占等其他破壞植被的行為;(2)材料運輸應充分利用現有道路,減少臨時便道的開辟。材料運至施工場地后,應合理布置,減少臨時占地;(3)基礎開挖,分層開挖、分層堆放、分層堆放,表層土壤單獨開挖,妥善堆存,用于施工結束后植被恢復覆土;(4)在塔基施工區設置泥漿沉淀池,用于臨時沉淀塔基施工泥漿等;施工結束后進行土地整治或撒播植草;(5)牽張場占地區一般選擇地形平緩的區域,同時采用鋪設鋼板或鋪墊彩條布進行防護;(6)施工結束后,對臨時占地根據原有功能進行恢復。(7)施工結束后,應及時清理施工現場,對線路沿線及施工臨時用地進行復綠處理,恢復臨時占用土地原有使用功能。在采取上述措施后,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減輕對區域生態環境影響,使本項目的建設對區域生態環境的影響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5.2施工期噪聲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單位應采用低噪聲水平的施工機械設備,并合理設置施工機械位置,盡可能避免大量高噪聲設備同時施工。(2)合理安排施工時段,夜間不進行施工,確保施工噪聲滿足《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的限值要求。(3)運輸車輛為移動式聲源,無固定的施工場地,進出施工現場應控制車速、禁止鳴笛。(4)施工合同中明確施工單位的噪聲污染防治責任,施工單位制定污染防治實施方案。5.3大氣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現場設置圍擋,裸露地面覆蓋防塵網,遇到四級及以上大風天氣,停止土方開挖、回填以及其他可能產生揚塵污染的施工作業;(2)加強材料轉運與使用管理,合理裝卸,規范操作。易起塵的材料盡量密閉存放,無密閉存放條件時應采用防塵土工布覆蓋,防止揚塵污染;施工場地揚塵排放管理嚴格按照《施工場地揚塵排放標準》(DB32/4437-2022)中規定執行;(3)建筑施工選用商品混凝土,由混凝土罐裝車運至施工點進行澆筑,避免混凝土拌合揚塵產生;(4)采用符合國家環保要求的運輸車輛,運輸車輛按照規定路線和時間行駛,運輸散體材料采取遮蓋、密閉措施,避免沿途遺撒,進出施工場地,限速行駛、清洗車輪,不帶泥上路;(5)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及時清運,并按照市容環境衛生主管部門的規定處置,防止污染環境;(6)施工過程中做到大氣污染防治“十達標”;(7)施工結束后,按“工完料盡場地清”的原則及時進行場地恢復。5.4施工期地表水環境保護措施(1)做好施工場地周圍的攔擋措施,避免雨季開挖作業;(2)選用商品混凝土,減少攪拌廢水產生;(3)將物料、車輛清洗廢水等集中,經過沉淀處理后用于灑水抑塵;(4)基坑廢水經沉淀靜置后,上層水可回用于場地用水,下層水懸浮物含量高,設預沉池,沉淀去除易沉降的大顆粒泥沙,如有含油生產廢水進入,則先經隔油處理,再與經預沉淀的含泥沙生產廢水混合后集中處理;(5)輸電線路施工人員在沿線居民樓租房居住,生活污水利用當地已有的污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6)本項目線路沿線評價范圍內所涉及2處河流跨越,水體主要功能為農業灌溉和排澇。施工時架空線路應采取一檔跨越河流,不在水中立塔;施工場地要盡量遠離河道和水體,并劃定明確的施工范圍,不得隨意擴大;施工時應先設置攔擋措施,再修建臨時排水溝等臨時設施,后進行工程建設。采取有效水土保持措施,臨時占地盡量遠離水體,禁止在水體范圍內取土和排放廢水、固廢。在采取上述水環境保護措施后,本項目建設對附近地表水環境基本無影響。5.5施工固體廢物影響控制措施(1)施工期間施工開挖的土石方統一堆放在臨時堆土場,塔基施工開挖的土石方基本回填,余土就地平整作為綠化覆土,開挖后的土壤應按表層土在上的順序堆放至塔基中間,用于植被恢復。(2)施工期對建筑垃圾進行分類收集、分類暫存,做好建筑垃圾暫存點的防護工作,避免風吹、雨淋,盡量縮短垃圾暫存的時間。廢棄的沙石、混凝土等應按當地相關部門指定的地點回填或堆放,廢包裝物交有關部門回收利用,禁止將各種固體廢物隨意丟棄。(3)施工期間施工人員日常生活產生的生活垃圾應集中堆放,委托當地環衛部門定期清運。建設施工期設置一定數量的垃圾箱,以便分類收集。本項目施工期采取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和噪聲、大氣、水、固廢污染防治措施的責任主體為施工單位,建設單位具體負責監督,確保措施有效落實;經分析,以上措施具有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運行穩定性、生態保護和修復的可達性,在認真落實各項污染防治措施后,本項目施工期對生態、聲環境、大氣、地表水影響較小,固體廢物能妥善處理,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運營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5.6水污染防治措施高糧220kV變電站間隔擴建后不新增人員,生活污水利用原有站內設施,不會導致新增生活污水,因此不會對周邊水環境產生影響。線路運行期不產生污水。5.7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措施高糧220kV變電站間隔擴建后不新增人員,生活垃圾利用原有站內設施,不會導致新增生活垃圾。線路運行期不產生固體廢物。5.8生態環境運行期強化設備檢修維護人員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教育,并嚴格管理,避免對項目周邊的自然植被和生態系統的破壞。5.9電磁環境保護措施電氣設備合理布局,保證導體和電氣設備安全距離,降低電磁影響。按照設計資料,220kV單回輸電線路經過耕地等場所時對地最低高度19.7m,經過電磁環境敏感區時對地最低高度24.4m。通過理論計算分析,本項目投運后線路經過耕地、園地等場所的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滿足10kV/m、100μT控制限值,線路沿線環境敏感目標處的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滿足4kV/m、100μT控制限值的要求。5.10聲環境保護措施架空線路建設時通過選用加工工藝水平高、表面光滑的導線減少電暈放電,以降低可聽噪聲。本項目運營期采取的生態、電磁、噪聲污染防治措施的責任主體為建設單位,建設單位應嚴格依照相關要求確保措施有效落實;經分析,以上措施具有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運行穩定性、生態保護和修復的可達性,在認真落實各項污染防治措施后,本項目運營期對電磁、聲環境影響較小,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其他建設單位根據項目的環境影響和環境管理要求,制定了環境監測計劃,由建設單位委托有資質的環境監測單位進行監測,具體監測計劃見下表。表5-1環境監測計劃序號名稱1工頻電場工頻磁場點位布設變電站四周及線路沿線敏感目標處監測項目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監測方法《交流輸變電工程電磁環境監測方法(試行)》(HJ681-2013)監測頻次和結合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一次(各監測點晝間監測一次),有環保投訴時監測2點位布設變電站四周及線路沿線敏感目標處監測項目晝間、夜間等效聲級監測方法《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監測頻次和結合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一次(各監測點晝間、夜間監測一次),有環保投訴時監測,主要聲源設備大修前后或更換后,應對變電工程廠界排放噪聲進行監測,監測結果對外公示。環保投資本項目的總投資為***萬元(靜態),環保投資為***萬元,占總投資額的***,具體見表5-2。表5-2項目環保投資一覽表工程實施環保措施環保投資(萬責任主體及實施方案資金來施工階段大氣環境施工圍擋、遮蓋、定期灑水施工單位本項目間隔擴建工程和架空分由供投資,架空土建部分由政府投水環境臨時沉淀池聲環境采用低噪聲施工機械設備,設置圍擋固體廢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清運生態環境線路臨時占地植被恢復運行階段聲環境運營期做好設備維護,加強運行管理,開展運營期電磁環境、聲環境監測供電公司生態環境加強運維管理線路鐵塔設置警示標志管理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管理與驗收監測合計///江蘇鹽城高糧~鴻旭220千伏線路工程環境影響報告表J江蘇朗慧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第要素施工期運營期環境保護措施驗收要求環境保護措施驗收要求陸生生態(1)嚴格控制施工活動范圍,減少施工臨時占地面積;加強施工管理,對植被應加強保護,禁止亂占、濫伐和其他破壞植被的行為;(2)材料運輸應充分利用現有公路,材料運至施工場地后,應合理布置,減少臨時占地;(3)基礎開挖,分層開挖、分層堆放、分層堆放,表層土壤單獨開挖,妥善堆存,用于施工結束后植被恢復覆土;(4)在塔基設置泥漿沉淀池,用于臨時沉淀塔基施工泥漿和鉆渣;施工結束后進行土地整治或撒播植(5)牽張場占地區采用鋪設鋼板或鋪墊彩條布進行防護;(6)施工結束后,對臨時占地根據原有功能進行恢(7)施工結束后,應及時清理施工現場,對線路沿線及施工臨時用地進行復綠處理,恢復臨時占用土地原有使用功能。(1)施工場地控制在規定的活動范圍內;已加強施工管理,對植被加強保護,沒有出現亂占、濫伐和其他破壞植被的行為;(2)材料運輸充分利用現有道路,合理堆放在施工場地;(3)按要求開挖堆放,施工結束后及時植被恢復覆土;(4)塔基施工區設置泥漿沉淀池,施工結束后及時進行土地整治或撒播植草;(5)牽張場布置合理,同時采用鋪設鋼板或鋪墊彩條布進行防護;(6)施工結束后,施工現場已清理干凈,無施工垃圾堆存,施工臨時用地已采取綠化等措施恢復其原有使用功能。(7)施工臨時用地采取回填土壤等措施恢復其原有使用功能,存有施工現場照片。運行期做好環境保護設施的維護和運行管理,加強巡查和檢查,強化設備檢修維護人員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教育,并嚴格管理,避免對項目周邊的自然植被和生態系統的破壞。制定了定期巡檢計人員進行了環保培免對項目周邊的自然植被和生態系統的破壞。水生生態禁止在河流等水體周圍進行采石、取土等活動,盡可能減少開挖面積,縮短作業時間,臨近水體施工不得污染水質。相關措施落實,對周圍生態環境無影響。//江蘇朗慧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第要素施工期運營期環境保護措施驗收要求環境保護措施驗收要求地表水環境(1)做好施工場地周圍的攔擋措施,避免雨季開挖作業;(2)盡量選用商品混凝土。砂石料加工應在指定區域集中進行,并設置沉砂池,使產生的廢水經充分沉淀后回用;(3)將物料、車輛清洗廢水等集中,經過沉淀處理后用于灑水抑塵;(4)基坑廢水經沉淀靜置后,上層水可回用于場地用水,下層水懸浮物含量高,設預沉池,沉淀去除易沉降的大顆粒泥沙,如有含油生產廢水進入,則先經隔油處理,再與經預沉淀的含泥沙生產廢水混合后集中處理;(5)輸電線路施工人員在沿線居民樓租房居住,生活污水利用當地已有的污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6)本項目線路沿線評價范圍內所涉及的沿線河流較多,水體主要功能為工業用水、農業灌溉和排澇。施工時架空線路應采取一檔跨越河流,不在水中立塔;施工場地要盡量遠離河道和水體,并劃定明確的施工范圍,不得隨意擴大;施工時應先設置攔擋措施,后進行工程建設。采取有效水土保持措施,臨時占地盡量遠離水體,禁止在水體范圍內取土和排放廢水、固廢。(1)施工場地周圍設置圍擋,不在雨季進行開挖作業;(2)選用商品混凝土,并在指定區域集中進行加工,設置沉淀池,產生的廢水經充分沉淀后回用;(3)物料及車輛清洗廢水集中處理,經沉淀后用于灑水抑塵;(4)基坑廢水經臨時沉淀池去除懸浮物后,循環使用不外排,沉渣定期清理;(5)施工人員居住在施工點附近租住的民房,生活污水納入居住點已有的污水處理設施處理,不影響周圍地表水環境;(6)架空線路跨越水體時,采用一檔跨越,不在水中立塔。線路經過水體施工時,施工場地遠離水體,不在水體范圍內取土和排放廢水、固廢,合理安排工期,不在雨季施工。//地下水及土壤環境////江蘇朗慧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第要素施工期運營期環境保護措施驗收要求環境保護措施驗收要求聲環境(1)施工單位應采用低噪聲水平的施工機械設備,并合理設置施工機械位置,盡可能避免大量高噪聲設備同時施工;(2)合理安排施工時段,夜間不進行施工,確保施工噪聲滿足《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的限值要求。(3)運輸車輛為移動式聲源,無固定的施工場地,進出施工現場應控制車速、禁止鳴笛。(4)施工合同中明確施工單位的噪聲污染防治責任,施工單位制定污染防治實施方案。(1)施工單位應采用低噪聲水平的施工機械設備;合理設置施工機械位置。(2)已合理安排施工時段,夜間未進行施工。(3)進出施工現場應控制車速、禁止鳴(4)施工合同中已明確施工單位的噪聲污染防治責任,施工單位制定污染防治實施方案。架空線路選用加工工藝水平高、表面光滑的導線以減少電暈放電,并采用提高導線對地高度等措施,降低可聽噪聲。線路沿線聲環境保(GB3096-2008)中相應標準要求。振動////大氣環境(1)施工現場設置圍擋,裸露地面覆蓋防塵網,遇到四級及以上大風天氣,停止土方開挖、回填以及其他可能產生揚塵污染的施工作業;(2)加強材料轉運與使用管理,合理裝卸,規范操作。易起塵的材料盡量密閉存放,無密閉存放條件時應采用防塵土工布覆蓋,防止揚塵污染;施工場地揚塵排放管理嚴格按照《施工場地揚塵排放標準》(DB32/4437-2022)中規定執行;(3)建筑施工選用商品混凝土,由混凝土罐裝車運至施工點進行澆筑,避免混凝土拌合揚塵產生;(4)采用符合國家環保要求的運輸車輛,運輸車輛按照規定路線和時間行駛,運輸散體材料采取遮蓋、密閉措施,避免沿途遺撒,進出施工場地,限速行駛、清洗車輪,不帶泥上路;(5)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及時清運,并按照市容環境衛生主管部門的規定處置,防止污染環境;(1)施工單位在施工場地設置了圍擋,對裸露地面采用防塵網覆蓋保護,在四級及以上大風天氣,未進行可能產生揚塵污染的施工作業;(2)材料轉運與使用嚴格管理,規范操作,易起塵的材料的存放采取了防塵措施,并存有施工現場照片;(3)建筑施工采用了商品混凝土;(4)采用了符合國家環保要求的運輸車輛,制定并執行了運輸車輛行駛路線、防塵等措施,車輛進出施工場地清洗輪胎,并存有施工現場照片;(5)施工建筑垃圾及時清運,并妥善處置;(6)施工過程中做到了大氣污染防治“十達標”;//江蘇朗慧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第要素施工期運營期環境保護措施驗收要求環境保護措施驗收要求(6)施工過程中做到大氣污染防治“十達標”;(7)施工結束后,按“工完料盡場地清”的原則及時進行場地恢復。固體廢物(1)施工期間施工開挖的土石方統一堆放在臨時堆土場,塔基施工開挖的土石方基本回填,余土就地平整作為綠化覆土,開挖后的土壤應按表層土在上的順序堆放至塔基中間,用于植被恢復;(2)施工期對建筑垃圾進行分類收集、分類暫存,做好建筑垃圾暫存點的防護工作,避免風吹、雨淋,盡量縮短垃圾暫存的時間。廢棄的沙石、混凝土等應按當地相關部門指定的地點回填或堆放,廢包裝物交有關部門回收利用,禁止將各種固體廢物隨意丟棄;(3)施工期間施工人員日常生活產生的生活垃圾應集中堆放,委托當地環衛部門定期清運。建設施工期設置一定數量的垃圾箱,以便分類收集。(1)開挖的土石方按要求處理,對臨時占地及時進行植被恢復;(2)施工期建筑垃圾分類收集、分類暫存,及時清運,不隨意丟棄固體廢物;(3)施工人員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定期清運。施工現場設置垃圾桶,分類收集。//電磁環境//本項目架空輸電線路提高導線對地高度,優化導線相間距離以及導線布置。按照設計資料的導線對地最低高度進行電磁環境影響分析可知,220kV單回輸電線路經過耕地等場所時對地最低高度19.7m,經過電磁環境敏感區時對地最低高度24.4m。工頻電場強度:<4kV/m工頻磁感應強度:<100μT架空輸電線下的耕10kV/m江蘇朗慧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要素施工期運營期環境保護措施驗收要求環境保護措施驗收要求環境風險////環境監測//按監測計劃進行環境監測。落實了環境監測計環境監測。其他//竣工后應及時驗收。環境保護驗收暫行辦法》竣工后應在3個月內及時進行自主驗收。綜上所述,江蘇鹽城高糧~鴻旭220千伏線路工程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符合區域總體發展規劃,擬建線路符合當地城鄉規劃。在認真落實本環境影響報告中提出的一系列落實了環境監測計劃,開展了電磁和聲環境監測后,環境影響能夠滿足相關環保標準要求,本項目的建設對區域生態環境的影響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從環境影響角度而言,本項目的建設是可行的。江蘇鹽城高糧~鴻旭220kV線路工程電磁環境影響專題評價1.1編制依據1.1.1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修訂本),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18年修正本2018年12月29日起施(3)《關于印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內容、格式及編制技術指南的通知》(環辦環評[2020]33號,生態環境部辦公廳2020年12月24日印發。(4)《江蘇省生態環境廳關于進一步做好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單位監管工作的通知》,蘇環辦[2021]187號,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辦公室2021年5月31日印發。(5)《關于印發<輸變電建設項目重大變動清單(試行)>的通知》(環辦輻射〔2016〕1.1.2評價導則、標準及技術規范(1)《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總綱》(HJ2.1-2016)。(2)《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3)《交流輸變電工程電磁環境監測方法(試行)》(HJ681-2013)。(4)《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5)《輸變電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技術要求》(HJ1113-2020)。1.2項目概況本項目共包括2個子工程:(1)高糧220千伏變電站220千伏間隔擴建工程本期擴建1回220kV出線間隔,至鴻旭。(2)高糧-鴻旭220千伏線路工程本期新建自糧潤線37#~擬建鴻旭220kV變電站段單回架空線路長約2.3km。導線采用2×JL/G1A-300/25型鋼芯鋁絞線,地線采用2根48芯OPGW-120,新建單回桿塔12基。1.3評價因子與評價標準(1)評價因子工頻電場、工頻磁場。(2)評價標準依據《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公眾曝露控制限值”規定,為控制本項目工頻電場、磁場所致公眾曝露,環境中住宅、學校、醫院、辦公樓、工廠等有公眾居住、工作或學習的建筑物電場強度控制限值為4000V/m;磁感應強度控制限值為100μT。架空輸電線路線下的耕地、園地、牧草地、畜禽飼養場、養殖水面、道路等場所,其頻率50Hz的電場強度控制限值為10kV/m,且應給出警示和防護指示標志。1.4評價工作等級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中“表2輸變電建設項目電磁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確定本項目電磁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詳見表1.4-1。表1.4-1電磁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分類工程條件評價工作等交流220kV架空輸電線路邊導線地面投影外兩側各15m范圍內有電磁環境敏感目標的架空線二級變電站戶外式二級1.5評價范圍電磁環境影響評價范圍見表1.5-1。表1.5-1電磁環境影響評價范圍評價對象評價因子評價范圍220kV架空線路工頻電場、工頻磁場邊導線地面投影外兩側各40m范圍內的區域220kV變電站220kV間隔擴建工頻電場、工頻磁場站界外40m1.6電磁環境敏感目標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電磁環境敏感目標是電磁環境影響評價與監測需要重點關注的對象。包括住宅、學校、醫院、辦公樓、工廠等有公眾居住、工作或學習的建筑物。經現場勘查,本項目高糧220kV變電站間隔擴建評價范圍無電磁環境敏感目標,擬建220kV架空線路評價范圍內有1處(2戶看護房)為電磁環境敏感目標。詳見表1.6-1。表1.6-1本項目電磁環境敏感目標一覽表序號地理位置環境保護目規模最近方位及距離房屋類型及高度導線對地高度影響1鹽城市建湖縣經濟開發區境內建湖縣經濟開發區看護房2戶2戶擬建架空線路跨越不低于24.4m42電磁環境現狀評價根據現狀監測結果,高糧220kV變電站站界外5m、地面1.5m高度處的工頻電場強度為34.0V/m~302.1V/m,工頻磁感應強度為0.098μT~0.819μT;擬建220kV輸電線路沿線工頻電場強度現狀監測值為0.2V/m~40.7V/m、工頻磁感應強度為0.032μT~0.438μT,均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4000V/m和100μT公眾曝露控制限值要求。3電磁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3.1變電站間隔擴建電磁環境影響分析本項目220kV高糧變電站為戶外式,電磁環境影響評價等級為二級,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本次環評對高糧220kV變電站間隔擴建工程的電磁環境影響預測應采用類比的方式。本次環評選取電壓等級相同、布置方式類似的徐州220kV位莊變電站作為類比監測對象。變電站類比情況見表3.1-1。表3.1-1變電站類比情況一覽表項目名稱高糧220kV變電站位莊220kV變電站可比性分析220kV220kV電壓等級相同,電壓等級是影響電磁環境的主要因素,具有可比性主變規模開關站,現正在擴建1臺主變,尚未投運2×180MVA類比變電站主變容量大于本項目主變容量,類比較為保守主變布置形式戶外式戶外式布置形式相同,具有可比性配電裝置布置形式220kV、110kV均采用戶外GIS布置220kV、110kV均采用戶外GIS布置220kV、110k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