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三省精準教學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三3月聯考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_第1頁
東北三省精準教學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三3月聯考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_第2頁
東北三省精準教學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三3月聯考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_第3頁
東北三省精準教學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三3月聯考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_第4頁
東北三省精準教學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三3月聯考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東北三省精準教學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三3月聯考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一、閱讀(70分)(一)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筆者:去年您榮獲了“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獎”。您覺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什么?葉嘉瑩: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對人的心靈、品格、修養的提升的一種教化,不管是那些古圣先賢的《論語》《孟子》,或者是其他經、史、詩詞,都是對人的心靈、修養、品格的提升和鍛煉。筆者:古典詩詞對現代的生活有什么幫助呢?葉嘉瑩:只要你像我一樣,體會詩詞、體會那些古代的詩人詞人在作品中所表達出來的理想和心性,你會發現,不管是相隔多少年,它們都仍然是有生命力的,我們是可以被感動的。所以杜甫曾經說:“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宋玉是戰國時代的人,杜甫是唐代的人,但是杜甫讀宋玉的作品,他感動了。辛棄疾也說:①“老來曾識淵明,夢中一見參差是。”一個是晉朝的人,一個是南宋的人。南宋的辛棄疾夢見陶淵明,想他所夢見的陶淵明,就是陶淵明當年的樣子。因為詩詞不是空洞的文字。我常常說,真正的詩詞,是用生命來寫作詩篇、用生活來實踐詩篇的。生活里面,我們所讀誦的,不只是一些簡單的文字,而是那些古人的思想、生活經歷,它給你很大的力量。筆者:在外行人眼中,西方文藝理論看起來非常枯燥,您當時用西方的理論來闡釋中國的古典詩詞,這種方法有效嗎?葉嘉瑩:當然有效。我是站在中國的傳統來講的。儒家的《論語》《孟子》,道家的《老子》《莊子》,都是非常形象化的一個一個的故事、一個一個的寓言。而西方的語言是邏輯的、理論的。中國人講批評,王國維說是“境界”,嚴滄浪說“興趣”,王漁洋說“神韻”,什么是“境界”、什么是“興趣”、什么是“神韻”,你如果是傳統很深的人,靈犀一點,就領悟了。可是外國就不是這樣。比如說,我們講一首溫庭筠的詞。“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這時候我就用了西方的文學理論。“蛾眉”兩個字,出處非常古老。《詩經》描寫衛莊公的夫人,說她:“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的時代,他們用最原始的語言來形容美女,“蛾眉”是說女子的眉毛像飛蛾的觸須。總而言之,這就是“蛾眉”的出處,“蛾眉”就是美女的象征。如果“蛾眉”是美女的象征,而畫眉毛,就是一種對美的追求。于是這個詞語就有了一種象喻的傳統,到了屈原就說“眾女嫉余之蛾眉”。西方說,當一個詞語在一個國家的傳統文化之中被使用很久的時候,這個語言就變成了一個文化的語碼。“蛾眉”本來是客觀形容一個美女,到了后來,它就不是僅僅指美女了,對于讀書人來說,美女之“美”代表著他的才能和品行。筆者:柳亞子說過不到五十年,中華詩詞的平仄格律就會消失,現在寫詩詞的人還很多。對這種現象您如何看待?葉嘉瑩:當年有記者訪問過我,問我是否為詩詞的命運擔憂。我說,詩詞本身有它自己的生命,不在讀者喜歡不喜歡,好的詩人是用生命來寫作詩篇、用自己的生活來實踐自己的詩篇的。筆者:您能談談中華詩詞的當代價值是什么嗎?葉嘉瑩:中華詩詞的價值在創作者本身。你是用生命寫的,不是應付,不是點綴,不是口號,有你自己的生命,你的詩就是好的。教詩是把詩歌里面真正的生命美感告訴年輕人。(摘編自張芬、劉香蘭《繁花又向天涯發,明月還從海上來——葉嘉瑩先生訪談錄》)材料二:我對詩詞的愛好與體悟,可以說全是出于自己生命中的一種本能。因此無論是寫作也好,講授也好,我所要傳達的,可以說都是我所體悟到的詩歌中的一種生命,一種生生不已的感發的力量。中國傳統一直有“詩教”之說,認為詩可以“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當然在傳達的過程中,我也需要憑借一些知識與學問作為一種說明的手段和工具。真正偉大的詩人是用自己的生命來寫作自己的詩篇的,是用自己的生活來實踐自己的詩篇的,在他們的詩篇中,蓄積了古代偉大詩人的所有的心靈、智慧、品格、襟抱和修養。而我們講詩的人所要做的,就正是要透過詩人的作品,使這些詩人的生命心魂,得到又一次再生的機會。而且在這個再生的活動中,將會帶著一種強大的感發作用,使我們這些講者與聽者或作者與讀者,都得到一種生生不已的力量。在這種以生命相融匯、相感發的活動中,自有一種極大的樂趣。而這種樂趣與是否成為一個學者,是否獲得什么學術成就,可以說沒有任何關系。這其實就是孔子說的,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曾經假托我的老師顧隨先生說過:“一個人要以無生之覺悟為有生之事業,以悲觀之體驗過樂觀之生活。”它使我真的超越了小我,不再只想自己的得失、禍福這些事情,使自己的目光投向更廣大、更恒久的向往和追求。回想我平生走過的道路,是中國的古典詩詞伴隨了我的一生。我從一個童稚天真的詩詞愛好者,首先步入了古典詩詞創作的道路;后來為了謀生,又步入了古典詩詞教學的道路;而為了教學,我又步入了古典詩詞理論研究的道路。我現在每天做的事情都是與詩詞有關系的,不管是講課、看書還是寫稿子,都是與詩詞有關的。詩詞真的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我在《詩馨篇》一書的序言里說過:“在中國的詩詞中,確實存在一條綿延不已的感發之生命的長流。”我們一定要有青少年的不斷加入,“來一同沐泳和享受這條活潑的生命之流”,“才能使這條生命之流永不枯竭”。一個人的生命總有走完的一天,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命脈,要依靠年輕一代繼續傳承。(摘編自葉嘉瑩《紅蕖留夢葉嘉瑩談詩憶往》)1.根據材料一的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于提升心靈、品格和修養的教化作用,古圣先賢的著作,包括經、史、詩詞都有這樣的功用。B.古典詩詞不是空洞的文字,它們蘊含詩人詞人的理想和心性,有跨越時空的生命力,可以感動不同時代的人,正如杜甫會被宋玉的作品打動。C.葉嘉瑩認為西方文藝理論雖然枯燥,但可以闡釋中國的古典詩詞,“蛾眉”一詞按西方文論的觀點,變成了一個文化語碼。D.好的詩人用自己的生命寫作詩篇,用自己的生活實踐詩篇;詩詞有其自身的命運,不受讀者喜好的影響。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的語言是形象的,如儒、道典籍常用形象化的故事、寓言表達觀點,相較于邏輯的、理論的西方語言,中國語言更易理解。B.中國人講批評,有自己的術語,比如“境界”“興趣”“神韻”等,中國人容易領悟它們的含義,而外國人就不是這樣。C.詩詞是葉嘉瑩生命的一部分,她從童稚天真的詩詞愛好者到古典詩詞的理論研究者,后為了謀生,又走上古典詩詞的創作之路。D.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命脈,要依靠一代代人竭力傳承,要有青少年不斷加入中國詩詞“綿延不已的、感發之生命的長流”中。3.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引用《詩經》的句子闡釋了“蛾眉”的含義,屈原詩句“眾女嫉余之蛾眉”拓展了這一內涵,顯示了詞語內涵的相承性。B.材料一舉出柳亞子觀點意在引出葉嘉瑩的反駁,前者認為中華詩詞的平仄格律不到五十年就會消失,后者認為并非如此。C.材料二中葉嘉瑩認為教詩是一種以生命相融匯、相感發的活動,能讓教詩和學詩的人都得到一種生生不已的力量和極大的樂趣。D.材料一中葉嘉瑩認為古典詩詞能給現代人以力量;材料二中她個人的詩詞研究之路生動印證了這個觀點。4.文中畫橫線的兩處引用各有什么作用?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5.葉嘉瑩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古典詩詞,請結合材料談談,她的經歷為我們學習中國古典詩詞帶來了哪些啟示。(二)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人世間梁曉聲一九八七年“十一”后不久,就有了組織部與周秉義的談話。組織部領導告訴他,準備任命他為軍工廠黨委書記。周秉義與老書記進行工作交接時,老書記問:“關于對你的任命,你聽到過什么閑話沒有?”周秉義說:“聽到了。一種說法是有人等著看我的笑話,另一種說法是我靠著丈母娘的幫助才當上黨委書記。完全是毫無根據的胡扯,我不往心里去。”老書記說:“咱們廠大多數工人的素質很好,但也有經常讓干部頭疼的問題。①不少人身上都有股子驕傲之氣,不把省里任命的干部放在眼中,尤其不把沒和他們一樣穿過軍裝有過戰爭經歷的人放在眼里。”周秉義苦笑道:“多謝老書記告訴我這些,我盡力以實際行動爭取他們的信任吧。”片刻,周秉義問:“老書記認為,我來以后的工作重點是什么?”老書記說:“目前處于改革轉型陣痛期,工廠下一步工作就是‘軍轉民’,這個工作你一個人也解決不了,要由部里和省里雙管齊下牽頭引入外資。中央財政吃緊,心有余而力不足,連點兒救濟款都撥不下來,省里更是如此。沒有外資注入,轉產誰也玩不轉。你的工作重點就是七個字——維持局面,別出事。”與老書記懇談后的第二天,周秉義又出現在“和順樓”。他沒找弟弟周秉昆,找的是白笑川。“請我到你們那個廠去做報告?”白笑川大為驚訝。“我聽秉昆談到過你對改革以及工廠轉型的一些思考,特別是你的說法挺好,所以得勞你大駕。”周秉義懇請。白笑川說:“秉義,不是我難求,不給你面子!但這事不行!如果人家工人們都領不到工資,天皇老子去講也沒人愛聽。實話告訴你,秉義,有一個欠工人工資的廠請一個什么人物去講,結果把工人們講火了,工人們沖上去把那人物按倒在臺上揍得鼻青臉腫。你是新上任的黨委書記,要對你廠里的工人講什么,最好你自己登臺講。是條漢子打掉了牙那得往自己肚里咽。”秉義說:“白老師,謝謝你說了那么多坦率實在的話,我明白了。”周秉義憂心忡忡地回到家中,為了渡過眼前的難關,他只能動用家里的存折,為廠里工人買了幾十噸優質煤,由廠工會分給有老人小孩的工人家庭。全廠一百幾十戶最需要溫暖的人家,平均每戶分到了幾百斤煤。那真是好煤啊,幾乎全是塊兒,大的如盆,小的如碗,亮晶晶的如烏金一般。②那一天,是周秉義正式到任的第十三天。十三天里他沒閑著,開了多次小規模的座談會,慰問了一戶戶生活困難的職工家庭,小本上記下了他們生活困難的實際原因。總之,該做到的,大面上都做到了,全廠都知道有他這么一位新上任的黨委書記了。(有刪改)文本二:沉默的墻梁曉聲在一切沉默之物中,墻與人的關系最為特殊。墻是比床,比椅,比餐桌和辦公桌與人的關系更為密切的東西。因為人每天只有數小時在床上,并不整天坐在椅上,也不整天不停地吃著或伏案。但人眼只要睜著,只要是在室內,幾乎每時每刻看到的都首先是墻。即使人半夜突然醒來,他面對的也很可能首先是墻。墻對于人,真是低頭不見抬頭便見。所以人美化居住環境或辦公環境,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美化墻壁。為此人們專門調配粉刷墻壁的灰粉,制造專門裱糊墻壁的壁紙。壁紙在從前的年代只不過是印有圖案的花紙,近代則生產出了含有化纖成分的壁膜和不怕水濕的高級涂料。富有的人家甚至不惜將綢緞包在板塊上鑲貼于墻。人為了墻往往煞費苦心。然而墻卻永遠地沉默著,永遠地無動于衷,永遠地寵辱不驚。不像床、椅和桌子,舊了便發出響聲。③而墻,鑿它,鉆它,釘它,任人怎樣,它還是一堵沉默的墻。墻啊,墻啊,永遠沉默著的墻啊,你有著多么厚道的一種性格啊!④誰要往你身上敲釘子,那么敲吧,你默默地把釘子咬住了。誰要往你身上掛什么,那么掛吧,管它是些什么,美觀也罷,相反也罷,你都默默地認可了。墻啊,墻啊,你具有著的,是一種怎樣的包容性啊!盡管,人可以在墻上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畫什么就畫什么,想掛什么就掛什么,想把墻刷成什么顏色就刷成什么顏色——然而,無論多么高級的墻漆,都難以持久,都將隨著歲月的流逝漸漸褪色,剝落;自欺欺人或被他人所騙往墻上刷質量低劣的墻漆,那么受害的必是人自己。水泥和磚構成的墻,卻是不會因而被毀到什么程度的。時過境遷,寫在墻上的標語早已成為歷史的痕跡,寫的人早已死去,而墻仍沉默地直立著;畫在墻上的畫早已模糊不清,畫的人早已死去,而墻仍沉默地直立著;掛在墻上的東西早已幾易其主,由寶貴變得一錢不值,或由一錢不值變得身價百倍,而墻仍沉默地直立著;戰爭早已成為遙遠的大事件,墻上彈洞累累,而墻沉默地直立著……墻什么都看見過,什么都聽到過,什么都經歷過,但它永遠地沉默地直立著。墻似乎明白,人絕不會將它的沉默當成它的一種罪過。人從火山灰下、沙漠之下發掘出古代的城邦,那些重見天日的不倒的墻,無不是承重之墻啊!它們沉默地直立著,哪怕在火山灰下,哪怕在沙漠之下,哪怕在地震和颶風之后。(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本一借老書記的語言交代了故事的時代背景,讓人物活動在改革轉型的大背景下。B.文本一中白笑川拒絕了周秉義的請求,并借另一個工廠發生的打人事件暗示了拒絕的原因。C.文本二開頭運用對比,與《故都的秋》將北國之秋和南國之秋進行對比有著異曲同工之妙。D.兩個文本均使用了白話口語,如“幾乎全是塊兒”“那么敲吧”等,語言通俗易懂,明白曉暢。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句子①介紹了廠里工人的實際狀況,為后文周秉義想方設法取得工人的信任埋下伏筆。B.句子②將到任的時間確切到“第十三天”,用具體數字體現出周秉義上任之后的艱難和煎熬。C.句子③連用短句,“鑿它,鉆它,釘它”節奏急促緊張,給讀者帶來強烈的畫面感和現場感。D.句子④運用第二人稱,將墻人格化,便于與墻進行對話,也便于抒發感情,富有感染力。8.文本一畫波浪線的句子說“那真是好煤啊”,你如何理解這句話?請結合文本一的內容簡要分析。9.有評論指出,文本二中的“墻”正是《人世間》中周秉義的寫照。請結合兩則文本簡要分析。(三)閱讀Ⅲ(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范文正公文集敘蘇軾慶歷三年,軾始總角入鄉校,士有自京師來者,以魯人石守道所作《慶歷圣德詩》示鄉先生。軾從旁竊觀,問先生以所頌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盡以告之,且曰:“韓、范、富、歐陽①,此四人者,人杰也!”時雖未盡了,則已私識之矣。嘉祐二年,始舉進士至京師,則范公沒。既葬,而墓碑②出,讀之至流涕,曰:“吾得其為人,蓋十有五年,而不一見其面,豈非命歟?”是歲登第,始見知于歐陽公,因公以識韓、富,皆以國士待軾,曰:“恨子不識范文正公。”其后三年,過許,始識公之仲子今丞相堯夫。又六年,始見其叔彝叟京師。又十一年,遂與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見如舊,且以公遺藁③見屬為敘。又十三年,乃克為之。嗚呼!公之功德蓋不待文而顯,其文亦不待敘而傳。然不敢辭者,以八歲知敬愛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從之游,而公獨不識,以為平生之恨;若獲掛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門下士之末,豈非疇昔之愿也哉!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樂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畝中,非仕而后學者也。淮陰侯見高帝于漢中,論劉項短長,畫取三秦,如指諸掌,及佐帝定天下,漢中之言,無一不酬者。此豈口傳耳受,嘗試為之,而僥幸其或成者哉?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憂,則已有憂天下致太平之意,故為萬言書以遺宰相,天下傳誦。至用為將擢為執政考其平生所為無出此書者。今其集二十卷,為詩賦二百六十八,為文一百六十五。其于仁義禮樂、忠信孝悌,蓋如饑渴之于飲食,欲須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熱,如水之濕,蓋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雖弄翰戲語,率然而作,必歸于此。故天下信其誠,爭師尊之。元祐四年四月二十一日。(節選自《范文正公文集》)【注】①韓、范、富、歐陽: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皆北宋名臣。②指歐陽修所作《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銘》和富弼所作《墓志銘》。③藁:同“稿”,詩文的草稿。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至用A為將B擢C為執政D考E其平生F所為G無出H此書者。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敘,即序,文體名,蘇軾祖父名蘇序,故蘇軾終生諱用“序”字,改用“敘”。B.因,依靠,憑借,與成語“因地制宜”中的“因”意思相同。C.諸,與《勸學》中“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的“焉”用法相同。D.酬,實現,與《促織》中“天將以酬長厚者”的“酬”意思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蘇軾在孩童時代就私下記住了范公,后來得知范公已逝,讀了碑銘后痛哭流涕,深感悲痛。B.無緣結識范公是蘇軾平生的遺憾,但他與范公的兒子、叔叔等親人相見如故,聊以自慰。C.蘇軾以伊尹、太公等功業卓著的歷史人物作比,側面說明范仲淹也是輔佐君主的杰出君子。D.范仲淹創作與品德相關,即使是隨意弄筆、一時戲語,也必定遵循“仁義禮樂、忠信孝悌”。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皆一見如舊,且以公遺藁見屬敘。又十三年,乃克為之。(2)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畝中,非仕而后學者也14.司馬光言:“文正是謚之極美,無以復加。”請概括范仲淹得到“文正”謚號的原因。(四)閱讀Ⅳ(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送陳縣尉之太和新任①姚勉古來尉自號神仙②,況是棲身快閣天。好向盤根施利器,如登熟路著先鞭③。可知豈患無知己,自愛應能不愛錢。近世末僚卿相少,愿儲遠業④繼前賢。【注】①縣尉:官名,掌一縣治安,在宋代是個很小的官職。太和:縣名,即今江西泰和縣,縣內有快閣。②西漢末年梅福曾補任南昌縣尉。王莽專政時棄家出走,不知所終,相傳已成仙。后多以“神仙尉”作為縣尉的美稱。③著先鞭:先人一步,處于領先地位。④遠業:遠大的事業。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句用典,詩人以“神仙”稱呼縣尉,言辭間隱含對陳縣尉的安慰之意。B.詩人想象陳縣尉在“棲身快閣”時,會有與黃庭堅登快閣時相似的心情。C.從頷聯中的“利器”和“先鞭”來看,詩人對陳縣尉的才能是非常相信的。D.“卿相”即執政大臣,由低級的僚屬躋身卿相之列,在當時是少有的。16.尾聯中“儲”字意味很深,詩人期待陳縣尉如何“儲遠業”?請簡要分析。(五)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陽春三月,小明到鄉村游玩,他看到房前屋后欣欣向榮的各種樹木,馬上吟出了《歸園田居》(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2)今人取名,很多來自唐詩宋詞;古人取名,很多來自經史古籍,如北宋宰相張齊賢的名字就源于《論語·里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3)鳥是古詩文中常見的意象。古人常常借用與鳥有關的典故,促使讀者產生聯想,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如“__________,__________”。二、語言文字運用(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清晨,集裝箱里的燈慢慢亮起,系統正在模擬大自然里晨曦的變化,以及強弱不定的微風。一排排種植架上的水培生菜,(甲),得以開啟新一輪的光合作用。千里之外,技術人員通過遠程傳輸數據,看到這些生菜的尺寸,已經跑羸團隊最樂觀的預期。他們無比高興,因為這意味著,集裝箱里小小的“植物工廠”正在按計劃工作,他們的理念和設計逐步湊效。這不是科幻場景,而是2024光明多多垂直農業挑戰賽既第四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的現場。為此,六支參賽隊伍在過去五個多月里,在各自設計的集裝箱中,與對手(乙)。六塊“實驗田”,都充滿了科技感,集成了工業自動化、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農業技術,探索著設施農業最前沿的部分。比起名次和獎項,各隊在大賽中展現的技術、取得的突破,或許有著更遠大的意義,某些成果或許會成為相關產業投資的轉折點。總之,在“植物工廠”的科技探索背后,農業產業將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智慧農業未來的模樣正在顯現。從集裝箱里的生菜,到飯桌上的生意,集裝箱里的小小乾坤,或許會在不遠的將來,改變世界的面貌。18.下列詞語與文中加點的“晨曦”構詞方式相同的一項是()A.澎湃B.光輝C.篝火D.海嘯19.文中第二段有多處錯別字,請找出兩處并加以改正。20.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21.文中畫波浪線的“實驗田”指什么?為什么要加引號?22.農業挑戰賽需要設計一塊介紹“植物工廠”的展板。請根據文段內容,寫一段文字簡要介紹“植物工廠”。要求:信息準確,語言流暢,不超過80個字。三、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哪里有判斷,哪里就有噪聲。”當下生活中,噪聲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決策與判斷。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三語文參考答案一、閱讀(70分)(一)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1.C2.D3.B4.第①處引用了辛棄疾的詞,印證了前文觀點,即不管相隔多少年,詩詞仍然有生命力,可以感動不同時代的讀者,同時引出后文關于“真正的詩詞”的看法。第②處引用是作者用孔子的話論證自己的觀點,表明了自己對詩詞的態度,即喜愛和以之為樂,這種樂趣與現實功利無關,呼應了前文作者“對詩詞的愛好與體悟是出于本能”的觀點,讓觀點更有說服力,增強了文章的文學性。5.①知人論世,深度解讀詩詞。古典詩詞是古人思想、生活經歷的折射,讀詩詞不能局限于文字,要理解文字背后古人的思想、生活經歷,體會詩人在作品中所表達出來的理想和心性。②拓展視野,多元解讀詩詞。葉嘉瑩不拘泥于中國文學批評的角度,而是引入西方文藝理論來闡釋中國古典詩詞,讓千年前的文字煥發新意。這啟示我們,學習詩詞不可只拘泥于一種視角。③全心投入,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葉嘉瑩一生致力于古典詩詞的學習、教授、研究,她對古典詩詞的熱愛超越了功利和小我。我們也需要加入學習、研究中國詩詞的行列,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二)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6.B7.B8.①強調這些煤質量很好,從形狀、大小、顏色上來說,都是上佳的煤。②表明這些煤有實用價值,解決了工人生活上的實際問題。③這些煤體現了周秉義憂心工人的大愛之心,突顯出他的實干精神和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9.①墻與人的關系密切,正如周秉義作為軍工廠黨委書記深入工人生活,了解工人實際困難,與工人關系緊密。②墻永遠沉默,正如周秉義一心為民辦實事,默默奉獻自我。③墻厚道包容,正如周秉義不把那些不懷好意的閑話放在心上,而是以實際行動取得工人的信任。④墻能夠承重,正如周秉義作為黨員干部勇挑重任、敢于擔當。(三)閱讀Ⅲ(本題共5小題,20分)10.BDG11.B12.B13.(1)(與這三人)都是初次相見就如同舊相識,并且(他們)把范公的遺稿給我,囑托我作敘(序)。又過了十三年,(我)才能夠寫出它來。(2)他們(輔佐人君)稱王稱霸的謀略,都向來是在民間時就定下的,不是做官以后學會的。14.①文學上:在詩賦、文章等方面皆有造詣,著述豐富。②政治上:心憂天下,曾上書獻策,擔任將領,掌管政事,有雄才大略。③品行上:堅守仁義禮樂、忠信孝悌,受天下人推崇敬仰。(四)閱讀Ⅳ(本題共2小題,9分)15.B16.①施展才華。在任上要發揮才能,努力爭先,處理好各種難題。②開闊心胸。不要因官職卑微而自輕,也不必擔心沒有知己,要振作精神,開闊胸襟。③廉潔自愛。應珍惜自身名節,清廉為官,贏得美好的聲名。(五)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1)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3)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烏鳥私情愿乞終養)二、語言文字運用(20分)18.C19.“羸”改為“贏”;“湊”改為“奏”;“既”改為“暨”。20.【示例】甲:沐浴在人工燈光中乙:展開了激烈的競爭21.①“實驗田”指的是參賽隊伍各自設計的種植水培生菜的集裝箱。②加引號是為了標明此處“實驗田”具有特殊含義,強調其并非真正進行農業實驗的農田,而是有著相似用途的集裝箱。22.【示例】“植物工廠”是一種集成多種現代農業技術的新型農業種植模式,它是對設施農業最前沿科技的探索,有助于農業產業的重構和智慧農業的發展。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哪里有判斷,哪里就有噪聲。”當下生活中,噪聲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決策與判斷。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審題分析材料開篇便拋出“哪里有判斷,哪里就有噪聲”這一觀點,直截了當地點明了“判斷”與“噪聲”之間緊密的聯系。這里的“判斷”是人們基于自身知識、經驗、價值觀等對事物做出的認知與抉擇,是思維活動的關鍵環節,關乎行動方向與結果。而“噪聲”絕非僅局限于我們日常所聽到的物理噪聲,它被賦予了更廣泛、更抽象的內涵,涵蓋了所有能夠干擾、誤導人們正確判斷的因素。這些因素來源廣泛,可能是來自周圍環境的輿論壓力,可能是個人內心深處的固有偏見,也可能是瞬息萬變的情緒波動等。在信息爆炸的當下,各種信息如潮水般涌來,真假難辨。社交媒體上,充斥著大量未經核實的消息,每一個熱點事件爆發后,各方觀點相互碰撞,其中不乏為吸引眼球而制造的虛假信息和片面解讀。這些信息就如同噪聲,干擾著公眾對事件真相的判斷。群體的偏見和刻板印象也是一種強大的噪聲。不同地區、不同階層、不同職業之間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偏見,這些偏見阻礙著人們對他人客觀公正的判斷。以地域偏見為例,部分人僅憑地域標簽就對來自特定地區的人產生先入為主的負面看法,在交往過程中帶著有色眼鏡,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在個人內心世界,情緒是影響判斷的重要噪聲。當人們處于憤怒、焦慮、興奮等情緒狀態時,思維會受到極大影響。要應對噪聲對判斷的干擾,首先要提升信息甄別能力。學會對信息的來源、真實性、可靠性進行分析,不盲目相信和傳播未經證實的信息。可以通過多渠道核實信息、查閱權威資料等方式,去偽存真。培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