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受理公示稿)項目名稱:龍源江蘇射陽200兆瓦/400兆瓦時儲能電站送出線路工程建設單位(蓋章):國家能源集團江蘇射陽新能源有限公司編制單位:國環正源(江蘇)生態有限公司編制日期:2024年5月 31 附圖1:地理位置圖附圖2:線路路徑及監測點位圖(含沿線敏感目標、500kV鶴棲變電磁和聲環境評價范圍)附圖3:沿線敏感目標現狀圖附圖4:500kV鶴棲變現狀圖附圖5:桿塔一覽圖附圖6:500kV鶴棲變總平面布置示意圖附圖7:本項目與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位置關系圖附圖8:本項目與射陽港經濟區總體發展規劃城區功能分布相對位置關系圖附圖9:本項目與射陽港經濟區總體發展規劃用地相對位置關系圖附圖10:本工程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圖附圖11:塔基周圍典型生態保護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圖附圖12:本工程生態環境保護典型措施設計示意圖(施工臨時沉淀池)附件1:本項目線路路徑方案審批意見附件2:本項目核準批復附件3-1-3-8:相關工程環保手續附件4:本項目監測報告附件5:噪聲類比監測報告1一、建設項目基本情況建設項目名稱龍源江蘇射陽200兆瓦/400兆瓦時儲能電站送出線路工程項目代碼2404-320000-04-01-667316建設單位聯系人聯系方式*********建設地點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江蘇射陽港經濟開發區地理坐標鶴棲500kV變電站220kV間隔擴建工程中心位置(東經120度25分28.178秒,北緯33度47分50.542秒)龍源-鶴棲220kV線路工程起點(東經120度25分30.385秒,北緯33度48分14.328秒)終點(東經120度25分30.385秒,北緯33度48分14.328秒)建設項目行業類別161輸變電工程用地(用海)面積(m2)/長度(km)工程用地面積:10871m2(永9465m2)線路長度:1.4km(其中架空0.3km)建設性質?新建(遷建)□改建□擴建□技術改造建設項目申報情形?首次申報項目□不予批準后再次申報項目□超五年重新審核項目□重大變動重新報批項目項目審批(核準/備案)部門(選填)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項目審批(核準/備案)文號(選填)蘇發改能源發〔2024〕540號總投資(萬元)5798環保投資(萬元)51.5環保投資占比(%)0.89施工工期6個月是否開工建設專項評價設置情況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B.2.1專題評價”要求設置電磁環境影響專題評價。規劃情況無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情況無規劃及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符合性分析無其他符合性分析1、本工程擬建220kV線路,路徑規劃由龍源儲能升壓站向南架空出線,然后向東南方向同時跨越水頭路和生態路,沿生態路東側向南架空走線,至鶴棲變東側向西跨過射陽河支流后轉電纜,電纜敷設至鶴棲變南側220kV備用出線構架附近新建電纜終端塔,轉架空接入鶴棲變。在選址、選線階段,設計單位對本工程輸電線路路徑選擇給予了充分的重視,鶴棲500kV變電站(原名為:鹽城射陽500kV變電站)在前期工程選址階段已取得當地政府部門同意的意見,本期間隔擴建工程在已有變電站站內預留場地上進行,不新增永久占地;本工程線路路徑已經獲得當地規劃部門審批(附件1)。因此,本工程建設符合當地城市發展的總體規劃及土地利用規劃的要求。22、對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本項目擬建220kV線路生態影響評價范圍內不涉及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海洋特別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第三條(一)中的環境敏感區。3、對照《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的通知》(蘇政發[2018]74號)《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的通知》(蘇政發[2020]1號)和射陽縣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范圍圖(調整后本項目擬建220kV線路生態影響評價范圍內不涉及射陽縣生態空間管控區域。4、對照《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鹽城市國土空間總年)》,工程占地不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不涉及城鎮開發邊界。根據《江蘇省電力保護條例》(2007年11月30日江蘇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三次會議通過),該條例第六條規定“架空電力線路走廊(包括桿、塔基礎)和地下電纜通道建設不實行征地,電力建設單位應當對桿、塔基礎用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或者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給予一次性經濟補償”,因此該項目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對塔基、地下電纜通道占用農田給與經濟補償。因此本項目與江蘇省、鹽城市和射陽縣國土空間規劃中“三區三線”要求是相符的。5、與“三線一單”符合性分析對照江蘇省及鹽城市“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本項目建設區域屬于重點管控單元,管控單元名稱為江蘇射陽港經濟開發區,管控單元編碼為ZH32092421354,本工程在空間布局、污染物排放、環境風險防控及資源利用方面符合所在區域生態環境分區管理要求,與江蘇省及鹽城市“三線一單”的要求是相符的。根據2020年6月2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發布的《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的意見》(蘇政發〔2020〕49號)。本項目與江蘇省“三線一單”生態分區管控方案相符性見表1-1。3表1-1本項目與江蘇省“三線一單”要求相符性分析蘇政發(2020)49號本工程相符性分生態保護紅線全省陸域生態空間保護區域總積23216.24平方公里,占全省陸域國土面積的22.49%。其中,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陸域面積8474.27平方公里,占全省陸域國土面積的8.21%;生態空間管控區域面積14741.97平方公里,占全省陸域國土面積的14.28%。全省海洋生態保護紅線面積9676.07平方公27.83%本工程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符合環境質量底線104個地表水國家考核斷面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比例達到70.2%以上,基本消除劣于Ⅴ類水體。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72%以上。全省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本項目施工期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大氣、水污符合資源利用上線全省用水總量不超過524.15億立方米,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56.87萬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390.67萬公頃本項目所涉及的資源僅為少量土地資源及水資源消耗,不涉及基本農符合環境準入清單基于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充分吸納整合已有相關規劃、功能區劃、行動計劃、戰略環評等要求,從空間布局約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環境風險防控和資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明確生態環境準入要求,建立五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管控體系本項目選址合理;資源利用量較少;項目為基礎建設類項目,無重大環境風險源,無生產廢水的消耗,為鼓勵類項目。符合(1)生態紅線本項目處于規劃工業區,本工程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項目永久占地與臨時占地均不在生態紅線范圍內,故符合有關生態保護紅線的管理要求。(2)環境質量底線“環境質量底線”是國家和地方設置的環境質量目標,也是改善環境質4量的基準線。有關規劃環評應落實區域環境質量目標管理要求,提出區域或者行業污染物排放總量管控建議以及優化區域或行業發展布局、結構和規模的對策措施。項目環評應對照區域環境質量目標,深入分析預測項目建設對環境質量的影響,強化污染防治措施和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本項目所在區域為環境空氣功能區二類區,執行二級標準。根據《2023年射陽縣環境質量狀況公報》,環境空氣質量均能夠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要求,空氣質量好,尚有容量進行項目建設,同時本項目建成無廢氣產生,施工期只有少量粉塵和噪聲排放,待工程運行后影響消失;不會對當地環境空氣增加影響。聲環境現狀監測結果表明,現有鶴棲500kV變電站間隔擴建處廠界圍墻外1m測點處晝間噪聲為52dB(A),夜間噪聲為48dB(A),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標準要求。擬建220kV線路沿線測點處晝間噪聲為49dB(A)-54dB(A)、夜間噪聲為46dB(A)-49dB(A),均能夠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2類標準要求。電磁環境現狀監測結果表明,本項目鶴棲500kV變電站擴建間隔圍墻外1m測點處的工頻電場強度為56.52V/m,工頻磁感應強度為0.1434μT;擬建220kV輸電線路沿線及電磁環境敏感目標測點處工頻電場強度為0.08V/m-3.72V/m,工頻磁感應強度為0.0080μT-0.0266μT。所有測點測值均能夠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中工頻電場強度4000V/m、工頻磁感應強度100μT公眾曝露控制限值要求。根據預測結果可知,本項目建成后,鶴棲500kV變電站廠界聲環境預測結果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標準限值,因此項目建設聲環境質量底線是符合要求的;電磁環境預測結果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的評價標準,因此電磁環境是滿足環境質量底線的要求的。(3)資源利用上線本項目不屬于高能耗、高污染、資源型項目,根據工程特點,本項目利用的資源主要是土地資源。工程占地主要為工業用地,占地符合地方土地利用規劃。工程占用土地面積較小,不會對區域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產生影響。本項目運營期不消耗其他能源。因此,項目符合資源利用上線的要求。(4)生態環境準入清單項目所在位置為重點管控單元,管控單元名稱為江蘇射陽港經濟開發區,管控單元編碼為ZH32092421354,管控單元分類為重點管控單元,管控單元要求具體見表1-2。5表1-2本項目與生態環境管控單元的符合性分析環境管控單元編碼環境管控單元名稱管控單元類別管控要求本項目情況符合ZH32092421354江蘇射陽港經濟開發區重點管控單元空間布局約束(1)執行規劃和規劃環評及其審查意見相關要求;(2)食品添加劑產業禁止引進含化學反應合成、化學品原料混合與分裝項目入區;(3)禁止純電鍍和金屬表面處理企業進入園區均不涉及符合污染物排放管控(1)嚴格實施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根據區域環境質量改善目標,采取有效措施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確保區域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園區污染物排放總量不得突破環評報告及批復的總量。本項目建成后,500kV鶴棲變廠界聲環境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GB12348-2008)2類標準限值;電磁環境預測結果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的評價標準,因此滿足環境質量底線的要求。符合環境風險(1)加強環境安全管理,配備應急監測、專兼職環境安全管理人員、應急設備等,成立環境風險應急控制指揮中心,制訂有效可行的區域性應急預案,建立事故處理的組織管理制度和應急處置機制,儲備事故應急設備、物資,定期組織實戰演練;(2)開發建設不得占用射陽河水體,射陽河河道兩側120米范圍不得作為建設用地(1)建設單位設有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防控小組;(2)不涉及,本項目一檔跨越,在射陽河水體中無立塔,不涉及施工。符合6資源利用效率要求(1)引進項目的生產工藝、設備、能耗、污染物排放、資源利用等均須達到同行業先進水平;(2)按照國家和省能耗及水耗限額標準執行3)強化企業清潔生產改造,推進節水型企業、節水型園區建設,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4)禁止銷售使用燃料為“Ⅱ類”(較嚴),具體包括:1、除單臺出力大于等于20蒸噸/小時鍋爐以外燃用的煤炭及其制品。2、石油焦、油頁巖、原油、重油、渣油、煤焦油本工程采用先進設備、工符合6、與《輸變電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技術要求》(HJ1113-2020)符合性分析輸電線路已取得射陽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部門的同意,符合當地城鄉發展的規劃要求;本工程優化了線路走廊,符合《輸變電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技術要求》(HJ1113-2020)中的相關要求,具備選址選線合理性。表1-3項目與《輸變電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技術要求》(HJ1113-2020)符合性分析類型涉及輸變電工程的要求本項目情況符合選址選線工程選址選線應符合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要求。無需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符合輸變電建設項目選址選線應符合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要求,避讓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確實因自然條件等因素限制無法避讓自然保護區實驗區、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的輸電線路,應在滿足相關法律法規及管控要求的前提下對線路方案進行唯一性論證,并采取無害化方式通過。本工程輸電線路不占用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符合變電工程在選址時應按終規模綜合考慮進出線走廊規劃,避免進出線進入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線路未進入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符合戶外變電工程及規劃架空進出線選址選線時,應關注以居住、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辦公等為主要功能的區域,采取綜合措施,減少電磁和聲環境影響。本工程輸電線路已盡量避讓居民區,在采取本環評報告提出的各項環保措施的情況下,項目對電磁和聲環境敏感目標影響較小。符合7同一走廊內的多回輸電線路,宜采取同塔多回架設、并行架設等形式,減少新開辟走廊,優化線路廊間距,降低環境影響。本工程輸電線路采用同塔雙回架設的方式,減少了新開辟走廊,優化了線路廊間距,降低了環境影響。符合原則上避免在0類聲環境功能區建設變電工程。本工程不涉及0類聲環境功能區。符合變電工程選址時,應綜合考慮減少土地占用、植被砍伐和棄土棄渣等,以減少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間隔擴建在原站內進行,無新增占地,項目建設過程中無棄土棄渣。符合輸電線路宜避讓集中林區,以減少林木砍伐,保護生態環境。輸電線路已避讓集中林符合進入自然保護區的輸電線路,應按照HJ19的要求開展生態現狀調查,避讓保護對象的集中分布區。不涉及。符合7、與鹽城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相符性分析2021年11月23日,鹽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了《鹽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鹽城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鹽政辦發【2021】87號),該通知的第三章“總體要求”中第三節“主要目標”:“2025年,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廣泛形成,碳排放強度、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環境風險有效控制,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鄉人居品質顯著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顯著增強,基本建成美麗江蘇示范城市”。綠色發展動力持續增強:綠色低碳發展水平顯著提升,資源環境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排放強度持續降低,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明顯增強,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水平完成省下達任務。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空氣質量全面改善,PM2.5濃度達到30微克/立方米,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0%,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水環境質量穩步提升。省考以上斷面水質優III比例達到100%,基本消除城鄉黑臭水體,海洋生態環境穩中向好。主要污染物減排完成省下達任務。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危險廢物與新污染物環境風險防控能力明顯增強,輻射安全監管能力持續加強,生態環境風險防控體系更加完備。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不斷增強: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修復穩步推進,林木覆蓋率達到25%,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65%,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生態質量指數保持穩定。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日益完善:生態文明制度改革深入推進,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短板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監管能力明顯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效能顯著8提升。根據輸變電項目運行特點,本工程建成后,不新增工作人員,運行期不產生生產廢水和固體廢物,正常運行下站內間隔不產生主變壓器廢油及大氣污染物。因此,工程建設與《鹽城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是協調一致的。9二、建設內容地理位置龍源江蘇射陽200兆瓦/400兆瓦時儲能電站送出線路工程位于江蘇射陽港經濟開發區,龍源儲能電站位于水頭路和生態路交叉口西北角,其中鹽城鶴棲500kV變電站220kV間隔擴建工程位于鹽城鶴棲500kV變電站內,500kV鶴棲變位于江蘇鹽城市射陽縣黃沙港鎮生態路西側。本項目地理位置示意圖見附圖1。項目組成及規模2.1項目由來根據江蘇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預計“十四五”末,江蘇風電、光伏200MW/400MWh共享儲能電站由國家能源集團江蘇射陽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布局在新能源密集的地區,可有效促進新能源就地消納能力,緩解電網阻塞壓力,作為獨立儲能電站直接接入電網,可根據系統需求實現削峰填谷、負荷跟蹤、調頻調壓、電能質量治理等功能,提高系統自身的調節能力,促進新能源消納、彌補電力供應缺口、優化全省電源結構,加快構建全省新型電力系統、促進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根據可研,本項目包括兩個子工程:鶴棲500kV變電站220kV間隔擴建工程和220kV線路工程,因此,為滿足龍源江蘇射陽200MW/400MWh共享儲能電站輸送電力需求,建設龍源江蘇射陽200兆瓦/400兆瓦時儲能電站送出線路工程是必要的。工程完成后,對周圍的電磁環境、聲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本次環評對鶴棲500kV變電站220kV間隔擴建工程以及220kV線路進行評價。2.2項目建設內容(1)鶴棲500kV變電站220kV間隔擴建工程500kV鶴棲變擴建220kV出線間隔1回。(2)龍源-鶴棲220kV線路工程新建架空線路路徑長1.1km,其中雙回單掛0.91km,單回0.19km。新建單回電纜路徑長約0.3km。本工程線路路徑示意圖見附圖2。2.3項目組成及規模項目組成及規模詳見表2-1。表2-1項目組成及規模一覽表項目組成名稱建設規模主體工程1鶴棲500kV變電站220kV間隔擴建工程原有規模500kV鶴棲變為智能變電站,2022年投運,主變設計規模4×1000MVA,現有1×1000MVA,電壓等級500/220/35kV,其中220kV主接線型式為雙母線雙分段接線,遠期規劃出線規模16回,現有6回(興陽1回、步陽1回、龍源2回、華能1回、本期規模本期擴建1回220kV出線間隔至龍源儲能220kV升壓站。間隔擴建投資約596萬元,后期運行主體為#21000MVA主變。在原220kV戶內GIS配電裝置預留間隔內進行,架空出線。間隔擴建工程設備清單220kV三柱水平旋轉式隔離開關支架基礎1組;220kV單臂垂直伸縮式隔離開關支架基礎1組;220kVSF6斷路器基礎1組;電流互感器支架1組;電壓互感器1組;支架避雷器支架1組;端子箱基礎1組等。2龍源-鶴棲220kV線路工程2.1線路路徑長度新建架空線路路徑長1.1km,其中雙回單掛0.91km(T2-T5、T6-鶴棲),單回0.19km(龍源-T2)。新建單回電纜路徑長約0.3km(T5-T6)。2.2導線參數架空線路導線采用2×JNRLH60/LB20A-300/25型鋁包鋼芯鋁絞線,分裂導線垂直布置,子導線間距400mm。地線選用2根72芯ADSS光纜。ZC-Z-YJLW03-127/220kV-1*2500mm2交聯聚乙烯銅芯阻燃電2.3塔型、桿塔數量、基礎新建桿塔6基(單回路角鋼塔1基、雙回路角鋼塔4基,雙回路鋼管桿1基)。新建戶外電纜終端6只,避雷器6只。本項目新建桿塔一覽表見表2-2,桿塔一覽圖見附圖5。全線基礎采用鉆孔灌注樁。2.4架設方式同塔雙設單掛:垂直排列;單回架設:三角排列。2.5新建明挖電纜溝:主體結構外尺寸2.5×2.6,段長約240m;T6桿處電纜溝:主體結構外尺寸2.4×3.6,段長約40m;T5塔處電纜溝I:主體結構外尺寸2.2×3.6,段長約42m;T5塔處電纜溝II:主體結構外尺寸2.5×3.6,段長約25m。2.6地形分布平地50%,泥沼30%,河網20%。2.7線路工程設備清單多旋翼無人機1組;張力機1組;牽引機1組;汽車吊2組;鉆孔機1組;旋挖機1組;攪拌機1組等。鶴棲500kV變電站1輔助工程站內道路長度500m;施工用水用電;間隔擴建施工場地500m2。已建,依托前期2公用工程綜合樓、休息室、衛生間等。3環保工程1座景觀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0.5t/h),工作人員生活污水經站內景觀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處理后回用站區綠化,不排入周圍環境;1座事故油池(85m3)。工程1鶴棲500kV變電站220kV間隔擴建工程施工場地站內設有材料堆場。臨時施工道路利用已有道路運輸設備、材料等。2龍源-鶴棲220kV線路工程2.1塔基施工臨時用地面積約3305m2。2.2臨時施工道路本項目盡量利用已有道路運輸設備、材料等,另需新建臨時施工便道,其中機械運輸道路平均寬度約4m,長度約200m;人抬道路平均寬度約1m,長度約100m。臨時施工道路占地約900m2。2.3牽張及跨越場布置3處牽張場,每處臨時用地面積約800m2;2處跨越場,每處臨時用地面積約120m2。牽張及跨越場臨時占地面積約2640m2。2.4電纜線路施工臨時用地面積約2800m2。2.5生態恢復對施工臨時用地進行表土剝離、苫蓋,施工結束后回填、植被恢復等。2.6臨時沉淀池在塔基施工時,設置臨時沉淀池,施工廢水經沉淀去除懸浮物后循環使用。表2-2本項目桿塔工程一覽表鐵塔工程(與遠景共建部分)序號塔型水平檔距垂直檔距基數備注T2220-FD21S-DJ27100/250150/3001雙回路耐張角鋼塔T3220-FD21S-Z2304105501雙回路直線角鋼塔T4220-FD21S-J4244506001雙回路耐張角鋼塔T5220-FD21S-DJ24100/250150/3001雙回路耐張終端塔/220-FD21S-DJ-24電纜終端引下裝置(獨立平臺×2)鋼管桿工程(與遠景共建部分)T6220-FD21S-DJG2503001雙回路轉角終端桿/220-FD21S-DJG-18電纜終端引下裝置(獨立平臺×2)鐵塔工程(龍源自建部分)T1220-FD21D-DJ214506501單回路耐張角鋼塔根據《110kV-750kV架空輸電線路設計規范》(GB50545-2010)的規定,本項目220kV架空線路導線對地最小距離及本項目設計距離見表2-3。 表2-3本項目架空線路導線對地最小距離一覽表項目設計規范要求(m)本項目設計距離(m)對地面最小距離居民區7.5非居民區6.5總平面及現場布置2.4鶴棲500kV變電站平面布置鶴棲500kV變電站主變壓器戶外布置,主變區位于變電站中部,500kV配電裝置采用GIS設備,戶內布置,500kV配電裝置GIS室布置在站區北部,母線東西走向,向北、向東出線。220kV配電裝置采用GIS設備,戶內布置,220kV配電裝置GIS室布置在站區南部,母線東西走向,向南出線。無功補償裝置區布置在變電站主變區和220kV配電裝置GIS室之間,主控通信室布置在站區東部。站用電室布置在主變區中間。事故油池位于變電站主控通信室北側。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位于變電站主控通信室南側。變電站大門設在變電站東部,朝東布置,靠近主控通信室。500kV鶴棲變為智能變電站,2022年投運,主變設計規模4×1000MVA,現有1×1000MVA,其中220kV主接線型式為雙母線雙分段接線,出線規模16回,已投運6回。本期擴建1個出線間隔,利用西起第4個出線間隔,擴建后接線型式不變。本期擴建利用前期工程預留位置安裝,站區面積及總平面布置型式不變。變電站間隔擴建平面布置圖見附圖6。2.5線路路徑走向線路由儲能站向南架空出線,然后向東南方向同時跨越水頭路和生態路,沿生態路東側向南架空走線,至鶴棲變東側左轉向西跨過射陽河支流后轉電纜,電纜敷設至鶴棲變南側220kV備用出線構架附近新建電纜終端塔,轉架空接入鶴棲變。新建架空線路路徑長1.1km,其中雙回單掛0.91km(T2-T5、T6-鶴棲),單回0.19km(龍源-T2)。新建單回電纜路徑長約0.3km(T5-T6)。2.6施工現場布置本項目線路工程主要內容為塔基基礎的建設、架空線掛線、電纜溝建設和電纜敷設。本項目不設置臨時施工營地,共新建6基塔,永久占地約45m2,電纜線路永久占地約1361m2,現場布置主要是塔基處和電纜溝處設置臨時堆土區、泥漿池及沉淀池、排水溝、沉沙池、苫蓋等,塔基施工臨時占地約3305m2,電纜線路施工臨時占地約2800m2。同時線路布置3處牽張場,每處臨時用地面積約800m2。牽張場平面布置包括施工通道、機械布置區、導線集放區、錨線區、工具集放區、工棚布置區、休息區和標志牌布置區等。2處跨越場,每處臨時用地面積約120m2。設置機械運輸道路平均寬度約4m,長度約200m;人抬道路平均寬度約1m,長度約100m,臨時占地約900m2。間隔擴建工程均在原變電站圍墻內預留位置擴建,利用220kV西側第4出線間隔,利用已有施工場地、道路等。施工方案2.7施工工藝本工程為輸電線路工程,即將高壓電流通過送電線路的導線送入下一級或同級變電站。本項目總工期預計為6月,工程的施工方案如下:(1)間隔擴建本項目擴建220kV出線間隔,分為施工準備、搭建設備支架及基礎、設備安裝及調試等階段。在施工過程中,機械施工和人工施工相結合。(2)塔基施工根據本工程《巖土工程可行性研究勘察報告》及以往工程實施情況,本工程桿塔主要位于道路邊農田中,淺層土性狀差,因此本工程全線采用鉆孔灌注樁,并考慮樁頂端防腐措施。灌注樁基礎是利用取土或擠土裝置在地層樁位上成孔,然后灌注混凝土成樁。鉆孔灌注樁基礎的施工流程為:平整場地→泥漿制備→埋設護筒→鋪設工作平臺→安裝鉆機并定位→鉆進成孔→清孔并檢查成孔質量→下放鋼筋籠→灌注水下混凝土→拔出護筒→檢查質量。(3)鐵塔組立鐵塔組立擬采用汽車吊分解組塔和內懸浮外拉線分解組塔兩種方式,其中交通較為便利的平地塔位采用汽車吊分解組塔,交通不便的平地塔位和山地的塔位采用內懸浮外拉線分解組塔。利用支立抱桿,吊裝鐵塔構件,抱桿通過牽引繩的連接拉動,隨鐵塔高度的增高而上升,各個構件頂端和底部支腳采用螺栓連接。(4)架線施工架空地線展放及收緊、展放導引繩、牽放牽引繩、牽放導線、錨固導線、緊線臨錨、附件安裝、壓接升空、間隔棒安裝、耐張塔平衡掛線和跳線安裝等。本工程選用“多旋翼無人機”展放導引繩后牽放次級牽引繩方式。線路沿線設置牽張場,采用張力機緊線,一般以張力放線施工段作為緊線段,以直線塔作為緊線操作塔。緊線完畢后進行附件、線夾、防震金具、間隔棒等安裝。(4)電纜線路本項目電纜線路為電纜地下溝井敷設(垂直蛇形敷設主要施工內容包括測量放樣、電纜溝開挖工井施工、電纜支架安裝、電纜敷設、掛標識牌、線路檢査、蓋板回填等過程組成。在電纜溝開挖、回填時,采取機械施工和人力開挖結合的方式,以人力施工為主。剝離的表土、開挖的土方堆放于電纜溝井一側或兩側,采取苫蓋措施施工結束時分層回填。2.8施工時序及建設周期本工程擬定于2024年6月開工建設,至2024年12月工程全部建成,總工期為6個月。若項目未按原計劃順利推進,則實際竣工日期相應順延。其他三、生態環境現狀、保護目標及評價標準生態環境現狀3.1主體功能區劃對照2015年發布的《全國生態功能區劃(修編版)》,本項目所在區域生態功能大類為人居保障,生態功能類型為大都市群(III-01-02長三角大都市群)。對照《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蘇政發〔2023〕69號),本項目所在區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為沿海陸海統籌帶;對照《鹽城市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蘇政復〔2023〕23號),本項目所在區域空間格局屬于“一核一極三帶”中的“濱海港新興增長極”和“沿海復合功能帶”,項目建設占地不涉及永久基本農田。對照《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蘇政發[2020]1號本項目不涉及生態空間管控區。3.2土地利用現狀及動植物類型本項目鶴棲變電站周圍及輸電線路沿線現狀為農田。現場踏勘時,本項目影響范圍內未發現《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2021年版)、《江蘇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蘇政發(2024)23號)中收錄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圖3-1本項目沿線農田現狀圖3.3水環境根據《2023年射陽縣環境質量狀況公報》,2023年,全縣地表水環境質量總體為良好,3個國考、2個省考以上斷面達到或好于Ⅲ類水質比例均為100%。全縣1個在用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每月均能穩定達到Ⅲ類標準。本項目擬建線路跨越射陽河,為一檔跨越,在水體中無立塔,不涉及施工。本工程不涉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飲用水取水口,涉水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重要濕地、重點保護與珍稀水生生物的棲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產卵場及索餌場、越冬場和洄游通道,天然漁場等漁業水體,以及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表水環境》(HJ2.3-2018)中的水環境保護目標。3.4大氣環境根據《2023年射陽縣環境質量狀況公報》,2023年,射陽縣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32,優良天數比例83.8%。PM2.5年均濃度29.2微克/立方米,臭氧(日最大8小時滑動平均值的第90百分位數)156微克/立方米,PM1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年均濃度分別為50微克/立方米、9微克/立方米和16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數)為1.0毫克/立方米。射陽縣環境空氣質量優111天,良195天,輕度污染53天,中度污染5天,重度污染1天。首要污染物為臭氧、PM2.5和PM10。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3.5聲環境(1)監測方法晝間、夜間等效聲級監測方法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監測點布設及頻次在擬建220kV線路沿線及變電站擬擴建間隔端布設環境噪聲監測點位,每個點位晝間、晝間各監測1次。監測布點示意圖見附圖2。(3)監測單位江蘇易達檢測科技有限公司(CMA證書編號:241012340249)。(4)監測時間、監測天氣和監測儀器監測時間:2024年4月29日。天氣情況:晴,東風,晝間風速:2.6m/s,夜間風速:1.6m/s。監測儀器:AWA5688型多功能聲級計YX030105。(5)監測結果及評價本項目委托江蘇易達檢測科技有限公司(CMA證書編號:241012340249)對本線路工程進行聲環境質量現狀監測。聲環境現狀監測結果見表3-1,現有鶴棲500kV變電站間隔擴建處廠界圍墻外1m測點處晝間噪聲為52dB(A),夜間噪聲為48dB(A),測點測值能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標準要求。擬建220kV線路沿線測點處晝間噪聲為49dB(A)-54d46dB(A)-49dB(A),均能夠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2類標準要求。表3-1本項目聲環境現狀監測結果工程名稱測點序號監測點位晝間(dB)夜間(dB)龍源江蘇射陽200兆瓦/400兆瓦時儲能電站送出線路工程1泵房東北角54492蘆葦開發公司東北角52473線路路徑點149464線路路徑點251465鶴棲500kV變電站間隔擴建端墻外1m處52483.6電磁環境電磁環境現狀監測結果表明,本項目鶴棲500kV變電站擴建間隔圍墻外1m測點處的工頻電場強度為56.52V/m,工頻磁感應強度為0.1434μT;擬建220kV輸電線路沿線及電磁環境敏感目標測點處工頻電場強度為0.08V/m-3.72V/m,工頻磁感應強(GB8702-2014)表1中工頻電場強度4000V/m、工頻磁感應強度100μT公眾曝露控制限值要求。電磁環境現狀監測具體情況見本項目《電磁環境影響評價專題》。與項關的原有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3.7相關項目情況本次項目涉及的現有工程主要為鹽城射陽500千伏變電站(現改名為“鶴棲500kV變電站”)及220千伏送出工程。鶴棲500kV變電站已有工程環保手續履行情況詳見下表。表3-2鶴棲500kV變電站前期工程環保手續履行情況一覽表序號項目名稱投產主要建設內容環評情況驗收情況1鹽城射陽500kV輸變電工程2021月(#2)戶外布置;500kV出線4回,220kV出線4回(2回運行,2回備用),#2主變低壓側配置1組60Mva并聯電容器和3組60Mva并聯電抗器;新建射陽-豐匯500kV雙回架空線路。2020年2月取得原江蘇省環境保護廳的環評批復(蘇環審[2020]9號)2022年6月通過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組織的自主竣工環保驗收(蘇電建環保[2022]7號)2江蘇鹽城射陽500千伏變電站220千伏送出工程2023年6月鶴棲500kV變電站擴建2個220kV間隔(至步回);龍源風電-射陽變雙回220kV線路;射陽變-興陽、步陽雙回220kV線路。取得鹽城市生態環境局的環評批復(鹽環輻(表)審[2021]43號)2023年8月通過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組織的自主竣工環保驗收(蘇電建環保[2023]3號)根據上表3-2,現有已建工程環境保護手續齊全,前期工程均已落實了環境影響報告及批復文件提出的污染防治及生態保護措施,驗收環境監測結果均符合驗收標準要求,未收到環保投訴,不存在環保遺留及生態破壞問題。3.8本項目現有污染情況表3-3儲能電站前期工程環保手續履行情況一覽表序號項目名稱投產時主要建設內容環評情況驗收情況1龍源江蘇射陽200MW400MWh共享儲能電站項目配套220千伏升壓站工程2024月220千伏升壓站1座,主變規模為1×220MVA;本期儲能升壓站1回 220千伏出線。2024年4月取得鹽城市生態環境局的環評批復(鹽環輻(表)審〔2024〕16擬建根據上表3-3,江蘇射陽200MW/400MWh儲能項目儲能電站為擬建未建工程,不存在環保遺留及生態破壞問題。生態環境保護3.9評價因子及范圍3.9.1評價因子根據輸變電項目的性質,本工程運行期和施工期產生的環境影響因素有電磁環境、聲環境、生態環境、地表水環境等,歸納如表3-4。表3-4主要環境影響評價因子識別評價階段評價項目現狀評價因子單位預測評價因子單位施工期聲環境晝間、夜間等效聲級,LeqdB(A)晝間、夜間等效聲級,LeqdB(A)生態環境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地表水環境pH、COD、BOD5、NH3-N、石油類mg/L//運行期境工頻電場kV/m工頻電場kV/m工頻磁場工頻磁場聲環境晝間、夜間等效聲級,LeqdB(A)晝間、夜間等效聲級,LeqdB(A)3.9.2評價范圍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21),本項目各項評價項目的評價范圍見表3-5。表3-5評價范圍評價對象評價項目評價范圍220kV架空線路電磁環境邊導線地面投影外兩側各40m范圍內的區域聲環境邊導線地面投影外兩側各40m范圍內的區域生態環境邊導線地面投影外兩側各300m內的帶狀區域220kV地下電纜電磁環境管廊兩側邊緣各外延5m(水平距離)生態環境邊導線地面投影外兩側各300m內的帶狀區域鶴棲500kV變電站(220kV間隔擴建工程)電磁環境間隔擴建側站界外40m范圍內的區域聲環境間隔擴建側圍墻外200m范圍內的區域生態環境間隔擴建側圍墻外500m范圍內的區域3.10生態環境保護目標3.10.1電磁環境、聲環境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本項目電磁環境敏感目標詳見電磁專題。參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技術指南(污染影響類試行)》和《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21),本項目聲環境評價范圍內無居住、科學研究、醫療衛生、文化教育、機關團體辦公、社會福利等需要保持安靜的建筑物,因此本項目評價范圍內無聲環境保護目標。3.10.2水環境保護本工程不涉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飲用水取水口,涉水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重要濕地、重點保護與珍稀水生生物的棲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產卵場及索餌場、越冬場和洄游通道,天然漁場等漁業水體,以及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表水環境》(HJ2.3-2018)中的水環境保護目標。3.10.3生態環境參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19-2022本工程評價范圍不涉及法定生態保護區域、重要生境以及其他具有重要生態功能、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的區域。其中,法定生態保護區域包括:依據法律法規、政策等規范性文件劃定或確認的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世界自然遺產、生態保護紅線等區域;重要生境包括:重要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棲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和洄游通道,遷徙鳥類的重要繁殖地、停歇地、越冬地以及野生動物遷徙通道等,無生態敏感目標。本工程評價范圍不涉及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海洋特別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第三條(一)中的環境敏感區。評價標準3.11環境質量標準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執行《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中頻率為50Hz所對應的公眾曝露控制限值,即工頻電場強度限值:4000V/m;工頻磁感應強度限值:100μT。架空輸電線路線下的耕地、園地、牧草地、畜禽飼養地、養殖水面、道路等場所,其頻率50Hz的電場強度控制限值為10kV/m,且應給出警示和防護指示標志。聲環境:鶴棲500kV變電站及擬建線路工程聲環境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晝間限值為60dB(A)、夜間限值為50dB(A)。3.12污染物排放標準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執行《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晝間限值為70dB(A)、夜間限值為55dB(A)。營運期500kV鶴棲變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根據鶴棲500kV變電站環評批復、驗收報告及驗收批復,鶴棲500kV變電站廠界執行《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2類標準,晝間限值為60dB(A)、夜間限值為50dB(A)。施工期揚塵排放標準:執行《施工場地揚塵排放標準》(DB32/4437-2022)表1標準,具體見表3-表3-6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污染物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標準來源濃度(μg/m3)TSPa500《施工場地揚塵排放標準》(DB32/4437-2022)PM10b過的限值。根據HJ633判定設區市AQI在200-300之間且首要污染物為PM10或PM2.5時,TSP其他四、生態環境影響分析施工期生態環境影響分析4.1施工期產污環節分析(1)生態環境:施工期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為工程建設導致植被破壞及水土流失的影響。施工開挖、平整、土方臨時堆放等將造成植被面積減少,對原地貌的擾動、損壞有可能引起水土流失,以及建設過程中對動物的影響。(2)施工噪聲:主要由施工機械噪聲和運輸車輛交通噪聲,其中施工機械噪聲主要是由施工時物件碰撞產生的,噪聲排放具有瞬間性和不定性;運輸車輛交通噪聲主要是車輛發動機及車輛鳴笛產生的噪聲,具有短暫性特點。(3)施工揚塵:施工開挖、土石方回填、施工現場的清理平整、以及施工車輛行駛產生的二次揚塵和對環境空氣質量造成的暫時性的和局部的影響。(4)施工廢水:施工廢水及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5)施工固體廢物:施工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棄土棄渣、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線路架設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等。4.2施工期生態環境影響分析4.2.1施工期生態環境影響本項目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為土地占用、植被破壞及水土流失。①土地占用表4-1本項目占用土地情況表序號工程占用土地面積m2永久占地臨時占地1塔基施工453305農田2牽張場和跨越場/26403電纜線路施工28004臨時施工道路/900合計9465總計10871本項目施工期,設備、材料運輸過程中,盡量利用現有道路,縮小施工作業帶,材料運至施工場地后,應合理布置,減少臨時占地,施工后,及時清理現場,盡可能恢復原狀地貌,可以有效降低臨時施工占地對區域生態系統功能的損害。②對植被的影響本項目線路施工建設時土地開挖等會破壞施工范圍內的地表植被。開挖作業時采取分層開挖、分層堆放、分層回填的方式,盡量把原有表土回填到開挖區表層,以利于植被恢復。項目建成后,對塔基施工區等臨時占地區域及時進行復耕或綠化處理,景觀上做到與周圍環境相協調。采取上述措施后,本項目建設對周圍生態環境影響很小。③水土流失本項目在施工時土石方開挖、回填以及臨時堆土等,若不妥善處置均會導致水土流失。施工時通過先行修建擋土墻、排水設施;合理安排施工工期,避開雨季土建施工;施工結束后對臨時占地采取工程措施恢復水土保持功能等措施,最大程度的減少水土流失。綜上所述,本項目建設對周圍生態環境影響很小。4.2.2施工噪聲環境影響變電站及線路施工會產生施工噪聲,主要有運輸車輛的噪聲以及基礎、架線施工中各種機具的設備噪聲等。變電站施工過程中,噪聲主要來自樁基階段,其聲級一般為60dB(A)-84dB(A)。架空線路架線施工時牽張場內的牽張機、絞磨機等設備產生的機械噪聲、線路施工時開挖等施工噪聲,其聲級一般小于70dB(A)。工程施工時通過采用低噪聲施工機械設備,控制設備噪聲源強;設置圍擋,削弱噪聲傳播;加強施工管理,文明施工,錯開高噪聲設備使用時間,限制夜間施工,可進一步降低施工噪聲影響。施工單位如因工藝特殊情況要求,確需在夜間施工而產生環境噪聲污染時,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取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關主管部門的證明,并公告附近居民,同時在夜間施工時禁止使用產生較大噪聲的機械設備。通過采取以上噪聲污染防治措施,以確保施工噪聲滿足《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的限值要求。本項目施工量小、施工時間短,對環境的影響是小范圍的、短暫的,隨著施工期的結束,其對環境的影響也將隨之消失,對周圍聲環境影響較小。4.2.3施工揚塵環境影響分析施工揚塵主要來自土建施工的開挖作業、建筑裝修材料的運輸裝卸、施工現場內車輛行駛時產生的揚塵等。施工過程中,車輛運輸散體材料和廢棄物時,必須密閉,避免沿途漏撒;加強材料轉運與使用的管理,合理裝卸,規范操作;對進出施工場地的車輛進行沖洗、限制車速,減少或避免產生揚塵;施工現場設置圍擋,施工臨時中轉土方以及棄土棄渣等要合理堆放,可定期灑水進行揚塵控制;施工結束后,按“工完料盡場地清”的原則立即進行空地硬化和覆蓋,減少裸露地面面積。通過采取上述環保措施,本項目施工揚塵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4.2.4施工廢水環境影響分析施工期廢水包括施工廢水和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其中施工廢水主要為施工泥漿、設備清洗、物料清洗、進出車輛清洗及建筑結構養護等過程產生;生活污水主要來自施工人員的生活排水。施工區域設沉淀池,泥漿水等施工廢水經沉淀池沉淀后回用,施工單位設有移動油處理裝置,施工機械清洗油污水經處理后浮油回收使用,清洗廢水經沉淀澄清后循環使用。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污水排入租用民房現有污水處理設計,不外排周圍水環境。因此施工期廢水對周圍地表水環境無不利影響。4.2.5施工固體廢物環境影響分析施工期的固體廢物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結合《輸變電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技術要求》(HJ1113-2020)的相關要求,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應分別堆放,生活垃圾可與當地環衛部門協議,由環衛部門送入環衛系統處理;建筑垃圾委托有資質的單位外運處理。施工完成后及時做好跡地清理工作。在農田施工時,施工臨時占地宜采取隔離保護措施,施工結束后應將混凝土余料和殘渣及時清除,以免影響后期土地功能的恢復。此外,施工期含油施工機械器具等在施工、維護過程中可能產生少量的廢礦物油及含油廢物,應采取相應措施防止油料跑、冒、滴、漏等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收集的廢礦物油及含油廢物交由有資質單位回收處理。綜上所述,通過采取上述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并加強施工管理,本項目在施工期的環境影響是短暫的,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運營期生態環境影響分析4.3運營期產污環節分析(1)電磁環境影響電磁環境影響分析詳見《電磁環境影響評價專題》。本工程在認真落實電磁環境保護措施后,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很小,投入運行后對周圍環境及電磁敏感目標的影響能夠滿足相應評價標準要求。(2)聲環境根據設計資料,本期間隔擴建工程擬安裝的220kV斷路器、隔離開關、電流互感器、電壓互感器、避雷器均不是聲源設備,故本期間隔擴建工程投運后對變電站廠界及周邊聲環境基本無影響。輸電線路噪聲主要是由導線、金具及絕緣子的電暈放電產生。在晴朗干燥天氣條件下,導線通常在起暈水平以下運行,很少有電暈放電現象,因而產生的噪聲不大。(3)生態環境輸電線路運行期間不會排放污染物,輸電線路運行產生的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和噪聲等均符合標準限值要求,對線下的動、植物基本無影響。從已投運工程的調查情況來看,運行線路下方的生態環境與其他區域并沒有顯著的差異。因此,本工程運行期不會影響項目周邊的自然植被和生態系統,僅線路巡查期間工作人員會對線路沿線植被、動物造成局部擾動,但擾動較輕微很快能自然恢復。(4)廢水影響輸電線路運行期無廢污水產生;間隔擴建工程運行期納入變電站日常管理,日常巡視及檢修等工作人員所產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經現有化糞池處理后定期清運,不外排。(5)固體廢物輸電線路運行期無固體廢物產生;間隔擴建工程運行期納入變電站日常管理,日常巡視及檢修等工作人員所產生的少量生活垃圾暫存于變電站垃圾箱中,由環衛部門定期清理,不會對周圍的環境造成影響。4.4運營期生態環境影響分析4.4.1電磁環境影響分析電磁環境影響分析詳見《電磁環境影響評價專題》。本工程在認真落實電磁環境保護措施后,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很小,投入運行后對周圍環境及電磁敏感目標的影響能夠滿足相應評價標準要求。4.4.2聲環境影響分析(1)500kV鶴棲變220kV間隔擴建處聲環境影響分析根據《江蘇鹽城射陽500kV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對射陽500kV變電站運行期噪聲環境影響預測結果,射陽500kV變電站本期規模建成投運后晝、夜間廠界環境噪聲排放貢獻值均能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標準。根據《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關于印發鹽城射陽500千伏輸變電工程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意見的通知》(蘇電建環[2022]7號)變電站廠界噪聲監測值符合驗收要求,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標準。根據《江蘇鹽城射陽500千伏變電站220千伏送出工程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報告表》(附件3-4),擴建間隔處廠界測點處晝間噪聲為49dB(A)、夜間噪聲為43dB(A),廠界噪聲排放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標準要求。變電站和線路為穩態聲源,噪聲源強相對穩定,與運行負荷相關性不強。因此可以推測達到設計(額定)負荷運行時,該項目擴建間隔處與本次監測結果相當,仍能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此外,根據設計資料,本期間隔擴建工程擬安裝的220kV斷路器、隔離開關、電流互感器、電壓互感器、避雷器均不是聲源設備,故本期間隔擴建工程投運后對變電站廠界及周邊聲環境基本無影響??梢灶A計本期500kV鶴棲變間隔擴建項目運行后對變電站廠界噪聲沒有影響。(2)架空線路220kV架空輸電線路的可聽噪聲主要是由導線表面在空氣中的局部放電(電暈)產生的,可聽噪聲主要發生在陰雨天氣下,因水滴的碰撞或聚集在導線上產生大量的電暈放電,而在晴好天氣下只有很少的電暈放電產生。根據相關研究結果及類比監測數據表明,一般在晴天時,測量值基本和環境背景值相當,對環境影響很小,對周圍聲環境保護目標影響很小。本工程220kV架空線路噪聲環境影響評價采用類比監測法。本工程220kV架空線路為單回架設、同塔雙回(本期一用一備,遠景雙回),本次按單回架設、同塔雙回選用類比線路。為預測架空線路運行期噪聲環境影響,本次環評選擇與本項目輸電線路建設規模、導線架設布置類似的已運行的送電線路進行類比監測。表4-2本項目擬建線路與類比線路情況一覽表項目名稱220kV洲豐4H47/4H48線(類比)220kV常中2H30線(類比)龍源-鶴棲220kV線路工程(本項目)可比性分析電壓等級220kV220kV220kV一致架設方式雙回架設單回架設單/雙回架設一致220kV單回路、同塔雙回架空線路的類比對象選擇已運行的220kV洲豐4H47/4H48線雙回線路、220kV常中2H30線單回線路作為噪聲類比對象(測點位于220kV洲豐4H47/4H48線、220kV常中2H30線)。(數據引自《南通220kV洲豐4H47/4H48線等4項線路工程周圍聲環境現狀檢測報告》(2016)蘇核輻科(綜)字第(0670)號,江蘇省蘇核輻射科技有限責任公司,2016年7月編制)。①監測項目:等效連續A聲級。②監測方法:按《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的監測方法。(按照HJ24-2020,噪聲類比監測方法按照GB12348,相較GB3096中監測方法,本項目噪聲類比數據未根據背景噪聲值進行修正扣減,依此方法獲得的類比監測數據更為保守,可以作為判斷輸電線路運行后噪聲達標情況)。③監測儀器:采用AWA6218B噪聲頻譜分析儀,測量范圍35-130)dB(A),頻率范圍:20Hz-12.5kHz。在年檢有效期內。④監測布點:對類比線路以導線弧垂最大處線路中心的地面投影點為監測原點,沿垂直于線路方向進行,測點間距5m,監測至50m處。⑤監測數據來源、監測期間氣象條件、監測工況:表4-3類比監測數據來源、監測時間及監測工況序號分類220kV洲豐4H47/4H48線220kV常中2H30線1數據來源《南通220kV洲豐4H47/4H48線等4項線路工程周圍聲環境現狀檢測報告》2016)蘇核輻科(綜)字第(0670)號,江蘇省蘇核輻射科技有限責任公司,2016年7月編制2監測時間2026年6月15日3天氣狀況多云溫度25℃-32℃、濕度60%-68%、風速2.0m/s-2.5m/s4監測工況220kV洲豐4H47線:U=221.5kV-222.3kV;I=110.5A-118.9A。220kV洲豐4H48線:U=222.6kV-224.5kV;I=114.1A-121.4A。U=221.2kV-222.3kV;I=167.9A-189.2A。⑥監測結果:輸電線路噪聲類比監測結果見表4-4。表4-4220kV洲豐4H47/4H48線噪聲類比監測結果距#10-#11塔間弧垂最低位置處兩桿塔中央連接線對地投影點(m)監測結果dB(A)晝間夜間045.542.7545.242.645.142.344.942.22044.942.22545.142.53044.842.03545.142.44045.242.44545.142.25045.142.3由類比情況可知,輸電線路運行在線路中心弛垂斷面50m范圍內的噪聲晝間為(44.8~45.5)dB(A)、夜間為(42.0~42.7)dB(A),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1類標準(晝間:55dB(A)、夜間:45dB(A))。表4-5220kV常中2H30線#34-#35塔間噪聲監測結果距弧垂最低位置處兩桿塔中央連接線對地投影點(m)監測結果dB(A)晝間夜間045.742.3545.542.345.542.245.642.22045.342.32545.342.33045.542.53545.642.44045.542.34545.742.15045.342.3由類比情況可知,輸電線路運行在線路中心弛垂斷面50m范圍內的噪聲晝間為(45.3~45.7)dB(A)、夜間為(42.1~42.5)dB(A),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1類標準(晝間:55dB(A)、夜間:45dB(A))。本次擬建220kV同塔雙回路和單回路輸電線路電壓等級、架設方式與類比的220kV洲豐4H47/4H48線和220kV常中2H30線一致,因此可以預測在好天條件下,本次擬建的220kV輸電線路運行產生的噪聲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1類標準(晝間:55dB(A)、夜間:45dB(A))。綜上所述,輸電線路走廊下的噪聲對聲環境貢獻值較小,不會改變線路周圍的聲環境質量現狀。對于位于線路走廊外的居民住宅而言,考慮到距離衰減因素后其區域環境噪聲小于《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1類標準晝間55dB(A)、夜間45dB(A)的要求。從類比監測結果可知,線路噪聲貢獻值很小,對沿線聲環境影響較小,與線路沿線聲環境背景值疊加后,沿線聲環境維持現有水平。因此可以預測在好天條件下,由類比監測結果可知,本次擬建的220kV輸電線路運行后產生的噪聲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相應地段的標準要求。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晝間限值為60dB(A)、夜間限值為50dB(A)。(3)電纜線路聲環境影響分析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220kV地下電纜線路可不進行聲環境影響評價。4.4.3生態環境影響分析運行期做好環境保護設施的維護和運行管理,進行線路巡檢和維護時,避免過多人員和車輛進入耕地或其他環境敏感區,以減少對當地地表土壤結構和植被的破壞,避免過多干擾野生動物的生境;強化設備檢修維護人員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教育,并嚴格管理,避免對項目周邊的自然植被和生態系統的破壞。4.4.4水環境影響分析輸電線路運行期間無廢水產生;間隔擴建工程運行期納入變電站日常管理,日常巡視及檢修等工作人員所產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經現有化糞池處理后定期清運,不外排。4.4.5固廢影響分析輸電線路運行期間無固廢產生;間隔擴建工程運行期納入變電站日常管理,日常巡視及檢修等工作人員所產生的少量生活垃圾暫存于變電站垃圾箱中,由環衛部門定期清理,不會對周圍的環境造成影響。選址選線環境合理性分析(1)本項目已獲取射陽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出具的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見附件2),項目建設符合當地發展規劃的要求。(2)對照《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蘇政發[2018]74號),本項目生態影響評價范圍內無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與《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是相符的。對照《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蘇政發[2020]1號),本項目生態影響評價范圍內無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附圖7),與《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是相符的。(3)本項目符合江蘇省及鹽城市“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相關要求。(4)本項目選址、設計、施工及運行各階段均能滿足《輸變電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技術要求》(HJ1113-2020)。五、主要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施工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5.1生態環境影響保護措施(1)間隔擴建工程規范施工:加強對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的思想教育,提高其生態環保意識;施工人員和施工機械不得在規定區域范圍外隨意活動和行駛;明確規定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集中收集、集中處理,不得隨意外排或丟棄。表土保護:合理規劃、要求各種機械和車輛固定行車路線。不能隨意下道行駛或另開辟便道,以保證周圍地表和植被不受破壞;合理安排施工時間,避開雨季。(2)架空線路工程規范施工:加強對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的思想教育,提高其生態環保意識;嚴格要求施工人員注意保護當地植被,禁止隨意砍伐灌木、割草等行為;施工人員和施工機械不得在規定區域范圍外隨意活動和行駛;明確規定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集中收集、集中處理,不得隨意外排或丟棄。表土保護:合理規劃、設計施工便道,并要求各種機械和車輛固定行車路線。不能隨意下道行駛或另開辟便道,以保證周圍地表和植被不受破壞;合理安排施工時間,避開雨季。施工前,對臨時占地內表土進行剝離,與開挖的土石方分別堆放,并采用彩條布苫蓋等防護措施;臨時占地在施工結束后,盡快恢復其原有土壤功能和植被形態。土地利用保護:合理組織施工,施工區域相對集中,減少施工臨時用地;縮小施工作業范圍,避免大規模開挖;施工人員和機械不得在規定區域外活動;施工開挖作業面及時平整,臨時堆土合理堆放;加強土石方的調配力度,進行充分的移挖作填,不產生棄土棄渣;施工材料有序堆放,減少對周圍的生態破壞;線路施工采用無人機放線新技術,減少施工臨時占地;施工臨時用地使用完畢,施工單位必須按土地原使用功能進行恢復,占用土地采取綠化、平整等措施恢復或改善原有的植被狀況。動物保護:施工時間盡量選擇避開當地動物繁殖、遷徙、越冬期;施工期應盡量減少噪聲等對鳥類及其他野生動物活動、棲息的干擾;施工期如發現珍稀保護動物應采取妥善措施進行保護,一旦發現珍稀動物應及時聯系其主管部門,采取適當措施保護,不得殺害和損傷珍稀保護動物,對受傷的珍稀動物應及時聯系野生動物保護部門,及時救治;為減少對當地兩棲、爬行動物的影響,線路工程跨越水體時施工場地應遠離水體,并禁止將施工廢水直接排入水體;為消減施工建設對當地野生動物的影響,要標明施工活動區,嚴令禁止到非施工區域活動,尤其要禁止在非施工區點火、狩獵和垂釣等。(3)地下電纜工程規范施工:加強對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的思想教育,提高其生態環保意識;嚴格要求施工人員注意保護當地植被,禁止隨意砍伐灌木、割草等行為;施工人員和施工機械不得在規定區域范圍外隨意活動和行駛;明確規定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集中收集、集中處理,不得隨意外排或丟棄。表土保護:合理規劃、設計施工便道,并要求各種機械和車輛固定行車路線。不能隨意下道行駛或另開辟便道,以保證周圍地表和植被不受破壞;合理安排施工時間,避開雨季。施工前,對臨時占地內表土進行剝離,與開挖的土石方分別堆放,并采用彩條布苫蓋等防護措施;臨時占地在施工結束后,盡快恢復其原有土壤功能和植被形態。土地利用保護:合理組織施工,施工區域相對集中,減少施工臨時用地;縮小施工作業范圍,避免大規模開挖;施工人員和機械不得在規定區域外活動;施工開挖作業面及時平整,臨時堆土合理堆放;加強土石方的調配力度,進行充分的移挖作填,不產生棄土棄渣;施工材料有序堆放,減少對周圍的生態破壞;施工臨時用地使用完畢,施工單位必須按土地原使用功能進行恢復,占用土地采取綠化、平整等措施恢復或改善原有的植被狀況。動物保護:施工時間盡量選擇避開當地動物繁殖、遷徙、越冬期;施工期應盡量減少噪聲等對鳥類及其他野生動物活動、棲息的干擾;施工期如發現珍稀保護動物應采取妥善措施進行保護,一旦發現珍稀動物應及時聯系其主管部門,采取適當措施保護,不得殺害和損傷珍稀保護動物,對受傷的珍稀動物應及時聯系野生動物保護部門,及時救治;為減少對當地兩棲、爬行動物的影響,線路工程跨越水體時施工場地應遠離水體,并禁止將施工廢水直接排入水體;為消減施工建設對當地野生動物的影響,要標明施工活動區,嚴令禁止到非施工區域活動,尤其要禁止在非施工區點火、狩獵和垂釣等。5.2施工噪聲污染防治措施(1)加強施工管理,文明施工,合理安排施工作業時間。(2)在施工設備選型時選用符合國家噪聲標準的低噪聲施工設備,將噪聲級較高的設備工作安排在晝間進行,夜間禁止高噪聲設備施工,如因施工工藝需要夜間施工的,施工單位應當取得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的證明,并在施工現場顯著位置公示或者以其他方式公告附近居(3)運輸車輛應盡量避開噪聲敏感區域和噪聲敏感時段,禁止鳴笛;加強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的保養,減小機械故障產生的噪聲。5.3施工揚塵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對大氣環境的主要影響為施工揚塵,為盡量減少施工期揚塵對大氣環境的影響,建議施工期采取如下揚塵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場地設置硬質圍擋,定期灑水,遇到氣象預報風力達到5級以上的天氣,不得進行土方挖填和轉運。(2)加強材料轉運與使用的管理,合理裝卸,規范操作;在堆放水泥或者其他易飛揚的細顆粒建筑材料,應當密閉存放或者采取覆蓋等措施;(3)運輸車輛按照規劃路線和時間進行物料、渣土等的運輸,采取遮蓋、密閉措施,減少其沿途遺灑,不超載,經過村莊等敏感目標時控制車速;(4)設立施工保潔責任區,確保施工工地周圍環境清潔等措施防治土方作業等施工揚塵。加強揚塵排放的監督管理,確保揚塵達標排放。5.4施工廢水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廢水:線路施工產生的少量施工廢水經臨時沉淀池去除懸浮物后回用不外排,灌注樁基礎設置泥漿沉淀池,施工廢水經沉淀后,用于場地灑水或噴淋,不外排。(2)生活污水:線路施工人員一般臨時租用當地民房居住,產生的少量生活污水利用當地居民區已有的化糞池進行處理。變電站間隔擴建工程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污水利用站內已有化糞池處理后,定期清運,不外排。(3)本工程沿線跨越主要河流為老射陽河,采取一檔跨越,不在水中立塔,涉及到塔基的施工,在施工過程中,施工臨時占地遠離河堤。塔基施工場地設置臨時排水溝、臨時沉砂池、泥漿沉淀池等,施工廢水經沉淀后,用于場地灑水或噴淋,不外排;挖掘出的少量土方堆放在施工場地內,用彩條布遮蓋,最終全部用于回填,減少水土流失;塔基澆筑盡量使用成品混凝土;架線時牽張場設置遠離河流區域;施工期間禁止向水體排放、傾倒垃圾、棄土、棄渣,禁止排放未經處理的鉆漿等廢棄物,保證施工期間河流不被污染。5.5施工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期的固體廢物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應分別堆放,生活垃圾可與當地環衛部門協議,由環衛部門送入環衛系統處理;建筑垃圾委托有資質的單位外運處理,施工完成后及時做好跡地清理工作。施工期產生的少量廢礦物油及含油廢物,收集后交由有資質單位回收處理。(2)在農田施工時,施工臨時占地宜采取隔離保護措施,施工結束后應將混凝土余料和殘渣及時清除,以免影響后期土地功能的恢復。(3)本工程沿線跨越老射陽河時,采取一檔跨越,不在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歷年(2019-2024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西旅游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歷年(2019-2024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西戲劇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歷年(2019-2024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寶雞三和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17施工安全課件
- 2025年安徽醫學高等??茖W校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試近5年??及鎱⒖碱}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寧夏財經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寧夏工業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天津城市建設管理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歷年(2019-2024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服務行業教學
- 加油站安全生產投入臺賬
- 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 (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二元一次方程組課件(第2課時)
- 對聯知識及練習題有答案
- 2023裝配式箱泵一體化消防給水泵站應用技術規程
- 二年級勞動課-摘菜與洗菜
- (完整)消化性潰瘍PPT課件ppt
- 倉庫每日檢查記錄表
- 用A4紙做會議《姓名牌》模版
- 醫院陪護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標 )
- 財務報表涉稅風險點
-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做客》含反思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